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欣,白顺心,姚成层,苟长青,冯宏祖
(塔里木大学农学院/南疆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兵团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阿拉尔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南疆特色果树高效优质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
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属半翅目盲蝽科,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它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棉区,东北也有分布,在新疆、甘肃等地发生严重[1]。新疆植棉区的盲蝽种类以牧草盲蝽为主,近年来其危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2-4]。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牧草盲蝽寄主广泛,寄主植物种类达26科88种,其中偏好寄主有12科22种[5]。
昆虫触角表面的感器是由表皮特化而成,类型多样,其触觉、嗅觉等功能在找寻寄主、取食及交配等行为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6-7]。目前,有关牧草盲蝽成虫触角感器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牧草盲蝽触角感器进行观察,以期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为深入研究其寄主选择行为奠定基础。
供试虫源为牧草盲蝽成虫,采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路边杂草,于实验室进行饲养。饲养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6±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光照时间/黑暗时间)为16h/8h。
取新羽化的雌雄成虫各6头;在解剖镜下用镊子和解剖针将其头部取下,用2.5%(质量分数)的戊二醛固定24h后,将头部浸入pH为7.2的磷酸缓冲液中,用超声波清洗仪清洗30s,重复3次,除去表面粘附物。依次用30%(体积分数,下同)、50%、70%、85%、95%和100%乙醇脱水,其中100%乙醇脱水2次,各梯度分别处理15min。然后,使用临界点干燥仪(Leica EM CPD300,德国)干燥2h。
取干燥好的雌雄牧草盲蝽成虫各6头,每头随机取1根触角,将触角样品置于粘好导电银胶的样品台上,在离子溅射仪108Auto(Ted Pella,美国)内喷金,将喷金后的样品用扫描电镜Apreo S(Thermo Scientific,美国)观察触角上的感器,每种感器观察8个,记录数据并拍照。
触角感器的鉴定和命名主要参考Schneider[8]和Chinta等[9]的标准进行。
雌雄牧草盲蝽的触角均为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个部分组成(图1A)。其中,鞭节又可分为2个亚节。雌成虫的触角总长度为1961.52μm±85.36μm(平均值±标准差,下同),柄节长度为464.53μm±41.94μm,梗节长度为1570.00μm±72.92μm,鞭节Ⅰ的长度为886.75μm±42.16μm,鞭节Ⅱ的长度为609.07μm±35.63μm;雄成虫的触角总长度为1951.07μm±55.03μm,柄节长度为466.00μm±45.38μm,梗节长度为1549.33 μm±112.61μm,鞭节Ⅰ的长度为888.17μm±52.22μm,鞭节Ⅱ的长度为595.35μm±78.95μm。牧草盲蝽触角鞭节的表皮有褶皱状突起(图1B),形同水波纹,不规则地分布在触角鞭节上。牧草盲蝽雌雄成虫触角差异不大,雄成虫触角略短于雌成虫。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在牧草盲蝽的触角上共发现了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雌雄个体的触角感器种类相同,且感器在触角上的分布基本没有差异。
2.2.1毛形感器。毛形感器表面光滑,外形细长,向顶端渐尖细,基部无基窝。牧草盲蝽触角上的毛形感器分为长直毛形感器和长曲毛形感器2种类型(图1C)。
长直毛形感器端部径直前伸呈自然弯曲状,于触角各节均有分布,是数量最多的感器,梗节和鞭节上的数量明显较柄节多。雌成虫触角上长直毛形感器的长度为50.31μm±7.10μm,基部直径为2.49μm±0.81μm;雄成虫触角上长直毛形感器的长度为38.33μm±8.34μm,基部直径为2.11μm±0.56μm。
长曲毛形感器与长直毛形感器外形相似,但前者在近端部略呈弯钩状。该类感器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鞭节上,梗节上少有分布,柄节上未发现。雌成虫触角上长曲毛形感器的长度为42.60μm±2.28μm,基部直径为1.89μm±0.35μm;雄成虫触角上长曲毛形感器的长度为42.13μm±7.03μm,基部直径为2.03μm±0.62μm。
2.2.2刺形感器。刺形感器大量着生于牧草盲蝽触角各节上(图1E)。刺形感器表面有螺旋纹,外形如刺,端部较钝,与毛形感器相比较粗壮,整体上直立于触角基部基窝。雌成虫触角上刺形感器的长度为42.47μm±5.41μm,基部直径为2.49μm±0.18μm;雄成虫触角上的刺形感器的长度为39.69μm±12.78μm,基部直径为2.67μm±0.62μm。观察中还发现,毛形、刺形感器上有椭圆形节状结构(图1F),从靠近感器基部1/3处开始出现2~3个。
2.2.3锥形感器。锥形感器的外形较直,整体较粗短,常直立或沿触角纵轴微弯曲,端部钝圆,有一定前倾角度,基部无突起的臼状窝(图1D)。牧草盲蝽触角上的锥形感器主要分布在梗节和鞭节,数量较多,柄节上未发现。
雌成虫触角上锥形感器的长度为9.57μm±0.58μm,基部直径为1.87μm±0.21μm;雄成虫触角上锥形感器的长度为9.77μm±1.14μm,基部直径为2.04μm±0.30μm。
通过查阅已发表的蝽类触角感器的有关报道,发现其不仅存在性二型现象,且感器类型也各不相同(表1)。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共有9种感器,分别为毛形、刺形、锥形、钟形、腔锥形、具弯钩形、腔形、乳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其中腔锥形感器仅见于雌性触角。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触角上有毛形、刺形、锥形、腔锥形和乳形感器,其中毛形、锥形感器各有2种亚型,刺形感器有3种亚型,乳形感器仅见于雄虫。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ciliate)和红彩真猎蝽(Harpactorfuscipes)的触角感器有4种,共有的类型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而不同的是前者还有芽形感器,后者还有腔锥形感器。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 pyriodes)触角感器类型只有5种,不仅种类少,且无雌雄二型现象。毛形、刺形、锥形感器是这2种蝽所共有的,其中南方小花蝽触角上的毛形、刺形感器各有2种亚型。此外,南方小花蝽触角上有具弯钩形和耳形感器,杜鹃冠网蝽触角上存在腔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
表1 几种蝽类昆虫触角感器种类的比较
对牧草盲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牧草盲蝽有2种毛形感器、1种刺形感器和1种锥形感器。长直毛形感器于触角上分布数量最多,锥形感器数量少于长直毛形和刺形感器,数量最少的是长曲毛形感器。以上3种感器均发现于牧草盲蝽雌雄个体,在类型、分布上无显著差异。牧草盲蝽触角鞭节表面与绿盲蝽[16]、南方小花蝽[14]相似,有褶皱状、不规则分布的突起。
触角上不同种类的感器起感知外部环境、传递信息的作用[17]。现有研究发现毛形感器一般具有触觉、嗅觉、机械感受等功能,是昆虫感受性信息素的主要器官[18-19]。刺形感器具有感受机械刺激的功能[8],而锥形感器主要于机械感受和嗅觉2个方面起作用[18]。本研究发现牧草盲蝽触角上的少数毛形、刺形感器上存在1个或多个椭圆形节状结构,其具体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明确了牧草盲蝽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与近年来蝽类触角感器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补充了半翅目蝽类昆虫触角感器研究内容,也为今后探明牧草盲蝽的嗅觉识别、电生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