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单抗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2015-10-24 03:00:56徐留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贝伐单抗化疗

徐留美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江苏 南京 211198)

贝伐单抗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徐留美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江苏 南京 211198)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毒性标准对贝伐单抗在治疗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①经治疗后,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3例(12.00%),稳定11例(44.00%),进展11例(44.0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2.00%,疾病控制率为(56.00%)。②共有34例患者在采用贝伐单抗后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数目减少34例,占70.83%;粒细胞数目减少25例,占52.08%;血小板减少8例,占16.67%。有14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占29.17%。有15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占31.25%。共10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占20.83%。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出现的与贝伐单抗毒性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尿蛋白5例,占10.42%;鼻衄4例,占8.33%;血管栓塞3例,占6.25%;尿血2例,占4.17%。结论 对中晚期肿瘤患者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依然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临床治疗时需慎用。

贝伐单抗;中晚期肿瘤;临床疗效;安全性

肿瘤是一种非遗传性基因病,其是指机体的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基因产生了改变而丧失了正常生长的能力,从而出现单克隆性异常增生,最终产生的新生物[1]。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因肿瘤而死亡的患者亦在逐渐增加,因此对于肿瘤的治疗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今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分为激素类药物、细胞毒类药物、单克隆抗体及生物反应调节剂等几种。贝伐单抗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单克隆抗体,其是一种靶向药物,主要针对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其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于肿瘤治疗中的效果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2]。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在各种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联用贝伐单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患者在治疗后往往会产生如高血压、胃肠道穿孔、血管栓塞及蛋白尿等不良反应[3]。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采用贝伐单抗进行治疗的48例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贝伐单抗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采用贝伐单抗进行治疗的48例中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正在进行治疗和治疗完毕的患者。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53.7±8.4)岁,其中年龄<50岁的患者共15例,年龄>50岁的患者共33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例,乳腺癌患者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5例,卵巢癌患者4例,胃癌患者2例,膀胱癌和胆囊癌患者各1例。48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首次进行化疗的药物即为贝伐单抗。其中25例患者可正常进行随访;14例患者已死亡,其中死于脑栓塞1例。共有8例患者因受经济原因或严重不良反应的影响而停止继续采用贝伐单抗进行治疗,6例患者正继续使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另有9例患者失访。所有患者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均为正常,均按照药物的标准剂量和用药方法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

1.2方法: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4](RECIST)将患者的化疗效果分为进展、稳定、部分缓解及完全缓解等4个指标进行评价。治疗的总有效率=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稳定率+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毒性标准[5],观察患者的中粒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情况及恶心、呕吐和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相应的平均。

1.3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评价:对接受化疗2个周期以上的25例患者(排除无法进行评价及正在使用贝伐单抗进行治疗的患者)的化疗效果进行评价:从表1可以看出,经治疗后无完全缓解的患者,部分缓解3例(12.00%),稳定11例(44.00%),进展11例(44.0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2.00%,疾病控制率为(56.00%)。而在部分缓解的患者中,结肠癌占66.67%,肺癌占33.33%;在稳定的患者中,肺癌占45.45%,结肠癌和卵巢癌各占18.18%,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各占9.09%;在进展的患者中胃癌占36.36%,肺癌占27.27%,子宫内膜癌占18.18%,结肠癌和乳腺癌各占9.09%。

2.2不良反应情况:本组48例患者中,共有34例患者在采用贝伐单抗后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数目减少34例,占70.83%,其中Ⅰ度15例,Ⅱ度14例,Ⅲ度5例;粒细胞数目减少25例,占52.08%;血小板减少8例,占16.67%,其中Ⅰ度2例,Ⅱ度4例,Ⅲ度2例。同时,共有14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占29.17%,均为Ⅰ度。共有15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占31.25%,共10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占20.83%。此外,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出现的与贝伐单抗毒性相关性比较大的不良反应还有尿蛋白5例,占10.42%;鼻衄4例,占8.33%;血管栓塞3例,占6.25%;尿血2例,占4.17%。

表1 25例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n(%)]

3 讨 论

贝伐单抗是一种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其是针对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的一种单克隆抗体,能够与机体中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靶向相结合,从而有效抑制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和其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6]。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在对各种肿瘤进行化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贝伐单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并且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进行评价的25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无完全缓解的患者,部分缓解3例(12.00%),稳定11例(44.00%),进展11例(44.0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2.00%,疾病控制率为56.00%。

中晚期肿瘤患者采用贝伐单抗治疗后容易出现高血压、出血、胃肠道穿孔、血管栓塞及蛋白尿等不良反应。相关报道显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和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腹泻及中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8]。本次研究中,我们对不同的中晚期肿瘤患者采用贝伐单抗进行治疗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后出现的与贝伐单抗毒性相关性比较大的不良反应还有尿蛋白5例,占10.42%;鼻衄4例,占8.33%;血管栓塞3例,占6.25%;尿血2例,占4.17%。同时,治疗后出现的与化疗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恶心和呕吐等情况。

由此可见,对中晚期肿瘤患者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依然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临床治疗时需慎用。

[1]姜勇.胸腺肽α1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肿瘤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47-48.

[2]严凌花,潘忠美,郭红梅,等.晚期肿瘤胰岛素增强化疗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37-439.

[3]毛锦雯,郁红菊,方凤章,等.口服尼可刹米注射液治疗晚期肿瘤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18-19.

[4]万德森.贝伐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2009,36(23):1374-1376.

[5]高建苑.贝伐单抗联合卡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1例[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9(11):1054.

[6]罗聪,应杰儿.贝伐单抗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9):3407-3409.

[7]滕英.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8):727-728.

[8]吴灵芝,陶敏,冯军,等.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肿瘤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9):2189-2190.

R73

B

1671-8194(2015)17-0103-02

猜你喜欢
贝伐单抗化疗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跟踪导练(二)(3)
贝伐单抗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癌症进展(2016年8期)2016-08-22 11:22:04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癌症进展(2015年6期)2015-03-11 14:56:57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
贝伐单抗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