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静
摘要:人教版高一教材中的《鸿门宴》令人印象深刻,曹无伤告密,项羽大怒,刘邦身处险境,但最后却从容逃得性命,给项羽集团留下了巨大遗憾,此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楚汉之争的走向,甚至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走向。后人评说鸿门宴,则说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在鸿门宴前后刘邦的智慧,其实刘邦并不是如一般人評价的“流氓”,实则充满了智慧。尤其是面对危局的情况下,抽丝拨茧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是远胜于他最大的对手项羽。
关键词:刘邦;汉高祖;秦;鸿门宴
一、对信息的判断力,《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楚汉相争最为胶着的时候,刘邦的谋臣郦食其给刘邦出了一个计策,「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郦食其的意思是让刘邦分封六国王室后裔,刘邦觉得可行,就叫郦食其去办,郦食其刚走,张良就到了,刘邦便把郦食其的计策说给张良听,让张良再给拿捏拿捏,最终听信了张良的话,改变了主意。太史公曾在《史记》中记载「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而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中,对汉高帝刘邦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对于同样无尺寸之地,乘势起于丰沛最终登上帝位的刘邦,司马迁直呼天意,直呼大圣。
在司马迁眼里,刘邦比项羽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一处,即刘邦受命于天。当然,“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谓的天道,只不过是种种规律作用,而规律中暗含着历史的走向。在规律的作用下,再能加以人事,则天下可定,大业可成。
二、正确用人以及对于人际关系的把握,刘邦作为领导懂得如何去驾驭下属,一个聪明的领导,应该知道如何去调动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其实纵观楚汉之争的过程,刘邦驾驭下属的能力远胜项羽,例子不胜枚举,如刘邦去讨伐陈豨,到达邯郸后,一眼就看出陈豨无能,随后让御史大夫周昌去找赵地可以封将的勇士,周昌找来四个,刘邦一看,就知道这四个人的本事不够,于是破口大骂:「竖子能为将乎?」
在驾驭下属上项羽则表现的相当稚嫩,且不说项伯为了一己之利,泄露了项羽的既定大计,项羽没有任何反应。在后来陈平、韩信等牛人的使用上,更是不得要领,韩信后来成为项羽战场上最大的敌人,陈平则在汉初立下了不逊于张良、萧何的丰功伟业。而彼时在项羽帐下,韩信就是帐前卫士,陈平也因为偶尔战败备受项羽猜忌,最后不得不出走到刘邦帐下。这个世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自己曾经的手下一步步将自己送上绝路,试想若无陈平和韩信的出走,没有后来范增的心灰意冷,历史怕是要换一个天空了吧。
三、学习、思考能力。在《史记·项羽本纪》的开篇,项羽不喜欢学习的问题,就被司马迁毫不留情地点了出来:「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学习的经历像极了今天的部分高中生,志向远大却不肯脚踏实地。而与项羽的厌学、浅尝辄止相反,刘邦对于知识,是畏惧的、尊重的,是学习的、思考的。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司马迁写到,陆贾经常在已称帝的刘邦面前谈论《诗》书》,把刘邦谈得极不耐烦,被刘邦骂了句「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随后,陆贾引经据典反驳了刘邦,把刘邦驳得哑口无言,面有愧色。于是刘邦请陆贾为自己写一本书,阐明天下兴亡的道理,后来陆贾写成文章十二篇,刘邦并把这十二篇装订成册,命名为《新语》。
刘邦对于所学知识不仅仅是掌握,更难能可贵的是能运用到实际中来,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曾有这样一个细节:「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其实刘邦这是活学活用了齐桓公的套路,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了齐桓公被射中腰带后的反应:「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勾。小白佯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历史的风尘早已掩盖了所有的真相,但我们依然可从记载中依稀窥见当年的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汉高祖刘邦,愿历史之风拂去尘埃,还汉高祖以最真实的面貌、最真实的评价!
参考资料:
[1]司马迁著 韩兆琦主译 《史记·留侯世家》 中华书局 2007年 卷五十五 第1206页
[2]司马迁著 韩兆琦主译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中华书局 2007年 卷十六 第402页
[3]司马迁著 韩兆琦主译 《史记·项羽本纪》 中华书局 2007年 卷七 第204页
[4]司马迁著 韩兆琦主译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中华书局 2007年 卷九十七 第1914页
[5]司马迁著 韩兆琦主译 《史记·高祖本纪》 中华书局 2007年 卷八 第282页
[6]司马迁著 韩兆琦主译 《史记·齐太公世家》 中华书局 2007年 卷三十二 第6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