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清
李阿姨今年60岁,两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低热,到广州某三甲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确诊为肺结核。
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半年后,李阿姨又出现气促,复诊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经过胸腔穿刺等治疗后症状有好转,但不到1个月,李阿姨气促又复发了。
不仅咳嗽、痰多,出汗多,近来睡眠也差,要么难以入睡,要么梦很多,胃口也不好,整个人都没精神。因为症状反复,还需要维持吸氧状态。
女儿决定带李阿姨试试中醫疗法。
正常情况下,脾阳亏损,人体会调动肾阳去温煦脾阳,但李阿姨年已六旬,加之以前较为劳碌,脾肾的阳气均已逐渐亏虚。
脾胃是人体气机的枢纽,也是水湿在人体代谢的场所,脾阳不足,多余水湿就不能送到体外,停留在胸胁,就表现为胸腔积液,中医叫作“悬饮”,进而出现咳嗽、气促、痰多的情况。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脾阳不足就出现疲倦乏力。痰湿停留在胃肠道,就出现了胃口差。
治疗上,急则治其标,张忠德教授以祛痰逐饮为主,兼以温补脾肾。服用半个月中药后,李阿姨可以短时间暂停吸氧,到楼下走走了,1个月后已可摆脱吸氧,胃口好了,睡眠也改善了,只需维持门诊间断复诊即可。
张忠德教授认为李阿姨这种情况,在疾病缓解期可逐渐恢复运动。脱离吸氧后可开始散步,接着可打太极拳;多晒太阳,温煦人体阳气。
平素可以做艾灸,有温阳化气利水之效。选穴:气海、关元、肺俞、脾俞、肾俞。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肚脐下1.5寸(2横指)处。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肚脐下3寸( 4 横指)处。
肺俞穴:位于后背,低头后可以摸到1个突出来的骨头(大椎穴),往下数3个关节,左右两侧1.5寸(2横指)处。
脾俞穴:位于后背,肚脐对应的是第2腰椎,再往上数3个关节,左右两侧1.5寸(2横指)处。
肾俞穴:位于腰部,肚脐对应的是第2腰椎,左右两侧1.5寸(2横指)处。
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灸。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1周灸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