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里的写作密码
于东汉的《古诗十九首》,五言诗自此成熟且稳定。南北朝时期,梁代的皇子萧统组织编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又称《文选》)。在《文选》中,萧统首次将这些不知名的汉代文人创作的十九诗编辑在一起,并取名为《古诗十九首》。自此,“古诗十九首”便成了一个特定称谓。插排诗是人情感的表达。到了《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人们的情感如何呢?如果说《诗经》是在述说人们的生活,那么《古诗十九首》便是在写人生。百姓关注生活,文人观照人生。生活是具象的,人生是抽象的
世界博览 2024年2期2024-01-27
- 百年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十九首》的选编与传播*
037)《古诗十九首》(1)《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以下简称“《十九首》”)自从被《昭明文选》收录以来,一直被推崇为中国诗歌的经典。学界对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词选编有断代性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2023-09-26
- 论《古诗十九首》的时间意识与生命体验
071]《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南朝梁萧统所编的《文选》,历代学者对其评价甚高,刘勰《文心雕龙》赞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称其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兹不赘述。《古诗十九首》以温厚质朴的语言、深沉哀婉的笔调抒写个体生命面临的生存、离别、相思、死亡等真切的人生处境,流露出汉末文人浓浓的时间意识和生命体验。时间意识是人类对于时间流逝的一种主观体验反应和状态,包括人对时间的感觉、情感、思考与观念等。“将时间与生命联系在一起,时间被理解为变易、流动的节
名作欣赏 2023年23期2023-08-25
- 《古诗十九首》和《拟古诗》的差异化注解
:五臣对《古诗十九首》和陆机《拟古诗》的注解显示出差异化倾向,表现在对《古诗十九首》诗旨的政教化重构、意象比拟;对拟诗则直陈诗旨、直解意象,转拟诗之“志”为“情”。分析差异化注解的政治文化动因,一方面是五臣献书背后的政治处境,另一方面是初唐到中唐陆机作品接受的式微。五臣注在阐释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满足了文人士子的阅读需求,也促进了《古诗十九首》乃至《文选》的流传与经典化。关键词:五臣注 古志 今情 《古诗十九首》 陆机 《拟古诗》《古诗十九首》既是五言
文学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古诗十九首》与阮籍《咏怀诗》之比较
现,其中《古诗十九首》便是抒发生命忧患意识的代表作品。在《古诗十九首》中,不少诗句思想消极,基调低沉,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但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是中国五言诗的典范。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与东汉承接的魏晋时代依旧风云变幻,名士阮籍延续时代意绪发出忧生之嗟,一生徘徊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并将毕生坎坷与超拔哲思融入其《咏怀诗》82首中,成为魏晋诗坛的代表
艺术科技 2023年16期2023-08-10
- 论《我在他乡挺好的》与《古诗十九首》引发的情感共鸣
好的》与《古诗十九首》都成功展现了游子流寓他乡的“基型”与“共相”,引发了异乡人的情感共鸣。两部作品在很多地方都有完美的耦合,流寓他乡的孤独感和漂泊感,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世态炎凉和人间冷暖,是沟通古今游子的心灵之歌。相较于《古诗十九首》低沉的感情基调,《我在他乡挺好的》主人公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加向上,更加阳光,其成功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关注现实,真实书写,以及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谱写了更为动人的现代游子之歌,实现了流寓书写的精神超越。关键词:《我
南腔北调 2022年12期2023-01-11
- 东汉太学生与《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
,反映在《古诗十九首》中尤为明显。一、太学地位升降与太学生的出路太学在汉武帝时期经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建议设置,其最初目的是为了“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1]2512。董仲舒为太学提供了设计理念,其思路是延续了战国后期养士之风,太学虽名为教育机构,其本身却具有战国养士的诸多特点。但董仲舒所言之士当专指儒士,与战国时期诸多形态的士有所不同。战国中后期趋向鼎盛的养士之风直到秦统一后,尚有所遗存。汉初养士之风稍显回落,盖因经历连年战事,高祖
文化学刊 2022年1期2022-12-06
- 创伤记忆与《古诗十九首》及其拟作
的手段。《古诗十九首》作为创伤记忆的载体,体现文人对创伤体验的重构与再现,也成为自我救赎的最有效途径。二、创伤记忆下《古诗十九首》的悲剧性立义作为创伤记忆的双重受害者,东汉末年的文人无法忘却世变和失仕的创痛,持续体验创伤、积累创伤记忆。为了救赎人生疏慰自己,他们无限放大内心最原始的心理体验——对异性与致仕的渴求、对死亡与时间流逝的恐惧。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十九首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5]共同的遭遇使《古诗十九首》围绕共同的主题——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1
- 《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民歌关系之比较研究
并发展,《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古诗十九首》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作为这条诗歌脉络上生长出来的两颗硕果,具有历久弥香的文学艺术价值。且二者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同时也各具特色,二者关系密不可分。一、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异同及二者关系(一)二者之同:均为时代之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但由于长期征战,消耗了
文教资料 2022年13期2022-11-08
- 多重目光与场域延伸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 “被看” 意蕴探析
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以鲜活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处于特殊时代背景下普通百姓和汉末文人难以明言的内心风景。诗中的第一人称抒情主体不仅对所见之景和所感之境做“秘而不宣”的情感宣泄,更是通过“被看”主体的映照实现双向沟通和双重审思,从而扩大诗歌的抒情场域,使诗歌情感力量进一步增强。同时,二者的“被看”意蕴同中存异,也体现出不同身份的创作主体对于人之主体与外在同构的不同认知形态。一、汉乐府民歌中的“被看”意蕴过往研究多言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但这只是在相较而言下得出
今古文创 2022年34期2022-09-17
- 方维仪对《古诗十九首》的接受及其美学意义
创作对以《古诗十九首》(以下简称《十九首》)为代表的汉魏古诗的接受,较少进入学者的视域。但实际上,方维仪古诗风格的作品在清代就已经获得较高的评价,如《神释堂脞语》就曾说:“近世闺秀多工近体小诗耳,能为古诗者什不二三;能为古文词者百不二三也。夫人独兼能之。”[1]81-82本文力图超越以上两种研究思路的限制,重回文学现场,从其诗歌对古诗的接受入手,梳理其所受古诗的影响,在考察抒情事件的要素与功能的前提下,思考诗歌本来的美学意义。借此进一步探讨其诗歌创作的风格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7-12
- 《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
的。汉末《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转为以抒情为主。而建安诗歌的繁荣更是正式宣告并奠定了抒情性诗歌的地位,使诗歌功能由叙事转向了抒情。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建安诗歌;抒情风格中国古诗在建安时期以前,主要是以叙事诗为主的。而后汉末出现的《古诗十九首》以其独特的抒情技巧,打破了这一状况,成为古代抒情诗歌的典范,被誉为“五言之冠冕”。我国古代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作为五言诗发展成熟的标志,以“深衷浅貌,短语长
百花 2022年5期2022-05-30
- 先秦与汉魏赠物寄情诗比较研究
诗经》 《古诗十九首》本文從三个方面确定赠物寄情诗的内涵。第一,赠物寄情诗最核心的是“情”,是人类诸多情感中最纯粹的“思恋之情”,可涉及恋人、夫妻、血亲、朋友等关系,排斥功利性色彩。第二,最先存在的是“所思之人”,赠物者与受物者的情感积累早在诗前,且有一个具体事件或物件作为契机,让前者思念后者。第三,礼物寄托情感,是必须出场的介质,强调物在诗作中的“实体”性质和作为“礼”的特殊意义,但若诗中只有符号化了的“赠物”,则不属于本文所研究的范畴,如陆机在《赠顾令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5期2022-05-12
- 《青青河畔草》四种译本赏析
摘要】 《古诗十九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它被历代评论家称为汉代抒情诗的最高峰。古诗十九首里面,既无豪情壮志,也无愤世嫉俗,有的只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真实的感情,有相隔天涯相思无处,有报国无门落叶飘零,也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本文就取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为个案来解读其中的相思之情,并比较中西四种不同译文对其的意境表达。【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四种译本;相思【中图分类号】I107
今古文创 2022年11期2022-03-22
- 《古诗十九首》以身体活动为修辞论
情修辞。《古诗十九首》以身体活动为抒情修辞尤为卓著,并以其实现着“直”“真”“自然为贵”的艺术魅力。古代诗歌史对《古诗十九首》以身体活动为抒情修辞的艺术手法多有承袭并有所发展。[关键词]身体活动抒情修辞《古诗十九首》[作者简介]胡大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林541006)[DOI编号]10.13761/j.cnki.cn23-1073/c.2022.01.013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是一种语言艺术;身体活动,指生理躯体的实践活动,
北方论丛 2022年1期2022-03-14
- 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 : 四言诗演变为五言诗探析
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从四言诗逐渐向五言诗演变的过程。五言诗代替四言诗成为主流诗体的因素有:文学的演进与赋诗目的变化,诗句语言的凝练与语法结构变化,音韵、旋律的丰富与节奏模式变化等。四言诗向五言诗演变的客观效果包括:在音韵上,对后世诗歌的节奏、韵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词汇上,促进了双音词的使用和普及;在语言上,使得诗句的语言表达更精炼;在叙述描写手段上,促进了诗的叙述描写手段趋于复杂化;在表达方式上,促进了描写和抒情取代政
今古文创 2022年6期2022-02-25
- 拟《古诗十九首》(两首)
卢悦宁青青陵上柏——致外祖母天阴到什么程度呢?我只是低了一下头手里的素馨花就看不清了快十七年了偶尔会在一个人的时候笑容渐渐消失好在,我早已牢记您教我把衬衣叠整齐的方法好在,日子是好是坏我都已一一领教好在,现在我终于知道您那时每天喝的几种药到了最后已几乎没有苦味青青陵上柏,柏上的风很碎,很轻,很清光阴从枝叶的罅隙中洒落重复而不重叠的故事里我也将成为慈爱而沉默的外祖母涉江采芙蓉——2003—2006 年的一段时光那时还是早春,我们在水粉色的信笺上写写画画你抄“
广西文学 2022年11期2022-01-01
- 《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与东汉末年士人心态探析
000)《古诗十九首》是一部由南朝萧统编录的五言组诗作品集,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 本文旨在分析思妇之词中的思妇形象, 并结合东汉末年士人的生存背景探析汉末士人心态。一、《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思妇形象起源于《诗经》,《诗经》的“十五国风”和“小雅”中有女子思念行役在外丈夫的大量诗作。 这些女子多是以劳动妇女的形象出现,在承担生活重任的同时内心饱含离思之苦。她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7
- 浅析“古诗十九首”诗词中的人生况味
07)一、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古诗十九首是一批无名诗人在汉末的混乱时局中创作的作品,他们用含蓄的语言表达着自己在艰难时世中的悲伤和绝望。古诗十九首蕴涵着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呈现出了四种关于生命的观念。第一种认为生命是空虚的,生活是悲伤的;第二种强调在享乐中逃避对死亡的恐惧;第三种意图通过取得社会成就来实现人生价值;第四种认为死亡只是一种现象,提倡理性地看待生命。古诗十九首的这些表达对魏晋时期的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国古代文人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方式。这些诗作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2021-11-12
-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混合式教学
诗词诵读《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为例,提出媒介化时代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应该以关系性思维为基础,从传播学的中介化范式过渡到媒介化范式,以建设探究式社群为中心,以延伸、替代、融合、适应为分析工具,探索教育活动参与者转向混合式学习的基本行动框架。关键词:媒介化 智慧课堂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在托马斯·库恩看来,范式即一种研究方法论,它规定了研究者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设计研究活动,如何诠释研究结果。[1]技术毕竟是由人来组织和使用的,教育技术应用背后的人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古诗十九首》里的平和力量
它指明了《古诗十九首》中那些平静的力量,我总以为只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才值得铭记,这本书却让我明白日常生活本身更值得捍卫。沉甸甸的日常生活本身常被我所忽视,我以为更好的生活永远在别处,绝对不是眼前的,可这本书告诉我只能看见眼前的、苟且的人,即使到了远方,眼里也只有苟且,远方救赎不了被蒙蔽的灵魂,着眼于当下,守护日常生活本来就是一种英雄气概。要守护、关注日常生活的细节,成为能够看透底蕴的人。我将《古诗十九首》分为几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等待。在《行行重行行》中,我
书屋 2021年10期2021-10-22
- 基于叙事学视域的《涉江采芙蓉》再解读
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叙事者“文言文阅读的要点,是集中体现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所言志所载道。文言文阅读教学着力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地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而这些。要落实到理解和感受‘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文言。”[1]这段话虽然阐述的是理解文言文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的基本方法,但同样适用于理解古代诗歌作者的情志。《涉江采芙蓉》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者或抒情主人公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此,这首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7期2021-09-13
- 《古诗十九首》的意蕴美
次采集了《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九首《迢迢牵牛星》。教材编者把这组被誉为“一字千金”的“古诗”首次带到了学生的眼前,笔者就以这首诗做具体的赏析来窥见《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意蕴。【关键词】古詩十九首;意韵美;赏析一、具有天上人间浪漫色彩《古诗十九首》出自南朝萧统所编的《文选》。萧统从无名氏的古诗中选取了十九首编入集子,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把它们列入杂诗之首,后人也就把这十九首诗看作组诗了。《古诗十九首》,也是五言古诗中最早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1期2021-09-10
- 张瑞图《古诗十九首》的书法意图
瑞图行草《古诗十九首》卷,纸本,竖27cm,横603cm,现藏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我曾有幸两次上手观赏此卷。此卷画有纵向界格,所以全卷保持了首尾一致的小行草风格。这个时期的张瑞图书法,虽然个人面目已经非常明显—章草形态的结字,以折代转的笔法已经成为他的主要形态,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圆笔转折,数年后才呈现更明显的方折之势。虽无年款,但从字体与款字判断,此卷书于天启初年。特别是有方起首章“文学侍从之臣”,也说明此时的张瑞图尚未入阁 [ 张瑞图天启六年(162
中国书画 2021年12期2021-09-03
- 论《古诗十九首》的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学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因作者佚失,缺少相关的创作背景,且每首诗之间无逻辑关系,故难以理解和把握。教师在讲授《古诗十九首》时,可以依据物象、情感、四时这三项,梳理19首诗歌的内容,使之成为一个有逻辑性的系统,以便于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物象;情感;四时;逻辑【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063-02【本文著录格式】胡玉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1期2021-08-09
-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空间书写
7)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与时代,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现在一般认为其出自东汉后期文人之手。虽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但这十九首诗在表现内容与写作手法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其描写的对象大多为游子思妇,羁旅生活、离别之情与相思之苦构成了其最主要的内容。在充满离愁别绪的羁旅诗中,空间的距离感成为情感发生的主要原因,诗中的空间书写就自然成为重中之重。《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但往往并非直接地述说,而是多采用不同的手法细腻曲折地表达情感,空间书写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例如
大众文艺 2021年11期2021-06-25
- 《古诗十九首》中“草”意象及其表达效果微探
要:《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五言诗发展的成熟标识。本文即着眼《古诗十九首》中“草”意象的运用,根据表现作用将其划分为时节变化之怅惘、盼归未归之忧愁、生命短暂之伤感、高尚美好之品质四类,并结合诗歌总体意境认识《古诗十九首》深层次的情思表达。关键词:《古诗十九首》;草;意象;表达效果[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02一、《古诗十九首》与意象的关系作为早期文人五言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2021-06-15
- 论《古诗十九首》中人的自觉
100)《古诗十九首》产生于社会混乱、政治动荡的东汉末年。它的作者多是处于社会下层的文士。他们在东汉末年天灾频频、战祸连连的环境下背井离乡、游宦无门,因而发出了韶华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同时,由于常年颠沛在外、流离失所,这些文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了人的独立性,颠覆了传统“天降大任,动心忍性”的观念,高喊出及时行乐的诗句——“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文人们逐渐脱离了先民混沌无知的蒙昧状态,带领时代步入人的自觉的时代。《古诗十九首》可谓是“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1-08
- 《行行重行行》的主题解析
时期,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作者为无名氏。诗歌刻画了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中,妇女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深切思念,情感细腻缠绵,真挚动人。关键词:《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相思《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为集,后世便将这十九首诗歌作为组诗看待。《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时期,反映了汉末文人真切的生活感受,是下层文人在个人生活、政治上的真实心灵写照,是时代、社会、人生的折射。《古诗十九首》的内
西部论丛 2020年4期2020-11-25
- 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主体对其抒情艺术的影响
【摘要】《古诗十九首》中诸多篇章或从游子视角,或从思妇视角出发,书写了对于岁月光阴、功名事业、男欢女爱的独特感受,代表了那一时代文人士大夫们的精神气质,也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而这组五言抒情诗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从不同的人物视角,即以不同身份、特质的人物作为诗歌的抒情主体,从而获得不同的抒情效果,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抒情主体;人物视角;艺术效果【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诗歌的抒情主体不同,诗歌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0期2020-11-25
- 《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形象探析
摘要:《古诗十九首》作为两汉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文温以丽,意悲而远,其中的“思妇”形象呈现出时代赋予的嗔痴怨怒,吸引众多读者关注思考。本文从思妇诗的存在背景、思妇形象的类别,以及思妇诗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析,分析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和审美价值。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思妇;探析在历代中国文学创作中,相思是亘古不衰的永恒主题,大致包括:思妇、闺怨、宫廷、弃妇、婚爱等不同种类。《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主编的《文选》中编辑在一起的一组诗歌,主要以游子、思妇为题材,吸收了《诗
神州·上旬刊 2020年6期2020-10-21
- 曹植诗歌传统之追溯
骚》,受《古诗十九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个人艺术特色和生命体验的诗歌风格。本文将结合曹植具体的诗歌创作及古代文艺理论来对其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的承继关系进行追溯和研究。关键词:曹植;《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诗品》建安诗人中真正融《风》《雅》《骚》二源于一流,承继《古诗十九首》传统的诗人当首推曹植。曹植的诗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又保留了《古诗》温丽悲惨远的情调。这些诗歌传统都体现在曹
广告大观 2020年3期2020-10-20
- 我手写我心,我诗传我意:人生最真实情感的抒写
摘要:《古诗十九首》作于东汉末年,深刻地描摹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的种种情感,质朴平实,却情真意切,浑然天成,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离别;失意;无常;质朴平实初读《古诗十九首》,便深觉其语言质朴自然,浑然天成,恰似谢榛说的,是“秀才说家常话”(《四溟诗话》)。但一首读罢,我便发觉它的一词一句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明明语义浅显易懂,却让我禁不住反复品读,而愈是反复便愈是不能放下,它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敲击在我的心
读天下 2020年17期2020-09-15
- 对比探究《万叶集》和《古诗十九首》中的时空意识
叶集》和《古诗十九首》,体悟日本奈良时代和中国汉末时代诗歌的时空意识和“人”的觉醒。关键词:《万叶集》;《古诗十九首》;时空意识;觉醒《万叶集》这样一种表现时代风貌和自我意识的一部诗歌总集,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并且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和韵律的在《万叶集》中也有迹可循,这都充分体现了《万叶集》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养分的事实。由于具有同等的文学地位,不少学者都将《万叶集》和《诗经》作比,但是《古诗十九首》表达方式成熟,传达着本民族对于情感的珍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4期2020-09-10
- 汉代文人的生命感叹
摘 要:《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自此,原来处于散漫状态下的十九首古诗,被合在了一起,并且有了一个专名——《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古诗作品,在中国诗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是不同作者所作,但由于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该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精神内蕴。本文通过分析《古诗十九首》中借大量时空描写呈现出了他们的生命意识,来探讨汉末文人生命意识的感叹。时空承载着生命,在时空
百花 2020年1期2020-09-10
- 忧生之嗟
浮出水面,古诗十九首作为乐府诗文人化的显著代表,抒发生命忧患意识所占比重甚大;而阮籍是一生用力在五言诗的名士,与东汉的时代意绪相承接,所发忧生之嗟又在玄学发微之际,因此多意指遥深。从二者情感表达的侧重点可以了解文体嬗变的内在因素,立足于时代背景来把握士人心态。【关键词】 忧生之嗟;咏怀诗;古诗十九首;比较【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5-0035-02古诗十九首被刘
今古文创 2020年25期2020-09-10
-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悲歌与情怀
力几何。《古诗十九首》中的“飙尘”便是如此。抒情主人公通过练字、叠词、对比和反语的手法,寄寓“飙尘”以人生恍惚不定、急速逝去而又无可奈何之悲,同时又充满情怀地告慰览者抱定目标、努力餐饭,直而不野、悲而不伤,勉励古今读者砥砺奋进。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飙尘 人生悲歌 生命情怀《古诗十九首》,可谓字字珠玉,它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借用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景物意象,写出了最丰富绮丽的情感和最深刻无穷的生命体悟。笔者觉得诗中最好的一个词之一,就是“飙尘”。“飙尘”阐发了一
文学教育 2020年8期2020-09-06
- 《古诗十九首》“听佳人曲感游子心”模式的抒情共性
模式。在《古诗十九首》中,有三首使用了这一模式,分别为《西北有高楼》《东城高且长》和《今日良宴会》。其中《今日良宴会》一首写抒情主人公及友人在宴会上听“令德”奏曲明志的场景,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东汉士阶层人生如寄、及时行乐的群体性心态。《西北有高楼》和《东城高且长》则叙写洛阳失意的游子在街上偶然听到素未谋面的佳人奏曲,深感是为知音,愿与其双宿双飞的情节;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孤独绝望的心理、插翅难逃的宿命感及在乱世中追求知音和自由的精神理想;感情真挚热烈、沉重苦涩,
名作欣赏 2020年14期2020-07-13
- 《古诗十九首》与王梵志诗中的金钱观之比较
本研究以《古诗十九首》和王梵志诗中折射出的金钱观作为切入点,对当时人们的思想状态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社会发展状况对人的情感心态和思维方式造成的影响。这两组作品虽然在创作时间上相隔几百年,但都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表现了处在社会边缘的人们的痛苦心声,因而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相通之处。[关键词]金钱观;钱为今世用;钱并非万能;世人多重钱[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134-03中国古人以“口不言钱”形容廉洁
大学教育 2020年4期2020-04-10
- 文本层次理论视阈下的《古诗十九首》
个层次对《古诗十九首》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文本层次理论;《古诗十九首》[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04-02童庆炳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将文学文本划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文学形象层和文学意蕴层。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内及外,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维度。一、文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3期2020-03-16
- 《古诗十九首》中植物意象探析
宦无门。《古诗十九首》 中对植物意象的有机融和,巧妙地凸显出作者极具标志性的情感,不仅在托物言志中借植物的形貌加深作品的审美意蕴和深度,而且丰富并充实了诗歌的意象范畴,完整地体现出“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的艺术特色。关键词:植物 意象 生命意识 《古诗十九首》意象作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寄托着人们独特的生活观念、情感及思维的反映模式等,《古诗十九首》作为五言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在谋篇、摹景等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独特意象运用亦如此。孤罔无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7期2020-03-01
- 《古诗十九首》“听佳人曲感游子心”模式的抒情共性
要: 《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东城高且长》两篇,都运用了抒情主人公听曲感心的抒情模式。笔者从两诗的抒情方式切入,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发现两首诗歌有着以高耸的建筑起兴、在单向抒情模式下突出时间的瞬时感与空间的距离感、直抒胸臆的悲鸣与对生存困境的包容相结合、直接描写乐声及用双飞鸟意象象征抒情主体对客观时空的超越的抒情共性。在对这五项抒情共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掘出两诗得以传世的艺术魅力和东汉文人超越时空的人文精神与人格力量。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5期2020-03-01
- 中国古诗英译中缺省主语的身份判断及补出
。本文以《古诗十九首》为例,探讨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如何判断诗歌中说话者的身份,进而讨论译诗中对说话者身份存在不同判断的合理性以及造成判断差异的原因。分析表明,《古诗十九首》中说话者在英译诗中可以表现为I、we和第三人称这三个主语并有具体的身份判断,少数几首即使不同译者对原诗说话者身份的判断存在差异,在确定身份之后只要选择符合该身份的用词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的译诗也完全可以做到各得其妙。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译者的文化心理对于判断说话者身份和情感表现有着重要影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5期2020-01-06
- “古诗十九首”中的时序意识
高成就的“古诗十九首”,历来为各代学者称赞。这组诗作所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也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古诗十九首”所写的主题多为游子思归及思妇的闺怨哀愁,在战乱频繁、经济水平较低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中那些仕途失意的知识分子饱受现实的摧残与折磨,“古诗十九首”便是他们有感而发。细读这组诗歌可以发现,无论是远行在外的游子,还是深闺中郁郁幽怨的思妇,都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交替变化。同时,作者非常关注这种时序变化给诗中主人公带来的内心情感的激荡
文化学刊 2020年12期2020-01-02
- 浅谈《古诗十九首》的时空意象及空间转换
225)《古诗十九首》开文人五言诗的先河,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其中人们关注的重点多为它的产生年代及所表达的情感,而它的产生年代目前仍然不能确定。一、《古诗十九首》的产生从古至今,《古诗十九首》的产生年代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但可以确定的是,《古诗十九首》是东汉以来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说法:1.西京遗翰,莫见五言,故十九首非西汉作品。乃六朝时人说,见《文心雕龙》。2.十九首用字有触西汉皇帝讳者,故非西汉人作。乃顾炎
文化产业 2019年19期2019-12-27
-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思妇形象分析
万 佳《古诗十九首》是我国诗歌中的明珠,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它成诗于东汉中晚期,作者为中下层文人。这一组诗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编者称其为《古诗十九首》。它标志着我国五言诗已进入成熟阶段,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抒写的是游子思妇的痛苦与哀伤,其中“游子诗”十首,“思妇诗”九首。《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也是其中“思妇诗”的第一首,它展现的是闺中思妇对他乡游子的深切思恋。全诗如下: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文学教育 2019年31期2019-11-26
-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思妇形象分析
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复杂情感,塑造了丰满的思妇形象。本文拟从表层意蕴和深层本质来探讨这首诗的思妇形象。关键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思妇形象 表层意蕴 深层本质《古诗十九首》是我国诗歌中的明珠,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它成诗于东汉中晚期,作者为中下层文人。这一组诗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编者称其为《古诗十九首》。它标志着我国五言诗已进入成熟阶段,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抒写的是游子思妇的痛苦与哀
文学教育 2019年11期2019-11-26
- 何处安顿身与心
要:《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承前启后之作,意象的创造上亦是如此。从《古诗十九首》始,楼的意象表达士人高洁人格、远大政治理想与曲高和寡的处境,城、城门(城阙)象征皇权、代表文人实现自身价值之所。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城;楼;城门;失意文人作者简介:董莉,唐山学院文法系教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01《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承上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9期2019-11-16
- 古诗十九首的色彩运用
要: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学发展的新的高峰,尤其是五言诗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古诗十九首》的研究价值往往围绕在人的自我意识觉醒,而其审美价值则隐匿其下,通常少有详细论述。尽管《古诗十九首》语言平淡自然,鲜有雕琢,但它依然呈现出“婉转附物,怊怅切情[1]”的浓烈表达效果。其中色彩的运用功不可没,无论是意象兴寄还是人物塑造,皆离不开色彩的点染。色彩运用使得《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感人,也有利于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为诗文创造了无限的审美体验。关键词:
长安学刊 2019年4期2019-09-24
- 《古诗十九首》中动物意象的情感意蕴
000)《古诗十九首》是中国诗歌长河中最早成熟的文人五言诗,代表了汉代文人诗的最高成就,最早见于梁代萧统编撰的《文选》。自其诞生之日起,“十九首”就以其情感之真,艺术之美而获历代文人骚客的赞誉。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称它是“五言之冠冕”。意象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寄托,《古诗十九首》享誉如此之高,其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意象功不可没。早在明代,学者胡应麟就已经意识到《古诗十九首》意象之精妙,他在《诗薮》中曰:“真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7-29
- 摇晃在正邪之间
畔草》是《古诗十九首》中较为发露率真的作品,可借其管窥思妇诗的三种解读模式。其一,比兴寄托。即从儒家伦理道德角度,认为该诗是“男子作闺音”,委婉抒发怀才不遇的无奈不甘。其二,探究本事。即试图确定作者名姓,坐实诗中人物的原型,挖掘诗歌背后的本事。其三,自然感发。即正视诗中的感情,认为思妇虽然明艳招摇,但其质朴俚野的相思值得肯定。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思妇诗 《青青河畔草》男子作闺音“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5期2019-06-25
- 诗无达诂,文无定解
象手法 《古诗十九首》 文人五言诗【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情感;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会诗意的多解性;3、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4、从诗歌深蕴的思想情感中汲取精神养料,丰富人生体验。【教学重点】品读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意的多解性。【教学难点】体会五言诗在表情达意及形式上的妙处,了解《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近一组非常奇妙的诗歌——《古诗十九首》。很多诗家学者对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4期2019-04-08
- 《古诗十九首》中的植物意象及其作用
摘要:在《古诗十九首》中,有十首古诗运用了丰富的植物意象,如“河畔草”、“竹”、“芙蓉”、“菟丝”、“女萝”、“蕙兰花”、“秋草”等花草意象,以及“柳”、“松柏”、“白杨”、“奇树”等树类意象。这些植物意象之间,及其与其它意象之间的有机组合,使得每一首诗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古诗十九首》中,共有十首诗歌运用了植物意象,分别是《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
北方文学 2019年6期2019-04-01
- 浅析《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及艺术成就
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摹拟、继承“古诗”手法、风格的诗歌创作不绝如缕,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古诗”概念的界定“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数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西部论丛 2019年9期2019-03-20
- 《古诗十九首》选读
钟岳文西北有高楼a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b,阿阁三重阶c。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d。誰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e。清商随风发f,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注释】a这首诗首先勾勒出一座高渺入云、装潢精致、恍如仙境的高楼,随后引出高楼上悲凉的歌声与身份未明的歌者,最后在无尽的低回怅惘中,抒发诗人对歌者“知音难遇”的同情,表明其愿与歌者一同化作鸿鹄、远离尘世、振翅高飞的渴望。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
月读 2019年2期2019-02-28
- 《古诗十九首》:与《诗经》相媲美的五言古诗选
钟岳文《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时,从传世的古诗中选录出的。这十九首五言抒情短诗出现后,得到了诗论家的广泛赞誉,比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其“一字千金”,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推其为“古诗第一”,并做出“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这样的评价,吕本中在《吕氏童蒙训》中则说“诗皆思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可以说,《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后人往往将其与《诗经》相提并论。《古诗十九首》的作
月读 2019年2期2019-02-28
- 《古诗十九首》与汉代人的行旅心理浅析
的词语在《古诗十九首》中随处出现,可见“车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又重要的交通工具。加上汉代道路交通不断发展,为远游提供了基础条件。“游学”又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大量的士子对远游产生了浓厚的向往之情,《古诗十九首》中数量居多的游子思妇诗便是明证。为了生计、声望、仕途而踏上行旅成为当时人们的常态,《古诗十九首》中处处可见这种常态,其中大部分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汉代人复杂的行旅心理,行旅心理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为向远慕游之情、思归畏远之情与行旅中的人生忧患
名作欣赏 2019年27期2019-01-27
-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
摘 要:《古诗十九首》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之作,在揭示人生的悲剧性的实质与人生应自我珍视等人生、社会等方面都有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关键词:五言诗;汉代文人作者简介:董莉,唐山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01有“《风》余诗母”(明陆士雍《古诗镜》)之称的《古诗十九首》产生于汉代末年,作为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代表,历来享有盛誉。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2018-12-27
- 《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分析
基础,对《古诗十九首》中21个重言词进行分类讨论,说明重言词的特征。一、《古诗十九首》中重言词的概貌(一)叠词叠词是指单字与重叠后的词意义相关或相同,由两个音节相同的语素构成的重叠式合成词。《古诗十九首》中的叠词共有18个,根据叠词与单字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关系选取3个例句分类说明。1、叠词与单字的本义相关(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3]“行行”指走走停停的动作。《说文·辵》“行,人之步趋也”。[4]“行”,本义是行走。晋陆机有《拟古诗十二首》“悠悠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0期2018-12-24
- 《古诗+九首》诗歌渊源解析
代表作品《古诗十九首》诗歌渊源的讲解,是大学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重难点。通过追溯《古诗十九首》的历史踪迹,解析《古诗十九首》对《诗经》《楚辞》、民间歌谣和乐府诗歌的继承与发展,探索其艺术渊源,发掘其在文学史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古诗十九首》语言质朴、凝练,使五言诗成为一种成熟的·文人诗体,使情景交融的手法更为纯熟,使诗歌由“言志”转为“缘情”。关键词:《古诗十九首》;《诗经》;《楚辞》;乐府诗;渊源高校古代文学课程《古诗十九首》这一章,重在讲清其文学发源,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11期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