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
- 《榆树下的欲望》中狄奥尼索斯精神探析
该戏的两位主人公伊本和爱蓓最终抛下猜疑,相拥而泣,让原始的酒神情感自由蔓延,最终冲破了物欲的束缚,实现了精神的自由,这便是该戏剧中的狄奥尼索斯精神。该剧以悲剧式的结尾表达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也让我们感受到悲剧那种深沉的美,领悟到悲剧的哲学内涵。一、《榆树下的欲望》中酒神的胜利在《榆树下的欲望》中,我们从每个人物的身上都看到了日神和酒神的影子,彼此之间不断斗争,最终酒神精神在个体身上战胜了日神精神。(一)虔诚的清教徒凯伯特爱弗莱姆·凯伯特这个传统的清教徒,一
名家名作 2023年7期2023-09-01
- 情绪影响胃健康
黄金时代著名学者伊本·西纳曾进行过一次醫学实验。他把两只小羊放在两个不同的笼子里用同样食物喂养,一只小羊的笼子外面拴着一只狼,而另一只羊被放置在安全舒适的地方。随后不久,“与狼共舞”的小羊发育不良,体重下降,而另一只羊则很健康。之后不久,伊本·西纳发现那只“与狼共舞”的小羊胃黏膜上出现了弥漫性的溃疡。可见,情绪活动与胃肠道黏膜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很多时候,一些腹部不适的症状,比如腹痛、腹泻、便秘、反酸等,都是精神状态异常在胃肠道的表现。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共产党员·上 2022年1期2022-02-13
- 漫漫朝圣路
4年2月24日,伊本·白图泰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一个柏柏尔人家庭。20岁左右时,他出发去麦加朝圣,从此,他踏上了一段长达75,000英里的旅途……文章词数 389 难度 ★★★ 建议用时7分钟“I left Tangier, my birthplace, the 13th of June, 1325, with the intention of making the pilgrimage (朝圣之旅) to Mecca...to leave all my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1年3期2021-04-06
- 世界顶级教师大PK
代的世界上,还有伊本·拔图塔和汪大渊这样的旅行家。他们走过了比马可·波罗更长的路,去过比马可·波罗更多的国家。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他们的故事。不同的出生1304年,伊本·拔图塔出生于今摩洛哥沿海丹吉尔的伊斯兰教法学者家庭。这一年,延续40年的蒙古世界内战终于结束,坐镇大都(今北京)的元成宗铁穆耳成为大蒙古国名义上的宗主,欧亚大陆战火平息,商道重归和平。意大利人文主义先驱彼特拉克来到人间,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几年后的江西南昌汪家垄,诞生了一个名叫汪大渊的孩
小福尔摩斯·上下五千年 2021年2期2021-02-21
-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石油王国沙特的序幕
卜杜勒·阿齐兹·伊本·沙特。这位曾经的内志(现在的沙特阿拉伯纳季德地区)王子,11岁开始流亡生活,亲眼见证北部地区的拉希德家族夺取了他和他的臣民们赖以生存的利雅得。12岁经历了一次伏击,他躲在卫士身后亲眼目睹了双方短兵相接的血腥场面,手起刀落的人头溅了他一脸鲜血,似乎这些鲜血一直在浇灌他心中的仇恨。每每想到拉希德正统治着他的故土,他就疼痛难忍,他经常向父亲恳求:“战斗吧!赶走拉希德,没有人比你更适合做利雅得的国王”。但是他的父亲阿卜杜·拉赫曼总是在提醒他,
能源 2020年9期2020-11-09
- 杭州绳技
历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访问杭州时,也观赏过类似“通天绳技”的神奇魔术。伊本·白图泰笔下的神奇魔术伊本·白图泰是中世纪著名的旅行家。14世纪,他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又循海路北上到达杭州,并在杭州受到执政官的热烈欢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席间,魔术师表演了一场精彩的魔术:只见其抛绳于空中,绳便扶摇直上,直到绳端消失在空中。然后他让徒弟缘绳而上,爬着爬着就不见了,魔术师连喊三声,却无人答应。于是魔术师很生气,他抄起一把刀,顺绳而上,也不见了。一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0年1期2020-03-02
- 伊本·白图泰笔下泉州与阿拉伯世界的交往
【摘要】《伊本·白图泰游记》是伊本·白图泰在历经四阶段旅行回国后口述其经历,由朱赞执笔而成,在世界上有着深远影响。伊本·白图泰是第一位足迹遍及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旅行家,于元朝时到达中国。他的游记中有大量关于中国,特别是泉州的记载。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元朝时对外交流频繁,有着重要的商业地位及文化地位。本文所做的研究是了解泉州与阿拉伯国家交流的历史、元朝时中阿交流情况的需要。【关键词】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泉州;一带一路;阿拉伯国家【中图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2期2020-02-21
- 杭州绳技
——海上丝绸之路的古老幻术
历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访问杭州时,也观赏过类似“通天绳技”的神奇魔术。伊本·白图泰笔下的神奇魔术伊本·白图泰是中世纪著名的旅行家。14世纪,他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又循海路北上到达杭州,并在杭州受到执政官的热烈欢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席间,魔术师表演了一场精彩的魔术:只见其抛绳于空中,绳便扶摇直上,直到绳端消失在空中。然后他让徒弟缘绳而上,爬着爬着就不见了,魔术师连喊三声,却无人答应。于是魔术师很生气,他抄起一把刀,顺绳而上,也不见了。一
青春期健康 2020年1期2020-02-11
- 中国与非洲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伊本·白图泰与郑和的航海记忆
著名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 1304-1377)聚焦于印度洋,将14世纪初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与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在印度洋的航海记忆连缀起来比对,伊本·白图泰的旅行是个人的旅行,全部旅行包括3次,经历28年,是海陆兼程,并不都发生在海上;郑和率领庞大船队的使团,全部旅行包括7次,经历28年,从南海到印度洋,全部发生在海上。伊本·白图泰从印度洋西部到东部的海上经历,与郑和从印度洋东部到西部的海上经历前后相踵,交相辉映,二者均对古代丝绸之路亚、非
海交史研究 2019年3期2019-12-14
- 论《榆树下的欲望》的清教主义解读
爱碧与他的小儿子伊本之间错综复杂的人伦关系。预示着万物生长的榆树象征着蓬勃发展的欲望,也象征爱碧与伊本之间真挚的爱情。《欲望》借用古希腊悲剧的乱伦和杀婴主题,并将之融合在剧本中,以表现当代美国社会中“清教思想、物质主义和人的欲望之间的冲突”[2]。无论清教文化如何压抑人性,人性本能的欲望依然悄滋暗长。通过《欲望》,奥尼尔传达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即在战后信仰衰落之时,如何采取新的宗教形式进行救赎,而这种救赎必然离不开对清教主义的反思,对金钱主义甚嚣尘上的批判。
文学教育 2019年29期2019-11-27
- 继承与创新并重的精密科学家
发起攀登。塔比·伊本·库拉(Thabit Ibn Qurra,826-901)就是这个从继承扭转向创新的时代里一个耀眼的人物。拜星信徒希腊罗马时代晚期,有不少科学知识流传到萨珊帝国(统治现在伊朗及周围的西亚地区)及小亚细亚地区的商业中心等地,在这些地方,古希腊科技成就用波斯语、叙利亚语等保存下来。位于现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的哈兰就是保存科学知识较为完好的地区之一。本文主角塔比·伊本·库拉就出生在这里。哈兰是一座拥有约4000年历史的古城,现在仍以其蜂巢式的拱
中国科技教育 2019年11期2019-09-26
- 评《二十世纪军政巨人百传:侯赛因传》
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Hussein Ibn Talal)的历史类传记文学作品。由于英国作者詹姆斯·伦特在约旦生活并工作过,更是侯赛因国王的好友,与其交往甚密,所以本书内容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对于了解侯赛因国王执政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和约旦王国在二战至今的一系列发展变化,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是本书对于侯赛因国王的丰功伟绩泼墨良多,而他本人不光彩的一面则一笔带过甚至有刻意美化之嫌,使本书存在略有不足之处。关键词:侯赛因·伊本·塔拉勒;英国干预;约旦阿
大东方 2019年1期2019-09-10
- 对比《费得尔》和《榆树下的欲望》论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的变迁
爱上了自己的继子伊本,欲望是这两部作品的共同主题,但与费得尔不同的是,爱碧的欲望是物欲和情欲的结合,伊本和爱碧在一起是双向的,是欲望和利益的切合点,爱碧和伊本并不认为乱伦是罪恶的,羞耻的行为,他们认为乱伦是是本性,是普遍且必然的,当伊本一开始拒绝爱碧的求爱时,爱碧对伊本说:“你不能够这样,这是违背自然本性的。”,可见在爱碧眼中自己的伊本的结合是天经地义的,性欲望是第一性的 。剧中金钱欲望也贯穿全剧,他们每个人都渴望占有农庄,占有黄金,老父亲贪婪自私,将儿子
青年生活 2019年8期2019-09-10
- 死亡教育该成为人生必修课
任钱德拉·戈什·伊本说,有时孩子可能目睹与亲人死亡有关的事情,抢救的过程对一个小孩来说可能是很可怕的,这时成年人有必要告诉孩子们,医生正在试图帮助他们的亲人。父母需要帮助孩子理解死亡绝对不是誰的错——不是医生的、父母的,更不是孩子们的错。虽然父母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感到悲伤、愤怒、困惑或内疚,但孩子们往往不会如你所愿。“幼儿的悲伤时间很短,”伊本说,“孩子们经常通过跑来跑去或转而做其他事来解除悲伤。这看上去有点没心没肺,但你要认识到,孩子们确实关心过。”梅尔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8期2019-08-06
- 苏丹政变:能否真正摆脱强人政治?
副总统兼国防部长伊本·奥夫宣布成立由他担任主席的过渡军事委员会,他还表示苏丹将实施“自由公平”的选举。此后,苏丹民众继续发起抗议伊本·奥夫的活动,喊出“不要一个贼来替代另一个贼”的口号,12日伊本·奥夫宣布辞职。苏丹外交部14日发声明称,过渡军事委员会将在两年内向文职政府交出权力。苏丹政局恶化备受国际社会关注。“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呼吁苏丹军方在15天内将权力移交给由平民领导的“过渡政治当局”,联合国则第一时间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作为一个伊斯兰人口占大部分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14期2019-04-29
- “医中之王”的传奇人生:伊本西那
是它的宽度。——伊本西那(980-1037)公元10世纪,经过200余年对古典时代文明的全力吸收与会通,伊斯兰科学的黄金时代逐渐步入高峰。这个世纪尾声,出现了文明史上绝代双骄式的人物,他们都以百科全书式的智慧闻名于世,并对后世科学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他们就是比鲁尼和伊本西那(IbnSina,拉丁化名字为“阿维森纳”,图1)。本篇文章中介绍被誉为“医中之王”的伊本西那的传奇人生和他的主要成就。夙慧少年昔日与大唐王朝东西并矗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到10世纪初已
中国科技教育 2018年3期2018-11-20
- 伊本·白图泰藏在摩洛哥“迷宫”中
特派记者 黄培昭伊本·白图泰是摩洛哥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曾到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旅行、考察,他到过中国多座城市,对中国进行了大量记载和描述,成为中摩友好交往和传统友谊的一段佳话。日前,《环球时报》记者赴伊本·白图泰的家乡——摩洛哥的丹吉尔,探寻他的痕迹。迷宫般的小巷丹吉尔位于摩洛哥北部,隔着著名的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那里不但是伊本·白图泰的出生地,而且还是他去世后的葬身之所。如今在丹吉尔,伊本·白图泰确切的出生地点现在已无处可考,只留下他的墓地供
环球时报 2018-10-182018-10-18
- 伊本·白图泰家乡人,对中国真热情(手记)
培昭“我希望能像伊本·白图泰那样游历中国的大好河山!”《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摩洛哥采访时,多次听到当地人这样说。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摩洛哥的大旅行家,出生在北部港口城市丹吉尔。他在游记中对中国的描述,一直影响着摩洛哥人对中国的认知,而随着两国交往的加深,又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到“伊本·白图泰的家乡”旅游。摩洛哥人为国家出了伊本·白图泰这样的历史人物而自豪,在丹吉尔以及摩洛哥其他城市的书店里,记者都看到有《伊本·白图泰游记》出售。他在书中有关中国的描述,
环球时报 2018-10-092018-10-09
-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中国之行
许多著名的游记,伊本·白图泰就是其中之一。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h,1304-1377 年)是摩洛哥丹吉尔人,全名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拉杜·穆罕 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赖瓦蒂·团哲,以伊本·白图泰之名著称于世。他是中世纪四大旅 行家之一。他一生中曾三次外出旅行。1325年,当他22岁时为了进行朝觐,开始了第一次旅行。从摩洛 哥出发,经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西的黎波里、埃及、巴基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到希贾 兹,然后作初次朝觐。接着从麦加出发,抵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1年5期2018-08-10
- 伊本·白图泰远航中国考
初,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从丹吉尔港启程,到世界各地旅行,足迹几乎踏遍所有伊斯兰国家:从北非到西非,从南欧、东欧到中东,再从中亚到印度、东南亚,乃至中国,不远万里,甚至超过前辈旅行家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333年,伊本·白图泰从中亚到印度,为德里苏丹图格鲁克王朝服务了近10年。1341年,德里苏丹派他随元朝使团回访中国,从南印度经东南亚远航中国。*[摩洛哥]伊本·白图泰:《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中国游记(全译本)》,李光斌译
海交史研究 2018年1期2018-08-02
-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记摩中友协主席穆罕默德·哈利勒
”的光荣称号。《伊本·白图泰游记》是怎么译成中文的在谈到摩中传统友好故事时,哈利勒说,中国有“西天取经”的神话,阿拉伯有“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圣训。翻开摩中关系史就会看到一系列闪耀光辉的名字,其中就有举世闻名的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之一伊本·白图泰。“他是摩洛哥人,也是摩洛哥王国的骄傲,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时代。”哈利勒评价说。今年是伊本·白图泰逝世712周年。在他73年的生命中,伊本·白图泰行走了75000英里,途经44个国家,早在600多年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7期2018-07-24
- 世界上最庞大的王室:总共拥有5000多名王子
阿拉伯的开国君主伊本·沙特开始聊。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开始于1750年,在阿拉伯半岛的中部地区,国王穆罕默德·本·沙特建立了沙特阿拉伯政体,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沙特的势力时强时弱,期间不断与奥斯曼帝国、埃及等发生冲突,后有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现代沙特阿拉伯的开国君主是伊本·沙特,在1927年从英國人手中脱离,并于1932年正式宣布统一并独立,目前的沙特王室,就是老国王伊本·沙特的后代。那么,为什么王子数量会扩大到5000多人这么多呢?这个功劳,当然首先要归功于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8年3期2018-03-23
- 伊本·白图泰:三十年朝圣之旅
一页。北非旅行家伊本·白图泰21岁时去麦加朝觐,开始了周游各国的旅行,他遍访伊斯兰国家,四访麦加,担任过德里和马尔代夫群岛的法官,陪伴过希腊公主去君士坦丁堡,游览过苏门答腊和爪哇,又曾以印度苏丹的使节身份于1346年(元顺帝至正六年)来到中国泉州,并赴广州、杭州及元大都等地游历。这位14世纪的阿拉伯旅行家行程达到10万多公里,却长期被湮没在历史的长卷里,不为人所知。在14世纪的北非,旅行,特别是增长智慧的旅行几乎是一种信仰。穆罕默德曾这样说:“寻找知识,哪
看历史 2017年6期2017-12-15
- 试论伊本?西那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词:亚里士多德;伊本·西那;灵魂论伊本·西那是东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第二”之称,伊本·西那的哲学是二元论的,他肯定物质世界是永恒的,同时也承认真主是永恒的,并认为灵魂与形体在不可分的结合之中。伊本·西那承继并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关于灵魂的论述主要存于《灵魂论及其他》中。亚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了“灵魂”研究的重要性,并认为灵魂与身体是不可分离的,即具有灵魂者与无灵魂者,可通过营养机能、思想机能及感觉(机能)进一步区别
西部论丛 2017年7期2017-11-20
- 三毛最美的话,看完让人心静
◎伊本三毛最美的话,看完让人心静◎伊本关于爱情: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真正的爱情,就是不紧张,就是可以在他面前无所顾忌地打嗝、放屁、挖耳朵、流鼻涕。真正爱你的人,就是那个你可以不洗脸、不梳头、不化妆见到的那个人。关于成长:成长是一种蜕变,失去了旧的,必然因为又来了新的,这就是公平。关于梦想: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关于岁月: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阅读时代 2017年2期2017-11-13
- 伊本·白图泰的东方游记
举行了一场题为“伊本·白图泰的东方游记”的音乐会。伊本·白图泰是谁?在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来到东方六十多年之后,伊本·白图泰游历了比前者更多的里程,被称为“阿拉伯的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1304年出生在摩洛哥北部的港口城市丹吉尔,二十一岁开始环游世界。在三十多年的旅行中,白图泰行走的是一趟超过十二万公里的漫长而复杂的路线,几乎走遍了半个世界,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旅行者”。后来,他将自己这段令人惊叹的旅程记录在《伊本·白图泰
音乐爱好者 2017年2期2017-03-02
- 《榆树下的欲望》登陆国家大剧院
子们恨他,小儿子伊本偷了父亲的钱,支走了两个哥哥,却不得不面对为了财产而进门的35岁漂亮新妈艾碧。为了农庄的继承,艾碧引诱伊本,“借种”生下了儿子。但当真爱生发,一切算计都变成了爱里的毒瘤。为了向伊本证明自己的真心,艾碧卑微到了地狱里……本次明星版话剧《榆树下的欲望》由青年导演沈亮执导,演员史可、刘小锋、周野芒等主演。Desire under the Elms was staged NCPADesire under the Elms, a masterpi
艺术交流 2017年1期2017-01-28
- 急流冲击波波角的显式解
重要问题。本文在伊本急流冲击波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将函数的级数展开近似表达式引入到伊本急流冲击波理论的基本关系式中,从而得到了急流冲击波波角的显式解。并将计算的急流冲击波波角显式解和相应的水深比与其对应的精确解和实验值进行验证比较,证明了急流冲击波波角的显式解有着足够的精度。急流冲击波波角的显式解使计算简化,精度提高,可应用于实际工程。显式解;伊本理论;急流冲击波;波角;水深比明渠急流冲击波是由于边壁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水力现象,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被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7-01-19
- 半月湾
半月湾唐嘉璐1伊本·阿卜杜勒·纳赛尔,花白的胡子盘成一只羊角辫,身穿米白色波浪花纹的大褂,坐在一张中世纪风格的沙发上晒太阳。以他的年纪来说,能多晒一天太阳就是奇迹,再多看一眼季节的变换,哦,天啊,这简直就是真主安拉的赏赐!因为九十二岁,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年纪。伊本孤身一人,没什么牵挂,如果真主叫他现在就闭眼,他也不会有任何怨言,只是今天来探望他的小说家阿瑟恐怕要失望了。对于这一点,伊本觉得还是勉强撑过今天吧,毕竟那个年轻的小说家在电话里是那么热血沸腾,就像
西部 2016年2期2016-12-07
- 沙特的瓦哈比主义:温和抑或极端?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历史解读
论和政治理论。从伊本·瓦哈卜创立瓦哈比派至今,宗教理论的兼容性、政治理论的去极端化,教俗合一宗教政治体制的完善,构成了沙特官方瓦哈比主义的基本特征。结合官方瓦哈比主义在沙特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见官方瓦哈比主义适应于沙特的现代化道路,是温和的、进步的宗教政治意识形态。“一带一路”;沙特阿拉伯;瓦哈比主义;伊本·瓦哈卜沙特阿拉伯王国作为中东大国,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习主席访问沙特期间,双方签署了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
外国问题研究 2016年3期2016-11-03
- 论奥尼尔剧作《榆树下的欲望》的死亡主题
个和他最小的儿子伊本年龄相仿的女人爱碧为妻,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希望这个女人给他生一个财产继承人。然而,爱碧嫁给卡勃特也仅仅是想占有他的财产。卡勃特的前妻生的儿子伊本是她实现自己野心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伊本憎恨他的父亲,蓄谋从父亲手中夺回其生母的财产。为了借种生子谋夺家产,爱碧频频勾引伊本,最终,伊本抵挡不住情欲的诱惑与之发生了关系。但是两人在多次偷情中产生了感情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卡勃特以为是自己的孩子,大宴宾客,宣布新生婴儿为庄园的继承人。伊本以为被人利
戏剧之家 2016年19期2016-10-31
- 被忽略的一环
——安达卢斯俚谣
斯中世纪文学史家伊本·赛义德(,?-一二八六)和伊本·赫勒敦(,一三三二-一四〇六),后者在其《绪论》()的末章中对俚谣进行了贬斥。同样,阿卜杜·阿齐兹·艾哈瓦尼()也在一篇题为《安达卢斯伊本·赛义德〈奇谈节选〉》(“”)的檄文中完全无视俚谣的价值,并全盘接受了伊本·赫勒敦关于俚谣的评骘和伊本·赛义德的否定观点。艾哈瓦尼还在《绪论》和《奇谈节选》的注疏中对二者有关俚谣的评述进行了比照,认为二者言之有理,而且一脉相承。伊赫桑·阿巴斯甚至断言俚谣的语言是彻头彻
东吴学术 2016年5期2016-10-20
- 尤金·奥尼尔笔下的象征主义运用
——以《榆树下的欲望》为例
任妻子所生的儿子伊本为了替母亲复仇,同时为了将来占有农场,留了下来。长期漂泊的爱碧嫁给可做自己父亲的凯勃特,也想着将农场据为己有。剧情主要围绕爱碧和伊本各怀自己的目的相互利用,从彼此仇视到互相理解,直至陷入不伦恋情而不能自拔,爱碧为了证明对伊本无私的爱,不惜亲手杀害他们出生不久的儿子。伊本在愤怒和恐惧之下,向警方报案,等待他们的终将是法律的严惩。在这部剧中,奥尼尔展现了人的物质占有欲以及性爱欲望与清教禁欲主义之间的冲突、人放纵的情欲和贪婪的物欲最终导致人性
电影评介 2016年2期2016-05-28
- 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看《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人物心理
世界,将主要角色伊本(Eben)、老凯勃特 (Old Cabot)、埃比(Abbie)的心中欲望与矛盾进行了细致刻画。通过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中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对人物心理进行诠释,可以开辟一个新的评介视野,对剧本读者和舞台观众深入理解该剧都具有积极意义。二、角色伊本的母爱缺失心理《榆树下的欲望》围绕家庭矛盾展开,为了生出一个自己满意的继承人,伊本的父亲老凯勃特将年轻的埃比娶回家,埃比为了得到继承权,与伊本通奸生子。老凯勃特得子后大喜过望,宣布婴儿将是田庄的主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3-02
- 戏剧是史诗与抒情诗的统一
——以《榆树下的欲望》为例
它与任何人分享。伊本,凯勃特的儿子,庄园的颠覆者。这头桀骜不驯的困兽始终认为是父亲逼死了妈妈,庄园是属于妈妈的、属于他的,所以他要和父亲斗争到底,把庄园夺回来。爱碧,凯勃特的妻子,庄园的攫取者。她的贪婪、狡诈、邪恶、虚伪让她嫁给了比自己大40岁的老头,目的很简单:得到庄园。庄园将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也根据自己的个性展开为实现目的的行动—伊本,为了减少竞争对手——偷父亲的金币给哥哥西蒙和彼得,让他俩放弃庄园的继承权去加尼福尼亚淘金去。爱碧:为获得继承权—
剧影月报 2015年2期2015-11-16
- 哲学家
念,伟大的哲学家伊本•路世德被正式流放到了国内的一个名叫卢塞纳的村庄。他曾是塞利维亚的法官,后来则成为科尔多瓦的私人医生。他秉承的自由理念被逐渐壮大的柏柏尔狂热分子所厌恶,而这些人已如蝗虫般占据了阿拉伯与西班牙一带地区。卢塞纳这个村庄几乎都是犹太人,而这些犹太人否认自己的身份,因为他们已被迫去信仰伊斯兰教。伊本•路世德——一个不被允许传播自己哲学理念的哲学家,其书写的作品要么被禁止阅读,要么被直接烧毁掉——在这群不能声称自己是犹太人的犹太人之间,他产生了一
延河 2015年11期2015-07-12
- 何种意义上的共相存在于现实中?
——以伊本·西那的《治疗书:形而上学》为中心的考察
现实中? ——以伊本·西那的《治疗书:形而上学》为中心的考察张天一[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伊本·西那(阿维森纳);共相;形而上学;殊相;本性一般认为,伊本·西那提出的共相理论属于一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实在论:共相并不在现实事物之先存在,而是在现实事物之中存在。然而,他的共相理论却没有这一结论所暗示的那般简单和明显,因为伊本·西那并不认为所有意义上的“共相”都存在于现实中,而只有在某种特定的、较为宽泛意义上的“共相”——“就其为本性而言的本性”——才存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6-15
- 《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解析
费便毅然出走,而伊本的复仇中,也深深地渗透着对于农场财富的贪婪和渴望。可以说,凯伯特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渴望占有农场,占有财富,占有金钱,他们的所有行动和情感都被物质的欲望所驱使。(二)复仇的欲望伊本对于父亲的仇视,不仅仅是对于自己的压榨,更将其视为杀母仇人。在他看来农庄是自己和母亲的财产,父亲把她牲口般的奴役折磨致死,就是为了霸占她的财产。强烈的复仇情绪扭曲了他的灵魂,控制了他的行动,导致其作出一系列疯狂的举动。从他偷走老凯伯特的金子资助两个兄弟西行淘金,到
参花(上) 2015年5期2015-05-30
- 论《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伦理选择
析斯芬克斯因子在伊本和爱碧的伦理选择过程中的不同组合和变化,说明兽性因子失控和自由意志的泛滥是导致乱伦的根本原因,而乱伦破坏了伦理秩序,最终必然导致悲剧,令人为之付出巨大代价。《榆树下的欲望》;文学伦理学批评;斯芬克斯因子;伦理选择尤金·奥尼尔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凭借其“富有生命力的、诚挚的、感情强烈的、烙有原始悲剧概念印记的戏剧作品”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在为奥尼尔举行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3期2015-04-09
- 击败也门,沙特立国后第一战
出生于没落贵族的伊本·沙特夺取了内志国的苏丹之位,此后他不断对外扩张,并于1932年9月23日将内志改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自己也成为开国国王。这名阿拉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被西方誉为“阿拉伯拿破仑”。沙特阿拉伯建国时,整个阿拉伯半岛除了在英国羽翼下保护的阿曼、科威特以及巴林等小国外,唯一对其不大买账的就是也门王国了。也门王国也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后实现独立建国的,而且这个国家是什叶派,沙特阿拉伯则属于逊尼派,因此这两个国家存在天然矛盾。沙特/内志王国在扩张
环球时报 2015-04-022015-04-02
- 解码“瓦哈比”
创始人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瓦哈卜(1703~1792年)得名。然而,该派认为这个名称是对他们的污蔑,自称为“认主独一者”(muwahhidun),或“认主独一派”(ahl-twahid)。当代瓦哈比派自称萨拉菲主义者(salafiyun),指遵循前三代穆斯林先贤之道者。伊本·阿卜杜·瓦哈卜出生于阿拉伯半岛内志(阿拉伯半岛原分为内志和汉志两部分,20世纪上半期内志统治者伊本·沙特统一两地,并建立沙特阿拉伯——编者注)南部阿伊纳的一个宗教世家,父亲和兄长均
世界知识 2014年21期2014-12-11
- 《榆树下的欲望》与《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之女主人公对比分析
相比,虽然爱碧与伊本的感情更具爱情的影子,然而,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的爱情从开始便注定是不幸的。外在上,其有悖伦理,不为世人接受。内在上,两者的爱情并不稳固,缺乏一定的信任基础。当伊本误以为爱碧为夺得老凯伯特的财产而故意利用他时,便无情地将其以杀婴罪告上法庭。尽管后来误会澄清后,伊本愿与爱碧一同接受惩罚,但我们也不得不为他们那脆弱的感情而感到痛惜。相比之下,玛格丽特似乎要幸运得多:年轻英俊的丈夫、还算殷实的生活。然而,可悲的是,自己一直深爱着的丈夫
语文学刊 2014年3期2014-08-15
- 从《榆树下的欲望》探讨尤金·奥尼尔对女性的人文关怀
勃特第二任妻子是伊本的母亲,一位因为长期劳作而过早离世的女性。她性格软弱,在凯勃特的无情强压下劳作累死,而男权统治的代表人物凯勃特却还薄情地把他们之间的婚姻生活比作地狱。占有欲和独裁欲极强的凯勃特,从始至终一直利用男权社会家长的身份把妻子作为劳动工具、生育工具和压迫、发泄、责骂的对象加以压制。伊本母亲并不是《榆树下的欲望》的主角,但在剧中不断被提及,构成了剧情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一开始,伊本与彼得和西蒙对话,认为是凯勃特害死了自己的母亲并且抢占了母亲的田庄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14
-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欲望”解析
第二任妻子所生的伊本都在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地盘算着如何把这座农庄占为己有。小儿子伊本偷出父亲秘密藏起的600个金币,企图以此与本已经厌烦农庄艰辛生活的两个哥哥作为交换的筹码,独享农庄的继承权。两个哥哥走了,去布满黄金的加利福尼亚谋生。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卡伯特带回了比自己小40多岁、年轻貌美的新任妻子——爱碧。爱碧为了永远摆脱过去的贫苦生活,“出于欲望的需求和继承财产的双重目的”[1],决心用美貌和身体勾引伊本,并最终生下老卡伯特热切盼望的能继承自己全部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21
- 个体的失败与困境
——《榆树下的欲望》悲剧原因评析
农场卖命。小儿子伊本恨父亲夺走母亲的财产并把她活活累死在农场上,一心要夺回原本应属于母亲的财产。为达目的,他诱使同父异母的哥哥西蒙和彼得盗取了父亲多年积藏的一笔金币后离家出走,远赴西部淘金,并与他们签下农场所有权转让的协议。就在伊本对农场志在必得的时候,继母艾比的到来给他带来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老卡伯特娶艾比是希望她能生下农场的继承人,而艾比嫁给年过半百的卡伯特则完全是为了占有这片农庄。对农场的欲望使艾比和伊本一开始就处于紧张的敌对状态。但当她第一眼看到强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2-05
- 电影《榆树下的欲望》和《欲望号街车》的悲剧结构分析
——西蒙、皮特和伊本。在这样一个由单身汉组成的家庭里,兄弟之间和父子之间充满了诅咒与怨恨。老父亲埃弗瑞在第二任妻子去世后,独占农场使用权,他整日在外面游荡逍遥,经常几个月也不回家,西蒙和皮特将近四十岁,摄于父亲的威严和驱使,常年辛苦地在农场的田地里劳作,心里却谋划离家去西部淘金的计划;小儿子伊本怨恨父亲害死母亲独霸农场,总想伺机夺走农场使用权。当老埃弗瑞带回年轻的第三任妻子艾比,由于爱情和金钱的双重诱惑,伊本和艾比之间爆发激烈冲突,二人之间矛盾愈演愈烈,最
电影评介 2013年20期2013-09-29
- 论《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的多元化性格
述了爱碧和其继子伊本在欲望中堕落,却最终在爱中得以救赎的悲剧故事。故事发生在1850年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个榆树环绕的农庄里,矛盾冲突的焦点是农庄所有权的控制与争夺。农庄主凯博特是一个固执粗暴、贪婪自私的76岁老人,他的两任妻子均因无休止的奴隶般的劳作而过早去世,他的三个儿子是农庄的主要劳动力,对父亲充满恐惧和仇恨。凯博特家的男人们对这块土地是又爱又恨,既渴望逃避农庄的苦役、束缚和压榨,又希冀完全占有农庄与之融为一体。在老凯博特心目中,农庄使他的生存具有价值
天中学刊 2012年5期2012-08-15
-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人物的欲望悲剧比较
但田庄还是他的。伊本和其他两个兄弟已经长大,而且都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同样是儿子,凯勃特绝不允许他还存在于世的时候田庄被霸占。凯勃特不是一个丈夫,不是一个父亲,他是受物质欲望支配的个体。西方社会文化中夫妻双方的财产是独立的,有着个体的独立性,凯勃特霸占妻子的财产,还固执地认为那是他创造的。西蒙、彼得和伊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有的只是恨和同父亲一样的占有欲。因为恨,伊本在爱碧的引诱下犯下继子后母乱伦的错,使爱碧为证明爱他而杀子,最后双双走向死亡。甚至连爱碧这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8-15
- 《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根源
伯特的人生悲剧、伊本和爱碧通奸乱伦的爱情悲剧、爱碧为了满足自己的爱情欲望杀死亲生孩子的悲剧、人与人之间缺乏亲情而完全依赖物质维系人际关系的悲剧等等。这些悲剧都是由剧中人物的社会背景、家庭情况、和个人原因所导致的。奥尼尔在描写这些悲剧时有自己别具一格的悲剧描写特征,通过对悲剧中主要人物的人性剖析,奥尼尔揭示出清教思想、本能和欲念是他们人性异化、人格分裂的根本原因。一、悲剧成因(一)社会原因悲剧故事发生在l9世纪50年代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榆树环绕的农庄。该故事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论灵魂”——伊本·西那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与发展
“论灵魂” ——伊本·西那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与发展金晓凤(宁夏大学 政法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伊本·西那(Ibn Sīnā,980-1037),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哲学思想自成体系,并对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在他们的哲学思想的认识论中都对灵魂论有所研究,伊本·西那号称“亚里士多德第二”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4-11
- 奥尼尔戏剧人物性格悲剧论析
,剧中男女主人公伊本与艾比从抗拒走向融合的过程便体现了本能与理性的尖锐矛盾。关于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类本能的核心,而在人类社会中,人的性本能受到了压制,性欲同道德、伦理等理性观念是相互冲突的。理性试图去战胜欲望,然而,生命却因欲望而绚烂。在本能与理性的冲突中,人性最终得到了升华。《榆树下的欲望》即完美地诠释了这种冲突下的人性的回归与绽放。男女主人公伊本与艾比在偷情之初,艾比嘲笑伊本说:“你可以感到它一直烧进了地里——大自然——使万物生长——长得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5期2011-04-02
- 从《榆树下的欲望》看尤金。奥尼尔对人性的解读
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伊本购买他们对农庄继承权的要求。卡波特的小儿子(第二个妻子所生)伊本对物质的占有欲表现在对农庄和土地的渴求上,这一点,他和父亲老卡波特极其相似。在伊本看来农场并不是父亲的,它本应是属于母亲的。他认为父亲“霸占”了母亲的财产,并一直对他忿忿不平。当他成功地从两个哥哥那里买回了对农场的继承权时,他欣喜若狂,认为农场又成为妈妈的了,他成了农场的主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了。伊本虽然对父亲卡波特恨之入骨,但他贪婪的个性和对农场强烈的占有欲又与父亲如出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2-20
- 从艾比杀子谈《榆树下的欲望》的思想指向
狂的桎梏。小儿子伊本为了报仇不但占有了父亲的情人敏妮,用30块换得一份财产继承合同,而且还同父亲新娶的妻子发生乱伦关系。他对田庄的欲望来自对母亲的“俄狄浦斯”情结,母亲就是田庄,所以当艾比来到田庄是对他田庄观念的强烈冲击,疯狂的欲念让他认为占有了艾比就是占有了田庄。可是随着两人的孩子的降生,矛盾冲突达到了另一个高潮。伊本对艾比恨得发狂,而艾比在疯狂、绝望之下扼死了自己的亲生孩子。为爱疯狂的艾比丧失了理智,为的只是证明自己对伊本的爱情。同时复仇的疯狂和对财产
黑龙江史志 2010年7期2010-08-15
- 从伊斯兰早期的《古兰经》注释学校看清真寺的学术功能
义学家、教法学家伊本·泰米叶精辟地概括了清真寺的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功能:“清真寺是学者之家,学术研究中心。”[1]76透过历史脉络,作为传授知识的公共场所,历代穆斯林在清真寺聆听经训,学习文化,从事研究。为此,英国学者约翰·彼得森指出:“我们可以明确的说,清真寺自有史以来,历经漫长世纪,始终是教育机构,博学之士常常光顾清真寺讲学。” [2]15追溯经训渊源,清真寺所具有的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功能又推动了再传弟子在麦加禁寺、麦地那圣寺与伊拉克的清真寺创建了传授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8年5期2008-10-20
- 赛莱菲耶思潮探微
。公元13世纪,伊本·泰米叶及其弟子伊本·嘎伊姆成为这一思潮的旗手。赛莱菲耶思潮反对凯拉姆学所展开的教义学争辩,呼吁回归原生态伊斯兰和《古兰经》。与此同时,伊本·泰米叶还率先对“创制之门关闭”说提出质疑,从而证明赛莱菲耶思潮所倡导的“循古”并不是教条和僵化的。尤其是伊本·嘎伊姆提出的注重“现实”和在此基础上的合理创制,更不无合理成分。关 键 词:赛莱菲耶;创制;伊本·泰米叶;政治倾向作者简介:蔡伟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200083)。文章编号:167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8年1期2008-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