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莉
【摘 要】: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甲减症对肌酶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3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患者治疗后肌酶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肌酶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5周后比较,观察组患者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水平均得到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随访15周后两组患者FT3(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指标均呈上升趋势,TSH(促甲状腺激素)指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过程中应谨慎用药,针对肌酶水平上升患者需严格控制他汀类药物使用时间。
【关键词】:左甲状腺素;他汀类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肌酶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2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通常自身常合并继发高胆固醇血症,部分患者存在肌酶异常症状[1];相关研究指出他汀类药物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可导致患者肌酶水平上升,造成肝功能损害[2]。因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是否适宜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临床尚存有一定争议。此次研究对我院38例甲减患者实施分组治疗,观察左甲状腺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我院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38例,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通过的甲状腺减退症诊断标准[3];其中含男患者20例,女患者18例,年龄21-71岁,平均42.3±5.6岁,血肌酐水平(56.1±13.3)μmol/L。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19例;两组资料比较中差异不明显,可比性明确(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单独左甲状腺素((德国默克MerckKGaA,分包装: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65))治疗,口服方式,50μg/次,持续治疗4周。
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口服方式,阿托伐他汀分散片(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63);或阿托伐他汀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20-40mg/次,1次/d;持续治疗4周后,停用他汀类药物,继续口服左甲状腺素。
两组患者均随访15周,复查肌酶水平、甲状腺功能指标情况。
1.3 觀察指标
1)测定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含FT3、FT4、TSH;2)测定患者肌酶改善状况,含CK、CK-MB、LDH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x±s描述计量资料,t进行检验,数据比较显示P<0.05统计学分析有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肌酶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两组肌酶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5周后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得到升高,且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4周后、随访15周后两组患者FT3、FT4指标均呈上升趋势,TSH指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随访15周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短期内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使患者心肌酶水平上升,但停用他汀类药物继续服用左甲状腺素后,两组肌酶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由口服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酶升高其具有可逆转性。
综上所述,甲状腺减退症患者治疗中采用他汀类药物需谨慎用药,严格控制药物使用时间,及时停药,以此促进患者肌酶水平恢复。
参考文献
蔡卫霞.左甲状腺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40例甲减症对肌酶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6):501-503.
杨骁.瑞舒伐他汀联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老年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血脂、脂质过氧化和颈动脉硬化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4(2):151-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