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丽,顾成娟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仝小林名中医工作室,广东 深圳 518000)
慢性咽喉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多见咽干、咽痒、咽痛、咽部异物感、干咳少痰等,属于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成人多发,其病程长久,复发率高,症状顽固,不易治愈,常因外感、吸烟或闻及刺激气味、不良生活习惯、情绪起伏或过敏性疾病等诱发。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菌群失调是引起慢性咽喉炎的主要病因[1-2],感染可导致咽部黏膜生态环境紊乱,造成咽后壁持久的炎症反应,长期滥用抗生素可加重菌群失调,破坏咽部固有菌群结构,使固有菌群防御能力减弱,人体自身免疫机能下降。目前西医多采用局部治疗及抗生素治疗,虽能改善病情,但不良反应大、症状易反复,且后期耐药情况明显,不利于本病的长期治疗。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不仅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持久,不良反应少,且远期疗效显著。仝小林教授认为,慢性咽喉炎患者治疗时应注重清咽润喉,可选用冬凌草、滁菊花、麦冬代茶饮,维持药力作用于局部,直达病所。
慢性咽喉炎多因病原微生物的长期反复感染引起,常规使用抗生素会致咽喉部固有微生物菌群破坏。《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以君相二火经脉关系咽喉。”故古代医家多以阴虚痰火立论,用药则以清热利咽为主。仝小林教授认为,呼吸道黏膜喜润恶燥,易感受各种热邪,乘袭官窍及肌表皮肤,郁热上壅,结于咽喉,若持续煎熬咽部津液,破坏咽喉黏膜,则转为慢性咽喉炎[3],以咽咳(非气管非喉咙之频繁清嗓咳),咽干,喜冷饮为辨证要点。咽喉为肺之门户,与外界相连,部位靠上,“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疗之法当以“清润”为主,清轻疏透,润燥养阴,直达病所。若长期反复刺激咽喉,日久内舍于脏,久病入络,内生痰瘀,则当兼顾活血通络;或久病失养,阴损及阳,阳不化阴,阴阳俱损,则应攻补兼施、内外并治[4]。
仝小林教授认为,代茶饮用量轻,药性平和,无损胃气,可调和脏腑气血阴阳,频频饮服,既可疗疾,又便于患者长期坚持服用,缓图其效,尤其适于慢性病的调理。中药代茶饮既保持了中医汤剂辨证论治加减灵活、疗效显著的特色,又克服了传统汤剂煎煮烦琐、携带不便等缺点,与现代发展趋势相适应,起到预防疾病、保健养生、未病先防的作用[5]。仝小林教授治疗慢性咽喉炎患者时,常以冬凌草、滁菊花、麦冬制成代茶饮,嘱其1 日1 壶,小口冷服,不宜过量。若平素虚火胃寒者,可加干姜片,亦可配红茶、普洱茶;若胃热喜冷饮者,可配绿茶。
仝小林教授认为,慢性咽喉炎患者,治疗当以清咽润喉为主,可选用冬凌草、滁菊花、麦冬三味小方制成代茶饮频服缓治。方中冬凌草甘苦微寒,擅消咽喉肿痛,常用剂量为3~6 g;滁菊花清轻疏透,能发上焦郁火,散上焦郁热,常用3~6 g;麦冬润肺养阴生津,清热利咽,常用9~15 g。
冬凌草,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风湿关节痛及蛇虫咬伤等。肺阴亏虚,津液不足,虚火内生,上炎于咽喉,使其失去清润肃降之机,咽喉失于津液的滋养。冬凌草甘寒清热,苦寒坚阴,能靶向作用于咽喉部,清热毒而散郁结。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冬凌草具有良好的抗炎消肿作用,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肿瘤、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6];冬凌草的煎剂和醇剂可有效抑制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提高机体抵抗力,并迅速降低因炎症引起的白血球增高[7]。
菊花,又名滁菊花,其味甘、苦,性微寒,归肝、肺经,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滁菊花能疏散风热,透邪出表,清肝散结,升阳中之清阳。现代药理研究[8-9]表明,菊花提取物中的绿原酸类物质和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麻疹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菊花中的绿原酸、槲皮素等可降低体内多种炎症因子,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10-11]。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用于治疗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12]。麦冬入肺经,主养阴生津润肺,可使气阴两复,肺润津生,为治本之药。唐代起即出现了麦冬代茶饮的配方和食疗方,目前,麦冬已被开发成多种保健药品和饮品,在195 种含有麦冬的国产保健食品中,45 种具有“清咽”作用[13]。现代药理研究[14-15]发现,麦冬中含有多种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及调节免疫的作用。
张某,男,69 岁,2020 年8 月就诊。主诉:间断口干渴20 余年,反复咽痛半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因口干渴至医院就诊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0.7 mmol/L,餐后2 h 血糖 14.3 mmol/L,诊断为2 型糖尿病,予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降糖,结合饮食运动控制,空腹血糖在7~8 mmol/L,餐后2 h 血糖在11~12 mmol/L。半年前患者因大量饮酒后吸烟出现咽痛,咽干咽痒,自行服药后未见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疗,遂至仝小林院士门诊就诊。刻下症:间断口干渴,不欲饮,无多饮多尿,情绪焦虑,头胀,咽痛,咽干咽痒,伴异物感,偶干咳少痰,吸烟后加重,自行控制饮食。纳少,入睡困难,夜尿1~2 次,大便干,2~3 日1 行。舌暗红,苔薄黄少津有裂纹,舌底瘀,脉弦细。查空腹血糖 7.5 mmol/L,餐后2 h 血糖13.6 mmol/L,TG 6.74 mmol/L,TC 5.6 mmol/L。血压 159/92 mm Hg(1 mm Hg ≈0.133 kPa),身高:173 cm,体质量:76 kg,BMI:25.4 kg/m2。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患者自诉近半年因家庭变故饮酒抽烟频繁。西医诊断:糖尿病,慢性咽炎,高血压,高脂血症。中医诊断:消渴。中医辨证:痰热伤阴证。治法:清化痰热,养阴生津。处方:半夏厚朴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方药组成:姜半夏12 g,厚朴15 g,紫苏子15 g,丹参25 g,黄连25 g,瓜蒌仁25 g,知母30 g,葛根30 g,天花粉30 g,净山楂15 g,酒大黄6 g,冬凌草6 g,滁菊花6 g,麦冬15 g,生姜3 片。嘱其多饮水,戒烟。患者服药2周后复诊,诉服药3剂咽炎明显减轻,3 剂后咽部症状消失,至今尚未发作,考虑患者痰热已除,嘱其以冬凌草5 g,滁菊花6 g,麦冬9 g 养生壶代茶饮服用,1 个月后复诊:自诉口干减轻,大便已正常,1 日1 行。空腹血糖6.5 mmol/L,餐后2 h 血糖8.9 mmol/L,TG 3.72 mmol/L,TC 4.41 mmol/L。期间未服用其他抗生素及中成药,咽炎未在发作,嘱其停服三味小方代茶饮。后继续门诊调整处方降糖。
按:患者患病日久,痰、脂、浊、瘀日久化热,耗伤阴液,加之劳累、情绪焦虑,肝气郁结,中焦运化失常,故以痰热瘀阻为标,阴虚燥热为本,虚实夹杂,应标本同治,治以清热化痰、养阴生津。方中姜半夏祛湿化痰,黄连苦寒泻热,瓜蒌仁清化痰热兼以通便;咽喉为肺之门户,肺喜润而恶燥,故用大量知母、葛根、天花粉养阴生津、滋养肺肾;酒大黄、厚朴活血通络、行气导滞,丹参养血活血通络;紫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净山楂降脂消膏;生姜护胃,防苦寒伤中,此为糖脂同调之方。患者近半年大量吸烟饮酒、情绪焦虑,为加重的诱因,考虑患者为慢性咽炎,故配伍冬凌草以甘寒清热、苦寒坚阴,靶向作用于咽喉部,清热毒而散郁结;滁菊花清轻疏透,清利头目,引邪上行,发表而散郁火;麦冬养阴生津润肺,使气阴两复,肺润津生。三味小方共奏清热、疏风、润燥、养阴之功,清热而不伤津,养阴而不滋腻,故能长期饮用无损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