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酶

  • 甲巯咪唑致肌酶升高1 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730700心肌酶谱主要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a-羟丁酸脱氢酶(a-HBDH),广泛存在人体各组织,以心、肝、骨骼、肾、肺中为最多,升高多见于心肌损伤、肝病、肌炎等。少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的患者也可出现肌痛及肌酶升高[1]。甲巯咪唑(MMI)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格雷夫斯病(简称甲亢)的常用药物。目前有少量关于MMI 致肌酶升高和肌痛的个案报道。本文报道1 例MM

    甘肃医药 2022年10期2023-01-11

  • 新生儿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一例报道
    次血生化示:肌酸肌酶(Creatine Kinase,CK)3145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786.6 U/L,ALT 67 U/L,AST 242 U/L。予对症治疗5天,复查肌酶:CK 9649 U/L,CK-MB 257.9 U/L,ALT 44 U/L,AST 84 U/L。生后第8天再次复查肌酶:CK 9475 U/L,CK-MB 342.1 U/L,ALT 51 U/L,AS

    云南医药 2022年3期2022-11-26

  • 甲减患者请慎用他汀
    平升高,肝功能和肌酶也轻度升高。同时,甲状腺B超提示,甲状腺轻度增大、回声不均;腹部B超提示,脂肪肝;心超及下肢血管B超未见异常。见王女士紧张的样子,医生跟她解释说:“您这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血脂高、肝功能不好,还伴有肌酶高。这种情况,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同时护肝治疗也要跟上。针对血脂高的情况,考虑到您有严重的甲减,又有乏力、肌肉酸痛症状,肌酶也高,降脂药应用可能会加重这些症状和指标。因此,降脂药要先停服一段时间,等甲状腺激素水平基本正常了,肌酶也不高了,再

    大众健康 2021年5期2021-05-28

  • 婴幼儿期Duchenne肌营养不良就诊原因及肌酶谱特点分析
    常特征。上述这些肌酶谱指标几乎是各级医院、包括基层医院住院或体检项目常查的。因此,分析3 岁前DMD 患儿首次至神经专科就诊原因及肌酶谱特点,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尤其是非神经专科医生早期识别该病,避免漏诊或误诊,尽早确诊,尽早联合干预治疗,提高DMD 患儿生活质量和远期寿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 年6 月至2019年6 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9 例婴幼儿DMD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通过DMD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

    海南医学 2021年3期2021-02-26

  • 肌钙蛋白联合心肌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展,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在冠心病的诊断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2]。本研究旨在探讨肌钙蛋白联合心肌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检查的40例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5~50岁,平均年龄(45.00±2.10)岁;基础疾病:高血压4例,高脂血症30例。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9名,女性21名;年龄35~53岁,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1期2020-12-30

  • 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血压、心电图、心肌酶谱、肌肉活检、肌电图、肺部CT、电解质等在内的一系列常规指标检测。对照组单纯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治疗内容主要有:服用醋酸泼尼松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647)进行治疗,每日口服剂量为1.0 mg/kg,于晨起顿服1次。之后每周进行1次CPK指标检测:服药满6周时,以每周5 mg/d的剂量逐渐减少;当药物服用剂量减至30 mg/d时,以每2周5 mg/d的剂量逐渐减少;当药物服用剂量减至15 mg/d时,以每

    北方药学 2020年5期2020-06-17

  •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病人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不良症病人的血清肌酶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CK、CK-MB、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其他血清学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乳酸(LAC)、丙酮酸(PA)]及相关计算项目(AST/ALT、CK-MB/CK、LAC/PA、α-HBDH/LDH)进行回顾性分析,拟甄别出对辅助诊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价值较高的血清学指标,并分析观察指标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意义。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

    安徽医药 2020年6期2020-06-16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
    氨基转移酶、肌酸肌酶同工酶、肌酸肌酶等指标水平。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经SPSS 21.0软件做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2 结果总结生化检验项目指标:对比钠离子、氯离子、葡萄糖、肌酐、淀粉酶、尿素氮、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肌酶同工酶、肌酸肌酶等指标,两检验标本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素抗凝血浆的钾离子水平低于血清(P<0.05)。见表1。表1 总结生化检验项目指标(Mean±S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2020-04-11

  • 血脂康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过敏反应、肝酶和肌酶异常,尚未发现血脂康所致的横纹肌溶解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11-12]。2014年血脂康美国FDA新药Ⅱ期临床注册研究,入选中美高脂血症患者116例,分为血脂康组(1 200 mg/d,2 400 mg/d)和安慰剂组,结果表明血脂康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三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相似,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未发生肝酶、肌酶升高[13]。1.2 血脂康在几类常用人群中的安全性评价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hina coronary seco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8期2020-01-13

  • 左甲状腺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38例甲减症对肌酶的影响
    药物治疗甲减症对肌酶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3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患者治疗后肌酶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肌酶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5周后比较,观察组患者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水平均得到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过程中应谨慎用药,针对肌酶水平上升患者需严格控制他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1期2019-11-04

  • 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效果及对肌酶谱水平的影响评价
    心肌损害效果及对肌酶谱水平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所有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至2017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排除标准:①宫内感染和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②精神病家族史。观察组:25例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年龄在0~5 d,平均年龄(2.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0期2019-05-30

  • 非心源性心肌酶升高3例
    酮增多症。患者心肌酶升高可能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严重低血钾引起横纹肌溶解有关。后查醛固酮>1 128.46 pg/mL。给予补钾、补液、控制血压、碱化尿液等对症治疗,进一步行肾上腺增强CT示左侧肾上腺结节,考虑腺瘤。后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为皮质腺瘤。病例2患者女性,51岁,因“发热伴意识淡漠24 h”就诊于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体温最高达41.5℃。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1 253 U/L,肌酸激酶同工酶82.9 U/L,乳酸脱氢酶286 U/L,α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4期2019-03-18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垂体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2)甲减亦可合并肌酶异常,临床上可出现肌肉酸痛,近端肌肉无力,行动迟缓,痛性痉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呈现出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ALT、AST的轻度升高,肌肉组织活检可出现细胞即组织间隙水肿,结缔组织增生[12]。肌酶的异常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关,且甲减越重,肌酶升高的程度越高[13]。肌酶的异常可能与免疫因素相关,也有研究[14]认为与机体代谢水平的改变相关。甲减合并肌酶的异常给予优甲乐治疗后,多数肌酶可恢复正常。本例患者ALT、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5期2019-02-11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肌肉损害
    将有明确病因导致肌酶升高的病例排除,共检索文献13篇[4-5,9,12-21],NMOSD患者共计16例。并以“视神经脊髓炎”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和“肌肉损害”或“肌酶”为关键词在国内三个资料相对较全、范围较广的数据库(CNKI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里进行文献检索(截止到2019-02-28),未获取到相关文献。表1 NMOSD患者肌肉损害的相关文献报道注:NMOSD: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CK:肌酸激酶,表2同;MP:甲泼尼龙;RTX:利妥昔单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9年6期2019-02-11

  • 老年人能否用他汀类药物预防冠心病(二)
    检查血脂、肝酶、肌酶及肾功能;使用他汀类药物后4周要复查上述指标,看看LDL-C是否达标,肝酶、肌酶及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是否受到影响。如果LDL-C未达标,应增加他汀类剂量,或改换降脂幅度较大的他汀类药物。肝酶ALT、AST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3倍,或肌酶(CK)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5倍,应停用他汀类药物,并复查,直至恢复正常。对这些患者应再次评估使用他汀类药物的获益和风险。对于高度风险的患者,可考虑减少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或改换另一种他汀类药物,并密切观察。L

    中老年保健 2018年8期2018-10-22

  •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危重型蝰蛇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比CRRT前后的肌酶、尿素氮、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变化。结果 经过CRRT治疗后的肌酶、尿素氮、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重型蝰蛇伤;【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01蝰蛇咬伤在毒蛇咬伤中是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常见急症。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救治与处理,会导致急性肾损伤、急性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2018-01-19

  • 70岁后,不再需要降血脂?
    反应是服药后引起肌酶的升高。有些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会有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或者是没有劲,还有些患者检查时会发现肌酸肌酶(客观反映肌肉损伤的指标)的水平升高。如果肌酸肌酶高出正常值上限的3~5倍,醫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减量或者停药。老年人经常有很多种疾病共同存在,常常需要吃很多种药,联合用药可能导致许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使用调脂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比年轻人更高。专家建议,使用调脂药物时宜从低剂量开始,并逐渐调整剂量,密切观察副作用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7年11期2017-11-08

  • 70岁岁后,不再需要降血脂
    反应是服药后引起肌酶的升高。有些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会有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或者是没有劲,还有些患者检查时会发现肌酸肌酶(客观反映肌肉损伤的指标)的水平升高。如果肌酸肌酶高出正常值上限的3~5倍,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减量或者停药。老年人经常有很多种疾病共同存在,常常需要吃很多种药,联合用药可能导致许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使用调脂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比年轻人更高。专家建议,使用调脂药物时宜从低剂量开始,并逐渐调整剂量,密切观察副作用

    恋爱婚姻家庭 2017年33期2017-11-08

  • 4例皮肌炎的诊疗体会
    的皮肤损害、血清肌酶升高、肌肉活检异常、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对称性肌无力表现。成人发病较隐匿,儿童发病较急,我院4例均为成人,首发临床表现各异,均有四肢乏力和皮肤损害。辅助检查:血清肌酶增高,肌电图异常,此病分类较多,对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对不典型病例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病相鉴别。在我院住院4例,病状典型可早期诊断,提高总治疗有效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4例皮肌炎的治疗资料,总结探讨皮肌炎的有效治疗措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12期2017-08-05

  • 孩子走路无力,查查血肌酶
    后给丁丁抽血做了肌酶检测,发现丁丁的肌酶水平高出正常儿童十多倍,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丁丁被确诊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由遗传异常所致的以进行性骨骼肌无力为特征的骨骼肌坏死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多见于男孩,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患儿出生时或婴幼儿早期的运动发育基本正常,少数有轻度运动发育延迟,或独立行走后步态不稳,容易摔跤。一般4~5岁后症状开始明显,髋带肌无力日益严重,行走摇摆如鸭步态,摔跤更频繁,上楼和跳跃

    家庭医学 2017年6期2017-07-25

  •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200例临床分析
    别为清晨和下午;肌酶增高者占56%,但与肌肉疼痛无明显关联;腱反射活跃者多为甲亢继发,占21%;肌电图异常者占54%;心电图异常者占50%;血象增高者占60%。结论对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周期性麻痹;低钾;肌酶;肌电图;心电图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较为常见。现将我院2000年~2014年收治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的特点及意义进行回顾性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2017-05-05

  • 痫性发作相关的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
    。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6071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670 U/L,乳酸脱氢酶6 279 U/L,α-羟丁酸脱氢酶2113 U/L;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3 U/L,门冬氨酸转移酶1082 U/L;肾功能示尿素14.77 mmol/L,肌酐329 μmol/L,尿酸1476 μmol/L;尿常规示尿潜血3+,尿蛋白3+,红细胞6 μl。腰穿见均匀血性脑脊液,压力300 mm H2O,脑脊液:潘氏试验阴性,白细胞4×106/L;脑脊液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3期2017-04-13

  • 全身与大腿MRI对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对比研究
    外,其余所测6种肌酶水平均升高。结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具有一定的MRI特点,可以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磁共振成像;间质性肺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为临床最常见的炎症性肌病,其特征是眼睑紫色皮疹和伸肌皮肤表面不一致的红斑(Gottron's丘疹)、近端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肌病改变和典型的肌活检。根据Bohan -Peter标准,特征性皮疹同时伴有另外4个特征中的3个即可明确诊断[1]。现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4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3期2017-03-29

  • 运动与重症肌无力
    A、白介素-6、肌酶、CRP以及肌酸)、MG综合评分和呼气流量峰值等评定。在本研究纳入的10例受试者间,研究期间没有疾病活动增加的证据。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显示肱二头肌和股四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显著增加(分别为P=0.002和P=0.037)。四肢近端肌的肌力明显增加。6分钟步行试验以及30秒步行试验也有明显改善(分别为P=0.002和P=0.0039)。BMI值无明显变化,但是其组成改变,表现为肌肉组分增加而脂肪减少(P=0.02)。所用受

    中国康复 2017年2期2017-01-12

  • 左甲状腺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40例甲减症对肌酶的影响
    疗40例甲减症对肌酶的影响蔡卫霞(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河南 信阳 464000)目的 观察左甲状腺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疗效及对患者肌酶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左甲状腺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肌酶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随访15周后,两组患者FT3、FT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6期2016-12-13

  • 多发性肌炎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的鉴别诊断
    论对于肌肉无力和肌酶升高的患者需常规检测甲状腺功能,肌肉病理、诊断性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鉴别多发性肌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肌病所致肌肉病变有重要意义。多发性肌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hypothyroidism)引起的骨骼肌疾病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简称甲减性肌病),可出现典型的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痛和肌酶升高,与多发性肌炎(PM)相似。临床上常将甲减性肌病误诊为PM[1]。本研究总结了资料完整的4例成人PM和4例甲减性肌病病例,探讨二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2015-12-23

  • 帕金森病患者37例血清肌酶水平变化
    病患者37例血清肌酶水平变化张亚东a,李洪亮b,王守勇b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肌酶水平与患者病程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PD患者入组时及其中22例PD患者入组1年后的血清肌酶水平,并设立37例健康同龄人作为对照组,测入组时血清肌酶水平作比较。结果:PD组与对照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P<0.05)。PD组22例入组1年后复查时羟丁酸脱氢酶较初查时明显增高(P<0.05)。结论:PD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6期2015-12-02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伴肌酶增高患者的治疗研究
    状旁腺功能减退伴肌酶增高患者的治疗研究张 徽(富蕴县人民医院,新疆 富蕴 836199)目的 探讨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伴肌酶增高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为此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 选择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肌酶增高作为观察组,35例患者肌酶正常,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血清钙、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7期2015-10-27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皮肌炎肌酶显著升高1例
    无力、肌肉损害及肌酶升高。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皮肌炎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1.1 病例摘要患者,女,56岁,主因“四肢无力1月,发现“肌酶升高5 d”于2012-01-05入院。2011-12-01活动时出现四肢无力,蹲下起立困难,双臂上举费力,症状持续不缓解,无发热、关节肌肉痛、皮疹、消瘦,无畏寒、颜面及四肢水肿,未予诊治。2011-12-08平地步行时因双下肢无力间断跌倒4次,跌倒时意识清楚,可自行爬起,无头晕、心悸、胸闷、胸痛、气紧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9期2015-01-02

  • 恶性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为发热、肌强直、肌酶增高、意识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影像学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综合治疗有效。 结论 恶性综合征临床少见, 多有抗精神病药物服药史, 主要与药物影响脑内递质有关, 临床表现及肌酶增高为主要的诊断依据, 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关键词】 恶性综合征;临床表现;肌酶恶性综合征(NMS)是临床少见的神经精神科疾病, 常见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抗震颤麻痹药物的突然撤药。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肌强直、肌酶增高、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无特异的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4期2014-08-29

  • 苯扎贝特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报告
    在应用中也应注意肌酶、肝酶、肾功的监测和患者症状变化,服用前详细告知患者该药的不良反应,以便急时发现;该患者出现症状后急时停用,并查了肌酶、肝酶和肾功结合症状证实了横纹肌溶解症,分析可能的原因除患者肾功轻度降低、贫血等体质原因,首先应了解肝肾功,且应从小剂量用起,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关键词:苯扎贝特;横纹肌溶解症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头晕5d主诉于2014年2月2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80/110mmHg,体温36.4℃,脉搏7

    医学信息 2014年21期2014-08-27

  • 恶性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为发热、肌强直、肌酶增高、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无特异的辅助确诊依据, 极易误诊。尽早给予调节神经递质药物, 及对症支持治疗, 大多预后良好。现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2012年收治的10例恶性综合征患者, 并复习相关文献, 总结临床经验, 以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1 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6例, 女4例, 年龄25~60岁。8例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 包括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服药种类为:氯丙嗪、氟哌啶醇、利培酮、奎硫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4期2014-08-13

  • 癫痫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与自动症发作肌酶变化分析
    P) 浓度增高。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包括肌肉、皮肤、脑组织在内的多种组织中[3,4]。癫痫发作对肌酶的影响目前报道不多。痫性放电引起神经元损伤,导致NSE、hsCRP的增高,也可能导致肌酶含量发生变化。有学者报道,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后血清肌酶增高[5]。自动症发作主要损伤脑组织自身,对于此类不伴强直或抽搐的癫痫发作,是否也存在肌酶的改变值得研究。因此,本研究收集2类病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者(癫痫发作时伴有肌强直和抽搐者)和自动症发作者(癫痫发作时无强直或抽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3期2014-03-16

  • 辛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1例分析
    。化验:血清肌酸肌酶及心肌型肌酸肌酶同功酶均明显升高,血肌酶稍高,血糖正常。治疗上停用辛伐他汀,卧床休息,能量支持等治疗,肌肉疼痛及机体无力逐渐缓解,化验肌酶逐渐降低。2 讨论近年来因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的报道并不少见,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其危险因素有:①年龄大于70岁;②原有肝肾功能损害;③他汀类与灭特类,烟酸类合用;④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高。本例患者75岁,肝肾对药物代谢能力低,连续服用6个月易产生药物在体内积蓄,所以高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应逐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08

  • 卒中后阿托伐他汀与罗红霉素联合应用致药物性肌炎1例
    史,用药前未化验肌酶。治疗13 d后血清总胆固醇恢复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高(3.74 mmol/L),肝功能、肾功能正常。出院后患者继续服用他汀及控制血压药物,剂量同前,并服用银杏叶软胶囊3粒/日,直至本次住院。本次就诊2周前患者因牙痛,自服罗红霉素300 mg/d(14 d)。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不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左右,否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史及肝肾疾病史。长期吸烟,约20支/日;偶尔少量饮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4期2014-03-08

  • 苯扎贝特致规律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治疗。入院当天查肌酶:肌酸激酶(CK)58 I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8 IU/L,乳酸脱氢酶(LDH)263 I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223 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2 IU/L。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改变。9月12日查血脂:总胆固醇(TC) 3.99 mmol/L,甘油三酯(TG)2.3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39 m

    海南医学 2013年6期2013-04-09

  • 2 型糖尿病引起肌酶升高1 例
    糖尿病(DM)、肌酶升高查因收治入院。入院后7 月13 日查FPG 14.99 mmol/L,胰岛功能:空腹胰岛素(F-INS)5.42 μIU/ml(2.6 ~24.9 μIU/ml)、空腹C 肽(F-CP)610.50 pmol/L(370 ~1470 pmol/L)、餐后2 h 胰岛素(P-INS)55.57 μIU/ml、餐后2h C 肽(P-CP)1258 pmol/L,胰岛相关抗体(抗胰岛素抗体、胰岛细胞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

    实用老年医学 2013年9期2013-04-07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30例分析
    因。结论血清肌酸肌酶(CPK)在急性期显著增高。30例急性良性肌炎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16例,比例较高。急性良性肌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肌酸肌酶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0例患儿中男21例,女9例,其中首发27例,复发3例。1.2临床表现 以呼吸道感染后3~14天出现双腿疼痛,2例为夜间睡眠中,28例为晨起后。表现为两侧对称性疼痛,疼痛部位:24例主要表现为小腿肌肉,4例为大腿外侧肌肉。2例表现为腘窝疼痛。其中5例表现为拒走和易摔倒,3例不能站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0期2013-02-02

  • 以吞咽困难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肌炎1例
    多发性肌炎。血清肌酶谱检查有较高的敏感性,尤以CK和乳酸脱氢酶(LDH)更明显〔2,3〕。但肌酶正常不能排除肌炎诊断,当患者存在肌萎缩时,即使有肌炎存在,肌酶也可不增高。血清肌酶谱检查不仅具有诊断价值,而且能反映病情轻重和治疗情况(其反应肌纤维坏死程度),激素治疗数周后CK水平明显下降,且出现在肌力改善之前。该患者应用激素治疗之后CK明显下降,吞咽困难有改善。肌炎肌电图的阳性率也较高,主要为肌源性损害,有少数出现神经源性损害的原因为供应神经的血管由于免疫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3期2013-01-26

  • 特殊类型周期性低钾麻痹3例
    2周后复查血钾、肌酶正常范围。例2男,56岁。因抬颈无力2d就诊骨科门诊,查颈椎MRI提示颈椎退行性变。骨科医师阅片认为颈1~2椎体有异常信号,考虑颈椎病或骨结核,于2008年2月23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强迫低头位,颈部活动严重受限,右肩外展略差,双上肢肌力Ⅴ-级,霍夫曼征(-),双下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入院后即给颈围制动,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化验提示:血钾1.96mmol/L,血钠144.6mmol/L,乳酸脱氢酶373IU/L,CK

    浙江医学 2013年6期2013-01-22

  • MRI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诊疗中的应用
    无力、疲乏和血清肌酶水平增高,同时DM伴有特征性皮疹。血清肌酶水平的测定、肌电图和肌活检是以往PM、DM的主要诊断方法[1],随着肌肉MRI检查在PM、DM中的应用,其在该病诊疗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2-7]。笔者通过对36例PM、DM患者腿部肌肉MRI检查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PM、DM患者肌肉MRI表现,评价MRI在该病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期间行双侧大腿肌肉MRI检查且符合Boh

    磁共振成像 2012年4期2012-11-07

  • 应用干式快速定量检测肌红蛋白、肌酶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量检测肌红蛋白、肌酶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徐明 王颖 王怀莲目的应用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诊断仪检测肌红蛋白、肌酶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美国博造牌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诊断仪测定36例AMⅠ发病后不同时间和30例健康人血标本。结果36例AMⅠ在症状出现后2~8 h、18~24 h经检测Mb、CK-MB、cTn-Ⅰ均阳性者分别占88.9%、91.6%,所有AMⅠ患者至少有一项检测指标为阳性。结论干式快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6期2012-09-18

  • 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甲状腺机能减退1例诊疗体会
    、肌纤维肿胀断裂肌酶释出而致血清酶升高[2]。此患者多次住院及在上级医院就诊均没有考虑到甲减,先后按肝功能不良、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多发性肌炎甚至是功能性疾病治疗均无效果。考虑未能早期诊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甲减为多系统疾病,症状多部分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贫血、特发性水肿等,而此患者的突出症状为乏力,辅助[3]检查以肌酶、血脂升高为主,易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等等。②许多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认识不够,未能很好的掌握本病的所有临床表现,特别是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期2012-08-15

  • 20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伴血清肌酶升高易误诊为多发性肌炎临床分析
    周期性瘫痪伴血清肌酶升高易误诊为多发性肌炎临床分析谭显红,刘邦慧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 荆州 434020)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血清肌酶学的改变及其与低血钾的关系,以及与多发性肌炎鉴别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K水平升高、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观察其血清CK水平与低血钾的关系,怎样与多发性肌炎鉴别。结果:20例低钾患者的CK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因其表现有肌无力、肌肉疼痛、肌酶升高、补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期2012-03-31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误诊16例分析
    肌肉疼痛、痉挛和肌酶的升高,肌肉的表现可以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1],容易被误诊为多肌炎,重症肌无力;而有些患者主诉胸闷、乏力,检查心电图显示心动过缓,T波低平,心肌酶升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甲减性肌病患者误诊的原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以避免误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甲减性肌病患者中被误诊的16例的临床资料为对象。其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

    中外医疗 2012年13期2012-01-29

  • 上呼吸道感染合并急性良性肌炎22例临床观察
    例奔马律患儿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也显著增高,平均56U/L(正常1~24U/L)。末梢血白细胞降低5例〔(2.5~3.6)×109/L〕。心电图异常4例。14例做病原学检查,其中5例血清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4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1.4 诊断、治疗 患儿晨起突发小腿肌肉酸痛和步态异常,结合血清CPK显著增高可明确诊断。确诊后给予综合治疗,限制活动,疼痛严重者卧床休息。治疗以炎琥宁、痰热清、大剂量维生素C为主,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肌

    辽宁医学杂志 2011年4期2011-12-08

  • 卡马西平致四肢无力2例报告
    未引出。行血钾、肌酶测定均正常。诊断为卡马西平不良反应,收住院观察。立即停服卡马西平,给予补液促进排泄,静脉滴注vitB6、vitC,2d后症状及体征消失出院。例2,男,65岁,因四肢无力5d,于2010年9月20日来本院就诊。患者于7d前因头痛口服卡马西平0.2g,3次·d-1。服药第2天出现走路不稳、语言不清,第3天走路容易摔倒,第4天出现四肢无力,不能起床。无复视及耳鸣,无饮水返呛。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欠清,四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四肢腱反射减弱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7期2011-08-15

  • 缺血修饰蛋白在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肌钙蛋白、肌酸肌酶及同工酶在诊断缺血性、非缺血性胸痛中的阳性率,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取α =0.05 为检验水准,用SPSS 11.5 软件包进行分析。2 结果经冠脉造影最后确诊的63 例缺血性胸痛病例中,心电图异常者33 例,肌钙蛋白阳性者14 例,肌酸肌酶及同工酶阳性者7 例,缺血修饰蛋白阳性者45 例,可见缺血修饰蛋白阳性率远高于心电图、肌钙蛋白、肌酸肌酶及同工酶,其差异经配对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经冠脉造影最后确诊的17

    食管疾病 2011年2期2011-07-08

  • 多发性肌炎合并肝脏损害15例临床分析
    ,肌肉压痛,血清肌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肺部受累比率较高,以肺间质病变最常见,其次为心脏和关节病变,合并肝脏损害较少见,国内2000年至2010年发表的PM合并肝脏损害文献共计10篇,病例数仅24例。为了提高对合并肝脏损害PM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我们统计了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PM合并肝脏损害住院患者共15例,并对这15例PM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肌酶水平以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及诊断所有患者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3期2011-05-25

  • 不典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1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功能均大致正常;肌酶:CK795.4U/L(38.0~174.0 U/L),CK-MB17.0U/L(0.0~24.0 U/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和广泛ST-T改变。四肢无力查因:GBS 和多发性肌炎,入院后做相关检查,腰穿示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示H反射延迟,确诊为GBS综合征。予激素冲击、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加强康复训练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四肢肌力改善为4+级,复查心电图肌酶均正常,患者好转出院。3 讨论典型GBS的诊断要点[1]是病前1~4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2期2011-04-13

  •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血钾浓度与肌力、心电图、肌酶水平关系分析
    与肌力、心电图及肌酶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HOPP患者134例并分为A组(轻度低钾组,n=23),B组(中度低钾组,n=49),C组(重度低钾组,n=62)。 结果 三组上肢肌力及下肢肌力、血清肌酶升高率及血清肌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血钾;肌力;心电图;肌酶;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中图分类号] R7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1-207-03[Abstract] Objective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1期2010-11-18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诊治 8例分析
    主,血清磷酸肌酸肌酶(CPK)增高394~2759 U/L,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也有轻度升高,但以 CPK升高明显。心电图均正常。诊断:患儿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主要以晨起突然小腿肌痛和步态异常,结合血清(CPK)显著增高可明确诊断。1.3 治疗措施 ①限制活动,疼痛严重者卧床休息;②治疗以抗病毒以病毒唑,喜炎平,大量维生素 C,及黄芪注射液,合并有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增高者给加用抗生素,肌痛剧烈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0期2010-08-15

  •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血清肌酶学改变的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肌酶学升高是多发性肌炎和肌营养不良的重要临床特征,其他肌肉疾病也可升高,但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不会出现肌酶学改变。现就126例HypoPP患者肌酶学改变及其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入选HypoPP患者126例,男118例,女8例,年龄9岁~65岁(29.8±8.9岁)。本组无明显诱因89例(70.6%),37例存在诱发因素,依次为疲劳、饱餐、饮酒、高浓度含糖液、感染、输含糖液体及寒冷等,部分病例有多种诱发因素。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2期2010-06-29

  •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中肌电图变化分析
    [2],观察其在肌酶、肌电图及肌肉病理上的改变,着重对EAM动物肌电图变化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分组16只健康英国短毛豚鼠(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300-400克,雌雄各半。4-5只同处一笼,每日给以适量的新鲜蔬菜,以免维生素C缺乏。第一周所有的豚鼠均于项背部皮下注射肌匀浆0.2ml+完全佛氏佐剂0.1ml。以后每周注射一次,连续4周。开始免疫注射6周后,取肌酶谱升高的豚鼠作为多发性肌炎的动物模型(16只豚鼠肌酶谱均升高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11期2010-06-13

  • 重叠综合征误诊1例临床分析
    常规、生化正常;肌酶检测:谷草转氨酶821.5 U/L,肌酸肌酶5385 U/L,肌酸肌酶同工酶273 U/L,乳酸脱氢酶1720 U/L,补体调节蛋白0.80 mg/dL,α-羟丁酸脱氢酶1352 U/L;自身抗体检测:总抗核抗体(+),抗 nRNP抗体(+),抗 Smith抗体(+),抗 SSA 抗体(+),抗 RO-52抗体(+);补体检测:C3 0.23 g/L,C4 0.07 g/L;肌电图提示肌源性病损改变;三角肌肌肉活检病理检测提示皮肌炎改变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1期2010-06-06

  • 以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肌炎 2例报告
    NA抗体阴性。 肌酶均未见异常。肌电图无明显异常。骨盆 MRI示:右侧骶髂关节、右侧髂肌、梨状肌改变,考虑为炎症。梨状肌活检示:少量横纹肌组织,部分区域横纹模糊,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给予甲泼尼龙片(甲强龙)36mg/d。第 2天患者疼痛明显好转,3 d后可坐起,1周后患者可自行行走。讨论:多发性肌炎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骨骼肌为主要受损部位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是四肢近端肌群、颈肌群及咽肌对称性进行性肌无力、萎缩和疼痛,血清肌酶谱活性增高,肌电图呈肌源

    山东医药 2010年4期2010-04-13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肌酶谱变化特点及其机制
    武汉430030肌酶谱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等,广泛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脏及脑组织[1]。组织细胞的损伤可导致细胞内酶的漏出,经组织液进入血液,导致血清酶水平的变化。Bakay等[2,3]发现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及颅内感染均可引起血清肌酶谱升高。本文就肌酶谱在中枢神经系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5期2010-04-12

  • 儿童非抽搐性癫痫发作与心因性发作肌酶变化对比分析
    白。而癫痫发作对肌酶的影响目前尚少见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已经确诊的学龄后儿童非抽搐性癫痫发作与心因性发作,分析其肌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非抽搐性癫痫发作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6~14岁,所有病例均有详细病史,按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国际分类(1989)确诊为癫痫,按癫痫发作的国际分类法(1981)[1]进行分类。包括颞叶自动症12例,额叶自动症9例,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在心因性发作组中,男13例,女9例,年龄6岁~14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11期2010-03-02

  • 以酶学增高为主要特点的多肌炎临床误诊1例
    日9∶00 查心肌酶:CK1 933 U/L,CK-MB 90U/L,AST 851 U/L,肌钙蛋白 0.9 ng/ml,诊断为心肌炎,为进一步诊治,于2009年6月21日来我院。就诊时患者纳差、恶心、呕吐,追问病史患者有四肢无力1个月,进行性加重,伴肌肉疼痛,无发热,查体示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肝脏肋下未触及,双上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Ⅴ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Ⅱ级,远端肌力Ⅳ级,感觉未见异常,腱反射对称性减低。复查血生化:ALT 479.2 U/L,AS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0期2010-02-18

  • 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病人血清肌酶学异常的临床分析
    期性麻痹病人血清肌酶学的异常改变及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血清肌酶学的异常改变及规律。结果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病人肌酶学各项指标普遍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肌酸激酶(账)升高最为突出。结论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病人的血清肌酶学各项指标普遍升高且呈一定规律性。关键词:周期性麻痹;肌酶;血钾中图分类号:R746.3R25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349(2005)08—0695—0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8期200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