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胃增食颗粒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43例

2017-01-17 02:17李允辉
福建中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厌食症证候颗粒

李允辉

(漳州市妇幼保健院,福建漳州363000)

开胃增食颗粒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43例

李允辉

(漳州市妇幼保健院,福建漳州363000)

目的探讨开胃增食颗粒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健身消导颗粒,治疗组口服开胃增食颗粒。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体重增幅。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79.07%,2组比较,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体重增幅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0%、2.33%,2组比较,P>0.05。结论开胃增食颗粒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开胃增食颗粒;健身消导颗粒;厌食;脾失健运

国外相关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及婴儿厌食的发生率约为12%~34%。我国相关调查发现,25%~50%的城市幼儿具有厌食倾向,小儿厌食发生率更是高达15%[1]。小儿厌食是一种以长期见食不贪、食欲减退、甚至拒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厌食症治疗方法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笔者采用开胃增食颗粒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43例,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7岁,平均(5.04±

0.75 )岁;病程2~14周,平均(6.27±1.34)周;平均体重(13.76±2.74)kg。观察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6岁,平均(4.93±0.71)岁;病程2~15周,平均(6.35±1.17)周;平均体重(13.94±2.67)kg。2组性别、年龄、平均体重、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厌食症诊断标准;②依据《中医儿科学》[3]厌食症辨证标准辨为脾失健运证: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减少,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1~7岁;③病程不小于4周;④入组前2周未应用具有止泻、助消化作用的西药以及具有开胃健脾作用的中药;⑤监护人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①由于肝炎、胃肠炎、某些药物、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厌食;②合并严重肝、肾、脑、心原发性疾病者;③研究药物过敏者。

1.5 方法观察组口服开胃增食颗粒(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 g/袋),用法及用量:1~2岁,半袋/次,3次/d;3~7岁,1袋/次,3次/ d。开水冲服。对照组口服健身消导颗粒(吉林省康福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 g/袋),用法及用量:1~2岁,半袋/次,2次/d;3~7岁,1袋/次,2次/d。开水冲服。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2组均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

1.6 观察指标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及体重增幅。①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对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主症包括食欲、食量,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症包括面色、出汗、呕吐、大便不调、精神心情、腹部不适,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得分范围0~30分,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重。②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5],临床痊愈:患儿临床体征、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大于95%;显效:患儿临床体征、症状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患儿临床体征、症状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见表1。

表1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分

表1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治疗后7.15±2.271)11.79±3.65 43 43治疗前21.05±4.34 20.54±3.58

2.22 组治疗前后体重增幅变化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体重增幅变化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体重增幅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14.88±3.051)14.34±2.81 n 43 43治疗前13.94±2.67 13.76±2.74增幅0.94±0.431)0.58±0.20

2.32 组疗效比较见表3。

2.4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恶心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厌食症属于中医“食积”“恶食”“伤食”范畴,其发病机制为小儿脏腑娇嫩,肾、肺、脾三脏常不足,其中,脾胃虚弱,容易受到饮食不调、环境突变、情志失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厌食症[6]。《杂病广要》也指出“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可见,本病以脾胃不和为本,以不思不化为标,应遵循健脾开胃、消食化食的治则。

表1 2组疗效比较(n,%)

开胃增食颗粒是名老中医张琼林的临床经验方,本方符合“脾健贵在运”的治则,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肯定[5]。其组方为鸡内金、山药、白豆蔻、麦芽、大黄等。方中山药为君,既能养阴,又能补气,且养而不腻、补而不滞,是振中运脾的佳品;鸡内金、白豆蔻为臣,可助君药振中运脾,鸡内金具有消食化食、强胃益脾之效,善治小儿脾胃虚弱,白豆蔻能行三焦滞气、宽中快胃、温中化湿、醒胃开脾;大黄为佐,可消除积滞、泻满除胀;麦芽为使,即可生发脾胃之气,消食化食,又可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开胃、消食化食之效,实乃标本兼顾之良方。

健身消导颗粒为临床常见小儿厌食症治疗药物,由鸡内金、麦芽、山楂、六神曲、党参、苍术、厚朴、陈皮等18味中药组成,具有理气健胃、和胃化滞之效,该药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因此选作对照药物[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体重增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陈倩[6]等报道一致。此外,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属身心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小儿的饮食调节及心理调节,应该走综合治疗之路。饮食调摄方面要讲究食品卫生和进食环节卫生;进食量要调整掌握好饥饱程度,不可过饥过饱;食物品种要寒温适中,不可过凉过热;营养要素要均衡,不可偏嗜五味,食物性状要适合不同年龄时期小儿需求。在环境调摄方面,漳州地处南方,天气偏湿热,日常不可过食火热辛辣之品,夏季天气炎热,不可过食冷饮而损伤脾胃。在情志调摄方面,小儿易受周围影响,各种不良刺激比如惊吓、情绪烦躁、过度疲惫、不当批评、过度溺爱、父母争吵等因素均会对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治疗效果产生一些影响。综上,开胃增食颗粒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体重增长。

[1]林连美,刘建忠,向希雄.小儿脾胃乐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1):9-10.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5:1276-1277.

[3]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7.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9.

[5]赵越郡,马融,胡思源,等.小儿开胃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III期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12):12-13,15.

[6]陈倩,马融,胡思源,等.小儿开胃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0,27(5):367-368.

R259.739

:B

:1000-338X(2016)06-0064-02

2016-09-24

李允辉(1965—),男,副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儿童保健和中医儿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厌食症证候颗粒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颗粒换热模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基于近场散射的颗粒粒径分布测量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Huber集团的新型颗粒捕集器再生系统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