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东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研究所)
东宫位于庆尚北道庆州市仁旺洞,南部与新罗宫城月城相连,东部有皇龙寺和芬皇寺。东宫始建于公元679年(新罗统一三国以后),但是东宫内的月池建造年代相对比较早,始建于公元674年(统一新罗以前)。即首先修建月池后并营建东宫,之后逐渐扩大其领域,月池在东宫的范围内。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到很多有关临海殿的内容,推定其为月池西边建筑基址之一。1975~1976年文化财管理局庆州古迹发掘考古队对东宫月池进行考古发掘调查,揭露出东西200米、南北180米的月池,发现有建筑基址26处。之后东宫考古发掘中断了30多年后,2007年再次开始进行发掘调查。此次发掘调查范围分为4个区,目前对A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调查发现了修建东宫之前的道路、排水道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回廊、宫墙、建筑基址、门址、厕所等东宫附属设施。
图1 东宫发掘区域全景(空中拍摄)
图2 厕所遗迹全景
在发掘区南边,发现有统一新罗时期的厕所遗迹,厕所位于面阔2间、进深1间、规模为24平方米的建筑址内,由石造蹲便器和排水设施构成(图2)。石造蹲便器长为90厘米、宽65厘米、有直径12厘米的孔,蹲便器上部左右分别有能蹲下的加工板石,板石长175厘米、宽60厘米。从该板石位置和结构来看,推测左右板石的位置应是被颠倒过。而且,由于在厕所区内没有发现引水设施,故推测应是直接取水来冲厕的形式使用的。污水通过便器设施流入下方,并与排水设施相连,排水设施宽23厘米,深13~56厘米,地面部分铺有地砖,上面覆石块形成暗渠。污水应是随排水设施往西流,与蹲便器设施以西7米处的高低差大约有40厘米左右,推测其应是故意利用东高西低的地形有意修建的。从土层与出土遗物来看,推测石造蹲便器遗迹的修筑时期大约应在8世纪中叶。至今为止,虽然有在佛国寺以及百济益山王宫里有出土过厕所遗迹,但是在建筑基址内有蹲便设施与排水设施的配套系统,在韩国境内还是首例。从加工高级石材花岗岩来做蹲便器以及用砖石铺暗渠的排水设施来看,这个遗迹应是宫城里的高级厕所设施。这也为研究统一新罗时期建筑文化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发掘区西边,发现有宫墙和门址。宫墙为南北方向,残长95.7米、宽1.4米,左右侧分别设宽70厘米的台基,整体宽达2.8米(图3)。而且,通过雷达探测,该宫墙除了调查区以外,确认了向南延伸370米(图1)。东侧沿着宫墙台基存有南北方向的排水道,长度与宫墙基本相同。另外,在宫墙中揭露出呈方形的南北4.2、东西4.4米建筑基址,从建筑规模与形制等来看,应是门址。根据发掘调查,此处应是先修建宫墙,之后才修建了门址。以宫墙为中心东西两侧分布于建筑基址,但从建筑基址布局来看各不相同。宫墙西侧大型建筑基址4处呈排列整齐,东侧分布有规模不同的许多建筑基址。总之,从宫墙与门址形制结构来看,宫墙是与公元674年修建月池的时期相同的,并且形制应是围绕月池而建的,起到区分月池内外部的作用。之后,在公元679年修建东宫扩大其领域的过程中,在宫墙中修建门址则应是划分宫殿区与园林区的功能。
图3 宫墙以及门址
在发掘区东边发现有大型建筑基址,南北21.1米(5间),东西残9.8米,因其临近现行的道路而无法确定整个建筑规模。在东宫与皇龙寺址之间存有新罗王京的南北道路,而上述的大型建筑基址是与南北道路相通的,从这一点以及建筑的形态来看,这个大型建筑址推测其为东城门。之前的发掘过程中一直没有发现过东宫的其他出入设施,因此,此处即使不是东宫的正门,对于研究遗址的整体规模与分界线都是极具重要意义的一部分。
在调查区域的北部,发现有东西方向的大型排水道,已确认的长度为110米。其属于新罗时期文化层,推测其为建东宫前的城市基础设施。其深约1.5米,底部宽为2.9米。开口宽约为6~8.5米,呈U字型。排水道两壁是采用直径约为30厘米的石材堆砌而成。此大型排水道与南部道路遗迹相连接的,应是在东宫修筑前就已经存在,而且发现排水道以及道路使我们对新罗里坊制度得到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发掘区出土了瓦砖类、陶器类、金属类以及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其中,‘调露二年’宝相花纹砖、双鹿宝相花纹砖、‘仪凤四年皆土’铭瓦当、莲花纹瓦当、鸱尾等瓦砖类占据了百分之七十。与此同时,水井内发现有4具人骨,通过碳十四测年应为11世纪高丽时期的人骨。此外,出土了哺乳类(牛、狗、鹿)、鸟类(雏、乌鸦)、鱼类等骨骼,这些骨骼发现为了解当时新罗人的饮食习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统一新罗东宫遗址的一系列调查和发掘,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这些调查和发掘是目前关于古代厕所考古发掘最为系统和全面的,使我们对第一次发现的新罗宫城厕所的基本面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墙垣和东门址的考古发现为了解东宫范围以及划分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最新资料。目前,统一新罗东宫遗址的考古工作正在继续进行之中,希望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