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霞
摘要: 葛浩文 ( Howard Goldblatt)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在30 年的翻译生涯里翻译了50余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翻译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同时,他也是一位汉学家,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余年。葛浩文在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也使他成了海内外学者、评论家、研究者、媒体报刊关注的焦点人物,有关他的生平、翻译思想及其译作的研究文献近年来日益增多,因此,对这类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于翻译文学、海外汉学研究的推进就显得尤其重要。
葛浩文先生编写(或与人合编)了一些中国文学选集,这些书籍也成为在海外的中国文学学习者、研究者的重要文献。葛浩文丰硕的翻译成果经常会使人忽略或忘记他也是一位学者。在印第安纳大学做博士论文时,他选择自己非常喜欢的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作为其博士论文的选题。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经他整理后作为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出版,题名《萧红评传》。这部专著为萧红研究者和学者们提供了非常详实和权威的文献资料和史料。作为现当代中国文学的研究者,葛浩文还发表了一些作家作品的研究文章,例如评论过黄春明笔下的乡村,鲁迅的读者接受情况,李昂作品中性描写以及莫言作品中的食人主义等。
葛浩文在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也使他成了海内外学者、评论家、研究者、媒体报刊关注的焦点人物。鉴于上述事实,本文对翻译家葛浩文及其译作的研究进行大致的梳理和评述,对学者们的关注内容进行一下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就国外关于葛浩文及其译作的最新文献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一、国外研究
正如葛浩文在采访中谈到的那样,译者在海外并不受关注,尽管译者对于文学传播和交流具有关键的作用,然而译者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即便是海外的翻译研究也是大多关注翻译理论家,而非译者。因此,葛浩文在海外的研究和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在 2011年,由俄克拉荷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办期刊《今日中国文学》,作为海外中国文学传播和研究的重要平台,将葛浩文作为“特邀学者”进行了详细、全面的介绍。期刊中收录了汉学家克里斯托弗卢普克撰写的《现代中国小说与葛浩文的声音》,葛浩文的一篇会议演讲、一篇自我访谈以及他的两部译作选篇,其中一篇是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莫言的《檀香刑》英译本的节选。迄今为止,这是首部对葛浩文进行全面介绍和评论的学术期刊,为葛浩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现代中国小说与葛浩文的声音》 一文在全面介绍了葛浩文的翻译生涯、学术生涯之后,评析了葛浩文独特的翻译风格,并探讨了葛浩文在杨绛 《干校六记》、萧红 《呼兰河传》、陈若曦 《尹县长》中如何忠实地再现小说中独特的女性叙述声音; 在莫言《红高粱》、黄春明《溺死一只老猫》中如何呈现乡土世界; 在朱天文《荒人手记》、朱天心《古城》中如何传达出原文中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通过具体的剖析和讨论,文章给予了葛浩文的译著极高的评价。
葛浩文的最新一篇访谈录发表在《今日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Today) 上,这一篇访谈录的特别之处在于是葛浩文自问自答式的访谈。这种自我质疑、提问、剖析到解答的过程很新鲜,但是比较全面地谈到翻译及中国文学的各个方面,其中葛浩文也谈到了对翻译研究的看法。针对目前对他翻译作品的研究,葛浩文希望有更多的文章能够从更开放的角度,从整体上评析他的作品,例如从整体的风格、语言表达、修辞、可读性等方面去研究,不要纠结于具体的翻译细节是否正确,是否要添加文化、历史注释,或者一个模糊词的翻译是否到位等等。再次,他还提到对翻译理论的看法,认为翻译理论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对于翻译实践者的用处不大,实际翻译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情况,那时更多的是靠翻译家的经验和直觉,而不是理论的指导。
二、國内研究
在国外葛浩文的声音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响应,但是在中国,他却是许多学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大家对葛浩文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类是研究葛浩文对当代中国文学、当代作家的见解的文章,这类多是对葛浩文的访谈或采访; 第二类是针对葛浩文翻译策略、翻译观进行的研究。
第一关注海外汉学,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学者以及媒体们很关注葛浩文对当代中国文学、作家作品的看法。他们通过访谈录的形式记录并评析葛浩文对上述问题的见解。苏州大学教授季进的《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就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的境遇、葛浩文选择译本的标准、葛浩文对当代中国作家作品的看法、评价,以及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发展的展望等问题进行访谈。
第二关注翻译家的研究者在意识到葛浩文在中国文学翻译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巨大成就后,对葛浩文的翻译观、思想、原则及具体策略都非常感兴趣。作为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西方世界的最积极也是最多产的翻译家,葛浩文对中国文学和翻译实践有着丰富的思考和深刻的见解,也正因为如此,葛浩文的翻译生涯和翻译思想是众多中国学者研究的焦点。
文军、王小川、赖甜的《葛浩文翻译观探究》,根据葛浩文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的《写作人生》一文,系统地阐述了葛浩文的主要翻译观: 对原文和译文要忠实;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 翻译是一种背叛和重写。文章最后总结指出,虽然葛浩文认同翻译是一种背叛和重写,但忠实仍然是他指导自己翻译实践的第一准则,并且在不同情景下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既传达了原文的形和神。
国内关于翻译家葛浩文及其译作的研究历史并不久,始于2005年张耀平《中国翻译》上的介绍性文章。随着中外文学交流的增加,葛浩文翻译的译作在国际上获奖以及他个人广泛参加国内的各种学术、译作宣传等活动,逐渐受到媒体、评论家及学者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毕飞宇. 青衣[M]. 中国翻译, 2001.
[2]曹雪萍. 低调的翻译家[N]. 新京报, 2008-03-21.
[3]春树. 北京娃娃[M]. 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 2002.
[4]韩子满. 文学翻译与杂合[J]. 中国翻译, 2002(2), 54-58.
[5]河西. 葛浩文与他的汉译之旅[J]. 新民周刊, 2008(15),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