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白图泰笔下泉州与阿拉伯世界的交往

2020-02-21 08:27芦文琪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泉州一带一路

【摘要】《伊本·白图泰游记》是伊本·白图泰在历经四阶段旅行回国后口述其经历,由朱赞执笔而成,在世界上有着深远影响。伊本·白图泰是第一位足迹遍及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旅行家,于元朝时到达中国。他的游记中有大量关于中国,特别是泉州的记载。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元朝时对外交流频繁,有着重要的商业地位及文化地位。本文所做的研究是了解泉州与阿拉伯国家交流的历史、元朝时中阿交流情况的需要。

【关键词】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泉州;一带一路;阿拉伯国家

【中图分类号】K91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445427)。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近年来重要的对外倡议,所涉及的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了现今全部阿拉伯国家。在“一带一路”上,曾经出现过一位先行者,他就是伊本·白图泰。元朝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兴盛,关系密切,伊本·白图泰正是于这一时期到达中国。他自南向北游历中国,并且在他的游记中有大量关于泉州的记载。本文通过对《伊本·白图泰游记》中对于泉州的描写,分析元朝时泉州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情况,是了解泉州与阿拉伯国家交流、元朝时中阿交流情况的需要。

一、伊本·白图泰其人及《伊本·白图泰游记》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回顾中阿人民交往历史,我们就会想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甘英、郑和、伊本·白图泰是我们熟悉的中阿交流友好使者。”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又提到伊本·白图泰:“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2018年9月5日,总书记会见摩洛哥首相奥斯曼尼时,再次指出:“中摩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4世纪,摩洛哥著名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就来到中国,沟通了中国与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联系。”

伊本·白图泰(以下简称白图泰)于1304年2月24日生于摩洛哥马林时期的丹吉尔,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会说波斯语和突厥语,为以后的游历打下了基础。白图泰不仅是阿拉伯人的旅行家,更是属于各国的世界性旅行家。就他所经过的国家与地区而言,它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涉及埃及、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以及西亚与中亚伊朗、阿曼、花剌子模等国,还涉及现在南亚印度与周围各国,更为珍贵的是,其中有关于中国的大量记载。

《游记》是白图泰在历经四阶段旅行回国后口述,由朱赞执笔而成,其旅行游记已被译为三十多种语言出版发行。其中记录了大量关于中国自然景象、社会、人文、物产、宗教等内容,将中国的面貌介绍给了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并且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的中国面貌以及与阿拉伯世界交往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总理,对《游记》曾有指示,希望能将此书翻译成汉语。马金鹏先生译本的出版弥补了《游记》汉译本的空缺,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了解,而且增进了中国与摩洛哥的交流。该《游记》汉译本曾作为礼物赠与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一度引起摩洛哥国内轰动。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联系纽带,是双方历史友好的见证。

二、《游记》中的美好中国形象

在白图泰所生活的年代,中阿经济、文化、宗教来往密切。他于公元1325年6月14日启程经上埃及、叙利亚至麦加朝觐,从此开启了跨亞非欧三大洲,耗时近三十年的伟大旅程。他记载的黎波里城“幅员辽阔,河渠纵横,花园树木围绕全城;街市奇特,牧场肥沃”,大马士革“……是东方乐园,是东方的光辉的源泉,是伊斯兰地区最好的款待处”,巴士拉人“道德高尚,对待外邦人热情,善尽东道主之谊,外地人来此向无异乡感”,可见他途径之处不乏胜景。

我们也能从书中看到,在他眼中,中国的形象是美好的,中阿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种水果、五谷、黄金、白银,皆是世界各地无法与之比拟的。”“我国出产的水果,中国不但应有尽有,而且还更加香甜。小麦在中国也很多,是我所见到的最好品种。”“对商旅来说,中国地区是最安全最美好的地区。”而在对中国的记载中,他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着墨较多。“至于中国瓷器,则只在刺桐和穗城制造……瓷器价格在中国,如陶器在我国一样或更为低廉。这种瓷器远销印度等地区,直至我国马格里布。这是瓷器种类中最美好的。”“这是一巨大城市,此地织造的锦缎和绸缎,也以刺桐命名……该城花园很多,房舍位于花园中央,这很像我国斯基勒马塞城的情况一样。穆斯林单住一城。”由这些描写可见,在白图泰记载下的中国物产丰富,制造业技艺高超,宗教宽容;泉州对外交流繁荣,航海业发达。元朝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甚密,许多穆斯林来此经商并定居,与中华民族融合,繁衍生息,泉州也成了国外侨民聚居的城市。

三、《游记》给当代中阿交往带来的启示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织染为天下最”。宋元时泉州的绸缎是著名的贡品和外销品,并且其纺织业传承至今,有着完整的产业链,享誉海内外,是重要的支柱产业。而泉州窑的瓷器更是依托于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发展,其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阿拉伯商人大量旅居于泉州,进行泉州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往来。《元史》载:“泉州、上海、澉浦、温州、广东、杭州、庆元市舶司凡七所,独泉州于抽分之外,又取三十分之一为税。至今诸处,悉依泉州例取之。”元朝时,泉州港是一个国际贸易大港,其繁荣仅亚历山大港可与之相媲美,在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元时来华的白图泰关于泉州特别是关于泉州港的内容,补充了汉文史料,是“一带一路”沿线泉州风貌的重要记载。白图泰描写泉州港:“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内停有大艟克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这个港口是一个深入陆地的巨大港湾,以至于大江会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泉州港是一个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处于河流入海口,连接内陆与海洋。在此聚集众多船舶,海上贸易兴盛。“泉州在地理上以四湾十六港而出名,后来到了现代开发了湄洲湾肖厝等深水良港。在帆船时代的大海上,泉州的全年雾况良好,对航行影响极小,是水文条件极佳、温度适宜的不冻港。常年的东北风便于出行,而夏季的西南风,便于外国的商船返航。有着数座小岛的湾内,掩护条件极佳,水流平稳,是难得的良港。”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泉州依托自身自然条件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进而发展起自身的优势产业,让各种泉州特色产品远渡重洋,让各国人为其赞叹,进一步推动了泉州各种制造业和商业的繁荣。凭借其开放包容,吸引了众多友好外国人前来进行交流,为文化交融创造了平台,为现今我们发展不同文明间的友好关系提供了范例。而白图泰对泉州的记载,体现出以泉州为代表的整个中国,在这样一位远道而来的阿拉伯旅行家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就更深刻层面而言,只有在友好的关系基础上才能展现这一良好的中国印象,而友好的中阿关系、彼此心目中美好的印象,也必将会增进中阿之间的友谊,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M].马金鹏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

[2]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M].摩洛哥皇家学会,1997.

[3]陈达生.泉州伊斯兰教石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4]杨晓春.元明时期汉文伊斯兰教文献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陈冬梅.全球史观下的宋元泉州港与蒲寿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53.

[6]金欣.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及其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9(28):147.

作者简介:芦文琪(1999-),女,汉族,山东省诸城市,山东师范大学阿拉伯语系本科生。指导教师: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马保全。

猜你喜欢
泉州一带一路
你要去泉州吗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