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物教

  • 《资本论》中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着丰富且深刻的拜物教批判思想。重温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拜物教批判思想对于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一、《资本论》中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三种形态1.商品拜物教。商品生产为商品拜物教的产生创造出所必需的条件,商品拜物教的神秘感是从商品形式本身衍生出来的。就商品形式本身来说,离不开对商品二因素的讨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即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商品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8期2023-10-31

  • 新时代青年拜物教问题及启示研究
    时也出现了许多拜物教现象:金钱拜物教、名牌拜物教、权力拜物教等等。严重影响青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对青年、整个社会造成极大伤害。因此,在新时代研究青年拜物教问题及启示,分析青年拜物教现象,帮助青年摆脱拜物教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价值观有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拜物教问题;青年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下,面临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入侵,如何正确看待

    客联 2023年5期2023-09-03

  • 颠倒态消解与主体性彰显:马克思拜物教批判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启示
    深入剖析了三大拜物教的生成根源,指出了工人阶级反抗拜物教的物质形态和观念形态,以及由自在阶级上升为自为阶级的必经环节,指明了人的复归与全面发展的制度路径。现代化是人类共同追求和全球发展潮流,其目的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囿于资本主义体系自身矛盾,西方式现代化造成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对抗、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难以克服主客“颠倒”态和“物霾”扩散状。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障、目标导向、经济基石、价值追求等内在性要求,能够有效消解

    理论导刊 2023年8期2023-08-18

  • 马克思之后拜物教批判面向现实的路径分析
    摘 要:在拜物教的批判源流中,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研究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分析拜物教批判面向现实的这一路径。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嬗变中,卢卡奇借助韦伯合理化理论开辟了面向现实的意识形态批判视域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具理性批判、拉康式的精神分析学批判、数字化时代的拜物教批判等,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逐渐偏离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批判加以各种抽象的哲学形式分析。了解马克思拜物教理论为21世纪演进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研究视野

    理论观察 2023年1期2023-05-30

  • 从生产、消费到审美:资本主义拜物教批判的演进轨迹
    10515)“拜物教”是马克思对自由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所使用的一个重要范畴,主要指代人被物的力量所奴役与支配的主客体颠倒的现象。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主导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因素经历了从生产到消费,再到日常生活的审美的依次变更,法兰克福学派、巴特、德波、鲍德里亚等一众西方学派、学者敏锐地捕捉到自身所处时代拜物教呈现的新形式,从不同视角对其作出理论阐释。近些年来,“法国学者奥利维耶·阿苏利(Olivier Assouly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3-01-04

  • 马 克 思 商 品 拜 物 教 理 论 探 究
    ●李兆元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研究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对于把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了解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具有一定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要准确理解商品拜物教理论,必须回到《资本论》这一经典文本,从历史语境出发,把握商品的奥秘,才能全面了解商品拜物教拜物教(fetishism)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原意是原始部落的人们对无生命的东西的狂热崇拜。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

    经济师 2022年8期2022-11-01

  • 意识形态批判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重审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理论定位
    0117)商品拜物教批判虽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内容,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它常常被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意识形态批判。以往的这种看法忽视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尤其是与观念论意识形态批判间的差异,导致学界一方面将商品拜物教批判误认为是马克思早期意识形态批判的延续,进而忽视了前者对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也遮蔽了商品拜物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价值,从而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当代意义。为此,我们有必要回归文本,重新审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理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3-23

  • 量化与数字化:数字拜物教的当代物化逻辑探析
    卷中系统性地对拜物教的性质进行论述。拜物教批判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者把握资本关系和物化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随后卢卡奇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吸收了马克思拜物教理论并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发现了在泰勒制①中劳动者主体被贬低为资本逻辑下抽象的“量”的物化现状。但目前国内学界关于卢卡奇的研究更多是集中于传统的物化观点论述、方法论和主体性思想等方面,量化和物化之间的关系很少得到专门的论述。量化手段的广泛使用是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数字经济、数字劳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2-05

  • 经济哲学视域中拜物教批判与唯物史观的理论共振*
    、引言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概念,历经词源内涵及其历史语义的不断转换,“拜物教”在马克思那里获得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释义,并为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思想入口。卢卡奇在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吸纳和考察中,引出了其独到的“物化”理论;阿尔都塞则通过对商品拜物教一词的观念论指认,发展出了关于意识形态的唯物化阐释;鲍德里亚反转了马克思的生产逻辑,从而在消费社会的历史语境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2年7期2022-02-03

  • 论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逻辑理路
    0871)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运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的重要内容,是理解马克思理论内核与思想实质的重要一环,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学者们对这一理论的诠解和阐释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如一些学者把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实质概括为“社会关系物化”(1)参见杨晓芳:《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思想逻辑》,《桂海论丛》2020年第4期;杨淑静:《商品问题与〈资本论〉解读史上的三段公案》,《哲学研究》2018年

    理论学刊 2021年4期2021-12-27

  • 拜物教的扬弃路径 ——基于社会革命的视角
    李萍萍拜物教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剖析为我们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掩盖,乃至人被物控制的事实。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内拜物教依然存在,只是在技术理性和文化的裹挟下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这种对人与物关系做一颠倒的逻辑的显现,深究其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他们以生产商品的剩余价值为目的,将雇佣劳动作为资本开启自行增殖的前提条件,把生产剩余价值作为终极目

    理论界 2021年10期2021-12-26

  • 商品拜物教与劳动异化的关联性研究 ——基于文本的挖掘
    管烨萱一、商品拜物教对异化劳动的刺激1.1 商品拜物教对劳动特质的消极影响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们自发性、自觉性的活动,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方式。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劳动的自发性与自觉性被剥夺,成为了工人维持基本生活资料的活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反映了私有制下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而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作为一种反映经济关系的意识形态对劳动特质的异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前面一章已经论述过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从商品形式本身产生,而商品本身形式

    上海商业 2021年2期2021-01-30

  • 马克思主义拜物教视域下粉丝经济现象探析
    文以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对粉丝货币崇拜的行为表现、行为成因进行归纳总结,在马克思主义拜物教视域下对粉丝货币崇拜行为进行批判。关注其产生、发展的必然性的同时,也关注到其负外部性并加以纠正。关键词:拜物教;粉丝经济;粉丝文化;货币崇拜;商品化本文索引:苏涵.<标题>[J].商展经济,2021(24):041-043.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4.14崇拜现象伴随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1年12期2021-01-03

  •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双重向度及其当代之维
    11731)“拜物教批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极具理论标识度的研究热点,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商品、货币、资本三大拜物教的批判。而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学者还是习惯于从总体上来使用“拜物教”这个概念,而且主要立足于《资本论》的文本群。但要把“拜物教批判”作为一个严肃的研究对象来看待的话,则需要对于它的基本缘起、词源学基础、不同维度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细致考察。一、把“拜物教”当成一种意识形态的观念来批判从马克思的最初语境来看,他主要是从意识形态

    理论月刊 2020年5期2020-12-14

  • 浅析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批判
    重要角色,商品拜物教同时也成为意识形态研究领域重要一部分。分析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理论”,对进一步把握商品拜物教形成过程、内容特征及批判具有重要意义,它揭示了商品的拜物教真正内涵,分析商品、货币、生产和交换的本质,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融入其中,对于我们了解新时代社会主义环境下商品拜物教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意义。摘要:拜物教 商品 资本论一、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形成过程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书揭示了生产过程中的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一种具有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分

    公关世界 2020年14期2020-08-10

  • 价值形式与拜物教
    要:价值形式与拜物教理论的关系问题是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核心议题。法兰克福学派的巴克豪斯率先开启了新马克思阅读运动,他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阐发了价值形式理论的学理意义及其思想史地位、指认了以二重化为代表的形式辩证法,突出了价值形式与拜物教关系等问题。此外,巴克豪斯还重点考察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强调了价值形式对于理解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范畴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并且展现了价值理论所暗含的社会批判的辩证内涵。这些成果奠定了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问题导向,在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4-09

  • 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哲学批判意蕴
    一、马克思阐发拜物教理论的主要文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第四章将商品作为拜物教理论的逻辑起点,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规律。该章内容有11处出现“拜物教”这一概念,展现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三种理论形态,即对商品、货币和资本拜物教的分析和批判。深入理解马克思拜物教理论中的哲学批判意蕴,对于把握其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科学展望未来社会,创造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拜物教的社会学意义是指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等文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1-07

  • 当代拜物教现象消解路径探析
    当前社会存在的拜物教主要体现为符号拜物教、信息拜物教和技术拜物教。旨在通过对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的解读,来分析当下社会中的不同形式的拜物教的具体表现,从而探索出消解当今条件下拜物教现象的路径关键词:拜物教 《资本论》 批判反思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235-02中国当下正处于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在当代社会反映出来,并最终

    现代交际 2019年15期2019-10-21

  • 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的阐述1.1 商品拜物教神秘属性的来源1.1.1 劳动产品向商品的转化劳动产品具有神秘属性,这种神秘属性不是来自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时的使用价值,而是来源于其作为商品形式的本身,商品的秘密便在于其拜物性,这种拜物教性质的形成,是通过两种“反映”的形式呈现,“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1]由此可见,马克思所说的商品拜物教属性中的“物”,不仅仅指完全物

    中国市场 2019年2期2019-07-14

  • “景观社会”与互联网时代的手机拜物教
    渐呈现出一种“拜物教”式的倒置。在互联网时代,人与手机展现出一种共生关系,即手机构成人的新“器官”。“人-机共同体”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殊现象,它体现出消费社会中人与物的新型关系。人的主体性在这一全新的人机关系中被消解了。手机从马克思所说的商品拜物教到鲍德里亚的符号拜物教,再到当下的手机拜物教,可以看出,“拜物教”呈现出三个共同的特质:主客体的倒置;真实社会关系的遮蔽;主体欲望的虚构。但它们之间也有区别,本文将围绕手机拜物教与商品拜物教和符号拜物教截然不同的特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2期2019-06-18

  • 当代社会加速度理论的源流、理路与批判
    而成为新的速度拜物教。走出困境的方案在于,把对马克思思想的达尔文式借用推进到商品拜物教理论层面上,进而以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寻求治疗方案。这种实证诊断和治疗方式提升了马克思的思想和社会加速度理论的研究空间。关键词:速度学;加速社会;马克思;拜物教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9)02-0130-08作者简介:代利刚,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无锡214122)“诸多学者①均认为速度是现代性的核心,并且对于政治有着

    社会科学 2019年2期2019-06-11

  •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
    决定性的意义。拜物教批判理论在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经济体系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自身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性作用。其自身的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构成了整体的发展脉络。本文就马克思主义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做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马克思;拜物教;发展脉络;批判理论引言:马克思主义思想从实际角度上无处不在的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又无处不在的体现在我国发展中的每一处。从经济、哲学、政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性影响

    山东青年 2019年2期2019-05-16

  • In-vitro proliferation assay with recycled ascitic cancer cells in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A case report
    了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的秘密。Physical examination upon admissionUpon physical examination, his respiratory sounds were slightly attenuated in the right back.His cervical, supraclavicular, and axillary lymph nodes were not palpable.Laboratory ex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2019年23期2019-04-22

  • 论异化理论的演进
    词】劳动异化;拜物教;符号消费【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31-03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劳动异化“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中的,“alienation”,词意为“疏离、逃脱。”“异化既表现为我的生活资料属于别人,也表现为每个事物本身都是不同于它本身的另一个东西,还表现为一种非人的力量统治一切。”如马克思所述,“异化”是指,人创造出的、与人自身相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由人创造,却走向人的对

    世纪桥 2019年2期2019-04-01

  • 关于《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的主体探析
    本论》中,商品拜物教的主体探析是目前学者广泛关注的话题,但对于其间的区别,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在《资本论》中,将商品拜物教的主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区分,体现出在社会中的作用不同。关键词:资本论;商品;拜物教目前一些学者对于《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的主体涉及的对象存在较为普遍的认识,他们认为拜物主体指的是“人们”,这使得我们在阅读《资本论》时会产生一定的错误理解。对于此类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只是看到了物体的表象,没有深层次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2019-03-27

  • 货币拜物教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著作中所论述的拜物教理论,阐明货币拜物教拜物教理论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阐释货币拜物教要点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拜金主义现象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断出现的拜金主义现象与货币拜物教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货币拜物教在市场经济下以拜金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应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货币拜物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对货币拜物教的积极因素加以利用,抵制拜金主义的盛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法制与社会 2019年7期2019-03-25

  • 区块链“数字货币”的价值之谜
    》尚未对比特币拜物教之谜进行揭示,但是,至今世人对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的崇拜不亚于当时民众对商品和货币的崇拜。文章应用劳动价值理论揭示“数字货币”拜物教之谜的根源,并指出区块链“数字货币”的设计者在设计比特币“数字货币”时的缺陷:设计者解决“数字货币”成为货币的技术性质,却没有解决“数字货币”成为货币的金融性质。【关键词】 区块链; 比特币; 拜物教; 价值【中图分类号】 F240;F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

    会计之友 2019年3期2019-03-06

  • 《一念无明》:从精神分裂到社会区隔
    根结底是由金钱拜物教所造就的——在金钱的魔咒下,一切亲情的、邻里的、社团的温情和守望烟消云散,只余下诸多独善其身的个体。在此意义上,患上“精神病”的不只有阿东,而是整个社会。【关键词】 现代性;区隔;城市;拜物教[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以精神病患者为主角的电影《一念无明》虽然仅有200万港币的制作成本,却接连斩获两项台湾电影金马奖和八项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更代表香港地区角逐第9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作品之所以能够赢得如是口碑,不仅在于其试

    艺苑 2018年4期2018-12-08

  • 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对当代大学生启示
    他们产生对商品拜物教的崇拜。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清晰的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经济关系的物化现象与压迫人、剥削人的奴役过程,并且提出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批判。1 揭开商品拜物教的神秘面纱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单独在第一章中提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因它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前提。商品拜物教现象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产生,即在社会大分工和交换出现以后,人们受它吸引,被它蒙蔽,其本质是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人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2期2018-03-07

  •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媛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及其现实意义郑树媛在商品经济中,人们根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商品交换,通过与他人交换劳动产品来满足自己的生存与需要。但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被蒙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使商品具有了一种神秘的性质,出现了物支配人的现象,淡化了人的主体地位,商品拜物教由此产生。本文从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提出入手,重点阐述了商品拜物教的涵义及其产生来源,进而分析了研究商品拜物教理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 商品拜物教 现实意义一、马克思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2017-11-24

  • 鲍德里亚拜物教批判的隐性逻辑
    来《资本论》中拜物教理论的提出做了基础的理论铺挚。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以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异化理论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为切入点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解读与再认识。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异化生产理论,而现时代的时代特征是以消费为主导,因此他开启了以消费为主导的异化消费的理论批判。【关键词】 异化理论 拜物教 符号政治经济学拜物现象很早就有人研究,对这个术语最早开始系统化并明确给它定位的是查理·德·布洛斯,马克思把

    大经贸 2017年7期2017-08-21

  • 唯物史观视阈中资本主体性的僭越与谵妄
    ;僭越与谵妄;拜物教;扬弃摘要: 〖JP2〗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实质上是资本主体性批判。资本主体性是资本权力与形而上学绝对同一性的联合,是现代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是人的主体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幻影,因而是一种虚假的主体性。马克思认为,只有人才有主体性,或者说,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资本主体性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僭越。资本主体性表现为拜物教式的谵妄。在拜物教的“三位一体”中,资本拜物教是最后的、也是最神秘的形式。因此,瓦解资本主体性,必须从扬弃物化入手,而扬弃物化的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2期2017-05-20

  • 《资本论》视域下马克思自由观的再探讨
    键词:自由观;拜物教;自由王国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025-03自由思想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始终。马克思自由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又曲折的探索过程,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著作中马克思都对自由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阐述。学界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研究也成果颇丰,但对《资本论》中蕴含的自由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却较为鲜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中种种不自由进

    学理论·下 2017年3期2017-04-01

  • “文化商品拜物教”批判:一个马克思主义分析
    国化“文化商品拜物教”批判:一个马克思主义分析颜惠箭(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在研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启蒙辩证法》中的文化工业批判时,学界较少重视这一批判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之间的思想谱系关系。从这一谱系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现《启蒙辩证法》在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现象的解码时揭示了其拜物教本质,从而彰显为一种“文化商品拜物教”批判。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文化工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文化商品”。文化商品一方面以资本增值为目的,在生

    湖北社会科学 2017年11期2017-03-07

  • 穿越拜物教的幻相 ——贯穿《资本论》始终的“存在论”主题
    0012)穿越拜物教的幻相 ——贯穿《资本论》始终的“存在论”主题王 荣(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是要穿越拜物教的幻相,实现被拜物教束缚的人的自由与解放,这是贯穿《资本论》三卷始终的“存在论”主题。拜物教幻相的穿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揭露拜物教幻相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人类劳动及人类本质的异化;其二,勾画出拜物教幻相的展现过程,并呈现现代社会中人受“抽象”统治的社会现实;其三,以资本逻辑的矛盾运动“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2-24

  • Fetischismus及相关词在马克思著作中的话语变迁
    种“错认”的“拜物教观念”,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混同。Fetischismus;拜物教性质;拜物教观念;话语变迁;领域转移最近几年,“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曾在2012年初发表的《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考辨》一文中考察了马克思著作中的“拜物教”(Fetischismus)概念的内涵变迁,区别了“早年用法”(崇拜物、对物“顶礼膜拜”)和“《资本论》中的新用法”(一是指称商品、货币、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二是指称商

    现代哲学 2017年1期2017-01-28

  • 莫言小说《蛙》中的拜物教意味初探
    批评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发掘并且剖析拜物教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如何转化为语言符号隐藏在莫言的文本之中,揭示这类信息背后所象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关键词:莫言;《蛙》;寓言;拜物教一、《蛙》中的物神寓言分析莫言在小说《蛙》中成功运用社会寓言的方式,将拜物教改造当地社会心理氛围的过程悄然表现了出来。在《蛙》中体现最多的是关于物神的寓言,其典型代表是牛蛙养殖中心门口的蛙塑像。文中是这样描写这尊塑像的:“我端详着这只蛙,心生敬畏。只见它脊背黝黑,嘴巴碧绿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6期2016-09-23

  •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三重批判
    在批判以“商品拜物教”为核心范畴揭示人受物统治的社会现实。资本逻辑的本质批判通过对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考察,透过资本逻辑营造的自由与平等的假象使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一览无余。资本逻辑的历史批判从社会历史进程中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整体,表明资本逻辑有其产生的前提,也存在其消亡的界点。在对这三重视域的梳理与明证中,展现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困境的观照,也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历史的特殊阶段,只具有暂时性,而不具有永恒性。[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

    求实 2016年5期2016-05-24

  • 鲍德里亚符号拜物教及其批判
    鲍德里亚符号拜物教及其批判叶 蔚 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相比,符号拜物教是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统治更为隐蔽、更具控制力、更高层次的形式。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并未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未能超越政治经济学,只有从符号出发才能彻底揭示资本主义拜物教,揭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编码过程。拜物教揭示的是对符号的迷恋,它同时控制了物与主体并将其抽象化。物的符号化与人主体性的丧失是符号拜物教产生的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04

  • 商品价值形式的矛盾本性及其拜物教幻象
    的矛盾本性及其拜物教幻象聂海杰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商品绝非简单平凡的物件。一旦像马克思那样对之进行彻底的唯物主义解剖,为我们司空见惯的商品将显露出其真实面目。它不仅仅是一个可感的物理实体,而且还是一个超感的价值实体;这个二重存在物,不但有着人们难以察觉的实体性,而且还会凭借自身的形式规定在特定的矛盾运动中焕发出别样幻彩;更为甚者,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它面前,对之顶礼膜拜,成为受其役使的拜物教徒。人与物关系的这般奇幻颠倒是附着于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2期2016-03-14

  • 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哲学基础
    /韩 蒙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哲学基础文/韩 蒙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具有特定的哲学基础。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批判中,马克思逐步完成了从“巴黎手稿”的人本主义异化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生产逻辑到《资本论》的资本逻辑的哲学变革与深化。基础性的生产逻辑与主导性的资本逻辑构成了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拜物教的实质才得以揭示与批判。由于未能辨识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哲学基础,卢卡奇的人本主义与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都走向了逻辑极性的偏执,鲍德里亚也由于误识了马克

    新视野 2016年1期2016-02-28

  • 符号价值与财富幻象的生成
    拜由传统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走向符号拜物教,从物化、异化走向幻化。关键词:符号价值;财富幻象;符号化;差异化迷恋;符号运作;拜物教一、符号价值:财富幻象生成的目的因资本运动带来的财富幻象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交换价值脱离使用价值所导致的一种物性拜物教。这种形式的拜物教把物质财富的抽象形式——商品、货币、资本等加以神圣化并顶礼膜拜。金融化对财富幻象生成所产生的影响是资本运动突破实体经济限制所带来的结果。它是对已经被幻象了的财富——货币资本、生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2-20

  • Fetischismus:是拜物教,还是物神化?
    ismus:是拜物教,还是物神化?韩许高刘怀玉*【摘要】国内外学者通常把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拜物教”概念理解为主体性的社会意识范畴。个别学者一直试图挖掘其客体性社会存在内涵,但囿于旧的翻译术语依然陷在一种有理说不清的困境之中。本文欲从《资本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标题的翻译问题入手,对马克思的“Fetischismus”和“光线”比喻的客体内涵展开词源学和语用学分析,提出新的翻译,以便于证明“商品物神化”指的是商品关系的镜像化形式之谜,不属于

    现代哲学 2016年3期2016-02-01

  • 论列斐伏尔的空间拜物教批判
    列斐伏尔的空间拜物教批判孙全胜(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南京 211189)列斐伏尔总体上沿袭了马克思的资本及商品拜物教批判,但毕竟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他更看重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日常生活空间的思想异化现象,而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没有太多抱怨。空间拜物教实质是商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凭借空间拜物教在全球散布,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空间拜物教批判的理论目的就是将人从空间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列斐伏尔呼吁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和节日化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2-08

  • 马克思拜物教理论下当前社会拜物教现象的解读
    摘 要]马克思拜物教理论为人们对异化的认知、人与人社会关系的解读提供了理论依据。面对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诸如符号拜物教、空间拜物教、媒体拜物教拜物教新现象,以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为基础对其进行具体阐释,明确其本质,分析其产生原因,继而提出以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准、用主导文化引领多元社会思潮、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等来铲除拜物教产生的土壤,以期消除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拜物教现象和意识,实现国家的先进建设和健康发展。[关键词] 拜物教;异化;物象化[中图分类号]A81

    理论观察 2015年5期2015-05-30

  •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经济伦理解读及现实意义
    克思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掩盖的剥削的社会关系,进而批判了拜金主义的危害。在他看来,拜金主义的危害集中表现为颠倒了人与物的主客体关系、导致了人际关系的金钱化和破坏了人类共有的道德价值。马克思对拜物教批判为我们走出拜金主义的迷雾,探索解决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马克思;拜物教;经济伦理;拜金主义;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道德状况却不尽令人

    商 2015年5期2015-05-30

  •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逻辑路径及启示
    899)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逻辑路径及启示袁春剑(贺州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西 贺州 542899)拜物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人类社会关系被物化和物役。对异化劳动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为马克思科学批判拜物教作了重要的铺垫。马克思从商品出发,不断地揭露和批判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虚假性、抽象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生产力的同时,还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消解拜物教带来的危害。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启示自启蒙运动后,西方哲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8

  • 《资本论》中拜物教思想的理论逻辑与时代价值
    )《资本论》中拜物教思想的理论逻辑与时代价值邰丽华(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249)摘要: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包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等三个逐步递进的层次,其中商品拜物教拜物教思想的逻辑起点,货币拜物教拜物教思想的发展阶段,资本拜物教则是拜物教思想的完成形态。拜物教思想根源于商品生产关系,并对商品生产、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切实的危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拜物教思想不仅存在并出现了形式上的新变化。只有消除拜物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1-14

  • 浅谈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及当代性
    符号 消费 拜物教马克思《资本论》以商品为开端的三个原因马克思《资本论》以商品为开端基于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第一,分析层面。马克思是在反驳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市场和自由经济学理论,他要说明斯密的自由市场的基本假设是错误的。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经济实践创造利润的方法,而不是斯密所讲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当然,马克思后来也说明了政府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但是马克思是把它作为一个结构来看待而不是把它看作是与个人相对的国家。马克思并不是要和斯密有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0期2014-11-28

  • 拜物教实质与符号拜物教批判之批判
    亚在批判马克思拜物教理论基础上替代性地提出了符号拜物教理论。由于过分凸显消费批判与拜物教批判的符号学视角,鲍德里亚彻底否认了物质生产,夸大了符号的主导作用与消费社会的非连续性,导致消解拜物教的现实道路的堵塞和幻想般的象征颠覆的出现。与之相反,马克思立足于从物质生产到资本批判的方法路径,从生产过程出发理解消费过程,阐释了消费过程的资本运作及其社会效应,并指明了拜物教实质和拜物教批判的辩证特性,从而为分析和超越拜物教的当代形态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引。关键词:拜

    江汉论坛 2014年5期2014-10-22

  •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拜物教批判理论探析
    《资本论》中的拜物教批判理论探析赵映香(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如果撇开商品经济社会这一特定空间或视域,“拜物教”有着更为宽泛的内涵。它作为“拜神教”的对称是指神灵观念明确产生之前,原始人把某些特定物体当作具有意志的物体而加以崇拜的宗教。拜物教也用来比喻对某种事物或东西的迷恋、崇拜、追逐等。马克思的拜物教范畴既有拜物教的宽泛内涵,又有特定关联域或语境下比喻意义上的内涵。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社会协作、分工关系中生产出的产品或物,却变成了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3-21

  • 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拜物教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要:马克思的拜物教范畴既有拜物教的宽泛内涵,又有特定关联域或语境下比喻意义上的内涵。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社会协作、分工关系中生产出的产品或物,却变成了独立于这一社会关系之外的异己存在。对这一异化存在的迷恋和崇拜就是典型的拜物教。它从商品拜物教经货币拜物教发展到资本拜物教。基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本文提炼出拜物教在一个社会中是否存在的三个标准(称为“拜物教判明法”):第一,实行商品经济;第二,经济上存在着剥削;第三,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阶级垄断了行政权力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2013-12-26

  • 齐泽克结构性商品拜物教理论评析
    0006)商品拜物教概念的出现,是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见之一,是马克思把意识形态批判引向现实生活批判的一个根本性步骤。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被视为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范式。从卢卡奇开始,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就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的核心内容,卢卡奇认为商品拜物教问题是现代资本主义特有的问题,商品拜物教理论揭示的不仅仅是社会存在的秘密,更是形而上学意识形态的秘密。阿多诺甚至把商品拜物教中形成的抽象同一性视为一切意识形

    探求 2013年3期2013-08-15

  • 《资本论》中的“拜物教”含义论析
    资本论》中的“拜物教”含义论析李 萍,王海民(军械工程学院 政治教研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3)在《资本论》中,“拜物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含义,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拜物教”是与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意识,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都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资本论》;拜物教;商品;货币纵观《资本论》,不难发现,“拜物教”是

    天中学刊 2012年3期2012-08-15

  • 仿拟拜物教论说 ——以广告为例
    0083)仿拟拜物教论说 ——以广告为例罗胜杰1,2(1.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4;2.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以广告仿拟的误用为例,提出“仿拟拜物教”一说。它由原始拜物教,到商品拜物教,再到符号拜物教演变而成,根源在于追求产品销售的急功近利,过分强调销售广告的求新求异,以及对名人效应的盲目追求。弱化媒介力量、转变消费认同和摒弃游戏语言,是推崇正确仿拟,反对仿拟拜物教的实施手段,而提倡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文化是解决问题的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4-13

  • 要做金钱的主人 勿做金钱的奴隶:读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有感
    读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有感文 任维忠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的观点是其剩余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资本论》全书,在第一卷第一章第四节专门讲《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接着在第二卷、第三卷逐步展开,重点在揭示资本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此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性。(一)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并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

    中华魂 2011年5期2011-12-23

  • “美丽”的符号化及其拜物教本质
    ,掩藏着深层的拜物教逻辑。关键词: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美丽;符号化;拜物教中图分类号:C9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09)02-0124-05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Uard,1929-2007)是当代法国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之一。鲍德里亚不仅以后现代主义理论而闻名于世,被学术界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牧师”,而且对消费社会的独特见解在西方思想界也产生了轰动的影响。在鲍德里亚的早期思想中,消费社会构成了其研究主题。鲍德里亚

    理论与现代化 2009年2期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