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
- 论原始儒家“天人合一”观的理性奠基
——以《尚书·洪范》篇为中心
“稽疑”畴中的“卜筮”与“乃心”“稽疑”畴是“洪范九畴”中的第七畴,主要说明通过占卜进行决策的过程。全文如下: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1期2024-05-18
- 从“《易》是卜筮之书”新诠看朱熹的易学观
是那句“《易》是卜筮之书”。这一论断引发了较为广泛的辩论,即便是朱熹的知交好友张栻和吕祖谦也未对其表示认同。然而朱熹为何不改初衷,始终坚持“《易》是卜筮之书”的立场?卜筮之书透出了朱熹对作《易》圣人怎样的理解呢?对朱熹来说卜筮的含义是什么?他的卜筮之书与前人的卜筮之书存在何异同?其一再强调“《易》是卜筮之书”有什么现实的需要么?在他眼中卜筮有何实用价值?卜筮之书对其易学建设有怎样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希望通过细检朱熹易学的相关文本,以对此问题有所发见。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5期2024-01-18
- 战国楚历大事纪年辨正
题组将其均归入“卜筮祭祷”类,其中“大莫嚣阳为、晋师战于长城之岁”和“城鄩之岁”既无日辰干支,也没有编连出具体卜筮祭祷内容。[1](P394~466)李学勤注意到大莫敖阳为曾出现于曾侯乙墓简,并据相关材料推测楚、晋战于长城之事为公元前404年。[29]实际上,阳为之岁是否能归入卜筮祭祷类简?阳为之岁所述内容是否为追记?曾侯乙墓简和新蔡简所记的阳为是否是同一个人?阳为之岁是否为公元前404年?限于资料不足,学术界对此并无共识。因此,对于没有确认日辰干支记录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3-12-30
- 楚卜筮祭祷活动发展变化探究
——兼及对秦汉祭祀活动的影响
国以来一直盛行的卜筮祭祷活动正是楚人“信鬼而好祠”的重要体现。楚国从西周始封于荆山的“子男”小国成长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东周大国的进程中,为适应自身疆域扩大带来的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试和革新,宗教领域的卜筮祭祷亦不例外。一、对周朝祭祀礼仪制度的继承与创新周王朝和楚王室对卜筮祭祷都极为重视。祭祀是周王室最重要的礼制。《周礼·春官·大卜》曰:“国大迁、大师,则贞龟。”《礼记·祭统》载:“凡治人之道,莫急于
江汉论坛 2023年8期2023-08-23
- 日本古义学派之易学特色及其对朱子学的吸收与转化
周易》卦爻辞“本卜筮之书,非教法之典”[1]1,且“十翼非孔子之作”③伊藤东涯有《十翼非夫子所著辨》,收录十三篇考证性短文,以说明十翼均非孔子作品。[日]伊藤东涯:《读易私说》附录《十翼非夫子所著辨》,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藏明治四十四年抄本。,对《周易》的经与传都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种与传统易学相比堪称异端的诠释方式,与朱子“《易》本卜筮之书”的命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需以朱子易学卜筮说为参照,才能进一步说明古义学派易学的特色所在。一、朱子易学的卜筮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3-01-05
- 《周易》真精神的探求
可见其内容决非讲卜筮,应是一部阐发《周易》中文王、周公父子政治思想的著作。也许是受鲁国太史所藏《易象》一书的影响,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槖”(帛书《要》),以致成为文王、周公易学思想的代言人。孔子说:“《易》,……我观其德义耳也。……吾求其德而已。”“《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7
- 占卜文化的起源与理性认知
引申用以涵盖包括卜筮等通过预兆以推测吉凶祸福的活动。正如汉代郑玄所言:“凡卜筮实问于鬼神”。不论所用方法为何,其实质都是要人们相信命运在其发生前就已经被上天安排妥当。所以,在决疑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希望借助一些方法达到预知未来、趋吉避凶的目的。然而,综观我国占卜活动产生与发展的悠久历史,占卜中所求问之“鬼神”在不同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人们对占卜的认识也一直在发生变化。殷商时期,占卜求问的对象主要是自然神和商王的祖先。《礼记·表记》有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人民论坛 2022年9期2022-10-21
- 儒家易学传承、创新和重建及其现实意义
——以《易传》为视角
、理并存,即源于卜筮的象数符号系统与基于象数而作的卦爻辞文字系统相互显发,融为一体。故今本《易传》包含两种易学研究方法和理路:一是“观象系辞”“观象玩辞”。此是立足于文本,将象视为易文本的根本,无象则无文本。文本的形成,先有象而后有文辞,文辞本之象数,故文本的解读必须以象为据。一是“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立象尽意”。此言易文本之象是圣人观阴阳之义而成,即义理先于象,象本于义理而成,以象寓意。故易文本解读则通过明象推圣人之意,体现了孔子“幽赞达乎数,明数达乎
人文杂志 2022年5期2022-10-14
- 《周易》修养智慧之精义
洁静精微”根源于卜筮活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保持内心的洁静和对天地鬼神的敬畏是对卜筮者的基本要求。《系辞传》说:“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所谓“兴神物”就是发明蓍龟卜筮之术,“圣人以此斋戒”则是圣人在卜筮活动中斋戒身心,虔诚庄敬,从而使其德行臻于变化莫测的神明之境。也就是说,易道之精神修养是以心灵之净化和上通于天道为其核心意义的。正如《系辞传》所说:“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在易学中,卜筮是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2期2022-10-11
- 《周易》吉凶哲学发微
趋避之道,那就是卜筮。《周易》不反对卜筮,因为卜筮是《易》的四种圣人之道之一。但是《周易》不轻用卜筮,一旦卜筮了,就要虚心按照《易》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卜筮是最后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所以《易传·系辞上》曰:“动者观其变而玩其占。”有了变化,想要行动,就要在看到这种变化或要行动的起心动念一瞬间进行占卜,这也属于“几”的范畴。所以,卜筮只是一种特殊的知“几”方式,卜筮知道未来吉凶之后,尚须“以此洗心,退藏于秘,吉凶与民同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4-07
- 荆州枣林铺彭家湾183号、264号楚墓出土卜筮祭祷简*
M43出土的2支卜筮祭祷简公布,(1)赵晓斌: 《荆州枣林铺楚墓出土卜筮祭祷简》,《简帛》第19辑,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第21—28页。有多位学者对释文进行了补正。(2)松鼠(李松儒): 《枣林铺楚简释文订补》,简帛网简帛论坛,2019年12月17日;lht(刘洪涛): 《先秦楚国的须嵍复氏》,简帛网简帛论坛,2019年12月28日; 苏建洲: 《荆州唐维寺126号楚墓卜筮祭祷简释文补正》,《简帛》第23辑,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出土文献 2022年1期2022-03-15
- “广大”而“神奇”的《周易》
神奇性”体现在“卜筮”之中。从文本来看,今本《周易》是由《易经》与《易传》构成的整体。《易经》是“周易”的文本化,《易传》则是儒家解释《易经》的著作,《易传》以《易经》为本,而《易经》的源头和秘密都在“神奇”的卜筮之中。先民通过占卜来把握“天命”,预测吉凶,占卜之法经历了从龟卜到蓍草占卜的演变。“卜法”和“筮法”都是把握“天命”的方式,但从“卜法”到“筮法”的转变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筮法”通过一定数量的蓍草的随机操作来模拟事物的运动,其本质是数理性、结构性
团结 2021年2期2021-12-15
- 诗可以观:论《诗经》灾害书写中“神人以和”的审美意识展现
忆或包蕴于周人的卜筮之言和祈愿之语中,或展露在周人祭祀、禳灾之志内。与之同时,周人的灾害记忆无不展露着“神人以和”的审美意识,这主要在祈愿诗中的颂“考”诗和祭祀、禳灾诗的灾害书写中得以体现:在颂“考”诗中,“神人以和”的审美意识主要体现在周人的卜筮之言和祈愿之语中;而在祭祀、禳灾诗中,“神人以和”的审美意识则主要体现在周人的祭祀、禳灾之志内。关键词:诗经;灾害书写;卜筮;祈愿;神人以和;审美意识在《诗经》的灾害书写中,有一类诗它们并不直接描写灾害,“致灾因
美与时代·下 2021年4期2021-05-28
- 道具,让小说多了些意味(创作谈)
家大事则通过扑满卜筮予以定夺。这只扑满成了陈阿妹的化身。让扑满充满神秘气息。言镇西拿扑满卜筮言家大事很是虔诚,他点上香烛,手捧扑满一下一下摇晃,那摇晃着的扑满在香烟缭绕、烛光闪烁中如同通天地的神器,通体泛黄黦黦光芒,充满神秘气息。我千方百计提升扑满同小说里的人和事的关联度。要不要设立大奖借助于扑满卜筮?陈阿妹托梦言镇西要设立大奖,言镇西面对老伴遗像在扑满里以摇硬币的方式进行验证,老伴的托付是真的。要不要追求许丽丽借助于扑满卜筮?来自农村的言家梁面对在草席厂
黄河 2021年6期2021-05-18
- 浅析《史记·龟策列传》重视龟卜的缘由
列传。“龟策”即卜筮,《礼记·曲礼上》云“龟为卜,策为筮”[1]。一般情况下,“卜”为用龟甲占卜,“筮”为用蓍草占卜。在西汉初年,“龟策”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武帝时,“数年之间,太卜大集”[2]3224。武帝击匈奴,攘大宛,收百越时,“卜筮至预见表象,先图其利。及猛将推锋执节,获胜于彼,而蓍龟时日亦有力于此,上尤加意,赏赐至或数千万。如丘子明之属,富溢贵宠,倾于朝廷”[2]3224。翻开《史记·龟策列传》,可以发现其中记载龟卜之处远远多于蓍占,基本可以称之为
文化学刊 2021年1期2021-03-07
- 《国语·晋语》卜筮文化的神人观阐释
这个过程的展现与卜筮文化的运用紧密相连。因此,本文将《国语·晋语》中对晋国国事吉凶的卜筮与晋国国事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分析,探究其中的神人观。一、卜筮本身的神人观是神主导人卜筮在方术中是卜和筮两大占卜类型的总称。用灼烧龟甲或兽骨所得兆象判断吉凶的叫卜,用揲数蓍草所得卦象判断吉凶的叫筮。卜筮连用,则是两种占卜方式的合称。龟卜和筮占的起源已难以考证,但从发掘的殷墟甲骨文来看,“至殷商时期,龟卜进入鼎盛时期,加工上钻凿并用,整治划一,程序复杂……西周以后,筮占兴起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5
- 论《易传》的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
作为经,其内容为卜筮之书,也就是一种因于人事变迁而寻求咨询之书,以实用性为主而哲学性甚微,且亦不重道德义而只重事实义与应用义。《易传》作为对《周易》之诠释在此有重大的差异与转向,《易传》对圣人、大人、君子等德性概念甚为重视,此即与卜筮之重吉凶利害之诉求不同,甚至有某种意义之排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乃儒家之基本信念,义之价值远较一般的利为优先。因此,《易传》对卜筮之吉凶利害的超越与安顿,正是其儒家性格的表现,也是对《周易》的一种重要的诠释与发展。本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12-27
- 以卜筮构架的历史叙事
是《左传》文本中卜筮模式贯穿时间段较长且具有卜筮解说典型性的两个事件。本文从《左传》叙事片段“崔杼弑君”和“骊姬之乱”出发,从卜筮当事人、被卜筮之事、卜筮者等诸多角度分别剖析两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并且比较卜筮因素在两个事件叙事模式上的相似性,以此呈现卜筮这一形式化工具在《左传》历史叙事中的性质和作用,审视中国早期史学秩序井然的叙事传统。《左传》中存在大量的卜筮环节,是早期史学叙事传统的重要体现。其中崔杼弑君和骊姬之乱两个事件,不像其他大多数事件把卜筮作为小事
牡丹 2020年6期2020-04-24
- 帛书《要》篇“虽周梁山之占也”新解
——兼谈易占在战国时代遇到的挑战
而不是其他形式的卜筮行为。一般人们都认为,《周易》原本就应该是卜筮用书,正是经过了孔子的努力,《周易》才变成了形而上的德义之书,升格为儒家经典之一。那么孔子又是如何看待易占这种行为的呢?《要》篇的这段对话给我们提供了线索。但是这里有一句话很不好懂,那就是孔子说的“虽周梁山之占也”,研究者对此就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如日本学者池田知久指出,《孟子·梁惠王下》有“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淮南子·泰族》 《史记·周本纪》 《吴越
理论界 2020年4期2020-03-03
- 同源:儒学与术数的关联
谓,还有《易》本卜筮之书(儒、术的同源性),更主要的是二者在深层思维上的互存性,以及二者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下文将予以分别详述。二、《易》乃儒、术之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总结言:“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博以杂说耳。”[17]即言术数追本溯源,实乃《易》的衍生物。关于《易》之流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对其进行了分疏:“《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5期2020-01-16
- 从商周“贞”字义的变化看早期中华信仰的成长*
“《易》曰:‘以卜筮者,尚其占。'盖占事知来,以视兆吉凶,则谓之占人。‘占'之字,从口者,占必有言。占人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岂徒占之哉?必析之以言也。《书》言‘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者谓是也。”[17]437既然占人是专门负责解释兆之吉凶的,太卜“贞龟”就不应是“贞其兆之吉凶”之意。所以郑玄将“贞龟”解为“正龟于卜位也”是可信的。准此,则“贞”的“正”之意义也含在卜问活动中。再看“凡国大贞”之意。郑玄《周礼注》引郑众说:“贞,问也。国有大
跨世纪 2020年3期2020-01-06
- 圣人不烦卜筮
和蓍草所以被称为卜筮。卜筮在上古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承担着相当重要的社会生活角色,而这些实例的记载最早出现于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左传》之中,因此《左传》中关于卜筮的思想观念有着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左传》记录的春秋时期,卜筮较之前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左传》通过各种形式明显地透露出了对于卜筮这一行为明确的评论观点。当卜筮作为一种日用而不知的生活元素存在的时候,人们无法跳脱出来对卜筮这一神秘而又充满力量的巫术行为进行独立的思考甚至
大东方 2019年5期2019-09-10
- 穿越千年的占筮与言说
俄藏黑水城文献《卜筮要诀》主要由八卦象例、摇卦诀、六十四卦歌诀以及六十四卦占辞、占诗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六十四卦占辞、占诗的内容显示出对《周易》卦爻辞的承续与变化发展。本文重在探究《卜筮要诀》之占辞、占诗与《周易》卦辞间的具体异同,并试着寻找出原因,同时对于文献所涉及到的其他问题也有讨论。关键词:西夏;卜筮;周易中图分类号:B221;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3-0097-07Abstract: The Bush
敦煌研究 2019年3期2019-08-07
- 古人关于卜筮的三种观念
母雁群摘 要 卜筮是古人用来预决吉凶、消除疑虑的两种方法,对中国古代社会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卜筮自有其兴衰过程。大体而言,有商一代,龟卜极盛;西周、春秋,卜、筮并重;春秋之后,卜逐渐趋于消亡,筮亦开始不为人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对卜筮大体分为三种观念:深信不疑派、强调佳师派、以卜筮为文饰派。关键词 卜筮 深信不疑派 强调佳师派 文饰派中图分类号:B992.5文献标识码:A卜是对龟甲或兽骨进行钻、凿等处理,然后以火灼之,据其裂出的兆象来判定吉凶。筮是用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4期2019-07-19
- 《左传》繇词与早期韵体形式的产生
散文,到春秋时代卜筮用整齐韵语,这一长时间的演变,不特应用散文受美化韵文的影响,而且卜筮本身,也有采用韵文来写作的必要。这不光是关系于写作技巧的问题,也是文学形式的使用问题,卜辞的契刻,是记录事实,帮助记忆而写作的。《周易》的编纂,是供占筮者参考与研究用的,它的写作,最好是有系统而便于记诵的。[注]李镜池:《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143、149页。今人潘雨廷先生亦对《左传》中的卜筮辞有着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在其《论〈左传〉与易学研究》一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3-24
- 朱熹《周易本义》的学术思想特色
地彰显《周易》为卜筮之书的性质,扭转当时重义理而轻卜筮的易学风气。基于此,《周易本义》的学术思想特色表现为:经传相分,明确《周易》本为卜筮而作;立于卜筮之书的本义,训释《周易》经传;文字力求简短明了,为读者留下思考空间;从各个角度申说《易》要活解,充分体现《易》因卜筮而示教戒之意。该书充分彰显了朱熹作为一代思想大家重视文本本义、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具有弥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朱熹;《周易本义》;思想特色;卜筮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朱
江汉论坛 2019年2期2019-03-22
- 从帛书《易传》看春秋战国《周易》使用者的变化
春秋时期人们多从卜筮的角度使用《周易》,反映出当时《周易》的使用者主要是卜筮官和史官,他们作为国家的重要官员,使用《周易》为国家大事占定吉凶,专司职守。二、战国晚期《周易》为君主所使用时至战国,随着义理易学深入发展,《周易》文本开始具有一定权威性,其政治功用更加扩大化,战国晚期主要为君主所用,这点从成书于战国晚期的帛书《繆和》《昭力》可清楚地看出,这是春秋至战国《周易》流传的显著变化。《繆和》篇孔子曰(引文中难字和借字,参考刘彬等著《帛书〈易传〉新释——暨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2018-11-15
- 六爻纳甲筮法
结合的典要,而《卜筮全书》就是研究《周易》爻辞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六爻纳甲筮法六爻卜筮之术,始创于京房,京房(前77-前37),西汉易学大师,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入京房之所以驰名于中国易学史,是由于他开创了今文易学“京氏学”《周易》作为中国学术的源头之一,研求者不计其数,京房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位,《京氏易传》可以称得上是继《周易》之后影响最大的六爻纳甲筮法,其筮法的特点在于,论断法则的规范性,论断范围的广泛性,论断事物的详细性和预
醒狮国学 2018年4期2018-08-04
- 《周易》之中“观德义”
说,《周易》是“卜筮之书”,但它与史巫不同。他认为其中包含了“古之遗言”,自己乃是从中“观其徳义”。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周易》十分神秘。在这样一部玄妙奇特的著作中,集中了中华先人的卓越智慧,这便是人们所说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从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直到孔子作易传。在《周易》经文形成到孔子时代几百年的时间里,可能也会有人对《易经》进行一定的研究,所以《隋书·经籍志》说“周公又作《爻辞》”,在这样的基础上孔子作“十翼”,为《彖》《象》《系辞》《文言
山东画报 2018年7期2018-05-14
- 出土简牍所见“祭祀”与“祷祠”
前史,参冯华:《卜筮简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2期。但并未形成一致意见。有学者甚至认为,使用“祭”字的篇章,基本上属于楚文化系统;使用“祠”的篇章,基本属于秦文化系统。这正与楚文化重巫鬼、尚淫祀,秦文化重功利、轻仁义的特点相对应。*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1989年第2期。林剑鸣:《〈睡〉简与〈放〉简〈日书〉比较研究》,《文博》1993年第5期。宋艳萍:《从秦简所见“祭”与“祠”窥析秦代地域文化——里耶秦简“祠先农”简引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3-27
- “元亨利贞”的翻译与诠释
德”说,而认同“卜筮”说。第二种解读主要出自《国语》,其句读法是把“利贞”放在一起,但是仍然是用后四个字来解释“乾”。《彖传》就以“大哉乾元……乃统天”释“元”,“云行雨施……以御天”释“亨”,“乾道变化……乃利贞”释“利贞”。廖名春(2014)指出,“乾”为借字,本字为“健”。《乾》卦卦辞当断句为“乾,元,亨;利贞”。也即,刚健,能行仁义,就会大为亨通;能守静不争则利。乾卦的主旨是强调刚健而守仁、刚健而不争,而不是刚健则大亨、卜问则吉利。第三种解读的依据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2-09
- 《六十四·卦断》
结合的典要,而《卜筮全书》就是研究《周易》爻辞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六爻纳甲筮法六爻卜筮之术,始创于京房,京房(前77一前37),西汉易学大师,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京房之所以驰名于中国易学史,是由于他开创了今文易学“京氏学”。《周易》作为中国学术的源头之一,研求者不计其数,京房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位,《京氏易传》可以称得上是继《周易》之后影响最大的六爻纳甲筮法,其筮法的特点在于论断法则的规范性,论断范围的广泛性,论断事物的详细性和
醒狮国学 2018年11期2018-01-20
- 野鸡吓坏商朝君王
么事,都要借助“卜筮”向祖先请示。祭祀大典是商朝最隆重的“卜筮”,在人潮汹涌的大典中居然有野鸡飞进来,还敢叫唤,这必然是祖先显灵了。问题是,武丁听不懂鸟语,不知祖先显灵有什么事。所以,武丁对野鸡的叫声没有喜悦感。事情发展到这里,应该有人要登场反转了。于是,大臣祖己上前表示:“大王,不要害怕,先把政事办好。上帝察看下界,只要合乎道理的就会满意。上帝赋予人们的寿命有长有短,可并不是上帝要使一些人短命,而是由于人们有不顺从祖先之德,做错了又不肯认错服罪的缘故。”
百家讲坛 2017年16期2017-11-07
- 《左传》和《史记》描写战争中卜筮作用的变化
记》描写战争中的卜筮内容进行了对比,指出了二者在描写中所体现出的相同和不同的意义,反映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关键词:战争 卜筮 历史观“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极为低下,对于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有着一种强烈恐惧和敬畏,于是便相信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着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又由于大自然的变化带着不可把握的神秘性,于是便相信有一种神灵的力量在操纵着大自然。由这两种力量造成大自然具有魔术性(Magical Vurture)和魔术力(Magical Power)
文学教育 2017年10期2017-09-25
- 葛陵簡舊釋“柰”之字新考*
文要討論的是葛陵卜筮簡中的以下字形(下文用A表示):①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新蔡葛陵楚墓》,大象出版社2003年。學者多認爲A和包山簡中下列字形有關(下文用B表示):②湖北省荆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文物出版社1991年。以上兩種字形所在辭例如下:(3)大司馬悼滑將楚邦之師徒以救郙之歲荆夷之月己卯之日,盬吉以寶爲左尹貞:既腹心疾,以上氣,不甘食,久不瘥,尚速瘥,毋有B。占之:恆貞吉,疾難瘥。(包山236)(4)大司馬悼滑將楚邦之師徒以救郙之歲荆夷之
简帛 2017年2期2017-09-07
- 《易经》的价值在于修德避害
的基本准则。一、卜筮避害《易》本来是一部记录卜筮的书,后来又由于周文王、孔子的增益,就变成了一部讲修德的书,即现在的《周易》。《系辞下》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1]89其所忧患者,无非远害与去害,远古人认为避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占卜问卦。占卜问卦灵验了的,就记录在《易》这本书上。占卜问卦的依据即推往知来,是相信古今往来的变化有一个明确的定势,如四季的更替,五行的生克,阴阳的往返,等等,都是建立在纯粹的观察与经验积累的前提
长治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29
- 佛教的卜筮信仰 以藕益智旭卜筮活动为中心
认为,佛教不提倡卜筮,但其实佛门也有自身的卜筮信仰,不仅有佛教经典作为依据,而且也有实际践行的历史记录。这种信仰隋唐时就已出现,明清时得到广泛发展。明末藕益大师是积极施行的代表人物,他的卜筮活动主要是拈阄与地藏占察。他将佛教卜筮与传统易占做了区分,并撰《周易禅解》以佛教卜筮理论解读易学,他的理论注疏和实际践行对佛教卜筮具有“正名”的价值。除了儒释道相融因素,末法时求疑与利他的需要、密宗影响也都是促进卜筮信仰发展的因素。[关键词] 卜筮;智旭;占察;密宗[中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0-11
- 清华简《楚居》熊绎“卜徙”探赜
可能亦不书常事。卜筮乃楚人寻常习见之事,故而除熊绎外的楚公、楚王之卜居概不书于册。既然“卜”因系常事而不书,那么为何简文又记载熊绎之“卜”呢?我们推测,很可能是因为熊绎有区别于其他楚公、楚王的特别之处。《史记·楚世家》: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4] (P1691-1692)又记载楚武王熊通伐随以强迫随人为之周,请王室尊楚,而被周拒绝时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9-28
- 楚卜筮简中的数字卦及清华简《筮法》的解卦原理
430072)楚卜筮简中的数字卦及清华简《筮法》的解卦原理吴晓欣(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清华简《筮法》与天星观、包山以及葛陵楚简的卜筮应属同一系统,即“数字卦”一系。然而,《筮法》与上述三种楚卜筮简的区别在于:后者的数字卦是对实际占筮结果的记录,前者的数字卦则是作为占筮的原理与方法而被记载下来。《筮法》共有114个数字卦,由“一”、“四”、“五”、“六”、“八”、“九”六个数字构成。理论上讲,六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字卦,总共会得到6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9-09
- 文史趣谈·秦人眼里禁忌多
专门规定,医药、卜筮、种树之类的书可以不予烧毁,《日书》因属于卜筮书而幸免于难。这种“封建迷信”之所以能和医药、种树之类的实用性图书并列,并得到官方保护,原因就在于卜筮的确与秦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翻开它,你会发现很多文字似曾相识。阳日:百事顺成。邦郡得年。小夫四成,以祭,上下群神飨之,乃盈志。交日:利以实事。凿井,吉。以祭门、行,行水吉。害日:利以除凶厉,说不祥。祭门、行,吉。以祭,最众必乱者。阴日:利以家室。祭祀、嫁子、娶妇、入材,大吉。以见君上,数达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从《易》看上古文化之整体性特征
》以其整体性包含卜筮关于《易》之性质,《汉书·艺文志》言:“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四库全书总目》:“《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强调了《易》之“原”与“包”的性质,这样《易》自然就包含各学派和所有性质,其儒、道等学派归属或筮书、史书等性质归属的争论也就没有必要,某个学派或某种性质只是《易》的一部分或某方面的表现,都不足以容纳《易》。《易》蕴涵所有知识,其中也包括卜筮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3-18
- 日本接纳《易经》的一个侧面
——以伊藤仁斋的《易经》解释为中心
熹将《易经》视为卜筮之书的看法。仁斋认为卜筮的存在本身是与儒家的原则相悖的,因此他坚持,根据卜筮的结果比如“吉”或者“凶”来改变未来的行动是一种功利主义。因为孟子主张行为应当以从利中彻底区分出来的义为依据,因此他认为卜筮是与义相对立的。然而,朱熹在仁斋的批判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应当无视卜筮的结果,道理不当为,自是不可做。但是另一方面,朱熹认为只有在无法抉择何为道德上的当为之时,卜筮才能被允许。仁斋对此表示反对,因为他认为道是易知的。他否认朱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7
- 《左传》中卜筮的分类及其特点
《左传》中卜筮的分类及其特点李云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左传》有很多关于卜筮的记载,春秋时期许多事情都需要通过卜筮来做出决定,所以其分类非常繁复。虽然卜筮在这一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理性观念及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卜筮有其显著的特征。关键词:左传;卜筮;分类;特点作者简介:李云飞,在读硕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叶文玲,硕士,助教,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7期2015-03-18
- 日本江户时期的《易道拨乱辨》对《易道拨乱》之辩驳
,断然以为易只是卜筮书。因著易学启蒙及周易本义,其志专在复古,固颇有所发明,然其所谓本义者,系辞以下,乃其家言,启蒙也多牵合。我薹春台太宰先生,抱不世出之才,数奇弗试,退而修经术,一日因门人请益,而著易道拨乱,以辩启蒙之牵合,又撰周易反正,以明古训,拨乱业已上梓,反正亦既脱稿,行将命梓。”①太宰純(太宰春台).易道撥乱えきどうはつらん,延享丁卯1747,第1页。太宰纯认为朱熹的《周易本义》与《易学启蒙》中观点多牵合,于是著《易道拨乱》而指出朱熹观点之牵合。
哲学分析 2015年1期2015-02-07
- 《左传》卜筮与《周易》的美学传播
高方卜筮是人类文化原始时期遗留下来的预知吉凶的方式,是先民历时久远的精神遗存,在今天的生活中仍能看到它或隐或显的影子。春秋时期,在“天命”思想的援引和指导下,卜筮以一种极其普遍的方式存在着,《周易》就是人们所采用的重要工具和依据之一。那些因占卜而产生的颇具文学色彩的卦辞、繇辞(爻辞)等卜筮之辞也随着占卜活动在民间得到了最广泛的流传,并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一、遇事则卜的春秋习俗春秋人在很大程度上相信神灵和鬼魂的存在。《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文艺评论 2014年6期2014-09-29
- 论善为易者不占
其一,它从当初的卜筮之书演变成深奥的充满玄理、充满智慧的哲理书籍,成了后世不同思潮的理论源泉;其二,它的卜筮功能也得到不断的演练和流传,甚至成为一部分人谋生的手段。当下易学热的兴起,却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可以说是热闹非凡。有人从中寻找知识与智慧以去疑解惑,有人从中寻找圣灵来断吉凶祸福。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部书,使用这部书呢?笔者认为:儒家大宗师荀子提出“善为易者不占”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究其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解读。一、卜筮定吉凶的不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8期2014-04-10
- 《易经》走向《易传》:有关分与合的论争
历史观念;前者为卜筮书,后者为哲学书;传统时代“以传解经”的模式因忽略了二者的区别,造成了方法上的误置。由此提出他全新而可行的研究准则:“以经观经”、“以传观传”。其说因能直取要害,因而影响深远。此后,“经传分观”实际上成为二十世纪易学研究的常识性起点,甚至默许为一个潜在的研究范式。尽管并非所有人都驯服于疑古学派奉行的这一论断,但阵线俨然步步收缩,偶尔发出的辩驳的声音,基本都退守在“《易传》是否为孔子所作”的问题上;论据则由传世文献的勾考,扩展到出土简帛的
读书 2012年2期2012-09-22
- 从卜与筮看人类智慧演进的得与失
的宗教预测。从事卜筮的专门人员成为“巫”,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知识分子,常伴随国君左右充当顾问,很有权威和地位,后来其职权逐步缩小,为了取信于人,巫们逐步减少筮和卦的神秘成分,加进一些常识的内容。经过一代代的积累,发展到《周易》的时候,筮与卦虽具有宗教神秘成分,但也包含了更多的理性因素。人们当初最先接触到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形的,卜主要是利用有形的“象”来预测和判断吉凶祸福,这与判断者的特殊感知密切相关,他们利用有形的特殊事物推知全体的信息,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和简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8-15
- 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七十四
赜,谓幽深难见。卜筮则能窥探幽味之理,故云探赜也。素,谓求素。隐,谓隐藏。卜筮能求素隐藏之处,故云索隐也。翻译过来就是探求深奥、隐秘的事物和道理;钩,钩取、东西在深处的时候才需要钩,如钩沉,致,招引、使达到的意思,比如招致。深者,难觅难见。远者,难闻难求。合起来这四个字的意思是钩求、获得深远的事物和道理。以定天下之吉凶,就是确定天下大事的好坏、利弊,“成天下之叠亹者”亹 音wei,不倦的意思,“亹亹”,《尔雅·释诂》中的解释是,勉也。本义指水缓慢流动,无止
科技智囊 2012年2期2012-04-29
- 浅议手相
第二类方术,曰“卜筮”。第三类是“占梦、厌劾、祠攘、相术、风水”。这三类方术,李零又引古人教导:“譬若积薪,后来居上。”越是流行,就越是晚出的。较早流行的,被压在下面了。卜筮,被黄历压在下面了。根据“蓍草”(Achillea Millifolium)的历史,我推测,相术比卜筮晚。狭义而言,相术就是“相人术”,可考的,大约有三千年历史。与占星术类似,相人术最初也是“帝王术”。随着财富积累,术士的人数不断增加,相术的经验由专人系统整理,就形成面相学和手相学。其
IT经理世界 2012年19期2012-04-29
- 《易》本卜筮之书:朱子论《易》的形成
吴 宁《易》本卜筮之书:朱子论《易》的形成吴 宁(北京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1)“《易》何为而作”为易学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尝试从朱子论《周易》的成书过程,分析朱子从伏羲画卦、文王周公重卦和作卦爻辞乃至孔子作十翼,以展现他所主张的作《易》目的是如何得以实现的。“《易》本卜筮之书”是朱子一以贯之的对“《易》何为而作”这一问题的回答。此论断构成朱子全部易学诠释工作的基础,集宋易之大成的朱子易学体系只有藉此才能得到适当的理解。《易》;朱熹;卜筮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4-13
- 朱熹卜筮思想探微
50007)朱熹卜筮思想探微朱学军(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前人对《易经》的注释仅仅重视文本意义,而忽略了圣人伏羲所设的卦的预言功能。朱熹著书《易学启蒙》阐述他的卜筮理论,其可贵之处在于把卜筮作为一种实验性的实践方法。在朱熹看来,卜筮与修身休戚相关,但卜筮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朱熹将卜筮“理性化”和“神圣化”,从而为文化传统的体系化做出了贡献。易经;卜筮;修身;局限性“朱子著《周易本义》,又著《易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巫筮与理性
——从天人关系的衍化看荀子礼学的根源
礼学的理论之根。卜筮;知天;礼礼最早指以器皿盛两串玉献祭神灵,兼指用酒献祭神灵,后来泛指一切祭祀神灵之事[1]。此说为多数研究古礼的学者采用。礼的原初形态及主要内容与原始的宗教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一度发展成为包括伦理规范、社会制度在内的一整套复杂的文化体系,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古礼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体系,对塑造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礼与人文主义的觉醒、原始宗教的衍化息息相关。一、绝地天通轴心时代被誉为人类智慧觉解的开端和源泉。上古时期,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左传》多载鬼神卜筮灾异预言的原因
《左传》多载鬼神卜筮灾异预言的原因杨华东(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41)《左传》中有很多关于鬼神灾异卜筮预言的记载,前人多认为是“左氏好奇”、好鬼神之说,或者从文学角度认为左氏为了追求故事性情节性。文章从春秋时史官的主要职能、春秋时期重神信鬼的时代现实、左氏人事决定天道的历史写作观念三个方面,尝试对其多记载鬼神灾异卜筮预言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左传;鬼神灾异;卜筮预言;原因《左传》中有80余条灾异的记录,其中近30条带有预言的性质[1];关于龟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史记》引《易》说
可证:(一)关于卜筮的记载1.《天官书》和《龟策列传》两篇中整理的星占和龟卜的两套理论体系。关于《天官书》中的星占不是普通意义的卜筮,在此暂不做详细展开,却也证明了司马迁对占卜之事的关注。《龟策列传》中记载了龟卜卜辞总计67条,如其中五条:卜求财物,其所当得。得,首仰足开,内外相应;即不得,呈兆首仰足肣。卜求当行不行。行,首足开;不行,足肣首仰,若横吉安,安不行。卜迁徙去官不去。去,足开有肣外首仰;不去,自去,即足肣,呈兆若横吉安。卜居室家吉不吉。吉,呈兆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2010-04-07
- 试述陈法《易笺》的三大特点
言人事的书,并非卜筮之书,肯定《河图》是作《易》的本源,上古即有,并非宋人伪作,指出《易》学研究中重理轻象、或重象轻理的思想都有不对,反映了作者朴素唯物的认识方法,客观科学的图说见解,以及辩证统一的理象观点,值得研究与弘扬。关键词:周易卜筮河图理象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4—56—61陈法(1692—1766)字世垂,号圣泉,晚号定斋,贵州安平(今平坝县)人,清康熙癸巳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检讨,历
贵州文史丛刊 2009年4期2009-12-21
- 《周易》可作古史观
的书?有说是一部卜筮书的,确实,《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卦辞、三百八十四爻爻辞,在上古时常被用作决疑惑、占吉凶的征符;有说是一部哲学书的,诚然,《易传》中的“十翼”对卦辞和爻辞所作的解释、引申和发挥,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哲理;有说是一部科学书的,据说莱布尼茨的创始二进位制数学,便是由翻译《周易》的图象而得到启迪;有说是一部美学书的,特别是《贲卦》——“贲者,饰也”,分明标帜了传统以“白贲”为美的审美理想的源头,……古今中外,说《易》之书多至二、三千种,或言象,或言
读书 1987年1期198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