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檀香刑》中社会称谓语的英译研究

2018-03-31 16:47王坤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檀香刑葛浩文檀香

王坤

(商丘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1.0 引言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对其作品及英译版本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檀香刑》作为莫言代表作之一,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截止到2016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上按主题搜索“檀香刑”,共有5068篇文献,而按主题搜索“檀香刑英译”,结果只有19篇文献,由此可见目前对该小说的英译研究关注太少。这些文献中有的是关于作品中人物语言的翻译解析,如孙会军(2014)、李梓铭和张学昕(2016);有的是关于作品翻译策略,如罗鹏和姜璇(2013)、周满平和黄娟(2013)等。

通过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小说中丰富多彩的称谓语至今仍无人问津,仅在寥寥几篇文献中匆匆提及、一笔带过。再者,目前对称谓语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语料选取较随意,缺乏量化研究。因此,为系统全面地研究小说中的社会称谓语,笔者利用《檀香刑》原文和译文TXT文本,建立汉英平行语料库,对小说中使用的社会称谓语进行定量统计并整理分类,在语料库中检索其对应的译文,对译者葛浩文采用的社会称谓语翻译方法策略展开探讨。

2.0 社会称谓语概述

称谓语一般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大类。“用于称呼家人及亲属的叫亲属称谓语,用于称呼家庭成员以外的社会成员的叫社会称谓语”(陈毅平,2005:11)。“社会称谓语可以表明交际活动中参与者或被提到者的社会身份及社会关系”(王成秀,2016:157),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檀香刑》这部小说讲述了清末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民间反殖民运动。书中出场人物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既有乡野村夫,又有朝廷官员,因此使用的称谓语有俗有雅,具有典型的封建社会色彩,值得探讨。据统计,文中共有亲属称谓语88个,社会称谓语209个。文中主要人物亲属关系简单明了,使用的亲属称谓语相对较少,故本文选择其中纷繁复杂的社会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3.0语料来源及语料分类统计

3.1语料来源

为对《檀香刑》英译本的社会称谓语翻译进行细致分析,笔者自建了《檀香刑》中英文平行语料库。语料库的中文文本采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檀香刑》(莫言,2008),英文文本采用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的SandalwoodDeath(2013)。首先对中文文本中的社会称谓语进行标注,将其分类统计,然后在语料库中检索查找其对应译文。

3.2 语料分类及统计

《檀香刑》中社会称谓语复杂多变,为便于研究,根据指称对象的不同,将所有社会称谓语分为自称、对称和他称。另外基于陈毅平(2005)对称呼语按情感因素所进行的分类,再将自称、对称和他称细分。自称可细分为傲称、平称和谦称;对称细分为敬称、平称、昵称、蔑称、詈称;他称细分为敬称、平称、昵称、蔑称、詈称。

在209个社会称谓语中,自称47个,对称107个,他称58个,其中“姑奶奶”既用于自称也用于对称,“老爷”“大老爷”既用于对称也用于他称。

自称可细分为傲称、平称和谦称。傲称指表傲慢的称呼,文本中共13个,有“老娘、姑奶奶、爷爷、你大叔、本帅”等;平称7个,有“我、俺、俺们、咱、咱们、吾、余”;谦称27个,如“小的、卑职、民女、下官、晚生”等。

在107个对称中,敬称有69个,如“赵大嫂、老爷、大人、您老人家、钱兄、公子”等,其中拟亲属称谓语26个,主要涉及“姐、嫂、兄、哥、弟、大叔、大爷”等亲属称谓语。昵称8个,如“孩儿们、小李子、你这个屌孩子、闺女、傻瓜”等。蔑称即表轻蔑的称呼,共3个,有“姓钱的、你小子、妇道人家”。詈称则指骂人的称呼,共15个,如“小杂种、你个臭娘们、你这个大膘子、妈妈的个小甲、狗官”等。平称12个,如“尔、掌柜的、你媳妇”等。

他称中敬称有38个,如“单先生、他老人家、刘裴村年兄、夫人、知县大人”等。平称3个,有“朱老八、孙家女子、伙计”。詈称13个,如“小杂碎、狗东西、这个老杂毛、番狗”等。昵称2个,有“冤家、傻小子”。蔑称2个,有“这小子、小叫花子”。

4.0 《檀香刑》中社会称谓语的英译

众所周知,中西方在称谓语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素有卑己尊人的传统,故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敬称谦称,英语中虽然也存在一些对他人的敬称,如“Your Highness”“Your Majesty”等,却无贬抑自己的谦称。因而在社会称谓语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时无法找到英语对应词,造成了翻译的困难。本文将以敬称及谦称的翻译分析作为重点,在具体语用环境中,探讨这些社会称谓语的语义、语用特征及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策略。

4.1 敬称的英译

敬称是对人表示礼貌或客气的称呼,它体现了交际双方不同的辈分、职位、身份等。中国乃礼仪之邦,古汉语及现代汉语中都存在数量众多的敬称,而英语中敬称数量则非常有限,如“Your Honor” “Your Worship”“Your Majesty”“Your Highness”“Your Ladyship” 及常用的“Sir”“Madam”等。 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人们多在姓前面添加“Mr.” “Mrs.”“Professor”等词。此外,中国人喜欢用亲属称谓语来指称非亲属,以示对他人的敬意或拉近彼此距离,产生亲切感,这类词语被称为拟亲属称谓语,是敬称的一种特殊形式。英语中也有拟亲属称谓语,常见的有“Aunt”和“Uncle”,但仅限于称谓人与被称谓人相熟时,且一般要在其后加上被称谓人的名字。因此,翻译过程中,汉语中大量敬称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英语词汇,给译者带来困难。现结合语料库中检索出的高频词“老爷”与“兄”的例句进行分析。

例1.这畜生,竟然嘻嘻一笑,说:“大老爷打得好,有朝一日,俺会报答您的。”(莫言,2008:81)

译文:The swine actually giggled and said to me,“Those were fine slaps,Your Eminence,and one day I shall return the favor.”(Mo Yan,2013:77)

例2.“大老爷光临小店,使小店蓬荜生辉……”店家生硬地咬文嚼字,“请问大老爷想用点什么?”(莫言,2008:394)

译文:“I welcome the esteemed gentleman to this humble establishment.Your presence brings me great honor ....” The proprietor was reaching the heights of pedantry.“May I ask your pleasure,sir?”(Mo Yan,2013:384)

例3.“对不起大老爷,”店家为难地说,“本店不卖狗肉,也不卖黄酒……”(莫言,2008:394)

译文:“My apologies,Laoye,” the proprietor said unhappily,“but we do not sell dog meat or millet spirits ....”(Mo Yan,2013:384)

“老爷”与“大老爷”作为敬称在书中出现频率最高,共计510次。书中两种称谓主要用来指称高密知县钱丁,既用于对称也用于他称。在译文中,其对应词分别有“Your Honor,Your Eminence,His Eminence,he,Magistrate Qian,the Magistrate,the esteemed gentleman,sir,Laoye”。其中“Your Honor,Your Eminence,His Eminence,the esteemed gentleman,sir”在英语中均是对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的一种敬称,传达了原语表达的尊敬之意。译为“He”则符合英语中用代词指代的惯常用法。显然,以上都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即顺应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及读者的认知习惯,令译文自然流畅。“Magistrate Qian,the Magistrate”明确表明了钱丁的知县身份,使译文读者一目了然。语料分析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小说后面章节中译者大都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将其音译为“Laoye”,正如文中的“爹”一律音译为“dieh”一样。关于这一处理方法,葛浩文特意在译序中解释说:“小说中一些词、一些术语,我没有翻译……很多单词或术语,通过音译法,进入英语,收效良好……英语中的中国外来词数量很少,我认为现在该是更新和补充新词的时候了” (Mo Yan,2013:p.ix)。有了前面那些符合英语习惯的译文作铺垫,译文读者便能理解“Laoye”一词的指称意义,同时也熟悉了中国文化。

例4.他的同僚们曾戏言:“钱兄,如果能让老佛爷看您一眼,最次不济也得放您一个道台。”(莫言,2008:98)

译文:His colleagues were fond of teasing him:“Elder Brother Qian,” they would say,“if the old Buddha Herself were to lay eyes on you,at the very least you would be posted as a Circuit Magistrate.”(Mo Yan,2013:96)

例5.“曲兄的话终于沾边了,”二爷绘声绘色地说,……(莫言,2008:150)

译文:“Scholar Qu has finally touched upon something,” Second Master said animatedly.(Mo Yan,2013:147)

例6. 仁兄,说到底我是在替你治县牧民呢!(莫言,2008:382)

译文:My friend,in point of fact,I am making it easy for you to govern your county and keep its people in line.(Mo Yan,2013:371)

例7. 贤弟啊,你何必如此?俺低声地对他说。(莫言,2008:342)

译文:“Worthy brother,why did you do what you did?” I asked him softly.(Mo Yan,2013:334)

在《檀香刑》中,“兄弟”用于自称及对称,共出现28次,“兄”及其与被称呼人的姓或名的组合共出现55次,“贤弟”出现3次。这三个词都用作拟亲属称谓中的敬称,主要源于汉语中朋友间称兄道弟的文化特点。根据语料分析,“兄弟”用作自称时,译者译为“I”或“we”,作为对称时,则基本译为“brother”或指称人姓名。“兄”本为亲属称谓词,意为“兄长”“哥哥”,在古汉语中常被用于平辈男子之间,多以“仁兄”“尊兄”“贤兄”和名字加“兄”的组合形式出现,“因称兄有尊重意,因此有时并不严格序年齿”(戴绍铭,1996:217)。在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到,葛浩文对其翻译呈现多样化。例4中,译者采用异化翻译法,将“钱兄”译为“Elder Brother Qian”,此处“兄”用于平辈男子之间,以示尊敬,并非一定指年长者,故笔者认为“Brother Qian”的译法更为恰当。例5中,“曲兄”指的是曲秀才,对应译文为“Scholar Qu”,虽译出了其指称涵义,尊重之意却荡然无存。例6中,“仁兄”译为“My Friend”,则采用了归化的处理方法,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体现了说话人之间友善的关系,但缺乏了原语中传达的敬意。例7中使用了“兄”的对称词“弟”。此处是孙丙对徒弟小山子的称呼,因两者辈分不同,故孙丙使用了“贤弟”一词来称呼前来搭救自己性命的小山子。译者在“brother”前特意添加了表示尊敬的形容词“worthy”(可敬的),采用异化翻译法,忠实译出了“贤弟”的内涵意义,也传递了中华民族尊人贬己的文化特点。

4.2 谦称的英译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称呼语,用于称呼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尤其是亲戚朋友(陈毅平,2005:68)。汉语中人们习惯贬低自己来达到尊重他人的目的,因而汉语中谦称丰富多彩。谦称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反映,同时也和自我抑制的社会文化及儒家思想紧密相关。然而,英语文化强调的是人人平等,人们不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下,故谦称在英语中几乎是不存在的。据统计,《檀香刑》中共有27个社会称谓语谦称,可分为以下几类:表地位低下的称谓语自称,如:“臣、奴才、民女、民妇、小民、晚生、犯官、下官、卑职、末将、小人、小的”等;前加“小”表谦类:“小老儿、小奴家、小女子”;复合称谓语表谦类:“张某人、咱庄户人家”。由于谦称在英语中几乎不存在,汉语谦称就很难找到英语对等词。下面就根据谦称中的高频词“小的”和“卑职”在语料库中的例句来分析这些谦称的语义、语用特征及葛浩文对它们的处理方法。

例8.刘朴在余的耳边悄声说:“老爷,小的有一个预感——”(莫言,2008:396)

译文:“Laoye,” Liu Pu whispered,“ I feel something in my bones —”(Mo Yan,2013:385)

例9.依小的之见您还是尽快回衙,免得夫人在家盼望。(莫言,2008:401)

译文:“I humbly submit that you would be better off returning to the yamen without delay,so as not to worry the First Lady.”(Mo Yan,2013:390)

例10.余姥姥沉吟片刻,道:“大人,小的估摸着,皇上恨那小虫子,最恨他有眼无珠,咱得顺着皇上的意思做文章。”(莫言,2008:36)

译文:A sound like a moan emerged from Grandma Yu’s mouth.“Excellency,” he said after a moment,“your humble servant opines that His Imperial Majesty loathes Little Insect because he has eyes but does not see.We must therefore carry out the Emperor’s will.”(Mo Yan,2013:34)

例11.余答道:“卑职一定尽心办理,不遗余力。”(莫言,2008:93)

译文:I said,“Your humble servant will spare no effort.”(Mo Yan,2013:87)

例12.余将头颅伏在地上,说:“卑职感谢大人教诲!”(莫言,2008:94)

译文:I laid my head against the floor and said,“Thank you,Excellency,for your instruction.”(Mo Yan,2013:91)

“小的”与“卑职”作为谦称在书中使用频率最高,分别为176次和35次。“小的”乃旧时平民、差役对官绅自称之词,译文中对应词为“I”“your humble servant”。“卑职”则是旧时下级官吏对上级的自称,文中仅为知县钱丁和骑兵卫队长钱雄飞所用,大多译为“your humble servant”,或隐去不翻,如例12所示。“I” 是英语中最常见的第一人称代词,作为“小的”的对应词,虽指称明确,却无法体现出中国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及下位者对上位者的尊重,因此这种归化的处理方法,虽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却丧失了原文的内涵意义。例9虽与例8一样,都译为“I”,但在后面添加了副词“humbly”(谦逊地、卑贱地),以示说话人的恭敬,实现了与原文的语义对等。例10和例11中,译者则采用异化策略,将两词均译为“your humble servant”,传达了其中蕴含的谦卑之义。英语中虽不使用这类谦称,译文读者却能自然而然地将“your humble servant”与自己的本土文化联系起来,也熟悉了中华民族这种卑己尊人的文化特征。

通过对收集的语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葛浩文将表地位低下的谦称大多译为“your servant”,或在中间添加“loyal”“humble”等形容词,如“臣”译为“your loyal servant”,“下官”译为“this humble official”,“奴才”译为“your slave”,“小民、小老儿”译为“your humble servant”,“末将”译为“your servant”。其他单纯表谦虚的词,则大都译为第一人称代词“I”。由此可见,葛浩文在翻译社会称谓语谦称时处理方法灵活,既考虑到了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也尽力保留了原语特点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读者了解了中国独特的称谓方式。

4.3 其他社会称谓语的英译

除敬称与谦称外,《檀香刑》中社会称谓语还包括詈称、蔑称、平称、昵称、傲称。詈称在文中有32个,其他四类加起来共50个,所占比例较小。《檀香刑》这部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文中詈称频现,最常见的有“小杂种”“狗东西”“畜生”“老杂毛”“妈妈的个小甲”“大膘子”等。在詈称的翻译上,葛浩文基本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用英语中地道的粗话代替,如“小杂种”译为“You little bastard”,“畜生”译为“swine”(卑贱的人),“老杂毛”译为“old reprobate”(恶棍、无赖)等。其中“大膘子”是典型的北方方言,形容一个人有点傻、有点楞,译者翻译成“buffoon”(傻瓜),再现了原文内涵。再比如:

例13.“难道就让洋鬼子这样横行霸道吗?”(莫言,2008:164)

译文:“Are you saying the foreign devils should be free to tyrannize us?”(Mo Yan,2013:161)

例14.几个陪伴着他们逛街赶集的二鬼子,站在一边,拍着手哄笑。(莫言,2008:153)

译文:Several Chinese lackeys stood off to the side clapping and shouting encouragement.(Mo Yan,2013:150)

例13中将入侵中国的德国人称为“洋鬼子”,表达了中国人对这些侵略者的痛恨。例14中的“二鬼子”则指那些甘愿屈从于德国人并为之服务的中国人,体现了人们怒其不争的情感。译者采用归化处理方式,分别译为“foreign devils”和“Chinese lackeys”。“devil”意为“魔鬼”,“lackey”则指“唯命是从之徒、卑躬屈膝的人”,两词都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中国民众的愤怒及抵抗情绪,翻译得当。

平称在书中出现频率最高,主要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俺、俺们、咱、余”和第二人称代词“尔”。译文中将其一律译为“I”和“you”,指称意义与原语相同。“俺、俺们、咱”是中国北方常用的方言,书中多为社会地位较低的老百姓所用,如孙眉娘常自称“俺”,而知县钱丁作为饱读诗书的文人则使用文绉绉的“余”,与孙眉娘语言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可惜这种文体差异无法在英语中再现,译文读者也就无法感受到中国这种独有的语言特色。

书中傲称仅用于自称,英语中没有此类词语与其对应,多从说话语气或其他词汇使用上表现说话人的傲气,因此译者一律采用归化处理方式,将13个傲称译为“I”“me”“we”,只明确了其指称意义,但其中蕴含的傲慢之意却荡然无存。如:

例15.后生们,咱家在京城衙门混了四十多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事没经过?(莫言,2008:282)

译文:You young men,in more than forty years,there is nothing I did not see in the capital,men and affairs.(Mo Yan,2013:276)

例16.可你们竟敢看老娘的笑话,竟然对着老娘冷笑,狗眼看人低,你们这些狗杂种,老娘倒了架子也不能沾了肉,老娘醉死也不会认这壶酒钱,等老娘喘过气来,回过头来再一个个地收拾你们。(莫言,2008:7)

译文:How dare you make fun of me! Dogs think they are better than humans; well,you dog bastards,if a curing rack fell over,I would not be tempted by the meat,nor pay for spirits even if I were falling down drunk.I will be back on my feet one day,and when I am,I will make sure that each of you gets what is coming to him.(Mo Yan,2013:7)

例15中的“咱家”一词在书中共使用过287次,单在第十四章赵甲道白中就出现了259次,主要用于刽子手赵甲自称。该词在书中共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咱”,在东北方言中意思是“我”;二是指“我们家”。《北京口语语法·词汇卷》对其第一种用法释义为:第一人称单数,用的人已很少,是一种表示自豪的自称(姬凤霞,2005:1)。清朝末年刽子手是连下九流都入不了的行当,主人公赵甲却深以为傲,以皇太后玉口亲封的“侩子行里的大状员”(莫言,2008:295)自居,言语中处处透露着自鸣得意的情绪。根据语料统计,“咱家”一词的对应译文有“we”“me”“I”“Me”,均为英语中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应该说葛浩文对该词的指称意义理解无误,但可惜的是其中传达的自尊自大、傲慢无礼等感情色彩消失殆尽,不过所幸从其他文字表述中,读者仍可体味到说话人这种傲慢的语气。例16中,孙眉娘去牢里探监,却被县衙守卫阻拦嘲弄,因此一连用了五个“老娘”来表达内心对这些曾受她恩惠现今却忘恩负义之徒的愤怒指责。译者同样将“老娘”译为“I”,虽失去了其中蕴含的愤怒之意,但译文字里行间仍可体味到孙眉娘内心压抑的怒火,从侧面对原文信息进行了补偿。

蔑称与昵称在书中出现频率较低,翻译方法以直译为主,有时采用意译,例如:“小叫花子”译为“a little beggar”,“妇道人家”译为“a woman”,“这小子”则采用代词“he”,“你小子”对应“you”,“姓钱的”译为“Qian fellow”,“小李子”译为“little Li”“young Li”等等。但其中有些称谓译文翻译是否得当,值得探讨,如:

例17.大老爷问俺,‘小李子,猜猜本官有多少根胡须?’(莫言,2008:101)

译文:‘Young Li,’ he said to me,‘how many strands do you think are in this official’s beard?’(Mo Yan,2013:99)

例18.他曾经亲口对我说过,‘小李子,我们两个,真是天生的投缘,……’(莫言,2008:104)

译文:He once said to me,‘Little Li,there is a natural affinity between us.’(Mo Yan,2013:102)

例19.“吃吧,闺女,别饿坏了身子……”(莫言,2008:329)

译文:“Eat,young lady,”they said tearfully,“you must eat well and be strong.”(Mo Yan,2013:321)

例17与例18中,县衙衙役李武向众人吹嘘他与知县钱丁关系亲近,里面多次提到知县称其为“小李子”,无疑这一昵称显示了钱丁作为上级对他的喜爱。译文中有时将该词译为“young Li”,有时则译为“little Li”。一词多译的情况在葛的译文中较为多见,但笔者认为“little Li”这种译法似乎不太妥当。“little”表示(人或动物)幼小的,常见于词组“little boy”“little brother”,而“young”则表示“年轻的、年纪较小的”,因此相比之下,“young Li”的译法似乎更恰当些。例19中“闺女”是表示亲切的称呼,一般用于长辈称呼晚辈,此处是几位白发的老婆子对孙眉娘的称呼,以示对其怜爱。葛浩文将其译为“young lady”,英语中该词用来称呼年轻女性,属于敬称,对应汉语中“女士”“小姐”。由此可见译文丝毫没有传达出原语的慈爱之意,反而显得彼此关系生疏,笔者认为若译为“my dear”则更为恰当。

5.0 结语

通过对《檀香刑》中使用的社会称谓语进行分类统计及对葛浩文译文进行分析,本研究逐类探讨了这些社会称谓语的语义、语用特征及葛浩文采用的翻译方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葛浩文在翻译社会称谓语时采用了多种灵活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等。此外不同类型称谓语在翻译策略上略有差异,如敬称及谦称翻译,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法,詈称、傲称、昵称、平称的翻译则以归化翻译法为主。通过语料分析,可以看出葛浩文在社会称谓语英译上总体采用了灵活变通的翻译手段,将归化与异化的策略融合在一起,照顾到了译文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保证了译文的可读性,尽力保留了原语的文化特点及内涵,传达了原文本的异国风情,体现了中国语言艺术的魅力,使中国文化成功走出去。正如朱振武、覃爱蓉(2014:114)所言:“葛浩文打破语言形式的束缚,以‘得意忘形’之道,助力中国优秀文化出海,顺利融入英语文化当中!” 另外,从葛浩文对社会称谓语翻译的处理方式上也可以印证卢巧丹(2015:53)的观点:“葛浩文以‘异化’为主要道德策略,特别是在翻译一些文化特色词、人名、称呼、歇后语、俗语等的时候,但为了让译作更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同时也使用归化方法,用流畅地道的译入语,适度改写”。

猜你喜欢
檀香刑葛浩文檀香
把檀香放在书上
檀香之爱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檀香刑》的生命意识解析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莫言小说狂欢人物的动物性诉说
新时期长篇小说语言、内容结构和思想性的新突破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摹声艺术
蒙药三味檀香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