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

  •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LFOXIRI+贝伐单抗治疗,阿替利珠单抗组接受FOLFOXIRI+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截止2021年8月1日,中位随访了19.9个月。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是13.1个月和11.5个月(HR=0.69,P=0.012)。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对照组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2%vs.36%)、腹泻(15%vs.13%)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0%vs.10%)。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对照组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11-30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参与贝伐单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主要通过靶向VEGF-A发挥其抗肿瘤作用。临床上贝伐单抗的适应证包括宫颈癌、转移性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等,该药现已被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1-2]。但是,在初始应答后大量患者表现出对贝伐单抗不敏感,或者表现为肿瘤耐药,之后肿瘤呈爆发式增殖,病情快速恶化,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阐明贝伐单抗的耐药机制,延缓、克服其耐药可提高贝伐单抗的临床疗效,有效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在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是一把“双刃剑”,其主要

    药学研究 2022年5期2022-11-27

  • 再程放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系统药物治疗包括贝伐单抗、电场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和入组临床试验。高级别胶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高达90%[5],贝伐单抗可与VEGF靶向结合,减少新生血管形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伽玛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31例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对再程放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展开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4期2022-08-29

  • NADPH氧化酶4抑制剂对贝伐单抗诱导人RPE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组前期研究证实,贝伐单抗对纤维化发生过程有调控作用,抗VEGF处理后纤维化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有研究表明,抗VEGF处理后,RPE细胞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也明显升高,抗氧化功能降低,ROS水平升高与细胞纤维化发生直接相关。ROS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6期2022-07-26

  • 贝伐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对耐药卵巢癌患者生存期及血清miR-17-5p、人激肽释放酶10表达的影响
    不甚满意[3]。贝伐单抗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可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对肿瘤增殖起到抑制效果,研究发现,贝伐单抗联合顺铂、紫杉醇应用于卵巢癌的治疗中,可有效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客观缓解率[4]。微小RNA(microRNA,miR)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能够通过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参与至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中miR-17-5p被认为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在卵巢癌患者中高

    陕西医学杂志 2022年1期2022-01-25

  • 贝伐单抗通过抑制mTOR通路对卵巢癌腹水模型裸鼠的改善作用
    重要的临床表现。贝伐单抗是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特异性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3]。目前,临床已将贝伐单抗应用于结直肠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4-5]。有研究发现,卵巢癌腹水的形成及腹水量与VEGF水平异常有关,推测贝伐单抗对卵巢癌腹水有良好的改善作用[6]。但贝伐单抗改善卵巢癌腹水作用机制的报道较少。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医学综述 2021年24期2022-01-12

  • 贝伐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高血压风险:一项系统评价
    610031)贝伐单抗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在美国被批准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以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治疗[1]。在结直肠癌中,大量研究显示贝伐单抗导致的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且高血压的发生与结直肠癌预后明显相关[2]。一项欧洲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纳入1 043例晚期或复发的NSCLC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顺铂/吉西他滨相比,不同剂量贝伐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1年8期2021-09-13

  • 贝伐单抗联合治疗方案在胶质母细胞瘤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
    仍有待提高。1 贝伐单抗的药理机制随着对胶质母细胞瘤分子病理及分型的深入研究,识别不同的病理类型和进展阶段,再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使病人得到更大的生存获益。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通路在胶质母细胞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肿瘤等组织释放相关因子特异性结合血管内皮细胞受体促进血管增殖,导致肿瘤浸润、转移;另一方面,诱导生成的肿瘤血管发育不成熟,存在结构及功能异常,易发生渗出等,引起肿瘤间质内压力过高,影响化疗药物起效[2]。贝伐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的IgG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2期2021-07-06

  • IMbrave150研究:免疫抑制剂治疗首次取得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成功
    :阿特朱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在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中的疗效(作者Finn RS等)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是目前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可适当提高患者总生存率,但不良反应较多。PD-1抑制剂、阿特朱单抗(PD-L1抑制剂)以及贝伐单抗在Ⅰb期和Ⅱ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客观缓解率。该研究探索了阿特朱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对比单药索拉非尼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HCC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纳入了2018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9期2020-12-14

  • 卵巢癌化疗+贝伐+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效果分析
    卵巢癌采用化疗+贝伐+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n=20)与采用化疗+贝伐+RARP方案治疗(观察组,n=20)效果及给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卵巢癌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75.00%,对照组经评定为30.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在化疗基础上,联用贝伐+R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可使效果进一步增强,且具较高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2020-11-09

  • 贝伐单抗结合紫杉醇对肺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癌组织S100A4和MMP-9的影响
    肺癌的重要方向。贝伐单抗作为一种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也能与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4-5],本研究拟分析两者结合应用的抗肿瘤效果是否能优于单味药。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4,S100A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蛋白都参与了肿瘤细胞远处侵袭转移的过程,它们表达水平的变化对于监测肿瘤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研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7期2020-07-17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研究进展
    GF中和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其次,一些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阿帕替尼、阿昔替尼)可以靶向VEGFR途径;此外,PA的常规治疗药物(如生长抑素类似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也可通过影响VEGF途径来抑制肿瘤细胞[13,16,18-20]。2 VEGF中和抗体治疗难治性PA和PC的临床研究迄今为止,评估抗VEGF靶向治疗对难治性PA和PC临床治疗效果的报道仍较少,其中,以关于VEGF中和抗体——贝伐单抗的研究居多。贝伐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年10期2020-01-11

  • 羟氯喹与贝伐单抗协同抑制HUVEC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
    治疗效果[1]。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抑制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2]。但是,肿瘤血管新生涉及到多个蛋白或信号通路,单靶药物抑制某一蛋白后,血管生成往往出现代偿性现象,进而引起肿瘤反弹性生长、转移以及耐药[3]。临床上在使用贝伐单抗时,往往需要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用,以提高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细胞自噬能够通过降解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细胞质以及入侵的微生物等,来维持肿瘤的稳态,因此,抑制细胞自噬可以阻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年11期2019-11-06

  • 直肠癌术后贝伐单抗相关迟发型吻合口漏一例
    光. 直肠癌术后贝伐单抗相关迟发型吻合口漏一例[J/CD].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 8(1):74-75.贝伐单抗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常用于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一线治疗,临床应用期间其高血压、蛋白尿、消化道和其他出血性问题、动静脉血栓形成、消化道穿孔及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逐步被报道并认识[1-3]。其中,贝伐单抗相关迟发型吻合口漏为伤口愈合不良并发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发生率较低,且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不为人重视;但若不能及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1期2019-02-13

  • 乳腺癌抗肿瘤血管治疗的临床进展
    疗中研究最多的是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贝伐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向结合,减少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生长。贝伐单抗于2008年获得FDA批准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此前在一线治疗中,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几乎是单独化疗的两倍[2]。然而,随后在其他试验中发现PFS增加不明显,更重要的是,已证实其对总生存期(OS)没有影响,导致FDA撤回批准。另一种靶向VEGF信号的策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9年5期2019-02-10

  • 贝伐单抗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期负相关[2]。贝伐单抗是针对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与VEGF的结合,阻碍VEGF与其受体结合,达到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本文从贝伐单抗作用机制出发,对其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1 贝伐单抗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密切关系,其在宫颈癌中的作用似乎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抑制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及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直接相关,两者都增加了VEGF[3]。宫颈癌VEGF的细胞质蛋白水平高于

    安徽医药 2018年12期2018-12-30

  • 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胶质瘤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究中[6-7]。贝伐单抗是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抑制VEGF活性,使其肿瘤组织停止生长从而发挥抗瘤作用,是首个被FDA批准可用于临床治疗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7-9]。但单药治疗复发性胶质瘤,其疾病生存率仍没有较大改善,利用胶质瘤原代细胞,联合用药进行处理,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差异的检测,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对胶质瘤治疗的作用及初步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细胞 胶质瘤病人术后组织分离培养而得

    西部医学 2018年10期2018-10-17

  • VEGF、MMP-9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贝伐单抗联合顺铂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作用
    GF)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2],其次与侵袭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家族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3]。本文旨在了解卵巢癌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情况以及贝伐单抗联合顺铂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机制,为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住院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01例患者。其中: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41例(卵巢癌组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4期2018-08-01

  • 贝伐单抗对兔耳损伤模型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达均增高[5]。贝伐单抗是一种抗VEGF单克隆抗体,在眼科研究中已经证实,贝伐单抗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6]。抗VEGF药物也可有效抑制瘢痕的形成[7],但是对增生性瘢痕形成影响还没有相关报道。因而,本研究旨在评估贝伐单抗对兔耳损伤模型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为临床上抗VEGF治疗增生性瘢痕奠定实验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8周龄雌性新西兰白兔10只,体质量2 400-2 600 g,购于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医动字第07-002号。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7期2018-07-27

  •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文章荐读: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进展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贝伐单抗作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抗血管生成制剂。为了扩大贝伐单抗用于晚期NSCLC 的适应证,大量研究继续探索贝伐单抗在一线治疗的联合形式外,还致力于探索其在后线及跨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国肿瘤临床》2017年第3期“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栏目,来自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

    中国肿瘤临床 2017年21期2017-12-12

  • 贝伐单抗诱发高血压与结肠癌病人生存期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周 铄,李学永贝伐单抗诱发高血压与结肠癌病人生存期的临床相关性分析周 铄,李学永(吉林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吉林 吉林 132000)目的 观察评估贝伐单抗所致高血压和结肠癌患者化疗生存期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择确诊和化疗的结肠癌患者63例,患者都接受标准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在每个治疗周期前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对出现贝伐单抗诱导高血压的癌症患者和血压正常患者进行总生存期的比较。结果 标准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后,结肠癌患者中17例出现了2~3级高血压(27

    当代医学 2017年22期2017-08-07

  • 抑制自噬对贝伐单抗诱导的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
    014抑制自噬对贝伐单抗诱导的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柴 婷,任 爽,张燕燕,匡 菁,杨家梅#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 郑州 450014#通信作者,女,1965年12月生,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化疗,E-mail:yjm6601@163.com自噬;贝伐单抗;结肠癌;凋亡目的:探讨抑制自噬对贝伐单抗诱导的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贝伐单抗、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人结肠癌HCT116细胞48 h,Anne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3期2017-06-07

  • 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孙东斌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观察孙东斌目的 比较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ⅢB期或Ⅳ期复发型卵巢癌患者,其中多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联合组)28例,贝伐单抗组32例,分别给予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贝伐单抗方案进行4个周期的治疗。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和贝伐单抗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7%和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5期2017-05-10

  • 贝伐单抗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10000)贝伐单抗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杜海娜(南京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00)目的探讨贝伐单抗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贝伐单抗二线治疗的转移性肠癌患者30例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ORR为10%,DCR为60%。中位OS为10个月,中位PFS为4.5个月。最常见的毒性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出血和恶心呕吐。结论贝伐单抗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安全性较高,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6期2017-03-09

  • 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进展*
    金研究进展综述·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进展*胡彬彬①陈宝清①卢铀②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贝伐单抗作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一线治疗的抗血管生成制剂。为了扩大贝伐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适应证,大量研究继续探索贝伐单抗在一线治疗的联合形式外,还致力于探索其在后线及跨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近年来贝

    中国肿瘤临床 2017年3期2017-03-03

  • 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对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卢 喜·论著·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对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年 亮,冯谢敏,卢 喜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对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6年3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贝伐单抗治疗的38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贝伐单抗联合细胞毒性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贝伐单抗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记录所有患者高血压发生情况、高血压分级及处理方法、生存情况,结直肠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11期2017-01-09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北武汉 4300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印贤琴1靳镭2侯俐1周燕1 1.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妇科,湖北武汉430016;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湖北武汉430022目的 系统性评价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NKI、EMbase、VIP、万方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并采用EndNote X6纳入研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11期2016-11-28

  • 比较贝伐单抗和MMC辅助小梁切除术效果的Meta分析
    eta分析·比较贝伐单抗和MMC辅助小梁切除术效果的Meta分析王越,柯敏,王文欢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Hubei Province, China•METHODS: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 CBM, CNKI, VIP and WanFang Data were electronical

    国际眼科杂志 2016年11期2016-11-09

  • 贝伐单抗对裸鼠胃癌移植瘤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安康725000贝伐单抗对裸鼠胃癌移植瘤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殷鹏飞1,杨小翠1,郭联斌1,贺永锋2,魏玉梅1安康市中心医院1.消化病科;2.内镜室,陕西安康725000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贝伐单抗对裸鼠胃癌移植瘤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选择雌性Balb/c裸鼠4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伐单抗高剂量组、贝伐单抗低剂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6年12期2016-06-27

  • 贝伐单抗联合FOLFOX化疗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15041)贝伐单抗联合FOLFOX化疗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丁医峰李华1(宁波健民肛肠医院,浙江宁波315041)〔摘要〕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FOLFOX化疗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Ⅳ期结直肠癌患者198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贝伐单抗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中青年贝伐单抗组(78例)、老年贝伐单抗组(59例)和老年对照组(61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和2年死亡率;次要观察指标是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和严重并发症。结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9期2016-06-04

  • 120例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
    张春梅120例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张春梅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晚期实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CR、PR以及PD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治疗效果较好。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实体肿瘤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9期2015-12-27

  • 贝伐单克隆抗体治疗恶性胶质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的重要因素之一。贝伐单克隆抗体 (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商品名:安维汀,Avastin),可与VEGF特异性结合,阻断VEGF的生物学效应,已证明其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下调肿瘤血管化程度,导致肿瘤细胞缺氧并坏死。恶性胶质瘤富含血管且高度表达VEGF,因此可作为贝伐单抗治疗的靶点[5]。2009年美国FDA批准贝伐单抗用于复发胶质瘤的治疗,然而,欧洲药品协会 (EMA)却拒绝将该药纳入治疗胶质瘤的范畴,主要理由是尚缺乏充分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5期2015-11-28

  • 贝伐单抗联合放疗对肺癌裸鼠移植瘤作用的研究
    广州510095贝伐单抗联合放疗对肺癌裸鼠移植瘤作用的研究阳秋香张欢欢袁太泽梁颖余锦秀王文金张秀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广东广州510095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放疗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将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24只裸鼠后腿皮下,10 d后肿瘤体积在100~200 mm3之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无菌生理盐水注射)、贝伐单抗组(每次注射贝伐单抗10 mg/kg,每周1次,共3次)、放疗组(5 Gy/次,共2次)、贝伐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14期2015-10-26

  • 贝伐单抗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211198)贝伐单抗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徐留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江苏 南京 211198)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毒性标准对贝伐单抗在治疗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①经治疗后,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3例(12.00%),稳定11例(44.00%),进展11例(44.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2015-10-24

  • 贝伐单抗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及疗效预测因子研究进展
    庆400016)贝伐单抗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及疗效预测因子研究进展蒋余霞综述,令狐华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重庆400016)抗体,单克隆; 抗肿瘤药;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预测; 综述; 贝伐单抗自1971年Folkman[1]首次提出血管生成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以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贝伐单抗(avastin®,genentech)是由美国罗氏公司研发的一种重组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1期2015-02-23

  • 自噬在贝伐单抗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凋亡中的作用
    治疗的最佳时机。贝伐单抗是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相关试验已证明贝伐单抗对于肝细胞移植瘤以及鼻咽癌移植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及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1,2〕。本试验将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引入,进一步探讨自噬在贝伐单抗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由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提供。贝伐单抗(阿瓦斯汀)购自瑞士罗氏制药公司。3-MA、四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9期2014-09-12

  • 贝伐单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进展
    最显著的成果则是贝伐单抗。贝伐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的单克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该抗体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中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抑制新的肿瘤血管的形成,使得其他的肿瘤脉管系统的回归,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2]。本文将从贝伐单抗的治疗机制及临床试验的结果作一综述。1 贝伐单抗抗卵巢癌作用机制血管再生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1个重要因素。肿瘤生长到1~2mm后,就需要有再生的血管为其提供营养物质,才能继续存活并生长;而卵巢癌肿瘤脉管

    重庆医学 2014年32期2014-03-26

  • 接受标准方案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联合贝伐单抗、单独使用贝伐单抗或不再继续治疗的Ⅲ期非劣性试验(AIO KRK 0207)
    化疗联合贝伐单抗后维持治疗的选择是有争议的。AIO KRK 0207试验研究具体为经过24周标准的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贝伐单抗治疗后,不再继续治疗或单独使用贝伐单抗的效果与使用氟尿嘧啶联合贝伐单抗继续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在经过24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贝伐单抗转化治疗后,采用氟尿嘧啶联合贝伐单抗或单独使用贝伐单抗显示出更长时间的"方案失败间歇时间(time to failure of strategy,TFS),仅有小部分人群接受再次化疗,截止试验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4年3期2014-01-21

  • CALGB/SWOG 80405:既往未接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腺癌患者接受FOLFIRI或mFOLFOX6联合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的Ⅲ期试验
    OLFOX6联合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是转移性结直肠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哪种最优尚不明确。2014年ASCO会议报道一项1420例患者入组的临床研究,研究表明对于K-RAS基因第12和13密码子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在总生存期方面无显著差异,均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由于入组患者多为接受FOLFOX方案,未能与FOLFIRI比较哪种化疗方案更优。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4年3期2014-01-21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维持治疗——优化方案的选择Δ
    及现代生物药物如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等,使患者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提高至50%~60%、9~11 个月、20~24 个月[1]。尽管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且业已证明,对于化疗获益的患者,选择某种形式的维持治疗是更好的选择[2];但是,对于维持治疗方案的选择,是选择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基石药物5-氟尿嘧啶(5-FU)注射,还是选择其更加方便和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年9期2014-01-08

  • 贝伐单抗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Δ
    的药物等[2]。贝伐单抗作为单克隆抗体中的一种,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靶向药物,近年来其与化疗药物联合被广泛用于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的治疗[3]。多项临床研究报道指出,在不同部位肿瘤的化疗过程中,加用贝伐单抗或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并且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然而,肿瘤患者在应用贝伐单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穿孔、出血、高血压、蛋白尿、血管栓塞等[4]。因此,关于贝伐单抗对肿瘤的治疗仍需进一步的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年9期2014-01-08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维持治疗的必要性Δ
    [1-2]。自从贝伐单抗批准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后[3-7],贝伐单抗作为结直肠癌的维持治疗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在MACRO/TTD 试验中,患者在接受每3 周给药的贝伐单抗、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XELOX)6 个周期后,被随机分配到持续使用XELOX联合贝伐单抗或贝伐单抗单药维持治疗组,两组均用药直到疾病进展。主要终点是PFS;次要的终点是OS、RR、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肿瘤控制率、达到临床有效时间和安全性[8]。该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0个月。结果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年9期2014-01-08

  • 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及处理
    实体肿瘤的治疗。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第一个被美国批准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高血压是其常见不良反应之一[3]。控制不佳的高血压不仅导致心血管事件、肾脏疾患和中风,而且直接导致抗肿瘤治疗中断,临床获益受限,而且高血压已被报道可能作为预测贝伐单抗临床疗效的重要生物指标[4],因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们自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对53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现就其治疗后高血压的发生、处理、转归情况及高血压与贝伐单抗临床疗效间的关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6期2013-11-22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药物和化疗方案。贝伐单抗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的单克隆抗体,美国批准的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及卡铂方案,欧洲批准的贝伐单抗联合含铂两药方案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1]。本研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资料,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有关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ized control trial, RCT)进行综合分析

    中国肺癌杂志 2013年2期2013-09-09

  • 标准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沿·标准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妇科肿瘤国际合作组卵巢肿瘤7临床试验显示(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Ovarian Neoplasms 7,ICON7),与标准化疗相比,标准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可改善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以及总生存期。然而,Stark等近期报道称标准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可能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相关,在临床决策时应权衡无进展生存期延长和生活质量下降方面的利弊。该研究将2006年12月

    海南医学 2013年6期2013-04-09

  • 贝伐单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述 钟陆行 审校贝伐单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王海兰 詹正宇 冯 苗 综述 钟陆行 审校脑胶质瘤中3/4以上的患者为高级别脑胶质瘤,其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预后极差。虽然术后同步放化疗能使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生存获益,但其仅能延长有限的生存时间。近年来,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胶质瘤及其周围组织中高表达,调控着肿瘤的生长过程,是脑胶质瘤治疗的有效靶点。贝伐单抗能够特异性地阻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的

    中国肿瘤临床 2013年16期2013-01-23

  • 贝伐单抗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650032)贝伐单抗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杨 艳1谢伯林2*(1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1;2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眼部新生血管疾病是对人类视力造成严重损害的重要因素,眼部新生血管的治疗是眼科治疗的一大难题。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贝伐单抗能够有效的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疾病。本文就近几年贝伐单抗用于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贝伐单抗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贝伐单抗;新生血管;眼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3期2013-01-23

  • 贝伐单抗辅助放化疗可延长新诊断恶性胶质瘤患者生存期
    贝伐单抗辅助放化疗可延长新诊断恶性胶质瘤患者生存期avastin;贝伐单抗;恶性胶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012 年11 月17 日,Genentech公司在第17届神经肿瘤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项名为AVAglio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价贝伐单抗(avastin)联合放疗和化疗用于新诊断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自2005年以来该药用于新诊断恶性胶质瘤的首个获得阳性结果的Ⅲ期临床试验。该项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为贝伐单抗

    药学进展 2012年12期2012-12-09

  • 贝伐单抗与乳腺癌治疗
    FDA宣布撤回对贝伐单抗(Bevacizumab)适用于乳腺癌适应证的批准。这个决定是基于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ncolog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的建议做出的。事实上,在2008年快速批准流程通过贝伐单抗乳腺癌的适应证前,该委员会就以微弱的优势否决了批准该适应证的议案。2 价值判断基于E2100[1]和AVF2119g[2]两个试验的结果,2008年FDA批准将贝伐单抗用于乳腺癌适应证。E2100试验是紫杉醇每周治疗与联合

    药品评价 2012年6期2012-12-08

  • 四例贝伐单抗所致肾损害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孟昭·论著·四例贝伐单抗所致肾损害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赵 静1,李 航2,张 力1,钟 巍1,李龙芸1,文煜冰2,王孟昭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1呼吸内科2肾内科,北京 100730目的探讨贝伐单抗所致肾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4例使用贝伐单抗后出现明显肾损害而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和肾脏病理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男、女性各2例;年龄43~67岁,平均(56.5±11.5)岁;非小细胞肺癌3例(75%)、胰腺癌1例(2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11-21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多程治疗失败后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SCLC患者予以贝伐单抗(bevacizumab)联合不同化疗药物进行试验性治疗,探讨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1 资料和方法1.1 入选标准患者年龄18~75岁;ECOG体能状况(PS)0~2分;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诊断确诊的晚期多程化疗和(或)靶向治疗2个方案以上(包括2个方案)失败的NSCLC患者,鳞癌除外;至少具有1个双径可测量的病灶,胸片、普通CT或MRI扫描病灶≥20 mm,螺旋CT或PET-CT扫描病灶≥10 mm;预计生存期≥3个月;符合化疗的

    中国癌症杂志 2012年1期2012-05-30

  • 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是贝伐单抗作一综述,以期为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提供理论基础参考。1 贝伐单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实体瘤中的临床应用血管生成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肿瘤直径达到1~2 mm时,肿瘤细胞就需要血管提供营养物质才能继续存活。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需要血管、循环内皮细胞以及促血管生成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的参与。贝伐单抗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人源化的抗VEGF

    中国药房 2012年10期2012-03-26

  • 晚期结肠直肠癌进展期患者继续应用贝伐单抗二线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线治疗已经接受过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二线继续应用贝伐单抗(阿瓦斯汀)联合标准化疗可延长总生存期。此发现验证了许多美国肿瘤学家已经提出的治疗方法,并将可能改变欧洲以及那些通常将贝伐单抗的应用限定于一线或二线治疗的地区的治疗标准。http://www.roche.com/investors/ir_update/inv-update-2012-01-26.htm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2年1期2012-01-21

  • 贝伐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12例初治失败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合分子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等的应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有效率和生存期均有明显提高[1,2]。Avastin是阻断VEGF(血管内皮因子)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近年来被用于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在NCCN指南中,对于初治方案中未含贝伐单抗的患者,二线治疗可考虑用含贝伐单抗方案。我科对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2例初治失败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联合FO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4期2012-01-09

  • 贝伐单抗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GF)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 (Bevacizumab)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就贝伐单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 VEGF及其受体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VEGF是目前所知道最强的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血管形成因子[3],能诱导内皮细胞增生、蛋白酶的表达、抗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重组,最终形成毛细血管。人的VEGF基因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构成,其mRNA通过不同的剪切方式,编码为不同的VEGF亚型,包括VEGF-A、VEGF-B、VEGF-D和V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29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