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涵,张翠青,顾成娟*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广东 深圳 518000)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疾病谱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气污染、抗生素滥用等,均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其不仅是一个症状,同时也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由于病因复杂,据统计,临床上有半数以上慢性咳嗽的患者被误诊误治[1]。西医对于咳嗽的治疗,主要针对其原发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等,采用多种类型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有着丰富的经验,而对于无法确定病因的慢性咳嗽,尚无特效治法,通常以镇咳药、解痉药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中医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入的研究,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2]中总结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端:“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而根据内外之邪的不同,又将咳嗽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浊阻肺、痰热壅肺、寒饮伏肺、肺脾气虚、肺肾阴虚等证,凡此种种,无论是外感六淫之邪侵袭肺卫,还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内邪扰肺,皆能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嗽[3]。
劲咳,此处指喘息剧烈、频度较高、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慢性咳嗽,如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阴霾气候频发所致的老幼成人之咳嗽便是劲咳,亦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临床可见发热或不发热,辨证要点为气急而咳夜甚,咯吐黄白黏痰,舌尖红赤,成人苔白厚,儿童苔薄白或薄黄,脉多为滑数,其病位在咽喉和主支气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言:“气分阻闭,当治肺经”,肺主气,肺气不通则咳逆上气,治疗当以恢复肺宣肃功能为首,兼以止嗽化痰,方用前百苏苈汤。郁咳,主要为心因性咳嗽,临床亦并不少见,本病以七情内伤为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气郁于肺,乃是郁咳的主要病因,《丹溪心法》亦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治之之法,首先以宣肺除郁,降气止咳,亦用前百苏苈汤。值得一提的是,本病乃肺气郁闭而起,如高歌、呐喊等开宣肺气之法,均可配合用于治疗此种类型的咳嗽。
仝小林院士认为,无论由何病因引起的咳嗽,肺失宣肃都是其主要病理变化,在临证时,应谨遵“态靶因果”十字处方策略[4],不仅要除其“因态”,更应关注“现态”,把握病证的核心环节,精准打靶,此类咳嗽经一般的化痰止咳之法疗效欠佳,缠绵恒日,久治难愈,其关键之处便在于恢复肺脏正常的宣发肃降功能。前百苏苈汤功能开宣肺气,降逆止咳,是治疗劲咳、郁咳的靶方,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前百苏苈汤由前胡、百部、苏子、葶苈子四味药组成,为仝小林院士依据升降理论所创之通调肺气,恢复肺宣肃功能的靶方。方中前胡与百部、苏子与葶苈子分别组成药对,其用意有三:其一,药性上,一升一降,前胡、百部开郁宣肺,苏子、葶苈子祛邪降气,共同打开上焦之气机,使肺气调畅,一身之气得以运转,治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其二,态靶同调,既能通调肺气以调气郁之态,又兼祛邪止痉平喘(支气管痉挛)以打咳、痰、喘等症状之靶;其三,功效上,前胡、百部以止咳为主,苏子、葶苈子以祛痰蠲饮为主,其中苏子在降气的同时善于祛痰。苏子降气汤常用于治疗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痞塞,合莱菔子、白芥子而成的三子养亲汤更是痰浊壅肺的良方,而葶苈子则在泻肺的同时善于攻水逐饮,用于饮停胸胁喘不得卧及水饮攻肺喘急而咳者,葶苈大枣泻肺汤即为治疗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胸满的要方。两药对在劲咳、郁咳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缺一不可。方中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本草纲目》有言:“前胡,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本草逢原》言:“前胡……能治痰热喘嗽,痞膈诸痰”,《名医别录》载前胡:“主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本方中前胡功专宣肺理气,除肺中实热,治痰热哮喘咳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欧前胡素是前胡的主要成分之一,其能够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黏液分泌和杯状细胞的增生,并通过降低IgE 的水平起到治疗哮喘的目的[5-6];欧前胡素还可通过抑制ARDS 中ROS,影响ROS 介导的PI3K/Akt/NF-κB 信号通路,下调p-PI3K、p-AKT、p-NF-κBp65 蛋白表达水平,减少促炎性因子的释放,以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且高剂量组保护效应优于低剂量组[7]。
百部性微温,味甘、苦,归肺经,功能润肺止咳,主治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等疾病[8]。与前胡的辛燥之性不同,百部药性偏润,《本草纲目》记载:“(百部)止暴嗽,浸酒服,三十年嗽,煎膏服,小儿寒嗽,同麻黄、杏仁丸服”,《千金方》载:“疗三十年嗽,以百部根二十斤,捣绞取汁,煎之如饴,服方寸匕,日三,验”,《滇南本草》载:“(百部)治肺热咳嗽、消痰、定喘、止虚劳咳嗽,杀虫。”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百部生物碱具有抑菌、抗真菌、抗病毒、杀虫、止咳等作用[9-10],研究人员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了ACHE、JUN、DECR1、NR3C1 可能是百部治疗咳嗽的重要靶点[11]。
苏子辛温,无毒,功能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本草崇原》载:“(苏子)主下气,除寒,温中”,《本草衍义》载:“治肺气喘急”,《本草汇》言:“苏子,散气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本草逢原》亦言:“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药。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药品化义》对苏子治疗郁咳有着详细的论述:“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膈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经》云,膻中为上气海,如气郁不舒,及风寒客犯肺经,久遏不散,则邪气与真气相持,致饮食不进,痰嗽发热,似弱非弱,以此清气开郁,大为有效。”均提出了苏子开郁散结,降气平喘之功效。研究结果显示,紫苏子水提物、醇提物和醚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镇咳作用[12],且能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胸闷等临床症状,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是治疗哮喘的常用中药[13]。葶苈子性寒,味辛,无毒,《滇南本草》载其:“主治下气、定喘消痰、利小便、消水肿,疗面皮浮肿”,与大枣同煎,治肺痈喘急及支饮不得息。《药鉴》言其:“痰饮咳不能休,用之立痊”。与苏子之降气不同,葶苈子以泻肺气为主,偏于攻逐寒痰水饮。
前百苏苈汤方歌[14]如下:前百苏苈劲咳妙,麻桑桔味生甘草。咽喉疼痛连灯笼,发热石柴哮龙芍。若伴发热,可加石膏、柴胡;咽痛加连翘、锦灯笼;治疗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加地龙、白芍;若喘憋重,可增加苏子、葶苈子用量;若痰多,亦可根据患者情况加用化橘红、川贝粉、陈皮等化痰之品以提高疗效。药理研究表明,芥子苷为葶苈子止咳的有效成分[15],复方葶苈子胶囊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排泌酚红的作用,通过增加气管腺体组织分泌,痰液黏度下降而达到祛痰作用,其对氨雾刺激引起的咳嗽也有明显的止咳作用[16-17]。
《中国药典》2015 版记载,前胡临床用量范围为3~10 g,百部为3~9 g,苏子、葶苈子均为3~10 g[18]。然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即使用至药典所载最大剂量,也难获良效。仝小林院士倡导“随证施量”,劲咳、郁咳多缠绵日久,当施以重剂方能除积弊、起沉疴,因此,前百苏苈汤用于治疗劲咳、郁咳,前胡常用剂量为9~30 g,以15 g 为多,根据咳嗽频度及剧烈程度选择合适剂量;百部常用15~30 g;苏子与葶苈子则依据咳嗽以痰为主或以饮为主来化裁使用,苏子化痰,常用剂量为9~15 g,葶苈子化饮,常用剂量为15~30 g。
张某,男,55 岁,2016 年11 月29 日初诊。主诉:间断咳嗽咳痰3 年,加重1 周。现病史:外感痊愈后间断咳嗽气急3 年,咽中胸前刺痒不适即咳,昼轻夜重,入秋后即发,冬季加重,气温回暖后可缓解,雾霾天气亦加重。伴咳痰,痰量多,色白,偶见黄痰。咽部常有干痒不适感,饮水不能缓解。时有胸闷憋气,咳甚时偶伴气喘,无发热胸痛,胃纳不佳,食少不饥,眠一般,二便调。自服“头孢”等抗生素、复方甘草片、橘红痰咳液等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来仝小林院士门诊就诊。舌红苔白厚,根部黄腻,脉沉略滑。否认肺心病、哮喘等病史,有吸烟史,每日10~15 支。辅助检查(2016 年11 月20 日菏泽市立医院),X 线片: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及纵膈居中,肋膈角锐利,心影形态大小正常;血常规五分类:WBC 11.7,CRP 34 mg/L。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诊断:劲咳。处方:前百苏苈汤加减。方药组成:前胡 15 g,百部 30 g,苏子 15 g,葶苈子15 g,炙麻黄 6 g,桑白皮 15 g,陈皮15 g,五味子 15 g,冬凌草15 g,桔梗 15 g,生甘草 30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 次。
患者服上方35 剂后复诊,咳嗽发作频率较前降低70%,咳时症状明显减轻,胸闷喘憋缓解50%,咽喉不适感基本消失,痰仍较多,效不更方,继服1 个月。适逢春节,患者又服药1 个月后按原方抄方继服30 剂方来复诊,诉咳嗽咳痰基本缓解,夜间已可安睡,予原方稍作调整,理气益肺以收全功。
按:风寒之邪袭表,表证既除,然肺气遭郁闭,肺失宣肃,气机上逆,故发为咳嗽。肺气不利,津液不布,水道不行,则聚水而生痰,而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升降失司,则进一步加重痰湿。气郁于肺,故见气急、胸闷喘憋。患者既往无呼吸道疾病史,仅于外感后遗留咳嗽咳痰之症状,推测与冷空气、雾霾等反复侵袭上焦肺系亦有关系。以前百苏苈汤为主方,方中前胡宣肺止嗽,百部润肺止咳,苏子降气化痰,葶苈子泻肺平喘,是治疗劲咳的核心药对;炙麻黄辛散,增加宣肺之力;桔梗不仅载药上行,亦是升提肺气之主药;桑白皮亦有泻肺平喘之功,与葶苈子相伍,为治疗肺热喘嗽的常用药对;陈皮燥湿以化痰;五味子敛肺以止咳;冬凌草是防烟防霾之要药,具有润喉理肺之效。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开郁,化痰止咳之功,方证相应,量证相合,故使多年顽疾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