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

  • 论《红高粱》葛译本中文化隐喻译介策略及文化外译启示
    。本文尝试分析葛浩文译《红高粱》中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隐喻的翻译例子,归纳《红高粱》葛译本中的相关文化隐喻译介策略和规律,分析其具体翻译方法,最终总结出一种关于文化隐喻的翻译逻辑思维模式,并提出对于中国文化对外译介中的文化隐喻翻译启示,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词】文化隐喻;翻译策略;葛浩文;《红高粱》;文化外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8-0082-04【

    今古文创 2023年38期2023-10-27

  • 葛浩文译《饥饿的女儿》语用明晰化处理分析
    国著名的汉学家葛浩文于1998 年翻译成英文,由英国著名的布鲁姆斯伯利出版社出版英译本,迄今已有12个国家的文字版本。 《饥饿的女儿》以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为背景,小说主要以女主人公“六六”一家的苦难为特写,讲述主人公和她的家庭的经历。 虹影以感性的文笔、简洁的文风将故事娓娓道来,其文风简洁在文中用词、句子和语篇衔接上有所体现。 文章将对比葛浩文英译本和中文原文,观察葛浩文如何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词汇、句子两个层面分析葛浩文翻译时语用明晰化

    现代英语 2023年7期2023-09-10

  • 布迪厄场域理论视域下的葛译《生死疲劳》翻译策略与方法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生死疲劳》为莫言在2012年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效助力。目前视《生死疲劳》为葛浩文翻译策略转向期的研究对象并运用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的研究较罕见。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惯习、资本、场域”分析《生死疲劳》英译本中体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深入阐释译者选取这些翻译策略及方法的原因和动机。研究发现,译者的动态惯习、葛浩文逐步积累的文化资本以及翻译场域整体态势都与《生死疲劳》翻译策略的选取有着不可忽视的密切关系。关键词:《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7-29

  • 葛浩文对《狼图腾》中生态观英译的对外传播意义及启示
    【摘要】 葛浩文是美国的现当代中国文学翻译家,他把众多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本文通过分析葛浩文对《狼图腾》中生态观的英译,结合该英译本Wolf Totem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可看出生态保护是中英文化共有的价值观,该英译本能激发两种文化之间的共鸣。以此为契机,本文思考翻译可在人类共有价值的基础上打造积极的国家形象和推出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良性交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力量。【關键词】葛浩文;《狼图腾》;生态观;英译【中图分类号】H315   

    今古文创 2022年45期2022-05-30

  •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文学翻译译者主体性研究
    化交际视角,以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与读者层面。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学翻译 译者主体性 葛浩文自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已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著名汉学家葛浩文是英译的最具代表性的译者。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翻译备受关注。其中,译者是翻译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翻译研究悄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5期2022-05-27

  • 归化异化在葛浩文翻译习语中的应用
    诺贝尔文学奖使葛浩文成为焦点,翻译界对葛浩文研究也大增,但对其在习语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众所周知,习语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习语的英译可见译者的功底以及翻译的忠实观。通过对葛浩文翻译作品的研究,发现其主要使用直译,逐字翻译,意译和仿译等方法翻译习语。直译与逐字是异化翻译策略的体现,而意译和仿译主要采用归化。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不同类型的翻译内容有时候就可能有差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归化异化并用。关键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9期2021-09-27

  • 目的论视域下葛浩文《丰乳肥臀》译本研究
    丰乳肥臀》及其葛浩文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目的论三原则,即目的性,连贯性及忠实性原则在该译本中的体现。可以说,《丰乳肥臀》英译本是成功的译作,证明了目的论对文学翻译具有解释和实践指导作用,对中国文学“走出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关键词:丰乳肥臀;目的论;葛浩文作者简介:宋玉露(1996-),女,汉族,河南信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2-0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2期2020-12-08

  • 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策略研究
    有必要以林纾和葛浩文为例分析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策略。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介;林纾;葛浩文中国作家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作家。自此,更多的国外读者开始关注中国近当代小说。以作家贾平凹为例,小说《废都》的英译本2016年在国外出版发行,2017小说《高兴》和《带灯》的英文版也相继面世。在揭晓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中国作家残雪、余华、杨炼甚至登上了英国著名博彩公司列出的预测名单,一度成为了热门人选

    科技风 2020年6期2020-10-21

  •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与国际传播研究
    介;国际传播;葛浩文【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082-02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18ZWD436)的阶段性成果。一、引言2012年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举行,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从瑞典国王手中领取了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得该奖后,国内学界对翻译的重要性给予了大量的关注,

    今古文创 2020年39期2020-09-10

  • 《狼图腾》中草原狼动作描写的英译研究
    译理论视域,对葛浩文英译本中狼的动作描写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中文小说中动作描写的英译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 《狼图腾》;动作描写;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葛浩文【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4-0015-02一、引言《狼图腾》是姜戎所著的半自传体性质的小說,以狼为其叙事主体,以令人震撼的文化学术价值和独特的历史视角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译本语言达30多种,其中属葛浩文(H

    今古文创 2020年44期2020-09-10

  • 葛浩文翻译观解读
    选择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翻译观及其代表作《酒国》英译本分析,学习翻译技巧,领略翻译风采。关键词:葛浩文;翻译观;《酒国》一 引言中国文学作品愈发受到世界人民的瞩目,是中国文学界与翻译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西方的汉学家、翻译家们也致力于将中国文学作品领入西方世界。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作为译介中国文学作品的中坚力量,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发挥着重要作用。翻译观不仅仅是指导原则或指导思想,还应是对翻译本身的观念和看法。对翻译人士的研究包括对其翻译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6期2020-06-27

  • 接受美学视角下《碧奴》葛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考察美国翻译家葛浩文翻译苏童的小说《碧奴》的情况可以发现,译者着眼适应目标语国家读者的接受,关照译作读者的“期待视野”,创设“召唤性结构”,注重跨文化接受的“历史效果”,在准确传达原著的形与神的前提下,对原文进行了归化、省略等适当的语言变异,这样的翻译策略有利于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传播。关键词:接受美学;《碧奴》;葛浩文;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3-0

    西部学刊 2020年3期2020-05-12

  • 变译理论视阈下莫言小说英译方法研究
    “首席翻译家”葛浩文自然是相关学者的研究重心。正因《生死疲劳》的文学价值和葛译《生死疲劳》的代表性,本文选取葛译《生死疲劳》作为研究对象,以变译理论为指导,主要从增译、减译、改译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英译方法,进而为中国近现代文学译介提供方法论指导。研究表明,变译理论指导莫言小说英译是一个成功范例,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变译理论;莫言小说;英译方法研究;葛浩文;《生死疲劳》基金项目:本文系吉首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变译理论视阈下莫言小说英译变通手

    卷宗 2020年4期2020-04-21

  • 从“资本”到文化软实力:葛浩文英译研究
    首席翻译家”的葛浩文,在翻译中国现当代小说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学界对其翻译进行研究和质疑,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呼声日益壮大之际,这类研究不无意义。中国文学作品已经开始走出国门进入西方世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葛浩文英译研究为起点,试图剖析其内在规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的中国大陆文学对外译介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带来一定启示。1.引言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称葛浩文为“英语世界最为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家之一”1(Love

    外语与翻译 2019年1期2019-12-27

  • 翻译忠实观再认识
    已有很大不同。葛浩文作为一个在翻译界饱受争议的人物,其翻译理论值得我们探讨。本文选择他的《狼图腾》英译本中的选段进行分析,在已有忠实观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以期对此有更深的认识。关键词:忠实观;葛浩文;《狼图腾》英译本一、引言近两年,我们国家对翻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得益于国家的“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许渊冲先生受邀参加《朗读者》系列节目,更是让人们了解到翻译的独特魅力。国际上对翻译评论的新一轮热潮得益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

    北方文学 2019年30期2019-11-15

  • 浅析林纾与葛浩文的翻译策略
    两位大家林纾和葛浩文的翻译策略,即删减和改写,以期证明葛浩文的翻译思路深受林纾的影响,从而启发更多的中文文学作品译者沿用二人的翻译思路,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关键词:林纾 葛浩文 删减 改写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117—02林纾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的一位旷世翻译奇才,他本人虽然不懂得英、法等任何一门外语,却从不惑之年开始翻译了《黑奴吁天录》(今译为《汤姆叔叔的小屋》)等外国小说百

    现代交际 2019年17期2019-11-13

  • 葛浩文英译《蛙》中的文化负载词译技探析
    角度,对汉学家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蛙》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探讨译者运用哪些翻译技巧处理文化障碍,使译本在异域文化语境中得到顺利传播和接受,希望能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有所启发和帮助。关键词:葛浩文;《蛙》;文化负载词;翻译技巧一、引言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国家正在实施的战略之一,而中国的文学文化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还很不理想,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翻译问题,而翻译问题的核心就是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西方读者对中国的文化误读,因此,探讨和研究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年11期2019-09-10

  • “创造性叛逆”:莫言《生死疲劳》英译特点及启示
    “御用”英译者葛浩文的个性化翻译。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文学作品被引入一个新的接受环境而导致了“叛逆”,翻译的“创造性”赋予了作品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使得原作跨越国界得以传播。个性化翻译是创造性叛逆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研究《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个性化翻译,包括对原作的背叛、删减等,指出该英译本的英译特点和风格,并非有悖于传统的“忠实”原则,而是一种深度忠实,是现阶段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接受不平衡这一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关键词: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9-10

  • 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译者风格研究
    外文。英语译者葛浩文对其作品的持续关注与翻译,使得莫言的作品得以真正意义上地走进西方读者的内心世界。首先对葛浩文译文汉英平行语料库进行分析,随后阐述葛浩文译者风格的特质,并分析其风格、基本特征,最后在语料库的基础上探究葛浩文译者风格。通过分析得知,中国文学要想真正地“走出去”,在拥有优秀作者与作品的同时,也要求译者长期关注、连续翻译作家作品,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应保持长期友好状态。关键词:语料库;葛浩文;译者风格;莫言小说英译本中图分类号:H3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6-05

  • 葛浩文与萧红翻译审美关系解读
    张孝红摘 要:葛浩文与萧红以文学艺术为中介,成功建立起文学翻译审美关系。萧红作品借此走近西方读者,葛浩文也获得了“中国文学首席翻译家”的声誉。这一成功的翻译关系引发学者的思考。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和中国作家萧红超越时空的互动方式,清晰地再现出文学翻译审美关系建构的前因后果。关键词:萧红;葛浩文;审美中介;审美关系自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关于葛浩文的研究论著即呈井喷之势,从葛浩文的具体译作评析、中国文学译介模式到翻译方法等,无不纳入学者视野,形成多元

    现代语文 2019年2期2019-04-23

  • 翻译美学视角下《红高粱家族》的葛氏译本研究
    家族》;莫言;葛浩文;翻译美学【作者简介】梅蕾,女,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通讯作者)林静,女,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导师,研究方向:文学翻译。一、引言自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作品的曝光度便迅速提升。万方数据库显示,2012年至2017年《红高粱家族》的葛氏译本研究共有78项,从目的论、关联理论、翻译策略等多个角度对《红高粱家族》的中英文本进行分析。但截止201年,还没有作者从翻译美学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2期2019-04-12

  • 葛译莫言小说的翻译策略研究
    认为,正是由于葛浩文先生的翻译,才使得莫言的文学作品在全世界闻名。可见,葛浩文在翻译活动中所采取的策略发挥了令人无法忽视的作用。本文试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总结葛浩文在译前以及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希望对其它的文学作品的译介与传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葛浩文;翻译策略;归化;异化【作者简介】赵琳秀,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基金项目】本文受到浙江省2016年度高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葛译莫言小说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红高粱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2期2019-04-12

  • 葛浩文翻译策略的图谱分析(2008-2018)
    年间所刊的关于葛浩文翻译策略的论文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年度发论文量、主要研究内容、相关学术期刊、主要研究者、主要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以及突变专业术语等进行了可视化图谱分析,并较为客观地呈现了葛浩文翻译策略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最近十年国内学者对葛浩文翻译策略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具体来说,在该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增加、关注该领域的学术期刊增多、作者间合作关系增强、学术机构间的联系增进;(2)该领域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5期2019-02-10

  • 《酒国》及其葛译本中“酒”的隐喻翻译对比研究
    格和语言特点。葛浩文在翻译该作品时,再现了原作的艺术手法。本文以葛译《酒国》中“酒”的隐喻翻译为切入点,结合隐喻的理论,探讨葛浩文英译小说中所采用的隐喻翻译的理念和方法。关键词:《酒国》;葛浩文;隐喻;隐喻翻译作者简介:郑羽茜(1994.2-),女,辽宁盘锦人,陕西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1翻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可以帮助优秀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2018-10-27

  • 忠实与叛逆视角下《狼图腾》英译研究
    烈反响,这其中葛浩文的翻译功不可没,葛浩文一方面忠实地保留了关键信息和蒙古文化特色,传达了原作的深层含义,另一方面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将译作可读性和读者接受程度考虑在内,在文本结构顺序,语言层次和文化负荷上均实现了创造性的叛逆,对原作的影响力和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葛浩文的创造性叛逆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也为文学翻译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本文将结合《狼图腾》葛浩文译本中的忠实与叛逆两方面,着重从文本层面,语言层面,文化层面探究该译本中创造性叛逆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2018-09-28

  • 《生死疲劳》葛译本中的误译、漏译分析
    纪的故事。而在葛浩文《生死疲劳》英译文本中存在大量的误译和漏译。通过对译文误译、漏译事例的分析,深度剖析译作与原文的距离,对原文情感传达到目的语中的翻译效果,以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要的。【关键词】《生死疲劳》;葛浩文;误译;漏译【作者简介】佟慧莉(1994.8- ),女,内蒙古通辽人,陕西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众所周知,莫言作品的英译本中影响最大的是葛浩文。而诸多莫言作品中,《生死疲劳》获国际大奖最多,同时也是莫言获得诺奖至关重要的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7期2018-09-08

  • 《红高粱》葛译本误译分析
    中篇《红高粱》葛浩文译本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归纳与分析,以此来研究文学翻译中出现误译的原因。【关键词】红高粱家族;葛浩文;翻译;误译【作者简介】田阳阳(1991.5- ),女,河南开封人,陕西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英语笔译方向。每位译者都希望自己的译文能够准确、忠实地传达原文意义,尽量避免误译。但不难发现,几乎任何一部翻译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误译现象,甚至一些大家名家的作品也不例外。笔者以下就几种误译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一、逻辑分析不合理导致的误译这里所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7期2018-09-08

  • 葛译《红高粱》译文赏析
    作品的英文译者葛浩文也随之备受关注。从小说翻译的语言风格的角度选取《红高粱》英译本中的部分内容,从生动的语言描述、具体的人物描写和个性化的人物对话三方面进行赏析,鉴赏葛浩文如何使读者接受其译作的语言风格。关键词:小说翻译;葛浩文;《红高粱》;语言风格;忠实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5-0120-03翻译小说,其目的也要使阅读翻译文本的读者达到愉悦和晓瑜的效果[1]。小说翻译与其他文体的翻译有很大区别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7-18

  • 葛浩文译文易读性探析
    者。本文通过对葛浩文译《丰乳肥臀》中相关译例进行分析,发现葛浩文在翻译中极可能的让自己的译文便于目标语读者理解关键词:易读;葛浩文;文化因素;翻译引子在文学作品中,会有很多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是在源语言文化中形成的,有着其独特的源语言文化特征。这种源语言文化独特性使得这些文化因素在源语言文化以外的语言环境中被读懂。翻译是用目标语言来表达源语言中的思想。人类思想中,有些是相通的,在不同语言之间能够完整、清楚的表达出来,而有些思想则是独特的,专属于源语言文化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2018-03-30

  • 斯坦纳阐释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为语料,来分析葛浩文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追求译者主体性。期望研究结果有助于大家更深入地理解《生死疲劳》英译本,并且能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斯坦纳阐释学理论 葛浩文 《生死疲劳》一、引言译者作为沟通原作者和目的语读者,原文本和译文,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桥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它却一直被忽略。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 “文化转向”的出现,翻译界开始将关注点由语言层面转移到了文化层面。由此引发了许多以文化为出发点的翻译理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3期2018-03-22

  •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葛浩文翻译思想初探
    赵骞摘要: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 )是21世纪美国翻译史上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探究在生态环境中译者的选择和适应的过程,并进一步从语言、文化及交际三个维度解读译者对译入语生态文化环境的适应。关键词:葛浩文;生态翻译学;选择和适应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12-0120-03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以及全球化的不断加快,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规模越来越大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2018-02-13

  •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语英译探析
    形式向外传播。葛浩文的翻译在当今具有独特的风格,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与葛浩文的译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翻译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关键词】 葛浩文;翻译特性;文化负载词【作者简介】朱嘉蓉,女,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英语笔译专业在读研究生。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也正一步步缩小。翻译活动承担了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任。本文从翻译特性为角度,以葛浩文的部分翻译文本为语料,从翻译的特性出发探析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一、翻译之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13期2018-01-28

  • 文学译介中的汉学家
    韩雪[摘要]以葛浩文为代表的海外汉学家是中国文学译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葛氏译本的西化倾向及其对原著的操纵改写受到国内学者的质疑,其特殊的文化身份也引发广泛争议。本文试图探究葛浩文的译者文化身份,以期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进程中文学作品由谁译、怎么译等问题提供思路。[关键词]葛浩文;文化身份;文学译介;忠实;叛逆[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21-0192-03doi:10.3969/j.issn.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1期2018-01-19

  • 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研究综述
    国译者霍华德·葛浩文翻译的精妙。本文主要分析葛译本的文本特征及采用的翻译策略,对个别案例进行解释说明。由此对葛浩文英译中国小说有更深刻理解,促进葛译本研究发展、深化。关键词:葛浩文;翻译策略;当代小说;综述葛浩文,美国著名汉学家,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已翻译出版近50部作品,大批中国作家通过其译笔走向世界,这包括莫言、萧红、杨绛、冯骥才、贾平凹、姜戎等。贾平凹的《浮躁》借助葛浩文翻译于1988年获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莫言的《红高

    东方教育 2017年20期2017-12-26

  • 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研究综述
    李元【摘要】葛浩文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汉学家和中国文学翻译家,他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多年,其译作在国际上屡获佳绩,翻译了50多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的研究和推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葛浩文在中国文学翻译及其海外传播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學者、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有关其翻译思想及译作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因此,对此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将有助于推进翻译文学及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关键词】葛浩文 中国当代文学英译 翻译研究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4期2017-12-21

  • 葛译《红高粱家族》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从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举例阐述了葛浩文对小说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选择过程,以期为中国文学翻译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关键词:《红高粱家族》;葛浩文;生态翻译学2012年,莫言喜摘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当然莫言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使得这一国际文学大奖实至名归,然而使其在西方得以广泛传播以及受到西方读者欢迎和喜爱的还要归功于其英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是“公认

    考试周刊 2017年17期2017-12-12

  •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杨晨霞摘要: 葛浩文 ( Howard Goldblatt)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在30 年的翻译生涯里翻译了50余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翻译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同时,他也是一位汉学家,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余年。葛浩文在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也使他成了海内外学者、评论家、研究者、媒体报刊关注的焦点人物,有关他的生平、翻译思想及其译作的研究文献近年来日益增多,因此,对这类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于翻译文学、海外汉学研

    东方教育 2017年19期2017-12-05

  • 概述葛浩文英译中国当代文学
    。目前,国内对葛浩文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拟对近年来对葛浩文英译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归纳与简评,力图把握研究方向,形成清晰的脉络,以利于对葛浩文译作研究的继续与深入。【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葛浩文 中译英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Coldblatt)是近年来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数量最多、贡献最大的西方学者。在40余年的翻译生涯中,他共出版了96位中国作家的201部作品的译作。国内对葛浩文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研究主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11期2017-10-31

  • 葛浩文《萧红评传》对萧红文学地位以及定位的重构
    摘 要:葛浩文的《萧红评传》自1985年在大陆出版后影响斐然,他对萧红作品的重新解读和对她作品价值的重估对萧红研究影响重大。本文聚焦葛浩文对萧红文学地位以及定位的重构问题,从两个大的方面去探讨其重构的方法和影响。第一部分就具体重构的双重视角展开,展现视角特殊性与重构的关系。第二部分谈论其重构对西方精神分析介入传记的互动,并且展示其传记与国内文学界的互动及影响。关键词:葛浩文;萧红;《萧红评传》;文学地位;定位作者简介:单慧慧(1993-),女,汉族,江苏泰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2017-09-20

  • 葛浩文翻译研究
    dblatt(葛浩文)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第一人,他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非常值得一探究竟。葛浩文的翻译观深深影响了他的翻译实践,并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葛式译文小说。关键词:文学翻译 葛浩文 改写论一.引言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西方主流媒体终于目光投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学,而在西方研究中国文学的路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则让人无法忽视---他便是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自从奠定了他在汉学界地位的代表作《萧红评传》问世后,葛浩

    文学教育 2017年9期2017-09-06

  • 浅谈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翻译观点
    【摘要】葛浩文(1939-),美国著名汉学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迄今已经翻译了30多个中文作家的60多部作品,是有史以来翻译中文小说最多的翻译家,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本文就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前人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为后续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葛浩文翻译活动奠定基础。【关键词】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翻译思想;翻译策略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国著名的汉学

    资治文摘 2017年5期2017-08-09

  • 从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解读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
    译的处理方法。葛浩文翻译的莫言系列书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红高粱家族》包括在内,所以对我国译者而言,葛浩文的翻译作品非常具有借鉴经验。葛浩文作为译者,站在原作、接受者和接受环境等角度对作品进行翻译,重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本文将根据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在时空、方言、超常规的色彩词等方面探讨《红高粱家族》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关键词】创造性叛逆 文学翻译 葛浩文 红高粱家族【Abstract】It is necessary for literary t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8期2017-08-04

  • 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发展变化
    摘 要: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译过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向外传播中较为成功的例子。在葛浩文对莫言小说长达二十多年的英文翻译过程中,他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都有所改变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本文以葛浩文在不同时间段英译的三部莫言小说《红高粱》《酒国》以及《生死疲劳》为例,分析葛浩文翻译策略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提供一点启示。关键词:葛浩文 莫言小说 翻译 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正逐步走向世界,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

    现代语文 2017年6期2017-07-17

  •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翻译策略研究
    象,重点研究了葛浩文在翻译莫言作品时采用的翻译策略。通过对葛浩文译本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葛氏的翻译不仅考虑了读者的可接受度,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作品中的中国特色,大大地推进了中国文学“走出去”。关键词:?师傅越来越幽默?;葛浩文;中国文学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愈演愈烈,经济与文化共通共融也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潮流。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只是在经济实力上比拼,而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要在世界舞台上享有一席之地,不仅要在经济这个“硬实力”上飞速前进,还要在“

    青年时代 2017年15期2017-07-01

  • 莫言小说翻译者葛浩文译者风格研究
    ,其中英语译者葛浩文对其作品的持续关注与翻译,更是莫言真正走入西方读者心中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结合相关例证,对莫言小说翻译者葛浩文译者风格的形成渊源与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关键词:莫言小说;葛浩文;译者风格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094-03所谓翻译就是以原作品为基础,进行文学再创造的一个过程。翻译者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同一作品在不同的翻译者笔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韵味与特点,这也就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5-19

  • 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中语言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其首席翻译官葛浩文功不可没。因此,本文选取莫言具有代表性作品——《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为例,探析文本中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笔者认为,葛浩文通过多元的翻译策略,有效地向西方传递了具有异域风情的中国文化特色,为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关键词:葛浩文;《生死疲劳》;语言文化负载词翻译作者简介:杨茂莹(199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跨文化研究。[中图分类号]:H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2017-05-18

  • 葛浩文翻译观研究
    曾小峰摘要:葛浩文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的第一人,对其各类翻译作品的研究一直层出不穷。而对其翻译思想的挖掘和分析却一直鲜有。本文试图通过对葛浩文专著和作品的研究,来进一步总结、归纳葛浩文的翻译思想,并辅以案例加以佐证,希望助将来的文学翻译研究一臂之力。关键词:文学翻译;葛浩文;翻译观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以莫言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作家终于再次引起整个西方世界的关注。人们突然发现近半个世纪从大陆的萧红、杨绛、冯骥才、贾平凹、苏童、王朔、莫言、刘震云、阿来、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2期2017-03-25

  •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层面,比较分析葛浩文的这两部作品,以供翻译研究参考与借鉴。关键词:译者主体性;葛浩文;《呼兰河传》;《染布匠的女儿》1 引言翻译就是用译语传达原语所表达的意思,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在跨语言文化交流中,翻译起着非常关键的桥梁作用。通过译者的语言转换,目的语言的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源语言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状况、文化发展、精神启迪等内蕴,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与民族,可以畅通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可以说,翻译活动密切了世界各国、各地域的

    东方教育 2016年6期2017-01-16

  •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播—汉英翻译家葛浩文与林丽君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2(1):57~60.[2]王子潇.底层的无助与冷痛—读《天堂蒜薹之歌》[J].神州,2013(6):5~6.[3]罗屿.葛浩文.美国人喜欢唱反调的作品[J].新世纪周刊,2008(10):120~121.[4]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9(16):45~56.[5]舒晋瑜.十问葛浩文[N],中华读书报,2005(08),31.[6]张耀平.拿汉语读,用英语写—说说葛

    长江丛刊 2016年30期2016-11-26

  • 莫言作品的翻译者葛浩文的翻译观浅析
    言作品的翻译者葛浩文的翻译观浅析刘亚杰【摘 要】随着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而同时成为关注焦点的莫过于莫言作品的英译者葛浩文。本文从葛浩文的“翻译不是背叛,而是救赎”这一宣言式论断出发,从翻译功能论,翻译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意义等方面予以浅析,认为与传统的翻译观相比,这样的翻译观更能为广大翻译工作者带来鼓励,从而产生更为丰硕的翻译成果。【关键词】莫言 葛浩文 救赎一、前言2012年10月,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到中国,中国人

    长江丛刊 2016年12期2016-11-26

  • 从创造性叛逆视角看葛浩文译《狼图腾》中的重写与背叛
    摘 要:本文从葛浩文译《狼图腾》入手,分别从语言层面及文化层面讨论葛氏在译作中展现出的“创造性重写”与“忠实性背叛”,进一步探讨译文与原文间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从而证实“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及强大的解释功能。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葛浩文;《狼图腾》;重写;背叛作者简介:杨瑶(1994.5-),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5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及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9期2016-11-23

  •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语言为基础,以葛浩文《生死疲劳》英译本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葛浩文对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为莫言研究和模糊语言研究提供一些尝试和借鉴。关键词: 模糊语言 葛浩文 生死疲劳 译者一、引言2012年10月11日,莫言以其“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融合在一起”的本土特色小说敲开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门,中国文学从此正式进入世界文学殿堂。作为翻译莫言作品最多的译者葛浩文,其被许多学者高度誉为“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他的翻译思想与策略也和莫言一起掀起了研究热

    考试周刊 2016年83期2016-10-31

  • 葛浩文翻译萧红作品研究
    摘 要:萧红是葛浩文最早翻译的中国作家,也是他日后成为大翻译家的起步。萧红也因其闪耀着人性永恒光辉的作品而被中外大众所喜爱,英国学者评论说:“葛浩文把萧红带到西方世界来,功不可没”。关键词:葛浩文;萧红;翻译研究作者简介:毕冉(1980-),女,辽宁朝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1一、前言2012年10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作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1期2016-08-01

  • 论译者翻译观对人物称谓翻译的影响
    要: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以忠实为前提,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观对其翻译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该翻译观对他所译的莫言代表作《丰乳肥臀》之人物称谓的影响体现在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中。归化策略中,注释含文学意义的人物称谓,意译绰号和泛化亲属称谓,增加原文中不存在的“人物表”,旨在以读者为依归。异化策略中,音译直名称谓,意译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亲属称谓,旨在保留中国称谓文化。葛浩文的翻译观影响着人物称谓翻译策略的选择,为今后汉语名著中称谓的英译提供了借鉴。关键词:葛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5-30

  • 关于葛浩文翻译思想的探究
    英龙【摘要】: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国著名的汉学家,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出生于1939年。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是有史以来翻译中文小说最多的翻译家。如今,葛浩文将“学者”特有的学术精神融入翻译工作,对待翻译和批评始终恪守忠实原著、谨慎取材的原则。葛浩文充分肯定中国当代文学的丰富性、独特性,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国际推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对他的翻译思想和风格进行探究。【关键词】:葛浩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2016-05-30

  • 葛浩文翻译思想浅介
    100083)葛浩文翻译思想浅介吕慧琴 (中国农业大学外语系 100083)本文从作品选择,翻译方法与策略,作者、译者及读者之间的关系,译者之间合作等方面对葛浩文的翻译思想进行介绍。葛浩文;汉译英;翻译思想翻译在葛浩文的生活中很重要,他曾说,“离开它我就无法生活。”虽然一位勤奋、多产的译者,但他在翻译理论方面的著述并不多,其翻译思想大多散见于别人对他的采访和研究,涉及文学翻译的诸多方面,包括作品的选择,对作品的理解,翻译方法,原作、译作、作者、译者与读者之

    大众文艺 2015年22期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