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

  • “坑术士”新证
    “坑术士”就是坑儒生。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传统“坑儒”的观点有所质疑,特别是国际汉学界,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即认为“有充分的根据把它(笔者按:指坑儒)看作虚构(颇为耸人听闻的虚构)的资料,而不是历史”(1)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87-88页。,甚至断言司马迁用来撰写《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秦原始记载中并无坑儒之说,要么是司马迁取材于半杜撰的资料,要么为后人窜改添加。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

    文史哲 2023年5期2023-12-13

  • 犬儒的演变与儒生的法家化
    国古代小说中传统儒生形象的转变与西方犬儒主义思想变化的相似性问题未见有论文加以研究,鉴于此,本文试以《儒林外史》为例稍加论述。一众所周知,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奠基者是安提斯泰尼,而创始人则是第欧根尼,他们都过着一种愤世嫉俗的生活。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斯泰尼的思想很明显受到了苏格拉底的影响,但又有极大的变化。安提斯泰尼否定政府、否定私有财产、否定婚姻、否定宗教,提倡除了纯朴的善良,什么都不需要。而作为安提斯泰尼的学生的第欧根尼则更为惊世骇俗,他拒绝一切风俗习

    寻根 2023年3期2023-07-24

  • 从“焚书坑儒” 看秦始皇治下的儒生
    】 谈到秦始皇对儒生的态度必然提起“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使人认为秦始皇对待儒生的态度是极端不友好的,但秦始皇对待儒生的态度一开始并非如此,其态度随着历史演进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过程。因为秦始皇的变化,儒生也伴随出现了不同的群体状态。本文尝试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入手,分析秦始皇对儒生的态度变化,进而揭示秦始皇时代儒生群体的状态。【关键词】焚书坑儒;秦始皇;儒生【中图分类号】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今古文创 2023年10期2023-05-30

  • 大明国号中的治国智慧
    皇帝”。再次,就儒生文臣来说,因为“大明”国号可以附会出许多的秘义,所以他们也乐于接受。朱元璋重视儒生,招揽儒生,相信儒生。名儒望族的合作,参与谋议,本来就是朱元璋能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朱元璋接受儒生朱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重在强固后方军事;“广积粮”,旨在发展农业生产、积累经济实力;“缓称王”,是不急着称王称帝,以免树大招风,引起群雄关注,而备受四方攻击。朱元璋手下的儒生集团,虽不信白莲教,视“明王出世”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9期2022-11-03

  • 篾马
    ,嫁给了一个叫王儒生的秀才。王儒生家境殷实,喜欢吟诗作画,他对冯小英很是爱怜。冯小英很庆幸自己嫁给了这样的男人,但有一点,她有些介意,那就是王儒生喜欢游山玩水,爱会客访友,而且一出门总没个准信。馮小英免不了为此操心,万一遇上什么危险,或是邂逅了什么红颜知己,该如何是好?这几日,王儒生又出门了,也不知几时回来。冯小英在家寂寞无聊,便骑上毛驴回娘家看看。途中,冯小英在一个村口歇脚,意外碰见了黄翠花。黄翠花和冯小英是同村人,小时候常在一起玩耍,多年不见,偶然相遇

    故事会 2022年19期2022-10-10

  • 唐伯虎戏讽薛秀才
    薛秀才践行。同乡儒生积极响应,购置了一份贺礼。 贺礼装箱后,需要写一份礼单,由谁来主笔呢?众人一致推荐唐伯虎。唐伯虎并不推脱,抓起笔来一挥而就。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贺礼被抬到了薛家大门外。听说同乡儒生们前来祝贺,薛秀才赶紧出门迎接。 一番寒暄之后,唐伯虎把禮单递给薛秀才。薛秀才命账房先生收下礼单,又命下人把贺礼抬到后院,然后引着客人入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正热闹的时候,账房先生匆匆地跑来了。他先是对薛秀才耳语一番,然后拿出礼单让薛秀才看。薛秀才扫了一

    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2年3期2022-04-16

  • 叔孙通制礼再评析 ——以与同时期儒生的联合考察为中心
    ,将其与同时代之儒生进行横向对比是十分重要的。而《史记·叔孙通列传》中所描绘的叔孙通与诸儒生之间的关系则十分微妙,值得我们仔细玩味、思索。本文则拟从此角度切入,将叔孙通置于儒生群体中,通过横向比较,对叔孙通“进退与时变化”的处世之道及“度务制礼”的儒学实践进行考察与评析。一、史料中所见之诸儒生《史记·叔孙通列传》中所涉及的儒生群体主要有三个:其一为侍奉秦二世的博士诸儒生;其二为叔孙通之弟子;其三为鲁生。对于博士诸儒生,《史记》有如下之描写:二世召博士诸儒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1-26

  • 探析儒生教育走向“官本位”的政治环境影响
    承千年。经过汉代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御用统治学说。随着“官本位”政治文化的衍生和影响,儒家思想的本义和真正的文化精神内核逐渐异化,对后世影响甚大。本文阅读文本,加以总结,探析儒生教育的内核如何异化为“官本位”,阐释教育应当实现“民本”基本目标。关键词:儒生   儒家教育   官本位   政治环境一、儒生教育中“官本位”思想概要“官本位”,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但它确确实实是一种政治文化,一种以官位高低作为评判人的价值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2021-09-13

  • 焚书坑儒
          士儒生的事件。时间: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地点:咸阳(今咸阳市东)人物:秦始皇博士(秦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淳于越仆射(秦时诸官之长)周青臣丞相李斯 (第一幕。秦始皇在咸阳宫设酒宴,众人为他祝寿。) (旁白:秦始皇生辰,在宫中设酒宴,宴请群臣。) 群臣:“祝陛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秦始皇:“哈哈,都起来吧。今天让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大家对治国的想法。” 仆射周青臣:“陛下圣明!从前秦国的土地不过只有几千里,您平定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1年3期2021-09-10

  • 汝心如玉何须擦
    五代的时候,有一儒生去一位達官贵人家里做客。在这位达官贵人的书房里,儒生见到了一块美玉,上雕玉兔捣药,玉兔形态逼真,煞是可人。儒生拿在手里,把玩良久,迟迟舍不得放下。主人当然是奉此玉为珍宝的,赶忙借故令儒生放下,然后。带领众宾客接着参观其他的宝贝。却不料一圈参观下来,主人发现先前的那块美玉不翼而飞了!当众搜身,那势必是不好意思,主人打算吃个哑巴亏,就此了事。这时候,一位书童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让主人领着众客人到后花园里观荷,荷塘在两座庭院的中间而建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1年5期2021-06-30

  • 儒学对宋代儒生实现人生价值与构建社会关系所发挥的作用
    要: 对于宋代的儒生而言,儒学是实现人生价值、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媒介。儒学提倡“出世”,儒生通过科举可以施展个人抱负。儒学提倡通过教书著书传播思想,儒生投身其中可以实现理想。儒学还是儒生及家族扩大社会关系的重要媒介,在这一过程中,儒生及家族的声望、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宋代福州凤岗刘氏家族作为典型的儒生家族,深谙此经营之道,本文以留存于世的《刘蒙伯墓碣》碑刻作为研究载体,剖析儒学对宋代儒生实现人生价值与构建社会关系发挥的作用。关键词: 儒生   人生价值  

    文教资料 2021年5期2021-06-25

  • 論西漢哀帝朝政治 ——以外戚問題爲中心
    期的制度改革中,儒生和文法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直接推動歷史發展的,是外戚間的政治鬥爭。哀帝在位期間,外戚王氏、傅氏、丁氏與哀帝寵臣董賢之間鬥爭激烈。一些外戚爲鞏固自己的地位,任用朝臣,改革制度。他們在改制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儒生在滿足外戚利益的前提下,推行自己的主張。哀帝死後,王莽掌握輔政大權。他憑藉自己的外戚身分,領導儒生進行改制,最終代漢自立。關鍵詞: 漢哀帝 王莽 外戚 儒生 改制緒 言西漢末年,統治危機日益嚴重,劉氏應禪讓皇位的呼聲此起彼伏。統治

    中华文史论丛 2020年3期2020-12-01

  • 目睫之见
    洒疆场的勇士。对儒生,“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天下初定,知“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需儒生叔孙通“制礼”,划定治理界限。刘邦的“远见卓识”,与司马迁、班固、范晔,给刘邦定位“粗鄙”相比,实“目睫之见”!。《后汉书》作者范晔,算得上一个“大儒”。然而,他对一些人或事的见解,可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比如,范晔对司马迁、班固为人为文的评价,既有失偏颇,亦言之失据。奇怪的是,范晔竟将班固、司马迁的观点,亦讥为“目睫之见”。《后汉书》载,范晔“固伤迁博物

    杂文月刊 2020年4期2020-05-21

  • 被赵匡胤逼成学霸
    两,与一个买饼的儒生发生了争吵。儒生问掌柜:“你知道这秤,为啥由十三两变成了十六两?”掌柜讥笑道:“我不知道,你若知道,你给大伙说一说。”儒生却偏偏不说,冷笑一声离开了。站在不远处看热闹的赵匡胤见状,便欲追赶那儒生,暗藏的几十个保镖唯恐有什么闪失,一拥而上将皇帝团团围住,众人见到这般阵势,方知皇帝在私访,便纷纷磕起头来,迫使赵匡胤追赶那儒生的计划落了空。第二天刚上早朝,赵匡胤就问机要秘书(节度掌书记)赵普:“你可知道秤为什么由十三兩变成了十六两?”赵普吭哧

    领导文萃 2020年8期2020-05-15

  • 西汉前期儒生政治参与的发展演进
    。在楚汉战争时,儒生就已经投身到刘邦政权中。在西汉前期的70年时间里,儒生一直积极参与国家的行政事务。前人对此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如余全介系统研究了独尊儒术前后儒家的发展过程[1],黄宛峰对叔孙通、贾谊等西汉前期参与政治的儒生进行了专门研究,详细分析了这些儒生在西汉政权的作用[2]。上述研究都是对某一阶段或某一具体儒生进行的深入研究,本文建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其置于西汉前期的时间范畴中,从整体把握独尊儒术前儒家在政治领域的发展,梳理儒生政治参与的进程。一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2-25

  • 该用谁时就用谁
    王其增秦末,有个儒生叔孙通,服侍过项王。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靠了汉王。叔孙通投靠时,跟随他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相信他,依靠他。在汉王需要人的时候,他一个都不推荐,专门推荐那些盗伙中的强徒。弟子们都不满意,有的埋怨道:“服侍先生几年,跟随汉王,原本打算谋些事儿干,却不推荐我们,一味推荐那些大强盗,这是何道理呢?”叔孙通听到这些话,便对他们说:“现在,汉王是在争夺天下,用的是敢于冲锋陷阵的人,你们能行吗?不要着急,

    思维与智慧 2019年16期2019-12-13

  • 该用谁时就用谁
    王其增秦末有个儒生叫叔孙通,服侍过楚王项羽。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靠了汉王。叔孙通投靠时,跟随他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他们相信他,依靠他。在汉王需要人的时候,他一个都不推荐,专门推荐那些盗伙中的强徒。弟子们都不满意,有的埋怨道:“我们服侍先生几年,跟随汉王,原本打算谋些事儿干,先生却不推荐我们,一味推荐那些大强盗,这是什么道理呢?”叔孙通听到这些话,便对他们说:“现在汉王在争夺天下,用的是敢于冲锋陷阵的人,你们行吗?

    爱你·健康读本 2019年10期2019-11-22

  • 该用谁时就用谁
    王其增秦末有个儒生叫叔孙通,服侍过楚王项羽。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靠了汉王。叔孙通投靠时,跟随他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他们相信他,依靠他。在汉王需要人的时候,他一个都不推荐,专门推荐那些盗伙中的强徒。弟子们都不满意,有的埋怨道:“我们服侍先生几年,跟随汉王,原本打算谋些事儿干,先生却不推荐我们,一味推荐那些大强盗,这是什么道理呢?”叔孙通听到这些话,便对他们说:“现在汉王在争夺天下,用的是敢于冲锋陷阵的人,你们行吗

    爱你 2019年37期2019-11-15

  • 该用谁时就用谁
    王其增秦末,有个儒生叔孙通,服侍过项王。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靠了汉王。叔孙通投靠时,跟随他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相信他,依靠他。在汉王需要人的时候,他一个都不推荐,专门推荐那些盗伙中的强徒。弟子们都不满意,有的埋怨道:“服侍先生几年,跟随汉王,原本打算谋些事儿干,却不推荐我们,一味推荐那些大强盗,这是何道理呢?”叔孙通听到这些话,便对他们说:“现在,汉王是在争夺天下,用的是敢于冲锋陷阵的人,你们能行吗?不要着急,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9年8期2019-09-25

  • 该用谁时就用谁
    秦末,有个儒生叔孙通,服侍过项王。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靠了汉王。 叔孙通投靠时,跟随他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相信他,依靠他。在汉王需要人的时候,他一个都不推荐,专门推荐那些盗伙中的强徒。 弟子们都不满意,有的埋怨道:“服侍先生几年,跟随汉王,原本打算谋些事儿干,却不推荐我们,一味推荐那些大强盗,这是何道理呢?” 叔孫通听到这些话,便对他们说:“现在,汉王是在争夺天下,用的是敢于冲锋陷阵的人,你们能行吗?不要着急,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2期2019-09-10

  • 坑儒是大事,得过脑子
    为什么突然乱入了儒生?是因为侯生、卢生为儒生抱不平,所以被牵连了?然而并没有。秦始皇后面抱怨的全是骗他的方士,他们没做好本职工作就算了,还在背后诽谤,天天教唆没文化的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说,秦始皇那么生气是因为发现这些人在挑战他的权威,此时他的用意也被点出来了—他要让天下人知道,不可妄议朝廷、妖言惑众。然而在这里,被坑的人又变了,从最开始的“方士”到“文学方术士”,再到“诸生”,也就是说,方士逃跑事件最后演变成了儒生被坑的惨剧。秦始皇建立了相对进步的

    百家讲坛 2019年14期2019-07-29

  • 该用谁时就用谁
    王其增秦末,有个儒生叔孙通,服侍过项王。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靠了汉王。叔孙通投靠时,跟随他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相信他,依靠他。在汉王需要人的时候,他一个都不推荐,专门推荐那些盗伙中的强徒。弟子们都不满意,有的埋怨道:“服侍先生几年,跟随汉王,原本打算谋些事儿干,却不推荐我们,一味推荐那些大强盗,这是何道理呢?”叔孙通听到这些话,便对他们说:“现在,汉王是在争夺天下,用的是敢于冲锋陷阵的人,你们能行吗?不要着急,

    领导文萃 2019年11期2019-06-14

  • 谁让汉高祖真正喜欢上儒生
    。刘邦首先看不惯儒生的打扮,尤其他们头上那顶帽子,还酸溜溜称作“儒冠”。据他手下的一个骑兵透露,刘邦但凡见到戴着儒冠的书生,上去就一把揪下人家的帽子,丢在地上往里边撒尿。做泗水亭长时,邦哥为了与酸腐的儒生区别,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专门派人到薛县,定做了一顶竹皮编的帽子,经常戴在头上。因为他这顶帽子是自创的,人们从未见过的,独一无二的,所以大家就索性以其姓称作“刘氏冠”,直到邦哥后来发达了,有时还戴。刘邦接见儒生的标准姿势是,“踞床令两女子洗”,叉开双腿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9年1期2019-06-11

  • 西汉儒生很凶残
    一般人的印象中,儒生很善良,其实不然,很多儒生的歹毒残酷堪比法家的酷吏,甚至犹有过之。因为儒家有规划天下的理想,但这理想往往不切实际,于是他们干起坏事来肆无忌惮。窦太后早就看出了这一点,她信奉黄老,讲究清静无为,而儒家崇尚“进取”——进取本是好事,可皇帝一旦进取,百姓的生活就完了。汉景帝在位时,儒生辕固精通《诗经》,但那时的学术不纯粹,他们学《诗经》都是为了政治理想。窦太后召见辕固,问《老子》这书怎样,辕固轻蔑地说:“这书不是治国大典,家庭妇女才会看。”窦

    百家讲坛 2019年20期2019-04-30

  • 赤脚黄泥郎
    一苇古时有个王儒生,他在太湖边开办了一家五味书塾,专门教授小孩子读书明理。王儒生宅心仁厚,他大半生在五味书塾传道授业解惑,就是穷得交不起学费的渔家孩子,只要肯读书,他都收作学生。一天正下雨,五味书塾来了个八九岁的男孩,他光着脚走入书屋,来到王儒生面前说:“先生,我想读书。”王儒生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家住何方?你的父母呢?”“我叫黄泥郎,家住在太湖。”男孩说,“父母都不在了,我就自己一个人。”王儒生仔细打量,见他光头赤脚,衣不蔽体——其实身上只披着一张破渔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19年1期2019-03-06

  • 皇帝为何看重礼乐
    派头,这就用得着儒生了。于是,进了宫的儒生们奉命给他制礼作乐。但这个茬儿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生们自己就不提了。其实,就算焚书坑儒,宫里做博士的儒生都没事,而皇家图书馆里的儒家典籍也保存完整。阿房宫最后被一把火烧了,那是项羽这个武夫干的。秦宫的礼乐在秦末大乱、儒生星散之后,没有人记得了,但有一个人还对此有印象。这个人就是秦朝的前博士叔孙通。叔孙通原本投奔刘邦,打算一逞权谋,但刘邦帐下能人太多,显不着他。一直憋到刘邦得了天下,他的机会才来了。刘邦的班底中,

    百家讲坛 2019年17期2019-01-08

  • 无题
    情牵苦自知。谁解儒生梁祝意,一帘幽梦寄相思。韶華远去梦难回,一曲悲歌事已非。岁月蹉跎情尚在,还期牵手并肩飞。石卓成年年岁岁恋依依,两地情牵苦自知。谁解儒生梁祝意,一帘幽梦寄相思。韶華远去梦难回,一曲悲歌事已非。岁月蹉跎情尚在,还期牵手并肩飞。释崇谛红炉映雪暖禅扉,寂寂林泉老翠微。七尺枯藤云外倚,一支朽拂月中挥。经窗梦里人依旧,择木堂前念已非。風雨青灯悬祖焰,江城夜火又春归。张旭丽天色向晚。一些温和的光线,在欣喜中舍不得散去而我在回忆,譬如我们安靜,恬淡,短

    东坡赤壁诗词 2018年3期2018-07-16

  • 汝心如玉何须擦
    五代的时候,有一儒生去一位达官贵人家里做客。在这位达官贵人的书房里,儒生见到了一块美玉,上雕玉兔捣药,玉兔形态逼真,煞是可人。儒生拿在手里,把玩良久,迟迟舍不得放下。主人当然是奉此玉为珍宝的,赶忙借故令儒生放下,然后。带领众宾客接着参观其他的宝贝。却不料一圈参观下来,主人发现先前的那块美玉不翼而飞了!当众搜身,那势必是不好意思,主人打算吃个哑巴亏,就此了事。这时候,一位书童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让主人领着众客人到后花园里观荷,荷塘在两座庭院的中间而建

    青春岁月·校园版 2013年1期2018-06-26

  • 古代诗歌阅读
    二生:鲁地的两个儒生。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儒生叔孙通为之定朝仪,征召鲁国儒生三十余人,有二儒生不应召,他们认为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还不是定朝仪的时候,指责叔孙通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地位而奉迎天子。【表达赏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首联抓住景物特征,描写雨后景色,清新、明丽,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B.第五句言说亲朋离散飘零,忧思成梦,表达出对亲朋的深切思念和歉疚之情。 C.陆游在诗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8年14期2018-05-22

  • 赵匡胤:一介武将如何让宋朝成为“文人天堂”
    服私访,看到一个儒生因缺斤短两与卖饼的争吵。儒生问:“你知道这秤,为啥由十三两变成了十六两?”掌柜道:“我不知道,你说一说。”儒生不说,走了。赵匡胤欲追问,结果护驾的来了,皇帝身份暴露,被人围住磕头。第二天早朝,赵匡胤问丞相赵普,赵普答不出来,众大臣也答不出来。赵匡胤批评赵普:“朕曾告诫你多读书,可你就是不听,遇到事了,一问三不知。”他越说越气,抓起笔往赵普脸上画,让他把儒生找来。儒生解释说,十三两代表十三颗星,即北斗七星(主死)和南斗六星(主生)。若缺斤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2期2018-02-07

  • 皇权的左膀右臂
    作为读书人的儒生,一直处境尴尬。春秋时期,孔子跑遍全国,在陈蔡之间差点饿死。战国时期,燕国内乱,孟子建议齐国进攻燕国,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连这么不仁不义的主意都出了,也没当上官。秦始皇对付儒生的方法是挖个坑埋了。汉高祖刘邦摘下儒生的帽子往里撒尿。彻底改善儒生社会处境的,是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的武帝一即位,就诏举贤良。亲自策问后,拔儒学大师董仲舒为第一。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创太学,置五经博士。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理论,“三纲五常”的

    华声 2017年24期2018-01-22

  • 裨治文的“儒生”风范
    国汉学第一人的“儒生”风范。裨治文在初版“序”中说:“华人多見广识,惟合省舆地土产、人物规条,一切国中事物,尚未领悉于胸中。故予不揣庸愚,略为详说。”又在凡例中指出:“读史经济,全在舆地。舆地不明,虽熟读全史,犹如说梦。故特详列于卷首。”这种写法,与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的文风何其相似。《美理哥合省国志》全书二十七卷,可分为三部分:卷首为世界地图及美国地图(笔者所读中文刻本有目无图);卷一、卷二叙述美国地理概况,此为第一部分;卷三至卷五简述美国历史,

    书屋 2017年12期2018-01-04

  • 读《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有感
    读《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有感于津懿秦汉时期,方士与儒生有着重要的联系,他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顾颉刚的《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一书中,顾先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对秦汉的方士与儒生进行辨析。读完此书后,对秦汉时期方士与儒生的结合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历史上的“禅让”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秦朝 汉朝 方士 儒生《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的作者是顾颉刚,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全书一共22章,分为三个内容:阴阳家和方士的气氛下成就的秦汉时代若干种政治制度;博士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2017-11-25

  • 文徵明:吃亏是福
    。苏州城里有位老儒生靠教书度日。他眼见自己日渐老病、再无余力教导学生,便想着“退休”,可这样一来,一家人就会断了经济来源。老儒生听说文徵明为人憨厚,就一心打他的主意。这天,老儒生来到文家,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学馆金50两银子说:“文老爷,我这银子放到哪家钱铺都不放心,放您这里最好了。您只需按市面的利息逐月付我家用即可。”文徵明和颜道:“但我们家不是钱铺,也不做借贷的事情啊。”“可我只信任您呢,您就收了吧!”老儒生坚持这么做。旁边的管家早已是气鼓鼓的,正要训斥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7期2017-09-16

  • 士大夫的源流 ——儒生与文吏
    大夫的源流 ——儒生与文吏文丨目田菌■历史不是沉睡在书本和地壳里的遗迹,历史所繁衍的文化是我们每天温习的课程。一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高材生的独特视角,一定会是你写作时的精彩素材,更是你反思生活的细致入口。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中古时期的中国有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士大夫阶层。这个阶层的特殊在于:他们既是帝国的行政官僚,是地方的士绅、宗族领袖,也是文化精英和学者。与此同时,他们又并非世袭贵族,而是靠科举制度进行阶层流动。或许我们处在这个系统中太久了,一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10期2017-01-27

  • 葬在时光深处的拇指姑娘
    个拇指姑娘,是陈儒生对于生命的的所有热忱温存。他的余生——注定不食烟火。【一】光是直线传播的,但当光遇到另一均匀介质时方向会发生改变——嶙峋冷风不断从破旧的窗户中徐徐透进,衣着单薄的学生们正抱着手臂微微发抖,认真目光正随着讲台上老师的动作缓缓改变聚焦方向。一片寂静中,只听“咔嚓”一声,粉笔断了,黑板上留下一个突兀的原点。陈儒生转过脑袋,哆嗦着嘴唇:“我们都知道,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底下一片愕然,有个学生小心翼翼地举起手,害怕地说:“老师,你的耳朵流血

    南风 2016年1期2016-12-27

  • 太祖选官
    四明人王桓和两位儒生同时应朝廷召唤,到皇宫便殿觐见明太祖。朱元璋问两位儒生:“在家干啥行当?”一个回答说:“小人务农。”皇上问:“你务农,可知稻和麦的茎杆有不同吗?”回答说:“我知道。稻杆三节,而麦有四节,是不同的。”皇上说:“稻和麦,是同类作物,茎杆为啥不一样?”回答说:“稻在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经历三季,所以有三节;而麦则经历四季才成熟,所以茎杆是四节。”皇上说:“你是能知晓种植艰难的人。”当即提拔其为某州的知州。另一儒生回答说:“小人是从医的。”皇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6年1期2016-07-19

  • 德命、禄命、天命:论孔子的三维命观
    原孔子从一介普通儒生到相信自己“受命于天”、“天下宗予”的命运历程。关键词:德命;禄命;天命;儒生《论语》一书中,孔子有五次直接谈到“命”,分别如下。《为政第二》四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雍也第六》十章: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宪问第十四》三十六章: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7-08

  • 两汉之际由“谏大夫”到“谏议大夫”研究
    [关键词]两汉;儒生;谏大夫;谏议大夫谏官之职能在先秦的政体中就已体现,这是统治阶级为了有效地巩固政权所采取的必要手段。然而,专职之官则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因诸侯并起,故其称谓各不相同。如春秋之齐、晋,战国之赵、秦。通过对谏职分析,得知谏职秦置,西汉初年直至武帝尚儒重置,光武继统又发生一次变革,故有谏议大夫。以下各文兼有记载:《续百官志》王先谦《集解》惠栋曰:《齐职仪》曰:“秦置谏大夫,属郎中令,无常员,多至数十人,掌议论。汉初不置。至武帝始因秦置之,无常员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6

  • 西汉中期修辞举隅——以《盐铁论》为例
    法古”等概念既被儒生用来提出修辞发明,也被大夫用来反诘儒生。双方熟练地从百家思想概念提出自己的修辞发明,体现了西汉中期各家学说的汇通和融合。修辞批评;《盐铁论》;西汉中期;正名;阴阳;法古《盐铁论》由西汉的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而成,记述了汉昭帝时期围绕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政策的一场大辩论。《盐铁论》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辩论记录。这场辩论不仅影响了儒生们个人政治地位的沉浮变幻,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儒家学说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地位。围绕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3-16

  • 明清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流变与犹太社团之兴衰
    文士之外,涌现了儒生群体,文士维持民族宗教的持续内生,儒生则结交主体社会,为社团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社团人口规模的萎缩,从明中期起,文士数量和宗教素养愈益下降,宗教活力式微,循科举致仕的儒生群体规模和层次却不断提升,社团事务主导者逐渐由宗教文士转到儒生官员。传承宗教和沟通主体社会成为社团文化传承的两难抉择,文士为传承宗教排斥致力科举而荒废宗教学习的行为,却又不得不尊崇为官的儒生。这种文化传承模式造成了文士与儒生群体的隔膜。随着文士和儒生群体规模和文化修

    中州学刊 2015年9期2015-10-09

  • 假戾太子案与盐铁会议
    题而有计划的引入儒生势力,以“问民所疾苦”为表面原因而召开的一次会议。假戾太子案;盐铁会议;霍光;贤良;文学;关系武帝末年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此已为学者所广泛研究,自不必多论。单说结果,就只剩下一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1](《昭帝纪》)的汉王朝。那么以霍光为首的大臣们该怎样治理这个大病过后的社会呢?是延续武帝几十年的统治政策,为国兴利,还是有所变更,藏富于民?武帝虽颁布轮台诏,罢轮台屯田之议,但他生前并未规划出王朝今后的发展道路,故而盐铁会议正是为解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2015-07-10

  • 孙中山妙联入官府
    人?门官回答是一儒生。张总督令人拿来纸笔,在纸上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交给孙中山。孫中山一看,纸上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孙中山微微一笑,在帖子左边填上一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又请门官呈送给张之洞,张之洞看后暗暗吃惊,知来人胆色过人,于是,急命门官大开中门,亲自步出大厅迎接孙中山。(摘自《老人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5年4期2015-05-30

  • 从爱情故事的处理看唐、元儒生女子的社会地位
    出唐、元两个朝代儒生、女子的社会地位之不同。关键词:《莺莺传》 《西厢记》 儒生 女子 社会地位元剧有一个特点,就是故事多取材于前代,尤其是元代爱情剧。元代爱情剧的题材与唐代传奇有着很大的渊源,如元人杂剧《曲江池》《倩女离魂》《柳毅传书》和《西厢记》分别由唐传奇《李娃传》《离魂记》《柳毅传》和《莺莺传》改编而成。这些士子爱情故事经过元杂剧的处理,与传奇有着很大的不同。比较《莺莺传》《西厢记》就可以看出在处理爱情上反映出来的唐、元时代特征及两代儒生、女子社会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2期2014-03-20

  • 论汉初儒生的思想转向
    流意识形态。汉代儒生融合儒法的努力是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意义的。从理论上设计儒法合流的,主要是汉代那些儒生,但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汉初儒生的特点,在于思想上受荀学的影响较大,不少人还具有相当丰富的政治经验,所以他们有个从迂阔到务实的思想转向,但他们身处过渡的社会环境,所言大多就事论事,没能形成庞大精微的理论体系。关键词:汉初;儒生;知当世之要务;过秦;融合礼法;思想转向中图分类号:B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1-

    江淮论坛 2014年1期2014-02-20

  • 老城墙
    落许多老宅院,梁儒生的家靠近老城墙,显得冷清。梁儒生睁开眼,毫不迟疑地起身下床。“婉儿,今天是我生日,八十岁喽,等会儿,我送你份礼物。”他对着空中自言自语。婉儿是梁儒生的同门师妹,已经死别四十载。对于婉儿的回忆,以苍凉的京胡开场,水袖缠绕,眉眼相随,京腔婉转。梁儒生少小粉面桃花娴静飘逸,婉儿活泼伶俐惹人欢喜,师父下狠心调教俩旦角。俩人挨了打,流着泪,两只小手紧紧扣在一起,心连在一起。渐至风华正茂,梁儒生给师妹添妆,婉儿给师兄勾眉,默契的眼神和姿态愈发脉脉含

    小说月刊 2012年9期2012-05-08

  • 坚持信仰或随波逐流 ——由贾雨村看中国古代儒生的生存状态
    贾雨村看中国古代儒生的生存状态王文宇(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 266100)本文对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深入挖掘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文化内蕴,揭示了中国古代儒生的四种生存状态。儒生;生存状态;文化内蕴贾雨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结合贾雨村的人物形象分析,去揭示中国古代儒生的生存状态。贾雨村这个人物形象,从四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儒生的生存状态。一、表现了中国古代儒生所普遍经历的人生道路贾雨村的人生道路是:普通读书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由“理想”到“现实”:秦汉之际儒生价值观的历史分析
    现实”:秦汉之际儒生价值观的历史分析臧知非(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儒学内容的搬迁既源自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决定于儒生价值追求。从儒生价值观的层面了解儒学变迁更有助于把握儒学与历史实践的内在关联。秦汉之际,儒生的价值追求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折时期,其表现就是以昔日圣王批评现实,转变为承认现实就是圣王之世,积极地为巩固现实权力秩序出谋划策。这个过程,从荀子开始,到董仲舒完成。儒学也最终完成了由现实的批判武器转变为现实统治的工具。只有历史地

    湖湘论坛 2011年3期2011-04-11

  • 论《文苑列传》中的文人定位
    是汉代经学,所以儒生也是与文人密切相关的一个群体。范晔选择《文苑列传》中的这些文人给他们结集列传,有各种因素的推动与限制,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人物与不同的角度,包括范晔自己本身对他们的定位都是不一样的。《文苑列传》;文人;定位“文人”、“文学”等相关概念的介定,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不尽相同。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家,诗乐舞一体,文学的意义相对宽泛且不明确。随着时代与文学的发展,“文学”内涵有了学术与文章的模糊的划分。到了汉代,“文学”的观念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儒生理想
    娥冤》看关汉卿的儒生理想何水英从《窦娥冤》的题目正名可以看出,关汉卿对窦天章这一角色的肯定,而窦天章的儒生人生设计与现实是有很大的反差,这一较为圆满的设计正是体现出了关汉卿的儒生理想。窦天章;独特性;现实;儒生理想元杂剧在剧本结尾处有题目、正名,通常用两句或四句韵语总结全剧内容。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的“题目正名”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也就是说这则杂剧包括了两个主要内容。而人们对其评论多以“感天动地窦娥冤”为中心,对“秉鉴持衡廉访法”这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5期2010-04-07

  • 古代名人论养生
    不识今……有一个儒生说他能治此病,华妻大喜,愿出家产一半求其方。儒生让华子受冻而求衣,挨饿而求食,置于暗处而求明。尔后,儒生让别人都离开,独与华子居住,七日后华子如梦方醒,大病痊愈。儒生与华子七日居室,干了些什么呢?儒生说:“吾之方秘,传世不以告人。”如今看来,并非秘密,而是儒生同华子促膝长谈,诱导以欲望,消除其积郁,振作于精神,通过入情入理的论道,驱散了华子的心头迷雾,打开了患者的心灵之锁。故而积乎之病一朝而除。有诗为证:食补能健身,药攻可祛疾,若是得心

    祝您健康 2009年8期2009-09-24

  • 叔孙通的与时俱进
    初以兵伐得天下、儒生沦为社会边缘人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但两人相比较,叔孙通似乎更胜一筹,更能“知当世之要务”,且“进退与时变化”。陈胜、吴广起义时,秦二世召集儒生们问计,所有的儒生都说这是反叛行为,应当发兵征讨。听惯了歌功颂德、阿谀奉承之言的秦二世顿时勃然大怒。只有叔孙通急中生智,故作轻松地说:“现在天下太平,您又英明神武,怎么会有人反叛呢?那些闹事的只不过是一些鸡鸣狗盗之徒,不足为虑。”秦二世转怒为喜,奖赏他丝绸20匹及新衣一套,而那些说是反叛的儒生们则

    百家讲坛 2009年13期2009-08-07

  •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然不是那些愚陋的儒生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当年,诸侯并立,相互争雄,所以才用重金招至游学的人士,为己出谋划策。今日,天下已经平定,法令出于一统。百姓当家,则致力于农工本业,人士则学习法律。今儒生不学习当今而效法远古,用来非难现时,祸乱百姓。”李斯并向秦始皇提交了《焚书令》8条,建议凡属医药、卜筮、种树方面的书籍可以收藏,其他的如史官所收藏的历代史书(除秦国的史书《秦记》外)、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著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6期2009-08-01

  • 儒术
    胜利,是因为这些儒生,逐渐适应了政治的需要。”(《如云集》)真是见道之言。不过儒生的变化之外,儒术的性质也是起了变化的。因为汉武帝的尊儒术,并非将儒术作为学术来尊,而是把它看作一种权术,这在《汉书·公孙弘传》中已经说得明白:“于是上(武帝)察其行慎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颜师古特别在“缘饰以儒术”句下注道:“缘饰者,譬之于衣,加纯缘者。”又武帝行封禅,“乃自制仪,采儒术以文焉”。(《儿宽传》)儒术的缘饰之用,又似乎渐为“成法”,为君

    读书 1993年12期199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