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移
- 基于Fabry-Perot干涉仪的微型光纤风速仪*
影响FBG的波长蓝移,风速是从FBG波长的蓝移量推断出来的。外部加热方案使系统体积庞大且不灵活,这在需要高度集成的系统时受到限制[8]。通过在同一光纤内传输加热激光,可以在光纤光栅内部实现更加便捷的加热方式。在内部加热方法中,一些是在FBG的外表面上涂覆吸收涂层[2,5],或者使用高吸收光纤将加热激光转换为传感器的温度提升[4,6]。但是额外的金属涂层或高吸收光纤使制造过程复杂、制造成本昂贵;一些研究人员也提出基于倾斜FBG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热线风速计[9]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3年11期2023-11-20
- Ga3+、Sc3+掺杂LuAG∶Ce3+透明陶瓷的荧光性能
需要使其发射光谱蓝移。近年来,通过稀土离子及金属离子对铝基石榴石进行改性已经成为一种很有效的调节发光性能的方法[13-16]。石榴石结构的一般通式为A3B2C3O12,A、B、C三个格位都能进行不同元素的替代。当在A格位(扭曲十二面体中心)掺入离子半径大的离子将导致光谱红移,掺入离子半径较小的离子将会导致光谱蓝移;相反,在B/C(八面体中心/四面体中心)格位引入离子半径大的离子则会导致光谱蓝移[17-20]。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实现对材料荧光性能的调控。比如
发光学报 2022年12期2023-01-07
- 高压下BaF2光学性质的模拟计算
收边随压力增加而蓝移; 在Ni2In型结构相区, 当压力在70 GPa范围内, BaF2的吸收边随压力增加而蓝移, 但70 GPa以上, 随着压力的增加其吸收边变化微弱; 同时, BaF2的两个高压结构相变对其吸收谱也有影响: 从萤石结构向PbCl2型结构的转变会造成其吸收边蓝移, 而从PbCl2型结构向Ni2In型结构的转变则将使得其吸收边红移, 但这个红移并没有引起可见光区内出现光吸收. 另外, 氟和钡空位点缺陷将引起BaF2吸收边的红移, 且前者产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2年1期2022-12-07
- 金属纳米柱的端面修饰对自发辐射增强特性的影响*
,自发辐射增强谱蓝移,峰值略有降低,而当柱身也改为银时,即全银纳米结构,自发辐射增强谱大幅蓝移,峰值急剧增大.对于两种金属构成的核壳结构,壳层金属对内部金属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具有屏蔽作用,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大,核壳结构中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逐渐接近壳层金属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对金纳米结构包覆银,共振峰蓝移,而对银纳米结构包覆金,共振峰红移.1 引言表面等离激元是入射光与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集体振荡,能把光场压缩在突破传统光学衍射极限的纳米尺度[1]
物理学报 2022年16期2022-08-28
- Si 杂质扩散诱导InGaAs/GaAs(P)量子阱混杂研究
杂质诱导所产生的蓝移效果也不尽相同。由于过高的退火温度可能会引入额外的缺陷,影响激光器性能,本文的实验选取800 ℃以下的退火温度。退火设备采用管式退火炉,使用N2作为保护气体,实验样片上下表面覆盖GaAs 衬底片形成As 压保护。实验主要通过光致荧光(Photoluminescence,PL)谱表征退火造成的波长蓝移量。由于应用于NAW 的QWI 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诱导量子阱波长蓝移,且PL 谱的强度变化受测试过程中腐蚀条件的影响较大,因而本文采用归一化的
中国光学 2022年3期2022-05-28
- 少根紫萍干粉对典型锕系核素的吸附分离研究*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蓝移了12 cm-1,多糖羟基吸收峰蓝移22 cm-1,两处羟基吸收峰强度减弱,峰形明显增宽;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特征吸收峰分别蓝移9 cm-1和红移2 cm-1;脂类的-CH2-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蓝移1 cm-1,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消失;羧基的δυC=O和υC-O的特征吸收峰蓝移27 cm-1;归属于磷酸二酯键基团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红移15 cm-1,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消失;表明羟基、氨基、酯基、羧基、磷酸基参与了少根紫萍干粉对U(Ⅵ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22年4期2022-05-03
- 非对称波形激光驱动的氢原子高次谐波频移及控制*
了大的频率红移和蓝移,通过改变激光脉冲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能调控谐波的频移量.产生频移的原因是激光脉冲上升沿或下降沿对谐波贡献的不同所致,当下降沿发射谐波的贡献大于上升沿的贡献时,谐波发生红移,反之则发生蓝移.通过改变激光脉冲波形,在隧穿电离区能够调控截止位置附近原子发射的高次谐波频率,对于给定的某一阶谐波,调控的范围可从奇次阶到邻近偶次阶之间的任意频率处.1 引言原子分子在强激光场中发射的高次谐波[1,2]具有很宽的频谱,其频率范围能覆盖到紫外和极紫外、甚
物理学报 2022年7期2022-04-15
- 基于循环退火的Si诱导量子阱混杂研究(特邀)
隙宽度变大、波长蓝移,从而减少对发光区激射光的吸收,防止腔面因热吸收导致的升温而遭到破坏。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Si 扩散可有效诱导Ⅲ-Ⅴ族量子阱结构的量子阱和量子垒元素互扩散或超晶格结构的层间扩散,因而Si 杂质诱导量子阱混杂(Impurities Induced Disordering,IID)被广泛应用和研究。1985年,KALISK R W 等发现生长一层Si 介质膜并在750 ℃下退火144 h 后,可以诱导AlGaAs/GaAs 超晶格结构
光子学报 2022年2期2022-03-24
- 碲掺杂钙-铝-锗酸盐玻璃宽带近红外发光及其调控机理
1 160 nm蓝移到1 020 nm。CaO含量小于30%,半高宽约320 nm;大于30%,半高宽变窄到250 nm。如图1(c)所示,随着Al2O3含量从5%增加到20%,发光峰峰位明显红移(从1 138 nm到1 168 nm),半高宽约320 nm。图1 808 nm激光器激发下,碲掺杂锗酸盐玻璃的发射光谱。(a)GACaTC-xC;(b)GACaTC-yCa;(c)GACaTC-zA。如图2所示,在855 nm光监测下,所有样品都具有约350
发光学报 2022年1期2022-01-23
- 美创企试射小火箭
美国布伦瑞克创企蓝移宇航公司在缅因州北部的洛林商业中心(原为一座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星尘”1.0 版火箭,对其拟用在未来型号上的发动机技术进行了测试。在这次高度很低的飞行中,箭上的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工作了约10 秒。火箭于数分钟后乘降落伞返回地面。箭上为两家公司和一所高中携带了3 件有效载荷,差不多为3U 立方星那么大,并载有“蓝移”自己的一些纪念品。本次成功发射可能会有助于该公司开展65 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从而使其能寻求建造更大的一个亚轨道型号,即“
太空探索 2021年3期2021-11-28
- Cd(Ⅱ)与双苯并咪唑配合物的合成、圆二色性和荧光性质
M配体的UV谱带蓝移了12nm。配合物比纯PBBM配体多了1个286nm谱带,这是配体→过渡金属Cd的电子跃迁(LMCT)谱带。图1 Cd(Ⅱ)配合物的UV光谱2.2 Cd(Ⅱ)配合物的圆二色性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测得Cd(Ⅱ)配合物乙醇溶液的CD光谱如图2所示。从图2可看出,在208nm、220nm、228nm和238nm附近有4个CD谱带,208nm和228nm 这2个谱带呈正科顿效应,220nm和238nm这2个谱带呈负科顿效应,其中208nm谱带与纯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1年10期2021-10-27
- Er3+共掺增强BaSi2O2N2∶Eu2+发光
,发射光谱出现了蓝移和展宽。为了进一步展示这个现象,我们对该发射光谱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如图4(b)所示。其他Eu2+激活的荧光粉中,相似的蓝移现象也被人们注意到。关于这一Eu2+发射峰伴随温度升高而蓝移的现象,目前,有如下几种分析。第一种是在材料中存在两个发光中心,在温度较高时,长波发光中心的电子由于受到热声子的辅助作用而出现回到短波发光中心的反向传递现象[31-32];第二种认为温度猝灭速度不一致,长波侧猝灭速度快可能会导致发射光谱蓝移;第三种认为可能出
发光学报 2021年9期2021-10-09
- 形变对InAs/GaAs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影响
能方向移动,发生蓝移,但与不考虑压电势时的变化相比蓝移减少。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光吸收谱线强度降低,光吸收峰峰位蓝移。综合计算形变与温度的影响后引入压电势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1 理论计算本文以GaAs衬底上生长的InAs量子点为研究对象,该量子点材料生长了20.5对的AlGaAs/GaAs的DBR,从而提高量子点的发光效率和荧光收集率,材料结构如图1(a)所示。理论计算中,采用圆柱形量子点模型,半径为R,高度为L,周围被GaAs所包围,且衬底缓冲层厚度远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5-19
- 板栗树红蜘蛛虫害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
方向移动,发生“蓝移”,“蓝移”量由大到小为病斑区域、全叶平均、健康区域。“蓝移”量从健康波长677.1 nm到感染波长673.5 nm,移动值为3.6 nm。在波段700~720 nm,反射率光谱曲线线性急剧上升,红边位置反射率由大到小为病斑区域、全叶平均、健康区域,特征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发生“蓝移”,“蓝移”量由大到小为病斑区域、全叶平均、健康区域。“蓝移”量从健康波长712.5 nm到感染波长703.9 nm,移动值为8.6 nm。在波段750~8
农业机械学报 2021年4期2021-05-19
- 激光脉宽对熔融石英中超连续光谱的影响*
随着脉宽的增加,蓝移截止波长(定义为归一化强度值等于10-4处的波长)逐渐增大,光谱的强度也明显减小。首先,对于30、50和200 fs的无啁啾脉冲,成丝以后产生的光谱蓝移截止波长分别是338、345和407 nm,如图2(a)所示。并且在可见光范围内,30 fs的无啁啾脉冲的光谱强度比150 fs的光谱强度高1个数量级,比200 fs的光谱强度高近2个数量级。由此可见,初始脉宽对于超连续光谱的蓝移截止频率和光谱强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具有啁啾的脉冲产生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1-14
- 绿光LED有源区中极化自屏蔽效应的研究
的峰值波长出现了蓝移现象,且分别约为527 nm、526 nm和524 nm。LED S1、S2、S3峰值波长的蓝移主要是因为量子垒QBi(i = 2,3,4,5)InN组分的渐变,从而抑制了量子阱QW中所产生的极化电场。另外相比于注入电流密度为5 A/cm2时,由于参考器件LED A量子阱内具有最强的极化电场,随着注入电流密度的逐渐增加,在注入电流密度为40 A/cm2时参考器件LED A的峰值波长出现了约1.89%的偏移(Δλ≈10.1 nm)。而在相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12-14
- 高压下新型超硬Im2-CN2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下光学吸收谱发生蓝移,这与带隙宽度的变化规律一致。(3)实部曲线的变化规律与虚部的保持一致:在出现最高峰之后迅速下降,之后在6~10 eV范围内出现略微波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子的跃迁规律。(4)压强由低到高对应的静态复介电常数实部ε1(0)分别为6.63、6.41、6.34、6.25、6.15,表明随着压强的增大静态复介电常数实部逐渐降低,这与带隙宽度的变化规律相反,但是满足方程ε1(0)≈1+(ћω/Eg)[22]的要求(Eg为带隙宽度)。图4是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1-20
- L-苏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
C=N伸缩振动峰蓝移,且在561 cm-1处有υO-Sn出现,在498 cm-1处有υN-Sn出现,表明配体L与SnCl2·2H2O发生了络合。配体L与FeSO4·7H2O配合物(2)在1 623 cm-1处有明显的υC=N伸缩振动峰出现,而配体L在1 654 cm-1有明显的υC=N伸缩振动峰,表明金属与υC=N键中的N原子络合,导致υC=N伸缩振动峰蓝移,且在542 cm-1处有υO-Fe出现,在480 cm-1处有υN-Fe出现,表明配体L与FeSO
工业催化 2020年9期2020-11-13
- 用光的纯电场性来解释光电效应等十三种光学现象
《宇宙星系红移暨蓝移原因研究》利用光的纯电场性对宇宙红移和宇宙蓝移用光电场方法做了合理解释。下面用光的纯电场性对光传播的动力、光的直线性、光速的恒定性、光的等角反射、光电效应等多种光波现象进行解析。2 用光的纯电场性解析光波现象2.1 光传播是否需要动力光传播是否需要动力,多数人认为光自然传播的,根本不需要动力。我在《光的成因研究与分析》中已经论述过,光传播也有动力。原子能发射三种类型的电场:一是原子核与核外电子之间形成的电场,它是一种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29期2020-09-29
- The danger of living close to a black hole 与黑洞比邻而居的危险
life. 这种蓝移的光线也会使这个星球变得更热,这有助于提供液态而非冷冻水存在的温度,而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点石成金】本句是一个复合句。The blue?shifting...hotter是主句,helping...water作状语,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背景知识蓝移(blue shift)蓝移,与红移相对,也称蓝位移。在光化学中,蓝移也指浅色效应。蓝移指一个正向观察者移动的物体所散射的电磁波(比如光)的频率在光谱线上向蓝端的方向
疯狂英语·爱英语 2020年6期2020-07-04
- The danger of living close to a black hole
life.这种蓝移的光线也会使这个星球变得更热,这有助于提供液态而非冷冻水存在的温度,而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点石成金】本句是一个复合句。The blueshifting...hotter是主句,helping...water作状语,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背景知识蓝移(blue shift)蓝移,与红移相对,也称蓝位移。 在光化学中,蓝移也指浅色效应。 蓝移指一个正向观察者移动的物体所散射的电磁波(比如光)的频率在光谱线上向蓝端的方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20年6期2020-06-28
- 丙烯酰胺热稳定性研究
的频率出现明显的蓝移,而对应的吸收强度则降低。然后进一步研究相变前丙烯酰胺的二阶导数 TD-IR(图2B)。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丙烯酰胺νasNH2-二阶对应的吸收频率出现红移,νsNH2-二阶对应的吸收频率出现蓝移;对应的吸收强度则降低。相关光谱信息见表2。图2 丙烯酰胺的TD-IR 光谱(303~348 K)2.2.1.2 相变前丙烯酰胺的TD-IR 光谱研究(1700~1400 cm-1)在1700~1400 cm-1的频率范围内,研究相变前丙烯酰胺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0年2期2020-06-23
- GaAsN/GaAs量子阱在1 MeV电子束辐照下的退化规律
,材料带隙发生了蓝移,电子注量为1×1015e/cm2和1×1016e/cm2的样品退火后PL强度分别下降到辐照前强度的18%和31%,注量为1×1015e/cm2和1×1016e/cm2的样品退火后蓝移量分别是3 nm和4 nm。GaAsN/GaAs量子阱750 ℃退火后进行了850 ℃退火,材料PL强度进一步降低,注量为1×1015e/cm2和1×1016e/cm2的样品PL强度都下降到辐照前强度的12%。GaAsN/GaAs量子阱850 ℃退火后带隙
发光学报 2020年5期2020-05-10
- 蓝移阱中单个铯原子基态磁不敏感态的相干操控*
子拉曼过程实现了蓝移阱中铯原子基态超精细态和 间的相干操控,并研究了其相对能级频移随磁场的变化,获得了“魔术”磁场的大小为 1.4(2)Gauss(1 Gauss=10-4 T).结果表明,利用魔术磁场可大幅改善超精细态 之间的相干性,测量到的相干时间可达1.0(1)s.1 引 言量子计算是量子物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量子比特高效的态制备以及长的退相干时间是实现量子计算的基本物理条件[1].离子阱[2]、量子点[3]、NV色心[4]、中性原子[5]等都
物理学报 2020年8期2020-04-27
- Cu(II)与双苯并咪唑基苯配合物的合成、圆二色性和荧光性质
相应数值[1],蓝移了11 cm-1,说明配合物中苯并咪唑基C=N键上的N原子直接与Cu2+配位;另外,配合物的νC-N数值也明显大于自由配体的相应数值[1],蓝移了10 cm-1,这表明配合物中苯并咪唑基C-N键上的N 原子(NH-基上的N 原子)也直接与Cu2+配位。因此,OBMB为4齿配体。2.1.3 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率以DMF 为溶剂,测得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率Λm 为19 S·cm2·mol-1,这个数值很小,表明配合物分子中没有自由的Cl-离子存在
安徽化工 2020年2期2020-04-24
- 在宇宙中寻找另一个地球
光就会发生轻微的蓝移(向着地球运动的物体发出的光会变得更蓝,称为蓝移)。反之,当行星向地球飞来时,恒星就会略微远离地球,此时恒星发出的光就会发生轻微的红移(物体远离地球时,它发出的光会变得更红,称为红移)。这样一来,如果一颗恒星的周围真的存在一颗行星,这颗恒星的光谱就会出现周期性的蓝移和红移交替的现象。换言之,如果发现一颗恒星的光谱出现了周期性的蓝移和红移交替的现象,就可以断定这颗恒星拥有一颗行星。这种探测系外行星的方法就是径向速度法。航天学家齐奥尔科夫斯
学苑创造·B版 2020年2期2020-03-16
- 宇宙学又获诺奖
谱出现了周期性的蓝移和红移交替的现象,就可以断定这颗恒星拥有一颗行星。非常遗憾的是,皮博斯的老师狄基没有等到获奖的那一天,而皮博斯则等了整整55年。在过去的55年间,现代宇宙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知道宇宙大爆炸发生在大约137亿年前,我们知道恒星是如何形成的、星系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也知道宇宙中各种元素是怎么来的。我们甚至还知道了宇宙中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中能量的百分之五以下,其他的都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甚至还探测到了引力波:发现两个黑洞碰撞变成一个黑洞之
小康 2019年31期2019-11-27
- 飞秒脉冲抽运掺镱微结构光纤产生超连续谱的实验研究*
特性变化对色散波蓝移的影响以及光能量泄露对拉曼孤子红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同时将抽运光与种子光耦合进Yb3+掺杂MSF的实验方案相比,采用钛蓝宝石飞秒激光器作为唯一的抽运源,减小了实验系统的复杂性,同时还可以利用钛蓝宝石飞秒激光器的波长可调特性,得到在一定波长范围之内的可调谐SC.2 色散模拟及发射光谱特性研究2.1 色散模拟图1为自制Yb3+-MSF1和Yb3+-MSF2的基模色散曲线图,插图(a)和图(b)分别为两MSFs端面图.Yb3+-MSF1和Y
物理学报 2019年13期2019-08-27
- 一维Si/SiO2光子晶体在近红外波段滤波特性研究
禁带中心均发生了蓝移。对于TE模式,短波长处的禁带边沿平移量大于长波处禁带边沿的平移量,禁带有一定的展宽;对于TM模式,长波长处禁带边沿的平移量大于短波长处的平移量,带宽有一定的变窄。禁带中的透射峰也发生了蓝移。两种模式下透射谱的局部细节与透射峰的半高宽以及峰值变化如图6、7所示。在入射角分别由0°增至80°时,对于TE模式,禁带中的透射峰位置由1 198.6 nm平移到1 128.7 nm,移动了69.9 nm,峰值由0.39降为0.27,同时透射峰的半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5-30
- 利用啁啾激光调制分子谐波信号
下呈现谐波红移和蓝移,并且随着激光脉宽和振动态增大,红移现象被减弱,蓝移现象被增强.虽然,近年来对分子谐波辐射过程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5-16],但是激光波形多采用对称高斯型,近年来随着啁啾激光场的发展,啁啾激光驱动原子、分子辐射高次谐波得到了广泛关注[17, 18]. 因此,本文理论研究了啁啾激光对H2+谐波辐射的影响.2 计算方法强激光场与H2+相互作用的含时薛定谔方程为[19, 20],(1)(2)(3)其中,mp、R、z分别为核质量、核与电子坐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9年2期2019-04-29
- 类金字塔状GaN微米锥的形貌及发光性能
量子阱的发光峰先蓝移后红移。InGaN材料中,随着In元素含量的增加,其禁带宽度减小,发光波长红移。可见在类金字塔状GaN微米锥上,随着位置自下而上,In含量分布先减少后增加,在其底部和顶端是In含量较高的地方。图3 (a)单个类金字塔状GaN微米锥的CL图;(b)不同位置InGaN/GaN多量子阱的CL发射谱。图4是InGaN/GaN多量子阱在不同激发功率密度下的室温μ-PL光谱图,其激发源是325 nm的激光器,光斑直径大小约为6 μm。图中黑色的发光
发光学报 2019年1期2019-01-18
- 基于QD-SOA的动态啁啾特性研究*
啾,而在后沿产生蓝移啁啾。通过与文献[6]中图3(b)比较可得,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波形由于增益饱和而失真。但是,由于QD-SOA快速的增益恢复时间,QD-SOA的波形失真主要限制在前沿,因此QDSOA有较好的蓝移啁啾。图3 输入探测光功率增益和啁啾的关系图4 时域输出波形和动态啁啾图5 是在不断减小泵浦光功率情况下增益恢复时间和啁啾的关系。通过图5可以看出,随着增益恢复时间的逐渐增大,红移啁啾和蓝移啁啾逐渐减小,同时蓝移啁啾相比于红移啁
通信技术 2018年12期2018-12-19
- 时、频效应实验及数学关系式的验证
论:(1)P0为蓝移(靠近测者)和红移(背离测者)的临界点,蓝移过程,视速率在渐渐变慢,至临界点时,视速率为零(与车辆真速度快慢无关),过临界点后,红移视速率渐渐变快。(2)观测过程,视分量角都在渐渐变大(0→π)。(3)观测频率在渐渐变低(观测周期在渐渐变慢,作者的8位数微波观测仪有效距离能达100m,就可直观周期在观测中,只会在渐渐变慢),与频率源向着测者或背离测者无关。(4)匀速直线运动的发射源,在蓝移区与红移区以临界点为基点,视分量角和视速率两边对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11-08
- Mn掺杂CsPbCl3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性质
吸收峰的波长发生蓝移,从400 nm蓝移到390 nm。另一方面,Mn∶CsPbCl3量子点的光致发光谱都有明显的双光发射峰,一个是位于400 nm左右发光带,其来源于带边的激子发光;另一个是600 nm附近的发光带,是通过能量传递过程将能量从钙钛矿基质转移到Mn2+,致使Mn2+的4T1和6A1之间跃迁产生辐射复合发光[14-19]。随着Mn含量的不断增加,由Mn2+引起的600 nm发光带的发光强度相对于带边激子发光显著地增强,也产生明显的红移,其发光
发光学报 2018年5期2018-05-30
- 用于半胱氨酸比率荧光检测探针光谱变化的量子化学计算
用后最大吸收波长蓝移4 nm,而最大发射波长蓝移40 nm,荧光由黄色变为绿色,从而实现了比率荧光检测,但并未对实验现象进行理论研究进而给出合理解释[5]。作为后续研究工作,采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进行该探针与半胱氨酸作用前后基态与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及分子轨道能级的探究,从而对光谱发生蓝移的实验现象进行理论解释。1 计算方法通过运用Gaussian 09软件对探针DPP-CHO及其与半胱氨酸作用后的产物(图1)进行了理论计算。DPP-CHO及其相应作用后产物的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1期2018-04-04
- 基于聚合物体光栅的全息传感器温度响应特性
衍射谱发生了显著蓝移,并且该蓝移超过了10 nm,在实验误差范围内(5%),峰值波长与温度符合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尽管温度能够导致聚合物材料发生热膨胀,然而波长蓝移说明热膨胀现象并不是光栅衍射谱蓝移的主要因素,其可能的蓝移原因是平均折射率的降低。图3(b)展示的是衍射谱峰值的相对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两者也近似满足线性关系,衍射强度的相对改变超过了50%,并且呈现强度降低趋势。说明温度的增加导致折射率光栅的调制度减少,随之而来的是衍射强度与衍射效率的降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12期2018-01-29
-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与CHF3的团簇的理论研究
长伸长,振动频率蓝移,而在CH…π型团簇中C-H键长和振频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对部分体系的氢键形成机理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当重杂化效应占主导时,表现为蓝移氢键。香豆素;三氟甲烷;量子化学计算;结合能;氢键香豆素类化合物是具有苯并吡喃环母核的一类天然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和潜在的药用价值,而药物发挥药效的化学本质是药物分子与生物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香豆素类衍生物及其团簇的构型和相互作用能等
山东化工 2017年18期2017-11-01
- 应变纤锌矿ZnO/MgxZn1-xO柱形量子点中离子施主束缚激子的光吸收系数:Mg含量和杂质位置的影响
能方向移动,出现蓝移现象;而当x>0.25时,随着Mg含量的增加,吸收曲线向低能方向移动,出现红移现象。(D+,X)体系的带间光跃迁吸收峰强度随着Mg含量的增加而减弱。随着离子施主杂质从量子点左边界沿材料生长方向移至量子点右边界时,光跃迁吸收峰发生蓝移。当在量子点中心左侧沿径向移动离子施主杂质时,光跃迁吸收峰向高能方向移动,发生蓝移现象;而当在量子点中心右侧沿径向移动离子施主杂质时,吸收曲线发生红移现象,但离子施主杂质的掺入位置对光跃迁吸收峰强度影响不明显
三明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9-03
- 蓝移型萘酰亚胺类Cu2+比率荧光探针的发光机理
116012)蓝移型萘酰亚胺类Cu2+比率荧光探针的发光机理周丹红1,2, 郑 丽1, 李蒙召1, 王译晨1, 董 浩1(1.辽宁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大连理工大学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12)铜离子比率荧光探针;1,8-萘酰亚胺;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蓝移;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过渡金属铜是一种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在生命科学、医学和环境科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检测水溶液和生物系统中的Cu2+具有重要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6-27
- 异丙醇对油溶性CdSe团簇量子点荧光的影响
出现11 nm的蓝移,且蓝移曲线呈阶梯状变化;相对荧光强度也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波动性变化,且波动幅度最大能达到1 000 a.u.;量子点的第一吸收峰和第二吸收峰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且最大红移达到12 nm。异丙醇; CdSe量子点; 荧光峰; 蓝移; 表面修饰1 引 言荧光量子点(QDs)一般是指尺寸为几个纳米(1~10 nm)半导体纳米晶,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荧光晶体材料,由于其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和相当高的荧光发光效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其中使用
发光学报 2017年6期2017-06-19
- 蓝移啁啾与红移啁啾对非线性飞秒光孤子脉宽、脉冲抖动影响及抑制孤子自作用的研究
2杨乔云1卓辉2蓝移啁啾与红移啁啾对非线性飞秒光孤子脉宽、脉冲抖动影响及抑制孤子自作用的研究>> 1.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曾辉1、2杨乔云1卓辉2一 引言近年来,随着超高速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传输中常常利用光孤子能有效抑制色散,能有效实现远距离传输和提高通信质量。但是,在飞秒量级脉冲中,光脉冲传输常常受到啁啾、群速度色散、三阶色散、五阶非线性作用、SPM调制作用以及自陡峭、自频移等影响导致光孤子传输使得脉冲形状
现代传输 2016年5期2016-12-19
- 罗丹明6G在醇溶液中的荧光频移特性分析
%时,荧光峰发生蓝移或红移,分析认为该频移是由罗丹明6G和醇类物质分子相互作用(如氢键、静电吸引)导致激发态能量升高、荧光峰蓝移,与醇类物质分子中羟基OH的孤对电子跃迁导致荧光能量降低、荧光峰红移,这两种因素相互竞争的结果,且在高浓度醇溶液中,羟基OH数量越多,红移越明显。罗丹明6G;甲醇;乙醇;乙二醇;荧光荧光分析法,也叫荧光分光光度法,是通过对一些物质经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能反映该物质自身性质的荧光进行光谱分析,从而对该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 2016年5期2016-11-17
- 飞秒泵浦不同锥长微结构光纤超连续谱的产生
连续谱,其光谱红蓝移边缘已经接近实验用微结构光纤的传输带宽。锥长为8 mm、泵浦功率为450 mW时,在群速度匹配和群加速度失配的共同影响下,连续谱蓝移边缘达到366 nm,比6 mm锥时蓝移9 nm; 锥长为10 mm时,由于锥腰处零色散点移动到可见光区域,可见区光谱仍能满足相位匹配条件。通过级联四波混频效应,在可见区域实现了频率上转换及光谱蓝移。泵浦光功率达到500 mW时,在382~412 nm得到谱宽仅为30 nm,转换效率达到27.7%的频率上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年7期2016-07-12
- 叶黄素聚集体吸收光谱的实验分析与理论模拟
的吸收光谱较单体蓝移了77 nm,模拟显示相互作用在2 000 cm-1附近;(2) 聚集体分子个数越多,聚集协作效应越大,吸收光谱半高宽变小,同时吸收峰进一步蓝移;(3) 环境的无序度对吸收光谱的半高宽也存在较大的影响,无序度越大,吸收光谱半高宽越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聚集体在生物系统和材料系统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H-聚集体;Frenkel激子;吸收光谱;协作效应引 言在高等植物和大部分藻类的光合作用中,类胡萝卜素分子扮演着辅助捕获光能和保护光合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年10期2016-07-12
- 量子垒结构对Si衬底GaN基绿光LED光电性能的影响
的EL谱峰值波长蓝移更为显著,程度依次为B>A≈C;在高温(300 K)小电流下,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样品EL谱的峰值波长蓝移程度的大小依次为A>B>C。在同一电流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在大部分电流下的EL谱峰值波长出现“S”型波长漂移,在极端电流下又表现出不同的漂移情况。这些现象与局域态、应力、压电场、禁带宽度等因素有关。垒结构; 绿光LED; 电致发光; 硅衬底; MOCVD1 引 言近年来,GaN基半导体器件尤其是InGaN/GaN LED在晶体生
发光学报 2016年3期2016-05-04
- 多普勒效应与“红移”
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因此,根据多普勒效应,一旦我们知道光线是红移还是蓝移,就能知道光源在视线方向上是向着观测者运动,还是背离观测者运动。根据红移或蓝移的大小,还可以计算光源在视线方向上的运动速度。因此,只要天体有相对于观测者的运动,就可以根据红移或蓝移把它们在视线方向上的速度测量出来。蓝移表示天体向观测者走来,红移表示天体离观测者而去。因此,只要拍摄到天体的光谱片,测量出光谱是红移还是蓝移,就能测量出天体在视线方向的速度。
大自然探索 2015年11期2015-09-10
- 小分子蓝光铱配合物磷光材料专利研究进展
对于FIrpic蓝移了约10 nm。富士胶片公司(JP2003208982A)报道了三氮唑基吡啶为辅配体的配合物,其最大发射峰较FIrpic蓝移了约10 nm。索尔维公司(WO2008056953A1)报道了以二齿膦基羧酸型辅配体的蓝光铱配合物,其发光波长较FIrpic蓝移了4 nm。日本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WO2005118606A1)将pic修饰为中性的二氮或二膦二齿配体时会发生较大程度的蓝移,如以二吡啶胺基为辅配体时产生了约12 nm的蓝
化工管理 2015年11期2015-08-15
- 有关电磁波横向多普勒效应的辨析
移既有红移,又有蓝移的结论[2,3].本文基于光行差公式,对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红移和蓝移进行了全面的辨析,并针对横向多普勒效应的两种具体情况进行了讨论,指出电磁波的横向多普勒效应仅有红移,不应存在蓝移,分析了文献[2]、[3]给出的横向多普勒效应蓝移错误结论的原因.1 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当电磁波源和探测器都相对于介质系运动时,探测器测得的波的频率ωd与波源的频率ωs之间的关系称为普遍的多普勒效应公式[2],如下式所示式中,us和ud分别为波源和探测器相对于
物理与工程 2015年4期2015-07-02
- 4H-SiC同质外延拉曼散射光谱
,LOPC峰发生蓝移,频移变大,散射强度变小,峰宽变宽。分析认为,LOPC峰发生蓝移主要和晶格振动有关,浓度越大,使得原子之间和晶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致使出现蓝移现象。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声子增加,进而散射概率增加,散射概率降低了声子寿命,声子寿命和峰宽成反比,随着掺杂浓度增大,峰宽变宽。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散射强度越来越小。4H-SiC;拉曼光谱;掺杂浓度;LOPC模SiC电子器件非常适合工作在高温,高频和大功率等特殊环境下[1-2]。光学测试技术具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2-16
- 太阳耀斑大气动力学的观测和模拟
大多数谱线都呈现蓝移,其中高温谱线的蓝移分量相对其静止分量占主导;在第2个点处,只能探测到较弱的向上运动(upflow),相反,高温谱线(形成温度为2.5∼5.0 MK)都表现出显著的向下运动(downflow);第3个点和第2个点的情况类似,只是物质向下运动时出现多个速度分量.第2、3个点处的向下运动可解释为色球压缩的证据.这3个点表现出了不同的色球蒸发类型:温和式色球蒸发和爆发式色球蒸发,表明此耀斑区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加热机制.我们随后用零维的EBTE
天文学报 2015年5期2015-02-12
- 为什么动物的眼睛在夜晚放光
反射的红外线发生蓝移(这个概念解释起来复杂,有兴趣的同学请自行查阅)。在通常情况下,动物眼睛内的液晶膜分子是处于基态,无论其怎样排列,受到红外线照射的动物眼睛内的液晶膜是不会产生蓝移反射的。因此,动物的眼睛在白天和夜晚一般是不会放光的。但是,如果某些动物能够通过肌肉给眼睛内的液晶膜施加一个压力作用,令其表面产生一个压电效应,则动物眼睛内的液晶膜表面就会带有一定量的负电荷,使得大量液晶分子被维持在某一激发态或亚稳态,从而使得液晶膜表面的反射光发生蓝移,变成了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4年10期2014-11-05
- 水牛奶酪蛋白胶束结构的荧光光谱研究
伴随着λmax的蓝移(从346 nm蓝移至340 nm)。这表明Trp内部的刚性环境减弱,芳香族氨基酸残基暴露,Trp残基埋藏在疏水环境中,分子内Trp猝灭作用减弱,导致CN分子结构被破坏。随环境中离子强度增大,CN发生折叠聚集,分子结构改变。Stănciuc[14]和Chakraborty[15]等对荷斯坦牛奶apo-α-乳白蛋白的研究指出λmax发生移动,则表示Trp内部疏水环境发生改变。图2 水牛奶酪蛋白的内源荧光性受环境中pH值的影响Fig.2 I
食品科学 2014年23期2014-02-08
- Cu 纳米团簇发光性能和结构的研究
618 nm逐渐蓝移到571 nm。质谱的结果说明以MPP作为单一配体时的主要产物为Cu5[MPP]3;而当为MPP与C12SH两种混合配体时,Cu纳米团簇中Cu原子数变小,组成变为Cu4[MPP][C12SH];并且随着C12SH比例增加,Cu4[MPP][C12SH]产物的组成保持不变。XAFS结果则进一步表明随着C12SH比例的增加,Cu纳米团簇的Cu-S键长从0.228 nm缩短到0.224 nm,原子构型从双三角锥结构转变为四面体。综合以上结果,
核技术 2014年9期2014-01-19
- 马厂箐铜矿马尾松微量元素特征与波谱响应
马尾松光谱红边、蓝移量及叶绿素归一化指数3个参数与Ag、Cu、Mo等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建立植被波谱曲线特征参数和重金属含量的定量模型,为利用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光谱反射率特征探测植被覆盖下金属矿产及生物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本文选择当地自然状态下广泛生长的马尾松作为研究对象,是对照区和异常区的共有植物物种,兼具共性和个性.研究区位于云南大理马厂箐铜矿区,各采样点地理环境及气象条件接近一致.为形成对比分析,需在同时在背景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08-29
- 多层金属纳米点阵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
质层数的增加发生蓝移.我们采用Ansoft 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商业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了模拟仿真,利用局域电场场强分布的情况对该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和讨论.2 实验样品的制备分为三步.第一步,二维胶体晶体模板的制备.将玻璃片切割成2.5 cm×4 cm的基片,对玻璃片做亲水性处理后将其浸入重铬酸钾溶液中保持12 h,再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后烘干备用.将两块玻璃片相互接触组成夹角为2°楔形的三面开口的微腔
物理学报 2013年18期2013-04-21
- 模式耦合对反常氢键系统中振动频率蓝移的影响
键系统中振动频率蓝移的影响孔祥蕾*(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反常氢键所引起的NH/CH键的键长缩短被普遍地认为必然会引起其振动频率的蓝移.本文的计算结果显示非谐性效应可能会使相应的蓝移大幅度减小.其中模式耦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例子中,这种强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一些基于谐振子模型计算所预言的气相中的蓝移频率实际上发生红移.尽管这些计算结果有待于通过相应体系中的气相红外(IR)光谱来进行确认,一些已报道的基质隔离红外光谱
物理化学学报 2012年2期2012-12-05
- Eu3+对槲皮素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
峰从350 nm蓝移至347 nm,BSA的峰形没有发生变化。表明Que与BSA之间发生了结合作用,但没有破坏BSA的发色团。BSA溶液中加入Eu3+后,随着Eu3+浓度的增大,BSA荧光光谱略有蓝移,当Eu3+浓度为1.0×10-4mol·L-1时蓝移0.9 nm(图1D)。Eu3+存在下Que对BSA的荧光猝灭程度减小,发射峰蓝移程度也减小,但峰形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Eu3+对Que与BSA的结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Stern-Volmer方程作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年12期2011-07-27
- Sm(HTH)3Phen在改性MCM-41中的组装及发光性质
主要吸收带发生了蓝移,表明稀土配合物已被组装到MCM-41分子筛体系中.MCM-41的烷基化改变了孔道内的化学环境,当掺入稀土配合物后,稀土配合物的配体与孔道内的化学环境改变了Sm3+的对称格位,从而使得稀土配合物周围环境的极性增加,这一点可以从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图中吸收带的蓝移得到证明.图3 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图4给出了Sm(HTH)3Phen,Sm-MCM-41(a), Sm-G-MCM-41(b) 和 Sm-T-MCM-41 (c)的激发发射光谱.纯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1年7期2011-06-12
- 谷氨酸修饰的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体系荧光发射峰的蓝移以及荧光强度的变化.汞离子; 荧光探针; 谷氨酸汞是重金属中毒害最大的元素,它一旦进入生物体,极易与生物体内蛋白质分子中的巯基(-SH)结合形成巯醇盐,在体内某些组织中累积、富集后造成慢性中毒,引起以神经损害为主的多种疾病[1-2].因此,在生命、环境和医学等诸多领域中汞离子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传统的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电化学和气相色谱等方法可以实现对Hg2+的检测[3-5],它们的特点在于测定准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11-20
- 新型钌多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Hg2+的选择性“肉眼”识别
收由580 nm蓝移至566 nm,肉眼即可识别其溶液由墨蓝色变为粉红色。该配合物是一种较好的比色汞离子探针。钌多联吡啶配合物;合成;MLCT态吸收;汞离子识别随着人类对环境的日益关注,如何快速简单地检测环境及生物体中的有害离子(如重金属离子 Hg2+等)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钌多联吡啶配合物由于其丰富的光物理、光化学性质而在该领域颇受青睐。通过对其配体的灵活修饰,可使配合物作为探针识别阴离子[1~3]及金属离子[4~7],也可作为DNA分子探针[8]和 p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0年7期20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