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诗十九首》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之作,在揭示人生的悲剧性的实质与人生应自我珍视等人生、社会等方面都有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关键词:五言诗;汉代文人
作者简介:董莉,唐山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01
有“《风》余诗母”(明陆士雍《古诗镜》)之称的《古诗十九首》产生于汉代末年,作为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代表,历来享有盛誉。
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评到“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同时代的钟嵘在《诗品》中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卷三中说:“平平道出,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
这些评价都是立足于《古诗十九首》的结构、意象、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艺术特征与技法及其与思想内涵的表述的结合上进行的综合性评论。可以说,评论家们深刻认识到《古诗十九首》作为从《诗经》的政治抒情向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个人抒情过渡时期的成熟、成功之作,在人生真相、社会规律的认知、归纳总结与表达上都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度。在此,只对《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最基本的两种人生况味谈谈一孔之见。
一、道破天机
在茫茫宇宙中人生是脆弱和短暂的,无论富贵与贫贱人生的归处都是死亡,人终难逃脱死亡的结局。这样的认知与表达使《古诗十九首》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整体弥漫着悲剧气氛。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已认识到人生是短暂的,在短暂的人生中,除去生命自然消耗外,还要经受来自外界的磨炼与人自身对物质、声名、势位等追求而带来的对生命的损耗甚至是摧残:“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生命转瞬即逝,表达这种认知时,《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使用頻率较高的一个词是“奄忽”,其含义一指“迅疾”;其含义二指“死亡”。 对死亡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集体焦虑是在前代诗文中不曾见到的,再如“人生忽如寄,奄忽如飙尘”《今日良宴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等。
在《古诗十九首》中悲叹人生短促,哀叹宇宙浩渺、人个体的脆弱与人类整体的悲剧性与局限性所引发的空茫感、无助感与紧迫感无处不在。除直接呼告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外,这一情绪和认知还以描述时序的更替、节物的变换来借景抒发,如《驱车上东门》中:“浩浩阴阳移,年命若朝露”,大自然的更迭使敏感聪慧的士人们觉悟而惊惧:“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在先秦与汉代中期,文人更多的忧虑是如何将个体生命融入到统治者的价值系统,他们为实现强国称霸、一统天下、江山永固而上下求索,为能为王前驱勤王保国而无比自豪,为强大政权式微而哀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却不曾有如此集中的对生与死的清醒又苦痛绝望的认识,可谓一语道破了天机。
二、参透人生
与人生的悲剧性宿命连为一体的是人如何对待自己、对待各种关系,如何自处。受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教育,士人无不渴望晋身仕途,兼济天下,但当时的现实是已形成严重的阶层固化,下层士人上升无路,其所信奉的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呈现出尖锐的虚伪性,正如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批判的“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面对这样的末世现实,士人沉痛的认识到:人要在短暂的生命中尽可能的享受生命的快乐,不应被一家一姓的道德规范与社稷功业所束缚,他们悲愤的呼告:“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生年不满百》)在士人们为投身仕途,服务朝廷连年苦读,而学成之后却投靠无门,漂泊无依被闲置、被轻贱的情况下,还为江山社稷“怀千岁忧”,无疑是一厢情愿,明珠暗投。所以发出这样的愤激之辞,但其中确有士人对人生实像的参悟。
参透人生,便意识到不可将自身陷入绝望的仕途和虚伪的统治者道德束缚之中,人生要努力为自己创造机会与快乐:“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今日良宴会》)这里似乎向先秦纵横家们的人生论调的重提了。除了愤激,多少也是在绝望现实打击下独立思考后获得的独到见解的大胆表露。
参透人生,认识到在人短暂的一生中“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个人的志趣、声名、利益不应被统治者的所谓道德律例所绑架与束缚。
参透人生,懂得在苦难而短暂的人生中,要化苦为乐,及时行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
参透人生,明白了多思与忧伤会摧残人的身体与年命:“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冉冉孤生竹》)。
参透人生,就要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当相思无果,当珍爱自身,以待来日方长:“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
参透人生,也就能坦然接受人随时间、境遇转换而转换的情感:“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
之所以历代诗评家给与《古诗十九首》至高评价,除其艺术上开文人五言诗的先河外,用平实、精准的语言揭示人生真相,道出千百年来人们对人生、国家、社会的感知,抒发了人们共有的最本真、最朴素的情感,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吧。
参考文献:
[1]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2]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