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
- 笔底蕴“春秋” 凡语见至情
以尝试借助“春秋笔法”来寻找新的切入点,从词语的打磨、内容的安排和情感的褒贬等角度解读文本,探寻《项脊轩志》中寻常话语背后的精微意蕴,从而更好地领略文言散文独特的意趣,提升阅读审美品位。[关键词]春秋笔法;《项脊轩志》;文言散文;解读[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3-0004-03“春秋笔法”由孔子开创,由司马迁发扬光大,广泛地应用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5期2024-06-23
- “春秋笔法”之形成
被后人称作“春秋笔法”。两千年来,“春秋笔法”也是历代学者研究“春秋学”时皆会关注到的内容。但是,这种用简练文笔寓褒贬于文本中的书写方式是否为《春秋》所创始,又是否始自孔子,实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考察今本《春秋》以及《春秋》之前的书写材料,就能够对此问题产生新的认识。可以说,作为一种书写方式,“春秋笔法”并非源于孔子,它与上古时期中国史官的书写传统相关,是上古史官在文本载体、书写内容、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话语表达方式。孔子用这种话
博览群书 2023年12期2024-01-31
- 欧阳修的春秋笔法
史》一再强调春秋笔法,要使“乱臣贼子惧”,却也强调史实的重要,相信“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就是要写出史实真相,使罪恶昭著于后世。“惟不没其实以著其罪,而信乎后世,与其为君而不得掩其恶,以息人之为恶。”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将其作为反面教材,让后世有所警惕,不做坏事。《新五代史》卷一描述朱温,读来并不太坏:“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氏……其父诚,以五經教授乡里,生三子,曰全昱、存、温……存、温勇有力,而温尤凶悍。”卷十三写朱温的母亲时,就说“太祖壮而
领导文萃 2023年19期2023-10-13
- 从手稿本《聊斋志异》的修改看蒲松龄对“春秋笔法”的接受
学传统中的“春秋笔法”,是沿袭“春秋五例”的“笔削”。蒲松龄自觉化用“微而显”与“志而晦”的叙事方法,并使二者作为文法的内涵得到了扩充。原本“微而显”的内容,出于语境的变化愈显而愈隐;原本“志而晦”的内容,则愈隐而愈显。蒲松龄“为民而讳”,为美善之事回护,对奸邪与违礼之事不遗余力地批判,同时又在思想原则与社会价值层面坚决秉持守正的态度,这是对“婉而成章”与“尽而不污”以“惩恶扬善”为宗旨的聚合。对属辞与对话在修辞意义上的考量既是“尚简”,也是对情节合理性和
蒲松龄研究 2023年2期2023-07-25
- 论《史记》中的“春秋笔法”
性地对孔子“春秋笔法”的叙事方式和语言运用进行突破和创新,通过以事例寄观点,以言语立论断的手法,灵活地选用实词、虚词和称谓,达到对历史事实客观而又真实的记录。本文通过对《史记》中“春秋笔法”的研究,分析其突破和创新的方面以及对史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春秋笔法”【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5-0022-03【DOI】10.20024/
今古文创 2023年25期2023-07-20
- 笔如刀
以送。”所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从这段文字中的一个“初”字,即可见高妙之一斑。原话的意思很明白:唐玄宗刚刚当皇帝时,对大臣、故老非常尊重,尤其礼待宰相姚崇、宋璟。在便殿引见时,兩位宰相来,玄宗起身迎接,走时玄宗站在窗前恭送。纵览二十五史,盛世时,皇帝待大臣都如贵宾,而在乱世如殷商末路,大臣哪怕是宰相、皇叔,在皇帝眼里也不过是一条狗。这个且不说他,只说“初”字。按春秋笔法,《旧闻》说李隆基初即位时如此,隐含的另一层意思,是后来并不如此或者说正好相反。在其统治
领导文萃 2022年12期2022-06-23
- 《春秋》之孔子“春秋笔法”简析(下)
伦理纲常。“春秋笔法”,讲究曲笔,隐恶扬善。关键词:“春秋笔法”;曲笔;隐恶扬善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9-0035-02《春秋》在记事方面简约精当,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涉及祭祀、战争、弑君、灾异、朝聘、盟会、联姻、婚葬等各方面的内容,只用一万八千余字,却能精准表达事件的真相,孔子作《春秋》,字字费尽心思斟酌,不多用一字,不乱用一字,不少用一字,以史实之真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9期2021-12-28
- 《春秋》之孔子“春秋笔法”简析(上)
伦理纲常。“春秋笔法”,古有“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的美誉,讲究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关键词:“春秋笔法”;秉笔直书;微言大义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3-2177(2021)18-0029-0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鲁国十二公的历史。当世之时,世衰道微,诸侯混战,周天子地位与日俱下。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逐渐变为“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8期2021-11-25
- 委婉曲折与尽而不汙
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叙述模式,被后世史家尊为圭臬,“春秋笔法”作为一种文化底蕴丰富的叙事手法,对后世小说的创作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之集大成的百科全书式作品,在叙事方面,对“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有所继承创新,本文以《红楼梦》为例,简要分析“春秋笔法”与《红楼梦》叙事艺术的关系。关键词:“春秋笔法”;《红楼梦》;继承创新;影响一、“春秋笔法”对《红楼梦》叙事方面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这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2021-11-10
- 矛盾中的 “ 实录 ”
点,结合与“春秋笔法”和“直书”两种概念的比较,分析了三种概念背后的矛盾关系的错位和转移,并且对“实录”在不同话语环境下的含义进行了梳理。【关键词】 实录;春秋笔法;褒贬;直笔【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65-03“实录”不仅是一种史书体例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史学批评概念,本文的讨论对象为后者。“实录”最早见于扬雄的《法言·重黎》:“太史公,曰实录。”作为
今古文创 2021年26期2021-09-10
- 《左传 · 郑伯克段于鄢》篇中称谓的情感意义
航【摘要】“春秋笔法”中的“微言大义”常被后世称赞,一字可寓褒贬、别善恶,体现《春秋》语言之含蓄严谨;《左传》作为《春秋》的扩充展写,既丰富了前人的记事,又蕴含了春秋时多面的古代文化。《左传》中的“称谓”也各有讲究,不同的情境,不同的称谓便有不同的含义,本文即就《郑伯克段于鄢》中的自称、他称和对称做出简要分析。【关键词】春秋笔法;左传称谓;郑伯克段;情感意义【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今古文创 2021年21期2021-09-10
- 王教授的春秋笔法
,就是我们的春秋笔法。《春秋》是本有名的书,入了汉语言这条不归路的同仁们,对它感官还是比较好的。毕竟,这是一本虽然在期末考纲以内,但还是没可怕到考试前一天晚上,还要压在枕头下,指望知识自动从浓度比较大的书里渗透到浓度比较小的自己的脑子里的。不过托王老师的福,即使是不听课的仁兄也知道这春秋笔法了。虽然王教授一向说,在他的课上可以不听课,只要不要打扰到其他人正常听课,他尊重我们的选择。他还举例说明,曾经有一个女孩子,在他的课上总爱打毛衣,他说,这个也行,毕竟安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21年8期2021-09-05
- “主问题”在专题教学中的运用
;专题教学;春秋笔法“主问题”一般是指“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1],也即在文本解读中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主问题”可以是专题教学中“四两拨千斤”的核心问题,也可以是群文阅读中化零为整,“纲举而目张”的线索式问题。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以“史传文学叙事艺术”为研究内容,带领高一两个班级的学生,畅游史学经典,翻越文言高山,探幽文学渊源。本专题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进
学语文 2021年2期2021-05-30
- 试论春秋笔法及其历史书写中的客观性
62)一、由春秋笔法引出的问题既然《春秋》本为鲁国史书,其形式为史文,或曾经过孔子的笔削,其主要内容无外乎就是由对客观史事的记录构成。可这样的记录是如此的简略,既没有描述详细的史事过程和人物的对话,又没有专门对于人物事件的评论和看法,所以有人斥之为“断烂朝报”似乎也情有可原,为何《春秋》就成了充满书写者强烈主观意识的褒贬之书了呢?若作如是观,又如何来看待这种主观意识与客观史事之间的关系呢?按照传统的理解,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春秋笔法”。我们不妨先从对春秋笔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11
- 小误差、大匠心之耦合效应
键词:耦合、春秋笔法、张弛有度、开宗明义、儒学梯度在司马迁的《滑稽列传》中,有一处明显的时间错误“其后百余年,楚有优孟”。优孟所处的时代,其实比淳于髡要早200多年。这成为司马迁在《史记》中交代人物年代上的又一处错误。而就这一个史家的误差却恰恰成全了文学家的美谈,将错就错,匠心独运。一、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司马迁对于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是溢于言表的。他也拿自己编撰《史记》与孔子述作《春秋》相提并论。而《春秋》正是“礼义之大宗”。有关这个“义”的重要性,在司
高考·上 2020年3期2020-09-10
- 试析春秋笔法在《桃花扇》中的体现
冰【摘要】 春秋笔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一个极具特色的显性话语,广泛存在于以伦理教化为旨归的古典戏曲、小说的创作及评点当中,历来颇受研究者瞩目。其“惩恶劝善”的褒贬大义与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选择、叙事策略及艺术构思等方面均产生着深远影响。在明清两代的文人戏曲当中,存在着大量借用春秋笔法进行创作的例子,孔尚任的《桃花扇》便是其中一个典型。春秋笔法在《桃花扇》中具体体现为笔削手段的灵活运用,冷峻客观的叙事态度以及篇章布局上的史家体例。【
今古文创 2020年6期2020-09-10
- “皮里阳秋”曾是褒义词
的文字称作“春秋笔法”。称颂“春秋笔法”是用词细密而含义显豁,如实记载而含蓄深远,婉转而有条理,穷尽而无所歪曲,惩恶而劝善。孔子修《春秋》一书,讲究的是微言大义,深刻的道理要包含在含蓄微妙的言语之中,因此行文中不直接阐述对人物或者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褒贬之意。这是古人修史的独特之处。但也正因为如此,孔子去世后,《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再也没有人懂得了,后世才涌现出许许多多阐述孔子微言大义的著作。后人常常把“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20年8期2020-05-08
- “皮里阳秋”原来是褒义词
的文字称作“春秋笔法”。《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曾经概括过这种“春秋笔法”:“《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称颂“春秋笔法”是用词细密而含义显豁,如实记载而含蓄深远,婉转而有条理,穷尽而无所歪曲,惩恶而劝善。孔子修《春秋》一书,讲究的是微言大义,深刻的道理要包含在含蓄微妙的言语之中,因此行文中不直接阐述对人物或者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褒贬之意。这是古人修史的独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2期2020-05-06
- 中国古代褒贬史学论略
贬史学发端于春秋笔法,是经世史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著史者在撰著过程中主观意志的参与,要求根据儒家伦理精神对所记述的人和事进行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往往侧重于道德评判;在褒贬史学的发展过程中,著史者对所记述的人和事展开评判时使用的方式、方法形成了一定的体例和模式。具体而言,褒贬史学是包括表现形式、书写原则、重要理念与核心精神等四个相联结的层面的整体,不仅仅体现在一部或几部史籍之中,而是贯穿于中国古代史学实践活动之中,因而它成为影响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传统之
求是学刊 2020年1期2020-02-26
- 言说的困境及其回应方式
;《庄子》;春秋笔法;象言;三言摘 要: 原发的中国古典哲人,无论是孔子、老子,还是庄子,都深刻体认到言说的困境,这种困难不仅仅具有政治社会的向度,而且还有形而上的向度,如果说“西狩获麟”是前一种困境,那么道与言之间不可避免的张力则是后一种困境的体现。孔子“春秋笔法”、《周易》的“象言”、《庄子》的“三言”(即寓言、重言、巵言),都是回应言说困境的方式。只有把握这种困境,才能理解这些伟大文本言说的方式,而只有理解这些言说的特别方式,才能将这些伟大的经典带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10-25
- “微言”为“隐”,“大义”而“喻”
字褒贬”的“春秋笔法”是孔子修《春秋》时所遵循的曲折委婉的写作原则。其中,“微言”本身即寓有隐晦而幽深的内涵,而“大义”经过经学家的不断阐发,将其文本内蕴的“正名”思想加以宣扬,这一过程正是《春秋》之隐喻的阐释过程。此外,“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惩恶而劝善”四大义例的运用以及《春秋》“史蕴诗心”的特质,也使得“春秋笔法”呈现出约言示义、暗寓褒贬的隐喻品格,从而成为中国古人所崇尚与遵循的典范。这一问题的探究不仅是建构中国本土隐喻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年1期2019-09-10
- 春秋笔法,寓意深远
尤为动人,有春秋笔法的味道,所谓“春秋笔法”,百科上这样讲:“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是孔子创造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这样的描写和叙述,简洁生动,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耐人寻味。原文如下: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写“五人当刑”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7期2019-09-10
- 浅析《霍小玉传》中暗含的春秋笔法
摘要:提到“春秋笔法”,我们所能想到的都是和纪史相关的方法,对于文学作品,则很少有人用“春秋笔法”来分析。唐传奇中的《霍小玉传》就是一篇用春秋筆法写作的文学作品。本文通过对春秋笔法概念和唐朝文人党争关系的分析,来进一步揭示唐传奇《霍小玉传》中所暗含的春秋笔法。关键词:春秋笔法;霍小玉传;文人党争一、春秋笔法的含义《三字经》中说到“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这简单的一句话便说明了“春秋笔法”所包含的意义,但“春秋笔法”真正的含义出自孔子编订的《春秋》
北方文学 2019年21期2019-08-18
- 浅析春秋笔法在《史记》体制特例中的体现
,宣扬王道,春秋笔法就是史家褒贬历史事件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在继承《春秋》、《左传》原有春秋笔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进取,不仅在一篇一句一字之中蕴含褒贬,从选篇取材,对人物传记的归类中也处处可见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特点。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春秋笔法春秋笔法,又称“春秋书法”、“春秋义法”。对于春秋笔法的运用的描述,最早出自《左传·成公十四年》:“君子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扬善。”章学诚在《
北方文学 2019年36期2019-01-10
- 春秋笔法 暗含不满
,而是采用“春秋笔法”的叙述技巧,有意通篇不使用“教育”一词,代之以“训练”、“管束”和“教训”等词,含蓄曲折之中更多体现其对母亲当年艰辛和不易的理解。关键词:胡适;《我的母亲》;教育;春秋笔法中图分类号:I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4-0115-03课文《我的母亲》是胡适的名作,节选自胡适的自传《四十自述》。在这篇文章中,胡适刻画了一位青年守寡、严以教子、隐忍坚强、顾全大局的母亲形象。胡适笔端饱含深情,语言朴实动人,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4期2018-09-25
- 《春秋》讳弑君笔法试析
思想法度——春秋笔法。弑君是政治不协调的结果,而讳弑君是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情愫,同时给释者留下无限阐释的空间。[关键词] 《春秋》;讳弑君;礼乐制度;春秋笔法[中图分类号]K062 K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8)03-0085-07在《春秋》中,共有39例弑君事例,其中孔子讳弑君的笔法有7例。从讳弑君笔法与明弑君笔法的比例上看,会很自然地生出疑问,即:为什么那几例弑君事例要用隐讳的手法加以阐释?其用意又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9-10
- 《新五代史·冯道传》春秋笔法探析
时力求使用“春秋笔法”有关。关键词:《新五代史·冯道传》;欧阳修;春秋笔法;史学价值冯道,历仕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社会各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且多针锋相对。宋朝之前,冯道备受推崇,唐明宗赞他是“真宰相(1)”,晋高祖称他“官崇德重(2)”;宋初,《旧五代史》中对冯道的评价仍较为正面;直至欧阳修旗帜鲜明地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中斥他为“无廉耻者(3)”,此评价是史学界对冯道的评价由褒到贬的转折点。一、看似正面的直接评价《冯道传》出自《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二
神州·中旬刊 2018年8期2018-09-03
- 陈寿“春秋笔法”下的刘备
对刘备偏爱的春秋笔法。关键词:陈寿;三国志;刘备;春秋笔法对于陈寿在《三国志》之中“帝蜀”还是“帝魏”,东晋时期的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以晋承汉、奉蜀汉为正统,认为曹魏为篡逆,习凿齿的所言所行,正式的挑起了关于《三国志》的帝统的争论,这也是对陈寿是否使用曲笔的质疑。这一举动,使得后来陈寿遭到许多史学家不同的评价。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为切入点,对陈寿尊魏还是尊蜀问题进行探讨与阐释,这对于现代学习陈寿史识及《三国志》的帮助是很大的,但是大多学者是从整体上出发,从细
卷宗 2018年10期2018-05-26
- 春秋笔法笔春秋大义微言微正义
其充分表现了春秋笔法中的微言大义,对于我们研究春秋笔法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春秋笔法;儒家;微言大义常说的“春秋笔法”,亦称为“微言大义”、“春秋书法”,属于我国早期时代的历史叙述手法与方式之一。显而易见,就是一种笔法,也可以是一种驾驭文字的艺术,这种创作文章的手法最早是由孔子提出,就是通过文章的记叙传达作者的思想理念,并非是借助议论性的语言来体现。左丘明总结成:“所谓《春秋》,微亦显,志亦晦,婉约有序,惩恶而劝善,尽且不污,唯贤人可修矣!”“郑伯克段于鄢
北方文学 2018年2期2018-01-27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选修)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的第一课。学生对“春秋笔法”了解甚少,所以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只探究两个问题即“春秋笔法”主要特点:暗含褒贬、秉笔直书和秉笔直书的依据“守礼据实”,以教材中的《晋灵公不君》和《春秋》(节选)、《崔杼弑其君》(节选)两个拓展材料为例,通过合作、思考、探究的方式和多重对话方式了解“春秋笔法”的主要特点,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了解“春秋笔法”秉笔直书的依据。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培养学生传承求真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2017-10-21
- 《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春秋笔法
张淑艳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写法,被后人总结发掘并延续至今,而凡读历史散文或一些现当代散文,难免会遇到这一概念。那到底什么是“春秋笔法”呢?新版《辞海》“春秋笔法”条这样解释:古代学者以为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史记·孔子世家》),“以一字为褒贬”(杜预《左传序》),含有“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后因称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6期2017-07-03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选修)
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的主要特点并探究其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合作、思考、探究、应用、拓展、创新能力。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多重对话的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培养学生传承求真务实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内容分析: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的第一课。学生对“春秋笔法”了解甚少,所以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只探究两个问题即“春秋笔法”主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2期2017-06-21
- 朱长文《琴史》综论
沉思考,是“春秋笔法”在音乐史方面的完美实践。关键词:朱长文;《琴史》;琴德;春秋笔法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7)01-0093-08朱长文的《琴史》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古琴的专门史,该书共分6卷,前5卷采用纪传体的形式收录了“上自唐虞,下迄皇宋”的“通琴理者”162人。卷六是《琴史》的最后一卷,包括琴学专论11篇,分别是《营律》《释弦》《明度》《拟象》《论音》《审调》《声歌》《广制》《尽美》《志言》《叙史》,
音乐探索 2017年1期2017-03-31
- 论“春秋笔法”思维对戏曲批评形态的影响
文艺学】论“春秋笔法”思维对戏曲批评形态的影响李志远(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所, 北京 100029)通过对大量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史料的研读,认为史家流行的“春秋笔法”思维对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有着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极简省的批评用字、反语式的表达、不言之言的暗喻和对缺陷不足的直接揭示。春秋笔法;戏曲批评;批评形态在古代戏曲创作中,存在戏曲创作者于创作时运用“春秋笔法”的事实,许廷录称其《五鹿块传奇》是“二千余载事堪怀,义演春秋垂诫”*许廷录:《五鹿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10
- “春秋笔法”在《史记》中的五种表现形式
0024)“春秋笔法”在《史记》中的五种表现形式□王俊杰(河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史家除了尽可能地去秉笔直书以“实录”历史真相,还行使对历史的裁决权,评断历史的是非曲直以抑恶而扬善,而“春秋笔法”则是史家实现此目的的一种手段。“春秋笔法”是孔子所开创,而由司马迁发扬光大。司马迁在继承“春秋笔法”精神本质的同时,在技术层面上远远超越了“以一字为褒贬”的传统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拓展了它的具体实现形式。如体制破例寓褒贬,编排次
理论月刊 2017年4期2017-03-07
- 《秦晋殽之战》中的“义”“礼”文化
键词:传承“春秋笔法”;“义”文化;“礼”文化《秦晋殽之战》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叙述的是秦晋两个大国为争夺中原霸权的一场战争。作者左丘明继承孔子的“春秋笔法”,在精彩的故事叙述中,蕴含着丰富的“义”“礼”文化。一、传承“春秋笔法”《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左丘明为《春秋》作的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出自孔子之手,它既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蕴涵着孔子思想的政治著作。孔子“寓褒贬,别善恶”,字字针砭,在记叙历史事件的同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2期2017-02-20
- 春秋诸侯会盟的“春秋笔法”析论*
诸侯会盟的“春秋笔法”析论*吴 柱《春秋》对于诸侯会盟的记载,或书“某会某盟”,或书“某及某盟”,区别在于盟礼举行之前是否举行会礼;或于鲁国参盟者略而不书,原因是鲁侯与外大夫结盟有违尊卑之制,出于尊公的原则而为之讳;或书“盟”或书“同盟”,区别在于盟礼举行之前是否举行觐见盟主的殷同之礼;或以国名作为盟地,原因在于以“国名”代称国都;凡有盟而不书其盟,往往是举“会”以包“盟”。其实“春秋笔法”单纯质朴,无非人之常情,远不如经学家们所想的那般幽深玄妙。考察《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7-01-06
- 《春秋繁露》中“春秋笔法”探析
》以来,对“春秋笔法”的探讨代不乏人,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对此的解释可谓另辟蹊径。本文主要从“通权达变”和“论事重于志”两方面看《春秋繁露》如何描述“春秋笔法”。关键词:董仲舒;“春秋笔法”源自《春秋》经而来的“春秋笔法”,又称为“春秋书法”、“春秋义例”等,是指孔子修订《春秋》时的相关书写原则。《春秋》先后经由《左传》、《公羊传》、《史记》、《春秋左转集解》等的诠释注解后,逐步形成了诸如“微言大义”、“尚简用晦”、“以“一字为褒贬”等的写作笔法,即一
青年时代 2016年4期2016-11-19
- 论熊十力新闻思想
标准;秉持“春秋笔法”进行言论与评价;坚持独立自主、不偏不倚、无党无派、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论说。关键词:熊十力;新闻思想;国民喉舌;春秋笔法;是非观念;道德标准熊十力(1884-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原籍湖北黄冈,是中国近现代的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和“新儒学派”的开山祖师,被誉为“天地之间一读书人”及被尊为民国“儒学三圣”之一。熊十力是一位具有独创精神、坚持独立思考的思想家,一生特立独行、坚守学术自主,即使新中国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07
- 从叙事技巧论“春秋笔法”的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以《儒林外史》杨译本为例
叙事技巧论“春秋笔法”的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以《儒林外史》杨译本为例李亦凡(赣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春秋笔法”为中国传统叙事手法,《儒林外史》一以贯之,使得全书隐藏不露、轻笔含讽。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为理论参照,从叙事技巧之叙情之度、叙事之法、修辞之体、叙事之则、叙事之用,来分析《儒林外史》杨宪益译本中“春秋笔法”体例“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劝善”的翻译得失,以此为据,归结出移象寄情、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03-07
- 司马迁与“春秋笔法”
)司马迁与“春秋笔法”王俊杰赵金广(河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摘要:司马迁对孔子有种特别的崇拜,他撰《史记》自比孔子著《春秋》,《春秋》在他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司马迁学习孔子以布衣之身敢为万世立法的宏伟气概,以及与之相匹应的“春秋笔法”。“寓论断于序事之中”就是“春秋笔法”在《史记》中的继承与发展。司马迁以“春秋笔法”书写历史,行使史家对历史的裁决权,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皇家的世俗权力与史家的历史裁决权力,进行着此消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2-19
- 金圣叹文学评点背后的经学思维探析——以评点词“春秋笔法”为线索
—以评点词“春秋笔法”为线索·张珊·金圣叹在文学评点中频繁运用“春秋笔法”一词,研究界一般将其划归为“作史笔法”或“拟史批评”的范畴。事实上,金圣叹对“春秋笔法”的运用,更偏向经学的角度,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他在文学评点中将《春秋》及“春秋三传”等经学著作的内容奉为圭臬,直接引用其中的相关内容来佐证他对文学作品的判断和思考;二,他在文学评点中将“春秋三传”等经学著作解读《春秋》的段落奉为经典,在文学评点中从形式到内容逐一模仿;三,他在文学评点中,严格遵
明清小说研究 2014年2期2014-12-11
- 读《红楼梦》札记两则
”字是作者的春秋笔法。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花袭人;春秋笔法中图分类号:I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099-02一、是手倦拢书,还是手倦抛书《红楼梦》在第一回中描写甄士隐在书房闲坐看书,因困意袭来,随手整理了所读的书,在这一动作的主要动词使用上,现存的十二个版本出现两种情况,即“手倦拢书”和“手倦抛书”。具体为:庚辰本:“至于手倦抛书”,己卯本:“至倦时拢书”,甲戌本:“至倦抛书”,蒙府本:“至倦拢书”,
学理论·下 2014年8期2014-09-15
- 论《左传》的抒情性
或继承孔子“春秋笔法”来寄寓褒贬,或通过对发生事件中人物言行的评论或议论来抒发感情,或借助“君子曰”“君子谓”“君子是以知”“仲尼曰”等作出对事件、人物的评价。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架起了《左传》的情感世界,显示出浓厚的抒情意味。关键词:抒情性 春秋笔法 言行評论 事件评判 情感倾向《左传》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作为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其叙事成就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与此同时,我们亦不能忽略它的抒情性因素。《左传》的抒情性主要是行文者以一种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4年4期2014-05-30
- 浅谈“春秋笔法”
静摘 要:“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通过细节描写、特定称谓、某些字眼和材料的筛选来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包括直书和曲笔两种。直书包括尊重历史真实,合乎当时的伦理道德礼法两个方面。直书现象虽屡遭君主专制的摧残,但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的是一种正直敢言、不避强御的实录精神。关键词:春秋笔法;直书;史实;礼法《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作为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课之一,能让学生通过研读经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期2014-04-17
- 论司马迁对孔子撰史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以“春秋笔法”与“书法不隐”为中心
展 ——以“春秋笔法”与“书法不隐”为中心李 波,赵 丽(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71000)司马迁撰写《史记》,效法孔子作《春秋》的撰述方法,借助历史表达褒贬好恶,宣扬政治理想,成其一家之言;同时,又摆脱了《春秋》“虚美隐恶”的书法限制,贯彻了史家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由于他在撰史方法上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结合时代特征的新发展,从而使《史记》成为继《春秋》之后中国古代史书撰述的又一不朽典范。司马迁;孔子;春秋笔法司马迁作《史记》,是以做第二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3-20
- 新闻写作中春秋笔法初探
)新闻写作中春秋笔法初探李江(辽宁省瓦房店市广播电视台,辽宁大连 116300)新闻稿件虽说在文学性的程度上有别于其它文学体裁,但绝不能否认其文学性的存在。从范围上来区分,新闻稿件属于纪实性文学。而纪实性文学的文学性的体现除了众多的修辞手法外,更重要的是春秋笔法的运用。新闻写作;笔法;记者所谓春秋笔法,即是春秋时期孔子所独创的一种记载历史的笔法,孔子一生编撰了两部书,一曰《诗经》、一曰《春秋》,《诗经》里的作品全部是孔子根据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分门别类选定的,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4期2014-03-08
-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春秋笔法”解读*
学作品中的“春秋笔法”解读叶 荭“春秋笔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具有微言大义、一字褒贬、婉而成章等特征的修辞手法。本文以钱钟书和简·奥斯丁小说为例,从“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四个方面比较中西方两位作家在运用“春秋笔法”提升作品审美价值,增强讽刺幽默效果,激发读者创造性参与和扩大阐释空间方面的不谋而合,探究“春秋笔法”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产生异曲同工之妙的深层修辞机理。春秋笔法 钱钟书小说 简·奥斯丁小说 修辞机理A
世界文学评论 2013年2期2013-11-15
- 春秋笔法刍议
3500)“春秋笔法”肇始于孔子编修春秋,是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在《春秋》中得到了具体的实践。具体表现为:作者通过材料合理的取舍,结构的巧妙编排,“笔则笔,削则削”,运用暗喻褒贬的表现手法,词约义丰的表现出对史实的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春秋笔法”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在材料取舍上,标准严明,笔削有法;在表现手法上,不明情感但在关键词中暗含褒贬;在内容表达上,“微言大义”,简而有序。这种叙事手法在后世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文史作品的创作之中,对中国文化产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8-15
- “春秋笔法”·空间并置
红摘 要:“春秋笔法”是中国古代小说传统叙事模式的基本范畴。“微言”寓“大义”、“一字寓褒贬”是其主要特征。《世说新语》作为一部专力于人物品藻的小说,在其戏谑、赞叹的品评之中蕴含着强烈的“春秋笔法”意味。又因为《世说新语》之笔记式、片段性体例,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结构的空间性在其中更加明显地展现出来。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方式的春秋笔法和叙事结构的空间并置性出发,试图更加全面地阐释《世说新语》的叙事艺术。关键词:人物品藻 “春秋笔法” 空间并置《世说新语》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2期2013-04-29
- 春秋笔法的框架语义观
点,即刘勰的春秋笔法观:(1)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征圣第二》(2)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会适。《征圣第二》(3)《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备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宗经第三》(4)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宗经第三》(5)因鲁史以修春秋……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史传第十六》以上五处除了(3)涉及认知象似性
外国语文 2013年3期2013-04-24
- 春秋笔法及其在《左传》中的运用
——以“故仲子归于我”为例
30020)春秋笔法及其在《左传》中的运用 ——以“故仲子归于我”为例张洪,管世献(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20)“仲子”是解开鲁隐公和鲁惠公、鲁桓公之间微妙关系的重要人物。《左传》中“故仲子归于我”一句所涉及到的正是鲁惠公、仲子、鲁隐公和鲁桓公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同时,这一句用语巧妙,意义深远,包含了春秋笔法的运用。以“故仲子归于我”为例,深刻探讨春秋笔法的具体含义和运用。《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春秋笔法传统观点认为《春秋》是由孔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春秋笔法”视角中的《围城》
中穿插运用“春秋笔法”而进行的叙事和褒贬,还没有得到学界充分的重视。而正是“春秋笔法”的精妙运用,提升了《围城》的审美效果,扩大了阐释空间,增强了幽默和讽刺的力度。二《春秋》是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事极为简约。《左传》成公十四年有“君子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杨伯峻 870)。这是最早言及《春秋》笔法的一段文字,指出其书写方法的特点是:用辞简约而意义明显,只记载史实却蕴含深意,表达委婉而顺理
世界文学评论 2012年2期2012-08-15
- 《先秦儒家修辞要论》出版
比、兴”和“春秋笔法”作了新的探索。该书在方法上强调系统归纳与计量分析。其中上编在汇集了各种文献中相关论述后作出了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思想概括,使得儒家代表人物或代表文献的修辞思想更加明朗和立体化,下编则采用统计和类型归纳等实证方法,从纷繁复杂的修辞作品和行为中探寻蕴藏的规则,对延续已久的一些纷争如“赋、比、兴”的形式与内容、“春秋笔法”的存在形式与规律等,作出了较为可靠的修辞学层面的分析和论证。
当代修辞学 2012年3期2012-03-29
- 浅析“春秋笔法”在当下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代史官所提“春秋笔法”这一专业术语,来探索其在当下新闻报道中的巧妙应用。“春秋笔法”在语言平面上的不显山露水,在表达平面上的微言大义,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不便于秉笔直陈的新闻报道之中。巧妙地运用“春秋笔法”既不辱新闻公正报道的使命,同时也维护了新闻媒介自身的权益。但是春秋笔法的软肋又决定了“春秋笔法”敢怒而不敢言的悲剧。文章最后陈述了“春秋笔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弊端,以及媒体从业人员如何在使用“春秋笔法”的时候扬长避短。关键词: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秉笔直书;曲
今传媒 2011年6期2011-07-04
- 亦愚亦智鲁庄公
容及史家所秉春秋笔法,我们依然可以看出这位君主的性行胸襟。他不仅能够虚心求教、从善如流,而且能够礼贤下士、重用人才,作为战争的最高决策者,长勺之战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他。关键词:《曹刿论战》 “春秋笔法” 军事短视 礼贤下士 瑕不掩瑜春秋时期,周室不振,内有诸侯争霸,外有蛮夷交侵,战乱迭起,生灵涂炭。据专家统计,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722—481)间,爆发的大小战争居然达483起,也即平均每年发生两场战役,其次数之频、规模之大、延续之久在中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2009-10-28
- 《鸿门宴》中关于刘邦的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是指“一字含褒贬”的史传笔法。在《鸿门宴》一文中,作者对刘邦其人其事的叙写,有几处就成功地运用了“春秋笔法”。君安与项伯有故?刘邦攻破函谷关,大造舆论,“欲王关中”;又怕别人来抢夺胜利果实,因此“还军霸上”,封住了函谷关。项羽得到密报,大怒,传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紧要关头,项伯为报私情夜见张良,泄露军机。张良找借口立即将此情况报告了刘邦。刘邦闻讯,急切地连续询问“为之奈何”。当张良出主意“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时,
文学教育 2009年8期2009-08-31
- 论刑事判决书制作中对“春秋笔法”的运用
解构,阐明“春秋笔法”在刑事判决书叙述事实的必要性,建议从观念上、实践操作上转变传统格式化的思维和做法,丰富我国刑事判决书的内涵,提高其法理价值,为我国刑事法制的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关键词刑事判决书春秋笔法文书质量中图分类号:D9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329-02一、“春秋笔法”释义“春秋笔法”是孔子修订史书《春秋》时采用的笔法,也包括孔子之后的各种史书的笔法,统称为史家笔法。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7期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