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单抗对兔耳损伤模型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2018-07-27 12:09彭慧子张玉蓉苗常青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贝伐毛细血管单抗

彭慧子,张玉蓉,苗常青

(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通讯作者,E-mail:mcqfree@163.com)

目前治疗增性性瘢痕主要采用类固醇注射、放疗、激光和外用硅凝胶等方法[1]。由于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复杂,一种治疗方法只能干扰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某一环节,因而需要联合应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血管生成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许多研究表明,过度血管生成会导致瘢痕形成,而且增生性瘢痕中新生毛细血管明显多于一般瘢痕[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病理性瘢痕中VEGF表达及血管数量均高于正常皮肤[4]。此外,眼部纤维化疾病及风湿性疾病患者中VEGF表达均增高[5]。贝伐单抗是一种抗VEGF单克隆抗体,在眼科研究中已经证实,贝伐单抗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6]。抗VEGF药物也可有效抑制瘢痕的形成[7],但是对增生性瘢痕形成影响还没有相关报道。因而,本研究旨在评估贝伐单抗对兔耳损伤模型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为临床上抗VEGF治疗增生性瘢痕奠定实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8周龄雌性新西兰白兔10只,体质量2 400-2 600 g,购于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医动字第07-002号。动物在室温下自由饮食和饮水。

1.2 主要试剂

贝伐单抗(瑞士罗氏制药公司),抗CD31抗体(美国Sigma公司),VEGF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上海内含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E染料(美国Sigma公司),马松三色染色试剂盒(上海博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兔耳损伤模型制备

根据文献[8]的方法制备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经兔耳缘静脉注射1%戊巴比妥钠麻醉,避开双耳腹侧大血管,用手术刀在兔耳腹侧面远离耳根部少毛区制备直径约6 mm的圆形孔,每只兔耳制备4个孔,孔间隔约1.5 cm。圆孔去除皮肤和皮下软组织,并剥离软骨膜,暴露创面,待其自然愈合。于打孔后第2天开始在左侧兔耳瘢痕内注射贝伐单抗(0.2 ml/5 mg),为贝伐单抗组;右侧瘢痕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做为对照,1次/2 d,共7次,直到第14天。

1.4 VEGF水平检测

在兔耳损伤模型后第10天,选择2只兔,收集每只兔子两耳增生瘢痕组织,用PBS冲洗,采用RIRP裂解缓冲液提取蛋白,然后混合液经10 000 r/min离心10 min,按照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的说明,检测上清液中VEGF含量。

1.5 组织学分析

兔耳损伤模型后第40天,选择6只兔,收集每只兔子两耳增生瘢痕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3只兔子分别进行HE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

1.6 瘢痕增生指数(SEI)分析

HE染色兔耳增生瘢痕组织,低倍镜下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创面后真皮厚度和相临正常组织真皮厚度,计算SEI[9]。SEI=(兔耳腹面瘢痕处皮肤厚度-邻近正常组织皮肤厚度)/邻近正常组织皮肤厚度。

1.7 毛细血管数评估

在兔耳损伤模型后第40天,提取剩余2只兔子两耳增生瘢痕组织,采用CD31抗体对瘢痕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标记,高倍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数每个视野下CD31染色血管数,直径≤50 μm血管被视为毛细血管,求其平均数作为该标本毛细血管数。再按Weidner方法,计算出组织切片中每平方毫米毛细血管数[10]。

1.8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贝伐单抗和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兔耳损伤创面组织学变化

兔耳损伤模型后2周,兔耳所有缺损愈合,上皮形成。两组间创面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贝伐单抗组瘢痕高度较低,瘢痕表面较规则(见图1);马松三色染色表明,贝伐单抗组胶原纤维呈规则和疏松分布,而对照组胶原纤维呈杂乱和致密分布(见图2)。

A. 对照组 B. 贝伐单抗组图1 两组兔耳瘢痕表面组织学分析 (HE染色,×100)Figure 1 Histological analysis of rabbit ear scar surface in two groups (HE staining,×100)

A. 对照组 B. 贝伐单抗组图2 两组兔耳胶原分布组织学分析 (马松三色染色,×400)Figure 2 His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ollagen in rabbit ears in two groups (Masson,×400)

2.2 兔耳增生瘢痕组织SEI变化

兔耳损伤模型第40天,贝伐单抗组SEI是1.85±0.14,对照组是1.98±0.15,贝伐单抗组SE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4)。

2.3 兔耳增生瘢痕组织VEGF表达水平

兔耳损伤模型第10天,贝伐单抗组VEGF表达水平是(38.75±11.02)pg;对照组是(82.54±21.62)pg,贝伐单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2.4 兔耳增生瘢痕组织毛细血管数量

兔耳损伤模型第40天,贝伐单抗组毛细血管数量是7.25±1.23;对照组是8.52±0.79,贝伐单抗组毛细血管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6,见图3)。

A. 对照组 B. 贝伐单抗组图3 兔耳增生瘢痕毛细血管分布 (免疫组化染色,×40)Figure 3 Capillary distribution of rabbit ear hypertrophic scars in two groups (HE,×40)

3 讨论

增生性瘢痕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采用多种治疗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常用治疗方法存在全身不良反应、治疗周期长及复发等缺点,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新生血管形成过多引起的视网膜纤维化,贝伐单抗可抑制血管生成,因而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由于瘢痕形成实质上是纤维化过程,所以贝伐单抗也可用于抑制瘢痕的形成。瘢痕形成是伤口愈合阶段的正常过程,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创伤愈合后形成的病理状态。

有研究表明,抗VEGF类药物可减少瘢痕形成[11]。本研究主要观察抗VEGF类药物贝伐单抗对增生性瘢痕,而不是正常瘢痕形成的影响。在以往白兔模型中,贝伐单抗的使用剂量在1.25-3.75 mg之间。兔模型结膜下注射3.75 mg贝伐单抗可有效抑制血管生成,且不影响角膜上皮化或创面愈合[12]。尽管目前尚无皮肤和眼内组织耐受性差异的研究,但由于皮肤作为正常的屏障,其对贝伐单抗的耐受应高于眼内组织。因此,本研究中贝伐单抗剂量高于以往常规用量。以往研究已经证实,正常瘢痕和增生性瘢痕血管数量存在差异[3]。增生性瘢痕中VEGF水平明显增高,导致血管生成过度[4]。

血管生成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兔耳模型第10天提取增生瘢痕组织,结果表明,贝伐单抗局部注射能有效降低瘢痕组织中VEGF水平;兔耳模型第40天提取增生瘢痕组织,结果表明,贝伐单抗注射能减少瘢痕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贝伐单抗可能通过降低瘢痕组织中VEGF水平,导致血管生成减少,从而阻止增生性瘢痕形成。

增生性瘢痕主要是影响美观,特别是血流增强引起的红斑。在一项研究中,抗VEGF治疗可使增生性瘢痕微循环灌注减少,与其他瘢痕治疗方法相比,抗VEGF治疗效果可能更明显[13]。正常瘢痕与增生性瘢痕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表皮厚度。在本研究中,贝伐单抗治疗的瘢痕组织SEI较低,表明贝伐单抗治疗可减少瘢痕厚度。在多种纤维化疾病中,VEGF水平增高[14,15]。本研究结果表明,贝伐单抗组胶原纤维呈规则和疏松分布,而对照组胶原纤维呈杂乱和致密分布,此结果提示,贝伐单抗治疗也可影响纤维化形成。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兔耳损伤模型局部注射贝伐单抗可有效抑制血管过度生成,从而阻止增生性瘢痕形成。应对贝伐单抗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贝伐毛细血管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贝伐单抗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贝伐单抗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
接受标准方案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联合贝伐单抗、单独使用贝伐单抗或不再继续治疗的Ⅲ期非劣性试验(AIO KRK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