章句

  • 《四书章句集注》表述“程子曰”的四种变例*
    200)的《四书章句集注》大量征引从西汉到南宋先哲时贤的研究成果。据陈铁凡(1912—1992)统计,《大学章句》征引7条,《论语集注》征引574条,《孟子集注》征引319条,《中庸章句》征引32 条,总计932 条①参见陈铁凡:《四书章句集注考源》,钱穆等著:《论孟论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 年,第60、63、67、68,60、61、64—65、67页。。据申淑华统计,《大学章句》征引11 条,《中庸章句》征引27 条,《论语集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2-06

  • 王逸“所作《楚辞章句》只有十一卷”说辨证 ——兼论《七谏》“以下五篇”亦王逸注无疑
    逸……所作《楚辞章句》只有十一卷”说,出自黄灵庚[1];《楚辞章句》的《七谏》“以下五篇”——黄先生所说的《七谏》《哀时命》《九叹》《惜誓》《大招》之注,其出自王逸之手向无异议(1)此前,学者多仅认为《九思》之“序”与“注”非王逸作。其实,《九思》之“序”与“注”同样均为王逸所作,详参岑贞霈、力之《〈楚辞·九思〉序/注作者辨及辨之方法问题》(《中国诗学》,2019年第7期)。;异议亦始于黄先生,即其王逸未注《七谏》“以下五篇”说。黄先生认为:“王逸所辑《楚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2

  • 赵岐《孟子章句》的释词方法
    谭波赵岐的《孟子章句》是完整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孟子》注本,同时也是流传至今的最 早的章句体训诂著作之一,其对《孟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训释,训诂体例和方法 极具代表性,不仅是一部研究《孟子》的重要文献,也是一部重要的训诂著作。《孟子章句》全书以疏通句意爲主,而解释词义是其疏通句意的基础。本文主要从释词方面来探讨《孟子章句》的训诂方法。根据《孟子章句》词语训诂的实际情况,其主要释词方法可归结为六种,分别是: 以同(近)义词为释、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文学天地 2022年2期2022-03-27

  • 郑玄的出现:永元改革与汉代学术形态之变迁
    不肯阙也。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轻侮道术,浸以成俗,诚非诏书实选本意。”徐防上疏的原意是“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他批评太学学风“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而“私相容隐,开生奸路”的情况更加重了太学的浑浊。基于此,徐防建议改变博士策问的内容:“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至于“从其家章句”的所指,详见下文。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后,太学策试的形式应该发生了较大变化,

    文史哲 2022年1期2022-03-07

  • 楮墨气韵璨目再造国宝精品
    姚欣《宋本大学章句》一书,根据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祐十二年(1252)当涂郡斋刻本原大影印,半页八行,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线装一函一册,由线装书局出版(2021年3月)。《大学》这篇文献,本来和《中庸》一样是收在《礼记》里的,《礼记》是西汉时期礼学家戴圣汇集前贤的著作编纂而成的一本礼书,里面的篇章成书年代不一,也非出于一家。《大学》这篇的制作时代,诸家说法不一,从战国到秦汉的都有,王锷先生在总结各家说之后,又经过考证认为该篇“应该是战国前期的作品”,这个

    新阅读 2021年9期2021-09-02

  • Data-Based Optimal Tracking of Autonomous Nonlinear Switching Systems
    ).《文心雕龙·章句》作为“安章之总术”早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以今天的文艺评论眼光来看,毫无疑问是一篇创作论。但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它也是一篇明晰章句、体悟韵律的鉴赏论,甚至是一篇入门级的批评论,对初中古诗文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Example 1: First, the regulation problem of a simple scalar system with two subsystem is addressed. Specificall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2021年1期2021-04-14

  • 读书有时应“不求甚解”
    言,不若老腐儒为章句细碎耳。”这句话的意思是,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观,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像某些迂腐的书呆子那样死抠章句而毫无出息。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到底可不可取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陶渊明所处的读书环境,分析一下他的话的原意,问题就会清楚得多了。陶渊明回忆自己年少时读书的情景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由此可见,他自幼就攻读经史典籍。读这些书,必须读“注”,而汉代有的经学家所作的“注”,连篇累牍,空洞烦琐,甚至离题万里。据说当时有一个小夏侯学派的

    快乐语文 2020年31期2021-01-18

  • 《孟子集注》引杨时语辑考
    0275)《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1130—1200)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是其“竭毕生精力,在生平著述中最所用心”者。[1]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先后学于程颢(1032—1085)和程颐(1033—1107),《宋元学案》称:“二程得孟子不传之秘于遗经,以倡天下,而升堂睹奥号称高弟者,游、杨、谢、吕其最。”[2]杨时对二程理学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对朱熹的《孟子集注》的编撰起了重要作用。《孟子集注》对杨时以“杨氏”称之,书中所引学者共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2-17

  • 汉代章句之学研究述评
    代经学发展呈现“章句化”倾向。学界关于“章句”的性质、起源、形式与内容特征等,众说纷纭,亟待厘清。章句之名始于春秋末期,其初义为“离章析句”,至汉代成为包含义理与训诂的学术形式。汉代章句之学有大、小章句之分,且与师法、家法观念纠缠在一起。就章句之学兴衰原因的探讨,也往往着眼于章句之学本身所呈现的弊端,即“繁琐”与“破坏大体”,而欠缺由政治与学术关系的角度深入探讨。厘清章句之学的发展历程,对于把握汉代经学发展与政治权威的关系至为关键。关键词:章句;义理;师法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11期2020-12-07

  • 文章学视野下《文心雕龙· 章句》浅析
    学院一、文章学及章句简介(一)文章学的产生文章学虽然近些年才受众多研究者青睐,但它的出现并不晚。夏丏尊、叶圣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合著的《文章讲话》,虽没有以文章学命名,但是显然属于针对“文章”而论。张寿康在1985年出版的《文章学导论》中,也对文章的读、写规律进行了系统论述。而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是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文章学。关于中国古代文章学的出现,王水照先生认为文章学成立的确切年代在南宋。祝尚书也持相同的观点。吴承学认为“魏晋南北朝可以视为中国文章学成立的

    长江丛刊 2020年34期2020-11-18

  • The Continuity and Orthodoxy of Confucianism: An Investigation into Huang Gan’s Studies Based on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the Four Books
    ooks [四书章句集注] was printed in Wuzhou, and hence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Analects, and the Mencius started to be called the Four Books in studies of Confucian classics. Subsequently, to extol Zhu Xis Commen

    孔学堂 2020年2期2020-07-18

  •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最具代表性的理学名著
    成者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部书被视为注解“四书”的儒家理学名著,受到后世学者的广泛重视。学习“四书”,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甚至研究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都离不开这部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的成书背景歷史上,每一个思想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代的文化根源和思想根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成书,以及朱熹“四书”学的形成,与宋代的历史文化,宋代理学思潮的兴起、发展以及宋代的社会环境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北宋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和总结了唐末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的历

    月读 2020年1期2020-05-15

  • 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指瑕
    恶人之朝(公孙丑章句上)【杨注】不在丑陋之人的朝廷做官。恶人,身材、相貌丑陋的人。按:在《康熙字典》中对“恶”的解释有:“《广韵》:不善也。从心,亞声。《通论》:有心而恶谓之恶,无心为恶谓之过。”[1]另外有:“又丑陋也。”[2] “恶”有丑陋之意,但此处把“恶人”译为“身材、相貌丑陋之人”不妥,笔者认为应译为“小人”,此句的翻译应为“不在都是小人的朝廷做官”更为妥帖。【原文】自天子达於庶人(滕文公章句上)【杨译】无此句的翻译按:杨逢彬先生对此句没有进行翻

    青年文学家 2020年9期2020-05-06

  • 章句学兴衰史
    樊波成摘要:章句学的兴起与汉王朝中央集权的过程密切相关,章句的体式特征、兴衰原因和历史价值也需要重新研究和评价。与“往古传记”相比,章句具有依经为说、完备封闭等特征,适用于政府主导的教育与选官制度,满足了汉武帝思想文化统一的要求。汉王朝利用儒术加强集权,但对儒术的过度支持却又使之异化为动摇汉王朝统治的依据。有鉴于此,东汉王朝管控和垄断儒术,经过删定的家法章句也由此稳定下来,成为当时“今文学”的文献载体。两汉今文学的强盛缘于皇帝一平民对地方豪强的抑制,章句

    文史哲 2020年1期2020-02-28

  • 章句與文心:俞平伯的清真詞研究 *
    周邦彦 俞平伯 章句 文心 藝術地位目前學術界對俞平伯詞學方面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他的「鑒賞之學」上以及相關的學術淵源上。〔一〕實際上,俞平伯除了《讀詞偶得》、《清真詞釋》、《唐宋詞選釋》三本詞學專著外,還有不少詞學研究論文。學術界所矚目的三本詞學著作的意義並不僅僅是批評和鑒賞方面的成就,它們的詞學史價值還是值得繼續挖掘的。此處僅就其對周邦彦《清真詞》的研究展開論述。俞平伯的清真詞研究除《清真詞釋》外,尚有《唐宋詞選釋》中收録的九首注釋。其他則主要收録於《論

    词学 2019年1期2019-12-16

  • 王夫之《孟子训义》中《万章章句》训诂研究
    《孟子》的《万章章句》的训诂中管窥王夫之的训诂特色。其次,王夫之在《四书》的研究中,尤以《孟子训义》为重中之重,所占篇幅之广,非其他三书可比。比如在《孟子考异》中,共收录87条,《孟子》占有就有25条;《四书稗疏》共收录105条,《孟子》一书共有30条,而在《四书训义》中《孟子》更是占了全书近一半的篇幅。由此我们可以从此感受王夫之非凡的语言学思想与魅力。一.训诂的主要内容训诂的主要内容是:释音;解释词义;校勘文字;指出异文。1.释音。王夫之在释音是运用的主

    文学教育 2019年30期2019-11-26

  • 文以意为主
    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杜牧认为,写文章应以思想内容为主,以贯通全文的气勢作为辅助,以好的文辞章句作为它的卫兵。如果主脑不立,辅佐和兵卫也就没有了着落。这种见解是可取的。意,首先是作者的思想,先有作者的思想,后有作品的主题。这就像登堂入室一样,有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没有思想而要想登入作品之大雅之堂者是绝无可能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庄子日:“世之所费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费也。语之所费者,意也,意有所随,不可言传也。”“意”是作者的思想,作品是作者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3期2019-03-23

  • 王逸《楚辞章句》研究综述
    究的开展,《楚辞章句》作为《楚辞》最早的注释文本,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它的价值,开始投入到《楚辞章句》的学术研究。一方面通过《楚辞章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楚辞》的内涵,另一方面《楚辞章句》也可以反映王逸本人文艺观,从而帮助我们管窥汉朝的文学思想和当时的语言使用规则。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思想,任何时代的文学思想都会打上本时代的烙印,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作品的解读会存在不同程度地偏差,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价值理念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正是吸引文学研究者对

    淄博师专论丛 2019年4期2019-01-28

  • 独出机杼 不拘格套* ——《屈子章句》评介
    辞研究专著《屈子章句》(以下简称《章句》)应时而生,其注释独出机杼,不拘格套,有考据,有创见,饱含情感,实可精读。刘梦鹏,字云翼,号海亭,湖北蕲水县人,赠文林郎文选之第三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科进士。官直隶饶阳县知县。《章句》自序作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八月,时梦鹏正在直隶深州饶阳官署。所著尚有《春秋解义》十二卷,与《屈子章句》同录于《四库全书总目存目》[1]。《章句》版本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藜青堂刊本;清乾隆二十五年(176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11期2019-01-19

  • 通天人内外之一贯
    此,朱熹在《中庸章句》该节末后评述到:“章内语‘诚始详,而所谓‘诚者,实此篇之枢纽也。”[3]朱熹以为诚是《中庸》之枢纽,这既是说“诚”构成了《中庸》的一个思想核心,亦是说“诚”一概念为贯通《中庸》全篇之理解的关键。于“诚”,朱熹训“诚”为“实”释之为“真实而无妄”,徐复观则评论:“朱元晦以‘真实无妄释诚,仍稍嫌不够周衍。”[4]显然,朱熹对“诚”的解释似乎切中了一些东西,但对于“诚”的精神内核表达的仍不够透彻。自思想源流上看,诚与祭密切相关。说文解字注“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2018-09-03

  • 从文学写作教学视域读《文心雕龙·章句
    情采》《声律》《章句》到《总术》诸篇,是对文字美的规律和文学表现手段等方面的专题讨论,属于“剖情析采”的创作论部分,堪称全书最具价值的核心理论。《章句》篇是对汉魏以来的章句学进行空前的科学总结而形成的创作理论名篇,该篇不仅对经典的分章析句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发,而且从创作的结构与技巧、谋篇与布局中探求出行文的规范与准则;不仅阐明章句在形式上要前后呼应,而且强调章句在内容上应气脉贯通。《章句》篇涵盖了对文学写作教学领域的切实指导意义和源远流长的应用价值。一、章

    语文建设·上 2018年11期2018-05-30

  • 《文心雕龙·章句》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启示
    础。《文心雕龙·章句》中关于章句、词义和体例的思想理论,对初中古诗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文心雕龙;章句;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初中是古诗文教学的入门阶段。随着新版部颁教材的投用和新一轮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得原本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古诗文教学更加举步维艰。如今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一直受到“以学代考”心理误区的影 响,师生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2018-05-14

  • 試論《孟子》“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之“舍”
    學家朱熹作《四書章句集註》後,後世對《孟子》一書更為重視。至明時,更是將《孟子》一書列入科舉範圍。因此,《孟子》一書古人研究已經較全面而深入,著作很多,文章難計,偶在著述中論及者更是不可勝數。其研究範圍有字詞考釋、章句文義疏通、語言特色和孟子思想等。“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是《孟子》第三篇《滕文公章句》中第四章中的一句。其上下文爲:“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為厲農夫哉?且许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为紛紛然与百工交易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2018-05-14

  • 汉代“古学”考辨
    二子曰:“长彦好章句学,季彦守其家业”[1]2563;而《孔丛子》载孔大夫谓季彦曰:‘今朝廷以下,四海之内,皆为章句内学;而君独治古义。治古义,则不能不非章句;非章句内学,则危身之道也’”[2]。所谓“今学”,即长彦所务之“章句内学”,与朝廷官制颇涉;“古义”则不治章句,故不能称显于朝堂,为“危身之道”。“章句”即博士经师之家法,而经分数家、各有章句当晚在昭宣以下。如《易》家有“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3]1704。宣帝时立博士,而费氏、高氏《易》皆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9期2018-03-29

  • 论先唐所传王逸《楚辞》著作之名实为《楚辞注》 ——兼谈其传播时间
    )王逸所撰《楚辞章句》之说法自《后汉书·文苑传》以来而为学者常所称引而无疑焉。但事实上,自汉以来迄于初唐相关典籍引述《楚辞》注或王逸注时,皆无王逸撰《楚辞章句》之说法,而径谓王逸《楚辞注》而已。也就是说,直至唐初世所流行的王逸《楚辞》著作其名当是《楚辞注》而非《楚辞章句》。今不揣简陋,试述如次以见其实。一、《隋书·艺文志》等目录所载皆无《楚辞章句》之名关于王逸著《楚辞章句》的记载较早并为大家所熟知的当属范晔《后汉书·王逸传》,书载:“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29

  • 試論《孟子》“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之“舍”
    學家朱熹作《四書章句集註》後,後世對《孟子》一書更為重視。至明時,更是將《孟子》一書列入科舉範圍。因此,《孟子》一書古人研究已經較全面而深入,著作很多,文章難計,偶在著述中論及者更是不可勝數。其研究範圍有字詞考釋、章句文義疏通、語言特色和孟子思想等。“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是《孟子》第三篇《滕文公章句》中第四章中的一句。其上下文爲:“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為厲農夫哉?且许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为紛紛然与百工交易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0期2018-03-03

  • 从文学写作教学视域读《文心雕龙·章句
    情采》《声律》《章句》到《总术》诸篇,是对文字美的规律和文学表现手段等方面的专题讨论,属于“剖情析采”的创作论部分,堪称全书最具价值的核心理论。《章句》篇是对汉魏以来的章句学进行空前的科学总结而形成的创作理论名篇,该篇不仅对经典的分章析句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发,而且从创作的结构与技巧、谋篇与布局中探求出行文的规范与准则;不仅阐明章句在形式上要前后呼应,而且强调章句在内容上应气脉贯通。《章句》篇涵盖了对文学写作教学领域的切实指导意义和源远流长的应用价值。一、章

    语文建设 2018年11期2018-01-24

  • 行远之车航、入室之门户:赵顺孙《四书纂疏》简论
    ,而由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直接解释《四书》经文,以朱熹的其他作品、朱熹门人的著作解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从而使得《四书章句集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经”的地位,对后起的元明《四书》学著作具有示范作用。同时,此书保留了已失传的朱熹以后到南宋理宗宝祐年间(1200-1256)大量朱子学者的作品片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故马一浮先生称赞其为研究朱熹《四书》学“行远之车航、入室之门户”。《四书》;朱熹;朱子学;赵顺孙;马一浮赵顺孙(1215-1276),字和仲,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11-06

  • 论王逸《楚辞章句》经学阐释方式及其超越
    究】论王逸《楚辞章句》经学阐释方式及其超越柳 宏 亚(渭南师范学院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王逸《楚辞章句》的阐释原则总体上是经学的阐释方式,包括“以诗释骚”“依诗取兴”。但是王逸在承袭传统经学文艺思想的同时,对“知人论世”的方法的重视,对《楚辞》的想象、铺陈等艺术手法的肯定,对文学本质、发生、功能等论题的涉及,又体现出了某些文学批评的特征。王逸还在对《楚辞》进行阐释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经学文艺观的束缚,实现了自我超越。楚辞;经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2017-06-19

  • 论先秦“用诗”与汉四家《诗》解诗方式的形成
    诗》存在着序体、章句、本事、美刺等典型的解诗方式,这些解诗方式的形成可追溯至先秦“用诗”以及“用诗”背后的诗教文化。用诗与解诗是共存相生的文化现象:礼乐歌诗、行人赋诗、引诗论史、言诗说理,体现出《诗》在文化层面的被理解与被接受;而随着《诗》义解读方式的固定,解诗者摆脱印象式批评,以更加审慎的态度探寻《诗》义中的圣人之志,解诗方式从此走向成熟。先秦用诗与解诗的互动关系,是探知汉四家《诗》解诗方式形成的历史参照。《诗经》; 解诗; 用诗一、问题的提出“解诗”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4-14

  • 朱子门人参与《大学章句》著述活动之考察
    子门人参与《大学章句》著述活动之考察陈国代(武夷学院 朱子学研究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朱子引导门人参与文献建设活动,有散在文字信息记载,学界有所关注而尚无系统整理。以梳理朱熹《大学》文本改造的动态过程为主线,从中考察朱子门人所起的羽翼作用。朱熹;朱子门人;文献建设;《大学章句》朱子(1130-1200,名熹)接续二程之学,对《大学》进行文本重构与解说,最终形成《大学章句》定本,占据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的首位。在《大学章句》成书过程中,诸多朱子门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7期2017-03-12

  • 论刘梦鹏生平与《屈子章句》之成书
    梦鹏生平与《屈子章句》之成书庄婷婷(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刘梦鹏一生经历了求学、著书、做官、辞官的过程。因史料不详,故鲜有学者涉及其生平并加以研究。据相关史料、文献佐证,刘氏生于雍正九年(1731)左右,卒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前,任饶阳县知县,为官廉洁,得百姓拥戴。关于《屈子章句》的成书,迄今无人作系统整理。据文献考证,《屈子章句》成书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前。清代学术背景重考据,但刘氏著作有意突破考据的领域而融合考据、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10

  • “师法”“家法”辨
    为师法(家法)是章句,有人认为师法(家法)是说义或解说,其实章句与说义都只是师法(家法)的表达形式,而不是师法(家法)本身。师法(家法)是某一经学学派的先师按照自己的学术观点阐释某部经典形成而为其后学所严格维护的理论体系。汉代;经学;家法;师法史籍在记述两汉的经学授受情况时,常出现“师法”“家法”的概念。了解其内涵,对于正确认识两汉经学史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对什么是师法、什么是家法、二者关系如何,史籍并未给出清楚的介绍,注疏文字亦语焉不详,这给后世学者理解问

    现代哲学 2017年6期2017-01-27

  • 河上公《老子章句》与王弼《老子注》思想比较研究
    0)河上公《老子章句》与王弼《老子注》思想比较研究张超鹿(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河上公《老子章句》是战国时期黄老思想的继承者,葛玄在河上公《老子章句》的前言中写道:“大道何为哉,弘之由人”。可见该本注释的重点在于教育人如何弘扬大道,而古代弘扬大道的人,就是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因此河上公的注释在于为皇帝,言说治国理政的大道。老子;河上公;王弼1 河上公《老子章句》与王弼《老子注》中圣人原型比较在葛玄记录的神话传说中,汉文帝是从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2016-11-26

  • 浅析《孟子》中的士人精神
    )朱熹 撰,四书章句集注[I],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97页.(宋)朱熹 撰,四书章句集注[I],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97页.(宋)朱熹 撰,四书章句集注[I],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97页.吴庆敏. 试论先秦至秦汉士人精神[K].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4.(宋)朱熹 撰,四书章句集注[I],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4页.《孟子·尽心上》,(宋)朱熹 撰,四书章句集注[I],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35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4期2016-05-30

  • 《文选平点》魏晋南北朝文论札记
    字,根极理要”;章句“辨而能工”,“通而识义”;注释多“有得于作者之旨趣”;批语常表达精湛的文学理论见解,“探赜索隐,曲得匠心”,充分显示出黄氏文选平点学的文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文选平点》;校勘;章句;注释;批语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黄侃《文选平点》是近代“文选”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综观学界研究现状,发现大家对其关注远远不够。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仅有六篇,可分为两大类。其一,微观分析,可以安徽大学中文系余国庆教授和

    西部学刊 2015年11期2015-12-02

  • 朱子学研究的文本依据 ——兼评牟宗三所谓“朱子以《大学》为中心”
    究多以朱熹《大学章句》为文本依据,牟宗三还认为朱熹以《大学》为中心。然而,在朱熹看来,“四书”中的《大学》是纲领,而《中庸》是根本。因此,要真正了解朱子学,就不能仅仅停留于《大学章句》,而应当从《大学章句》出发,并进一步研究《中庸章句》,达到对于朱熹学术思想之根本的把握。朱子学;《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牟宗三朱子学研究应当依据朱熹的文本,那么,朱子学研究的文本依据是什么?朱熹一生于“四书”最为著力,成就《四书章句集注》,因此,研究朱熹的学术应当以《四书

    闽台关系研究 2015年6期2015-10-16

  • 《文心雕龙·章句》篇章思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0)《文心雕龙·章句》篇章思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董雪松(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文章从语言篇章理论角度讨论了《文心雕龙·章句》篇章语言学思想及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对其篇章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从语境价值、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及篇章结构三个方面讨论了《章句》篇对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启示。文心雕龙;篇章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篇章语言学研究古已有之,《文心雕龙·章句》可以说一篇经典的例子。《文心雕龙·章句》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四篇,专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2015-04-10

  • 饶鲁《中庸》学的工夫论诠释及对朱子的突破
    工夫,朱子《中庸章句》(以下简称《章句》)认为“不睹不闻”指心之情感未发时的敬以存养之功,“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②[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7页。。饶氏亦认为,戒慎恐惧是存养工夫,“戒惧,存养之事”。但他对《章句》“虽不见闻”之说颇不满意而提出新解,把“虽不见闻”改为“虽当事物既往,思虑未萌,目无所睹,耳无所闻,暂焉之顷”,此改关键在首尾“事物既往”、“思虑未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09

  • 再论饶鲁的《中庸》章句学及其对朱子的超越
    在他对《中庸》的章句诠释中即有着充分表现。在《中庸》义理结构的理解及文本划分上,他提出了不同于《中庸章句》(以下简称《章句》)的看法,深化发展了朱子学派的中庸学,引发了后世的热议,对此后的《中庸》诠释产生了深远影响。学界对此虽已有论述,但仍有值得进一步探究之处②。一饶鲁提出《中庸》的六分法,并以简明字眼概括了各节中心,分别是:首章的中和节,第2至11章的中庸节,12至19章的费隐节,20至28章的诚节,28至33章的大德小德节,末章的中和节。在章的划分上,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11-26

  • “诚”是朱熹学术体系的最高境界* ——以《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为中心的讨论
    界 ——以《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为中心的讨论乐爱国 (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 361005)朱熹的学术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核心,以《大学章句》的格物致知论为起点、以《中庸章句》的“诚”为归宿。因此,朱熹的学术不仅讲“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以格物致知论为出发点,而且还以敬为本,在“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的过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诚”的最高境界,并且是对道统“十六字心传”的一种延续。朱熹;《大学章句》;《中庸章句》;道统;十六字心传朱熹的学术以《四书章

    江淮论坛 2014年6期2014-11-14

  • 《楚辞章句》的成书基础与章句特色
    0021)《楚辞章句》的成书基础与章句特色季加宝,王 永(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楚辞章句》的成书基础源于王逸对民间不成系统的《楚辞》研究的归纳与总结,以及对学术界口述和文字著述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吸收。王逸在章句《楚辞》时虽摆脱不了汉儒说经习气,但却表现出努力挖掘《楚辞》中“言志抒情”的创作情感的章句思想和对《楚辞》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优游婉顺”的创作格调的激赏,而这两方面也成为了他独具一格的章句特色。王逸;《楚辞章句》;成书基础;特色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17

  • 王逸章句《楚辞》的动因、方式及特点
    季加宝,王永王逸章句《楚辞》的动因、方式及特点季加宝,王永(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王逸章句《楚辞》的动因,源于思想上与屈原的趋同性和地域上的认同感。其章句的独特方式体现在:挖掘《楚辞》的儒家思想,及所承继的《诗经》“比兴”手法,肯定屈原思想与《楚辞》价值。王逸在章句时,凸现了汉人“解经”法,不仅力图将《楚辞》纳入经学研究的范畴,还企望将《楚辞》提高到“经学”的地位,同时在思想和情感上体现了独有特点。王逸;章句;《楚辞》汉代儒学独盛,“内圣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2014-04-10

  • 唐五代佛典音义引《楚辞章句》校勘举例
    佛典音义引《楚辞章句》校勘举例黄仁瑄(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语言研究所 国学院汉语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服务音义的需要,唐五代佛典音义征引《楚辞章句》凡655例,其征引形式有三:(1)单引正文;(2)单引注文;(3)正文+注文。其征引目的是释义和辨字,而以释义为主。比较今本,其中存在讹、脱、倒等种种文字问题。梳理这些材料对五家音义引书研究和《楚辞章句》研究有积极的意义。玄应音义 慧苑音义 慧琳音义 可洪音义 希麟音义 《楚辞章句》服务于注音、释

    长江学术 2014年3期2014-03-20

  • 清代五家补《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评议
    顺序,伏恭《齐诗章句》删自伏黯《齐诗解说》,杜抚学说承自薛汉,赵长君学说承自杜抚。其目录简明易查,以辑为主、注次之、考又次之,为后世学者进一步完善《汉志》奠定了基础,侯康、顾櫰三、姚振宗、曾朴几家补志均参见其书。钱氏书首定“著者名+书名+卷数/章节”原则,为后世学者沿用(卷数无从考者,则略之,仅留著者书名)。但其书不附论断所出文献,使其辑补书目无从依考。如“长君”为“赵晔”之表字(见《后汉书·儒林传》),钱氏仅《赵长君诗细》《赵长君历神渊》二书用其字而不用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2期2014-02-12

  • 洪兴祖《楚辞补注》对王逸《章句》的批评
    ,系继王逸《楚辞章句》之后又一部注疏《楚辞》的总结性著作,“于楚辞诸注之中,特为善本。”①对于二者关系之研究,自宋代始,已有学者论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补注》)凡王逸章句有未尽者补之。”②《四库全书总目》云:“兴祖是编,列逸注于前,而一一疏通证明补注于后,于逸注多所阐发。”③指出《补注》以《章句》为准绳,疏解、证明、补充之理路,然于《补注》对《章句》的批评则较少关注。今比照二者疏解,可发现《补注》对《章句》的驳斥批评,不仅数量巨大,且范围深广。

    文艺评论 2013年2期2013-08-15

  • 孟子的丧祭思想研究
    ”[1]《公孙丑章句上》所以,他把孔子的地位抬得极高,认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1]《万章章句下》然而,孔孟生活的年代,毕竟相隔百年,天下局势的不同,也使得孟子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以“丧祭思想”作为切入点,对孟子学说做一粗略的展现。一、具体主张丧祭思想是指对待死去之人的态度和对如何送死的看法。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强调要谨于生死,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4-07

  • 汉代“齐诗”佚书及其著述体式考辨*
    诗”一种:《韩诗章句》,杜琼著。《补晋书艺文志》(亦侯康所著)收录《诗经》著述共21中,皆“毛诗”,三家之著述皆无。的记录,东汉时期出现 (或可能出现过)的“齐诗”著述有:伏黯《齐诗解说》九篇,黯字稚文,琅琊人,改定章句,成此书。[4](P45)(佚)伏恭《齐诗章句》,恭字叔齐,官司空,以黯章句繁多,及省简浮词,定为二十万言。[4](P45)(佚)荀爽《诗传》,荀悦称其附正义,无他说,通人学者多好尚之。[5](P56)(佚)景鸾 《齐诗解》。[6](P7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2013-04-01

  • 朱熹《中庸章句》对“诚者,天之道也”的诠释——兼与《礼记正义·中庸》的比较
    者采用朱熹《中庸章句》的观点。事实上,《中庸章句》的注释与汉唐儒家的注释有着很大的差异。将它与作为汉唐儒家诠释《中庸》的代表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的《礼记正义·中庸》作一比较,分析二者对于“诚者,天之道也”的不同注释,对于研究《中庸章句》,无疑是有意义的。一、朱熹《中庸章句》的诠释《中庸》讲“天命之谓性”,朱熹《中庸章句》注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认为天化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2011-08-15

  • 汉代经学中的家法和师法辨析*
    后才出现,可以指章句,也可以指称师法。师法包括经文本的文字、篇卷以及师法博士关于经的各种解说,重在经学的恢复和创新;家法重在经学的传承,家法一词的流行与东汉十四博士之后不再增设师法博士有关。夸大师法和家法的区别不符合两汉经学实际情况。汉代;经学;师法;家法;章句何为师法?何为家法?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首先予以专题讨论,此后胡秉虔、张金吾、诂经精舍诸子、蒋湘南均有论述,至皮锡瑞《经学历史》为古典期一大总结。近人王国维、钱穆、马宗霍则沿其波,披沙拣金,多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4-08

  • 从《楚辞章句》看王逸的文学本质观
    ,则在于其《楚辞章句》的巨大成就。王逸与屈原同土共国,对《楚辞》中的古音古字深为熟悉,加之其训诂翔实、章句大义的阐释也有经有据,故而王逸的《楚辞章句》流传广远,是后世了解屈原其人其文首要的和基本的参考材料。《楚辞章句》是汉代《楚辞》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后人进行进一步研究的起点。《楚辞章句》在注解《楚辞》的过程中也体现了王逸本人的一些思想,其中关于文学的本质是“言志”的观点尤为突出和鲜明。一王逸“言志”的文学本质观,首先体现在作文“述志”。如《惜誓章句序》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4-03

  • 王逸《楚辞章句》所见“忠”字考
    李 庆王逸《楚辞章句》所见“忠”字考李 庆(金泽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日本金泽)本文是作者有关楚辞研究的论文之一。对楚辞中屈原作品里出现的“忠”字,今传本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见的“忠”字,宋代洪兴祖《补注》本中所见的“忠”字,进行了搜罗分析,对《楚辞章句》中所见“忠”的观念的发展演变作了探讨,指出,对屈原的“忠”,不同时代楚辞读者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反映了社会思潮、人物思想,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为楚辞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楚辞章句;忠;屈原;王逸;洪兴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8-15

  • 析朱熹“‘诚’为《中庸》之枢纽”
    05)朱熹《中庸章句》明确提出“‘诚’为《中庸》之枢纽”,而《中庸或问》又通过对“诚”的界定,以及通过对《中庸》第一章至第二十章“诚”的内涵分析和对第二十一章至最后一章有关“诚”的论述的概括,进一步论证了《中庸》的大义在于“诚”。朱熹的这一观点,对于解读《中庸章句》人来说,是不可不知晓的。朱熹;中庸章句;诚今人读《中庸》,大都关注“中庸”二字,其实,《中庸》后半部分主要讲“诚”。明学者王祎①曰:“《中庸》古有二篇,见汉《艺文志》。而在《礼记》中者,一篇而已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试论东汉赵岐《孟子章句》之诠释方法
    的著作只有《孟子章句》一书,而其书又成为后来十三经注疏的版本,因此关于此书的相关研究是又格外的重要。赵岐批注《孟子》,所使用的方法,无非是汉人常用的章句训诂的方式,但其训诂方式又不是大张旗鼓式的训释数十万或百万余言的大章句,而是回到经学最初的诠释方式,即是减省后的小章句。其中除训诂之外,又不偏废句意义理的阐发。对赵岐《孟子章句》十四卷进行文字训诂、引经、解经等,其中具有特色或有问题的部分提出个人的看法,所以本文将分为“训诂名物”、“以经解经”、“博将子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200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