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

  • 省苦增辛,过好夏季
    寒之物,则会伤了脾阳,导致中下部阳气更虚。脾是后天之本、运化之源泉,伤了脾阳,就好像伤了供应机体营养的大炉子,“炉子”的“火”若不足,无法将这些营养物化成机体需要的能量形式,就算是再往里塞营养物也没有用。同时,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土又是肺金之母,故脾土受伤必导致肺气不足。为何孙思邈在夏季要强调养肺气一是夏季炎热,人们往往会过食寒凉性食物,结果就是伤了脾阳,“母”病及“子”,导致肺气不足。二是因为夏天过后就是秋季,秋季是肺金主令的季节,秋收冬藏,秋季收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3年6期2023-07-10

  • 省苦增辛,过好夏季
    寒之物,则会伤了脾阳,导致中下部阳气更虚。脾是后天之本、运化之源泉,伤了脾阳,就好像伤了供应机体营养的大炉子,“炉子”的“火”若不足,无法将这些营养物化成机体需要的能量形式,就算是再往里塞营养物也没有用。同时,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土又是肺金之母,故脾土受伤必导致肺气不足。为何孙思邈在夏季要强调养肺气一是夏季炎热,人们往往会过食寒凉性食物,结果就是伤了脾阳,“母”病及“子”,导致肺气不足。二是因为夏天过后就是秋季,秋季是肺金主令的季节,秋收冬藏,秋季收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18期2023-07-06

  • 省苦增辛,过好夏季
    寒之物,则会伤了脾阳,导致中下阳气更虚。脾是后天之本,运化之源泉,伤了脾阳,就好像伤了供应机体营养的大炉子,因为炉子的火不足,无法将这些营养物化成机体需要的能量形式,所以就算是再往里塞营养物也没有用。同时,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土又是肺金之母,脾土受伤则母伤及子,故脾土受伤必导致肺气不足。◎为何孙思邈在夏季要强调养肺气一是夏季炎热,人们往往会过食寒凉性食物,结果就是伤了脾阳,母病及子,导致肺气不足。二是因为夏天过后就是秋季,秋季是肺金主令的季节,秋收冬

    祝您健康 2023年5期2023-05-08

  • 李志山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经验
    久必有不同程度的脾阳受损,而脾健之功在脾阳,所以腹泻日久李师会使用炮姜碳温补脾阳。3 抓住“利”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说“湿盛则濡泄”,《医宗必读》说“无湿不成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说“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湿者也”。说明湿是泄泻的主要病理因素,古人有“泄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所以李师认为治疗腹泻的另一个关键是抓住“利”字,古人治泄九法中有“淡渗、燥脾””之法,“淡渗”使湿从小便而去,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也,使用此法如“劳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9期2022-12-29

  • 张小玲辨治肠癌术后腹泻思路探析*
    进一步加重,以致脾阳亏虚,因此“湿盛”既是“脾虚”的病理性产物,又是脾阳亏虚的致病性因素,脾阳亏虚则虚寒内生,寒邪日盛耗伤阳气,而肾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故久而失治则会累及肾阳,因此张师认为脾虚湿盛、脾阳亏虚、脾肾阳虚是肠癌术后腹泻病情由轻及重、病机演变进展的三个阶段,是临床辨证的三个关键点,其不同发展阶段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治疗重点也有所侧重。2.1 脾虚湿盛:此阶段为轻度腹泻,临床症状辨证要点有二:一为脾虚,临床表现为纳食不佳,无食欲,腹部胀满不适,常伴有神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4期2022-12-07

  • 浅议《伤寒论》中“脾家实,腐秽当去”
    实,腐秽当去”为脾阳充实,清阳得升,浊阴得降,驱逐肠中腐败秽浊之邪外泄之意。也有少部分注家认为“脾家实”为邪实。罗建华[1]认为“脾家实”为太阴湿热积滞,“腐秽”乃湿热之邪。现在也有少部分学者有第三种看法,金东明[2]认为“脾家实”是一个多向性概念,从生理上讲体现正气驱邪,从病理上讲反映实邪致病,作为征象标志疾病转归。从条文分析,第一段讲太阴寒湿表证。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寒犯太阴之表,易从湿化而成寒湿合病。寒湿犯于阴经,虚弱卫阳与寒湿相争不甚剧烈,脾主四肢

    江西中医药 2022年8期2022-11-25

  • 裘生梁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1 探病机——脾阳失运、胃阴亏虚CAG在中医古籍中虽无明确病名记载,但《素问·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载“胃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与现代医学的CAG临床常见症状如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9]相符,故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10]。本病病位在胃,与脾密切相关,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纳运相助,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素问·太阴阳明论》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五脏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3

  • 胡淑萍教授治疗小儿呃逆临证经验
    发现儿童呃逆多与脾阳不足有关,辨证时需结合患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重视舌象以及生活习惯,治疗上应以固护中阳为主,兼以理气和胃,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关键词】 呃逆;小儿;脾阳;理中汤【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2)01-0089-031 呃逆的中西医认识1.1 呃逆的西医学认识 呃逆俗称打嗝,是由膈肌、肋间肌等痉挛所导致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相当于西医中的膈肌痉挛。当呃逆频繁发作持续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2年1期2022-05-30

  • 基于阴火论治聚合性痤疮
    阴火乃脾气受损,脾阳不升而下陷于下焦,夺下焦相火之位,部分相火其位被霸进而游离同脾阳不升导致流于下焦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阴火,此火出于下焦相火别于上焦君火、阳火,故曰阴火,亦称龙雷之火皆由以此。此部阴火初出相火其无所归,故可扰及同在下焦之元气,故李东垣云:“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元气乃为人体之根本,不会轻易落败,阴火只可扰及而不胜元气,故曰:“元气之贼也。”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火亦为火,及其所化阴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12-02

  • 张杰教授辨治泄泻经验及验案举隅
    虚是泄泻之本,以脾阳虚为要,或兼脾肾阳虚;三则肝脾失调亦可致泄泻,常由木不疏土或土虚木乘而起;四则临床泄泻之病纯寒或纯热者少,寒热错杂者多。2 辨治经验2.1 脾阳为本,兼顾肾阳 《黄帝内经》曰:“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是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的功能与脾阳密不可分。黄元御[6]《四圣心源·天人解》中说:“脾以阴体而抱阳气,阳动则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11-29

  • 气促又咳嗽 专家有妙招
    法。正常情况下,脾阳亏损,人体会调动肾阳去温煦脾阳,但李阿姨年已六旬,加之以前较为劳碌,脾肾的阳气均已逐渐亏虚。脾胃是人体气机的枢纽,也是水湿在人体代谢的场所,脾阳不足,多余水湿就不能送到体外,停留在胸胁,就表现为胸腔积液,中医叫作“悬饮”,进而出现咳嗽、气促、痰多的情况。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脾阳不足就出现疲倦乏力。痰湿停留在胃肠道,就出现了胃口差。治疗上,急则治其标,张忠德教授以祛痰逐饮为主,兼以温补脾肾。服用半个月中药后,李阿姨可以短时间暂停吸氧,到楼

    保健与生活 2021年12期2021-06-10

  • 脾阳虚论治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中发现“脾阳虚”也在其发病及预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论依据1 发病机制随着当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种类的丰富,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进食生冷油腻、偏喜冷饮。不仅易致人肥胖也极易损伤脾阳。现代研究表明,肥胖、痰湿体质与痛风、高尿酸血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相互作用,互为因果[7-9]。《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盛人脉涩小……历节痛……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指出盛人与关节痛的联系,盛人湿多,脉象多为涩小,此为痹象。《景岳全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12期2021-04-17

  • 杨正望教授运用生姜泻心汤治疗经期腹泻验案举隅
    ,则见心下痞硬;脾阳亏虚,里气失和,气机升降失司,食谷难消则干噫食臭,也就是临床常见的消化不良嗳气等症状;脾主水液运化,脾胃升降不利,运化失常,水饮停于胁下,可闻腹中雷鸣之音;同时因脾胃运化水谷,脾胃气机不利,则水谷运化无权,脾之清阳下陷,可见下利、腹泻。本方病机在素体脾阳气虚,余邪入里化热,与宿食相结,困阻中焦,升降不利,水气内停,水热互结,寒热错杂致心下痞塞、干噫食臭、雷鸣下利,仲景予以生姜泻心汤主之。2 经期腹泻辨证分析经期腹泻又称经行泄泻,症状多为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3期2021-04-07

  • 比闹钟还准时的五更泄
    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则水湿不能正常运化,水谷不化下注大肠,则见腹泻;若脾肾阳虚,中焦失于温煦,可见脘腹冷痛。2.缘于脾之运化 《黄帝内经》指出:“脾者,喜燥恶湿也。”若脾虚湿生,清阳被遏,致使脾失健运,中焦水湿内停,脾阳下陷,黎明之时为阴随阳升之时,而脾阳下陷,阴湿阻滞而为泄。因此,“五更泄”还与脾虚湿盛有关。3.赖于肝之疏泄 《张聿青医案》有云:“然肝病亦有至晨而泄者,以寅卯属木,木气旺时,辄乘土位也。”黎明之时为少阳木(肝)旺之时,若肝气不能正常萌发

    大众健康 2021年3期2021-03-10

  • 刍议“脾阴虚”与单纯性肥胖
    依存,脾脏既存在脾阳,也必定有脾阴,所以《黄帝内经》为脾阴的纯在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灵枢·营卫生会篇》云:“营出于中焦”,《灵枢·木神篇》论:“脾藏营”,则描述了脾阴存在的物质基础,脾阴即营阴[6];《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脏真濡于脾”以及《素问·邪客》曰:“营气者,秘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这阐述了脾阴具有滋润、濡养、灌溉全身的生理功能。综上所述,脾阴是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营血、津液、脂膏之类精微物质,其具有灌溉脏腑、营养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2020-12-27

  • 运脾扶阳法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验案
    受损。且痰湿伤及脾阳脾阳温煦不足,寒湿内生,形成肥胖。故治疗应究其根本,伏于散膏之邪为痰湿之邪。《金匮要略》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湿重着,为阴邪,遇寒则凝,得阳则行,得温则化。故当扶助阳气,使痰化为饮,饮化为气,气化为水,使潜伏在散膏内的痰湿之邪得以祛除;同时温药能振奋阳气,阳气有温煦推动作用,故能恢复散膏散发阳气,温煦五脏的功能。且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阳根于肾阳,吾师认为扶助脾阳的同时应注意扶助肾阳的重要性。《金匮要略方论本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20期2020-12-10

  • 刘汶教授分期治疗黄疸经验
    脾为胃行其津液,脾阳蒸腾,津液上随脾气达于肌腠而作汗,下则输于膀胱。若外邪侵袭肌腠,腠理闭塞,肌肉痹阻,脾气不能外达四肢,或饮食、劳倦、病后等伤脾,二者均导致脾阳受困,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上不能蒸腾胃液于肌腠作汗,下不能运化水液输于膀胱,胃中津液停聚而成水湿,湿蕴热生,湿热乃成。湿热一成,即充斥表里上下,胆为清净之腑,性喜宁谧,不能容湿热,胆汁出而相抗,溢出皮毛、手足、头目而成黄疸。故急性期黄疸以湿热为基本病机。1.2 急性期清热利湿、通利二便 刘汶教授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年6期2020-12-08

  • 探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甘汤加味加减治疗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接治的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一般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时段,在该时段内将其中2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实验样本。所有患者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加减方案进行治疗,分析这种药物对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分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0例患者中共有194例患者治疗完成后,眩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2期2020-10-15

  • 荨麻疹瘙痒难忍祛湿还要健脾肾
    伤了脾胃的阳气。脾阳亏损,人体就会调动肾阳去温煦脾阳,长久如此,导致脾肾的阳气俱损。脾胃是人体气机的枢纽,是交通要道,也是水湿在人体代谢的场所。脾阳不足,多余水湿就不能送到体外,停留在皮肤,就出现了皮肤瘙痒,起风团;停留在胃肠道,就出现了胃口差、拉肚子、大便烂的症状。而肾阳不足,腰部就没有阳气温煦,寒湿容易停留在腰部,就出现了腰酸腰痛、夜尿多、手脚冰凉、怕冷等症状。治疗上,张忠德以温补脾肾为主,兼以祛风除湿止痒。服用半个月中药后,程先生的皮疹明显减少,皮肤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0年9期2020-10-09

  • 伏天喝热水可逼出寒气?
    进一步受寒,损伤脾阳,时间长了不但会影响人体消化吸收,还会降低整体免疫力。因此,多喝热水的养生法本身没错,但冬天畏寒怕冷并非完全是三伏天疏忽养生造成的。体质寒凉除了和后天生活习惯有关外,还与疾病损伤有关,也和随年纪的增长肾阳不足有关,很多时候还和人的先天体质有关。喝热水能逼出多年寒气的理论,中医里并未见记载。夏季养生的重点不是把寒气逼出去,而是强调顺时而养,养护体内阳气。绝非喝越多热水或不沾凉的东西就能把寒气逼出去。改善体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建立适合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0年6期2020-06-24

  • 伏天喝热水可逼出寒气?
    进一步受寒,损伤脾阳,时间长了不但会影响人体消化吸收,还会降低整体免疫力。因此,多喝热水的养生法本身没错,但冬天畏寒怕冷并非完全是三伏天疏忽养生造成的。体质寒凉除了和后天生活习惯有关外,还与疾病损伤有关,也和随年纪的增长肾阳不足有关,很多时候还和人的先天体质有关。喝热水能逼出多年寒气的理论,中医里并未见记载。夏季养生的重点不是把寒气逼出去,而是强调顺时而养,养护体内阳气。绝非喝越多热水或不沾凉的东西就能把寒气逼出去。改善体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建立适合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17期2020-06-23

  • 干姜、吴茱萸、肉豆蔻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脾阳虚型)经验 ——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仝小林院士认为,脾阳虚是2 型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病机,多因长期贪凉饮冷、情志失调、消渴日久或素体脾虚,脾阳受损所致。仝小林院士提出“态靶因果”及“症—证—病”结合的思想,对于虚寒体质及“虚”“损”阶段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注重温补脾阳,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善用态靶同调的药物——干姜、吴茱萸、肉豆蔻,效如桴鼓。1 脾阳虚是重要病机2 型糖尿病胃轻瘫属现代医学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当属中医学“痞满”“腹痛”“反胃”“胃缓”“呕吐”等范畴。病位主要在中焦脾

    吉林中医药 2020年11期2020-02-13

  • 阎小萍教授运用“益脾阳,滋脾阴,健中土”辨治风湿病经验※
    注重“益脾阴,滋脾阳,健中土”。现将阎教授运用“益脾阳,滋脾阴,健中土”辨治风湿病经验介绍如下。1 脾阳与脾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黄帝内经太素·阴阳大论》中进一步阐述了《内经》中“阴阳者,天地之道”,称万物皆得阴阳之气以生,故谓之道也[3]。在中医学理论中,自然界有着阴阳属性,这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事物内在的基本属性,这种属性是对立的,同时

    河北中医 2020年7期2020-01-12

  • 脚板上的四大强身穴
    为度。隐白穴振奋脾阳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隐白穴具有振奋脾阳,行气化湿的功效,其功效堪称穴位中的中药干姜。可用拇指指腹揉按或持艾条悬灸。至阴穴温经散寒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旁0.1寸。平時艾灸此穴可温经散寒、鼓舞气血运行,把寒邪湿气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调和冲任、益肾养胎的功效。太冲穴是“消气”按钮位于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常按压太冲穴可疏肝解郁,平肝潜阳。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7期2019-12-16

  • 秋吃柚子有讲究
    或过量吃,易损伤脾阳。多吃也不合适,中医认为水果湿气重,如果无法正常排出去,会导致人体的阳气受困,尤其是脾阳受困,导致脾的功能失常,运化不利。 郑艳华建议,吃柚子,应该在饭后食用(如午饭后,间隔一段时间更好),一般一天不要超過1/4个。而脾胃虚寒的人群或是幼儿、老人,近期出现腹痛、腹泻的人群更不宜多吃。另外,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吃柚子或饮用柚子汁,可能产生血压骤降等严重的毒副反应。所以,不要用西柚汁或柚子汁送服药物,也不要吃了药又马上吃柚子。 吃完袖子, 柚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2期2019-09-10

  • 补脾补肾说探析
    补肾不若补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煦发挥运化功能,肾的精气有赖于脾气化生的水谷之精的充养。在临床运用中,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论治,不可偏执于单纯的补脾补肾之说。【关键词】补脾不若补肾;补肾不若补脾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0-0194-002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0.084Analysis of Tonifying Spleen an

    科技视界 2019年10期2019-09-02

  • 巧用四神丸调治“五更泻”
    ,命门之火能温煦脾阳,腐熟水谷,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肾阳衰微后,命门之火就不足,以致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发生腹泻,加上自然界在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甚,更致温煦不足,而腹部作痛,肠鸣泄泻。同时,病者还可伴有不思饮食、精神疲惫、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肾阳虚的症状。治疗“五更泻”应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加减。四神丸由六味中药组成: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汤剂用水煎服。方中补骨脂是主药,善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阳,辅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9年9期2019-03-08

  • 脾阳虚浅论抑郁症
    不温、腹痛喜按等脾阳不足的表现。肝气郁滞、脾肾阳虚等中医证型皆可以脾阳虚为病机关键变化产生,基于脑肠轴与精神类疾病的相互关系,从脾阳虚入手是治疗抑郁症的新方向。1 阳虚导致人体节律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核心“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说明阳气只有在聚集、充足的状态下才可保持神机正常,即神志疾病与阳气充足与否关系密切[1]。《灵枢·邪客》曰:“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人体节律与天地阴阳消长息息相关。人体内阳气充足,见于内则生理功能运行有节,见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2期2019-01-07

  • 侯氏黑散治疗脾阳不足的中风的临床分析
    黑散为其提出治疗脾阳不足的中风中“第一方”[1]。《经方发挥》指出:“‘《金匮要略》之侯氏黑散为治中风之首方,其意义深远,并非偶然。”结合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侯氏黑散治疗脾阳不足的中风情况,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研究。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经中医学诊断确诊脾阳不足的中风患者110例,以就诊单双号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病情轻度者40例,中度

    医药前沿 2018年7期2018-03-13

  • 夏日七大养生穴位
    ,时间长了之后,脾阳受损,脾虚的症状就表现出来了。脾阳受损的症状:胃痛、胃家胀、便秘、腹泻、乏力、头蒙。健脾三穴:1.足三里。1)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2)方法:脾阳受损者每次艾灸20分钟-30分钟,每周两次。3)作用:健脾和胃、温中散寒。2.月卑俞穴、胃俞穴。1)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健脾和胃、升清降浊。2)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和胃调肠。方法:两个穴位一起刮痧,刮痧板和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7年28期2018-02-24

  • 从道家矛盾观论脾阴
    分,历代医家详谈脾阳,尤其是李东垣之《脾胃论》之后,对脾阳虚证的认识更日趋详备,而对脾阴虚证论述相对较少,至今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脾阴的临床治疗用药方面常常被医者忽视,因此,文章从道家思想入手,探讨“矛盾观”对中医脾阴理论的影响,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1 道家的矛盾观与脾阴的内涵道家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道家矛盾的观点被中医学所吸纳,更是应用到中医学阴阳学说的基础理论中,认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4期2018-02-09

  • 劫胃水法探析❋
    迅雷风烈之势温暖脾阳,劫夺盘踞脾胃肠的寒湿、水饮之邪,以治疗脾阳损伤所致的种种病证。“劫胃水”有多种表述,如叶天士现存医案中的“劫肠胃之湿”或“劫胃水湿”等说法。分析现存明文表示使用了劫胃水法的叶案我们可以得知,此法主要治疗脾阳下陷所致诸种疾病,其共同病机是寒湿之邪损伤脾阳而出现的诸种症状,如下血、腹泻、肛门坠痛都是其主要症状。1 劫胃水法源头及应用1.1 源头有几则叶案明文提到劫胃水法的来历:“产后,宗王损庵劫胃水法,用理中汤。[1]805”“肠血腹胀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9期2018-01-22

  • 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现为舌苔白腻。护脾阳、防脾湿夏季养脾需要注意2件事:一是护“脾阳”,二是防“脾湿”。“脾阳”指脾的运化功能及在运化活动过程中起温煦作用的阳气,是人体阳气在脾脏功能方面的反映。脾运化水谷、运化水液、升运清阳、温煦四肢肌肉等功能,都是脾的阳气完成的。如果脾的阳气受损或被困遏,就会影响脾的机能。“脾湿”主要是寒湿困脾,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恶心、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8期2017-08-18

  • 多喝水是百病“帮凶”?
    肾中医认为,如若脾阳不足,对水的消化吸收就不能完成,更不能变生气血。特别是在不需要水的时候喝水,还会让脾阳受到伤害。由此可知,脾胃功能较差的人,对水的代谢同样也不能正常進行,尤其是在早晨脾阳还没有生发的情况下喝水,就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其次,肺对水的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进行,也就是肺气可以使津液输布散发到全身各处,也可以促使水液下输于膀胱,保持小便通利。若肺的功能有障碍,如容易胸闷气短、喘息心悸等症状,对水的代谢也会很差,如若乱喝水就会加重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7年8期2017-08-17

  • 夏日消水肿美丽不打折
    于肝气郁结,损伤脾阳。对策:疏肝理气调理肝脾不和的关键是疏肝理气。虽然疏肝理气的食材、药材随处可见,不过,对于这类因情绪、压力引发的肝郁效果不太明显。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学会处理压力,消除焦虑,才能恢复肝气条畅。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不晚于10点睡觉,睡足6~8小时,才能保障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和循环,使得人体自身的消水肿能力得到良好发挥。不注意生活细节,寒气入体者在晴天,地上的积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分分钟就干了;可在阴天,地上的积水等上一天也干不了。同样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7年7期2017-07-12

  • 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教授 夏军权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医师、教授 夏军权说到养生,很多人都知道“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不过,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我们的脾胃功能相对虚弱,养脾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事情。但是很多人却对中医所说的脾不了解,一些人还常常跟西医所说的脾脏混为一谈,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普及一下“脾”的知识。西医:脾脏是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位于腹腔左上方,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

    家庭医药 2017年16期2017-03-25

  • 爱上厨房里的药草飘香
    ,能够温肾阳、补脾阳、散寒止痛。腹部着凉就拉肚子可以用肉桂祛寒止泻。肉桂味香,还能炖肉,厨房中的调料桂皮和它一家,只是树种稍有差别。这就明白为什么煎煮桂枝有特殊香味了吧?十三香呗。什么是寒邪?寒,相信大家都明白,但中医讲寒邪有内寒、外寒之分。外寒就是自然界的寒气,侵犯人体引发疾病的邪气。天气寒冷,外寒侵犯体表常常导致伤寒感冒;吃凉东西或总喝啤酒,也是外寒,由消化道进入人体内,直接侵犯脾阳,损伤脾胃,引起腹泻。内寒是相对外寒所说,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而导致的体

    乐活老年 2016年11期2016-12-03

  • 睡觉流口水 或是脾虚了
    其中有一点就是由脾阳不足造成的。哪些原因能导致睡觉流口水睡眠姿势不正确,流口水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诸如趴在桌子上睡、“倒扣”睡……因此养成良好的睡姿是避免流口水的前提条件;其次,检查自己的口腔卫生,是否有龋齿、牙周病、食物嵌塞等症,牙齿疾病也可能导致睡觉流口水;由兴奋过度进而诱发神经紊乱,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加,也可导致流口水现象的产生;李小娟说,要提醒老年人,有流口水症状出现时,要排除面部神经炎和中风等疾病,此类患者发病前会出现眼口歪斜、流口水等症状,在家可

    乐活老年 2016年2期2016-08-13

  • 经方术附汤临证治验举隅
    ,但其基本病机为脾阳不足、寒湿内困、清阳不升。关于其运用及疗效,临床鲜见相关报道,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具眩晕、头痛、头重、腹泻等验案于后,藉以拓展辨证思路,扩大治疗范围,彰显经方疗效。经方; 术附汤; 临证治验; 举隅术附汤为东汉·张机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所载附方[1],药仅5味,其效不俗“白术二两、甘草一两(炙)、附子一枚半,(炮去皮),上三味,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

    环球中医药 2016年12期2016-03-12

  • 曹泽伟教授治疗腹满经验
    “脏寒生满病”,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治宜温运脾阳,斡旋气机,燥湿消满。腹满;寒湿内生;温运脾阳;斡旋气机腹满是指以腹部胀满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1],同时多伴有频频嗳气、腹胀痛、排便困难等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腹满病变在脾,太阴脾阳不足,运化失司,脾虚生湿,寒气内生,气机阻滞,揆度失常,导致清者难升,浊者失降,水谷之湿郁而不化,积于腹中气机阻滞而发为腹胀满,治宜温运脾阳,斡旋气机,燥湿消满。曹泽伟教授是天

    光明中医 2016年24期2016-03-10

  • 气阴两虚兼脾阳不振怎样调治
    气阴两虚兼脾阳不振怎样调治《老友》专家门诊:我母亲今年67岁,身体偏瘦,常感到口干无津液,晚上更甚,不喜饮,大便溏稀,夏季手脚心发热,冬天四肢冰凉怕冷。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两三年了。她不能吃温补一类的食物。经检测,血脂、血糖均正常。曾服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并多次服用滋阴类药物,均不见效果。请问:我母亲这样的情况应怎样调治?修水县陈××陈××同志:你母亲身体偏瘦,常感口干,大便溏稀,夏季手脚心发热,冬天四肢冰凉怕冷。这种状况已持续两三年了。经检测,血脂、血糖均正常

    老友 2016年6期2016-02-07

  • 《温病条辨》论治寒湿病探析
    过用苦寒之药伤及脾阳,或素体脾肾阳虚,感受湿邪,从而湿与寒合,而形成寒湿之证。叶天士、吴鞠通虽为温病大家,但对寒湿病同样重视,并指出临床上湿邪致病,寒湿亦不少见,因为湿邪致病,最易伤阳。叶天士曰:“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1]吴鞠通在其《温病条辨》中亦论述道:“寒湿者,湿与寒水之气相搏也……在土中为湿,体本一源,易于相合,最损人之阳气。”[2]93寒湿致病,伤及五脏《温病条辨》曰:“湿之为物也……其在人身也,上焦与肺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3期2016-01-30

  • “暖土以御寒风法”治疗眩晕初探
    寒风法”,为治疗脾阳亏虚、髓海不足、清阳不升、土虚木动、寒风内起之阳虚眩晕的重要方法。虽非治眩常法,但临床时有所用,通过对所治眩晕的发病机理、证候特点、治法遣方等方面的探讨,对于本病的临证甑辨,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暖土以御寒风法 辨证论治 眩晕眩晕病因繁杂,治法较多。因其病状特点与风之特性相似,亦称风眩[1],由于受“诸风掉眩,皆属于肝”[2]之圄,中医多从风立论而从肝论治。但对“阳虚风动”型眩晕,若套用常法,则必难取效,而当宗王旭高“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1期2016-01-29

  • 脾阳虚与消渴病的联系*
    510405)论脾阳虚与消渴病的联系 *史俊恒,易 玮△(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向来多从“阴虚燥热”立论,然而临床发现阳虚证更为常见,以脾阳虚证尤甚,应用“温运脾阳”法,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故引述古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并结合临床体会,从理论依据、病机作用、治法治则等方面论述消渴病与脾阳虚的联系,认为消渴病发病病机与脾阳虚密切相关,脾阳虚是消渴病的重要证候,在中医治疗中应重视温运脾阳,为中医药防治消渴提供理论基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8期2015-01-24

  • 门九章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
    的中医基本病机为脾阳不振。②外因:西医学明确乙型肝炎病毒侵袭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外在原因;中医学认为外邪侵袭是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门九章教授分析该病初期的外感表现及传染特点,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属中医“疫疠毒邪”的范畴,且病初在表,此时若患者正气充足,配以祛邪解毒多易治愈,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与西医初发急性肝炎转阴率较高相符;然疾病延误,毒侵络脉,邪毒留滞,缠绵难愈,是为慢性乙型肝炎,此时邪毒入络,寄留脏腑,正邪胶着,已非寒凉清解可以治愈,温阳健脾方为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9期2015-01-24

  • 嗜睡验案2则
    ,通过痰湿内阻、脾阳不振型嗜睡,痰瘀互结、困遏阳气型嗜睡2例的有效治疗,笔者认为,嗜睡与痰、湿、瘀密不可分,需要在临床辨证时详细辨别到底是脾阳不振还是湿困脾气。嗜睡;脾阳不振;痰瘀互结1 痰湿内阻、脾阳不振型嗜睡患者,女性,61岁,于2012年6月16日初诊。主诉:嗜睡反复发作1年余。症见:倦怠嗜卧,肢体痠重,胸闷食少,食后即困倦欲睡。经颅脑CT、核磁共振、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体胖,舌体胖大苔白腻,脉象濡缓。证属痰湿内阻,脾阳不振。治宜健脾祛湿、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年4期2014-04-04

  • 浅论“脾体阴而用阳”❋
    ,历代虽有脾阴、脾阳之说,但多分别而论。清·唐容川曾提出“脾体阴而用阳”,但此说后世极少发挥。本文从易理、体用关系以及脾病的治疗原则等方面,阐述“脾体阴而用阳”的观点,旨在丰富脾胃学说,并为临床辨治脾胃疾病提供思路。1 从易理论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鼓胀论》中指出,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把脾与乾、坤二卦联系起来,将其生理特性比对《易经》的卦象进行诠释,这样脾的生理特性就被放到一个更大的范畴中进行讨论。受其启发,本文首先从易理来阐发“脾体阴而用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3期2014-01-26

  • 温中法治疗虚火上炎型口腔溃疡验案
    灸的温中法治疗因脾阳不足导致无根虚火上炎的反复口腔溃疡,取得疗效。1 病案介绍患者,男,22 岁,于2013 年2 月22 日初诊。反复性口腔溃疡3 年,平均每月1次,每次持续3到6天。四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口腔溃疡发作。素体中气不足,言语声低,易腹胀、感冒,每逢天气转凉,必身体不适,怕冷恶风,胃纳差,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平时偏好冷饮,饮食不规律,入睡困难。每次口腔溃疡都当做上火而喝凉茶,配合服用喉风散,疗效不佳,反复发作。查体: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4期2014-01-25

  • 浅析内燥致泄
    。然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阳被困则无力化湿,而湿邪愈盛。李中梓在 《医宗必读》中曰:“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湿邪不祛,气机运动易被阻滞,脾阳被困则无力气化,气化不足则脾阴不得滋养而内燥生。李东垣曰:“气少则津液不行”。气不生津、气不化津则津液亏虚而呈干涸之象,内燥之证成矣。清·石寿堂 《医原·百病提纲论》中曰 “阴阳互根,气血同源,阳虚甚者阴亦必虚,釜无薪火,安望蒸变乎精微?气虚甚者,血亦必虚,车无辘轳,安望汲引以灌溉?往往始也病湿,继者湿又化燥”[1]。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8期2013-08-15

  •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夜间腹胀10例
    用寒凉药物而戕伤脾阳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祖国医学认为,昼为阳,夜为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本病病机为脾肾阳虚,加之夜间阴气盛,导致脾胃气机不调,引起夜间腹胀发生。夜半前后阴气最盛,腹胀亦最甚;黎明前阳气渐升,腹胀亦逐渐消失。治疗中采用理气温中健脾等法,虽收效较快,但作用不能持久。究其原因,乃仅补后天之脾阳,而未补先天之肾阳,则脾阳得不到肾阳资助,故而作用不能持久。附子理中汤源于《闫氏小儿方论》,适用于理中汤证阳虚较甚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5期2013-02-02

  • 苓桂术甘汤临证新用三则
    吐食少便溏,又属脾阳虚寒,失于运化,停饮上逆。治当温阳补脾,化饮降逆。故医者首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代赭石治疗,治法虽切病机,然长于健脾止呕,而祛饮之力甚微,因之药后“呕吐稍减,精神好转”而“余证如故”,后仿己椒苈黄丸方义,于前方中加防己、椒目、葶苈子以增强利水逐饮之力,故能服药2剂而尿增胀减,4剂诸症全消,其病乃愈。2 高血压2.1 病例资料 王某,男,60岁,患高血压18年,头晕反复发作4年,胸闷,心悸,双膝以下浮肿月余。2010年10月3日入院,诊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年5期2012-08-15

  • 浅谈湿困脾阳与脾虚湿困①
    11530)湿困脾阳与脾虚湿困是中医常见的两种病变类型,也是中医的病机诊断。湿困脾阳,是指水湿困阻于脾,影响脾阳运化功能所产生的病变;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内湿阻滞。两者的病因病机稍有差异,而且主要证侯又大体相似,常互为因果。在辨证之时,易被忽略,如概以大队健脾祛湿之品而治之,虽获小效,然主次不分,标本未明,导致本末倒置,而贻误治疗。湿困脾阳与脾虚湿困的发病都与“湿”和“脾”有着密切的关系,湿为阴邪属土,脾为湿土之脏,湿土同气,同类相召,脾居中洲,职司运化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11期2011-08-15

  • 黄土汤临证二则
    症状不同,但同属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固涩失常所致。治病求本,同选黄土汤加减。方中灶心土性温质重,温暖脾胃,温中止血,又能涩肠止泻,两位患者均为农民,使用时取自家温热灶心黄土打碎入药,不必另煎取上清液以增强其对肠道粘膜的保护作用;白术温肾阳而健脾气,使阴能守于内,阳能护于外,阴阳相得,人得安和;附子为辛热之物,归脾经,温补脾阳,炙甘草味甘性平,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阿胶补血止血,为补血止血要药,直接入药,其粘滞之性可增加灶心黄土的有效成分;黄芩清热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0期2011-02-11

  • 夏秋谨防湿邪致病
    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化水湿功能正常,就不会造成湿邪致病。反之,脾失健运,湿邪乘虚而入就会致病,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肠胃炎症状。如何祛湿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如果抵抗力足够强,外来的邪气是不会致病的,外来邪气导致疾病的发生,肯定是因为抵抗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不足以抵抗外来邪气的入侵。湿邪最易向脾虚的人下手。所以想要有效地抵抗湿

    家庭用药 2009年9期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