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增
秦末,有个儒生叔孙通,服侍过项王。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靠了汉王。
叔孙通投靠时,跟随他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相信他,依靠他。在汉王需要人的时候,他一个都不推荐,专门推荐那些盗伙中的强徒。
弟子们都不满意,有的埋怨道:“服侍先生几年,跟随汉王,原本打算谋些事儿干,却不推荐我们,一味推荐那些大强盗,这是何道理呢?”
叔孙通听到这些话,便对他们说:“现在,汉王是在争夺天下,用的是敢于冲锋陷阵的人,你们能行吗?不要着急,有机会,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公元前202年,汉王已经吞并天下,诸侯在定陶拥戴汉王做皇帝。臣子们喝酒争功,有的喝多了,乱喊乱叫,有的耍酒疯,抽劍砍屋柱,汉高祖担心这样下去不行,想制定一个办法,管教一下。
叔孙通看出这层意思,就向皇帝建议,利用那些儒生制定朝会的礼仪,皇帝恩准。叔孙通带着皇帝征召的三十多人,加上皇宫中有学术修养的近臣和他的弟子,共一百多人,在野外编排、演习一个多月,准备在十月举行朝会,让皇帝检验。
公元前200年,长乐宫落成。诸侯、臣子们参加朝会。按照新制定的礼仪,整个朝会和宴会的过程环环相扣,非常气派、威严。
汉高祖高兴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于是任命叔孙通做太常,赏赐黄金五百斤。
一看时机成熟,叔孙通趁热打铁,立马琢磨提携众弟子,趁机进言:“众弟子儒生跟我一同追随您,一同制定朝仪,请求您授予他们官职。”
汉高祖正高兴呢,就任用他们全部做郎官。叔孙通很得意,一出宫,就把那五百斤黄金赏赐给众儒生。众儒生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圣人,懂得当代的重要事务。”
叔孙通身上,折射的是他审时度势与善于用人的艺术。
(摘自《林下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