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经中睡眠产生的阴阳机制

2014-01-26 16:29邵祺腾张振华王克勤杨秋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消长卫气心神

李 黎,邵祺腾,王 昊,张振华,王克勤,杨秋莉△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2.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哈尔滨 150036)

古代先贤虽然从哲学高度论述了睡眠的本质特征,但是未能具体阐述睡眠产生的机制,《内经》则运用阴阳学说弥补了这一不足。以《内经》为根基发展起来的中医学,将睡眠-觉醒这一生命现象称为“寤寐”,认为这是一种生命活动的阴阳变化过程。其中睡眠属阴,谓之“寐”;觉醒属阳,谓之“寤”。寤寐是人身之神处于阴阳动静的两种不同状态。

1 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

人类的睡眠是与觉醒交替出现的,一般都是夜间睡眠而白昼觉醒,形成一个周期性的昼夜节律。睡眠-觉醒节律是人类生命活动诸多节律中最普遍、最明显、最典型的生命节律。这一节律的形成,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天地阴阳消长变化的结果。人生活在天地自然之中,其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影响,睡眠-觉醒这一活动也不例外。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人类顺应天之阴阳消长变化的基本活动规律。“日出”为昼,阳气主之,“作”是觉醒状态下的活动;“日入”为夜,阴气主之,睡眠是“息”的最佳方式。《内经》对这一规律形成的机制解释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素问·金匮真言论》)。”表明随自然界阴阳变化,人体机能则有晨起始旺、中午最盛、午后转弱、半夜最衰的变化规律,这是按阴阳性质用“四分法”来阐述机体活动昼夜变化规律的[1]。自然界的昼夜阴阳消长盛衰变化规律如此,“人与天地相应”,故人体的阴阳之气随之也形成了消长盛衰的日节律运动。平旦时人体阳气随自然界阳气生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床活动;黄昏时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上床休息。阳主动,阴主静,阳入内阴气盛则寐,阳出阴盛于外则寤,由此便形成了睡眠-觉醒的昼夜阴阳日节律。正如《灵枢·口问》所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类证治裁·不寐论治》进一步指出:“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阳气自静而之动,则寤。”

根据现代时间生物学和生物节律的理论,睡眠-觉醒的昼夜日节律是由人体内的“生物钟”决定的,但体内的“生物钟”必须与自然界的“太阳钟”保持同步,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研究发现,影响生物钟运行最重要的因素是白昼与黑夜或光明与黑暗的交替,光刺激作用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生物钟,通过底室旁带和下丘脑室旁核,掌控着睡眠-觉醒的昼夜节律。松果体接受光由明到暗的变化转换成褪黑素,起着转换器的作用,褪黑素在光和生物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可见,现代研究也认为昼夜的光明与黑暗是形成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重要因素。昼为阳,夜为阴;光明为阳,黑暗为阴。这与《内经》所阐述的昼夜阴阳消长变化所形成寤寐的机制不谋而合。

睡眠-觉醒的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顺应天地自然阴阳变化的重要节律,使人能有作有息、有劳有逸、有张有弛,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因此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若生活不规律,夜生活过度,工作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以致阴阳失调,使睡眠-觉醒的昼夜节律受到严重干扰,便可影响正常睡眠,以致发生疾病。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现代研究已证实,睡眠时体温、心率、血压降低,呼吸频率及内分泌明显减少,从而使机体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因此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形式;在睡眠状态中,大脑耗氧量明显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有助于精力的恢复,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睡眠时机体内可产生更多的有益抗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可以促使受损伤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加快,因此睡眠不仅能够对于智力和体力进行再创造,还能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促使疾病康复。

2 睡眠过程时相变化与阴阳

阴阳为天地之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阴阳之中还有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正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根据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阴阳变化机制,寐为阴、寤为阳。睡眠虽属阴主静,但因睡眠深度在睡眠过程中有深浅之变化,因此又可再分阴阳,深睡眠为阴中之阴,浅睡眠为阴中之阳。睡眠过程中睡眠深度的深浅变化也是由夜寐中机体内阴中之阴阳变化而产生的。

睡眠过程中睡眠深度的这种变化特点,在上世纪50年代已被睡眠实验室的实验研究所证实。根据人在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图、肌电图及眼动电图的变化特征,可将睡眠划分为慢波睡眠(SWS)和快波睡眠(FWS)2个时相。快波睡眠的脑电图呈现θ波和α波低幅高频的去同步快波,因其同时出现眼球的快速运动,故又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EM);慢波睡眠正好与其相反,脑电图中θ波和α波是高幅低频的同步化慢波,因其未出现眼球的快速运动,故又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以快慢论阴阳,则快为阳、慢为阴;以动静论阴阳,则动为阳、静为阴。因此,若按阴阳属性,快波睡眠为阳,慢波睡眠为阴。若从睡眠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快波睡眠期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而慢波睡眠期则以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这也是一阴一阳。快波睡眠多梦,为“有梦睡眠”;慢波睡眠深沉少梦,属于深睡眠。这2种睡眠一深一浅,亦为一阴一阳。因此从睡眠阴阳的角度可以认为,快波睡眠为阴中之阳,慢波睡眠为阴中之阴。

在人体正常睡眠的过程中,快波与慢波2种时相相互交替,1个慢波睡眠和1个快波睡眠组成1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长约90 min,人每晚的睡眠通常要经历4~6个睡眠周期,即整个睡眠过程是阴中之阳和阴中之阴的阴阳消长转化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慢波睡眠中又有深浅之分,由浅至深分为4期(S1~S4),这4个时期是从有睡意到深度睡眠的过程,其中S1、S2为浅睡期,S3、S4为深睡期,这也可以认为是阴中之阴的阴阳消长变化过程。从睡眠构成的角度,典型的睡眠过程可简单地归纳为:觉醒→S1→S2→S3→S4→S3→S2→第1次 FWS→S2→S3→S4→S3→S2→第2次FWS……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既有从觉醒→入睡由阳入阴的转化,也有SWS→FWS阴中之阴、阴中之阳的相互转化,更能看出SWS阴中之阴中的阴阳消长转化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睡眠过程中每个睡眠周期的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都不是前一个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越到后半夜FWS越长,SWS越短,正好佐证了夜半后阴极转阳、阳气始生阴气渐衰的阴阳转化特点,此即所谓“子时-阳生”。

3 营卫气血阴阳出入与睡眠

营卫气血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人体内不断地运行,行使着营内卫外的重要功能。《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注脉中而为血,其性属阴;卫行脉外,剽悍滑疾为阳气,营卫气血营周不休,一昼夜周流于全身五十周,“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灵枢·营卫生会》)。营卫阴阳相会,气血阴阳调和,阴阳经脉通利便可产生正常的睡眠。

营卫气血的运行关系人的睡眠与觉醒,其中尤与卫气运行密切相关。卫气运行的基本规律是阴阳出入。阴主内而阳主外,阴阳出入即指由内出外与由外入内,这是人身阳气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卫气运行也顺应天之阴阳变化昼夜节律,即《灵枢·营卫生会》所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灵枢·卫气行》也云:“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正常情况下,睡眠-觉醒的昼夜节律同步于卫气运行的昼夜节律。正如《内经》所说:“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灵枢·大惑论》),“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灵枢·卫气行》),说明卫气由阳入阴则寐,卫气由阴出阳则寤,睡眠随卫气运行的阴阳出入形成目瞑目张的寤寐规律[3]。

4 心神阴阳动静与睡眠

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4]。《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明·张介宾在《类经·脏象类》中进一步注解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睡眠与觉醒是意识状态的不同表现形式,既是生理过程又是心理过程,均受心神的主宰,与心神状态的阴阳动静密切相关。阳主动,阴主静,心神安静是入睡的基本条件,寐是心神处于阴静的状态,而寤则是心神处于阳动的状态。心神的动静一方面受卫气阴阳出入的影响,当卫气入阴则神安而寐,卫气出阳则神动而寤;另一方面,心神动静又可控制和影响卫气之阴阳出入,出于某种需要人们可数日不眠,正是“神动则寤”的道理。气功锻炼,通过“调神”使意念内守治疗失眠,则是“神安则寐”的例证。在不受干扰的正常睡眠过程中,心神的阴阳动静与昼夜阴阳消长、卫气阴阳出入是同步的。因此,凡是违背昼夜阴阳规律、影响卫气阴阳出入的因素,皆可影响心神动静,从而影响睡眠。清·石寿棠以《内经》卫气运行学说为基础,结合脏腑十二经脉之阴阳,按人身之神在寤寐中与五脏的关系,将寤寐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人之神,寐则栖肾,寤则栖心。将寐在脾,熟寐在肾;将寤在肝,正寤在心。”

脏腑气血阴阳协调,气机升降阴阳相因,是维护心神动静阴阳正常变化的必要条件。以脏腑论阴阳则腑为阳而脏为阴,以气血论阴阳则气为阳而血为阴,以升降论阴阳则升为阳而降为阴。脏腑气血阴阳和气机升降阴阳的变化,通过对卫气阴阳出入或心神动静阴阳的影响而影响着人的睡眠。

总之,中医学对于人体睡眠机制有着独特的见解,《内经》从阴阳消长变化、阴阳的无限可分性、营卫气血阴阳出入的变化和心神的阴阳动静4个方面阐释了睡眠的阴阳机制,为中医心理学的阴阳睡梦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1] 禄颖.《内经》“因时摄生”之睡眠养生思想[J].吉林中医药,2011,31(10):1028-1029.

[2] 王克勤.论中医心理学的阴阳睡梦观[J].世界中医药,2007(5):272.

[3] 王克勤.阴阳睡梦论(上)[J].家庭中医药,2010,17(3):58.

[4] 黄攀攀,王平,游秋云,等.从“心藏神”论《黄帝内经》睡眠理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9):1938-1940.

猜你喜欢
消长卫气心神
北方冬小麦越冬前后生物量消长规律*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浅析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