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阴
- 浅论《血证论》治脾阴以治血证
著《血证论》提出脾阴对于血证类疾病治疗具特殊意义,即脾阴濡润,方能津血充盛,五脏六腑得到滋养,四肢百骸得以进行正常的功能活动。脾阴能够濡润脾脏并激发脾的生理功能,当脾阴生理功能正常使得津血生化有源,濡养周身脏腑组织。笔者通过分析脾、脾阴功效及二者与血证的关系,并结合卵巢早衰型闭经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二则案例,结合临床运用阐述从脾阴论治血证的体会。1 阴与血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提及,“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2期2024-04-08
- “甘淡滋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二则
细数无力。辨证为脾阴不足,治以甘淡滋脾。处方:太子参、山药各30 g,石斛、莲子各15 g,薏苡仁、炒白扁豆各30 g,枸杞子、五味子各15 g,芡实10 g,焦山楂30 g,黄柏15 g。10 剂,水煎,浓缩150 mL,每日1 剂,分两次口服。6 月17 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自觉五心烦热好转,腹痛、腹泻较前减少。原方减去黄柏,10 剂,水煎,浓缩150 mL,每日1 剂,分两次口服。6 月27 日三诊:患者腹痛不明显,大便每日两次,加杂少许黏液性血便,为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22期2023-12-29
- 基于“脾主为胃行津液”浅论从脾阴论治消渴病
位,探讨脾尤其是脾阴在消渴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恢复“脾主为胃行津液”达到防治消渴病的目的。1 “脾主为胃行津液”与消渴病1.1“脾主为胃行津液”理论内涵 “脾主为胃行津液”首见于《素问·太阳阳明论》,原文提及“今脾病不能为胃行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5],即五味入胃,胃受纳化为水谷精微(津液),上输于脾,当脾运失常时,水谷精微(津液)得不到正常运化,由此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失荣变生他病。《素问·奇病论》又在此基础上提出“脾为之行其精气……转为消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18期2023-12-24
- 脾阴学说及其现代理论与临床应用探讨
1]1。缪希雍倡脾阴虚证,提出“甘寒滋润益阴”的治疗大法,补充了前贤治脾仅从脾阳虚论治的不足,为后世所遵从。本文就脾阴学说的形成、主要内容和现代理论及临床研究等进行论述,以期对中医脾胃疾病的临床有所裨益。1 脾阴学说的形成1.1 脾阴学说的起源脾阴和脾的气、血、阳一样,是构成脾并维持脾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内经》对脾阴的论述只是论及脾的生理、病因和病理方面。《灵枢·本神》谓:“脾藏营”[2]57,营指的是阴血,实质上就是脾阴。《灵枢·邪客》进一步指出“脾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0期2023-12-12
- 尉中民教授基于脾阴学说治疗积聚的临床经验
中焦脾胃,尤其是脾阴角度论治积聚[3]。 尉中民教授继承发扬了《黄帝内经》相关理论与后世缪希雍、蒲辅周等医家的思想,并根据临证经验灵活运用,形成独具特色的脾阴临证理论[4]。 不同于以往的软坚散结、活血散瘀、消积行气之法,尉中民教授从培补脾阴辨治积聚颇具特色。 笔者结合脾阴学说的理论探析尉中民教授治疗积聚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1 脾阴理论溯源《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9期2023-11-04
- 基于《伤寒论》中介证探析加味逍遥散病机
虚寒湿证而轻太阴脾阴虚证,此处太阴脾阴虚,非同其他脏腑之阴虚,因于脾居中焦属土,主统血,内藏营血,故太阴脾阴虚,多为脾之营血不足为主。仲景为太阴脾阴不足设立多方,如脾约证之麻子仁丸、太阴腹痛证之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虚劳证之小建中汤等。可见仲景对于脾阴虚之重视。少阳病之邪由阳入阴,由实转虚,传入太阴构成了少阳太阴中介证,有少阳太阴脾虚寒湿性中介证,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代表;有少阳太阴脾阴不足之中介证,可用非《伤寒论》方的加味逍遥散治之。2.2 加味逍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4期2023-04-05
- 中医辨治慢性乙型肝炎应当重视脾阴虚病机
进行思考,认为“脾阴虚”贯穿于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始终,虽然有主次之分,却对病情机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当前的诊疗指南中并无“脾阴虚”的证候类型,仅从肝肾之阴的角度考虑机体阴血津精的受伤是不全面的,且脾与肝肾,滋阴之法各不相同[4],因此从病机认识和治疗角度而言都不应忽视“脾阴虚”病机。中医在强调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的同时亦主张病证结合。某一种邪气有其固有性质,在症状上表现出相似的特点和总体规律,故可推测其整体病机并根据中医学“以偏纠偏”的思维模式确立其总体
环球中医药 2023年5期2023-03-17
- 从脾阴论治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虚弱
、瘀,主要病机为脾阴虚损,脾失运化,肌肉形体失去水谷精微的充养而出现肢体痿废失用。本文基于“脾阴”理论探讨ICUAW病机关键和治法治则,以期为临床治疗ICUAW提供新思路。1 脾阴理论溯源“脾阴”学说可追溯至《内经》《伤寒论》。《内经》虽未出现“脾阴”一词,但其载有的“脾藏营”一说亦有其意;《伤寒论》[5]言:“趺阳脉浮而涩……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胃中燥热制约脾之升清散津,津液下趋膀胱而成大便难、小便数的脾约证,其论述进一步加快了脾阴理论的发展。脾阴
江苏中医药 2022年7期2023-01-05
- 王邦才辨治阴虚型胃痞经验*
虚,年老津亏等。脾阴虚起病多缓,或饮食失制,化火耗伤脾阴;或内伤劳倦、忧思多虑,五志化火,致使虚火消津;或年老久病耗伤肾阴,肾水不能上行濡养脾土而致脾阴失养。肝阴不足者多因暴怒不息,疏泄过盛,攻伐脾土,胃失和降;或脾胃虚弱,土虚木乘,疏泄失常;或忧郁焦虑,肝气郁怫,耗伤肝阴,肝体失养,肝横气逆于胃。阴虚型胃痞病多由上述病因致脾胃肝阴不得濡养,通降运化失司,气机升降不利。王师指出,目前阴虚型胃痞临床上日益增多,除上述病因之外,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作息紊乱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2期2022-12-27
- 从脾阴论治慢性咳嗽
常关注脾阳而忽略脾阴,以下拟从脾阴虚的角度探讨慢性咳嗽的证治,以期为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1 脾阴相关理论的源流《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世上所存在的万物皆有阴阳之分,脾脏亦有脾阴、脾阳之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四时阴阳有规律的升降开阖,是天地的总规律;人身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的运行规律一样。脾阴、脾阳的对立统一构成了脾的功能活动。脾阴理论最早见于《灵枢·本神篇》中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30
- 从脾阴虚论治脾胃病*
肝阳之说,必应有脾阴、脾阳。脾阴与脾胃的生理、病理息息相关,如唐荣川[1]之“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能熟也”,临床上可见的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口干舌燥等症亦可与脾阴相关。李东垣在《脾胃论篇》中提及脾阴,然其认为脾为死阴,主静,受胃阳之温煦才可上疏津液,布散至五脏六腑、四肢九窍,行脾阴之功,脾阴亦可因脾胃之阳受损而不足,故常以顾护脾胃之阳为主,忽略脾阴,此后的医家多受李东垣的影响,治疗时多从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1期2022-11-15
- 试论脾胃虚弱之阴阳分治*
、胃阴虚,而略于脾阴虚、胃阳虚。现行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在论述脾胃生理、病因病机及证候时也是如此,导致分歧丛生,临床辨治不分脾胃阴阳,甚至“开口动手便错”。《温病条辨·中焦篇》指出:“其中伤也,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有两伤脾胃”,若“彼此混淆,治不中窾,遗患无穷”,必须“临证细推,不可泛论”[1]。有鉴于此,笔者考察历代文献,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试论脾阴虚、胃阴虚与脾阳虚、胃阳虚证治,察同辨异,以期就正于同道。1 脾胃生理之相反相成脾胃相表里,
中医学报 2022年6期2022-05-30
- 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证模型大鼠胃肠激素及胃肠免疫功能的影响*
六腑、四肢百骸。脾阴具有灌溉脏腑、补益脑髓、营养肌肉、濡润筋骨的作用[1-2]。脾阴虚是指脾阴不足,脏腑失其濡养所表现的证候。随着对脾阴虚证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认为,其与胃肠激素及胃肠免疫功能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3-5]。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是机体内的一种胃肠道激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是肠腔中的一类抗体,其含量反映免疫功能。本
河南中医 2022年1期2022-04-20
- 基于“脾为吞”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病机和治疗*
因。1.2.1 脾阴亏虚,阴阳失衡 脾阴亏虚是指脾阴不足,失其濡养所表现的证候,常伴有阴不能制阳,虚热内生的表现。缪希壅在《神农本草经疏》[13]中言:“胃主纳,脾主消,脾阴亏则不能消……”之后又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以“脾阴不足之候”首次提出脾阴虚证候。与临床多论的胃阴虚不同,脾阴虚多见于内伤杂病者,一般病程较长,而胃阴虚多见于外感热病或呕吐伤津者[14]。因脾阴和脾阳互相制约,维持平衡,才能完成脾主运化,主肌肉,升清,统摄血液的功能。HT患者在疾病的前
天津中医药 2021年9期2021-12-02
- 基于肝脾一体谈脾阴与肝阳*
为何无补法,以及脾阴在明以前无明确提及[1]。时至今日,五脏之脾的实质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介于此,笔者强作解人,不揣浅陋,略谈脾阴与肝阳,以及肝脾一体之间的相关性,以飧同道。1 肝脾的生克制化关系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同时也是指导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若脱离两者的理论基础,中医将失其本,不但理论上无一是处,更不能指导临床。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都属于哲学范畴,是形而上学,揭示了大自然的规律,亦阐释着人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0期2021-04-17
- 脾阴虚与银屑病刍议
阳论治银屑病,而脾阴却少有医家提及,现试基于脾阴学说对治疗银屑病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1 脾阴的概念脾阴学说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灵枢·木神篇》云:“脾藏营”,指出脾阴是指蕴藏于脾脏之内的阴液,脾阴即是营阴[14]。至于脾阴具有滋润、濡养、灌溉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在内经中也有所提及,《素问·邪客》云:“营气者,秘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清代医家唐容川云:“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脾为阴中至阴,盖五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3期2021-04-07
- 脾阴虚内涵及方证刍议❋
基础理论研究对于脾阴虚的论述尚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1],但脾阴虚证型在临床中客观存在。《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亦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从中医阴阳理论角度来看,五脏疾病均可划分阴阳,因此深入研究脾阴虚理论,以尽可能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发掘历代医家对脾阴虚的散在论述,进而明晰其内涵及方证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1 对脾阴虚的认识脾阴虚理论萌芽于两汉时期,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民国时期。根据历代医家对脾阴虚的描述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2021-03-29
- 基于互联网+线上模式的名老中医传承教育探索与实践*
——以小儿脾阴虚便秘案为例
织的线上微课小儿脾阴虚便秘案讨论为例,展示白长川教授以互联网+线上微课病例讨论形式指导弟子进行学习、交流,传承名医思想的经验,对中医传承临床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为当前新形势下的中医传承教育模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1 组织实施本着推动传承学习、推动交流沟通、推动临床经验传播的原则,推举学习群班长和联络人,负责相关群内事务的组织和实施。每周由指定学员提供病案,病案经白长川教授审核后, 公布于群内。学员先对所提供病案进行分析,群内学员就此病案进行讨论,然
光明中医 2021年14期2021-03-27
- 金军教授从脾阴虚论治癌因性疲乏经验※
为,癌因性疲乏与脾阴密切相关,临床中多从脾阴虚论治,运用甘淡养阴等法治疗癌因性疲乏,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金军教授从脾阴虚论治癌因性疲乏经验介绍如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1 脾阴学说的内涵《素问·宝命全形论》有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根据中医学阴阳理论可知,万物皆有阴阳之别,脾亦有阴阳之分。《灵枢·本神》言:“脾藏营。”《灵枢·营卫生会》又言:“营出中焦。”营者,阴也,这里可看出脾阴的存在。《灵枢·邪客》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
河北中医 2021年12期2021-01-06
- 调肝阳理脾阴治疗难治性汗证
佳。笔者认为肝阳脾阴在诊治难治性汗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整肝阳脾阴,使之保持或恢复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是防治汗证的关键。1 病案举隅1.1 自汗患者,女,27岁,因近2年白天汗出明显于2019年5月15日来诊,自诉近2年来白天汗出,活动后明显,自服玉屏风散后未见明显好转,口干喜温饮,情绪易激动,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舌边有齿痕,苔薄腻,脉弦。辨病为自汗,辨证为肝经郁热,脾困水湿不运。以疏肝阳,清肝热,化脾湿为法;拟柴胡温胆汤加减,处方:
环球中医药 2021年2期2021-01-05
- 刍议“脾阴虚”与单纯性肥胖
[4,5]。而“脾阴”却鲜有提及。脾阴学说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由朱丹溪首次提出,于明清时期被正式确立,在近代不断发展研究,其对中医临床“脾”病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现就基于脾阴学说对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问题试作阐述。1 “脾阴”之概念纵观古今,涉及脾阴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其从脾阴存在的客观性、脾阴存在的物质基础和脾阴生理功能这三个方面对脾阴进行了阐述。《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2020-12-27
- 滋补脾阴方药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组织PDHE1α蛋白表达的影响
丽彬,赵淑元滋补脾阴方药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组织PDHE1α蛋白表达的影响孙晓霞1,战丽彬1,赵淑元2,3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中医脾藏象现代研究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2.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观察滋补脾阴方药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组织PDHE1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糖尿病脑病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脑病组和滋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年9期2020-10-14
- 脾阴学说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学说的原则,分清脾阴、脾阳的生理功能及其各自所具有的临床表现。由于历代医家甚少对脾阴学说进行论述,导致此理论在中医藏象学说中的内容有所缺失,同时对疾病辨证论治的发展有所阻碍。文章通过对文献进行挖掘和梳理,对脾阴学说的源流、生理功能、临床表现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对脾阴学说的发展及指导临床应用有所裨益。【关键词】 脾阴;脾阴虚;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2-0047-04A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年6期2020-08-06
- 滋补脾阴中药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
210023)“脾阴”一词最早见于南宋·齐仲甫《女科百问》[1]:“有因冷气痞结于脾阴,湿郁而为黄”。现代研究表示脾是一个涉及消化吸收、水盐代谢、能量转化、血液、免疫及神经内分泌等多系统的综合功能单位[2],其病理多表现为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复杂病理改变。脾阴是脾中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血、津液、脂膏等精微物质,与脾阳一起维持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脾脏有病多为虚证,脾阴虚是其常见证候之一。近年来,具有滋补脾阴功效的中药被广泛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及痴呆、糖尿病等多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12期2020-04-09
- 脾阴学说及其临床研究概况
,故脾也可划分为脾阴,脾阳。而关于脾之阴、阳,历代医者也都侧重于脾阳学说对于临床疾病的指导作用,而忽略了脾阴学说的重要性。至明清时期众多医家对脾阴学说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脾阴学说得到现代医家的认可,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使该学说趋于完善,笔者对相关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 脾阴的理论研究1.1 脾阴学说的源流 纵观古今,论脾阴者颇多。秦代的《黄帝内经》早发其端,文中虽未直接提到“脾阴”之词,但其关于脾脏和营阴关系的论述已涉及到了脾阴的内容,如《灵枢·本神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2期2020-01-14
- 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脾阴虚腹痛验案
脏虚寒,也应注意脾阴虚证。临床中脾阴虚证并不鲜见,若能准确辨识,则治疗效如桴鼓。1 病因病机《内经》中早有脾阴虚的相关认识,但未明确指出[1]。至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2]虽未直言脾阴虚,但所创的麻子仁丸、桂枝加芍药汤等均为治疗脾阴虚之名方。随着后世医家的不断补充,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渐全面。如秦景明《症因脉治》云:“意外思虑,失饱饥伤,脾土真阴受伤[3]。”吴东旸《医学求是》指出:“阳盛者,必入阳明之腑,胃腑燥热,阳亢已极,脾阴渐亡[4]。”指出胃火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23期2020-01-14
- 阎小萍教授运用“益脾阳,滋脾阴,健中土”辨治风湿病经验※
,临证中注重“益脾阴,滋脾阳,健中土”。现将阎教授运用“益脾阳,滋脾阴,健中土”辨治风湿病经验介绍如下。1 脾阳与脾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黄帝内经太素·阴阳大论》中进一步阐述了《内经》中“阴阳者,天地之道”,称万物皆得阴阳之气以生,故谓之道也[3]。在中医学理论中,自然界有着阴阳属性,这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事物内在的基本属性,这种属性是对立
河北中医 2020年7期2020-01-12
- 胡慎柔养脾阴法治疗虚劳久病学术思想探析
学术思想,倡“养脾阴”观,对于虚劳久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1]。胡慎柔治疗虚劳久病虚不受补,主张甘淡养脾阴法,且方法得当,特色鲜明。明清时期,养脾阴法盛行,代表医家如明代医家缪希雍、清代医家吴澄等。胡慎柔、缪希雍均注重脾阴的生理功能,注重甘味药物的运用:胡慎柔采用甘淡养脾阴法,且提出“煎去头煎不用”之法,注重疾病过程的整体性[2];缪希雍提出了甘寒滋脾阴法,抓住“脾气不降”的病机,注重气机升降的调整[3-4];吴澄主张芳香理脾阴法,创九方用药灵活,促进了脾胃
环球中医药 2020年5期2020-01-11
- “阴虚火旺” 会令孩子脾气暴躁
,喜欢不停地动;脾阴不足的人也容易躁动,而且胃口特别好,总想吃东西。脾阴不足和脾气暴躁是如何互为因果的呢?比如,如果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很大,会造成他肝火旺盛,引起肝阴不足,导致孩子脾气暴躁,进而引起他脾阴不足。反过来,孩子脾阴不足也会引起肝阴不足、肾阴不足……慢慢都阴不足了,就导致阴虚了,阴虚又会进一步让脾气大的毛病加重。这就是为什么说脾气大和脾阴不足是互为因果的原因。实际上,人体每个脏器的阴虚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个器官的阴不够了,会向别的脏器“借”,长久下去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10期2019-11-18
- 健脾养阴法在腹泻型IBS的应用探讨
病机关键,脾虚有脾阴虚和脾阳虚之分,但历来详著于脾阳虚而略于脾阴虚,温补脾肾为常法多用,健脾养阴则少取。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在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而对于脾阴虚所致的腹泻型IBS的研究记载并不多见,有待进一步探索,笔者基于脾阴虚致泻病因病机探讨健脾养阴法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应用,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及新的思路。1 病因病机1.1脾虚是关键腹泻型IBS以腹泻、大便溏烂、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兼有失眠、抑郁、焦虑症状,属中医学“泄泻”范畴,关于该病常
光明中医 2019年1期2019-03-19
- 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大鼠空肠葡萄糖转运蛋白1、葡萄糖转运蛋白5表达的影响*
[5]。本研究以脾阴虚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脾阴虚大鼠空肠GLUT1和GLUT5表达的变化及滋补脾阴方药(ZBPYR)的干预作用,为进一步丰富“脾主运化”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SPF级雄性Wistar大鼠20只,体质量200±20 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11]。SPF级环境饲养,温度22±3℃。1.2 主要试剂与药物RIPA裂解液(碧云天,P0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年5期2018-10-10
- 陈筱云主任医师从肝脾论治糖尿病临证经验
肝脾之阴即肝血、脾阴的作用。据此理论,临床在治疗肝脾失调类型的糖尿病时,在疏肝理气,健脾和中的同时,还需顾护肝脾之阴。【关键词】 糖尿病;肝脾;脾阴【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2-0071-03Abstract: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cine theory about treating diabetes has already broken through the o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1期2018-09-18
- 从体用一源论理脾阴法内涵
用一源的角度解析脾阴虚证的病机实质和理脾阴方剂的组方特点,得到理脾阴法的三层内涵:高层次内涵为补泻兼施,以补为主;中层次内涵为滋阴行水,阳中求阴,清泻虚热,养血和血;低层次内涵为甘淡扶脾、酸甘化阴、养血和血以养阴助脾体,益气以助脾用,甘寒或淡渗以清热利湿。【关键词】 理脾阴法;体用一源;脾阴;脾阴虚;概念内涵【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9-0003-02理脾阴法是用于治疗脾阴虚证的治法,近代多将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5期2018-09-18
-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探究滋补脾阴方药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的社会意义。滋补脾阴方药由人参,山药,茯苓,白芍,丹参,白扁豆,莲子,石菖蒲,远志,檀香,陈皮,甘草12味中药组成,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该方可以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4-5],但其作用的物质基础尚未清晰阐明。作为药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整合药理学(integrative pharmacology,IP),是研究多成分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整合规律和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6]。整合药理学不仅可以被广泛应用到中药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配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年4期2018-09-05
- 经产母猪消渴症诊治
虚颇为重视,而对脾阴虚鲜有论及,消渴症本阴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太阴,乃三阴之长,故三阴者,脾阴首当其冲,脾阴与全身阴液息息相通,病理上相互影响,结合临床体会,现对经产母猪消渴症的诊治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为广大养猪户在养猪生产中提供可靠的、有效的防治办法。1 发病原因由于经产母猪繁殖频数、厩舍管理不当,风寒侵入母猪体内,至五劳七伤。《何氏虚劳心传》说:“阴虚成病,十之八九;阳虚成病,百无一二。然劳倦伤脾,乃脾阴分受伤者多”[2]。《石室密录.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3期2018-02-15
- 陈宝贵脾阴虚证治撷粹
,受其影响,重视脾阴学说,多年来潜心研究,深有体会。今简要整理和总结陈师对于脾阴虚证的学术观点及经验如下。1 理论渊源《内经》中有“脾气不濡”之说,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故为胃行其津液”,这里“脾著胃土之精”与脾阴功能相近。《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提出:“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其病机是脾阴匮乏,不能消磨水谷和运化精微,中焦健运与升降功能失常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提出:“虚劳
江苏中医药 2018年7期2018-02-13
- 从道家矛盾观论脾阴
更日趋详备,而对脾阴虚证论述相对较少,至今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脾阴的临床治疗用药方面常常被医者忽视,因此,文章从道家思想入手,探讨“矛盾观”对中医脾阴理论的影响,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1 道家的矛盾观与脾阴的内涵道家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道家矛盾的观点被中医学所吸纳,更是应用到中医学阴阳学说的基础理论中,认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是矛盾观在中医阴阳理论中的一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4期2018-02-09
- 从体用一源论理脾阴法内涵
250000理脾阴法是用于治疗脾阴虚证的治法,近代多将其与甘淡扶脾法等同[1]。甘淡扶脾法属补法,是指以甘淡味药物补养脾阴的治法。而脾阴虚多表现为虚劳,病机以虚为主,又虚实夹杂[2]。故理脾阴法需补泻兼施,而非一味强调补法。明确理脾阴法概念的内涵就是明确其特点和本质,故应当运用逻辑学方法推论[3]。又因“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故治法的内涵或可由病证推治法,或可由组方反推治法。从体用学说出发解析总结其特点及本质,以明确理脾阴法的内涵。1 审证立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9期2018-01-22
- 吴澄《不居集》脾阴学说探幽
杰吴澄《不居集》脾阴学说探幽● 杨 杰系统整理和分析清代医家吴澄在其著作《不居集》中的脾阴观及“理脾阴”诸法,从其观念形成、治法治方创立、制方用药规律三个维度,发现吴澄创立“脾阴学说”,是脾胃分治学说的系统总结和历史性跨越。吴澄明言脾虚有阴阳之分,创立多种理脾阴法,选方用药多取芳香轻清之品,丰富和完善了中医脾阴学说。脾阴学说 脾阴观 理脾阴吴澄,字鉴泉,号师郎,为清代医家,1739年,吴氏参历代诸家之法,合己心得,补偏救弊,著《不居集》一书,该书除评价各家
中医药通报 2017年5期2017-01-14
- 从脾阴虚论治继发性闭经临床体会
050700)从脾阴虚论治继发性闭经临床体会韩长月(河北省新乐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新乐050700)继发性闭经为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治疗继发性闭经方案中激素药物的应用影响患者的肝脏功能,有诸多副作用,且费用昂贵,很多患者不愿接受。而对闭经的治疗,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继发性闭经脾阴虚者较常见。笔者通过临床实践,继发性闭经从脾阴虚辨治,用甘淡滋补脾阴法,每每能收到良好疗效。故有必要做一探讨,以期对指导临床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2期2016-09-26
- 吴澄《不居集》理脾阴法治疗虚损
吴澄《不居集》理脾阴法治疗虚损姚慧1,冯烨1,张浩2,郭锦晨3,徐慧1*(1.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合肥 230038;2.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成都 610075;3.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合肥 230038)清代新安医家吴澄倾尽毕生所学撰有虚损专著《不居集》,总结前人治虚经验,首创“外感致虚”理论学说,并倡言理脾阴之法治疗虚损,用药力避寒凉,喜用芳香甘平,自成一家之言,为现代临床治疗虚损疾病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吴澄;《不居集》;理脾阴;虚损;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03-23
- 尉中民教授运用《黄帝内经》脾阴学说临床经验举隅
运用《黄帝内经》脾阴学说临床经验举隅高雅王彤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高雅(硕士研究生)、王彤]【摘要】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但当代学者论述较少。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临床根据《黄帝内经》脾阴思想治疗疾病,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治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治法诸如
环球中医药 2016年2期2016-03-11
- 艾儒棣教授治疗唇风经验举隅
此脾经血燥也。”脾阴虚证按病机归纳症候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运化失司,二是濡养不能,三是阴虚内热[1]。1 艾儒棣教授对唇风的认识四川文氏皮科流派第五代传承人艾儒棣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师从外科名宿罗禹田、文琢之教授,尽得其传,从事皮肤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艾儒棣教授认为唇风实乃“脾阴不足,与胃经湿热交结,郁而成病”。脾阴起着“藏精而起亟”,辅助脾阳气的作用。脾阴主营血,系水谷所化生,脾阴充足,脾之精微化源充足,脾之运化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9期2016-01-30
- 基于脾阴虚论对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71000)基于脾阴虚论对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张迎泉*耿 峰(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消化科,山东 泰安 271000)近年来关于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胃黏膜微观辨证的研究和文章比较多,临床应用起来却乏善可陈,其治疗效果反而不如按照传统中医的辨证方法。本文基于脾阴虚论对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脾阴虚;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1 脾阴虚论简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统,人之脏腑皆有阴阳,皆有气用和形质,脾亦有脾阴、脾阳之分,《黄帝内经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2016-01-29
- 马属动物脾阴虚泄泻证治
县高勿素科技站)脾阴虚是脾胃学说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脾阴虚泄泻是家畜脾功能失调的病证之一。我们对185例病畜诊治进行仔细观察,其中既有本证,也有兼证,本证105例占总总病畜58%,兼证者80例,占42%,共死亡3例,占总病畜数2.1%。1 病因病机脾阴虚损是脾阴虚泄泻根本病因。一是饮喂失节,脾运失司,致脾阴不足;二是劳役过重,阴津营血损耗致终脾阴虚损;三是燥湿暑热之邪,伤阴劫液,损伤脾阴;其四诊治失误,直接导致脾阴损伤。2 症状多数肠鸣久泻,长者达数月或一年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5期2015-08-15
- 中医古代脾阴学说源流和脾阴学说内涵
脾阳者则多于言及脾阴者,以至于脾阴的生理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往往被忽略。即使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关脾阴的论说亦没有深入阐述,致使脾阴学说在中医发展的历史中有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医家所忽略,这显然对中医理论,尤其是脾阴功能以及脾之阴阳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带来了滞后的不利局面。通过对自秦汉时期开始至明清时期的中医古籍中关于脾阴学说的文献进行挖掘与梳理,厘清脾阴学说的源流脉络,全面地总结了脾阴学说的生理功能、脾阴虚的病因病机、治疗大法、常用药物等实质内涵。一、中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4-15
- 中医古代脾阴学说源流和脾阴学说内涵
脾阳者则多于言及脾阴者,以至于脾阴的生理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往往被忽略。即使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关脾阴的论说亦没有深入阐述,致使脾阴学说在中医发展的历史中有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医家所忽略,这显然对中医理论,尤其是脾阴功能以及脾之阴阳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带来了滞后的不利局面。通过对自秦汉时期开始至明清时期的中医古籍中关于脾阴学说的文献进行挖掘与梳理,厘清脾阴学说的源流脉络,全面地总结了脾阴学说的生理功能、脾阴虚的病因病机、治疗大法、常用药物等实质内涵。一、中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4-15
- 杨震教授应用滋脾饮治疗肝硬化后期血证的经验*
,相火内生,中伤脾阴,采用滋脾饮来滋补脾阴,可同时兼顾肝、脾、胃、肾各脏腑,疗效可靠。杨震教授,从事内科疾病及肝病诊治50多年,博采众方,古方新用,学验颇丰。在肝病的辨治中,倡导元代医家朱丹溪《相火论》的观点,提出了“六火十法”诊治经验。笔者随师临诊,遵循阴虚相火理论,应用滋脾饮治疗肝硬化反复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肝硬化后期反复出血属于中医“血证”、“虚劳”范畴,《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五脏津血相通,“脾为土脏,灌
陕西中医 2015年4期2015-04-04
- 孩子吃肉多怎么办
得这是一个明显的脾阴不足的指征,就问家长,这个孩子是否特别喜欢吃肉?家长回答:“是啊,我们的孩子基本不怎么吃青菜,就爱吃肉!”我听了以后,觉得这个孩子的情况比较典型,就是脾阴不足了。我觉得这与吃肉多有关,很多家长问我,孩子吃肉多好不好,我一律回答,必须荤素搭配,必须多吃青菜,千万不要让孩子只吃肉,不吃青菜。否则会引起脾阴不足。吃肉多易伤脾阴中医认为脾非常的重要,是人体后天之本,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需要脾来运化吸收的。如果脾胃虚弱,对人体的影响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4年9期2014-10-24
- 浅论“脾体阴而用阳”❋
阳属性,历代虽有脾阴、脾阳之说,但多分别而论。清·唐容川曾提出“脾体阴而用阳”,但此说后世极少发挥。本文从易理、体用关系以及脾病的治疗原则等方面,阐述“脾体阴而用阳”的观点,旨在丰富脾胃学说,并为临床辨治脾胃疾病提供思路。1 从易理论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鼓胀论》中指出,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把脾与乾、坤二卦联系起来,将其生理特性比对《易经》的卦象进行诠释,这样脾的生理特性就被放到一个更大的范畴中进行讨论。受其启发,本文首先从易理来阐发“脾体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3期2014-01-26
- 如何治疗儿童脾阴虚
今仍有指导意义。脾阴学说,是缪希雍对中医理论的贡献,缪希雍对脾胃的重要性极其关注,他认为:“谷气者,譬国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则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所以他认为“治阴阳诸虚病,皆当以保护胃气为急”。但是,在缪氏之前,医家对脾阳与脾气关注较多,比如金元时期李东垣便非常重视脾阳、脾气之证治并创立益气诸方。而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任何脏器,有阳便有阴,脾脏也不应例外。所以缪氏提倡之脾阴证治,发前人之未发,为中医理论增添了新的基石。但是,在缪氏之后,脾阴学
中华养生保健 2013年8期2013-09-17
- 脾阴理论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特别是首次提出脾阴理论,丰富了中医脾胃理论。原发性肝癌(HCC)是全球常见的肿瘤之一[1],我国肝癌病死率排名第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TACE被认为是手术无法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之一。HCC属于祖国医学的“肝胀”“肝积”“臌胀”范畴,多因气虚结聚,蕴久不散,与毒邪结积而成。病位在肝、脾两脏,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等证型多见[2]。运用缪希雍的脾阴理论在临床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笔者熟读缪先生著作,用于临床实践,受益匪浅。1 脾胃为后天元气
吉林中医药 2013年9期2013-08-15
- 历代文献少论脾阴、肺阳、肝阳的原因探析
01历代文献少论脾阴、肺阳、肝阳的原因探析刘凤云1刘有富21.广西中医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省南宁市武鸣县武鸣中医院,广西 武鸣 530001历代文献少论脾阴、肺阳、肝阳的原因有四大因素:一是受易学思想影响,二是受“尊科古法”思想影响,三是受“物资匮乏”的社会背景影响,四是受各脏腑的生理特征影响。本文围绕上述四大因素对历代文献少论脾阴、肺阳、肝阳展开论述。脾阴;肺阳;肝阳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证明脾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4期2013-01-25
- 理脾阴正方治疗小儿厌食症脾阴虚型80例
积,疳久积热内伤脾阴,脾阴乃脾之营也,行使着濡润脏腑四旁的功能。脾阴不足则肾精生源、生长发育必受影响。故脾阴虚所引起的小儿厌食症不容忽视。清·吴澄从虚损出发,倡导用“芳香甘淡之品,补中宫而不燥其津液”的理脾阴法。笔者采用理脾阴正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脾阴虚型,取得显著的疗效。临床资料 在门诊就诊患儿中,采用腹部B 超、大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以排除有器质性病变而导致的厌食,收集到80例功能性的厌食病病例,辩证均为脾阴虚证。采用随机对照,一组为治
陕西中医 2012年7期2012-12-23
- 基于《黄帝内经》相关文献探讨脾阴及脾阴虚证的因机证治*
的温熙,也有赖于脾阴的濡养。“人身有形,不离阴阳”,生理上脾之功能有脾阴、脾阳之分,病理上脾失健运,失其统摄有阴阳偏盛或偏衰之别。本文结合《黄帝内经》相关文献探讨了脾阴及脾阴虚证的因机证治。1 《黄帝内经》论述脾阴理论脾阴理论实质内容可上溯到《黄帝内经·灵枢》,即《灵枢·本神篇》论“脾藏营”,《灵枢·营卫生会篇》论“营出于中焦”,说明脾阴由中焦之水谷精微所化生。关于脾阴的生理功能,《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者也。”《灵枢·邪客篇
中医研究 2012年8期2012-01-23
- 慢性肝炎脾阴虚证证治初探
床观察,认为其中脾阴虚证相当常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不仅伤及脾气,也易损及脾阴。但肝病相关文章书籍多述及肝肾阴虚或脾气虚,很少提及脾阴虚。为引起同道关注,抛砖引玉,就慢性肝炎脾阴虚证的因机证治初探如下。1 病因病机分析慢性肝炎多因病毒性肝炎失治误治,反复发作,逐步演变而成,病程长,病位深,导致脾阴虚的原因也非常复杂。《温病条辨》有云:“寒湿多伤脾胃之阳,湿热多伤脾胃之阴”,中医认为[1-3]湿热是肝炎的主要病邪之一,湿热胶结是慢性肝炎的重要病机,所以在病
世界中医药 2011年3期2011-04-13
-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习惯性便秘举隅
习惯性便秘。证属脾阴不足、肠燥津乏。拟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30g,生甘草、炙甘草各5g,生决明子30g,肉苁蓉30g。服3剂,仍未能排便,腹胀难忍。加炒莱菔子50g。服1剂大便即通,腹胀大减;连服3剂,大便每日1次,腹胀除。为巩固疗效,去莱菔子,续服12剂,随访3个月未复发。综合患者病史、治疗经过和主诉分析,本病例辨证应为脾阴不足、肠燥津乏之习惯性便秘。由于脾为阴中之至阴,至者大也,其阴液充满全身;至者到达也,脾能散津于全身。脾阴不足,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2011-03-31
- 脾阴虚证辨治概要
亦应有阴阳之分,脾阴是客观存在的。《灵枢·本神》又云:“脾藏营。”《难经·四十二难》进一步提出:“脾裹血。”《内经》又有:“脏真濡于脾。”这些说明脾脏之阴精乃是水谷化生的营阴、血液、津液、消化液及膏脂之类,它们与气相对应而言属阴,故称脾阴。1.2 始见于《伤寒杂病论》“脾阴”一名,首见东汉,自从《伤寒论》治脾约证提出“麻子仁丸,宽肠润燥,以软其坚,欲使脾阴从内转耳“以来,脾阴虚证论述开始初露端倪[2]。而《金匮要略》进一步采用扶脾益阴大法论治,或寓滋脾于祛
天津中医药 2011年5期2011-03-16
- 便秘从脾阴虚论治
容钦 赵 和对于脾阴虚明代以前论述较少,明清时期,医家对脾阴、脾阴虚及其生理、病理、临床表现和方药运用均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然而现今长期以来中医界忽视脾阴虚这一证型,该证在专科教材《中医内科学》中未被述及,但临床中屡见脾阴虚证,濡养脾阴方可获效,因此临床医师需掌握系统的脾阴虚诊治体系,才能有效的指导临床。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以阴虚津亏、肠道不润为其病机关键,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多数患者为暂时收效而屡服泻下通便药物,反耗伤阴血,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11期2011-02-20
- 脾阴虚证临证验案3则
734000)脾阴是脾脏运化水谷所化生的营养物质,诸如营血、津液、脂膏等。脾阴主温运、融化,有灌溉脏腑、营养肌肉、磨谷消食、濡润孔窍的作用。脾阴理论在中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但由于隐而未彰,不够系统和完整,因此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致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过去的医书对脾阴虚证未有直接论述,但记载了脾阴虚多种兼证及不同角度的治法,既有从症状体现者,也有从脉象、病机体现者,更多是从治法、处方、用药等方面体现出来,这为后世脾阴学说的发展奠定了临床证治基
中医研究 2011年2期201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