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脾体阴而用阳”❋

2014-01-26 16:29莫志红莫智旭欧志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脾阳运化素问

叶 瑜,莫志红,莫智旭,欧志斌

(1.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02;2.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阳 550002)

脾的阴阳属性,历代虽有脾阴、脾阳之说,但多分别而论。清·唐容川曾提出“脾体阴而用阳”,但此说后世极少发挥。本文从易理、体用关系以及脾病的治疗原则等方面,阐述“脾体阴而用阳”的观点,旨在丰富脾胃学说,并为临床辨治脾胃疾病提供思路。

1 从易理论

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鼓胀论》中指出,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把脾与乾、坤二卦联系起来,将其生理特性比对《易经》的卦象进行诠释,这样脾的生理特性就被放到一个更大的范畴中进行讨论。受其启发,本文首先从易理来阐发“脾体阴而用阳”的观点。

1.1 脾体阴

乾、坤均为万物始初、万物本源之意。其中,坤承载万物,代表的是纯阴之气,其卦象征地,是土、大地的意思。“坤作万物”、“含万物而化光”,指坤主生成万物,包容万物。“坤厚载物”,则世间万物因之而亨通。

脾在五行属土,其为脏属阴。《素问·五运行大论》中称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政为谧”。所谓“静兼”,《类经》三卷第六注注为“脾属至阴,故其性静。土养万物,故其性兼”。“兼”作“兼并”解[1],“谧”为“安静”之意。这些均说明脾其性安静而兼化万物,德性为濡润,其政为安静,而这些正是坤卦之性。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亦指出:“脾,坤土也。”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云:“坤土,太阴之脾土也。”可见朱丹溪言脾具坤静之德,认为脾的特性与坤卦之德类似,是源于先贤流于后世的。

1.2 脾用阳

乾在《易经》中象征天,为纯阳之性,其性刚强,其行劲健,故以“健”为其卦德。其彖辞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赞美乾为万物之本源,统率着整个天地宇宙。“元”有“原始”之意,意为乾元是世间万物生生发展的动力源泉。

称脾“其性静兼”的《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脾“其用为化”,言其功用为化生。《注解伤寒论》也在强调脾为坤土的同时,指出脾“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一个“转”字,深刻体现了脾主运化属阳的特性。故朱丹溪言脾“有乾健之运”,可以说是对脾用属阳的概括。可见,从易理来说,脾具坤卦之德,其体属阴;脾之用如乾卦之健,其用属阳。

2 从体用关系论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般而言,“体”指“本体”,即客观存在的实体,“用”指“体”的作用与功能。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医有着诸多渗透。“肝体阴而用阳”学说即是对肝体与功能关系的高度概括[2]:一方面,肝居于下焦,属阴;肝藏血,血属阴,故肝体为阴。另一方面,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因此,我们也从脾的生理特性、功能特点讨论脾亦“体阴而用阳”。

2.1 脾体阴

脾居腹中为阴脏,脾为太阴湿土,为“阴中之至阴”。《灵枢·本神》曰:“脾藏营”,《濒湖脉学》释:“营者阴血也”,可以说脾为藏营阴之所。《素问·五运行大论》称脾“其德为濡”。濡,滋润之意,《内经》所言,应是脾能滋润濡养脏腑之意。明·周慎斋指出,“脾气为中土之阴”,清·陈修园曾说“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脾阴足,自能灌溉诸脏腑”,其讨论道:“血虽为阴,取汁必在中焦,肾虽为阴,而精生于谷,故圣人名为太阴为诸阴之母”,并提出治阴虚应以滋脾阴为主。唐容川于《血证论》中强调:“脾润则长养脏腑”。张锡纯创制薯蓣粥治疗阴虚劳热及

一切赢弱虚损诸候。这些论述与治疗措施均强调脾体属阴,脾阴在滋润人体脏腑中起关键作用,脾赖脾阴以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正如张锡纯所云:“治阴虚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然灌溉诸脏腑也”。

2.2 脾用阳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其转输至人体全身的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布散和转化等作用,早在《素问·经脉别论》中就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说。而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即是脾主运化水液的功能,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另外,脾主升清。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这一点以李东垣的讨论最具代表性,其强调只有脾气升发、水谷之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人体才能健康。还有脾主统血,《难经·四十二难》曰:“脾裹血,温五脏”,这里的“裹”,即是指脾具有包裹血液、勿使外逸之意,也就是脾有统血的功能。而脾统血的主要机理[3]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故沈目南的《金匮要略注》有“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之说。可见,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而“运”、“化”、“升”及“统摄”均为阳的属性,这些均充分说明脾用为阳。

2.3 脾阴与脾阳紧密相关

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能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全赖脾阴和脾阳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依存。脾用为阳,当以健运、升发为常,而脾体为阴,脾所藏营阴是脾阳的内在基础,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对此,历代名医多有论述:明·代万密斋于《养生四要》中说到:“受水谷之入而变化者,脾胃之阳也。散水谷之气而成营卫者,脾胃之阴也。”明确提出脾胃之阳和脾胃之阴有着不同的职责,二者协作共同完成脾胃的功能。《血证论》中的讨论更加生动:“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并比喻道:“脾阳不足,水谷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仍不熟”,认为脾分阴阳,二者共同行使统血功能,“一阴一阳,未可偏废”。

病理上,脾阴虚与脾阳虚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脾阳虚化源不足,阴无以生,易致脾阴虚;反之,脾阴虚日久,脾运失调,清阳(气)不升而内陷,致脾阳不足。对此,《灵枢·五邪》早有记载:“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格致余论·鼓胀论》也有“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之说,指出脾阴受损,会致脾阳转运功能失常。可见,脾阴脾阳生理相关,病理相连,脾体阴而用阳。

3 从临床遣药制方论

体用不失,方谓上工。认识到脾“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性,对于指导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治疗脾病临床用药应润燥得当,方能使脾阴脾阳互济、统一。如喻嘉言所言:“土虽喜燥,但太过则草木枯槁,是以补脾之剂,务须燥湿得宜。”吴鞠通《温病条辨》亦云:“脾属土,虽喜燥恶湿,然燥太过则草木枯槁不荣”,强调不可偏重脾阳过用燥药。其实很多著名的补益脾胃的方剂常同时兼顾脾阴与脾阳,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益气健脾方均为甘温加甘淡之品;又如补中益气汤用当归,黄芪建中汤用白芍,均以阴助阳长,补而不燥。而滋阴生津之剂中,又常配以温运之药,润中有燥,静中寓动。如缪希雍的资生丸用参、苓、术、草四君健脾益气,吴澄的中和理阴汤以及胡慎柔的慎柔养真汤等则是在滋补脾阴的同时加入益气健脾之品,使阳助阴性,润中寓健,滋而不滞,从而达到以“平”为度的目的,避免矫枉过正。这些都是“脾体阴而用阳”论在临床上的实践应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易经乾、坤二卦比对脾之特性,脾体阴而用阳;从体用关系来阐述脾的本体与功能,则脾为至阴之脏,具有藏营、滋润之性,而其用为阳,主运化、升清与统血,且脾阴与脾阳紧密相关,这些均体现脾为体阴而用阳之脏。而治疗脾病时则应注意润燥得当,以平为度。

[1] 山东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84.

[2] 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3.

[3]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5.

猜你喜欢
脾阳运化素问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阎小萍教授运用“益脾阳,滋脾阴,健中土”辨治风湿病经验※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从脾阳虚浅论抑郁症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论脾阳虚与消渴病的联系*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