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失
- 周定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思路与经验
其主要致病因素,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是其关键病机。因此,周定一以健脾利湿为主,根据临床辨证,辅以其他治法,临床效果显著。1 病因病机认识1.1 痰湿是CSA 的主要致病因素CSA 属于中医“眩晕”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因于湿,首如裹”,《景岳全书》记载“丹溪曰无痰不能作眩”,《医学必得》提出“眩运者,中风之渐也”,可见痰湿为CSA 的主要致病因素。周老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湿邪是中医的一种常见病因,有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2期2024-01-26
- 基于“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探讨HDL蛋白修饰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理论研究❋
而布散周身,因此脾失健运而致膏脂转输障碍是血脂异常的重要病机。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是体内重要的血浆脂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高脂高糖等状态下可发生翻译后修饰转变为“失功能”HDL (dysfunctional HDL,dys-HDL),致其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抗炎、抗氧化等功能被抑制甚至表现出促进AS发生发展的作用[2],“脾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9期2023-11-19
-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等而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久病体虚及肾,痰浊内生,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气滞、血瘀、痰凝、湿热互相搏结而形成。1.外感湿热疫毒外感湿热疫毒,日久留着不去,均可导致肝脾脏腑失和,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失常,痰湿浊瘀结于胁下而成积块。正如《诸病源候论·积聚》云:“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2.饮食不节饮食因素是脂肪肝的主要发病原因。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依赖于饮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养。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活动所需的气血津液,皆由正常合理的饮食
家庭医学 2023年20期2023-10-31
- 基于“脾失健运”探讨运脾法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小儿厌食症
失职,导致厌食。脾失健运是本病的病机关键,“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学术思想指导下的运脾法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2]。肠道微生态是近年研究热点,肠道菌群处理消化道食物,使机体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属中医学“脾”藏象范畴,是脾主运化功能发挥不可或缺的土壤和媒介[3],肠道菌群平衡是“脾主运化”功能正常的微观体现,肠道菌群失调是“脾失健运”的重要生物学基础。笔者探讨运脾法调节肠道菌群治疗IA的研究现状,从肠道菌群角度为运脾法治疗IA提供理论依据。1 脾失健运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年8期2023-09-22
- 疏肝健脾化湿活血法治疗脂肪肝
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或病后失调,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所致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湿阻滞,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滞脉络。根据其病因病机,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为其病理基础,痰瘀阻络为其标实的特点,故治疗当以健脾化湿、疏肝活血为法,使脾健湿祛,肝疏气行,瘀去络畅,则肝脏脂肪得以祛除,病证可除。用药以白术、丹参各30克,茯苓、猪苓、泽泻、茵陈、山楂、丝瓜络各15克,柴胡、郁金各9克为基本方,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一个月
家庭医学 2023年15期2023-08-31
- 经穴疏导加痛点揉拨推拿辅助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
发生与脾胃有关,脾失健运型为主要的中医分型,是由于先天“脾常不足”,加上饮食不节、喂养不当等因素造成的脾胃损伤,导致脾运胃纳失健,从而诱发厌食[4]。当前对于小儿厌食的治疗方法比较多,但是小儿作为特殊群体,对于口服药物的依从性不高,存在服药困难的问题,且治疗效果有待提高[5]。随着中医的发展,小儿推拿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易于让患儿接受、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势[6]。经穴疏导加痛点揉拨推拿立论依据充分,处方合宜,可以滋补先天之本,助长后天之本,强调经络辨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4期2023-03-22
- 基于“脾-肠-气机”理论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
硬结干燥;同时,脾失运化则脾主升发,胃主和降的功能下降,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脾胃升降枢纽失常,影响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则浊邪停滞,胃肠之气运行不畅,糟粕内停而形成便秘。故陈教授指出STC多以脾虚为本,气机壅滞大肠及气机升降失调为标,病变过程中有郁热、食积、津亏、气虚、血虚、血瘀、阴虚、阳虚等病变并存,且相互影响,导致便秘病情复杂且反复难愈。故在临床上STC脾虚气滞型极为常见。在治疗上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运用健脾益气来扶正,行气导滞来祛邪,且以扶
江西中医药 2022年1期2023-01-04
- 运脾泄浊逐瘀法论治代谢综合征*
”的证候特点。以脾失健运为本,以浊瘀内蕴为标,浊瘀内蕴是MS的病机关键。该病因脾生浊,因浊致瘀,浊瘀作祟而成代谢综合征,而浊瘀日久成毒又可引发诸多并发症。1 脾失健运是代谢综合征的始动因素脾主运化,人体水谷在体内之运化赖于脾。《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为脾弱之体质,在饮食不节、过逸少动、情志失调等激惹因素作用下,导致脾失健运,水谷不化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11-27
- 高天舒从维生素D代谢论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脾失之卫”*
护卫机体之功,“脾失之卫”作为其病理表现,参与了AIT的发生与发展,现试从维生素D代谢角度论述“脾失之卫”与AIT的关系。高天舒教授,辽宁省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批优才优秀学员,陈氏瘿病学术流派主要传承人,辽宁省中医内分泌分专科联盟主席。吾师长期致力于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药临床及科研研究,对AIT的诊疗有较为独特的见解,率先将“脾为之卫”理论应用其中,笔者对吾师应用“脾为之卫”理论治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9期2022-11-25
- 从脾主运化角度论儿童肥胖的治疗
理病理关系密切,脾失健运是肥胖的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肥胖与肠道菌群失调、线粒体功能受损等导致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有关。本文从脾主运化的观点,结合现代肥胖研究机制,综述脾胃与肥胖的发病及治疗进展。1 中医脾主运化与肥胖的关系中医认为肥胖的病位主要在脾,脾失健运是其重要病机。脾脏先天不足,或因饮食、情绪异常、劳逸过度等因素,损伤脾脏,造成脾运化水谷及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水谷津液停聚体内,脂浊痰湿化生,而水谷精微物质是后天之气的主要来源,若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异常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3期2022-11-23
- 从脾主运化理论谈常占杰教授诊治慢性肝衰竭的经验*
、乏力等症。2 脾失健运是慢性肝衰竭的基本病机常占杰教授认为慢性肝衰竭多由于疾病早期迁延、过用清热寒凉药物或失治误治,终致中焦虚损,运化失职,由“虚”导致“湿”、“瘀”、“毒”等邪气内蕴,故以中焦脾气亏虚、健运失常概括为基本病机。2.1 脾失健运,湿浊内蕴 黄疸贯穿慢性肝衰竭病程发展的始终,故慢性肝衰竭可归属于中医“黄疸”病范畴。《金匮要略》指出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伤寒论》云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瘀热在里,身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2期2021-11-29
- 神曲消食口服液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初期,主要表现为脾失健运证,在此时段,如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治疗与预后效果[2]。目前,临床在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治疗中,采用了神曲消食口服液联合推拿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医生与家属的普遍认可[3]。本次研究,为了探究以上结论,特取90例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患儿展开分析,现做如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抽取本院收治的90例厌食脾失健运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1期2021-06-18
- 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肝细胞自噬与脂质代谢的关系*
-6]。我们认为脾失健运,则膏脂不能输布转化,滞留血中,生湿成痰引起痰浊内蕴,蕴结于肝,进而抑制肝细胞自噬,加深脂质在肝脏的累积,形成脂肪肝性等疾病。因此基于脾与肝脏脂质代谢的相关性,我们将“脾主运化”与肝细胞自噬相关联,共同探讨脾失健运下肝细胞自噬对脂质代谢性疾病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1 脾主运化之中医学理论探析脾者,“仓廪之官”,位居中焦,主运化水谷,升清降浊[7],如《类经》曰:“脾主运化……通主水谷”;《医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年1期2021-04-12
- 自拟肾炎汤治疗脾失健运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评价
117000)脾失健运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率高,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以药物治疗为主[1-3]。本研究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脾失健运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0例,旨在探讨肾炎汤治疗脾失健运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1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脾失健运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自拟肾炎汤辅助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2.6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5期2021-04-10
- 调肝理脾法治疗老年性便秘临证经验
失调,气机不利,脾失健运,大肠传导不利,以致大便不调。老年患者素体虚弱,或久病体虚,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木旺伐土,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功能减退,脾虚明显,致大肠传导不利或平素体虚,脾虚运化失常,聚湿生痰,阻滞脾胃,气机壅滞,导致肝气疏泄不调,气机不利,大肠传导无力,大便难以排出。肝脾不调临床表现为肝失疏泄和脾失健运两个方面,肝失疏泄表现为胸胁胀闷不舒、情志抑郁不畅、心烦易怒等;脾失健运表现为食少纳呆、腹胀腹痛、脘腹胀满、大便不调等。2 临证经验便秘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8期2021-03-28
- 比闹钟还准时的五更泄
,清阳被遏,致使脾失健运,中焦水湿内停,脾阳下陷,黎明之时为阴随阳升之时,而脾阳下陷,阴湿阻滞而为泄。因此,“五更泄”还与脾虚湿盛有关。3.赖于肝之疏泄 《张聿青医案》有云:“然肝病亦有至晨而泄者,以寅卯属木,木气旺时,辄乘土位也。”黎明之时为少阳木(肝)旺之时,若肝气不能正常萌发,郁滞不升,肝木疏泄不利,肝气乘脾,导致脾土受损、脾虚肝旺,脾失健运而水谷不化可形成腹痛、肠鸣及腹泻。对于五更泄的治疗,中医有中药汤剂、针灸、中药外敷等多种方法。大量临床实践证明
大众健康 2021年3期2021-03-10
- 刍议“脾阴虚”与单纯性肥胖
机制分析2.1 脾失健运是单纯性肥胖的关键病机中医虽没有单纯性肥胖这一病名,但关于肥胖的记载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比如《灵枢·卫气失常篇》中就有关于“肉人”和“膏人”的描述[8],其后的历代医家总结肥胖病的病因病机多与脾气不足,运化失司,痰湿、瘀血内停相关[9]。元·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指出:“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清·陈士铎《石室秘录》中设立了肥治法,其认为肥胖的发病与脾气亏虚,运化失司密切相关。脾虚则水液运化无权,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水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2020-12-27
- 别学哪吒的“黑眼圈”
沛,活泼伶俐。若脾失健运,则会出现四肢营养缺乏、倦怠、无力的表现。小儿脾胃虚弱,也常见脾气急躁,这也是木克脾土,脾虚而肝旺的表现,脾胃不和,肝火旺盛,所以小哪吒有那暴脾气,也是有缘由的。此外,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若脾气健运,则孩子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若孩子脾胃虚弱,则口淡乏味,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则口中黏腻;若有饮食停滞,食积化热,则会有口臭。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亦可以补先天之不足,脾胃还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转的枢纽,是人体免疫力生发的根源
家教世界·V家长 2020年2期2020-04-07
- 别学哪吒的“黑眼圈”
沛,活泼伶俐。若脾失健运,则会出现四肢营养缺乏、倦怠、无力的表现。小儿脾胃虚弱,也常见脾气急躁,这也是木克脾土,脾虚而肝旺的表现,脾胃不和,肝火旺盛,所以小哪吒有那暴脾气,也是有缘由的。此外,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若脾气健运,则孩子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若孩子脾胃虚弱,则口淡乏味,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则口中黏腻;若有饮食停滞,食积化热,则会有口臭。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亦可以补先天之不足,脾胃还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转的枢纽,是人体免疫力生发的根源
家教世界 2020年5期2020-04-03
- 从线粒体稳态失衡探讨脾病“脉道不利”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科学内涵❋
1]。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脉道不利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2]。“脾病脉道不利”之说出自《素问·太阴阳明论篇》。因“脾病”气血衰少,脉道不能充盈,导致“脉道不利”。这种病理表现病程较长,逐渐加重,如不能及时纠正,痰湿、瘀血停滞脉道,最终会导致脉道阻塞,出现“脉道不通”,说明脾病“脉道不利”是AS中医病机的重要理论基础。线粒体在生理状态下的结构和功能彼此紧密联系,构成了线粒体内部稳态。线粒体稳态失衡在AS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脾-线粒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01-14
- 哪吒的黑眼圈, 您家娃有吗?
沛,活泼伶俐。若脾失健运,则会出现四肢营养缺乏、倦怠、无力的表现。小儿脾胃虚弱,也常见脾气急躁,这也是木克脾土,脾虚而肝旺的表现,脾胃不和,肝火旺盛,所以小哪吒有那暴脾气,也是有缘由的。此外,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若脾气健运,则孩子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若孩子脾胃虚弱,则口淡乏味,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则口中黏腻;若有饮食停滞,食积化热,则会有口臭。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亦可以补先天之不足,脾胃还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转的枢纽,是人体免疫力生发的根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10期2019-11-18
- 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脾失健运型厌食的临床研究*
食问题多属于中医脾失健运型厌食,多以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为主;兼见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失调、偶有食多后脘腹饱胀;舌多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有力[7]。长期厌食可使患儿贫血、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将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社交行为、情绪、认知和成年的健康状况[8],因此,有效的康复方法对ASD共患脾失健运型厌食是非常必要的,但国内还鲜见关于ASD患儿共患饮食行为问题的综合干预的报道。本研究针对ASD患儿共患脾失健运型厌食问题开展益气健脾推拿法联合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4期2019-04-29
- 健脾法治疗脾虚型代谢性高血压的经验
性高血压病程中“脾失健运,痰湿内阻”已逐渐成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关键[2],导师杨海玉主任医师对中西医结合诊治代谢性高血压方面有一定的理解。在服用常规西药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常获临床良效。余随师学习,收获颇多,兹将其运用健脾法治疗脾虚型代谢性高血压经验总结如下,并附典型病例佐证。1 病因病机:在于脾失健运,痰湿内阻代谢性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的“脾瘅”“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现代医家多认为代谢性高血压发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脾失健运”“痰湿内阻”。《黄帝内经
光明中医 2019年21期2019-03-18
- 从“脾为生痰之源”探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本病机
,其病理基础均为脾失健运,痰湿内阻,与脾为生痰之源理论密切相关。本文从“脾为生痰之源”理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健脾化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1 脾虚生痰的中医理论基础《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脾处中焦,与胃相表里,主为胃行其津液,通调上下,运行水液,其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脾气散精,将津液上输于肺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2-12
- 气阴两虚兼加瘀血的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治法综述
症状,属于中医的脾失健运、气阴两虚兼加瘀血的证型。随着人们对T2DM的病机认识的逐渐深入,医者渐渐突破了传统“三消论治”。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认为其治法应为健脾益气、养阴活血法。1 气阴两虚兼加瘀血的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治法1.1 脾失健运糖尿病属“消渴”范畴,《灵枢·本藏》曰:“脾脆则善病消瘅”指出脾虚、脾失健运容易发生糖尿病。脾具有助胃肠消化饮食,化生、吸收和布散、转输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此气血是整个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2-11
- 桂枝汤临床新用
气上逆而致呕吐。脾失健运,土不生金,而致肺气虚弱;肺主皮毛,肺气虚则腠理不密,故见自汗;湿浊上犯于心,故见心悸气短。纳差、便溏、脉象濡细为脾胃虚弱之象。药用桂枝汤加法半夏、吴茱萸,使全方具有通阳固表、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之功效,用于本证,药中病机,故疗效显著。2 眩晕患者,女,38岁,2015年4月6日初诊。患者发病已近1年,初为头晕目眩,逐日加剧,乃致动则眩晕,恶心呕吐。多医治疗均有好转,但停药则复发,久治未愈。症见:头晕目眩,起床或睡下时加剧,甚或视物旋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4期2019-01-09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治疗的42例脾失健运型厌食患儿,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43±1.64)岁;病程(3.40±1.68)个月。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厌食的诊断标准拟定[1];②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学》中厌食脾失健运证拟定[2],症见纳差,食少,精神、形体如常,无其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9期2019-01-09
- 七草汤治疗黄褐斑
多由于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郁怒伤肝、疏泄失常,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荣,脉络不畅,瘀而成斑,故肝郁、脾運不及、阴虚、瘀血为其主要致病因素。治疗当从肝、脾、肾三脏入手,以清肝养阴、健脾益气、凉血活血、化瘀消斑为主。具体方法是:取夏枯草6~15克,益母草10~30克,白花蛇舌草15~60克,墨旱莲15~30克,谷精草、豨莶草各10~15克,紫草6~12克。上药加水煎两次,混合两煎所得药汁,早晚分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此方值得注意的是,服药治疗期间忌食
农村百事通 2018年17期2018-12-08
- 袪湿补脾食疗方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口臭症临床疗效
脾食疗方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口臭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80例,均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脾失健运行口臭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1~4岁10例,4~7岁15例,7~12岁15例;病情程度轻度8例,中度18例,重度16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1~4岁11例,4~7岁16例,7~12岁13例;病情程度轻度9例,中度为19例,重度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8期2018-09-15
- 激光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失健运型厌食症30例临床观察*
脾开胃贴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厌食症3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符合相关诊断辨证标准[1-2]的脾失健运型厌食患儿60例。随机分外治组和西药组,各30例。外治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7岁,平均4.69±1.41岁;平均病程6.52±2.3个月。西药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7岁,平均5.13±1.16岁;平均病程6.83±2.33个月。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7期2018-07-25
- 春困虽不是病但仍需改善
胃,致胃失受纳、脾失健运。后天之本脾胃受伤,气血生成不足。有时肝火偏旺导致,肝不藏血养血,五脏六腑失却滋养。有以上因素者都会表现出“春困”征象。在寒冷的冬季中,人体的各个器官为了保护自己,都处于一种休眠的狀态,和其他季节相比不是那么的活跃。现在刚刚进入春季,我们的身体还没有恢复到真正春天时那种充满活力的状态,而到5月份以后,才是身体真正复苏的时节。改善“春困”诸症,我们提倡“起居有常”。起卧有常,能调养神气,使人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起卧无常,日久必致神气
科学导报 2018年19期2018-05-14
- 中医外治法结合护理干预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研究
我院收治的65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中医外治法结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5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0.7-4.3岁,平均(3.26±0.98)岁;病程为2-9个月,平均(4.82±1.03)个月。研究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为0.6-
智慧健康 2018年36期2018-02-10
- 逍遥散加减治疗痤疮兼斑秃验案
失疏,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而致其升清降浊失常,水液凝聚不行,生湿生痰,阻塞脉络,复受上扰之郁火灼炼,蕴酿而成脓头。若忧思抑郁,而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失养于毛发则致脱发。故所用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化湿,甘草调中缓急,丹皮、焦栀子清泻肝经郁火,潼蒺藜、白蒺藜和生侧柏叶养精生发,薏苡仁、土茯苓、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利湿通络而消痤,生麦芽消食和胃健脾,更助肝气生发。全方功在疏肝健脾,使气机得复,则郁火得散;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9期2018-01-18
- 推拿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60例
072)推拿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60例汪 雅,郭军军*(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四川 成都 610072)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予推拿治疗;对照组60例,予小儿脾胃乐颗粒(药物组成:山药、鸡内金、豆蔻、大黄、麦芽等,规格2 g/袋,昆明邦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301)口服治疗,每次1袋,3次/d。两组均以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 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3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6期2018-01-10
- 小儿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观察疗效。结果:脾失健运型有效率为100%,脾胃气虚型为89%。结论:中医小儿推拿捏脊疗法是治疗小儿厌食的有效方法。厌食症;小儿推拿捏脊;中医厌食症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指小儿在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引起。目前,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儿童的健康更为关注,厌食症也就成为了很多父母极为苦恼的问题。笔者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4
保健文汇 2017年8期2017-11-03
- 从脾论治妇科病
化、升清、统血。脾失健运,水液代谢易失常脾主运化是指脾有转输和消化吸收的功能,具体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脾处在人体中部,我们所摄入的食物进入胃后必须依赖脾的运化,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津液,与心肺功能一道将气血津液转输到全身各个部位以濡养全身,与此同时脾又将水谷中多余的水分转输到肺、肾,通过肺的通调水道、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和尿液排泄于体外。所以,脾是全身气机升降、水液代谢的枢纽。如果脾失健运,则消化吸收功能失调,便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身体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5期2017-09-03
- 运脾消食汤配合穴位推揉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配合穴位推揉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莫明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湖南 长沙 410000)目的:观察运脾消食汤配合穴位推揉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用运脾消食汤治疗,中药加推揉组联合穴位推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微量元素水平、体质量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总有效率中药加推揉组高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微量元素水平、体质量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增幅中药加推揉组高于中药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5期2017-07-03
- 基于巨噬细胞泡沫化探讨脾病“脉道不利”的科学内涵
脉道”布散周身。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时,痰浊内生,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脉道不利”。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可影响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促使异常代谢的脂质在血管内膜下沉积,形成脂质条纹,导致血管管腔变窄,结构异常,即“脉道不利”。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吸收与排泄障碍,稳态失衡,使得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形成泡沫细胞,这一病理过程的使动环节与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从“泡沫细胞”形成机制入手,探讨脾失健运脂质代
世界中医药 2017年5期2017-04-04
- 脾失健运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探讨
0091)综 述脾失健运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探讨尹晓岚1唐旭东2王凤云2陈 婷1马祥雪2田亚欣1段园志1(1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00; 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类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的异质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上腹疼痛不适等,并缺少可以解释此类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脾失健运是F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就
世界中医药 2017年1期2017-04-03
- 开胃增食颗粒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43例
开胃增食颗粒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43例李允辉(漳州市妇幼保健院,福建漳州363000)目的探讨开胃增食颗粒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健身消导颗粒,治疗组口服开胃增食颗粒。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体重增幅。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79.07%,2组比较,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体重增幅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福建中医药 2016年6期2017-01-17
- 从痛论治泄泻
,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以致泄泻。《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3]本证型除有腹痛、腹泻外尚可伴有明显情志变化,且其腹痛常伴有攻窜,治当补脾抑肝、祛湿止泻,方可用痛泻要方[4],气滞明显者尚可加用柴胡、木香、郁金等行气之药。4 无痛或痛不著无痛是指患者未见明显腹痛。说明患者无明显寒热征象,亦无明显气机阻滞,仅仅有脾失健运的相关表现。脾失健运,湿滞中焦,阻遏气机,可见胸脘痞闷,但因湿为无形之邪,阻滞不如有形
广西中医药 2016年4期2016-03-10
- 白色糠疹分两型论治
病由风热、虫积、脾失健运所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好发于儿童和少年,常见于面部,亦可见于颈部、躯干。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斑疹,约1-4厘米大小,淡白或淡红色,上覆少量糠秕状鳞屑,可有轻微瘙痒。笔者在临床上将白色糠疹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风热型 症见皮损色淡红,上覆鳞屑,轻度瘙痒,舌淡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金银花、生地各15克,牛蒡子、连翘、当归、荆芥、牡丹皮各10克,蝉蜕6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
中老年健康 2015年7期2015-05-30
- 从脾失健运探讨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
为重要病因,导致脾失健运。患者基本都经过西药治疗,血糖得到有效改善,故多数T2DM患者阴虚燥热症状并不明显,而存在脾虚湿停或湿热困脾证为主,所形成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的病理病机。目前,由于饮食、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气候相互影响以及现代降糖药物的加入,在T2DM的中医治疗中,尤其是南方省份对T2DM的诊治中,传统的“三消论”已不适用于当今糖尿病的诊治,而“脾虚致消”愈来愈受到重视,“脾失健运”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夹湿(并夹热)的发病基础,所以分
江西中医药 2015年6期2015-04-16
-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体会
型、脾胃气虚型及脾失健运型,对比四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四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1.7%、90%、92.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7.192作者单位:154731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香兰镇卫生院Clin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Children With Anorexia by Dialectical and T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7期2015-01-27
- 夏湿脾伤的生活处方
于口”的说法,若脾失健运,则消化、吸收和转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失常,会引起食少、食欲不振、腹胀、消瘦等症状。为防湿邪伤脾,人们应注意淋雨、涉水后要及时将身体擦干,更衣保暖,不要在游泳池或澡堂内长时间浸泡、洗浴,劳动、休息要尽量避开水湿过盛的地方,不可久居湿地,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设施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为防内湿,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尤忌暴饮暴食。清热利湿食物以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最理想。在日常生活中,除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外,还
家庭医学 2014年8期2014-09-12
- 中药贴穴加药膳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学》[4]制定的脾失健运证和脾胃气虚证的辨证标准。脾失健运证候表现:面色少华,不思纳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一般无特殊异常,大小便基本正常,舌苔白或薄腻,脉尚有力。脾胃气虚证候表现:精神较差,面色萎黄,厌食、拒食,若稍进饮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净或薄白,脉无力。主要中医证候积分标准见表1。表1 主要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②年龄1~12岁,性别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23期2014-08-11
- 刺激脾俞穴的具体方法
泻等胃肠道疾患,脾失运化引起的水肿、咳痰、头昏身重、小便不利、大便稀溏等疾病;腰背部酸痛。常用配伍消化系统疾病:常配合使用胃俞、足三里。痰饮、水湿内停诸症:常配合使用丰隆、阴陵泉。日常宜忌1.有消化系统疾病者一定要按时饮食,不可暴饮暴食,而且饮食应以清淡、温热为原则,还要注意平时保暖。2.有痰饮、水温内停诸症者平时应当多运动及多晒太阳,以帮助气血的运行。3.日常饮食应当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以粥、汤等为最佳。艾灸艾灸种类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脾俞
中老年健康 2014年4期2014-07-25
- 儿童厌食症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多,归纳起来可有脾失健运型、脾胃气虚型、脾虚肝旺型、胃阴不足型等4类。然而现阶段仍存在分型混乱的现象,需建立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以规范临床辨证治疗。通过对厌食症的中医证候研究,可以为后期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确切的理论依据,以便针对不同中医证候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为此,本研究总结1990-01/2013-11现代医学期刊文献中厌食症中医证候的规律,现综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所收集的文献均来源于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1期2014-04-10
- 针刺中脘穴治疗前额痛1例
养而致头痛;或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塞气机,浊阴不降,清窍被蒙而致头痛。患者为中年男性,平素饮食不规律,饮酒较多,纳呆,脾胃功能虚弱,导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浊阻滞阳明经而发为头痛。本病治疗上应健脾除湿,化痰降浊。中脘穴为任脉穴,又名“中管”、“胃脘”、“太仓”,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穴,胃之募穴,腑之会穴,有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患者头痛部位在前额部,为足阳明胃经循行所过之处,中脘为胃之募穴,为
河北中医 2014年3期2014-04-01
- 抑郁性神经症的中医辨治
,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病因病机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病因是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病理变化和心、肝、脾关系密切。多因思虑、悲哀、郁怒、忧愁太过,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灵枢》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人忧愁思虑即伤心”,“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3期2014-01-25
- 中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认识
,脾胃功能减弱,脾失健运,痰饮、水湿内停而致病。肝主藏血、主筋的运动,长期贪图安逸,可致气血阻滞,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致使痰饮、水湿、瘀血在体内停聚而致病。2.3 恼怒常作 恼怒伤肝,肝气失畅,郁久血瘀,则胁痛积成。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的重要功能,也是肝主疏泄其他功能的基础。如果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不足,气机的疏通和发散不力,因而气行郁滞,气机不畅,出现胸胁、少腹等的胀痛不适,即谓“肝气郁结”。气可行水摄津,水液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随气机升降输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6期2012-01-28
- 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射精1例
能暂时失调,以致脾失运化,则心脾两虚,舌淡白,脉细弱。方药:归脾汤加减。生黄芪30g,白术20g,茯苓10g,当归15g,酸枣仁20g,龙眼肉10g,远志15g,白芍10g,炙甘草10g,柏子仁15g,炙九香虫10g。上药服30剂后,睡眠改善,饮食增加,面部有血色,精神好转。2004年8月中旬二诊:自觉手足不温,怕冷。上方去炙九香虫,因九香虫有疏肝理气、斡旋脾胃之功,其治疗目的已达到。另加红参10g(另炖),兑入上方继续服药20剂。红参辛温热,可补益元气,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期2012-01-26
- 浅谈湿困脾阳与脾虚湿困①
的临床表现,又有脾失健运之证,但湿困为其本病的主证,脾失健运之证是由湿困所致。故湿邪的存在是发生实证的前提,如《医学正传》说:“实者,邪气实也”。故湿困脾阳属实证范畴。因湿困脾阳多有湿从外受的因素,其发病也常与人体脾胃功能的状态有关,特别是在湿盛之季脾胃功能多较呆滞,湿邪尤易内困而发病。对湿邪为患,薛生白在《湿热病篇》阐述精辟,可资借鉴。如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可见湿邪的发病多为内外合邪所致。然本病以湿邪为主,湿又易困脾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11期2011-08-15
- 从脾论治高脂血症
畴。病因复杂,但脾失健运是其发病的首要因素。因膏脂的生成与转化无不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故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笔者认为从脾论高脂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脾主运化,主升清,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脾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说明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无不在于脾,当然也包括了血中膏脂的生成与转输。血中膏脂来源于水谷精微,对人体有濡润、补益、充养的作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2011-03-31
- 半夏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尿浊 1例
食肥甘厚腻食物、脾失健运、酿湿生热,或病后湿热余邪未清、阻滞脾气、清浊相混所致。笔者用半夏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尿浊效果较好,介绍如下。陆某,女,12岁,2008年 12月 15日初诊。近 1年来尿液常混浊、有沉淀物,无尿频尿涩尿痛,无发热。平素嗜食甜食荤腥,不喜果蔬,大便正常,夜眠佳,形体偏胖,舌红苔白根腻,脉细。常规检查尿白而混浊,白细胞(±),隐血(±),余正常。证属尿浊。辨为湿热蕴结,脾失升降,清浊不分,治以健脾化湿益肾固摄。方用半夏丸合六味地黄丸。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9期2010-04-13
- 血瘀与2型糖尿病关系探析
或细涩或结、代等脾失健运和血瘀症候; 常合并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生化检查中可见凝血因子Ⅶ、Ⅷ、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降低,血小板的黏着性和聚集度增加,血液流变学、血栓前状态检查异常,血液呈高黏、高凝状态,血流缓慢等血瘀指征。其实不仅在不具有典型症状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存在血瘀症候,有典型症状的消渴病人亦有血瘀症候,只是由于血瘀症候表现不突出而被突出的消渴症候所掩盖或被忽略。典型患者虽表现为口渴多饮、消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2010-04-03
- 夏秋谨防湿邪致病
湿邪致病。反之,脾失健运,湿邪乘虚而入就会致病,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肠胃炎症状。如何祛湿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如果抵抗力足够强,外来的邪气是不会致病的,外来邪气导致疾病的发生,肯定是因为抵抗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不足以抵抗外来邪气的入侵。湿邪最易向脾虚的人下手。所以想要有效地抵抗湿邪的侵袭,必须重视保护脾胃功能。因为只有脾阳振奋,才能抵挡湿邪对
家庭用药 2009年9期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