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
- 高密的民间世界
[摘 要]《檀香刑》讲述了一个关于高密的民间故事。这个故事是以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事件为原型而写成的,在《高密县志》《筹笔偶存》以及卫礼贤的个人记述中对事件原型都有记载。相关历史人物、历史细节在小说中有显现,也有缺失。从这个角度看,小说写出了历史,也呈现出莫言对历史的想象。[关键词]莫言;《檀香刑》;高密;民间世界[基金项目]惠州学院教授、博士启动项目“地域文化视野下的莫言小说研究”(2018JB031)。[作者简介]夏世龙(1976-),男,文学博士,惠州学
关东学刊 2023年4期2023-12-05
- 从《檀香刑》吉田译本看小说中民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50021)《檀香刑》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2001 年,这部小说在结构、语言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向民间传统的回归,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大踏步撤退”。 语言上向民间传统的回归,主要体现在大量俗语、方言的使用,尤其在开篇和结尾的“凤头”“豹尾”部分,采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陈述,根据人物特点,变换话语风格,出现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等汉语特色语言,充满乡土气息。 此外,从宗教到建筑、食物、服饰等,小说中还出现了大量特定社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8期2023-09-08
-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民间存在、虚无与反抗
——重读莫言《檀香刑》
史“真实”。《檀香刑》是莫言继《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后又一个“新历史主义”系列的长篇小说,但由于学界对“民间”与“启蒙”的争论,文本评价褒贬不一。徐刚认为《檀香刑》“使得一切原本严肃的历史讲述都失去了意义”[3]296。梅琼林从哲学和艺术的角度论证莫言的历史作品体现了“虚无才是本质”[4]38。刘川鄂认为《檀香刑》“显现了莫言和中国某些作家在思想能力上的缺陷和在精神向度上的偏差,迷失于‘古代’而放弃了‘现代’,混迹于‘民间’而放弃了‘审视’”[5]50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5期2023-08-07
- 直面“丑陋”
【摘要】《檀香刑》从出版起就因其粗俗的语言、野蛮的乡俗、引起生理不适的污物、血腥暴力的刑法描写而饱受争议,本文从原生态的丑、刑罚艺术与灵魂畸形三方面重新对“丑”这一概念进行阐释,提出“谁来定义丑”“现在被当成丑的东西以后还会丑吗”“你自己丑不丑”三个追问,就美丑关系提出新的思考方向。【关键词】莫言;《檀香刑》;审丑;审美【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27-
今古文创 2023年27期2023-07-21
- 声音叙事与《檀香刑》的抒情形式分析
一、引言《檀香刑》是莫言转型时期的作品,小说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融入了地方音乐与戏曲,呈现出民间艺术的诙谐色彩。声音叙事是《檀香刑》中的重要叙事方式,小说中的叙事性与抒情性兼有。莫言在小说中塑造了抒情的主人公形象,让其开口叙述;小说中的茂腔戏及其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复调的色彩;人物的集体性抒情在一个个场景中展开。学界对《檀香刑》叙事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叙事策略研究;第二,叙事视角研究;第三,叙事元素研究。声音作为叙事元素是小说创作的素材来源,也是小说中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5期2023-05-30
- 论莫言《檀香刑》中方俗语词之美
学奖的作家。《檀香刑》出版于2001年,是一部来自民间的民族化小说,采用凤头、猪肚、豹尾的章回体体式,猫腔贯串文章始末。小说以清朝末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高密县(现为高密市)人民英勇抗德、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等为历史背景,以女主人公孙媚娘连接故事发展,围绕亲爹孙丙、公爹赵甲、干爹钱丁展开了一场三爹之间的生死较量,孙媚娘与钱丁之间的爱恨情仇拉开了一场激动人心的生死大戏[1]。由此,一场可歌可泣的民族反抗运动,一场骇人听闻的刑罚,一段似
文化学刊 2022年6期2022-12-28
- 吸收、转化与扩张
——莫言《檀香刑》与鲁迅创作的互文性研究
的深度挪用。《檀香刑》是显示莫言文学才华和个性风格最充分的长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也明显受到鲁迅小说的影响和启发,同时也是对鲁迅的升华与扩展。一、摩罗精神与“看客”谈论莫言的《檀香刑》,首先不可轻视、忽略的就是酷刑叙述。想想看,砍头、凌迟、腰斩、阎王闩、檀香刑等这些极端残酷的刑罚在作品中被大段大段地叙述,怎能不影响作品的美学风格呢?这种酷刑叙述无疑是莫言在文学上的一个开拓、创造,中国文学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此详尽的大面积的酷刑叙述。熟悉莫言的人立刻会想到,这并非
求是学刊 2022年2期2022-11-08
- 生命意识视角下莫言“看客”对鲁迅的继承与超越
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莫言笔下的民众虽然在“看与被看”的文化模型中展露出了嗜血黑暗的动物性,但从生命意识的角度探析,动物性被上升为激发民众觉醒意识的内在动力,它极具生存热情与民间原始野性,使“看与被看”模型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审美高度。莫言的视角与民众平行,为底层民众争取到文学历史主体地位。研究莫言对鲁迅“看客文化”方面的继承与超越,可以对五四以来文学史精神的转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关键词:看客;鲁迅;莫言;《檀香刑》;生命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
艺术科技 2022年3期2022-06-08
- 《檀香刑》中孙眉娘形象解读
陈艳摘要:《檀香刑》中孙眉娘是莫言独具匠心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的“天使”与“妖妇”理论角度来说,她属于“妖妇”形象的范畴。她既带有原罪特征的官能美,又具有放纵欲望的反叛精神,以及生存意识的觉悟和对庙堂文化的挑战,正是这些独特的“气质”完成了她“妖妇”形象的塑造。关键词:檀香刑;莫言;孙眉娘;离经叛道;妖妇形象《檀香刑》是莫言耗时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1897年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胶澳租界条约》后,占路修铁道、掠夺矿产资源等造成当地民不聊生
雨露风 2022年2期2022-03-24
- 民间回归与生命“晚熟”
——从《檀香刑》到《晚熟的人》
永恒的热土。《檀香刑》以人物最原始的声音诉说着残忍冷酷又饱含温情的爱恨刑罚,以敏锐的洞察力直面动荡社会中的腐朽堕落与文化传承中的闭塞灰暗,展示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动人影剧。相比之下,新作《晚熟的人》则少了几分热闹与喧嚣,笔锋更加冷静睿智,然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叛逆”模式的运用更是展现了人物在时代风潮之下的性情百态,彰显着作家的生命态度与乡土观照。文体形式、艺术样貌抑或叙事策略,无论从何种角度,作家均执着地站在民间文化浸润的土地之上,吟咏着原始率性、强韧悲壮的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3-24
- 从阐释学视角分析方言翻译
——以《檀香刑》英译本为例
莫言发表作品《檀香刑》,文中大量使用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独具特色的民间语言,赋予了作品浓郁的民间乡土色彩和一定的文化寓意。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莫言的作品中运用山东方言体现作品民族性的地方数不胜数。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檀香刑》英译本中对方言的处理生动、贴切,既保留了原作的我国民间语言特色,又让译作富有可读性,是平衡原语与译入语的典范。通过阅读与分析《檀香刑》葛浩文英译本中的方言,在翻译阐释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揭示译者在每一个翻
英语教师 2022年11期2022-03-17
- 莫言《檀香刑》德译本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的代表作之一《檀香刑》的德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异化与归化的视角来分析研究译者白嘉琳在处理小说中大量使用并且独具特色的熟语时所选择的翻译策略,即何时选择归化策略,何时选择异化策略,如何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与再现原文内容层面的信息与风格要素,并评价其翻译效果。 关键词:《檀香刑》 熟语 归化策略 异化策略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并于2012年成为了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他的代表作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各国
文学教育 2022年2期2022-03-01
- 《檀香刑》和《行刑人尔依》施刑者形象分析
摘要】莫言的《檀香刑》与阿来的《行刑人尔依》的这两部作品中都涉及施刑者形象的塑造,两者各有不同却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赵甲和尔依这两个施刑者的人物形象,并结合酷刑“表演”中的不同主体来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寓意。【关键词】《檀香刑》;《行刑人尔依》;刽子手;施刑者【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6-0043-03一、人性的差异:大相径庭的“施刑者”刽
今古文创 2022年6期2022-02-25
- 《檀香刑》中“父性”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探析
045000《檀香刑》是莫言代表作品之一,莫言曾在采访中说他的这部小说其实是受了鲁迅先生的影响,他想借助檀香刑来讽刺和批判国人人性中麻木不仁的看客心态。从深层次来讲,好的文学作品其实就是在剖析人性。小说通过对人物各自视角的叙述道出了他们的爱恨情仇,也把历史事件和个人的身世命运结合在一起,就更加凸显出对人物形象现实意义探析的重要性[1]。莫言在《檀香刑》这部小说中塑造的“父性”人物形象有三:将执刑看作艺术的专职刽子手赵姥姥,满腹抱负却屈从强权的县令钱丁,风流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11-28
- 论地域性音乐元素在歌剧《檀香刑》中的运用
——以《相思曲》为例
创作背景歌剧《檀香刑》取材于莫言先生的同名长篇小说,由张云涛教授编创和作曲。其以清末德国殖民侵略山东半岛引发人民抗击外敌暴行的事件为背景,剧情梗概是带头领导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被俘虏后被施以“檀香刑”,孙丙之女孙眉娘为救父亲而和剧中人物多次展开周旋的故事[1]。在创作过程中,张云涛教授潜心研读《檀香刑》的原著文本,并多次听取莫言老先生的建议,力求剧情无限接近原著内容。经过六年的反复打磨,该作品终于在2017 年问世,并于同年6 月23 日至25 日在山
艺术家 2021年3期2021-11-26
- 生态翻译视角下《檀香刑》英译本研究
转换入手进行《檀香刑》英译本的研究分析,从中总结翻译策略,提出译者的正确适应性选择,在把握生态性翻译选择的基础上做好翻译补偿。【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檀香刑》;“三维”转换;翻译补偿【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5-0082-03《檀香刑》是莫言撰写的一本书,一经推出就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作品真实再现了上世纪初期中国被列强侵占,人民群众奋勇抵抗的情景。魔幻现实主义是莫言的写作风格,他自身不仅拥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1-20
- 以归化异化解读《檀香刑》的文化负载词
摘要】莫言的《檀香刑》包含了时代的特殊性和乡土文学的特质。本文基于《檀香刑》的原文以及葛浩文所翻译的英译本,分析葛浩文是如何通过“归化和异化”有效传达原文意思的。【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檀香刑》;归化异化《檀香刑》以“施刑”为主线,讲述了一些中国历史上令人惊心怵目的事件,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好的英译本能够传达中国特有的文化信息。归化和异化分别以目的语文化和源语文化为导向,其功能和目的都不相同,要求译者归异自如。一、归化异化理论归化就是化身为“原作者”,能够做
红豆教育 2021年15期2021-10-28
- 茂腔为何变猫腔
曲高密茂腔。《檀香刑》中的猫腔是茂腔的变形,猫腔独特的叙述方式塑造了小说中脸谱化的角色,并且融合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语言。但高密茂腔变成猫腔有众多不同之处,差异的原因在于地域文化与作品需求。用猫腔的叙述方式书写的《檀香刑》,是高密东北乡的一场盛大的猫腔戏曲,也是茂腔剧本的变形。【关键词】 《檀香刑》;茂腔;猫腔;齐文化【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010-02基金
今古文创 2021年22期2021-09-10
- 莫言《檀香刑》人物形象分析
众的喜爱。在《檀香刑》这部小说中,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和民间传统文艺相结合,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的神秘历史。其中的人物形象众多而又鲜明生动:美丽泼辣的孙眉娘、抗德英雄孙丙、刽子手赵甲、高密知县钱丁、屠夫赵小甲。这些人物形象,美丑并存、复杂多面,作者希望以此唤醒人们麻木的感知,通过丑来唤醒美,通过沉痛血腥的人生体验,唤醒对美好善良的向往。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 《檀香刑》 人物形象从《檀香刑》的创作开始,莫言力求从早年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中走出来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7期2021-08-03
- 莫言的《檀香刑》
美花 《檀香刑》是莫言继《红高粱》和《丰乳肥臀》之后的又一部广受热捧和关注的作品,是莫言五年精心创作的一部具有乡土独创性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是一部从形式到价值指向上有着丰富内涵的作品。小说以1900年德国侵略者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出逃这样错综复杂的历史节点为背景,运用象征的手法,叙述了高密东北乡猫腔戏班班主孙丙联合义和团反抗德国总督修筑胶济铁路失败后,被大清刽子手“状元”同时又是他亲家的赵甲施檀香刑而死的故事
美文 2021年15期2021-08-02
- 论《檀香刑》中的身体美学
:莫言创作的《檀香刑》蕴含着丰富的身体叙事维度:一方面,身体作为主体呈现出野蛮生长、自由绽放的野性美;另一方面,身体作为被规训与惩罚的客体,凸显出权力意味浓厚的身体政治色彩;最后,受刑人通过身体意识反抗权力迫害,展现出身体救赎所引发的崇高美。关键词:莫言 《檀香刑》 身体美学作为莫言潜心五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檀香刑》运用多视角进行叙事,融合民间戏剧元素,节奏分明地描绘了一出关于农村起义领袖孙丙遭受檀香刑的大戏。为了保留纯粹的中国民间气息,莫言在创作时做了很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5期2021-06-30
- 白璧有瑕 美中不足
——《檀香刑》创作艺术刍议
21)莫言的《檀香刑》自2001年3月面世以来,就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之中,对其进行极度赞扬的有之,对其进行揭皮式贬损的有之。是是非非,非非是是,难以定论。现在再回过头来解读这部小说,除了可以看到莫言创作中对历史文化阴暗部分,对人性中的兽性﹑残暴﹑凶杀的过度关注及其夸张渲染外,也可以发现莫言创作的一些新特征。1.叙事视角的单一性趋向视角一般是指作品“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1]。莫言小说创作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发明了‘我爷爷’‘我奶奶’这个独特的叙
焦作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3-25
- 论猫腔戏在《檀香刑》中的作用
要: 莫言的《檀香刑》是一部书写酷刑和暴政文化的小说,自出版以来便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这些评价往往集中在它对酷刑的展现以及对人性的发掘与思考上。事实上,综观整部小说,除了酷刑文化以外,尤其是猫腔戏作为民间戏曲文化的一部分,在展现丰富的民间口头语、提供戏剧化的叙述模式、搭建出人物表演的舞台这三个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关键词:莫言 《檀香刑》 猫腔戏 作用一、引言作为一部展现多种刑罚的残酷和冷峻的小说,酷刑固然是《檀香刑》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小说的代后记《大踏步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莫言《檀香刑》的苦难叙事研究
灵魂的慰藉。《檀香刑》以苦难叙事为创作基调,文本通过多元化叙事视角、映衬手法以及拟声化语言,诠释出苦难叙事所蕴含的抗争姿态。一、酷刑下的身体创伤和精神悲痛莫言善于描写人生苦难,《檀香刑》中表现为对酷刑的展示,作品涉及到种类繁多的刑罚:腰斩、凌迟、五马分尸、大卸八块、阎王闩……莫言在开卷以颇具讽刺的笔锋写道:“让人忍受了最大痛苦死去,这就是中国的艺术。”[1]《檀香刑》通过描写残忍至极的刑罚来展露人类身体所承受的痛苦。《檀香刑》详细描述了三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2-01
- “拱顶石”的意味——莫言小说《檀香刑》的历史哲学寓言
的长篇小说中《檀香刑》是一部独特的作品,和莫言的其他长篇小说一样,它在艺术上有着不一样的用心与探索,因为特殊的题材和人物设置,这部作品还可以看作一部“仿历史小说”作品,然而这么说也似乎并不准确,因为作品中的确描写到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而并不全是虚仿,或许称之为“准历史小说”也无不可,当然它的确是虚构与写实互掺、虚构多于写实。但无论我们怎么命名、归类,有一点或许毋庸置疑,就是《檀香刑》除了以小说的形式展示了近代中国的一段社会历史以外,作品也演绎、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1-28
- 以《檀香刑》英译本看英汉语言差异
习惯。本文以《檀香刑》及其英译本《Sandalwood Death》为例,说明英汉语言在分析与综合、形合与意合、动态与静态、具体与抽象、主题与主语,人称与物称等方面的差异。关键词:《檀香刑》;英译本;英汉语言差异作者简介:何晓莉(1991-),女,湖北十堰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3-0-02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英语属印欧语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3期2020-12-25
- 一场刽子手的大戏
摘要:《檀香刑》中反复提及杀人是世间最精彩的戏,而檀香刑是最精彩的杀人方式。檀香刑,一场刽子手的大戏,书中的六次行刑无不反映出刽子手的行刑美学,当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和国家概念被权力话语重新解释,正义性最终被消解,呈现出行刑时优雅与血腥的丑恶美学,莫言用审丑的方式在这部小说中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浪漫而又血腥的动物世界,并希望用极度绚烂而又残忍的手法告诉读者人类内心深处潜藏的凶恶的动物性,表现出悲悯的情怀。关键词:刽子手;檀香刑;审丑;行刑美学莫言认为,残酷刑罚可以
文存阅刊 2020年22期2020-12-15
- 中国当代歌剧艺术创作的多元化探究
——以歌剧《檀香刑》为例
大提升。歌剧《檀香刑》改编于2001年莫言发表的同名长篇小说,以此为蓝本、按照歌剧的表演体例提炼形成,为山东艺术学院所领衔创作表演,一经上演赢得国内外广泛好评。一、中国当代歌剧的艺术创作特征概述中国当代歌剧从创作风格方面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按欧洲传统创作模式的歌剧,以郭文景的《骆驼祥子》为例,这类作品的写作手法与欧洲传统歌剧相符,但审美特点又具有中国化特征,在中国歌剧作品中所占比重较大。二是中西融合具有民族化特征的歌剧,本文所讲述的歌剧《檀香刑》即
黄河之声 2020年18期2020-12-06
- 狂欢的看客与被遗忘的苦难
——评《檀香刑》
题。而莫言在《檀香刑》一书中,通过塑造赵甲、孙丙、赵小甲、孙眉娘、钱丁等形象,将看客心理和示众文化以一场酷刑血淋淋地剖开在读者面前。莫言在小说中通过赵小甲的“呆傻”视角,构建了独特的动物性感觉世界,并插入猫腔的唱词,天马行空地叙述着这场极其残忍的檀香刑。而在语言上的陌生化处理,更是让文中世界带上了魔幻的色彩。充满“先锋”色彩的《檀香刑》,不仅是充满挣脱宏大政治叙事的倾向,极具后文革时代的风格,更是对文革游街批斗,乃至数千年前封建王朝时期形成的示众文化的批判
散文百家 2020年8期2020-11-19
- 《檀香刑》中刑罚描写与人物自我赋权关系研究
书写。因此,《檀香刑》中夸张的刑罚描写也带有权力表现意味,受刑的身体诉说着历史,反应了封建王朝末期底层农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目前学界大多从叙事策略、新历史主义、暴力美学等角度对《檀香刑》进行了研究,鲜有学者从自我赋权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可以从施刑者的自我异化、受刑者的自我实现、观刑者的自我高潮入手,揭示《檀香刑》中刑罚描写这一独特的叙事艺术,给予了人物自我言说的机会,展现出独特的莫言式悲悯。二、施刑者的自我异化从施刑者角度来看,本书大
长江丛刊 2020年23期2020-11-18
-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檀香刑》人物形象书写
张冲摘 要:《檀香刑》作为书写清末民族屈辱史与抗争史的新历史小说,其中的人物形象既来自乡土众生相,又不可脱离西方殖民者与东方被殖民者文化冲突的语境。孙丙形象的寓言性、赵甲形象体现的迷思塑像和孙眉娘形象包蕴的东方主义特征共同映射了东方世界的“他者”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基于特殊历史条件下被殖民者的历史现实,又深层次源自殖民者文化霸权下的社会文化语境。《檀香刑》的人物形象集合了殖民关系中的错综矛盾和夸张化的被殖民者文化心理,是对西方话语中的东方的吸收和再创作,具
北方文学 2020年17期2020-11-06
- 《檀香刑》戏剧元素的叙事功能研究
)莫言在论及《檀香刑》的文本创作时曾言:“我是在把它当成‘戏’来写。”[1]吴士余曾言:“当代作家都表现了对戏剧叙事思维的背离意向。”[2]而莫言的《檀香刑》可谓是对这种背离意向的一种反叛。作家有意识的建构使得《檀香刑》成为“一部戏剧化的小说,或者是一部小说化的戏剧。”[3]本文从《檀香刑》戏剧元素的叙事功能进行探讨,挖掘小说戏剧化的叙事意图及叙事效果。一、演出元素对人物形象的建构与瓦解《檀香刑》里除了猫腔班子在升天台前搬演孙丙故事的演出,几乎没有正式的戏
大众文艺 2020年17期2020-07-12
- 《檀香刑》:一场视觉和心理的大戏
权。关键词:《檀香刑》;刑罚;戏剧;皇权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宣传与做戏》,(1)大意是讽刺中国人擅长“做戏”。可是,真的做戏只有一时,做完戏就恢复平常,而“天地大戏场”里的普遍做戏者却难有下台的时候。“戏……演完了。”(2)小说《檀香刑》中的受刑者孙丙在临死前和着鲜血而出的这句话已然道出了檀香刑或者说所有公开处决的本质——刑法大戏。而他正是这一出“好戏”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做戏”的除了受刑者孙丙,还有施刑者赵甲,及其背后并未露脸的皇权。戏剧冲突就在这些角色
北方文学 2020年6期2020-06-19
- 浅谈《檀香刑》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都仁摘 要:《檀香刑》是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莫言的代表著作之一,发表后曾引起文學界的热议,以一票之差落选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檀香刑》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上世纪初,1900年德国侵略者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同时义和团的农民运动也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时代历史下,分别以五个人的视角讲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民间故事。作为莫言写作偏中后期的作品,《檀香刑》少了很多早期刻意模仿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更多地结合了本土的民间故事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2-17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檀香刑》中的俗语英译研究
讨论和解决。《檀香刑》以山东高密县的方言为语言基调,其中俗语的使用也是一个特色,故本研究聚焦于《檀香刑》中的俗语英译,以期为译者更好地进行俗语英译提供参考。一、生态翻译学的主要概念翻译的原则为多维度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多维度主要包括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也就是翻译方法中涉及的“三维”。翻译方法要求译者要做到“三维”转换,三个维度的转换是动态、相对的。语言维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3]。“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2020-01-09
- 《檀香刑》审丑美学叙述艺术
的诗境。而在《檀香刑》里,却有着对此迥异的艺术处理。一.审丑能够进入莫言作品的都是与其生息相关的、有着更深生活情感的物象,那些有着无限生命记忆的物像诱发出来的人的最真实的记忆。有许多评论家认为“莫言是那种审丑,不太注意审美的作家,小说里描写了大量震撼人心的内容,像《红蝗》里的大便、蛆子,《红高粱》里的剥皮,《苍蝇·门牙》里的苍蝇等等”。这里的审丑,强调丑的对象的自然性,是雨果所强调的美、丑的对象。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莫言的每一篇小说里,其实都是既审丑也审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2019-11-26
- 民族歌剧《檀香刑》的“戏”与“情”
爱华民族歌剧《檀香刑》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和《红高梁家族》相比,《檀香刑》并不是莫言先生最知名的小说,但却因为同名民族歌剧的成功上演而更加深入人心。该剧取得成功的原因,离不开原小说的优良基础和广泛的传播度,更得益于该剧对原小说的成功改编。它淡化了原作的魔幻主义色彩和自然主义描写,大量借鉴戏曲表现手法,凝练了情节,升华了主题,将“戏”与“情”碰撞下产生的悲剧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戏”民族歌剧是在西方歌剧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戏曲的念白和歌唱手法而形成的,因此
艺术评论 2019年3期2019-11-12
- 论歌剧《檀香刑》的和声技法
0)引言歌剧《檀香刑》由山东艺术学院李云涛教授、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先生根据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共同改编成歌剧脚本,并由李云涛于2011-2016年间创作完成。该剧剧本于2016年成为文化部重点扶持的歌剧剧本之一,并获得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歌剧《檀香刑》由国内著名歌剧导演陈蔚女士执导,由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携青岛交响乐团进行艺术合作,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为演出单位——演员和工作人员基本是音乐学院的师生。在经历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近三个月的紧张排演之后,
齐鲁艺苑 2019年5期2019-11-09
- 关联理论视角下《檀香刑》中隐喻日译方法研究
导下,通过对《檀香刑》原著与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日汉语言特点、表达习惯等方面,探讨《檀香刑》日译本中隐喻的翻译方法。关键词:关联理论;隐喻翻译;《檀香刑》一、隐喻翻译的研究隐喻的本质在于将不同的事物和经验建立起对等、相似的关系。因此,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必须将原文与译文喻体的寓意对等、相似的关系连接起来,才能产生相同的联想意义和思维结果。刘法公(2008)认为:“隐喻翻译是翻译的重要内容,隐喻翻译的成败决定着整句话翻译的成败。隐喻的翻译失当对整个句意的伤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0-21
- 关于当代中国歌剧创作的几点思考
——从歌剧《檀香刑》说开去
》《楚庄王》《檀香刑》,还有中央音乐学院《山海经·奔月》、福建歌舞剧院《松毛岭之恋》、武汉大学《有家才有爱》等。这一时期中国歌剧创作在数量上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全国上映的原创歌剧就达六十余部,其中不乏质量上乘的优秀歌剧作品。新世纪的中国歌剧按演出形式大致可划分为三类:一为在歌剧院、剧场演出的普通歌剧,如历史题材的《赵氏孤儿》,乡土题材的《白鹿原》,社会题材的《骆驼祥子》《日出》,现代题材的《北川兰辉》以及抗战题材的《雪原》等,具有创新意义的联
齐鲁艺苑 2019年4期2019-08-27
- 论《檀香刑》中的钱丁形象
丁是莫言小说《檀香刑》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檀香刑》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桩公案。钱丁作为高密知县,更作为这桩特殊时代背景下公案的监刑官,成为整部作品中形象最丰满、性格最多样化的代表人物。小说通过钱丁在理想与现实中的矛盾挣扎,婚姻与爱情的两难选择,塑造了他既想实现理想抱负,又自私胆小和懦弱的性格特征。首先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挣扎的钱丁。钱丁是光绪癸未科进士,是封建社会官员的正统出
大众文艺 2019年17期2019-07-14
- 论《檀香刑》民间叙事的隐喻表达
的隐喻系统,《檀香刑》中以民俗节日为代表的时间隐喻系统显得尤为突出。《檀香刑》中,叙事的几个关键事件都发生在某个特殊的民俗节日左右:眉娘初见钱丁是在清明节;赵甲与刘光第相识在腊八节;赵甲棒杀德国人是二月二节;赵甲接受刑罚是中秋节……其中,以“二月二”节的隐喻叙事意义最为典型。“二月二”节,民间又称“龙抬头”节,而孙丙棒杀德国人的导火索事件就发生在这一天,由此看来“二月二”被赋予重要的时间隐喻意义。在民间社会,龙抬头节当天的习俗禁忌很多,比如在这一天不宜挑水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2019-07-12
- 歌剧《檀香刑》在国家大剧院震撼上演
作完成的歌剧《檀香刑》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这部歌剧吸纳了高密茂腔等浓郁的地方艺术元素,让凤城高密的文化芳香弥漫北京。冬日的北京,华灯初上,夜幕下的国家大剧院星灯闪烁,倒映在一池碧水之中,华丽而神圣。一束光,一把椅子,一位白衣老者,一曲山东琴书,拉开了歌剧《檀香刑》的大幕。该剧共分4幕,用时1小时50分钟,是一部中西结合的新时代文艺作品。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质朴感人的音乐、演员的完美演绎以及宏大的舞美场景,让现场观众震撼其中,沉浸在发生在清末民初高密县的一
走向世界 2019年5期2019-06-11
- 《檀香刑》审丑美学叙述艺术
文内容摘要:《檀香刑》是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汪洋恣肆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鬼蜮离奇的情节,它呈现出莫言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本文对作品审丑美学、自叙式的语言表达和反讽的艺术处理三方面的分析,以期呈现《檀香刑》审丑美学意义与价值。关键词:《檀香刑》 审丑 自叙式语言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强调,“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的美学思想,作为美学范畴的丑,作为社会存在的艺术化,“美”与“丑”、“畸形
文学教育 2019年5期2019-05-29
- 歌剧《檀香刑》:西式歌剧融合中国精神
名小说的歌剧《檀香刑》在国家大剧院唱响。由中国本土文学作品改编,将极具山东地方特色的故事剧情与当地地方戏和曲艺形式融入歌剧当中,成为《檀香刑》最大的创新特色,也为发源于西方的歌剧表演注入了东方活力。歌剧《檀香刑》由莫言和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李云涛教授共同编剧,李云涛作曲,陈蔚担任导演,历时6年打造而成,也是莫言诸多优秀文学作品首度被改编为歌剧。全剧演员以山东艺术学院在校师生为主要力量,尝试在商业化歌剧表演市场下,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境遇的发展之路。中国歌
综艺报 2019年5期2019-03-18
- 女德与女色的对照互证
——论《檀香刑》中的钱夫人与孙眉娘
64005)《檀香刑》以40多万字的篇幅,多层面、多角度地讲述了一个冒犯——处罚的故事:孙丙因妻子受辱反抗德国人,知县钱丁把他抓捕归案,并让赵甲施以檀香刑;孙眉娘虽不是当事人,却因是孙丙的女儿、赵甲的儿媳、钱丁的情人兼干女儿而成为多重冲突的交汇点;钱丁之妻钱夫人本与此案毫无瓜葛,也因钱丁与孙眉娘的情人关系而牵连进来,成为左右事态发展方向的有力因素,整个事件在多变情感的驱动下跌宕起伏;“正是这样的杀人者和被杀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血缘亲情的联系。这场悲剧才有了看头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25
- 文学创作的继承与开拓
——《檀香刑》与《喧哗与骚动》比较研究
)葛浩文对于《檀香刑》的英译对于莫言该作品在英语国家的传播功不可没,译本再次燃起了无数中外读者对于《檀香刑》的关注和研究的热情,涌现出一大批论述文章,从小说的形式到内容,从文本中的文化历史问题到翻译的原则、技巧、手法,从译文相对于原文的忠实度到翻译增减后的效果等多种角度都有论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檀香刑》时,当我们看到那些丰富生动而又独特的想象、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时光跳跃、那如流水般剪不断理还乱的意识流动、那多声部的合奏演出式的述说方式、那独具一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2019-02-16
- 论《檀香刑》人性的启示
王珏摘要:《檀香刑》在分析人性的小说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特别是其中对大量的刑罚场面的描写,塑造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剖析了广大百姓的看客心理,深刻体现出了封建统治下扭曲病态的人性和生活乐趣。关键词:酷刑;看客;人性《檀香刑》全书分成凤头、猪肚、豹尾三大块。凤头从眉娘的偷情这件小事说起,慢慢牵出其他线索,娓娓道来。猪肚是各种矛盾大集合,所有的线索凑在修铁路这件事上爆发。豹尾随着檀香刑的进行进入高潮。而且作者在“凤头部”的四个小标题中已经明确提炼出了人物
北方文学 2019年2期2019-02-02
- 浅析莫言《檀香刑》中的人物形象
30006)《檀香刑》被认为是“21世纪中国文学的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其中钱丁、孙丙等人物相互交织,使得整个故事饱满生动。本文就《檀香刑》中五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角色展开分析。一、矛盾知识分子——钱丁在钱丁身上体现了极其明显的矛盾性。首先,钱丁一直在两个有“冰火”差别的女人中徘徊。钱丁的夫人是大清重臣之后,生在钟鸣鼎食之家,知书达理,有助于钱丁的仕途,一直与钱丁相敬如宾,是封建社会所追捧的贤妻形象。孙眉娘在戏班子里长大,美艳动人,从未接受过三从四德的教育
大众文艺 2019年5期2019-01-28
- 谈《檀香刑》酷刑的身体感受
14000)《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作品,作品语言上融合了产生于劳苦大众的猫腔,又加入了韵文,体现了作者对民间说唱艺术的热爱。叙事上的戏剧化,用不同主角的视角让故事渐渐变得完整和具体:清末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孙丙被处以“檀香刑”的故事。文中一共写了六种酷刑:赵甲去京城时,年龄还小的他就围观了酷刑之一“斩首”。被“腰斩”了的盗取国库金银的库丁。后赵甲和他余姥姥精心制造的“阎王闩”处死太监小虫子。“斩首”戊戌六君子。钱雄飞刺杀袁世凯未遂,被处以“凌迟”。最
戏剧之家 2018年26期2018-11-14
- 从接受到创化:《檀香刑》与茂腔的影响关系考
发表长篇小说《檀香刑》并提出写作中的“大踏步撤退”,这标示了其文学创作道路中的一个里程碑。小说故事的历史原型是1900年发生在山东高密的“西乡群众与义和团抗德阻路运动”,但在历史史实之外,小说又赋予了主人公孙丙一个特殊的身份——猫腔戏班班主。不仅《檀香刑》,猫腔这一独具民间特色的戏曲元素也出现在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丰乳肥臀》、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多部作品中。2017年9月,莫言发表戏剧新作《锦衣》,这使民间戏曲与莫言文学创作的关系再
小说评论 2018年5期2018-11-13
- 民族魂的布施与涅槃
素是民族歌剧《檀香刑》的独特艺术魅力之所在。本文借用符号学的象征诠释法来分析歌剧《檀香刑》舞台道具所展现的民族文化符号内涵,通过人类学的仪式理论,并结合具体歌剧唱词,回归到题目《檀香刑》的主题内涵探索之中,即民族魂的布施与涅。【关键词】 歌剧《檀香刑》;仪式;符号学;文化人类学[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民族歌剧《檀香刑》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创作资助项目,也是2014年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以来全国高等院校唯一受到资助的歌剧项目。本文分析
艺苑 2018年3期2018-11-13
- 莫言小说《檀香刑》解读
贾玉红摘要:《檀香刑》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内容结构精巧,给人们展示了清末山东半岛的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而莫言将“施刑”为主线,展示了封建王权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小说中人物鲜活饱满,充分的彰显了原始生命的自然之美以及野性之美。关键词:莫言;《檀香刑》;人物《檀香刑》讲述了高密东北乡猫腔戏班班主孙丙在与义和团共同反抗德国修建胶济铁路失败之后,被自己的亲家赵甲施以檀香刑而死的故事。基于这条主线对眉娘、赵甲、孙丙等不同人物进行了塑造。在小说中檀香刑是孙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2018-11-10
- 论《檀香刑》中赵小甲形象对鲁迅“狂人”形象的戏
摘 要:莫言《檀香刑》中赵小甲这一形象有意戏仿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赵小甲具有“狂人”似的癫狂,他和“狂人”一样都是正常社会里不正常的人物,然而莫言又有意颠覆了赵小甲身上的启蒙性。就“先知”而言,两者分道扬镳:“狂人”是个具有自觉意识的“先知”,而赵小甲只是个“伪先知”。因而在“狂人”回归“吃人者”行列、赵小甲回归酷刑文化场时,附着在“狂人”和赵小甲身上的作家悲悯情怀的指向也不相同。关键词:《檀香刑》;《狂人日记》;赵小甲;“狂人”形象;戏仿作者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2018-10-27
- 以《檀香刑》英译本为例探讨文学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辩证统一
学家葛浩文的《檀香刑》英译本为例,通过实例分析,探讨文学翻译中如何选择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以及两种策略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揭示两种翻译策略互为补充、辩证统一的关系。【关键词】 文学翻译 归化 异化 辩证统一引言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和异化翻译Foreignizing是文学翻译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这两个术语最初是由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基于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rcher)的理论,在他的著作
西部论丛 2018年5期2018-08-25
- 论莫言“刑罚文化”的批判精神
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共描写了六次行刑场面和五种酷刑。莫言在写刑罚时,没有停留在社会伦理层面,而是透过刑罚去追寻人性、历史、政治等问题,从刑术、刽子手、受刑者、看客等方面深入拷问了封建专制社会中刑罚文化的非理性状态,从而揭露出人性的丑恶、历史的阴暗,表达了作家强烈的批判态度。关键词:莫言; 《檀香刑》; 刑罚文化; 批判精神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是一部以刑法为主角的历史小说。整篇的叙述是冷静的客观的,节奏感是非常强的。他描写了社会最黑暗的角落,显示了中国
山东青年 2018年2期2018-06-23
- 论莫言《檀香刑》的传统文化内涵
要:莫言的《檀香刑》侧重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层面。小说所写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这三個“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的素质。莫言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对此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揭示。关键词:《檀香刑》;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檀香刑》同莫言以前的《红高粱》《丰乳肥臀》等小说在内容意蕴上具有一脉相承之处。所不同的是,《红高粱》等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那些
卷宗 2018年6期2018-05-09
- 《檀香刑》小说与歌剧比较分析
000)歌剧《檀香刑》是由莫言和著名作曲家李云涛共同编剧,是莫言首部改编为歌剧的作品,并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歌剧的改编体现出参编人员的尽心尽力,在音乐、科技和个性化改编等多方面较于其他歌剧别具一格,但笔者认为,小说《檀香刑》从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人物的塑造更加成功。一、语言莫言以“作为老百姓”的独特角度和通俗、近乎口语的杂语风格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小说中运用方言,分别为人物形象设定了角色化、个性化的言语;语言汪洋恣肆,对于执刑的残酷过程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2018-04-01
- 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檀香刑》中社会称谓语的英译研究
了一股热潮。《檀香刑》作为莫言代表作之一,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截止到2016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上按主题搜索“檀香刑”,共有5068篇文献,而按主题搜索“檀香刑英译”,结果只有19篇文献,由此可见目前对该小说的英译研究关注太少。这些文献中有的是关于作品中人物语言的翻译解析,如孙会军(2014)、李梓铭和张学昕(2016);有的是关于作品翻译策略,如罗鹏和姜璇(2013)、周满平和黄娟(2013)等。通过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小说中丰富多彩的称谓语至今仍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4期2018-03-31
- 鲁迅与新世纪文学
故事新编》 《檀香刑》 历史观 反讽叙事新世纪文学在文学史长河中不过是短短十几年,但已经显现出莫言这样具有经典意义的文学家。回看渊源,作为中国新文学启蒙先锋的鲁迅对于当时和后世的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言作为“与鲁迅相逢的歌者”①更是将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一些独到之处承袭了下来。目前学界关于鲁迅与莫言的研究多侧重于文本内部的分析,大多将鲁迅的《呐喊》、《彷徨》等作品与莫言的《酒国》、《生死疲劳》等作品进行对比,在人物分析、归乡故事谱系、美学意蕴等方面进行一
文教资料 2017年33期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