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吴茱萸、肉豆蔻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脾阳虚型)经验
——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2020-02-13 07:47段丽云顾成娟
吉林中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肉豆蔻脾阳胃轻瘫

段丽云,顾成娟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仝小林名中医工作室,广东 深圳 518034)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无机械梗阻出现的胃动力障碍、延迟排空、胃电节律紊乱等情况,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早饱、上腹疼痛等症状[1]。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2 型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案有饮食疗法、胃动力药物治疗、胃电刺激治疗等,但存在一定局限性[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仝小林院士认为,脾阳虚是2 型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病机,多因长期贪凉饮冷、情志失调、消渴日久或素体脾虚,脾阳受损所致。仝小林院士提出“态靶因果”及“症—证—病”结合的思想,对于虚寒体质及“虚”“损”阶段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注重温补脾阳,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善用态靶同调的药物——干姜、吴茱萸、肉豆蔻,效如桴鼓。

1 脾阳虚是重要病机

2 型糖尿病胃轻瘫属现代医学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当属中医学“痞满”“腹痛”“反胃”“胃缓”“呕吐”等范畴。病位主要在中焦脾胃,如《灵枢·本脏》提出“脾脆则善病消”;《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太阳之复……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消渴“皆起于中焦而及于上下”。消渴病多以阴虚燥热立论,但消渴日久,阴损及阳,阳气渐衰,或素体本虚,长期贪凉饮冷;或多思伤脾,耗伤脾阳;或消渴者恪守阴虚燥热,过用寒凉损伤脾阳等,皆可致脾阳虚。脾阳虚温煦运化无力,胃中无火,难以腐熟水谷,故腹胀、早饱;脾阳不振,健运失职,升降失常,精不得布,痰湿、水液内停,气机阻滞,故腕腹痞满、恶心欲吐、纳呆等;脾阳虚,中焦失于温养,不能温达四末,故腹痛、畏寒肢冷等。治宜温脾阳为基本大法。仝小林院士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胃轻瘫不同分期的临床表现及病情程度不同,急性期以脾胃阳虚证为主,缓解期以中焦虚寒证最常见,多因长期饮食贪凉、调护不当、情志失调、久病伤脾、脏腑虚弱等原因,致脾阳虚弱,运化不利,升降失司所致。且2 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多消渴日久,阴损及阳,脾阳渐损,运化失常,升降失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致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内生,或郁而化热,形成虚实夹杂或寒热错杂证,久者损伤肾阳,致脾肾阳虚。但终不离脾阳虚之重要病机。

2 温脾阳为基本治法

仝小林院士认为,本病急性期当“急则治其标”,以消除呕吐、腹胀等主症为主,缓解期当“缓则治其本”,治疗应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血糖情况,临证紧扣症—证—病结合的辨治思路。临床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虽有脾胃阳虚、脾肾阳虚、脾胃虚弱、痰湿阻滞、虚实夹杂或寒热错杂等不同证型,但多以脾阳虚常见,治疗注重温补脾阳,临床疗效显著。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精选三味药物——干姜、吴茱萸、肉豆蔻合成三味小方,以温脾阳为主,佐以降逆止呕、理气止痛,为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态靶同调的药物。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的功效,可温中祛寒、扶阳抑阴,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现代药理研究[4-5]表明,干姜含有挥发油类、姜辣素类、环丁二酸酐、棕榈酸和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溃疡、镇痛抗炎、调节免疫、抗肿瘤、保肝利胆、抗缺氧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脘腹胀痛、五更泄泻等。现代药理研究[6-8]表明,吴茱萸含有生物碱类、苦味素类、挥发油和黄酮类等成分,含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具有抑制消化性溃疡、保护肠黏膜,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还有抗炎镇痛、抑菌、抗肿瘤、降血脂等作用。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sticafragrans Houtt.)的干燥成熟种仁,首载于《药性论》,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现代药理研究[9-10]表明,肉豆蔻中含有肉豆蔻油、木脂素、苯丙素和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止泻、抗菌、降血糖血脂、抗肿瘤、调节免疫和保肝护肝等作用。

3 药物剂量及安全性

《中国药典》2015 版记载,干姜临床应用剂量为3~10 g,吴茱萸有小毒,剂量范围为2~5 g,肉豆蔻为1.5~6 g[11]。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临床应用上述规定剂量效果不佳,故临证时常随证施量,根据患者病情及症状调整药物剂量。干姜常用剂量为9~30 g,吴茱萸用量一般为6~15 g,肉豆蔻为6~15 g。由于吴茱萸有小毒,为用药安全性,仝小林院士常嘱患者半月复查1 次肝功能,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停药。目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 验案举例

刘某,男,45 岁,2018 年10 月23 日初诊。身高172 cm,体质量78 kg,BMI 26.37 kg/m2。主诉:血糖升高10 年,上腹痛、腹胀2 个月余。现病史:患者10 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7.1 mmol/L,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2 型糖尿病,予饮食、运动控制及二甲双胍治疗,后予诺和龙、拜糖苹、络活喜治疗,血糖控制可。3 年前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2 型糖尿病胃轻瘫,予莫沙必利治疗,服药2 周后,症状好转,自行停药,后间断服中药调理。近2 月余出现上腹痛、腹胀,纳差,早饱,偶进食后恶心呕吐,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就诊。刻下症:上腹痛、腹胀,打嗝、口气重,腹凉、手脚凉、怕冷,双下肢轻度水肿,纳差,眠可,大便溏,2~3日1 次,夜尿1 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既往史:高血压、脑梗死。辅助检查(2018 年10 月22 日自测血糖):空腹血糖5.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7 mmol/L。西医诊断: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胃轻瘫;脑梗死。中医诊断:腹痛;痞满(脾阳虚证)。方药组成:干姜30 g,制吴茱萸9 g,煨肉豆蔻9 g,盐补骨脂15 g,茯苓30 g,生白术30 g,蜜黄芪30 g,鸡血藤15 g,黄连9 g,生姜15 g,大枣9 g,水蛭粉6 g。14 剂,水煎服,日1 剂,早晚分服。嘱:半月后复查肝功能,定时监测血糖变化。

2018 年11 月10 日二诊:患者服药14 剂后复诊,腹痛、腹胀较前好转50%,无恶心呕吐,腹凉、怕冷好转60%,双下肢水肿减轻30%,食欲较前改善,眠可,夜尿1 次,大便成形,2~3 日1 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复查肝功能未见异常,血糖控制可。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在原方基础上加淫羊藿15 g,大腹皮9 g。继服14 剂,嘱半月后复查肝功能。患者半月后复诊时,腹痛、腹胀基本消失,双下肢水肿减轻60%,怕冷较前明显好转,纳眠可,夜尿1 次,大便成形,1~2 日1 次。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复查肝功能未见异常,血糖控制可。继续予中药调服。

按:患者3 年前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西医诊断为2 型糖尿病胃轻瘫,近2 个月余出现上腹痛、腹胀,打嗝,纳差,早饱,偶进食后恶心呕吐,腹凉、手脚凉、怕冷,双下肢轻度水肿,结合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等症状,辨证为脾阳虚证。治则为温阳散寒。治法以温脾阳为主,佐以降逆止呕、理气止痛。整个诊疗过程结合“态靶因果”及“症—证—病”的思想,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取得满意疗效。

猜你喜欢
肉豆蔻脾阳胃轻瘫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阎小萍教授运用“益脾阳,滋脾阴,健中土”辨治风湿病经验※
从脾阳虚浅论抑郁症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肉豆蔻-8散中5种成分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气相色谱法测定肉豆蔻-8散中的丁香酚的含量
肉豆蔻挥发油抑菌及抗花生油氧化作用研究
论脾阳虚与消渴病的联系*
二十味肉豆蔻丸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