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

  • 张锡纯治疗血证用药特色
    157011)血证指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皮肤的一类出血性疾病。临床以血液溢出脉外为主要特征[1]。张锡纯为近代著名中西汇通派医家,其注重临床实践,遵古创新,临证用药有许多独到之处,被誉为“轩岐之功臣,医林之楷模”。《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血证的内服方剂共52 首,其中有名方剂25 首,散在于医案中无名方剂27 首。对52 首方剂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张锡纯治疗血证的用药特色,以期拓宽血证诊疗视野,提高临床治疗效

    吉林中医药 2023年9期2023-11-10

  • 《三合集》辨治血证特色探析❋
    后世。”书中对于血证的诊疗蕴含了作者丰富而独到的辨治思想,不仅证治明晰、理法明备,而且用药灵活、特色鲜明,笔者现就此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1.1 水木相离,风扇血溢张继科在书中自叙即言,其诊病大都以阴阳、标本、表里、浅深以验其证[1],而其临证探究血证病机亦是以阴阳为纲,且尤重视下焦肝肾阴阳的平衡。肝肾阴阳为互滋互制的关系,肾阴滋养肝阴而共同制约肝阳,肾阳资助肝阳而共同温煦肝脉。认为由于肝肾阴阳失衡、水木相离、亢厉为害、风火并炽导致血证的发生。肾水犹如树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期2022-12-29

  • 陈士铎治疗血证之顺气归经法探析*
    现的内科病证统称血证[1]。血证总的病机是血不归经[2],亦称血不循经。临床多见于因气虚、血虚、阴虚气逆、火热等原因引起的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紫斑等[3]。清代医家陈士铎所编著的《石室秘录》共载治病方法一百二十八门,马弘儒称其“无法不备,无法不妙”“用药正大,立方神奇”;吕道人在序中称之为“无方不神,无论不异”之“青囊之术”[4]。其中有《血治法》一门,提出了“论治血宜顺性”之顺气归经法,现结合其在《辨证录》中记载之相关条文,分析如下。1 血证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3期2022-12-28

  • 浅谈小柴胡汤在血证中的应用
    关于小柴胡汤治疗血证这一方面,后世多有补充论述,而清代医家唐容川更是其集大成者。唐氏在所著《血证论》一书中,共引用小柴胡汤60次,在所论七十一症中有三十二症涉及小柴胡汤[1]。本文结合对唐容川《血证论》的学习,对小柴胡汤在血证中的应用进行归纳分析。1 溯本求源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在论述少阳病时,第96条言:“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2]成无己在对小柴胡汤的注解中提出小柴胡汤的治法为“和法”,认为小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4期2022-12-27

  •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思想探讨血证病机及治法※
    150040)血证泛指出血性疾病,中医对于血证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对于血证的表述为“血溢”“血泄”,《金匮要略》中将血证归为“吐衄下血”,除言明其症状外,还探讨了治法方药,为后世医家辨治血证奠定了理论基础。明·虞抟在《医学正传》首先采用“血证”之名,沿袭至今[1]。当今血证指血液不循常道运行,溢于肌肤孔窍,前后二阴的疾病,包括衄血、吐血、便血、溺血等[2]。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学家,乾隆皇帝御医。其自幼天资聪颖,志向远大,勤于攻读,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2期2022-12-13

  • 唐容川论治血证特色经验探析
    中医名家要典论治血证之精华,继承与发展了中医论治血证之长,于1884年著成«血证论»一书,提倡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的治血四法,影响深远。唐容川论治血证学古而不泥古,补前人之未备,开后世之先河[1],提出诸多新颖而透彻的观点,如二便分消以逐瘀之法、从肝胃肾论宁血之法、调五脏阴阳以补虚之法等。唐容川治血四法虽为吐血而设,但对论治血证有拨云见日之功,称“四者乃通论血证之大纲”。本文探讨唐容川治血四法临证要点如下。1 止血为第一要法,急者治其标,契合病因病机«血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期2022-12-13

  • 基于血气火关系探讨“从气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证思路*
    中医称ITP为“血证”“发斑”“肌衄”“葡萄疫”“紫癜”“紫斑”,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将ITP定名为“紫癜病”[2]。关于免疫性疾病,中医坚持辨病辨证结合进行治疗逐渐得到认可,有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的特点。ITP辨治过程中,历代医家总宗治血、治气、治火之则,对2000—2020年发表的ITP治疗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也遵循此规律[3]。可见在ITP发病过程中,血气火三者为重要因素。ITP患者久病多有乏力为主的证候表现,临床中运用补气药起效良好

    天津中医药 2022年2期2022-02-28

  • 《竹亭医案》血证证治浅析*
    。[1]其中蕴含血证方案不在少数,血证是指血不寻经,自九窍排出体外,或渗溢于肌肤的一类出血性疾病[2]。书中对于血证论述范围颇广,包括吐血、咳血、鼻衄、齿衄、崩血、溺血、便血等。作者对血证病因病机作概括描述并选取鼻衄、吐血、齿衄、血崩四大血证,对孙氏血证证治作相关浅析。病因病机1 血分上下,当有所重孙氏尊《内经》之言:“阳络伤则血从上溢,阴络伤则血从下溢”。将血证分为上下两部[3]。上部出血,例如鼻衄、齿衄、吐血等责之阳络受损,血从上溢。下部出血,例如便血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12期2022-02-09

  • 气血亏虚型血证的处理
    摘要:血证是一个中医的疾病名称,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不能循行于血管里,可以通过口,眼,耳,鼻,及二阴排出体外,或者渗出皮肤,这类病均称为血证。自2017年以来我对于气血亏虚所致的不明原因出血症状的36例患者,利用中医健脾益气,固摄止血的治疗原则,采用经典方剂:归脾汤配合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治疗,治愈率达100%。本专题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30日收治的一例气血亏虚型出血患者的诊治资料来分享这一类疾患的治疗体会。关键词:气血亏虚型;血证;处理【中图分类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9期2021-09-11

  • 吴烈辨治眼底血证应用对药经验
    法则系统辨治眼底血证。笔者有幸侍诊吴老师左右,现将其临床辨治眼底血证应用对药经验整理如下。1 止血眼底血证出血早期宜急则治标,首当止血。唐容川[5]言:“止血为第一要法”。吴老师遵《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理论[6],认为眼底血证应按血上干证论治,乃人体水火、气血失调,而气盛火旺之阳亢证,最终血热上扰目窍致病,即“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火、肝火、肾火及血热。故早期止血宜泻(心、肝、肾)火凉血下气。1.1 生蒲黄、侧柏叶生蒲黄甘平,凉血止血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3-26

  • 中医药治疗妇科月经病血证的诊疗进展
    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1],内外妇儿中凡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可归入血证范畴。而妇科血证,大多是指妇科的出血之症,是中医妇科临床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常见于经、带、胎、产以及妇科杂病中的异常出血。各种出血性月经不调、赤色带下、有出血症状的癥瘕、胎漏、产后恶露不绝等均可属于妇科血证。其中与月经病相关的妇科血证(以下均简称“月经病血证”)主要包括崩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经间期出血、经断复来等疾病。在西医诊断中并无“月经病血证”这一病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4期2021-01-06

  • 基于运气理论探析肝病血证*
    血性疾病,统称为血证[1]。血证范围相当广泛,临证常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多端,既可以单独出现,又常见于其他病证当中。在其他病证兼见血证中,以肝病伴见血证最为常见,亦最为凶险,如黄疸病中之急黄、积聚、鼓胀伴见血证者,往往提示预后不良,亦属难治危候,现代医家多将其单列为“肝病血证”进行论治。此类血证在临床表现形式上虽然与其他常见血证别无二致,如表现为衄血、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等等,但因并见于肝系病证当中,在病机方面与单独出现之血证截然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年6期2020-12-08

  • 基于数据挖掘的章次公治疗血证用药规律探析
    挖掘的章次公治疗血证用药规律探析苏苑苑1,王忠1,王汉2,魏鹏路1,刘琼1,王海南3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 100053分析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收集《章次公医案》《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涉及血证的医案,构建标准化数据库,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5)系统,采用频次统计与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章次公诊治血证的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年10期2020-11-16

  • 石志超教授治疗妇科血证经验*
    的病证统称为妇科血证。妇科血证范围非常广,可发生于女性不同年龄阶段,也可见于不同生理时期。包括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产后恶露不绝,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宫内环、人流或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等。临床中,妇科血证的患者越来越多,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是激素类药物,常有一些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本病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名中医专家积累了各具特色的诊疗经验[

    光明中医 2020年7期2020-08-15

  • 气不摄血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相关炎症因子变化与临床意义*
    病,将本病归为“血证”、“发斑”、“紫癜”等范畴,气不摄血证是ITP常见证型[1]。现代医学主要是从免疫失衡、血管功能障碍等方面认识该病。血管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是维持血管内皮功能与受损修复的重要血管活性物质[2-3],而一些炎症因子对血管功能亦具有直接或间接调节作用[4-5]。本研究从血管活性物质及相关炎症因子入手,探讨气不摄血证IT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其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诊断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3期2020-06-20

  • 叶天士治疗血分证与血证特色初探
    的:探求叶天士在血证与血分证上治疗特色,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临证指南医案》出发,有机结合临床实际。结果:血分证是属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中,温邪侵犯人体达到血液的阶段,血证是气血津液体系中,血液及血液运行异常归纳汇总的一类疾病。结论:叶氏于血分证,见证便行凉血散血方,而于血证则循病因而立法、处方,两者方药虽有所重叠,立法却截然不同。关键词:叶天士;血证;血分证【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5-181-02叶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5期2019-09-10

  • 让“血证”上网
    实历史资料和累累血证的遗址型博物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广泛运用,七三一陈列馆充分发挥网络宣教和服务作用,深入挖掘历史符号所传递的正能量信息,从创新传播思维、创新规划理念、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为爱国主义教育插上信息化翅膀。同时,陈列馆也注重挖掘党员教育资源,助推党建工作发展。陈列馆官网于201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为数以万计的党员群众打造了网络红色教育平台。◆传承爱国基因的精神血脉“73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9年5期2019-07-01

  • 从脾胃角度探析《临证指南医案》血证治验特色
    证指南医案》治疗血证的诸多病案中,现就其从脾胃角度论治血证的治验特色阐述如下。1 血证的关键在于脾胃血证是指血不循经,自九窍排出体外,或渗溢肌肤的一类出血性疾患。血证病因多端,病机纷繁,“凡血病五脏六腑皆有”,但总不离乎脾胃。《临证指南医案》载有“木犯胃土贯膈,冲咽入肺,肺衰木反刑金”[1]86、“肾虚嗽血,年分已久,肾病延传脾胃”[1]75等,均说明脾胃损伤是其他脏腑病变引发血证中的关键环节。脾胃与血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中焦化生血液、脾主统血两个方面[2]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3-15

  • 基于气血关系探析清代医家吴澄《不居集》诊疗血证的思路
    京100700)血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1]。中医学有着丰富的血证诊疗经验。《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气血的生理功能以及病理表现,“气有余即是火”之论,奠定了丹溪对血证多以滋阴清热之法论治。张景岳提出,血证的核心病机在于有火无火,气虚气实。汪机诊治血证重视健脾补气,其在血证用药中以参、术、芪为主药,益脾气,助统血之功,防血外溢,亦可增强脾之运化,以补气生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02-12

  • 陈安民教授治疗血证经验撷英
    特点,归属中医“血证”范畴。文章总结陈安民教授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证经验。陈安民教授认为血证应从肝脾肾论治,强调中西医共用,在精准规范用药基础上,注重发挥中医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独到之处。【关键词】 血证;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4-0071-02血证属中医病名,西医可涵盖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及其它血液病侵犯骨髓引起血小板减少而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12期2019-02-05

  • 陈安民教授治疗血证经验撷英
    州 450000血证属中医病名,西医可涵盖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及其它血液病侵犯骨髓引起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出血症状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等,其中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常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以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伴巨核细胞数减少,外周血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据文献报道,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约为6/105[1]。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自身抗体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24期2019-01-07

  • 益气止血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出血归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有虚、实之分,虚者多见于脾气亏虚、气不摄血,治疗宜健脾补虚、益气摄血。益气止血方由归脾汤加减而成,功用健脾补虚、益气摄血,以消除上消化道出血的根本病因。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止血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脾不摄血证患者,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5年10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40

    新中医 2018年11期2018-11-05

  • 王孟英辨治血证特色探微❋
    230038)血证是指由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等多种原因引起,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1]。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而有“吐血”“衄血”“咳血”“咯血”“呕血”“唾血”“便血”“溺血”等不同划分。西医学之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某些系统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皆属血证范畴。王孟英是清代著名温病医家,不仅在温病学上有卓越的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9期2018-10-23

  • 新安医家汪机辨治血证特色初探
    038)关键字 血证;汪机;石山医案;医学原理;新安医学汪机(1463-1540),字省之,号石山居士,明代安徽祁门著名新安医家。《石山医案》[1]是其门人陈桷“取机诸弟子所记机治疗效验”辑成,为其行医经验汇编,为后人研讨、承继汪氏的学术思想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医学原理》[2]是汪氏临床综合性著述,其卷四分为气、血门,分别论述气血,治法规范而方药灵活,特色鲜明。笔者通过对《石山医案》13例血证医案以及《医学原理·血门》进行研究,感悟颇多,现将其对血证的论治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2018-03-17

  • 《孙文垣医案》血证诊疗验案探微*
    录而成,其中治疗血证验案颇多。孙一奎的著述,反映了他临证辨治的风格,其核心诊疗思路即“明证”与“不执方”,明“证”使“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更为客观化;“不执方”是强调法的重要,即治有常法而无常方,后世“法随证立,方从法出”的法则即源于此[1]。血证,是指由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等多种原因引起,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皮肤的一种出血性疾患。《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阳司天,寒淫所胜……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2018-02-11

  • 吴门医家叶天士从脾胃论治血证学术思想探析*
    215009)血证是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病证,虽为临床常见病,但其成因复杂,要属十全,实属不易[1]。叶桂(公元1667-1746年),字天士,号香岩,吴江(今苏州)人。作为吴门医派的代表医家之一,叶天士不仅是温病学大家[2],而且在治疗内科血证方面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其在《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等有关血证的诸多病案中,着重强调了脾胃亏损所致血证的论治,拓展了血证的治疗思路。笔者不揣浅陋,现就叶氏从脾胃论治的血证的思路和实践经验阐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3期2018-01-23

  • 眼底血证中医临床论治经验
    吴烈,武丹蕾眼底血证是指以视网膜、脉络膜及玻璃体发生出血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各种眼病,现代临床上常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视网膜血管炎等。眼底血证已经成为目前影响视功能的最主要疾病,同时其引起的黄斑水肿及新生血管性并发症等是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1-2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4期2018-01-19

  • 太阳病蓄血证若干问题探析
    寒论》论及太阳蓄血证有以下4条: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第126条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9期2018-01-14

  • 龚廷贤《寿世保元》治血证特色探析*
    贤《寿世保元》治血证特色探析*季庭竹1,吴承艳2△(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目的:探析龚廷贤治疗血证的特色与经验。方法:以《寿世保元》血证相关篇章中的方剂及药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将有效方药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格式,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结合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其方药数据进行各类分析。结果:构建龚廷贤临证方药数据库,挖掘归纳出其治疗血证组方用药特点符合“补益中州、滋阴降火、引血归元”的原则。结论:阐释龚廷贤治疗血证的特色和组方用药基本规律,为血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3期2017-04-22

  • 《诸证析疑》血证诊疗思路探讨
    氏悉心钻研众家对血证的认识,在诊治血证中,分经辨证,注重脉法,遣方用药灵活善变。其独重从气血立论辨治血证,给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思路。笔者试探讨《诸证析疑》中血证诊疗思路,恳请诸方家批评指正。1 学他山之石1.1 博采百家理法《诸证析疑》一书,上承《黄帝内经》,援引《素问》。如据“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阐述人体得肝血之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书中亦有以己之言但具其意者,其言“《经》又曰:心主血,肝藏血,肺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5期2017-04-04

  • 《静香楼医案》血证诊疗思路探微
    )《静香楼医案》血证诊疗思路探微张佳乐(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安徽合肥230038)对尤怡《静香楼医案》中血证医案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诸家论述,总结尤在泾诊疗血证重视活血化瘀,兼顾正邪;血证预后多用人参补虚,用药清灵,善用新鲜中药,少用苦寒清火药,对尤在泾血证诊疗特色进行探讨,希冀对临床发挥指导。静香楼医案;尤在泾;血证;诊疗思路尤怡(1650-1749),字在泾,号拙吾,清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尤怡学习勤奋,博览医书,诊治技术精湛,所撰《金匮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4-03

  • 吴润秋教授运用唐容川治血四法治疗血证病案举隅
    容川治血四法治疗血证病案举隅向忠军1,薛丽君1,江 蓉1,李 杰2 (1.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治血四法出自唐容川《血证论》,其对血证的论述见解独到,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堪称血证之治法大纲。吴润秋教授临床治疗血证专宗唐容川治血四法,并对唐容川治血四法关系进一步阐发,指导血证临床辨证及处方用药。治血四法;血证;呕血;崩漏;吴润秋吴润秋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于全国著名中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2-23

  • 名老中医白长川教授论伤寒血分证※
    导致伤寒入里成蓄血证的原因,温病传变入里,气血两燔则导致动血证。二者的区别在于初始所感寒温邪气,对人体阴阳二气的影响,寒则伤阳,热则助阳,最终导致伤寒、温病治疗的分歧,伤寒重在“扶阳气”,而温病则“顾阴液”。伤寒;温病;热化;寒化;蓄血证血证论伤寒传变,法自内经,衍于仲景,言六经而少及营血;论温病者,则多遵叶氏卫气营血传变,兼论六经,如叶氏论温病传变由气分也可入少阳有“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则伤寒传变由气分可尽入少阳而无血分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4期2017-01-28

  • 血分证属血证之范畴辨析❋
    未提出血分证属于血证的相关看法。叶天士《温热论》载:“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因“入血就恐耗血动血”,故叶天士提出血分证需用凉血散血之治法,这一治法与《中医内科学》九版中《血证·紫斑》的治疗方法相符,因血分证的概念、临床症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与血证有极为相似之处,故笔者查阅诸多资料后认为,血分证属于血证范畴,兹不揣浅陋,论述如下。1 辨血分证与血证概念《中医内科学》九版教材中将血证的概念定为由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2期2017-01-16

  • 《沈氏医案》血证学术思想探析
    8)《沈氏医案》血证学术思想探析洪 靖(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沈璠;《沈氏医案》;血证;学术思想沈璠(1658-1738),又名沈鲁珍,清代早期著名医家,上海南汇人。沈氏精通医术,勤于医理,态度谦和,平易近人,深受当时医术界人士的敬重。著有《沈氏医案》,共收录内科、妇科及五官科医案220余则,援引经义及东垣、丹溪诸说,析证详明。笔者认真研读《沈氏医案》中的血证医案,总结和分析沈氏的学术特色,不仅能够丰富中医理论,而且对指导中医血证临床具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1期2017-01-15

  • 浅析调气治血之三七配伍治疗血证
    血之三七配伍治疗血证● 王 鑫 李文文 宋佳格 张三印▲调气治血,为中医治疗血证的重要法则,为众多医家所推崇,深刻影响临床血证的治疗。三七在《血证论》和《傅青主女科》中的配伍应用体现调气治血的观点,对治疗血证价值颇多。三七 《血证论》《傅青主女科》清代中医经典《血证论》[1]和《傅青主女科》[2]治疗出血病症时,均应用三七极大地提高疗效,其配伍遵循调气治血法则,为三七的应用拓宽思路。本文以调气治血为指导,对三七配伍应用进行分析。1 概述刀伤、箭射,一切新血

    中医药通报 2017年1期2017-01-14

  • 新安医家叶熙钧《东山别墅医案》血证辨治特色初探
    《东山别墅医案》血证辨治特色初探司雨 郭锦晨 谭辉 姚慧 周超安徽中医药大学 合肥 230000[目的]研究新安医家叶熙钧《东山别墅医案》中治疗血证验案30则,揭示叶熙钧血证辨治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方法]以《东山别墅医案》中血证验案30则为研究对象,结合《内经》《金匮要略》《景岳全书》《血证论》《陆川本草》等相关论述论著与叶氏学术思想,阐释叶氏血证验案,综合分析其辨治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结果]从《东山别墅医案》治血验案可知,叶氏辨治血证擅长从“和”入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2期2017-01-11

  • 李斯文老师运用仙鹤草对症治疗肿瘤经验
    疗各种肿瘤疾病的血证居多,但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中的仙鹤草用药,因频数过少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李斯文教授运用仙鹤草治疗肺癌、肠癌、膀胱癌和宫颈癌的血证以及肺癌咳喘,疗效显著。李斯文教授;仙鹤草;血证李斯文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多年从事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临床工作。李斯文教授认为仙鹤草为软坚散结、收敛止血、益气扶正之验药,可治疗肿瘤之血证、咳喘等,此外亦可治病久体虚气乏。现将李斯文教授运用仙鹤草对症治疗肿瘤疾病经验总结如

    光明中医 2016年21期2016-12-24

  • 男不离韭女不离藕
    本草》为:“一切血证宜食之”。这里的血证,包括了吐血、咳血等症。也就是说,莲藕对一切表现为出血的疾病都有好处。而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机能,更易患“血证”,因此,多食莲藕对女性来说尤其有好处。由于藕性偏凉,容易妨碍脾胃,因此,脾胃消化功能低下、大便溏泄者不宜生吃。此外,产妇不宜过早食用生藕,一般产后1~2周后再吃为宜。藕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失去了消淤清热的性能,而变为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止泻的功效,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大家健康 2016年4期2016-12-23

  • 拨云穿雾溯真相柳菲絮
    桑不能磨灭的历史血证——这就是《血证》一片的历史线索。作为2015年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纪录片一等奖获奖作品,《血证》从“寻找血证”出发,以民族精神为魂,完成了一场探究历史、启迪灵魂的宏大叙事。而其在纪录片创作中相对少见的悬疑叙事手法,更使这一宏大叙事兼备了波诡云谲的“异色”。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结构性悬念与兴奋性悬念的穿插使用,是《血证》在叙事手法上最灵动之笔。所谓结构性悬念,是指贯穿纪录片始终的总体悬念,其目的在于构建纪录片的整体框架,突出总体构思,同时揭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8期2016-09-12

  • 拨云穿雾溯真相 ——小议纪录片《血证》的悬疑叙事
    ——小议纪录片《血证》的悬疑叙事◎柳菲絮孙秀山金戈铁马战沙场,青山处处绕英魂。七十年前那场战争的硝烟已在时光之沙中散尽,然而那历史的血痕至今仍深刻在华夏儿女的心头。在那场事关民族危亡的战争中,地处北国边疆的哈尔滨饱经磨难,留下了历经沧桑不能磨灭的历史血证——这就是《血证》一片的历史线索。作为2015年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纪录片一等奖获奖作品,《血证》从“寻找血证”出发,以民族精神为魂,完成了一场探究历史、启迪灵魂的宏大叙事。而其在纪录片创作中相对少见的悬疑叙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8期2016-08-25

  • 养血和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研究及对细胞因子、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子;血小板参数;血证;发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有关。[1]西医对该症的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甚至进行脾切除,但仍有不少患者病情缓解不明显,[2]临床需改进治疗方案提高ITP患者的疗效,配合应用传统中医药是可行的选择。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养血和血方治疗了44例ITP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6年1期2016-06-24

  • 益气温阳法在血证中的应用
    )益气温阳法在血证中的应用张建伟(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摘要:益气温阳法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机理,在于出血性疾病中存在有气虚阳虚的病机。应用益气温阳法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理论渊源应上承东垣脾胃学说及温补学派和清末火神派的思想。临证益气温阳法的应用要重视3个问题,即一是益气和温阳的比例;二是止血药和固本药的比例;三是要重视脾肾的关系。关键词:益气温阳法;血证;出血性疾病血证是中医对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统称,凡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络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3-25

  • 血证的概念辨析*
    230000)血证的概念辨析*谢雅革,蒋义伟,宋同贺,周 松,张至强,张宏宇(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 230000)血证为中医临床常见病证,关于血证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于中医血证一直没有一个统一而又准确的概念,笔者通过广泛阅读大量文献资料,认为中医血证不单指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还包括各种血气病变的中医疾患和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血分证阶段。故通过论述希望统一中医血证的概念,有效地指导血证科学研究范围的界定。中医学;血证;概念血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3期2016-02-01

  • 内镜下套扎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30例
    中西医结合疗法;血证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并发症,主要并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有关调查数据表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首次发病即导致患者发生死亡的概率高达62%[2-3],且在临床上尚未发现治疗效果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死亡率高,复发率高[4-5]。本文选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0例患者进行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药物治疗,以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药物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8期2015-04-22

  • 60例急性胃出血中西医对照急诊治疗体会
    治疗;内镜手术;血证急性胃出血是医院急诊治疗中常见的疾病。药物、胃癌、出血性胃炎、手术和烧伤等均可导致急性胃出血的发生。急性胃出血患者通常伴有头晕、恶心和呕吐等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性胃出血的治疗中,拥有中医治疗方案与西医治疗方案两种方式,选择合理的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某院门诊收治的60例急性胃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8期2015-04-22

  • 血证问题是识辨毒邪致病的重要着眼点
    33100)谈血证问题是识辨毒邪致病的重要着眼点★ 章新亮(鄱阳县人民医院 江西鄱阳 333100)中医毒邪致病,其与六淫及其他邪气如何鉴别,此是临床与理论需要明确的问题。因毒邪易入血,干血,毒邪与血分关系密切,识辨毒邪只有以血证为着眼点。毒邪; 血证毒邪侵犯人体有何主要特征,有何主证反映,其与六淫及其他邪气如何进行鉴别,此是临床和理论上需要探索和明确的问题。从历代有关毒邪致病的资料及近现代有关专家的论述看,毒邪与血证关系密切,毒邪侵犯人体的主要着眼点是

    江西中医药 2015年7期2015-04-15

  • 张玉珍教授从虚、热、瘀论治妇科血证的经验
    廖慧慧 史云妇科血证可见于经、带、胎、产、杂病各疾病中,如月经病中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带下病中宫颈病变,妊娠病中的胎漏、胎动不安,杂病中的癥瘕出血,产后病的恶露不绝等。历来各版教科书及名家经验集均按病名来论治妇科血证,所出方剂纷杂,临证用之,时有疑惑。若能找到一条线索,抓住妇科血证的主要病机,以一个基本规律来应对各种繁复的疾病,无疑对于临证思维大有裨益。张玉珍教授为岭南罗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根据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妇科血证有虚实

    环球中医药 2015年7期2015-03-20

  • 《伤寒论》蓄血证论治老年性痴呆
    鹏妹《伤寒论》蓄血证论治老年性痴呆刘鹏妹(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伤寒论》蓄血证中“如狂”“喜忘”等症状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相似,而“血自下,下者愈”又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方法,从蓄血角度奠定了老年性痴呆理论基础和临床基础。故以《伤寒论》蓄血证的原文精神为核心,参以《内经》论述,围绕其主要临床表现,着重分析蓄血证理论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指导意义。老年性痴呆;伤寒论;蓄血症;喜忘;血瘀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SD)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1期2015-01-25

  • 唐宗海《血证论》治血四法临床应用体会
    刘玉芳唐宗海《血证论》治血四法临床应用体会● 阳国彬 刘玉芳清末著名医学家唐宗海《血证论》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大治血法则,临床应用当四法合参,注重治血必治气。《血证论》 止血 消瘀 宁血 补虚 应用体会《血证论》一书是清代著名医家唐宗海的代表作,全书对血证的阐述多有见地,使祖国医学在血证辨证论治方面的理论得到了充实,并使之系统化[1]。尤其是其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四法,内涵极为丰富,乃“通治血证之大纲”,至今仍为医家所遵奉,

    中医药通报 2015年5期2015-01-23

  • 三焦辨证在“血证”中的运用
    0)三焦辨证在“血证”中的运用杨岸森 李官鸿 彭 熠(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 400080)血证 三焦辨证血证是指一切以出血为主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或下泄二阴,或渗于肌肤等统称血证。其治疗一般宗治火、治气、治血三大法则。唐宗海在《血证论·吐血》篇说“则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血证在中医内科临床上很常见,迅速而有效地控制患者出血症状是治疗的关键,笔者在临床上非常重视血证的治疗,常采用上、中、下三焦分部位辨证方法运用疏散风热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10期2014-01-25

  • 太阳病蓄血3方证治探讨
    张仲景用来治疗蓄血证的重要方剂。三者的病机都是瘀热互结,但是偏瘀偏热的程度不同。其中,桃核承气汤证热重于瘀,抵当汤和抵当丸证是瘀重于热。抵当丸和抵当汤,两者药物相同,均用于蓄血重症,但两者用量和煎服方法不同,抵当汤药量大,药力峻猛,荡涤瘀邪;而抵当丸并非“丸剂缓也”,做丸之后再以水煮,实际上增强了散逐瘀血的功效。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丸剂煎煮法;散血《伤寒论》中蓄血证分为太阳蓄血证和阳明蓄血证,其中,太阳病篇中的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和抵当丸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2期2013-03-31

  • 窦材论治血证特色探析
    总结,但对其治疗血证的特色分析罕见。笔者在研读其著作中发现,其学术思想亦贯穿于对血证的治疗中,其对血证的论治极具特色,并非见血治血,对后人多有启发。以下就从其对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血证治疗特色及调护等方面进行探讨。1 详析血证病因病机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有关出血病变的内容主要包括溺血、肠癖下血、咯血、吐血、泻血、肺衄、脑衄、血崩及下血等。在论及这些疾病时,对病因病机的分析比较深刻而全面。他认为血证的发生,不仅与自身不摄,如劳倦过度、情志失宜、饮食不节、房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3期2013-01-25

  • 眼内血证辨治发微
    忠平 黎小妮眼内血证是中医眼科的常见病,部分病证治疗棘手,因其病因复杂,必须依因辨证,依证选方用药才有可能奏效。 笔者借鉴张景岳辨治血证的气火学说,结合现代眼科检查,审因论治本病,使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今对眼内血证的诊治思路及3 种具体眼内血证的辨治进行了梳理总结,是谓发微。1 眼内血证的诊治思路1.1 审因论治近20 多年来,研究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眼内血证的热潮方兴未艾,成绩不菲,文献所见,主要是采用两种论治方法:一是分型论治,二是分期论治,这些都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3期2013-01-22

  • 妇科血证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462000)血证可发生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理时期的女性身上,比如女性的月经期、产褥期等,最为明显的表现是阴道异常出血,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许多这类患者,采取的是中医治疗方案,效果比较显著,现就临床上一些常见妇科血证的诊疗经验进行阐述。1 引起异常出血的因素引起妇科出血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月经异常出血、产后出血、杂病出血、妊娠出血等。1.1 热伤血络平素阳盛之体,郁热内伏;或因饮食不节,过食燥热之品,或因感受热邪,热伏冲任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12期2012-12-09

  • 中药炭剂止血的临床应用
    600)临床所见血证颇多,有吐血、咳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等,中医往往把中药炒炭用于止血。然血证用炭剂有相宜者,有不相宜者;有用炭剂效宏者,有用炭剂疗效不显者,故应分择而用之。出血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实证多热,虚证多寒,实热证宜下宜清,虚寒证宜补宜温。但以下3证不宜用炭:1)实热火证之吐血则用泻心汤之类方剂,苦寒泻火,火熄血自止,大黄、黄芩等药不必制炭,制炭反弄巧成拙,此需苦寒之药,直折而火势。此时若炒炭必减弱其苦寒之性,焉能泻其火邪,故实热火证之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2012-03-31

  • 止血散治疗血证49例
    月应用止血散治疗血证患者49例,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9例均经西医治疗,疗效不佳而用中药治疗,其中男36例,女 13例;年龄最大 64岁,最小 13岁;上消化道溃疡出血21例,伤寒并发肠出血6例,肝癌1例,降结肠癌2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流行性出血热出血4例,肌衄(过敏性紫癜)3例,鼻衄 7例。临床表现;大便出血32例,大小便混合出血5例,吐血6例。口鼻出血 6例;出血量每天在 100ml以下 31例,100~300ml7例,300~5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2期20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