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膜

  •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动脉壁由血管外膜、中膜和内膜3层组成,传统观点认为血管外膜对血管起支持保护作用,而现在认为血管外膜是血管的信号分析处理中心,调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病的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影响心血管病的病程进展、转归和预后[4,6]。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l fibroblast,AF)是血管外膜的主要细胞成分,作为血管重构中的“前哨细胞”,是血管重构的第一反应者和启动者,对各种刺激产生反应。一旦A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11期2023-12-20

  • 基于Laennec膜的完全胆囊切除术在胆囊息肉手术中的应用*
    要点是在胆囊壁的外膜层(以脂肪组织为主的疏松结缔组织层,亦称为结缔组织层)内进行,胆囊的部分外膜层保留于肝床上[4,5],优点是出血少、手术简单、快速。从切除的完全性角度看,该手术因残留部分胆囊的外膜层而属于不完全性腹腔镜胆囊切除(incomplet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iLC)。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常规做法是传统LC(即iLC),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1,3],术中病理提示为恶性且侵犯深度达肌层(T1b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3年10期2023-10-21

  • 血管外膜细胞钙化及其钙化机制研究
    工作中发现,血管外膜也可发生钙化,然而调查发现,现阶段对血管外膜钙化的关注较少,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血管钙化的致病机制。最初血管钙化被认为是被动和退行性病变,标志着血管老化,但是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血管钙化是类似于胚胎骨形成的病理生物学过程[5-6]。Boström等[7-8]研究发现,钙化过程中大鼠血管中膜细胞由原有收缩表型转变成为成骨样细胞表型,原有的收缩标志物如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等表达减少,并表达核心结合因子α1(Runx2)、骨形态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18期2023-10-13

  • 牙龈卟啉单胞菌第Ⅸ分泌系统组成的研究进展
    胞内合成的蛋白跨外膜运输至细菌细胞表面[6-8]。牙龈卟啉单胞菌可以通过T9SS分泌至少30种蛋白质,其中包括主要毒力因子牙龈蛋白酶(Kgp,RgpA,RgpB)[3,9]。本文将从牙龈卟啉单胞菌T9SS结构蛋白和转录调节因子两个方面介绍其跨外膜转运蛋白装置的组成及功能,以便理解该菌毒力因子的分泌机制,为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1 T9SS组成和分泌目前已知T9SS至少由16种结构蛋白质组成[10-12],这些蛋白按照在细胞膜上的定位可分为以下5种:包

    口腔医学 2022年12期2023-01-16

  • 腘动脉外膜囊肿超声表现1例
    维组织异常增生,外膜膨隆,切开见大量黄白色胶冻样物质涌出(见图3),充分剥除外膜囊肿及囊液后,见腘动脉搏动恢复正常,故放弃进一步大隐静脉移植术。术后予扩张血管、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于术后第10天复查超声示腘动脉血流恢复,无狭窄,患者无左下肢不适等症状,病情好转,遂予办理出院。图1 腘动脉外膜囊肿超声图像(L-PopA:左侧腘动脉)图2 腘动脉外膜囊肿造影图图3 腘动脉外膜囊肿术中图片(箭头示腘动脉外膜囊肿位置)2 讨论血管外膜囊肿是指位于大血管内膜下富含

    安徽医学 2022年7期2022-07-28

  • 电针太冲穴及曲池穴拮抗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胸主动脉外膜重构的机制研究
    [3]表明,血管外膜是血管病变的始动者,其病变顺序应该是“由外向内”。目前,血管外膜已成为治疗血管病变的新方向,“外膜炎症”是动脉硬化(AS)的始动环节,在AS发生早期即被激活,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并可促使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被激活,刺激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多,进而导致AS[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参与调节AF增殖、转化、迁移和ECM产生,是公认的影响AF最直接、最重要的细胞因子。Smads是TGF-β1信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14期2022-07-26

  • 尼莫地平调控IRS-1对人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①
    10001)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是组成血管外膜的主要成分,抑制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1-3]。IFN-α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4]。目前关于人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而探究其分子机制及积极探寻心脑血管增殖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尼莫地平可抑制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增殖[5]。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表达上调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2年10期2022-07-21

  • 股静脉外膜囊性病变合并静脉血栓形成1例
    诊断为(右股静脉外膜)黏液性囊性疾病;结合术中所见,综合诊断为右侧股静脉外膜囊性病变(adventitial cystic disease, ACD)合并DVT。术后右下肢肿胀消退。图1 右股静脉外膜囊性病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A、B.二维超声声像图示右股静脉长轴(A)及短轴(B); C.腹盆腔增强轴位CT示右股静脉内病灶(箭); D.病理图(HE,×40)讨论血管ACD多累及动脉,少见于静脉。静脉ACD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邻近关节的间充质细胞植入血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2年6期2022-06-14

  • 股神经外膜内行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麻醉药注射至神经外膜周围或神经外膜内,但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21年10月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比较超声引导下应用短斜面穿刺针股神经外膜周围或股神经外膜内注射罗哌卡因行股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包括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内固定术以及下肢关节手术,ASA分级Ⅰ~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

    交通医学 2022年6期2022-03-23

  • 腘动脉外膜囊肿1例
    ,其在动脉或静脉外膜中形成黏液性囊肿,约80%的ACD发生在动脉上[1]。下肢动脉ACD患者(无动脉硬化闭塞的危险因素)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间歇性跛行,且多发生于中年人群,病变主要累及腘动脉[2-3]。本文报道1例腘动脉外膜囊肿患者诊疗情况。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63岁,2021年8月9日因“左下肢间歇性跛行1月余”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既往吸烟史40余年。入院后双下肢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12期2022-02-13

  • 外膜内翻并翻转吻合技术的止血效果评价: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负荷风险。因此,外膜内翻法向内翻折主动脉外膜重塑主动脉根部更为符合主动脉正常的根部解剖对位,缝线对吻合口脆弱主动脉壁的切割力被降低,其操作更为简单易行[2]。本研究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止血效果。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我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4月1日收治的根部受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76例。纳入标准:(1)主动脉窦部受累,直径表1 外膜内翻并翻转吻合技术与主动脉包裹-右房分流技术匹配前、后临床资料二、方法1.手术方式:所有病人均由同一名资深外科手术医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12期2022-01-12

  •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及其影像学评价方法
    AS 斑块、血管外膜及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炎症水平,综合评价AS 病变。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炎症AS 引起的血管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重要脏器,如心、脑、外周动脉等[3]。AS 斑块破裂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等严重疾病。炎症反应贯穿于AS 起始、进展与最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巨噬细胞是AS 斑块的主要炎症细胞,参与AS 病变进展的各个阶段[4]。AS 早期阶段促炎和抑炎因素相互制约,AS 斑块相对稳定。随着泡

    中国循环杂志 2021年5期2021-03-28

  • 应用No-touch技术分离静脉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
    亦可通过激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启动血管外膜炎症反应及损伤静脉滋养血管等导致AVF静脉血管内膜增生与血管狭窄等病变,进而引起AVF功能障碍[3-6]。为减轻静脉分离过程中所造成的血管损伤,Souza等[7-10]在利用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时,提出了静脉分离的No-touch技术(no-touch technique,NTT),即保留静脉周围脂肪及结缔组织的不直接接触血管的静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2期2020-12-12

  • 经胸超声心动图下的心脏外膜脂肪厚度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因素[2]。心脏外膜脂肪组织是指在人体内心肌与心脏周围脏层心包间的内脏脂肪组织,超声影像显示,其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区域[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下的心脏外膜脂肪厚度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3 月在我院收治的96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51 例,女性 45 例;年龄 60~78 岁,平均(70.31±3.51)岁;冠心病病程 3~11 年,平均(6.31

    甘肃医药 2020年6期2020-11-09

  • 神经束膜吻合术与神经外膜吻合术治疗尺神经损伤的效果比较
    束膜吻合术和神经外膜吻合术治疗尺神经损伤[3-4]。本研究对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科采用神经束膜与神经外膜吻合术治疗的80例腕部尺神经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神经束膜吻合术与神经外膜吻合术治疗尺神经损伤的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纳入标准:① 腕部锐器伤致尺神经损伤,并在伤后8 h内就诊;② 不伴有尺神经缺损;③ 年龄18~70岁。排除标准:① 有尺神经损伤吻合手术史;② 伴有其它严重外伤、复合伤以及多器官衰竭,影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4期2020-09-07

  • Subcapsular cyst of femoral vein: Case report股静脉外膜下囊肿1例
    脉汇合处上方血管外膜下2.50 cm×1.50 cm囊性肿物,表面可见透明包裹,病变血管近心端管径狭窄;清除肿物及病变血管。术后病理:光镜下见静脉管壁黏液性囊肿形成,内衬少量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图1C);诊断为左侧股静脉外膜下囊肿。图1 左侧股静脉外膜下囊肿 A.超声声像图; B.增强CT; C.病理图(HE,×40)讨论血管外膜囊性变为单房或多房性囊肿,常附着于血管外膜内而压迫管壁中层及内膜层,随囊肿增大,受累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一般单发,多见于动脉,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7期2020-08-06

  • IFN-α调控miR-214-5p/MFGE8通路对人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庆和 王新军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scular adventitial fibroblasts,VAFs)是细胞外膜的重要细胞组分之一,其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失衡导致新生内膜形成和病理性血管重构,在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等血管增生性疾病的病理结局中起决定性作用[1]。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家族。近年来研究显示,IFN-α通过调控基因表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5期2020-07-02

  • 高频超声在血管外膜囊肿中的应用价值
    秀, 叶小剑血管外膜囊肿(cystic adventitial disease, CAD)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疾病,可分为动脉外膜囊肿及静脉外膜囊肿,首例血管外膜囊肿是由Atkins等报道[1],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例CAD的超声图像,探讨超声对CAD的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8年5月经超声诊断为CAD的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7,74,53,74及35岁,2例有患肢肿胀疼痛,3例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11-28

  • 不同外膜缝合方法对神经移植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束膜缝合术、神经外膜缝合术以及外膜束组膜缝合术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受损神经的主要缝合方法,在临床上具体怎么选择缝合方法,需要结合患者周围神经的损伤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来决定[2]神经移植按血供情况来分类,可分为不吻合血管的神经移植和吻合血管的神经移植,对于长段的神经移植,尤其是瘢痕组织较多的,带血供的神经移植无论在动物实验中还是在临床上都要明显优于不带血供的[3],但是对于正常的移植床而言,带与不带血供的神经移植之间相比是否有明显的优势尚存在一定的争议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04-06

  • 血管外膜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要由内膜、中膜、外膜构成。关于AS发病机制,Ross提出了“损伤-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AS病变是由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的[1],即“由内而外”发生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膜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S病变也可能是“由外而内”发生的[2-5],提示动脉外膜在A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1 外膜炎症是参与或促进AS早期病变形成的重要因素血管外膜除起到支撑血管的作用外,还可感受并响应血管的损伤,调节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9年9期2019-01-08

  • 细菌外膜囊泡与抗生素相关的研究进展
    AMPs)和其他外膜成分。由于其通常来源于细菌外膜,故又称为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1-2]。细菌外膜囊泡既不同于传统的分泌系统,也不同于细胞裂解及凋亡的产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细菌外膜囊泡视为一种新的分泌系统,认为其能介导细菌中蛋白质、磷脂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转运,从而导致毒力和致病能力的提高、影响宿主的生理病理过程[2]。病原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抗生素依然是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主要手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年10期2019-01-07

  • 新型抗生素狙击耐药性
    胁尤甚——其双层外膜让很多抗生素都无法接近作用靶点。虽然研究人员作出了大量努力,但50多年来,仍无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型抗生素问世。Arylomycin是一类能抑制I型信号肽酶(SPase)的大环脂肽类物质,而I型信号肽酶是能分解蛋白和多肽的一种关键的膜结合酶。在革兰氏阴性菌中,SPase的活性位点位于细菌胞膜和细菌外膜之间。研究人员曾认为Arylomycin无法到达这一活性位点,理由是Arylomycin无法穿透细菌外膜。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基因泰

    医药前沿 2019年3期2019-01-04

  • 某钢企威金斯型煤气柜泄漏故障原因分析
    停柜捉漏,在橡胶外膜靠近T挡板连接槽钢的兜底部位发现4条裂口和2处位于接缝的潜在脱胶点。裂口照片见图1(a),开裂位置如图2所示。缺陷修补后设备重新投用,煤气泄漏情况消失。然而,一年后煤气柜活塞上部再次检测到CO泄漏,停机检查发现9处漏点,其中大部分漏点同样位于橡胶外膜靠近T挡板连接槽钢的兜底部位,性状为裂口,见图1(b)。对这些缺陷进行橡胶贴补,消除泄漏。但效果并未持续很久,2011年9月,活塞上部CO浓度从200×10-6攀升至1700×10-6,只能

    冶金动力 2018年12期2018-11-29

  •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及PCI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关键作用,而血管外膜被认为只起支持和营养的作用,其作用长期被忽视。血管外膜由成纤维细胞、血管和淋巴管、神经末梢、祖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组成,使其成为血管壁结构中最复杂的一层[1-2]。成纤维细胞是血管外膜主要细胞成分,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能活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并增殖、迁移到新生内膜,分泌细胞外基质及炎症因子[3],参与体内多种病理过程的调节,促进AS和PCI后再狭窄的形成[4-5]。1 血管外膜——AS和PCI后再狭窄的启动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期2018-08-15

  • 新抗生素终有望对抗最厉害“超级细菌”
    胁尤甚——其双层外膜让很多抗生素都无法接近作用靶点。arylomycin是一类能抑制Ⅰ型信号肽酶(SPase)的大环脂肽类物质,而Ⅰ型信号肽酶是能分解蛋白和多肽的一种关键的膜结合酶。在革兰氏阴性菌中,SPase的活性位点位于细菌胞膜和细菌外膜之间。研究人员曾认为arylomycin无法到达这一活性位点,理由是arylomycin无法穿透细菌外膜。美国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基因泰克)的研究团队,此次在寻找靶点亲和力更好、外膜穿透力更强的arylomycin类衍生

    科学大观园 2018年20期2018-05-30

  • 神经外膜缝合法联合神经束膜缝合法在修复断指再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临床研究
    16002)神经外膜缝合法联合神经束膜缝合法在修复断指再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临床研究邓永上 温文星 黎先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2)目的 探讨神经外膜缝合法联合神经束膜缝合法在修复断指再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手足外科收治断指再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膜缝合法,观察组采用神经外膜缝合法联合神经束膜缝合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

    哈尔滨医药 2017年5期2017-11-06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外膜中的表达
    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外膜中的表达汪新宇 陈晓旭 姜大宇 李国栋 董克辛目的 通过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外膜中的表达, 研究其与CSDH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32例CSDH患者, 术中取材血肿外膜及硬膜,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bFGF在CSDH患者血肿外膜及硬膜的表达。结果 CSDH外膜为新鲜肉芽组织, 可见网状血管存在, 其间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聚集, 相邻硬膜未见明显异常。高倍显微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5期2017-08-16

  • 大小脂肪滴
    发现,小脂肪滴的外膜和大脂肪滴的外膜并不一样,甚至连构造都有差别。小脂肪滴的外膜非常薄,所以很容易破裂,也容易让脂肪从脂肪滴里流出,可大脂肪滴就不一样,它的外膜非常厚,不容易破裂。小脂肪滴为什么容易分解,而大脂肪滴就不容易分解了呢?原来,小脂肪滴的家在脂肪细胞里。脂肪细胞有一个个单独的小房间,专门用于放置小脂肪滴,以便让脂肪酸随意进出小脂肪滴,供应身体所需的能量。一旦脂肪细胞里贮存的脂肪过多,脂肪细胞里的单独小空间就会被撑满,进而撑开。当那一粒粒的小脂肪滴

    爱你 2017年17期2017-06-10

  • 布鲁菌外膜小泡研究进展
    2600)布鲁菌外膜小泡研究进展孙春庆1,于勇谋2,申颖3,董 浩4*(1.山东省临沂市畜牧局,山东临沂 276000;2.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口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乳山 264500;3.山东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00;4.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600)布鲁菌病(布病)是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布鲁菌可以导致患病动物的流产及人类的马耳他热。外膜小泡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自发释放的一种球形的双层膜结构。在多种细菌中,外膜小泡发挥着

    动物医学进展 2017年8期2017-03-16

  • 结构参数对增压器浮环轴承润滑特性和环速比的影响
    层间隙增加,内、外膜温度减小,摩擦功耗略有增加,内层间隙0.03 mm时,浮环具有较理想的润滑性能和环速比;外层间隙0.06 mm的环速比均比外层间隙0.04 mm的环速比增加30%以上,外层间隙增加,外膜温度减小,且转速越高,外膜温度减幅越大;浮环内圆半径越小,环速比越小,内、外膜温度和摩擦功耗越小,浮环润滑性能越好;浮环外圆半径增加,环速比降低,但内膜温度、外膜温度、总摩擦功耗和总端泄流量变化幅度均在5%以内,外圆半径对浮环润滑性能影响不显著;浮环实际

    农业工程学报 2017年2期2017-02-17

  • 计入浮环传热的增压器浮环轴承润滑分析
    了没有热量传递时外膜偏心率的识别方法,并对浮环轴承润滑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分析讨论浮环传热在不同外膜偏心率和不同转速下对浮环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膜偏心率下,浮环传热的情况有较大差异;存在某一外膜偏心率,内膜-浮环-外膜间没有热量传递;转速越高,浮环传热量越多;浮环传热对环速比的影响较大;计入浮环传热后,浮环轴承内外膜温升、内外膜摩擦功耗、外膜端泄流量有较明显变化.浮环轴承; 温升; 传热; 环速比; 润滑浮环轴承是涡轮增压器的重要零件,直接影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1期2016-12-08

  • 慢性硬膜下血肿外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硬膜下血肿外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马京库1,2左毅1李宝明1陈尚军1王辉1惠军1谢国强1张彬1吴东飞1董克辛2*于清宇3(1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外二科,陕西 咸阳 712000;2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大连 116000;3绥化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绥化 152000)目的检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外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2名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肿外膜中TGF-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6年4期2016-11-27

  • 阿托伐他汀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的影响*
    基因敲除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的影响*徐 芳1△, 刘 颖2, 齐 洁2, 石 磊1, 胡业佳1, 王蔚琛1, 蔡虹静1, 刘 巍1, 李钰伶1(1滨州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3;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滨州 256603)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血管外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变化,同时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6年9期2016-10-26

  • 桂芍通络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外膜滋养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干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外膜滋养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干预作用尹玉洁1,2,3,马柳一1,2,3,位 庚1,2,3,李红蓉1,2,3,贾振华1,2,3[1.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7;2.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心脑血管络病),河北石家庄 050035;3.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目的 观察桂芍通络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外膜滋养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84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6年3期2016-05-10

  • 血管外膜与血管稳态和重构
    唐朝枢审校血管外膜与血管稳态和重构李军综述,丁文惠、唐朝枢审校摘要血管结构与功能的自稳态平衡是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其中,血管外膜可能是血管病变的起始部位,是疾病发生和进展的“积极参与者”。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活性因子和气体信号分子等作用下,血管外膜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再狭窄、肺动脉高压等血管重构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综述;血管疾病血管是一个由内膜、中膜和外膜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的并通过自-旁分泌作用相互偶联形成的主动整

    中国循环杂志 2016年1期2016-04-06

  • 血管外膜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1)血管外膜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张薪茹,丁英鹏,陈瑶,李光宇,张劲松,杜荣增(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镇江212001)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脂质代谢紊乱、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诸多遗传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血管系统多病灶慢性免疫炎性疾病。A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内膜和中膜在AS形成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血管外膜是作为反应的先导者从外向内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作用下,激活

    山东医药 2016年38期2016-04-05

  • 撕脱输尿管保留外膜与去外膜重建血运的观察研究▲
    汇撕脱输尿管保留外膜与去外膜重建血运的观察研究▲毕革文 覃智标 张家宙 黄克强 黄瑞旭 雷 华 黄崛倬 赵书晓张伟国 马林枫 石才汇(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市 530023)目的 研究撕脱输尿管有、无外膜包埋于肠系膜缘浆肌肠段能否重建血运的差异性。方法 将33条杂交犬分A、B、C三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5条,保留撕脱输尿管外膜组5条和去除撕脱输尿管外膜组15条(再分术后4周组、6周组、8周组各5条),分别制作保留离体输尿管外膜的模型和去除离体输尿管

    微创医学 2016年6期2016-02-14

  •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及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激活在血管损伤中的作用*
    述,雷燕审校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及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激活在血管损伤中的作用*王洋综述,雷燕审校血管外膜是血管壁最复杂的组成部分,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是血管外膜主要的细胞成分,在血管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F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激活与活性氧生成是多种血管损伤的始发阶段和共同机制。本综述对AF及其NADPH氧化酶、活性氧在血管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4期2015-12-15

  • Wilson假设的否定与肯定
    序是从心内膜至心外膜,复极也应该从心内膜至心外膜,这样产生的T波是倒置的,因为心脏除极和复极时电荷移动方向相反,而实际心电图QRS波与T波极性一致。为了解释这一现象,Wilson于1931年提出除极与复极方向相反的假设[1]。这一假说背后的生物物理原理是首先激动的细胞必须最后复极才能产生一个与R波极性相同的T波(图1)。众所周知,复极过程分1、2、3、4相,1相是复极的开始,那么按Wilson的假设内膜心肌先除极而后要等待外膜心肌除极完毕再复极,这似乎不符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5年3期2015-09-01

  • 心中膜起搏对心室整体电扩布及跨壁离散度的影响*
    时,心肌内、中及外膜AP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膜起搏时,TDR较外膜起搏明显减小(33.9±5.3 msvs 70.5±6.0 ms,P电生理学;跨壁离散度;中膜起搏;单相动作电位时限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致死性心律失常之一,临床救治率低。近年来,在研究心律失常发病机制中,TDR(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被认为是室速、室颤发生的重要机制[1,2]。TDR增大是恶性室性心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06-15

  • 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临床研究
    罗飞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临床研究罗飞目的探讨分析周围神经断裂修复采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例周围神经断裂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外膜缝合修复, 试验组采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修复, 比较两组患者给予手术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评分情况以及肌力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 试验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67±1.22)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2015-03-09

  • 玉米育苗增温技术
    膜平铺在床面上。外膜使用宽度2 m的地膜起拱盖严床面,且四周起土压实。3苗床管理1)出苗。当外膜内温度达到10℃以上时,7~10 d左右种子破土岀扦,15 d左右第一片真叶展开,这时可以揭开外膜一端抽出内膜,再盖好外膜保持膜内温度。2)炼苗。20~25 d左右苗为2叶或2叶1心时,白天揭开外膜两端,晚上放下外膜两端进行炼苗,5~7 d后揭开全部外膜炼苗。3)送嫁。移栽前3 d,每公顷用5%高效氯氰菊酯150 ml+70%甲基托布津300 g+750 g尿素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5年3期2015-02-21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血管外膜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勒超声在诊断血管外膜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尚晓敏目的 探讨血管外膜囊性病变的超声表现,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外膜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科12例血管外膜囊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术前确诊8例,误诊4例,12例患者均为单发,7例位于腘动脉,4例位于髂外动脉-股动脉,1例位于髂外静脉,根据囊肿形态及管腔的狭窄特点可分为偏心性囊肿和向心性囊肿,偏心性囊肿8例,向心性囊肿4例,超声显示患者受累血管外壁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宽,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9期2015-01-31

  • 移植血管外膜早期NADPH氧化酶激活和新生血管形成
    012)移植血管外膜早期NADPH氧化酶激活和新生血管形成孙梦瑶,郭晓彤,罗坤,刘雪峰,王瑞,王牧川,张恩浩,王建丽△ (山东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目的:动脉外膜所产生的活性氧和新生血管形成,可能导致和促进病理性血管重构的形成。本课题研究NADPH氧化酶在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模型的外膜血管动态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方法:将F344大鼠胸主动脉移植到Lewis腹主动脉造模。于移植后0. 5、3、7和14 d收集移植血管,进行形态学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10期2015-01-26

  • 15-脂氧合酶在缺氧诱导的肺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活性改变中的作用*
    缺氧诱导的肺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活性改变中的作用*张莉△,陈明刚,王晓燕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大庆163319)15-脂氧合酶(15-LO)是参与肺动脉高压发病的重要因子。然而,15-LO在肺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却不清楚。本研究将探讨15-LO对外膜成纤维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大鼠低氧培养7 d,或给予15-LO抑制剂NDGA处理。通过WST-1、细胞划痕、流式细胞术及蛋白印迹等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表型、迁移及周期改变。结果显示缺氧刺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10期2015-01-26

  • 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外膜滋养血管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学说为指导,基于外膜滋养血管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刘美之1郎艳松1,2贾振华3,4(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35)关键词〔〕脉络学说;外膜;滋养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12CB518606)1河北医科大学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心脑血管络病)3河北省络病重点实验室4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心血管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络病学重点学科第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7期2015-01-25

  • 两性多肽结构影响鲍曼不动杆菌外膜通透性的实验研究
    影响鲍曼不动杆菌外膜通透性的实验研究张 劼1,陈 永1,曾 颖1△,李秀娟2(1.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400014;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内科 400015)目的 明确两性多肽结构对鲍曼不动杆菌(AB)外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PCR扩增LysAB3基因及删除两性多肽结构的LysAB3-D基因,以p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LysAB3及LysAB3-D,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将A

    重庆医学 2015年9期2015-01-05

  • 血管紧张素II通过下调血管外膜过氧化氢酶促进血管重塑的研究
    II通过下调血管外膜过氧化氢酶促进血管重塑的研究沈凯 袁国裕 陈士良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AngII)是否通过调控血管外膜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促进血管重塑。方法 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AngII组、PD98059(ERK1/2抑制剂)组、AngII+PD98059组,取4~7代用于实验;使用含107mol/L Ang II的DMEM培养液分别刺激成纤维细胞0、0.5、2、6、12、24

    浙江医学 2014年11期2014-04-13

  • 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新术式 ——肝包虫外膜内剥除术探讨
    术式 ——肝包虫外膜内剥除术探讨常小锋1马立成1董 瑞2*(1 甘肃庆阳市环县人民医院普外科,甘肃 庆阳 745700;2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陕西 西安 710038)目的探讨一种新术式——肝包虫病外膜内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肝包虫病患者48例,经影像学确诊,采用包虫病外膜内剥除术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满意,术后无胆漏、出血及残腔感染等并发症,平均手术后9 d治愈出院,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肝包虫外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2014-01-26

  • 神经束膜与神经外膜吻合术修复尺神经损伤的疗效对比
    束膜吻合术和神经外膜吻合术是神经修复的常用手术方式〔4〕。本文通过回顾尺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吻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高位尺神经损伤患者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56~73〔平均(68.3±6.7)〕岁,病程3~240 d,平均(46.7±15.4)d,右侧尺神经损伤25例,左侧尺神经损伤21例;外伤直接导致损伤20例,因不慎骨折伴尺神经损伤18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9期2013-09-18

  •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左心室心肌分层应变
    CA患者左心室内外膜下心肌应变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CA患者左心室内膜下、外膜下及整体心肌应变的特点,以及采用STI技术评价CA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9-01~2012-1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超声及心外活检确诊的20例CA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2~65岁,平均(54.80±7.76)岁。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心脏受累的临床症状,均有典型的CA超声心动图表现[左心室心肌明显增厚(>13 mm)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4期2013-06-05

  • 肺部巨大球形占位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肺转移1例
    后病理诊断为血管外膜细胞瘤,术后行放疗,当时胸片未见异常,术后规律随诊头颅磁共振未发现异常。入院查体:体温36.8oC,脉搏87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肺底呼吸音减弱,叩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54×109/L,中性粒细胞73.3%,血红蛋白111 g/L,血小板382×109/L;血沉102 mm/hr,结核抗体弱阳性,G试

    中国肺癌杂志 2012年9期2012-09-10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p22phox亚基及活性氧表达的影响
    终产物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p22phox亚基及活性氧表达的影响刘亚洋,李鹤,吴宗贵,汤锡友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及活性氧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组织贴块法培养SD大鼠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检测不同浓度的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分为对照组、100μg/m l AGE-HSA

    中国循环杂志 2012年3期2012-02-03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表达研究
    VEGF)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表达研究沈颉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血管壁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来检测外膜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及TGF-β、bFGF、AngⅡ、PDGF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法观察TGF-β、bFGF、AngⅡ、PDGF等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型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能够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GF-β能显著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n=5,

    当代医学 2012年24期2012-01-26

  • 基于ANSYS的浮环动静压轴承中浮环的有限元分析
    瓦和浮环之间形成外膜。轴承工作时,主轴以角速度Ω1旋转,通过油膜带动浮环以Ω2旋转,浮环的角速度系通过内、外油膜的作用力和摩擦力矩的平衡来调节。浮环降低了主轴和轴瓦的相对速度,能够有效控制高速轴承的摩擦功耗和温升[1]。动静压浮环轴承内、外层的油膜厚度都很小,最厚处一般不超过半毫米,最薄处仅有几微米。而浮环是一个很轻的薄壁零件,运转时受到内、外膜力和力矩的作用,当内、外膜作用到浮环的力和力矩相等时,浮环平衡。文献[2-5]对径推联合浮环动静压轴承特性参数及

    轴承 2011年4期2011-07-21

  • 银杏叶提取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化性病变的基础,外膜仅起支持、营养作用。但近年研究发现,对损伤反应活跃的细胞绝大多数存在于血管外膜,其中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GBE注射液(金纳多,每支5 mL,含 GBE 17.5 mg;批号:2007122721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1年4期2011-05-07

  • 侵犯主动脉外膜食管癌的外科治疗(附34例报告)
    4例侵及降主动脉外膜的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4例侵及降主动脉外膜的食管癌患者,男30例,女4例;年龄41~63岁,平均56.7岁。全组均为鳞癌,其中7例为高分化鳞癌,19例为中分化鳞癌,8例为低分化鳞癌。根椐1997年国际食管癌分期(UICC),34例均为Ⅲb期(T4N0M011例,T4N1M023例)。术前查体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脾不大。食管钡餐透视示肿瘤长度2.5~6cm,位于

    山东医药 2011年35期2011-04-13

  • 硅胶管包裹大鼠颈动脉对血管收缩功能的影响
    壁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结构组成。外膜为血管最外层结构,由较厚的致密结构组成,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细胞成分主要为成纤维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外膜调节血管功能的作用远大于其作为血管壁支撑结构的作用。Gonz觃lez等[1]发现去除血管外膜的大鼠颈动脉及肠系膜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明显减弱;提示血管外膜能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通过损伤血管外膜的方法建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动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9期201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