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歌
- 侗族大歌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路径与方法研究
——以三江中学为例
)一、三江县侗族大歌概况及艺术特点(一)三江县侗族大歌概况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主要分布在榕江沿岸的侗族村寨和三江县罗城、福禄、阳溪等侗族村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文化以及人文景观,侗族大歌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诞生,在侗族地区,侗族大歌被称为“嘎老”有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嘎老”是一种由多人参与的集体合唱形式,是一种古老的歌种,故译为侗族大歌。侗族大歌一般在村与村,寨与寨或宗族聚会的场合表演。它是侗族文化与情感交流的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2023-09-05
- 新媒体视域下三江县侗族大歌传播策略分析
黄靖雅三江县侗族大歌早在2006年就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沉淀,其传播途径局限于传统媒体层面,如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其在传播广度与深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现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对三江县侗族大歌的宣传现状、影响因素及宣传困境进行梳理,并提出一定对策,以期开启保护和传承三江县侗族大歌的新思路,使其能够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江县侗族大歌概述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也是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侗
文化产业 2023年10期2023-05-30
- “侗族大歌”演唱特色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歌的海洋,侗族大歌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各类原生态比赛中侗族大歌屡屡摘金夺银,更多的人对侗族大歌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尝试走近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侗族历史与侗族文化的关键载体,它不仅仅是音乐艺术,更是侗族生产生活、特色文化、社会结构的集大成者,侗族大歌独有的魅力使其具有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侗族大歌的结构复杂、演唱独特,绝大多数作品含有至少两个声部,演唱时至少需要三人参与,所有的演唱者都需要从小挑选并经过专业培养后组成歌班,形成一领
戏剧之家 2022年14期2022-11-13
- 浅谈民歌的大与小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民歌为例
歌”等,其中侗族大歌较为著名,还分多个类别。一、关于民歌的大小分类关于民歌的“大”与“小”已有部分学者进行过研究,笔者也曾就民歌的“大”与“小”问题主动向从事民族音乐研究的前辈请教和学习并查阅资料。同时,在自己的创作采风过程中,每到一地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请教民间歌师、歌手,应该说收获最大的是笔者在参与侗族音诗《嘎老》和侗族音乐剧《嘎老》的创作、表演过程中认识了几位侗族歌师和不少的侗族民间歌手,在两剧的音乐创作时接触到众多的侗族大歌和小歌,潜移默化中对民
艺术评鉴 2022年16期2022-09-13
- 天籁之音:侗族大歌
文非遗知识库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语称大歌为“嘎老”(Gal Laox),“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侗族大歌结构严密而精美,歌词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歌唱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混声大歌等七种。它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
学苑创造·C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视域下的侗族大歌传播危机研究
的重要标准。侗族大歌是侗族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在侗族传统社会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是社会文化管理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外部封闭、内部活跃的漫长传播过程中,侗族大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态,向世人展示出侗族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侗族大歌多声部音乐形式受到学术界重视及相关研究成果影响力的提升,其华丽独特的音乐形式、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始获得国内外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进入新世纪,侗族大歌被列入国家和世界非物
艺术探索 2022年2期2022-05-09
- 侗族大歌的现代化传承、传播及实施路径
丑执导电影《侗族大歌》一、侗族大歌特点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侗族大歌之所以在众多民歌中被称为“大”,是因为其在内容结构、演唱方式、演唱场合上呈现出的“宏大”的特征,其曲式结构多、声部复杂、和声也尤为丰富,且一般参演人数众多,演唱场面十分宏大。这些特征打破了“中国民族音乐中没有复调音乐”的偏见,是民族音乐与合唱艺术形式可兼容性的有力证明,拓宽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范畴。[1]但其歌词却很简练,是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0期2022-04-18
-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以侗族大歌为例
的地位。一、侗族大歌侗族是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同时,也具备着较为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变迁中,之间形成了勤劳善良、智慧勇敢,并基于群体生活为主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地生产和发展中,形成了大量的该民族物质与艺术财富,这样也相应地创造出了该民族较为独特的精神财富。(1)侗歌。侗歌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歌曲艺术形式,采用的是众低独高的演唱方式。歌曲在编排过程中,采用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方式,同时需要三个以上的人员进行歌曲的演唱。进行实际演唱的时候,鸟叫
艺术品鉴 2022年6期2022-04-14
-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杨正云侗族大歌的现状分析侗族大歌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侗族大歌在侗族人民的心中占据重要位置,侗寨有句俗语:“饭养身、歌养心”,侗族人对待唱歌像对待吃饭一样重要,侗族人把歌当成宝,歌声贯穿侗族的整个历史,陪伴每一个侗族人的一生,这足以证明侗族大歌在侗族人心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侗族大歌是侗族人生命的一部分。侗族大歌侗语称为“嘎老”,其中“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古老、宏大、篇幅长等意思。侗族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自然和声的支声复
文化产业 2022年2期2022-04-03
- 试分析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
合唱被称之为侗族大歌。侗族大歌充分展现了侗族歌曲的歌曲形式和歌曲内容,与侗族民族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性、生活环境、民族性格等紧密联系起来。因此,民族学视野下分析侗族大歌有助于探索侗族文化结构、精神传承、社会结构等各方面的侗族文化。一、侗族大歌的分类、特点和艺术特征(一)侗族大歌的分类侗族大歌是一种具有多声部、无伴唱、无指挥、自然和声以及复调式特征的民间合唱,其歌曲结构较为复杂,演唱方式独具一格,且具备至少两个以上的声音部分,至少需要三人配合才能延长[1]。同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2021-11-29
-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良好的发展。侗族大歌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文化表现形式,非常具有民族特点,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一块瑰宝。但现阶段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面临严峻的失传问题,因此,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提高对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视程度,让侗族大歌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同步得到发展,为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做出表率。一、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与侗族大歌湖南省通道自治县是湖南、广西与贵州的交界处,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通道自治县在政府的扶持下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侗族文化在政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4期2021-11-26
- 侗族大歌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30000)侗族大歌作为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精神财富,其对当地文化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侗族大歌的教学,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增加儿童对民族文化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使儿童能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提升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进而更好地满足了儿童成长的需求,为儿童在今后的发展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侗族大歌的基本概述侗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黔东南、贵北一带,其也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因为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在悠久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2021-11-26
- 浅谈侗族大歌与民俗
——以通道侗族大歌为例
的证明。一、侗族大歌侗族具有多元化的民族特性,同时也拥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侗族人民勤劳善良、智慧勇敢,以群体生活为主,共同劳作、共同生产,不仅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反映自己内心独特的精神财富——侗歌。(一)侗歌侗歌是侗族一门古老的歌唱艺术,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其主要特点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侗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侗歌产生声音的自然根源。侗歌大致可分为:
戏剧之家 2021年4期2021-11-15
- 论岩洞侗族春节民俗活动中鼓楼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展特点的就是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早在1986 年以前,九位来自黎平县的侗族姑娘将侗族大歌带到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这是侗族大歌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刷新了国际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偏见。侗族鼓楼大歌是侗族大歌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具有鲜明的民族符号特性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侗族鼓楼大歌,顾名思义,与侗族鼓楼息息相关。侗族鼓楼是侗族特有的一种建筑,不仅是侗族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村寨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6期2021-04-08
- 社会工作介入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保护研究
蕴丰厚,其中侗族大歌是黔东南旅游文化标志性代表之一。现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的发展,交通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变,这些使得侗族大歌与其他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侵蚀。因生活所迫,侗寨的大批青年男女外出打工,造成侗族大歌生存空间逐渐消失,传承的根基开始动摇。社会工作者通过对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探索出黔东南地区侗族大歌应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对策,提高侗族大歌知名度,培养侗族大歌人才,创新侗歌文化产品,打造独属于黔
大众文艺 2020年7期2021-01-28
- 浅谈侗族大歌的传承
56000)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自然和声复调式音乐,是自然的演唱方法;主要模仿大自然的蝉虫鸟鸣、高山流水之音而闻名,侗语叫“嘎老”,“嘎”指的是歌,“老”指的是粗、大、众、广等意。其演唱特点一人领众人合,一高众低。低声部是主旋律,高声部是副旋律。侗族大歌需要三人以上才能演唱,一般演唱8——16人左右效果最佳。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每个侗寨都有男、女不同年龄段的歌队,一般每支歌队由8——16人左右组成,多的则达数十人。对歌一般在歌堂、鼓楼、节
魅力中国 2020年15期2020-12-07
-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艺术造型保护与发展
——以三江侗族大歌为例
及传承好三江侗族大歌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进一步塑造三江侗族大歌的文化品牌。本文将针对三江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三江侗族大歌的传承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艺术三江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以及危机(一)发展现状在经历了数年的保护及发展,三江侗族大歌已从村寨唱到了广西,乃至唱响了全国。在2006 年时,侗族大歌被列入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三江侗族大歌的代表作即梅林乡曾先后荣获过广西民间文化艺术
魅力中国 2020年34期2020-12-07
-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
蹈学院)一、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巨大宝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侗族大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侗族大歌这一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受到了来自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猛烈冲击和巨大挑战。在此之前,侗族歌师备受侗族民众所尊敬,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他们往日的辉煌已成为历史。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和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以下对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一)年轻人传承出现断层
黄河之声 2020年3期2020-12-02
- 侗族大歌传承的结构
——基于从江县侗族大歌传承实践的分析
代表作”, 侗族大歌是享誉世界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珍宝。现代文化的全面冲击,使侗族大歌面临传承不力的严峻问题。传承是侗族大歌在当前及今后得以留存、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是侗族大歌依存的文化传统得以保护的最重要途径。人是从事社会活动的主体,侗族大歌的传承离不开人的活动。侗族大歌的传承理论研究需关注侗族大歌传承规律,特别是作为侗族大歌传承主体的传承人的研究,如侗族大歌的传承谱系与传承方式、传承情景与传承路径以及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以便在深层次上揭示侗族大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1-24
- “旅游+短视频”模式下非遗的价值开发与活态创新
与保护。一、侗族大歌的价值与活态分析(一)基本概况侗族大歌起源于贵州省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交汇区域。20世纪中期,薛良在《侗家民间音乐的简单介绍》一文中首次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侗族居民独有的歌曲表现形式“嘎老”命名为“侗族大歌”,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受到了世界的关注。然而,受到文字的限制,侗族大歌传统的传承方式主要借助侗族特有的鼓楼、庙宇等场合,通过口口相传、当
旅游纵览 2020年8期2020-09-16
- 民族文化瑰宝 侗族大歌
、自然和声的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侗族文明进步的历史见证,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璀璨明珠。它以优美的旋律、动听悦耳的节奏,浓郁的侗族文化底蕴博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称赞,填补了“中国民歌没有多声部”的空白,有力地批驳西方国家“中国民歌没有多声部”的言论,引起国内外音乐界的广泛关注。侗族大歌由此成为侗歌的杰出代表而享誉全球。侗族大歌历史久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刘向《越人歌》的声韵和格调为侗
文史春秋 2020年11期2020-05-17
- 侗族大歌保护传承的路径探索
——以柳州市群众艺术馆为例
000)1 侗族大歌简介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也创造了瑰丽的精神文化。侗族大歌就是其中的一种。侗族人民通过参与侗族大歌展演,来习得并践行侗家风俗,同时,侗族大歌的歌词也包罗万象地再现了侗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所以,侗族大歌亦被称为是侗家的“百科全书”。[1]侗族大歌,侗族当地民众俗称“嘎唠”(cgalao),是中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其演唱方式主要以模拟自然界高山流水、虫鸣鸟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5期2019-12-27
- 侗族大歌在龙胜镇小学合唱社团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探析
程。为了推动侗族大歌在该小学合唱社团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我校合唱社团所召集的队员大多来自于侗族孩子,这为侗歌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条件。一、侗族大歌在龙胜镇小学合唱社团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中的困难笔者从四、五年级的学生选出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40名学生的构成为男生8人,女生32人。社团成员都是寄宿生,且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及演唱能力,且大部分成员为侗族孩子,在演唱侗歌方面发音会比较准确。通过对学生的调研,发现其在练习和演唱侗族大歌时,存在着如下问题:不了解侗
儿童大世界 2019年5期2019-11-26
-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心"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奇葩,在人类音乐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侗族大歌的文化根基就是侗族的"民族生境",侗族大歌是历史过程的产物,是生态环境模塑的结果,是人文社会环境的反映。侗族大歌既是侗族社会的一种文化实践,又是一个长期處于无字社会的民族对自身社会文化生活的经验总结——以歌代文,以歌传文,以歌把侗族社会的历史、社会知识、生产生活经验、男女交往、伦理道德、风土民情、社会经验等记录下来,以歌来传承,由此成就了侗族社会"歌的海洋"。《贵州大学学报
教育文化论坛 2019年1期2019-09-10
- 侗族大歌,“古梦边缘”的天籁之音
人们称之为“侗族大歌”,它保留了侗族古代诗歌体裁形式的特征,也有着极其精练、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是侗族诗歌里的精粹,是侗家生活的灵魂。打破西方的“傲慢与偏见”侗族人是天生的百灵鸟,在他们生活的古老寨子里,一年四季都飘荡着动听的歌声。“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因为没有文字,那些古老的宗族历史、生活文化、世代习俗都被侗家人唱诵到侗歌里,像史诗一样世代相传。侗族大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百越人曾留下《越人歌》等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9年4期2019-06-11
- 侗族大歌研究八百年史述
合唱音乐——侗族大歌,其不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侗族音乐的象征。侗族大歌于1952年被贵州省音协工作者萧家驹(念一)、郭可诹(薛良)等人在黎平县岩洞乡进行土地改革时偶尔发现。侗族大歌是在中国大陆被发现的第一个多声部民歌品种,它的发现彻底澄清了“中国民族音乐中没有复调音乐”的偏见,推翻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国际音乐学权威阿尔斯特菲舍尔斯“中国民间只有单声部民歌”的观点,从而填补了中国民间音乐史上的空白点。不仅如此,还改写了中国音乐史,为中华民族赢得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3-18
- 侗族大歌在黔东南州黎从榕地区传播现状的研究
50025)侗族大歌出现于2500多年前,流布于贵州、湖南、广西等侗族人口聚居地,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探究侗族大歌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以下简称“黎从榕”)的传播现状,具有深化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的意义,使其走出去、走向国际,让更多人知晓这一侗族人民的文化精粹。一、侗族大歌在黎从榕地区传播的重要性1986年侗族大歌在法国金秋艺术节唱响,技惊四座,从此被世人知晓,这种来自东方国度的文化元素开始走向世界。据第六次全国
大众文艺 2019年6期2019-01-27
- 侗族大歌《布谷催春》艺术魅力的分析
一【摘 要】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广西、贵州、湖南等侗族聚集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特色鲜明、风格独特,以无伴奏、无指挥,以多人多声部演唱的特点而闻名遐迩,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布谷催春》是侗族大歌的代表作之一,音乐韵律优美动听,节奏张驰有度,通过模拟自然的发声规律,描绘了一幅灵动悠远,清新自然的春日画卷,是侗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本文以《布谷催春》为研究对象,分别从
戏剧之家 2018年29期2018-12-08
- 侗族大歌传唱乡村
侗寨,国家级侗族大歌传承人胡官美经常在家里教孩子们学唱侗族大歌。胡官美是国家级侗族大歌传承人。为了传承侗族大歌,让侗族大歌代代相传,胡官美利用放假或放学后的时间组织学生学唱侗歌。三十多年来,她义务教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歌手。如她的女儿杨秀珠、杨秀梅因受母亲言传身教,成为当地侗族大歌的好歌手,无论是2006年央视青歌赛上获得原生态唱法银奖的蝉之歌组合,还是2008年摘取第十三届央视青歌赛合唱类铜奖的侗族大歌组合,杨秀珠、杨秀梅姐妹都是其中的干将,杨秀珠还担任领
藏天下 2018年11期2018-12-04
- 通道侗族大歌艺术特点及文化传承的探索
族的地理位置以及大歌的起源侗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今主要人口分布于湖南省通道县。通道县是个物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风景秀丽的小城,更有“天然长城”之称。而侗族大歌是侗族人们交流的原始“工具”,表达了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态度。他们以歌传情,把生活的百味借歌声表达出来,可以说在侗族唱的歌比说的话还要多得多。侗族大歌最初是深受天籁和声启发而创造出的多声部合唱艺术,而内容更尽显当地人的淳朴自然之美,给听者留下深深印象。在悠长的岁月更迭中,更是成为不可消失的经典之声。二
新生代 2018年20期2018-11-13
-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渐重视,且为侗族大歌的研究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作为侗族大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的研究不仅关系着侗族大歌研究的全面性以及严谨性,而且对我国废物至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与保护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作为主要的课题内容,通过对侗族大歌、侗族大歌现状及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的意义三方面进行简单概述,从而分别从三方面对侗族大歌的文化内涵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本文旨在为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的研究提供几点参考性建议,并为我国侗族大歌文化的传承与发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9期2018-10-17
- 旅游发展语境下侗族大歌的传承机制研究
和动力,作为侗族大歌传承机构来说,只有不断的创新传承理念、管理策略、发展思维等,才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激流勇进。在旅游发展语境战略的不断带动下,侗族大歌传承机构的发展也逐渐从重量到重质,侗族大歌传承机构的经济发展策略也开始注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而想要提高自身的侗族大歌传承机构竞争力,传承理念的创新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侗族大歌传承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侗族大歌传承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侗族大歌传承机构决策领导层不够重视、侗族大歌传承机构创新力量薄弱、侗族大歌
民族音乐 2018年2期2018-05-26
-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衡 吴富黎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经过千百年来发展与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侗族文化的体现与象征,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与历史意义。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我国黔、桂、湘交界的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此项,由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申报的"侗族大歌"被列入200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2018-05-14
- 民间天籁
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基本介绍标準西文译名为 Kam Grand Choirs, Grand Choeur des Kam。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
荣誉杂志 2018年4期2018-04-19
- 浅谈广西三江侗族大歌中的“声音大歌”
班)1.引言声音大歌的旋律、节奏和情绪,以及情绪的表达和情绪的流动都和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追求的是与侗族的文化特质和性格互相融合,相互统一的和谐,特别是与旋律、节奏声齐声的侗族语。2.声音大歌的分类及特点分类声音大歌在侗族中大歌只是一种统称,它根据不同的演唱内容来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六种,并且每一个歌种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名称。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特点(1)结构一般较长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能够解释为什么大歌中“大”的来源:声音大歌的篇幅比较长,有很多段,
丝路艺术 2018年1期2018-04-11
- 侗族大歌七姐妹24年后再聚首
侗族姑娘,把侗族大歌《蝉之歌》带上春晚舞台,她们用清泉般闪亮的声音震惊世界。2月8日,距离2018央视春晚开幕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吴永英、潘一平、吴运美在肇兴侗寨春晚分会场候场区再次聚首,合唱《蝉之歌》,用歌声怀念过去的友谊和永生难忘的经历。1993年,潘一平和其他6位女孩接到通知去北京参加央视春晚的选拔和录制,当时吴永英出生不到百天的女儿还在哺乳期,22岁的潘一平才结婚三天。在经历了百般纠结之后,7个女孩经湖南怀化转车,一起踏上春晚征途,三天两夜之后才抵
当代贵州 2018年8期2018-03-29
-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衡 吴富黎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经过千百年来发展与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侗族文化的体现与象征,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与历史意义。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我国黔、桂、湘交界的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此项,由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申报的"侗族大歌"被列入200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2期2018-03-03
-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声音大歌的演唱特征之研究
侗族人民,而侗族大歌也是该民族地区的一种特色化的民族音乐方式。因为该种歌曲不仅和谐性强且艺术性较强,需要演唱者具有很高的演唱水平,并懂得一定的演唱技巧,才能够将此类歌曲很好的演绎出来。一、侗族大歌的演唱特征分析(一)声音的多声和谐性侗族大歌作为一种民族类歌曲,以多声部转换,呈现出和谐性特征。通常,演唱者在演绎此类歌曲时,运用持续音进行伴唱[1]。演唱中音调的转变,从低声过渡,实现持续音的转换,并将其作为主音进行演唱。一般情况下,持续音拉长到8节。偶尔演唱者
黄河之声 2018年4期2018-01-24
- 侗族大歌传承保护的几点思考
大学研究生)侗族大歌传承保护的几点思考黄向猛(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侗族大歌正式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给予“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的高度评价。侗族大歌是无与伦比的文化瑰宝,其价值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凝结了侗族人民的智慧,蕴含了民族生命力。大歌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中的需要而存在,它承载着侗族世世代代凝铸的生命价值观,深深地扎根于侗族的历史文化当中。通过口传心授的
民族音乐 2017年5期2017-11-24
- 天籁之音侗族大歌
雨婷 柳雅杰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流传于中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源于侗族本土文化,侗族为古代越人后裔,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9年9月30日,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大歌的发展历程诚如侗人祖辈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汉人有字传书本,侗人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侗族大歌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它的形成有千年的历史。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
人民周刊 2017年17期2017-10-23
- 一个民族的声音
0万,但是,侗族大歌能够传承下来,这是十分不易的。侗族大歌的发现还得感谢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郑律成,原籍朝鲜。1956年,郑律成从北京下乡考察音乐,从广东经广西,来到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县时,遇到侗族大歌表演。他听到这美妙的声音惊呆了!过去国外的音乐家一直在说,中国没有多声部和和声艺术,复调音乐在西方才有。现在就在侗乡发现了。后来,侗族大歌在他的引荐下,引起世界音乐界的关注,才得以发展。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8期2017-08-29
- 谈谈侗族大歌的发展状况
摘 要: 侗族大歌起源于侗族的本土文化,发端于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侗族地区文化生态的影响得到不断完善,于是获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欢迎。2009年9月30日,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侗族大歌发扬光大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就侗族大歌的起源、发展和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等进行祥述细论。关键词:大歌 起源 历程 影响 挖掘
中文信息 2017年7期2017-07-31
- 浅谈侗族大歌传承模式转型探索
023)浅谈侗族大歌传承模式转型探索赵可一(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江苏南京 210023)随着现代化浪潮的逐步推进,侗族大歌原生传承环境发生变化,近年来由传承范围、传承主体、传承方式架构起的侗族大歌传承模式的转型趋势愈发显现,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传承范围点状扩张、传承主体多元协作、传承方式多重适应等方面,在这一情况下,正视转型趋势、尊重与保留侗族大歌的文化内核,同时培养侗族人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侗族大歌;传承;转型;少数民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3期2017-03-11
- 浅析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
000)一、侗族大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是在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没有伴奏、没有指挥,纯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主要分布在南方侗族方言区,如贵州黎平、从江、榕江,还有就是我的家乡广西三江县北部。主要的交流语言是侗语。侗族大歌的代表曲目例如《大山真美好》 《装呆傻》《松鼠歌》《蝉之歌》 等,其中《蝉之歌》最为著名。鼓楼、大歌、风雨桥是侗族的三大宝民族文艺则侗乡被誉为“民族之乡”,到今天都还流传着“行歌坐夜”的传
北方音乐 2017年24期2017-01-29
- 中国多声部音乐瑰宝
——侗族大歌概论
乐瑰宝 ——侗族大歌概论徐 暄(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1331)侗族大歌,汉语是“古老的歌曲”的意思,是一种结构巨大,需要集体演唱的多声部民歌。侗族的人们个个都是唱歌能手,他们在田间劳作时总是放开喉咙唱出嘹亮动听的歌曲,歌唱他们的幸福生活。嘎老;合唱;多声部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汉语是“大歌”的意思。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种民族的多 声部、无伴奏、无指挥、原生态合唱的复调式歌曲。一、侗族大歌的起源(一)本土说侗族的祖先们劳作后在山林中进
黄河之声 2017年5期2017-01-28
- 侗族大歌在景区中的传播效果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贵州黎平为例
蓝昱璇杨晓方侗族大歌在景区中的传播效果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贵州黎平为例□王梦亲蓝昱璇杨晓方侗族大歌是“侗家三宝”之一,是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依据传播效果理论、拉斯威尔的“5W”模式,通过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贵州黎平县肇兴镇景区内侗族大歌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非表演性的传播方式单一、隐蔽、落后,表演性的传播方式,在游客的态度和行为层面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而在认知层面的效果却未达传播者之意。据此,本文对提升大歌在景区中的传播效果
视听 2016年10期2016-10-26
- “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砂砂摘 要:侗族大歌从产生到繁荣和发展的过程,都与自身的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关系。侗族的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审美意识、社会习俗等决定了侗族大歌的内容和形式,它负载着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流行音乐所不可取代的功能和作用。关键字: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保护一、侗族大歌涵义与分类(一)侗族大歌的名称及涵义侗族大歌,名称取自侗语“嘎老”[Gal Laox ]或“嘎玛”[Gal Mags]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音乐工作者把侗族民间多声歌(合唱歌曲)—“嘎老”,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7期2015-11-24
- 从江侗族大歌开展文化外宣侧记
文化遗产——侗族大歌,迈着欢快的民族舞步出现在中外观众面前时,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感叹:“这就是侗族大歌!侗族大歌真真切切地来到了我们中间!”50多年来,贵州省从江县侗族大歌多次代表贵州和国家漂洋过海,先后赴法国、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及地区演出和比赛,开展重大文化外宣活动。侗族大歌就像一块深埋于泥土之中的宝物,逐步显示出它那稀世珍宝的真容,令世界音乐殿堂刮目相看。人们真切地体会到,通过数十年不懈的文化外宣,侗族大歌在世界的知名度提高了,想来从江听大歌的
对外传播 2014年5期2015-04-20
- 侗族大歌的音乐特色及教育传承——基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角
0000)“侗族大歌”是侗族的民间合唱歌种。侗族人称其为“嘎老”(侗语读作“ga lao”)。在侗语里,“嘎”是歌的意思,其发音与“ge”相近;“老”有古、大之意,专指音乐的规模、结构及场面之庞大。[1]可见,将“嘎老”直译为“大歌”,既是对这一民间音乐名称的准确转述,也不失反映其特征。侗族大歌中含有侗族人民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风俗习惯,能够表达个人及族群的情感等,[2]是体现侗族特色文化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音乐特色别具一格,侗族人以其为精神食粮,慰藉情感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8期2015-03-21
- 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探究
。本文选取侗族的大歌为例,就其传承和发展进行探讨。一、侗族大歌的产生与发展侗族古歌的形成和侗族人的居住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常年居住在大山里面,水滨、山脚、田畔都是他们一展歌喉的地点,这里风光秀丽,山水相间、鲜花遍地、百鸟齐鸣,人们就像生活在美丽的画中。但是由于处于大山之中,他们的生活被大山环绕,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所以侗族大歌产生于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侗族人的生活原始遗风浓厚,造就了他们纯朴、含蓄、温柔多情的性格。[1]侗族人在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不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12期2014-12-04
- 对侗族大歌申遗后保护工作的思考
比较繁多,而侗族大歌则是这些众多民间音乐中最重要的作品。侗族大歌自2009年申遗成功获得“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在政府主导下对侗族大歌的保护采取了多种办法。如:机制设立、制定计划、收集与资料整理研究、宣传、传播、对传承人评定的保护等,实施工作取到一定的效果。一、侗族大歌申遗后保护状况早在侗族大歌申遗之前,侗族大歌的保护便已得到重视,2002年贵州省文化厅出台《贵州侗族大歌五年保护规划》,对贵州侗族大歌全省范围做了保护要求和部署。2009年侗族大歌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8期2014-12-03
- 电视媒体视角下侗族大歌文化生态的传播与传承
的巨大作用,侗族大歌作为民间原生态艺术更需要电视传媒的传播,从而使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一、侗族大歌文化生态的电视传播途径和模式侗族大歌作为我国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形式之一,近些年来通过电视媒体得以有力和广泛地传播。(一)电视声乐大赛。中央电视台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是我国电视声乐赛事的品牌节目,从1984年至今三十年一直是我国极具权威性的声乐赛事,其形式、种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2006年第十二届“青
戏剧之家 2014年17期2014-10-09
- 侗族大歌研究综述
族历史久远,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侗族历史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传统文化。早在1986年,侗族大歌在“巴黎金秋艺术节”,引起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艺术界的轰动,并为众多学者为之敬仰。西方媒体称誉:如此闪光、如此优美的艺术,实为世界罕见。[1]现就学者研究涉及的基本领域和主张综述如下。一、关于侗族大歌历史起源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中华各民族都曾经存在过多声部民歌,究其起源来说,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早期社会。然而,我们在查阅中国音乐的相关历史资料,至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2期2014-04-17
- 侗族大歌的传承及其意义
■孙家家侗族大歌流传于我国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由于歌声清澈明朗,被称为“天籁之音”。其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由于中国现在对传统艺术的高度重视,让古老的民族歌曲焕发了新春,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使得侗族大歌这一艺术瑰宝走向了世界的艺术殿堂。1986年10月,贵州省黔东南州民间侗族大歌合唱团走出国门,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艺术节,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重视,观众、学者都为之倾倒,中国传统的艺术瑰宝走向了世界的殿堂,而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怎样去更好地
群文天地 2011年7期2011-08-15
- 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大歌
9月30日,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评委评价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意为古老、宏大的歌。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属于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在中外民间音乐中很罕见。其主要特点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旋律或舒缓、或跌宕,也有模仿自然界的虫鸣鸟叫,小河流水之声的。大歌的演唱场合比较讲究,除平时训练外,大歌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
黄埔 2010年4期2010-11-27
- 聆听侗族大歌
代代传唱的多声部大歌,而且,这种歌唱已经深入侗家人的精神世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斯人已逝,但这个发现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两位工作队员当时的本职工作。艺术的生命永垂史册,这是当时人们没有料想到的。侗族地区山青水秀,人们世世代代和睦相处,侗人的性格平和如水。他们喜好“月也”、“踩歌堂”这样的集体活动,民间合唱的方式成为了他们独有的民俗,千百年地传承下来。我曾经多次走进侗寨歌堂,那些平日里欢蹦乱跳的女孩男孩,一到歌堂里就正襟危坐,心无旁骛投入练歌;平日里慈眉善目的歌
当代贵州 2009年14期2009-08-31
- 深山里迸发的和平之声
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与欣赏的侗族特有的民间音乐。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侗族大歌“众低独高”、复调式多
对外传播 2004年5期200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