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

  • 汉传佛典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研究
    312000)汉传佛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数量众多,内涵深厚。在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佛典的对外译介极具挑战性。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1]。因此,积极推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沟通,是时代对中国学者提出的必然要求。正如潘文国先生所言,“汉籍英译不是外国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2期2023-10-19

  • 延安市清凉山万佛洞十一面观音研究
    纪前后北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传入中国,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天竺高僧耶舍崛多译《十一面神咒心经》传入内陆,随后高宗显庆年(656年)大唐高僧玄奘译《十一面心咒神经》传入内陆,同时玄奘本《十一面神咒心经》开始流传。随着佛教在唐朝时期的兴盛,密教中十一面观音的普度众生形象与陕北连年陷于战争、饥荒、瘟病的农民百姓的苦闷状态相呼应,渐渐地,在陕北地区民众加深了对其的信仰程度。在子长县钟山石窟有一块石碑上记载了一位法号为龙泉的僧人及其弟子的师传姓名关系脉络图,可知钟山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期2023-02-21

  • 从元代诗文管窥云南文化变革
    主流转变为滇密与汉传佛教并盛,二是儒学的兴起壮大。②元时亦有伊斯兰教传入云南地区,但在存世的元代涉滇诗文中与伊斯兰教直接相关者极少,故元代云南伊斯兰教的存在状态不纳入本文的讨论范围。佛教学者研究表明,元时云南南部地区还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存世文献中对于元代云南南部地区南传佛教信仰的记载极为稀少,存世元代云南诗文亦无涉及南传佛教者,故本文所讨论有关元代云南佛教的问题仅限于元代云南诗文涉及的滇密及汉传佛教两支。一、云南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蒙元时期,云南再次纳入中

    地域文化研究 2023年6期2023-02-16

  • 20世纪80年代以降汉传佛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关系研究述评
    国传统音乐。由于汉传佛乐具有相对保守的传承体系[1],因此当代的汉传佛乐很有可能囊括了诸多古代音乐元素,那么究竟汉传佛乐是受到了哪些传统音乐影响,又影响了哪些传统音乐呢?这些问题均值得进一步研究,如此不仅有助于证实汉传佛乐乃我国传统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可通过对当代汉传佛乐旋律的剖析中找出古代音乐的基本旋律特征,以揭示古代音乐的面纱。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宗教政策落实,汉传佛乐研究亦迎来了春天,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汉传佛乐研究欣欣向

    黄河之声 2022年6期2022-11-22

  •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梵呗概述
    安“水陆法会”是汉传佛教大型的法会,全名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水陆法会的规模庞大,法会举行时间长达七个昼夜,法会有结界洒净;发符悬旛;奉请上堂;奉供上堂;告赦;召请下堂;授幽冥戒;供下堂;圆满供;圆满香;送圣十一个部分组成。因此水陆法会所含的梵呗数量最多,梵呗声腔最为齐全,其中包括了海潮音;梵腔;书腔;道腔;律腔;水陆腔。本文的内容是对水陆法会演唱的梵呗进行简单归纳,分析水陆法会梵呗各种腔系的音乐风格,以及各种腔系运用规律,试图对水陆法会的梵呗做

    黄河之声 2022年12期2022-09-27

  • 圣·神·人 —— 场所精神下汉传佛寺进化特征及规律研究
    神认知,本文以“汉传佛寺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演化的特征现象及其现象背后的规律。1.2 汉传佛寺建筑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的古代北印度地区的佛教,大约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并形成中国佛教的三大支派:其一,经西北印度犍陀罗地区传至古代西域中亚细亚,再至西域新疆,最后到达中国的长安、洛阳等黄河流域,随后扩展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再后又东传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南传至越南,称汉传佛教;其二,经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传入西藏,再传入我国内地,称藏传佛教;其三,经

    华中建筑 2022年6期2022-06-18

  • 汉传佛教僧服的演变
    思想观念的转变,汉传佛教僧服逐渐演变并趋向成熟稳定,而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了解漢传佛教僧服渊源和发展的基础上,总结汉传佛教僧服在款式及色彩上的演变过程和主要原因,归纳其演变下的“不变”内核。关键词:汉传佛教僧服款式色彩演变象征汉传佛教僧服在其发展中,随着文化环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推进,在主动与被动结合下融合异域元素发展本土特色,表现了宗教服饰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以时间为脉络,推演其从古至今的演变,梳理汉传

    艺术研究 2022年1期2022-04-23

  • 北京中心城区宗教遗产空间的现代转型与景观表征 ——以汉传佛教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以北京中心城区的汉传佛教遗产为例,通过分析与解读此类宗教遗产空间之现代转型与景观表征,重新审视宗教遗产空间的当代都市语境,以期为相关遗产研究与实践提供审慎参考。2 北京中心城区汉传佛教遗产的现代转型空间作为文化的产物,从诞生之日起便具有文化寓意[3]。文化遗产的空间意涵更替通常是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的微观缩影[8]。对于我国汉传佛教遗产来说,历史上汉传佛寺从最初由官吏贵富所提供的官署和私邸之布局,发展到以宫殿形制作为蓝本的空间序列,体现了传统权力观念与世俗教化

    华中建筑 2022年1期2022-02-11

  • 佛寺园林空间环境及其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分为三个体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其中前两者影响较为深远。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在空间布局的营造上各具特色,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态经验与审美情趣,对当今的园林设计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庭院空间布局、建筑群体空间布局以及包括建筑群体在内的园林空间布局三方面入手,对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1.寺院的空间布局营造1.1 庭院空间布局寺庙的庭院空间是为了迎合寺庙的宗教性质以及为僧人和游人提供优美环境而营建的。它是一种园林文化的体现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年9期2021-11-25

  • 再论汉藏因明的“异喻”理论及其逻辑地位
    达哇异喻概念是汉传因明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藏传因明的“遣遍”(反遍、逆遍)概念相对,内涵和外延上二者基本对等。汉传因明学者认为,异喻概念是“喻”概念的一支,它是相对于因三相中的第三相而言的,显示的是因的第三相所阐发的“异品遍无性”性质。陈大齐先生在《因明入正理论悟他门浅释》中说:“异法喻是在喻中表明,没有所立法处,普遍地没有能立法,亦即宗异品普遍地不是因同品。”([2],第112 页)这与藏传因明的“遣遍”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汉传因明认为,作为“喻”支之一

    逻辑学研究 2021年4期2021-10-20

  • 西夏语《持〈金刚经〉仪轨》初探
    完整。该文献属于汉传佛教《梁朝傅大士夹颂金刚经》中“持《金刚经》仪轨”:“净口业真言、安土地真言、普供养真言、启请八金刚、启请四菩萨、发愿文、持经梵音(云何梵)”。据西夏文献,仪轨顺序为“持经梵音”“发愿文”。题款指出发愿抄写该文献的是某位“李大德”(图1)。图1 文献《持〈金刚经〉仪轨》该文献为《持〈金刚经〉仪轨》的注释,大致符合《梁朝傅大士夹颂金刚经》①本文章依据达照整理《梁朝傅大士夹颂金刚经》,文本收录方广錩主编《藏外文献》第九册,另收录在СВЕТА

    西夏学 2021年2期2021-07-16

  • 梵音海潮、清净和雅 ——简述汉传佛教梵呗艺术
    序 言“梵呗”是汉传佛教的声音艺术,是音声供养佛的一种形式,根据史料记载已经在中国发展了两千多年。很多学者都认为,梵呗是从古印度原始佛教时期诞生,这是因为在佛教经典中有着很多关于音乐的内容。音声供养佛的形式确实在古印度已经存在,这与汉传佛教梵呗的形式是相同的,从这个视角看,确实是从古印度延续至今。然而两者相比,在多个方面有着很大区别,其区别在于汉传佛教梵呗旋律用的是中国的音乐,是用汉语演唱,这两点非常重要,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在中国的佛教历史中所记载的,中国

    黄河之声 2021年7期2021-06-21

  • 乾隆朝汉传佛教僧尼治理研究
    要:乾隆朝曾对汉传佛教僧尼采取严治政策,不仅大力推行度牒制度,而且对不法僧尼严惩不贷。乾隆朝汉传佛教僧尼治理政策经历了一个前期限制、削减,到中后期有所松动并另寻他途的过程。但无论如何转向,均未改变乾隆欲借“护持佛教”去彰显其儒释同理、殊途同归的政策认同,并实现王道教化治国之功。其实际效果虽瑕瑜互现,但对此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乾隆;汉传佛教;度牒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3-0131-

    中州学刊 2021年3期2021-04-30

  • 汉传佛教寺庙植物探析
    传入我国,称为“汉传佛教”[1]。佛教是环境友善型宗教[2],宣扬“一草一木,无情有性”等朴素的生态思想。寺庙植物承载着抽象的佛教生态智慧[3],同时,植物能阻隔噪音,营造修行需要的静谧环境[4]。因此,但凡寺庙都注重室外植物的栽植,如被称为“花之寺”的北京法源寺中花香四溢[5]。我国重要的森林保护区大多与佛教寺庙有关,如1956 年成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之前是一个佛教寺庙[6]。对汉传佛教寺庙植物的探析,有助于更充分地认识植物的形态

    现代园艺 2020年17期2020-12-22

  • 地方文献、历史传说与考古发现 ——南诏汉传佛教传播的三重证据考辨
    问题的提出:南诏汉传佛教史的第三种类型史料初唐诸帝经略云南,复置或新设南宁州、郎州、姚州诸都督府及众多羁縻州县,但各部落彼此不相统属,叛服无常。《资治通鉴》记载:“洱海河蛮以李、董等为名家大姓;勃弄之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相接,人众殷富,多于蜀川,无大酋长,好结仇怨。”〔1〕608至盛唐玄宗朝,僻居巍山一隅的蒙舍诏(南诏)在唐朝支持下统一洱海,随后并吞两爨,抗衡唐庭,统一云南,成为雄长东南亚的地方民族政权。此前,汉文典籍基本上没有关于南诏的记载,南诏其兴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2020-12-04

  • 隋唐时期中国汉传佛教建筑探究
    的角度来看,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在隋唐两代。统治阶级在政治上对于佛教的推波助澜,此时期安定与繁荣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中土僧人与西域、天竺僧人密切的互动与往来,使得隋唐中国的汉传佛教地区几乎成为了一个佛教社会,这些都促进了汉传佛教建筑艺术的发展。本文将以隋唐两代汉传佛教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此时期汉传佛教建筑的特征。1.      汉传佛教建筑的起源佛教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相传佛教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0期2020-10-20

  • 明代汉传佛教史籍研究述评
    12005)明代汉传佛教史籍是立足现存狭义概念的汉传佛教而言。什么是佛教史籍?首先要认识到佛教史籍的属性,曹刚华在《宋代佛教史籍研究》中云:“佛教史籍就其属性而言,具有宗教、历史与文献三种属性。宗教性指它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产物之一,和中国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中国佛教的形成、存在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互动影响。史学性则指佛教史籍所记载的佛教发展史或佛教人物事迹等内容,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文化价值。文献性则指它是以某种材料为载体,靠编撰、复制而传播的一种文献,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4

  •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818)一、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初就有佛教音乐的存在,佛祖宣扬佛法用的就是“清净和雅”的吹唱。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流入中国,据《牟子理惑论》记录了一件“汉明帝夜梦金人”的事件,同样的记录也见于《四十二章经序》中,但事实上,汉朝人在汉明帝与佛结缘之前已经认识了“佛”,而且佛教在当时的民间已经在传播开了。随着佛教在中原土地上的流行,佛教音乐也随之在进入中国,同一时期中天竺来的僧人竺法兰以“以大梵音”的梵呗弘法,这是有记载的

    黄河之声 2019年6期2019-12-17

  • 汉传因明研究专栏:编者导语
    汉传因明研究有两次热潮,一为唐代,以汉译著作《因明正理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为蓝本,开展因明注释和义理分析,以窥基为代表,所以我们称为窥基式的因明研究,其特点为基于佛教理论的论式研究。第二次热潮为中国现代,表现为佛学院、大学的因明教学与研究,成果丰硕,面世一批因明论文和著作,研究特色为逻辑式的因明研究,无论因明是否同于西方逻辑,此研究都与逻辑有关。中国现代时期的因明研究者大多数人的逻辑观是:演绎逻辑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归纳逻辑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从此

    逻辑学研究 2019年1期2019-12-14

  • 浅析汉传佛教对古籍装帧的影响
    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汉传佛教。佛教文化的兴盛推动着装帧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古籍装帧研究的是字体、开本、封面、装订形式、材料、插图、刻印等内容。一、 汉地佛教传播印度在雅利安人统治时期实行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吠舍阶层逐渐有了反对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想,佛教应运而生。教义强调佛法济渡众生,讲究忍让。印度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汉传佛教吸收大乘为主,以《楞伽经》《金刚经》等为据,大乘佛教在梵语音译“摩诃衍那”。引佛教经典《长阿含经》的说法:“佛为海船师,

    数码世界 2019年9期2019-11-30

  • 浅议清代铜鎏金玛哈嘎拉之 “愤怒”像
    愤怒相。纵观藏、汉传佛造像中的愤怒像(见图1),几乎都是头发上立,大眼圆睁,张开血盆大口,獠牙外露,双臂弯曲向上,又好似做投降之状,毫无力度,貌似愤怒,实为张牙舞爪、吹胡子瞪眼的虚张声势之形象。这种造型完全不能表现出内心愤怒之形象。还有一类数量极少的大黑天愤怒像(见图2)与绝大部分造像不同,其左展立姿,红色上冲怒发比例极具夸张之势。面目狰狞、咬牙切齿、双眉倒竖、三目圆睁,呈愤怒相,面目威猛可畏,完全刻画出了内心的极度仇视与痛恨。双臂平伸外展,造型十分生动,

    侨园 2019年7期2019-10-23

  • 汉传佛经西文译本研究指津
    16022)引言汉传佛教是华夏文化之瑰宝,也是汉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和中华文明同生共存息息相关,成为中国宗教之楷模。大航海时期之前,全球地理交通极为不便,西方世界对于中国文明知之甚少,鲜有记述中国宗教之状况者。十二世纪之前,东方知识皆由阿拉伯世界的旅行者所有,“欧西人几无直接传之者”。[1]到了十三世纪,先后有一批我们可以称作是“游记汉学家”的欧洲人士,来到中国,其中包括方济各会(Franciscan)的柏朗嘉宾(Jean Plano d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1-04

  • 东方微笑与冥想:汉传佛教佛头造像艺术流变的图像学阐释
    “图像证史”透析汉传佛教佛头造像外显的流变与内隐的意蕴及其现实意义。关于“佛”,在小乘佛教中特指佛陀,即释迦牟尼;大乘佛教则泛指包括一切“觉行圆满”者。本文所论之佛像采用大乘佛教意涵,论及佛像也主要以雕塑形式为主。一、佛教与造像艺术雅科夫列夫说 “宗教与艺术都是诉诸人的精神生活并且以各自的方式去解读人类生存的意义和目的”[2](P35)。宗教因崇高的信仰而极具凝聚力,艺术则因唯美的形式而富有感染力,因而,在人类历史上通常是宗教利用艺术以赢得信众,艺术依附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5-09

  • 数字传播时代的中国佛教寺院
    探讨现代媒介进入汉传佛教寺院T寺的过程,发现寺院对现代媒介交织着“取”与“舍”的双重态度,僧人在个人修行上对媒介的回避和其在佛法传播实践中的亲近共存,同时这些现象也作用于寺院生活图景:通过微信群交流、微信红包“做功德”的方式,僧家与俗世的互动显示出僧人与信众、亲属之间“熟人化”的“強关系”——一方面佛教开始成为现代社会独特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佛教组织也开始积极融入同社会的思想对话。这一过程反映出,佛教所倡导的修行理念不同于传统意义上远离凡尘的“修”,而是建

    文化纵横 2018年2期2018-04-27

  • 浅析汉传佛教建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展望
    30022)1 汉传佛教建筑的特点1.1 汉传佛教建筑起源佛教相传在公元前6~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后在西域广为流传,西汉后期才传到我国内地,才开始了我国佛教建筑的序幕。而汉传佛教的第一所官办寺庙建筑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名为白马寺,是由汉明帝刘庄命名,其建筑布局一直为后世所沿用。1.2 汉传佛教建筑布局在历史上佛寺的布局并不是固定的,起初我国佛寺受印度佛教寺院影响,多建成廊院式。以佛塔或佛殿为中

    建材与装饰 2018年8期2018-03-22

  • 佛教音乐与草原文明再生产
    通过对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音乐活动状况的了解和研究,以上问题也许会找到答案。一、藏传佛教音乐与草原文明再生产草原有文明,草原文明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佛教及音乐既是草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草原文明的再生产作了重要的贡献。(一)葛根庙的藏传佛教音乐特点在内蒙古地区有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为了便于分析,下面以葛根庙作为案例来分析藏传佛教及音乐,为阐述佛教音乐与草原文明的关系奠定基础。葛根庙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东南30公里,坐落在洮儿河东南,今乌兰浩特

    内蒙古艺术 2018年2期2018-01-31

  • 中国南传佛教壁画艺术巡旅
    赵云川中国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三大佛教流派,都地处云南这个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多元神奇的地方。就壁画艺术而言,汉传、藏传佛教壁画广为人们熟知。汉传佛教有如敦煌、永乐宫、法海寺等无数规模宏大、艺术水平极高的石窟和寺观壁画。藏传佛教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等省,地域也十分宽阔,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中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壁画以及近现代绘制的数量惊人的新壁画。中国南传佛教只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德宏、普洱、沧源等州市的十二三县,以傣族为主体的

    东方艺术·大家 2016年11期2018-01-29

  • 佛教文献《禅门日诵》中的音声
    佛号,记载了中国汉传佛教音乐中对“圣号”形式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创举。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朱棣钦定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③,是永乐皇帝集众多高僧大德编创的一本佛教歌曲集,用三百多首曲牌编创了四千多首佛教歌曲,这一巨著堪称为中国汉传佛教歌曲体系化、民族化、时代化的里程碑④,虽然这些文献都没有记载具体的音乐,但是由于佛教梵呗在体系化、民族化、时代化的过程中,与中国历代文学形式有着密切的关联,特别是在佛曲中对具体词牌、曲牌的标示与应用,为我

    人民音乐 2018年2期2018-01-23

  • 艺讯
    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选萃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间收藏开始主要以藏传佛造像为主。随着收藏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只有汉传佛造像才能反映佛教在中国的流布状况,于是,汉传佛像收藏热在民间悄然兴起。“汉传佛教造像网友会”就是一些热心于汉传佛像收藏的人士自发组织形成的,此番展览萃取了其会员收藏的汉传佛教造像近 120 件,以期对汉传佛造像的收藏和研究有所裨益。展览于 2017 年 4 月 12 日至 6 月 25 日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展出。镌刻时代—江苏

    艺术品 2017年5期2017-06-23

  • “一带一路”应该重视中国文化的引领作用
    画展”,中国首届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研讨会指定的“汉传佛教祖庭文化美术作品展”,以及来馆参观的国家领导人、院士、外国学者、艺术界同行、各佛教派别僧尼、喇嘛等,都对我弘扬佛教文化所做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和褒奖。我也试探着把我的佛教画册赠送给土耳其、埃及、黎巴嫩等地的穆斯林朋友,在以色列又赠送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朋友,在俄罗斯、厄立特里亚又赠送给了东正教的朋友,他们都非常高兴和发自内心地把画册当做艺术品来尊重和收藏。台湾佛光山的负责人一直想让我到他们那里展览,这说明

    中国商人 2017年6期2017-06-07

  • 2016年在敦煌举办的敦煌学学术会议动态
    文52篇。(二)汉传佛经传译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6月14—19日,“汉传佛经传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和美国木鱼基金会联合主办,研讨会荟萃了来自国内外120余位知名学者和汉传佛学教授、佛教界知名法师。会议针对在佛教国际化过程中,汉传佛典翻译成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的现状、译经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翻译后的佛典的使用和传播的方式,及未来走向等一系列议题展开研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佛学文化,让汉传

    敦煌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4

  • 南诏大理国的汉传佛教及其政治功能探析
    0)南诏大理国的汉传佛教及其政治功能探析雷信来1,葛 荃2(1.百色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派佛教是南诏大理国佛教的三个来源,它们传入南诏大理国的大致时间、流行区域,以及对当时政治生活的影响力各不相同。汉传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较早,盛行于南诏大理国统治的核心地区,对南诏大理国政治生活的影响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07

  • 佛光普照 金石为开
    1月18日,在“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之际,中华文化促进会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组织旗下的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等十多家非国有博物馆,在西安大唐西市ACBD艺术中心举办“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展”。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30多件非国有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佛教题材石刻艺术精品,在业界及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出席“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六祖庭大法师不仅光临指导,而且邀请参加研讨会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德高僧参观展览。鉴于此,本期特选取展品

    收藏界 2016年12期2017-01-21

  • 佛教艺术至少还有15年增长期
    成为国内市场新宠汉传造像一再创下高价之后,不少佛教艺术藏家便开始将眼光投注到更加开阔的范围,于是那些异域风格的我国西藏和尼泊尔地区制作的佛像开始受到青睐。汉传佛教艺术本身也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现存的精品不多。而西藏和尼泊尔造像目前所受到的破坏较少,近年来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因藏传佛教特有的修行方式,其造像必遵循仪轨而制,使其特性得以充分诠释。以穿戴、手印、法器、花蔓等喻示其法脉仪轨。藏区宗教信仰的普遍性,艺术随之充分发展,上师、本尊、护法、成就者的艺术

    金点子生意 2016年12期2017-01-09

  • 中国南传佛教壁画艺术巡旅之
    赵云川中国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三大佛教流派,都地处云南这个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多元神奇的地方。就壁画艺术而言,汉传、藏传佛教壁画广为人们熟知。汉传佛教有如敦煌、永乐宫、法海寺等无数规模宏大、艺术水平极高的石窟和寺观壁画。藏传佛教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等省,地域也十分宽阔,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中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壁画以及近现代绘制的数量惊人的新壁画。中国南传佛教只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德宏、普洱、沧源等州市的十二三县,以傣族为主体的

    东方艺术·大家 2016年6期2016-09-05

  • 法相庄严 ——汉传佛像的文化特色
    和法相庄严 ——汉传佛像的文化特色文/黄春和佛像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虽然它的主旨是为了“表法”,即表现佛教的基本追求和理念,彰显佛教的理想主义精神,但同时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烙下了深深的世俗社会印痕,蕴藏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趣,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操和恢弘理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和重要组成部分。执莲观音菩萨像佛像,泛指佛教崇拜的各种神像。它属于宗教艺术,同时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2期2016-04-06

  • 百年来汉传因明研究方法之反思*
    豪 张晓翔百年来汉传因明研究方法之反思*张栋豪张晓翔在一百多年的汉传因明发展过程中,学者们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历史文献的方法、西方现代逻辑理论解析的方法等对汉传因明进行探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学术发展相比还显滞后。汉传因明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方法的革新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保持和完善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吸取中国逻辑史中的研究方法,比如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提出新的方法应用于因明研

    学术研究 2016年10期2016-02-27

  • 汉传佛教禅学思想对构建中华现代文明的意义 ——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710049)汉传佛教禅学思想对构建中华现代文明的意义 ——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马治国(西安交通大学 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列举了隋唐佛学的繁荣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汉传佛教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极其深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个领域;汉传佛教思想因学修方式的差异分为各个宗派,其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2-19

  • 汉传佛教在加拿大的传播
    李明岩汉传佛教在加拿大的传播李明岩汉传佛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自佛教传入中华以来,佛教慈善便以其无私的济世思想,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法苑珠林》云:“菩萨兴行救济为先,诸佛出世大悲为本。”大乘佛教以慈悲济世,救度一切众生苦难为修行的愿望,海内外佛教团体以此为修行资粮,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汉传佛教正逐渐为西方社会所接受,为西方文化所吸纳。以非政府组织方式进行佛教文化传播加拿大的汉传佛教组织是以志愿参加为原则,成立非盈利性的非政府组织。自1968年

    公共外交季刊 2015年1期2015-11-28

  • 跟着和尚郊游
    理解。然而,就像汉传佛教可以吃晚饭一样,他们也认为汉传佛教不可理喻。“在中国,和尚是不能吃肉的!”我说。“我知道,但佛陀当年并没有做这样的规定,佛陀规定的是不吃晚饭。对于吃肉的问题,作为出家人,最重要的是不执著:不执著于味道,也不执著于荤素。端上来的菜嚼一嚼,咽下去便是——这只是一道普通的菜。”宋宁的解释让我豁然开朗,我啃着鸡腿,喝着可乐,吹着湖风,和大家愉快地聊起了天。“宋宁,能教我一些修行的方法吗?”我只有一周的出家时间,所以很急,很想学一点当和尚的知

    爱你 2015年24期2015-05-24

  • 纳西文化的多元性 ——丽江壁画的个案研究
    交汇融合在一起,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在这里同存,同时也把本民族的审美加了进去,形成了纳西文化的多元化。丽江壁画;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多元化本文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纳西文化多元性——丽江壁画个案研究》,项目编号“XJXM-W201410"中国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已有壁画,现在能见的最早为汉墓壁画,用质朴粗犷的线条勾出人物的轮廓,以紫、赭、黄绿、黑等色点染。隋唐时期壁画是最辉煌阶段之一,敦煌莫高窟壁画就是传统宗教重彩壁画杰出代表。之后的五代

    大众文艺 2015年10期2015-03-13

  •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理性交流——以中国近代佛学复兴为线索
    性精神坍塌所致。汉传佛学,正是以理性复兴为旗帜,通过对唯识学的复兴、日本佛学的借鉴与藏传佛教的引入,开启了其近代复兴之路。虽然中国近代佛学界对佛学复兴的史料研究、学理研究不少,但一直缺少对其开展理性维度的历时审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近代汉传佛学复兴为线索,以其理性精神的发展为视角,以汉藏佛教交流为焦点,试图以历时态方法,探索近代中国汉传佛学是如何开启其近代复兴之路的内在历程。清末,清朝统治的坍塌造成中国政治体系的瓦解与中国人现实世界的崩溃。严复所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2-20

  • 自从一读《楞严》后 不看人间糟粕书
    义,却也呈现出了汉传佛教的禅法修证的次第所在。近年来,在汉传佛教弘扬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现象——有的是如法如律弘法利生有的是宗教搭台经济唱戏,有的人道心坚固无我利他,有的人浑水摸鱼趁火打劫,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虚云老和尚当年曾经感叹:“末法无端,为何出头?嗟兹圣脉一发危秋!”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因素,汉传佛教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真正缺乏的是人才师资、因应国际思维习惯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如理如法的僧团,也就是佛法僧三宝的

    博览群书 2014年1期2014-11-19

  • 逻辑的三次传入与汉传因明研究的逻辑转向
    488)本文之“汉传因明”专指以玄奘译讲为开端、“二论”(即《因明正理门论》与《因明入正理论》)为原本、汉语为载体,主要传播于汉地的因明。所论对象仅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学者以西方逻辑为工具或参照系所进行的汉传因明研究。一、逻辑的三次传入与汉传因明研究的两种模式百年来汉传因明的发展史表明,逻辑的传入对汉传因明的研究影响深远。为了说明这点,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西方逻辑传入的历史。西方逻辑传入中国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几何原本》和《名理探》的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01

  • 文化交流视域下的甘南藏区汉传佛教
    而言,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多宗教并存,是甘南宗教最为突出的特点,宗教间的交流借鉴,是甘南宗教文化的普遍现象。本文主要探讨甘南汉传佛教和当地藏传佛教及内地汉传佛教的关系,以揭示其在汉藏文化交流、民族团结和地方稳定发展中的作用。一汉传佛教在甘南传播历史悠久。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开始传入甘南。吐谷浑政权在甘青立国350多年,其佛教文化对甘南的影响不可忽视。据学界研究,甘南州卓尼县阿子滩乡和临潭县交界处的牛头城遗址,即为吐谷浑衙署驻所,其地出土有莲花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3-25

  • 佛典汉译与藏译之比较
    850000)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是我国境内由于地域和文化特征不同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两种佛教文化,而佛经翻译乃是贯穿于我国佛教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再生的重要表现和标志。通过汉藏佛教传入的源头、传入方式、佛经翻译年代、翻译理论的探讨和比较,即显示了汉藏佛经翻译的异同,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汉藏;佛经翻译;比较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境内由于地域和文化特征不同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两种佛教文化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10

  • 汉、藏佛教交流的典范——汉藏结合部民间佛教信仰场所嘛呢房
    佛教文化的中心,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共荣,是汉藏佛教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沿。汉传佛教和藏传教相互吸收和影响,促进了汉藏民族间的认同,筑成了汉藏友好的基础。在甘青汉藏结合部,汉、藏佛教交流的案例比比皆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和卓尼县交界的民间佛教信仰场所嘛呢房即是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典范。文章选择卓尼县阿子塘(也写作阿子滩、阿字塘)乡古战川村的嘛呢房为调查点,例证汉、藏佛教的交流和融合。阿子塘乡位于卓尼县西北部,洮河北岸,原为卓尼土司所辖;卓尼设治局时,设立洮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05

  • 漫谈汉传佛教文化对我国传统环境艺术的影响
    10004)漫谈汉传佛教文化对我国传统环境艺术的影响■汪 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1 概述当代研究普遍认可:佛教自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我国。经过多年的流传与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派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傣族等地区的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流传于中国,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为主。汉传佛教文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4年9期2014-01-24

  • 汉传医学阴阳先后天与气血的思考
    00002.北京汉传中医经方研究院对汉传医学阴阳先后天与气血的思考安敏超1程刘海21.甘肃中医学院,兰州 7300002.北京汉传中医经方研究院汉传医学 阴阳先后天 气血汉传医学[1]是古汉代传统医学的简称,代表作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著名民间中医刘志杰先生以阴阳法则为基础,赋予阴阳在人体的内涵实质来解读《伤寒杂病论》,清晰明了,临床便于掌握应用,实用性强。本文以阴阳先后天变化来探索气血的先后天转化。理论根源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的精华,中医学是在其指导下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4期2013-01-24

  • 《美好的晚年》:圣严法师的最后遗作
    正积极致力于开创汉传佛教“中华禅法鼓宗”。日记中多次提到他在建设法鼓山过程中的诸多艰辛和挫折,从开山划地就遇到了一系列阻扰和困难,场地解决之后又面临资金问题,法师身体力行,为了筹措资金两年之内完成了500多幅书法,四处向信众募款。可以说,法鼓山凝聚着法师一生的心血,对法师来说,“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实体称为法鼓山,房子只是一种设施,用以助成法鼓山理念的推广。只要是法鼓山理念推行的地方,那里便是法鼓山;只要还有一人实践着法鼓山的理念,法鼓山便是存在的”。二是不懈

    博览群书 2010年8期2010-11-20

  • 咬文嚼字
    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吴汉是刘秀手下的大将。有一次打了败仗,诸将“或多惶惧,失其常度”,而吴汉却“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刘秀听说后感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称赞吴汉颇能振奋人的意志(差,颇、殊;强,振奋;人意,人的意志)。后来“差强人意”作为成语,意思稍有改变,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这里是大体、稍微的意思。冰心《二老财》:“小时看《红楼梦》,觉得一切人物都使我腻烦,其中差强人意的,只有一个尤三姐。”茅盾《茅盾文集·自序》:“

    新闻与写作 2009年4期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