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形

  • 云杉大墨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1)
    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水滴形感器和波氏鬃毛(图2)。雌虫触角上的感器种类有5种,分别为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波氏鬃毛,雄虫触角上则6种感器均有分布。在雌、雄天牛触角上均是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其次为锥形感器,波氏鬃毛和刺形感器数量较少。各感器形态特征及度量值详见表1。表1 云杉大墨天牛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图2 云杉大墨天牛触角感器类型图2.3 触角感器的数量雌、雄触角感器数量比约为3∶1,雌性天牛触角上的感器数量高于雄性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4年2期2024-01-12

  • 咖啡果小蠹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八齿小蠹触角上的毛形感器顶端具孔,兼具感受化学信息和机械刺激的功能[11-12,22]。咪小蠹属在国内少有分布,对属内特征的了解较为薄弱。前人对咖啡果小蠹的研究极少,主要集中在检疫方面,咖啡果小蠹作为新入侵害虫,目前尚无有关其触角感器的文献报道。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咖啡果小蠹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与感器进行观察,明确咖啡果小蠹成虫触角感器的超显微结构,并分析各感器的潜在功能,旨在进一步明确触角感器在寄主选择和定位过程中的作用,为后续开展咖啡果小蠹电生理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8期2023-09-25

  • 茶园天敌巩特桨角蚜小蜂感受器的种类及分布特征
    dea,SP)、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坛形感器(sensillum ampullaceum,SA)、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um,SC)、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SB)、Böhm 氏 鬃 毛(Böhm bristles,BB)。毛形感器(ST):毛形感器在触角上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在柄节、梗节、索节和棒节上均有分布,其中在索节和棒节上数量最多。此感器从基部向端部逐渐变细,末端

    茶叶学报 2023年2期2023-05-22

  • 三种胡蜂的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感器有板形感器、毛形感器、坛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坛形感器等[5-7],其中板型感器和锥形感器被认为和蜜蜂的嗅觉系统相关,坛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对气味、二氧化碳、温湿度敏感[8]。有关胡蜂的触角感器的研究较少,胡蜂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其为食肉性昆虫,具有食性广、取食量大、捕食迅捷等特点,也因此是一种天敌昆虫,常被用于农、林业害虫的防治,在生物控害方面有重要作用,也是生态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9]。与此同时,胡蜂也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其蛋

    中国蜂业 2023年2期2023-04-04

  • 甘蓝夜蛾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均具有刺形感器、毛形感器(3个亚型)、锥形感器(2个亚型)、栓锥形感器、Bö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和鳞形感器10种类型的感器。(1)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SC)。端部较钝,形态较为粗壮,基部具有臼状的凹陷,通常直立于触角的表面(图1b),在这类感器表面一般不具有孔,通常具有与该类型感器纵轴接近垂直的连续纵行条纹(图1c)。雄性长度为(83.41±8.68)μm,其基部直径为(3.78±0.43)μm。雌性长度为(86.54±8.47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3期2023-03-10

  • 油茶蓝翅天牛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感受器大致可分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H)、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 SB)、耳形感器(sensilla auricillica, SAU)、Böhm氏鬃毛(Böhm bristles, BB)等十几种[3-4]。触角感器在属、种及两性之间的功能存在较大分化,不同种类昆虫或同一种类不同性别的昆虫在触角感器类型、形态、数量分布等也存在极大差异[5

    植物保护 2023年1期2023-02-03

  • 大蛾卵跳小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种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板形感受器、乳状感受器、Böhm氏鬃毛、指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2.2.1 毛形感受器(trichodea sensilla,TS)各种感受器的形态特征如图2所示,感受器大小和数量见表2。TSⅠ. 毛形感受器Ⅰ型trichodea sensilla subtype Ⅰ; TSⅡ. 毛形感受器Ⅱ型trichodea sensilla subtype Ⅱ; ChS. 刺形感受器chaetica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9

  • 角蝉触角及其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触角上仅存在一种毛形感器,且其数量、分布在雌雄二性间相近;赵立嵚等[19]观察到条沙叶蝉的触角感器类型与数量在雌雄虫间不存在差异,其触角感器仅包括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两种,梗节上仅有毛形感器;于凯等[20]对柳宽突叶蝉和黑纹片角叶蝉的雌、雄性成虫感器进行观察,发现两种叶蝉触角感器数量都较少,同种雌、雄虫之间也不存在明显差异。扫描电镜技术能发现各种感器表面细微结构的差异,探究其种类、数量、分布,这不仅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探索昆虫触角感器与昆虫行为之间的关系,且有助

    西北农业学报 2022年6期2022-07-15

  • 宽胫夜蛾成虫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的超微形态
    分为不同类型,如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onica)、钟形感器(sensilla campaniformia)等。依据功能特性,这些感器又可分为机械感器(mechanosensitive sensilla)、化学感器(chemosensitive sensilla)、温度感器(thermos

    环境昆虫学报 2022年3期2022-07-14

  • 沙葱萤叶甲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及对沙葱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突的外观可分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onica)等(Schneider, 1964)。感受器淋巴液中分布着一个或多个嗅觉受体神经元(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 ORN)。ORN具有两极,其中一极为神经元树突,伸向触角感受器的顶端,其膜上分布着能特异性识别气味分子

    昆虫学报 2022年3期2022-04-19

  • 牧草盲蝽成虫触角超微结构观察
    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雌雄个体的触角感器种类相同,且感器在触角上的分布基本没有差异。2.2 牧草盲蝽触角感器的类型2.2.1毛形感器。毛形感器表面光滑,外形细长,向顶端渐尖细,基部无基窝。牧草盲蝽触角上的毛形感器分为长直毛形感器和长曲毛形感器2种类型(图1C)。长直毛形感器端部径直前伸呈自然弯曲状,于触角各节均有分布,是数量最多的感器,梗节和鞭节上的数量明显较柄节多。雌成虫触角上长直毛形感器的长度为50.31μm±7.10μm,基部

    中国棉花 2022年1期2022-04-06

  • 六斑月瓢虫触角及感觉器扫描电镜观察
    ca, SC)、毛形感觉器(sensilla trichoidea, ST)、锥形感觉器(sensilla basiconica, SB)、腔形感觉器(cavity-like sensilla, CaS)、钟形感觉器(campaniform sensillum, CS)、哑铃形感觉器(dumbbell sensilla, DS)、香肠形感觉器(sausage sensilla, SS)及Böhm氏鬃毛感觉器(Böhm bristle, BB)。各感受器形态

    生物安全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1

  • 草地贪夜蛾寄生蜂甲腹茧蜂雄成虫触角及胸足化学感器的超微结构特征*
    常见的感器类型有毛形、板形、刺形、钟形、锥形、腔锥形和Böhm氏鬃毛,胸足上常见的感器类型有毛形、刺形、Böhm氏鬃毛和膜状中垫等;烟蚜茧蜂的复眼上还有一种锥形感器,口器上有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14-19]。不同寄生蜂种类雌雄蜂的触角感器差异不同,如二化螟盘绒茧蜂的雌雄蜂触角感器差异不明显[19],而斜纹夜蛾侧沟茧蜂雌雄蜂触角感器差异明显,钟形感器仅出现在雄蜂鞭节[18]。据报道,甲腹茧蜂属昆虫的幼虫头部具有2种感器(S1和S2),推测其可能用于定位寄主,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年6期2021-12-09

  • 小菜蛾成虫喙管感器的超微结构及其神经元中枢投射
    蛾成虫喙管上存在毛形感器(两种亚型)、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5种不同类型的感器。2.2.1毛形感器:毛形感器位于小菜蛾喙管外侧,基部稍粗,顶端纤细,表面光滑无孔(图1:B-D)。根据其长度可分为由两种亚型:毛形感器Ⅰ型和毛形感器Ⅱ型,毛形感器Ⅰ型多分布于喙管外侧中部(图1:B,C),毛形感器Ⅱ型多分布于毛形感器Ⅰ型与喙管的齿钩之间,随机排列4~6排(图1:D)。毛形感器Ⅰ型在雌性和雄性小菜蛾喙管上的平均长度分别为为12.88±1.94

    昆虫学报 2021年11期2021-12-08

  • 栎丽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onca,B)、毛形感器(sensillum trichodea,Tr)、刺形感器(sensillum chaetica,Ch)和钟形感器(sensillum campaniformia,Sc),其中锥形感器有6种、毛形感器有3种、刺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各有1种。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其次为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再次之,钟形感器数量最少。各类型及亚型感器形态特征和量度值见表2。表2 栎丽虎天牛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Table 2 Morphological charact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0-10

  • 盛冈纹瘿蜂(膜翅目: 瘿蜂科)雌虫的超微形态*
    着生有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鳞形感器(图2 D); 锥形感器长(5.36± 0.28) μm(n= 6); 刺形感器长(12.62± 0.82) μm(n= 8); 鳞形感器基部较宽,端部分成3或4个小叉,末端较尖(图2D)。下唇须3节,着生有数量较多的毛形感器,长17~50 μm。下颚须5节,末端3节着生有许多刺形感器和毛形感器(图2C、D)。图2 盛冈纹瘿蜂(雌)头部整体结构Fig. 2 Head of A. moriokae (Female)

    林业科学 2021年8期2021-10-09

  • 草地贪夜蛾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器的形态将其分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板形感器(sensillum placodeum)、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鳞形感器(sensilla squamiformia)、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钟形感器(sensillum campaniformium)、剑梢感器(sensilla scolopadia)、坛形感器(sensillum ampullaceum)、腔锥感器(sen

    生物安全学报 2021年3期2021-09-02

  • 核桃长足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受器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id,St)、腔锥感器(Sensilla coeloconica,Sco)、刺形感器(Sensilla chiaetica,Sc)、锥形感器(Sensella basiconca,Sb)、端指形感器(Sensella finger-like,Sfi)、鳞形感器(Sensilla squamiformia,Ss)、腔形感器(Sensilla cavity,Sca)、棒形感器(Sensilla rod-l

    生物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8-24

  • 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Smith)两亚种(膜翅目:胡蜂科)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均有5种,分别为毛形感受器(trichoid sensilla, TS)、锥形感受器(basiconic sensilla, BS)、板形感受器(placodea sensilla, PS)、刺形感受器(chaetica sensilla, CS)和腔锥形感受器(coeloconic sensilla, CoS),不同类型感受器长度及基部直径见表2.除腔锥形感受器外,其余4种感受器均具有两种亚型;雌蜂和雄蜂个体间感受器的类型相同,分布范围也基本相似.2.2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7-13

  • 黑肩绿盲蝽外生殖器及其感器的超微结构
    微结构2.2.1毛形感器TS(triochoid sensilla)毛形感器I(triochoid sensilla I, TS I; 图3-E)分布于第3产卵瓣虫体腹面和末端边缘,基部宽1.68 μm,着生于突起的基窝中,感器表面有纵纹,端部尖细,整体细长,略弯曲,平均44.93 μm,最长可达77 μm,数量较多;毛形感器II(triochoid sensilla II, TS II; 图2-B)位于交配孔外缘及内部,短小,基部宽0.53 μm,长1.

    环境昆虫学报 2021年3期2021-06-28

  • 异凹纹胡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两种亚型,分别为毛形感受器1型(Trichoid Sensilla 1,TS1),毛形感受器2型(Trichoid Sensilla 2,TS2);锥形感受器1型(Basiconic Sensilla 1,BS1),锥形感受器2型(Basiconic Sensilla 2,BS2),刺形感受器1型(Chaetica Sensilla 1,CS1),刺形感受器2型(Chaetica Sensilla 2,CS2),板型感受器1型(Placodea Sensi

    西南农业学报 2021年2期2021-05-25

  • 微红梢斑螟(鳞翅目:螟蛾科)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虫共有的,分别为毛形感器(Ⅰ、Ⅱ型)、刺形感器(Ⅰ、Ⅱ型)、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ǒhm氏鬃毛。栓锥形感器仅在雌虫触角上被发现,鳞形感器和钟形感器仅位于雄虫触角上;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毛形感器。图1 微红梢斑螟触角(a)和鞭节亚节形态(b)Fig.1 Morphology of 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 antenna (a)and subsegments of flagell (b)2.2.1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

    环境昆虫学报 2021年1期2021-03-30

  • 黑盾胡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类型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trichoid sensilla,TS)、板型感器(placodea sensilla,PS)、刺形感器 (chaetica sensilla,CS)、锥形感器(basiconic sensilla,BS)、腔锥形感受器 (coeloconic sensilla,CoS),前4种感器均有2种亚型,腔锥形感受器仅1种类型,其中以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雄蜂和工蜂个体间感器的类型相同,分布范围基本相似,仅感器大小和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4期2021-03-24

  • 蠋蝽生殖器及胸足化学感受器的显微结构观察*
    hinensis毛形感受器(ST):毛形感受器根据长度和形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其整体特征是一般呈毛状,基部具基窝,与着生部位呈锐角,顶部弯曲。雌虫和雄虫的生殖器上都有Ⅰ型和Ⅱ型毛形感受器,Ⅰ型感受器比Ⅱ型感受器长且细,雌虫产卵器上的毛形感受器比雄虫交配器上的长,但是数量明显少于雄虫,雌虫产卵器Ⅰ型感受器长度为(127.91±13.67) μm,Ⅱ型感受器长度为(50.84±1.78) μm;雄虫交配器Ⅰ型感受器长度为(42.69±2.75) μm,Ⅱ型感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年1期2021-01-22

  • 红彩真猎蝽成虫触角、喙和前足跗节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型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刺形感受器(Sensilla Chaetica,SC)、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和腔锥形感受器(Sensilla Coeloconica,COE),感受器的类型和数量从第1节至第4节逐步增加,其中第4节即末节的类型与种类最为丰富。雌、雄性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相似(图1)。①毛形感受器(ST):呈毛状突起,主要分布在红彩真猎蝽触角的第3~4

    环境昆虫学报 2020年5期2020-11-11

  • 桉小卷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有以下几种类型: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邓顺等,2010; 马瑞燕和杜家纬,2000; Franketal.,2010)、鳞形感器(sensilla squamiformia, SQ)(杨慧等,2008; Ebbinghausetal.,2010; Schneider,1964)、耳形感器(sensilla auricillica, SAu)(曹春雷等,2015; 郝家胜等,2007; 李倩等,2014;王桂荣等,2002

    生物安全学报 2020年3期2020-10-12

  •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等(王世贵等,2007;徐晓蕊等,2012;张璐,2015)。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学者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多种昆虫的感器进行了研究(Chadha and Roome,1980;Gao and Luoetal.,2007;Mi and Sunetal.,2012)。昆虫感器的超显微结构观察,为昆虫分类学研究和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sabinaeXu et

    环境昆虫学报 2020年4期2020-09-14

  • 访花昆虫红腹毛蚊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cavity)、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柱形感器(sensilla cylindric)和耳形感器(sensilla auricillica)(Giangiulianietal., 1994; de Freitas Fernandesetal., 2008; 任宏伟, 2011; Setzuetal., 2011; Awadetal., 2014; Zhangetal., 201

    昆虫学报 2020年4期2020-06-15

  • 两种角顶叶蝉的触角超微形态比较研究
    的触角上只有1种毛形感器类型,其功能主要为嗅觉和味觉[8]。乔利等对板井小绿叶蝉(Empoascasakaii)成虫[9]、凯小绿叶蝉(Empoascakaicola)成虫[10]和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onukii)成虫[11]的触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其触角结构简单,感器种类少,仅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分布在触角上。目前,国内学者在不断进行对角顶叶蝉亚科昆虫触角感器的研究。倪林和戴仁怀比较了甘蔗叶蝉(Exitianusindicus)和尼氏铲头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3-28

  • 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感器类型,常见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等,即使同一类型的感器在不同种类昆虫中形态也有差异,可见感器超微结构的复杂多样(Bruce and Cork, 2001)。这些感器内有特异性神经受体细胞用来探测环境,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Shields and Hildebrand, 2001),具有嗅觉、触觉和感受温、湿度等功能,使昆虫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寄主植物、配偶和捕食者发出的化学信息(Knolhoff and Heckel, 201

    环境昆虫学报 2020年1期2020-03-09

  • 苹褐带卷蛾成虫触角和喙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类型,共发现诸如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芽形感器、Böhm氏鬃毛等10余种嗅觉感觉器[2-5]。Guo等[6]研究显示,昆虫口器的结构可以反映其取食模式和食物类型,其上生长的感器在觅食、寄主识别、产卵地点选择等过程中亦发挥着重要功能。因此,对昆虫触角感器及其口器的种类、分布、形态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在探索昆虫的行为学方面提供依据。苹褐带卷蛾Adoxophyesorana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10-11

  • 黄野螟成虫触角电镜观察及其对7种杀虫剂的EAG反应
    有6种触角感器:毛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图2)。2.2.1 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r)毛形感器是黄野螟成虫触角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感受器。触角上的毛形感器有2种:毛形感器Ⅰ型长49~58 μm,直径1.5~3 μm,基部较粗,由基部向顶端逐渐变细,顶端弯曲;基部斜生,与表面形成钝角,着生于表皮皱褶形成的蜂窝状臼状窝内,规则排列;全感器呈弧形生长,感器壁上有螺纹。毛形感器Ⅱ型长23~29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2期2019-07-25

  • 2种尺蛾成虫口器感器超微结构的观察
    包括3类,分别是毛形感器(st)、锥形感器(sb)和栓锥形感器(ss)。毛形感器分布在整个喙管上,锥形感器分布在喙管中部,栓锥形感器密布在喙管端部。2.2 茶银尺蠖口器感器茶银尺蠖口器上共观察到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3种感器。毛形感器分为3个亚型,锥形感器分为2个亚型,栓锥形感器数量较多,分布在喙管尖端(图1)。各类感器的形态比较如表1所示。2.2.1 毛形感器 毛形感器在茶银尺蠖整个喙管上均有分布,方向指向背、腹连接片。呈毛形,外壁具纵纹,端部尖

    河南农业科学 2019年5期2019-05-28

  • 中华蜜蜂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感器、钟形感器、毛形感器等[2-4]。随后,我国学者对中蜂触角感器也进行了研究,在工蜂触角上除发现上述6种感受器外,还发现了一类缘感器[5]。对触角感器的形态和类型的研究能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信息素及其行为反应间的相关性。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蜂种,因其具有善于采集零星蜜源、耗蜜量低、抵抗胡蜂及产卵有节制等优点受到广大养蜂者的欢迎[6]。此外,中华蜜蜂对维系当地生态平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早期报道的有关中华蜜蜂扫描电镜的图片资料分辨率不高,另外缺乏对雄蜂触角

    中国蜂业 2019年3期2019-04-03

  • 3种常见访花蚜蝇头部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角上分布有6种:毛形感受器(Ⅰ、Ⅱ、Ⅲ)、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和微毛;喙端表面分布有3种:刺形感受器(Ⅰ、Ⅱ)和微毛,其感受器度量特征数据详见表2。2.1 毛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是昆虫触角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感受器,按照其形态和功能大致可分为3类:毛形感受器I、毛形感受器Ⅱ、毛形感受器Ⅲ。2.1.1 毛形感受器Ⅰ毛形感受器Ⅰ(图1)主要分布于蚜蝇触角第一节表面,表面具纵沟,弯向触角端部,端向渐狭,端部尖,长度约50 μm,直径5 μm左右。(a) 大灰优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1-06

  • 异翅亚目昆虫触角感器研究进展
    触角感器主要包括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蒲姆氏鬃毛、钟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等[2-3]。(一)毛行感器垂直于触角表皮,外形细长,前倾,向顶端渐尖细,近端部呈弯曲状。在柄节、梗节和鞭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鞭节上。一般雄虫触角的毛形感器数量多于雌虫触角的毛形感器数量。如:绿盲蝽[4]、荔枝蝽[5]和南方小花蝽[6]等的毛形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上;荔枝蝽[5]、南方小花蝽[6]和东亚小花蝽[7]等雄虫的毛形感器多于雌虫。(二)刺形感器直立于触角表面,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8期2018-04-02

  • 橘小实蝇4种寄生蜂腹部和产卵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8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蒲姆氏鬃、钟形感器、浅凹状感器、栓锥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和分泌毛孔;同时发现阿里山潜蝇茧蜂和布氏潜蝇茧蜂的产卵针端部尖细,而长尾潜蝇茧蜂和切割潜蝇茧蜂的产卵针端部呈倒钩状.寄生蜂; 橘小实蝇; 感器; 扫描电镜橘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又名东方果实蝇,俗称果蛆,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triphitidae寡鬃实蝇亚科Dacinae果实蝇属BactroceraMacquart,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12-25

  • 红椿尼小叶蝉若虫化学感器的电镜扫描观察
    四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栓锥感器、锥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前足附节上存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鳞形感器。尼小叶蝉;若虫;电镜扫描;感器尼小叶蝉(Nikkotettix sp.)隶属于同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红椿尼小叶蝉是楝科植物红椿(Toona ciliata)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嫩芽、嫩梢以及叶片背面的汁液,严重时,可导致幼芽难以抽梢,嫩梢生长不良以及叶片提前脱落,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3期2017-11-17

  • 长角扁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Ⅱ、Ⅲ、Ⅳ)、毛形感器(Ⅰ、Ⅱ、Ⅲ)以及Böhm氏鬃毛。比较发现,雄虫触角每节的长度均显著长于雌虫,雌、雄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相似,类型基本相同。结合长角扁谷盗触角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的锈赤扁谷盗的相关研究等,对长角扁谷盗成虫触角各类感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与推测。长角扁谷盗; 扫描电镜; 触角; 感受器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pusillusSchoenherr,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扁谷盗科Laemophloeidae,其分布遍及全世界

    植物保护 2017年4期2017-08-09

  • 红脂大小蠹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在包括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öhm氏鬃毛在内的5种感器类型,其中毛形感器又分为形态各异的3种亚型。这些感器类型大都在触角的棒节上成带状分布。通过对比其他类似的研究以及感器的外部形态特征,推测红脂大小蠹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是化学感受器,是最重要的嗅觉器官;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以及Böhm氏鬃毛是机械感受器,且腔锥形感器可以感受温湿度,Böhm氏鬃毛可以感知触角的位置。研究结果为明确红脂大小蠹的生境选择、种群聚集等行为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植物保护 2017年2期2017-03-29

  • 铃木氏果蝇触角和下颚须感器的超微形态特征及分布
    为锥形、腔锥形和毛形感器。下颚须上分布着锥形和刺形感器。触角和下颚须上的感器形态和数量均无性二型现象。根据锥形感器的大小及表面孔口的形状和大小,又将锥形感器分为小感锥和大感锥。小感锥表面有序排列着凹陷的小孔。大感锥表面成行排列着“一”字形大孔。大感锥仅分布于触角鞭节上,推测是铃木氏果蝇独有的一类感器,或许是长期进化过程中为感受健康新鲜果实的气味而形成的特殊感器。铃木氏果蝇; 触角鞭节; 下颚须; 感器; 扫描电镜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suzukii

    植物保护 2017年1期2017-02-13

  • 柞栎象成虫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1)
    感受器2个亚型、毛形感受器4个亚型、锥形感受器、齿形感受器2个亚型和腔形感受器。柞栎象雌雄成虫触角性二型不明显,很难作为形态上性别鉴定的可靠依据。雄虫触角感受器数量多于雌虫,但差异不显著。柞栎象触角感受器从基部至端部(柄节至棒节第4亚节)有明显的分化趋势。柞栎象;触角;感受器;环境扫描电镜Fo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Curculiodentipes, we used environmental scanning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2016-12-19

  • 霍氏啮小蜂外生殖器及其感器的超微结构
    种感受器,分别是毛形感器1(TS1)、毛形感器2(TS2)、刺形感器 2 (CH2)、分泌毛孔(SP)、栓锥形感器1(SS1)、栉齿状感器(DS)、浅凹形感器(SD)和火山形感器(VS)。交配器上共发现6种感受器官,分别是栓锥形感器2(SS2)、火山形感器(VS)、表皮孔(CP)、鸡冠状结构(Crs)、钟形感器(CAS)和毛形感器3(TS3)。结果表明霍氏啮小蜂可通过产卵器和交配器上感受器获得与寄主和配偶相关的信息,进而调控产卵行为和交配行为。霍氏啮小蜂;

    环境昆虫学报 2016年5期2016-11-18

  • 杂拟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hm氏鬃毛、3种毛形感器、1种栓锥形感器、6种锥形感器、1种刺形感器、2种指形感器。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长度、基部直径没有明显差异。结合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的触角电位反应数据,对杂拟谷盗触角各类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推测。杂拟谷盗;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触角是昆虫感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触角上不同类型的感器可行使嗅觉、味觉及感受气流、二氧化碳、湿度和温度等功能,从而调节昆虫的行为适应当下的环境条件[1-2]。感器是昆虫感受器官最基本的结构单元

    植物保护 2016年1期2016-09-14

  • 桃小食心虫伪产卵器感器的超微结构
    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Böhm式鬃毛、芽孢感器、乳状感器以及分泌孔。桃小食心虫; 伪产卵器; 感器; 扫描电镜桃小食心虫(CarposinasasakiiMatsmura)属鳞翅目(Lepidoptera)蛀果蛾科(Carposinidae),简称“桃小”,是我国北方果树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面积最普遍的食心虫类害虫,可危害苹果、枣、梨等10多种果实,有些地区枣果被害率平均达75%以上[1]。雌虫在苹果萼洼处产卵,幼虫孵化后蛀入果内。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4期2016-03-01

  • 柑橘大实蝇成虫超微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五类型的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微毛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2.1.1 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id,ST)毛形感受器(图4A、B;图5B、D)基部直立于表皮,端部多弯曲,基部没有特化的表皮环形关节膜(基窝),相对较长,在体表散在分布。根据各毛形感受器的长度及形态的差别,可分为5种毛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1(ST1)长度变化范围是18.18-22.99μm,毛形感受器2(ST2)长度变化范围是51.95-58.44μm,毛

    环境昆虫学报 2015年6期2015-12-16

  • 拟龟纹圆瓢蜡蝉触角扫描电镜观察
    器有8种,分别为毛形感器、耳形感器、耳廓形感器、三角形感器、牙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但耳形感器II型仅存在于在雄虫触角上;此外,雌性触角上首次发现刺形感器II型。除腔锥形感器着生在梗节端部外,其余感器均分布在柄节上,鞭节上未发现任何感器。2.2.1 毛形感器 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是拟龟纹圆瓢蜡蝉触角上数量最多的一类感器,无序的分布在触角柄节中部及端部,且长度从30 um到80 um不等。该种感器呈刚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2期2015-12-02

  • 二点委夜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上存在9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乳头状感器、鳞形感器和Böhm氏鬃毛。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分布与数量各不相同,且雌雄之间存在差异。鳞形感器为雌蛾特有,雄蛾触角上的毛形感器多于雌蛾,腔锥感器少于雌蛾。二点委夜蛾; 触角感受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ö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委夜蛾属[1]。2005年7月我国首次发现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为害玉米[2-3

    植物保护 2015年1期2015-02-14

  • 锈赤扁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主要有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Böhm氏鬃毛3种主要类型。其中,刺形感器具有4种形态,主要分布于鞭节第7、8、9节,毛形感器有2种形态,毛形感器Ⅰ各节都有分布,毛形感器Ⅱ仅有1根,位于柄节腹面,Böhm氏鬃毛主要分布于柄节与梗节连接处。雌、雄虫感器的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雄虫感器密度略大于雌虫。结合感受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的触角电位反应数据,对各感受器的功能进行了推测。锈赤扁谷盗;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昆虫的触角是感受外界信息的主要部位,触角上着生多种感

    植物保护 2015年1期2015-02-14

  • 南方小花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型的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刺形感器 (sensilla chaetica,SC)、锥形感(sensilla basiconca,SB)、具弯钩形感器(sensilla bent-tipped,BT) 和耳形 器 (sensilla auricillica,SA)。2.2.1 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毛形感器是在南方小花蝽触角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感器。其主要特征是基部没有任何特化的

    环境昆虫学报 2014年4期2014-12-09

  • 柑橘长卷蛾触角感器种类与分布的形态学研究
    在着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 柱形感器,其中以毛形感器和耳形感器数目最多。柑橘长卷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柑橘长卷蛾触角感器种类较多,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柑橘长卷蛾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特征,可为解释其生态学习性和对其进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柑橘长卷蛾;触角感器;形态特征;扫描电镜昆虫触角感受器是昆虫机体感知内外部环境、进行化学通讯的信息接收结构,具有感受气流、温

    江苏林业科技 2014年4期2014-09-05

  • 四种鱼蛉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
    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Ⅱ型 (sensilla trichodeaⅡ,STⅡ)、毛形感器Ⅲ型 (sensilla trichodeaⅢ,STⅢ)、锥形感器 (sensilla basiconica,SB)、长锥形感器 (sensilla long-basiconica,SLB)、纽扣形感器 (sensilla buttonshaped,SBT)。主轴上5种感器均存在,触角分支上存在毛形感器Ⅱ型、毛形感器Ⅲ型、锥形感器和长锥形感器4种,无纽扣形感器 (图1

    植物保护 2014年5期2014-06-12

  • 梨小食心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Böhm氏鬃毛。图1 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的形态(×80)2.2 梨小食心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2.2.1 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r) 毛形感器是梨小食心虫触角表面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感器,主要分布于触角鞭节的各亚节腹面,呈细长毛发状,着生于触角表皮毛窝中。梨小食心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有StrⅠ (图2-1)和StrⅡ(图2-2)2种类型,StrⅠ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0期2014-03-26

  • 蝇蛹俑小蜂雌虫触角、产卵器及腹部感受器的类型和分布
    见的感器类型有:毛形、刺形、锥形、板形、腔锥形、坛形感器、Böhm 氏鬃毛等。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 Walker属于金小蜂科,俑小蜂属,是家蝇Musca domestica L.蛹期的主要寄生蜂,国内外已有诸多报道利用该蜂成功防治家蝇等蝇类的报道(薛瑞德等,1989;张桂筠,1992)。也有文献资料表明蝇蛹俑小蜂可寄生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并对其有很好的控制作用(Wharton,et al.,1

    环境昆虫学报 2013年2期2013-11-04

  • 蓝绿齿角芫菁异型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鞘翅目,芫菁科)
    类型2.2.1 毛形感器(trichodea sensilla,TS)毛形感器为分布数量最多的1类感器,根据其形状变化分为5种亚类型:1)毛形感器Ⅰ(TS1):着生于表皮凹陷的基窝内,与触角表面形成30~60°夹角,细长,端部尖细,基部直径约7.0 μm,长为84.0~243.0 μm,主要分布于♀性触角的柄节和梗节周围(图2c);2.2.2 刺形感器(chaetica sensilla,CS)其形态、着生方式同毛形感器(TS2),但较毛形感器刚直挺立,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10-28

  • 蝇蛹金小蜂雌虫触角、产卵器及腹部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TNC)呈细长的毛形,端部尖,整体前倾匍匐着生,有的直立,有些弯曲,长约40.38 μm,基部直径1.93 μm.第4~7 索节和棒节均有分布,一部分位于Ⅱ型板形感器的纵长形穴中,另一部分布在板形感器间隔.各节数量在12~16 之间(图1c).2.1.5 厚壁化学感器(Thick walled chemoreceptor,TKC)该感器较粗,端部钝圆,表面具有纵纹.分布在触角棒节端部的“探索区”,近垂直着生于触角表面,平均长度5.58 μm,基部直径0.8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年4期2013-07-12

  • 孟氏隐唇瓢虫的触角感受器
    虫常见的感受器有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板形感受器,偶见芽孢形、细头形感受器。对触角感受器观察的工具主要有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应用于观察昆虫的外部结构和形态,而内部结构可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许多学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不同类群昆虫的触角感器进行了研究,包括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 Lepidoptera、双翅目 D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半翅目 Hemipt

    环境昆虫学报 2013年4期2013-06-11

  • 两种烟粉虱寄生蜂感觉器的观察
    dea,SP)、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坛形感器(Sensillum ampullaceum,SA)、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um,SC)、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SB)、Böhm 氏鬃毛(Böhm bristles,BB)。毛形感器(ST):毛形感器是触角上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感觉器,在柄节、梗节、索节和棒节上均有分布,索节和棒节上数量较多。毛形感器与触角轴大体呈30°-

    武夷科学 2012年0期2012-12-02

  • 桔小实蝇本地寄生蜂长尾全裂茧蜂雌成虫产卵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2.1.2.2 毛形感器 (sensilla trichoidea,ST)毛形感器是长尾全裂茧蜂产卵器上分布最广的感器,在产卵鞘和产卵针上均有分布,产卵鞘的基部分布较多,产卵针的基部则没有分布,至端部则分布逐渐增多。按形状、大小可将该感器分为两种类型:毛形Ⅰ:沿产卵器方向着生,与产卵针或产卵鞘约呈30°,着生在突起的基窝内,自基部向端部逐渐变细变尖,表面具纵纹。长约43.65~117.91μm,基部直径3.36~4.52 μm(图5)。毛形Ⅱ:同毛形感器Ⅰ

    环境昆虫学报 2012年4期2012-11-22

  • 阿里山潜蝇茧蜂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同类型的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鳞形感器、板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2.2.1 毛形感器 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在触角的各节上均有分布,基部着生在触角较浅的表皮凹陷中,与触角纵轴平行,末端指向触角端,是阿里山潜蝇茧蜂触角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感器。毛形感器按照形状大小可以分为Ⅰ和Ⅱ型(图2A)。Ⅰ型毛形感器是触角上数量最多的感器,每节(柄节、梗节、鞭节)均有分布。整体呈毛状,其上具较浅的纵纹,基部相对较粗,端部纤

    武夷科学 2011年0期201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