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三江侗族大歌中的“声音大歌”

2018-04-11 07:54华玉婷
丝路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歌队大歌侗族

曹 霜 华玉婷

(曹 霜/华玉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3级音乐学1班)

1.引言

声音大歌的旋律、节奏和情绪,以及情绪的表达和情绪的流动都和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追求的是与侗族的文化特质和性格互相融合,相互统一的和谐,特别是与旋律、节奏声齐声的侗族语。

2.声音大歌的分类及特点

分类

声音大歌在侗族中大歌只是一种统称,它根据不同的演唱内容来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六种,并且每一个歌种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名称。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特点

(1)结构一般较长

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能够解释为什么大歌中“大”的来源:声音大歌的篇幅比较长,有很多段,其中“嘎所”是用来表示声调的比较长之外,大多数是有六段或七段以上;一般情况下只有大歌队或歌班才会来唱大歌,不会单独演奏弹唱,基本上每首歌曲至少会分两个声部,其表演的人数较多也较隆重。

(2)具有独特的音乐审美价值

侗族的声音大歌重要的美在于声音上与其他种类的大歌表达的美有所不同,其他的大歌把重心放在了内容及表演方式方面,对于歌声并不那么在意。声音大歌重心放在歌声的和谐,优美。

(3)以声音表现声音

声音大歌要想能够使得听者在语言不通方情况下依然能够互通产生心中的共鸣,并且为了能够拥有独特的音韵,获得相对较大的艺术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在加上侗语言与旋律相互协和,恰到好处。

3.广西三江声音大歌的艺术特点

我们要了解侗族的音乐,有必要从音乐的本身去分析其特有的艺术特征。《侗歌》大多数是没有音乐伴奏的,只有侗族的琵琶歌和笛子歌等有特定的伴奏乐器。声音大歌的音高和节奏是其旋律的主要组成要素,模拟大自然的演唱是它旋律的主要特点。这个模拟大自然的演唱也在表演者的演唱得到了体现。

声音大歌中的低音部分是声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音和低音部分都具有婉约性,曲调悠扬,上下的起伏较小,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八度。

在曲调方面虽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每一个片段在旋律上都是不同的,它的不同或者表现在主唱歌手的高声旋律或在变化音中,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唱的临场发挥。声音大歌的段落通常是非常小的,通常在1到3段之间,它的音乐内部的结构是有序的、平衡的,一般是有三个部分。

声音大歌的句子部分和尾部分的边界不是很明显,这部分的内容通常非常小,又非常紧凑,只有3到5个句子,有的时候甚至只是有一个句子。声音大歌的歌声和每一句歌词结尾的拖腔演唱的几乎是一个整体,不像其他的歌曲可以清晰地分开,一般出现“呃久”表歌曲演唱结束。

声音大歌演唱结束的时候,都是带有结束的拖腔尾腔,其目的是返回到它的主音“6”,另一方面也能声音大歌的结束更具有结束感。也可以理解为两段之间的连接部分,为下一段的到来做铺垫。尾腔是它的主要部分,但是这部分几乎都是虚词。

4.广西三江声音大歌演唱的技巧

声音大歌已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比较有特色的发生技巧,用来模仿自然界的各种虫叫并且运用最多的是舌尖,运用舌尖来发出颤音也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具备特色的演唱方法,因而在侗族的声音大歌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用来模仿蝉鸣的歌声。因为声音大歌具备拟声性的特点,所以,侗家的歌队能长时间的与大自然和平相处一起创造“和谐音响美”的过程。歌队为了能够使得模仿的蝉鸣声跌宕起伏使得高潮部分非常有意境,给听众一种这边刚刚唱完那边就开始的一种演唱过程中的热闹场景,十分有趣生动。并且模仿用的方法是舌尖颤音在演奏过程中不断地交替来进行模仿,这是歌唱队的领唱在合唱的持续音作为背景的衬托下,分开来依次担当的。

5.结束语

上个世纪50年代侗歌大歌的声音大歌就已被外界的学者发现。在这之前,中国合唱音乐来自西方,而当时,中国没有发现很多声部的合唱,音乐界也这样认为。直到侗族大歌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定论。因此称侗族大歌在我国的民间音乐上的造诣极高和极具特色的,也是无人能比的,在国际的民间音乐艺术舞台上也绽放着光芒。

[1]崔玲玲.对民歌传承活动的考察与思考——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部分地区侗族大歌现状[J].人民音乐,2016,03:59-62.

[2]申茂平.侗族大歌赖以产生的生态环境及其嬗变与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6,04:72-78.

[3]杨晓.亲缘与地缘:侗族大歌与南侗传统社会结构研究(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01:29-40.

[4]徐亮.侗族大歌音乐特征的实地调查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歌队大歌侗族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戏剧舞台的新样式
侗族大歌传承的结构
——基于从江县侗族大歌传承实践的分析
如何指挥乐曲的起唱、收尾以及段落、乐句的起止
浅谈合唱指挥者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侗族大歌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浅析“歌队”在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中的艺术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