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状

  • 十二指肠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理:光镜下肿瘤呈丛状或结节状生长,结节内可见增生的梭形、胖梭形至卵圆形的肌纤维母细胞,结节内间质呈明显的黏液样,可见丰富的小血管(图1I)。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MA(+),CD117(-),CD34(-),Dog-1(-),S-100(-),Ki-67 阳性细胞数3%。综合考虑(十二指肠)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plexiform angiomyxoid myofibroblastic tumor,PAMT)。图1 女,48岁,确诊为丛状血管黏液样

    磁共振成像 2023年12期2024-01-04

  • 大果榛子丰产树形培育及修剪技术
    ~50厘米。3.丛状形。丛状形根据主枝多少可分两种类型:少干丛状形和多干丛状形。少干丛状形,从萌蘖枝中或分枝中选留均匀伸展的3~6个基生枝作主枝;主枝上配备侧枝,树高2.5~3米,树体呈丛生自然开心形。多干丛状形,从萌蘖枝或分枝中选留健壮的7~9个枝作主枝。对土质和水肥条件较好的园地,可选用多干丛生型。该树形随着树体长大,根据果园密度情况,可逐步减少主枝,向少干丛生形转化。丛状形在幼树期枝量多,光合效能高,有利于树体营养积累和快速成型,可实现提早结果,因此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3年2期2023-03-11

  • 3类典型株型草本植物对沙面风蚀抑制作用的研究
    植物,以匍匐状、丛状和球状株型居多,如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爪瓣山柑(Capparis himalayensi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等为匍匐状,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碱蓬(Suaeda glauca)、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等为丛生状,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刺沙蓬(Sals

    干旱区研究 2022年5期2022-10-26

  • 针尖曲率半径对XLPE电树枝生长及局部放电特性的影响
    电树枝(松枝状和丛状)的概率减小。局部放电检测作为电力设备状态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XLPE电缆中缺陷检测的常用方法。在实际运行中,电力设备通常面对较复杂的运行环境,如不同的温度、电压幅值波动、电压类型差异等,在不同工况下电树枝特性具有显著差别。聂琼等[10]研究了电压频率对电树枝的影响,结果表明,频率高时电树枝大概率发展为“丛状”,频率低时电树枝大概率发展为“枝状”。现有的研究未关注针尖曲率半径对XLPE电树枝生长及局部放电特性的影响,在实际运行的电缆中

    绝缘材料 2022年8期2022-10-20

  • 平欧杂种榛不同树型微气候对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容易形成单干型与丛状型2 种形态[4]。本次试验材料选用新榛1 号与新榛3号,种植南北朝向,株行距为3.0m×3.0m,在可以正常开花结果的基础上进入盛果初期。试验田中其余榛树均统一管理。2 研究方法2.1 试验设计分别选取20 行长势较好的新榛1 号与新榛3 号植株作为试验对象,每个品种处理5行,每行约60株,在处理过程中,根据一致性原理,挑选平欧杂种榛型,将微型气象仪放置于试验植株之间,每10min 记录1次,直到结果。仪器放置过程中,必须确保监测探头

    现代园艺 2022年15期2022-08-23

  • 人眼黄斑区色素光密度与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与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的厚度改变明显相关,黄斑区的神经节细胞存活数量是青光眼患者延长有效视力年的关键[2]。另外,还有研究证实,给青光眼患者补充叶黄素也可起到延长有效视力年的效果,但国内外尚无科学解释其中的机制,黄斑色素对黄斑区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已经较多,但对与之紧密相邻又主要参与视功能的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少[3]。如证实黄斑色素对神经节细胞也有抗氧化保护作用,能为青光眼患者保护视功能提供新的途径[4]。本文探讨人眼黄斑区色素光

    重庆医学 2022年14期2022-08-06

  • 额面部丛状神经鞘瘤1例
    检查结果,诊断为丛状神经鞘瘤。治疗:因左额部皮肤张力较大,直接缝合困难,于皮肤美容科行局麻下左额部皮肤肿物切除术并邻位皮瓣转移术+左眉部皮下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至今未再复发。2 讨论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 schwannoma,P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来源于周围神经鞘Schwann细胞的良性肿瘤,是神经鞘瘤中的一种少见亚型。1978 年由 Harkin 等[1]首次报道,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上均可呈结节状生长方式,故称为丛状神经鞘瘤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8-02

  •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研究现状
    022)0 引言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Plexiform Fibrohistiocytic Tumor PFHT)是一种位于真皮和皮下的肿瘤,在最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被归类为具有中等恶性潜能的软组织肿瘤[1],偶有转移,由Enzinger和Zhang于1988年最先描述[2]。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发病率较低,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所报道的病例仅200余例。目前的治疗主要依赖外科手术切除,尽管其临床病程通常为良性,但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容易局部复发而且偶有转移。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8期2022-07-27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眼眶-眶周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现为浸润性生长的丛状神经纤维瘤。当瘤体累及眼眶及眶周组织时,可统一称为眼眶-眶周型丛状神经纤维瘤(OPPN)。OPPN 的病情复杂性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现有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外科干预手术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情况,但整体根治效果欠佳;靶向药物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部分药物临床试验也显示出不俗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OPPN 的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案进展进行综述。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抑癌基因NF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2年2期2022-05-07

  • 胃血管纤维黏液瘤样增生超声表现1例
    期缓慢消退讨论:丛状血管平滑肌样肌成纤维细胞瘤(PAMT)是一种罕见的胃间充质肿瘤,血管纤维黏液瘤样增生属于PAMT 的一种,也称为丛状血管黏液瘤、丛状血管黏液样肿瘤等。本病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区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1]。好发于胃窦部,也可以位于其他部位如胃底、胃体和食管[2],临床症状包括呕血、贫血、腹部不适或腹胀[1]。肿瘤常位于黏膜下层,黏膜层常完整或有溃疡灶,故胃镜检查容易漏诊,活检时不容易穿刺到肿瘤细胞,发现时常已较晚。本例肿瘤位于胃窦部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5-07

  • 龙竹丛状采伐恢复后林分小气候特征分析*
    ganteus)丛状采伐技术模式。由于丛状采伐的采伐强度和采伐面积较大,可能会对龙竹林内小气候造成一些影响,从而影响到新竹的生长,因此有必要对不同采伐方式下的林间小气候因子进行研究。森林小气候是森林植被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小气候,是森林中水、气、热等各种气象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森林小气候对林下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机质分解、土壤温度、土壤酶活性等生态过程都有影响[6]。小气候的改变会引起植物物种组成、盖度、生物量、生理生态因子等发生相应的变化,森林生态系统

    西部林业科学 2022年2期2022-04-20

  • 1例丛状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750004)丛状神经鞘瘤是神经鞘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十分少见,占神经鞘瘤的4.3%[1],发病年龄为1~61岁,20~50岁多见,本病好发于躯干、头颈或上肢[2],偶见于阴茎[3]、口腔等,瘤体一般较小(直径<2 cm),可无临床症状并缓慢生长,如瘤体较大时,会压迫神经,出现麻木、疼痛等感觉[4]。发病年龄小于典型神经鞘瘤[5],个别病例可伴发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少数病例可与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神经鞘瘤病或脑膜瘤并发[6],本患者未见有其他并发症。1 临床资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9期2021-11-27

  • 刺梨伞状形和自然丛状形的整形修剪技术
    刺梨伞状形和自然丛状形整形修剪方法。1 适宜树形和修剪原则1.1 适宜树形实践证明,高产刺梨树适宜的树形主要有顺应其生长习性的伞状形或自然丛状形。伞状形可以通过定干留35~45 cm,促发3~5个主枝,也可从基部选留2~5个主干,每个主干定干留35~45 cm,不同方位选留适宜数量侧枝,整个外形如伞状。从提高树冠光照面积,增加树体有效结果空间,持续高产、防植株老化,方便管理角度出发,从基部选留2~4个主干的伞状修剪更为适宜;而自然丛状形从基部选留3~7个主

    耕作与栽培 2021年4期2021-09-25

  • 小肠系膜巨大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
    的神经束组成,呈丛状结构(见图2);高倍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核呈尖细波浪状,间质黏液样变性(见图3)。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CD99、 S-100(见图4)均阳性,EMA阳性的细胞分布于丛状结构的边缘, Ki-67增殖指数图1 肿块大体表现注:肿块位于小肠系膜图2 肿块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注:肿块由大小不等的丛状结构组成图3 肿块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 )注:瘤细胞呈梭形,核尖细,间质黏液样变性图4 肿块组织病理切片(IHC染色) 注:肿

    安徽医学 2021年7期2021-08-19

  • 臂丛神经和桡神经丛状神经鞘瘤超声表现1例
    6~C8臂丛神经丛状神经鞘瘤,右侧桡神经丛状神经鞘瘤。图1 丛状神经鞘瘤 A.超声声像图示臂丛神经丛状神经鞘瘤(箭); B.超声声像图示串珠样桡神经丛状神经鞘瘤(箭); C.病理图(HE,×200)讨论丛状神经鞘瘤约占神经鞘瘤的2%~5%,多见于皮肤及皮下浅表部位,眼部、喉部咽旁间隙、舌部及外周神经亦曾见报道,少数可伴神经纤维瘤病、神经鞘瘤病或脑膜瘤。外周神经丛状神经鞘瘤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MRI可见多结节、多分叶或神经广泛增粗等,可同时存在丛状和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6期2021-06-28

  • 丛状采伐对龙竹生长动态与竹林经济效益的影响
    试设计不同强度的丛状采伐,以传统的常规采伐作为对照,研究伐后龙竹林分恢复情况,调查丛状采伐在实际竹林经营生产中的可行性,筛选出适用于龙竹林采伐方式,最终规范龙竹林采伐作业,降低采伐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为今后龙竹林省力化、规模化的采伐经营模式发展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滇西南地区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区域内(99°13′23″ ~99°15′24″ E,23°10′18″~23°12′01″N),海拔高度在1 330~1 850 m之间。该

    竹子学报 2021年4期2021-05-13

  • 丛状纤维黏液瘤1例
    理:光镜下肿瘤呈丛状浸润性生长,与平滑肌组织交错分布,间质富含黏液样基质和薄壁小血管,细胞核仁不明显,罕见核分裂象(图1D)。免疫组织化学:VIM(+),S-100(神经+),CD34(脉管+),CD117(+),DOG-1(部分弱+),SAM(+),CEA(部分弱+),PR(+,图1 胃丛状纤维黏液瘤 A.轴位增强动脉期CT图像; B.轴位脂肪抑制T2WI; C.轴位增强T1WI; D.病理图(HE,×40) (箭示病灶)讨论胃丛状纤维黏液瘤是少见良性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3期2021-04-27

  • 丛状纤维黏液瘤1例
    瘤细胞呈结节状或丛状生长,结节间由平滑肌束分隔(图2);高倍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核卵圆形、无明显异型,胞质稍嗜酸,未见核分裂象,瘤细胞间黏液样变显著,可见较多毛细血管(图3)。免疫表型:梭形细胞SMA(图4)阳性,MSA部分阳性,CD34、CD117、DOG1、S-100、SOX-10、ALK、CD10、Calpon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1%。图1 肿物位于胃体中部大弯侧壁内,形成隆起突向胃腔,表面血管网丰富 图2 瘤细胞呈结节状或丛状生长,结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4-01

  • 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逆的内膜纤维化或丛状病变发生[12-13]。缺氧肺结构改变的严重程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缺氧。因此,啮齿动物中PAH 的慢性缺氧模型可以被认为是不太严重的PAH 模型,并被视为与缺氧相关的人类PAH 相关,如发生在肺实质疾病、睡眠呼吸紊乱、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高海拔居住[13,16]。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改变等参与了缺氧PAH 模型机制调控,涉及 Hif-1α、p38 MAPKα、NF-κB、Rho/Rho 等信号路径[15,17-18]。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1年2期2021-03-29

  • 肩背部软组织巨神经纤维瘤1例1
    膨大神经束构成的丛状神经纤维瘤样区域,间质内可见管腔大小不等的血管分布(见图2B)。免疫组化:瘤细胞及神经束S-100(见图3)、NSE、Vimentin(+)。结合临床,诊断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肩背部)软组织巨神经纤维瘤。2 讨论神经纤维瘤病分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Ⅰ)和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Ⅱ)两种类型,NFⅠ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NFⅠ基因的功能丢失突变和缺失所致。追问本例患者病史,家族无该病记载,此属于特例。发生于NFⅠ的神经纤维瘤主要有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1期2021-03-20

  • 星状非遗传性特发性黄斑劈裂研究现状
    斑劈裂主要累及外丛状层,可合并内层视网膜劈裂,也可伴有周边视网膜劈裂。在Ober文献中,17例患者均无视网膜劈裂相关家族史,其中16例为女性(94.1%),10例患者单眼发病(58.8%),8例患者进行RS1基因检查均为阴性, 且与目前已知可导致视网膜劈裂基因对比均未发现异常[1]。SNIFR病变早期,不影响视网膜功能,往往视力正常,随着病变逐渐加重,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可见类似黄斑水肿眼底改变,需进一步完善眼底各项检查,特别是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明

    国际眼科杂志 2021年3期2021-03-10

  • 电子烟对小鼠视网膜组织及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视神经纤维层、内丛状层的厚度;随机选取5张切片并求得平均值作为该眼球的中央部平均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内丛状层厚度。其余经过视神经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1.2.4视网膜Tuj1和8-OHdG免疫荧光染色各组石蜡切片脱蜡后,Proteinase K(20μg/mLPBS)15min修复抗原,用免疫荧光封闭液封闭60min,Tuj1、8-OHdG一抗4℃孵育过夜,羊抗小鼠二抗室温避光孵育1h,含DAPI的封闭液封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用细胞图像分析系

    国际眼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2-01

  • 丛状纤维黏液瘤1例
    学结果,诊断为胃丛状纤维黏液瘤,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患者随访至今,术后1、3个月复查恢复良好。图1 腹部增强CT图2 低倍镜下胃丛状纤维液瘤分布情况 (H&E染色×40)图3 高倍镜下胃丛状纤维液瘤生长情况 (H&E染色×400)图4 部分肿瘤细胞SMA阳性表达 (Envision法×400)图5 肿瘤细胞CD117阴性表达 (Envision法×400)图6 部分肿瘤细胞S100阳性表达 (Envision法×400)小结丛状纤维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肿瘤

    中国肿瘤临床 2020年19期2020-11-23

  • 树形对中国樱桃生长习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研究分析了自然丛状形、自然开心形、 Y字形和主干分层形对樱桃树生长习性、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中樱桃树形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在余姚市梁弄镇天绿水果专业合作社试验地和东钱湖试验基地进行,品种为诸暨短柄樱桃,树苗于2010年春季栽植。1.2 处理设计试验对诸暨短柄樱桃采用4种树形整形修剪:自然丛状形;自然开心形(定干高度嫁接口上40~50 cm);Y字形;以主干分层形为对照(CK)。整形修剪结合拉枝、摘心等方式。其中,Y字形按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2020-11-05

  • 丛状纤维黏液瘤1例
    ④⑤病理诊断: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lexiform fibromyxoma, PF)。患者术后未行辅助治疗,随访1个月,情况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讨论PF是具有独特组织结构的肿瘤。2007年Takahashi等首次报道并命名其为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plexiform angiomyxoid myofibroblastic tumor, PAMT),Miettinen等2009年将其更名为“PF”,归为WHO(2014)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S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9期2020-11-03

  • 成人面部丛状血管瘤一例
    ×200)诊断:丛状血管瘤。患者拒绝治疗,目前随访中。讨论丛状血管瘤(tufted angioma,TA)是一种少见的血管良性肿瘤,1949年Nakagawa首先报道,并命名为Nakagawa血管母细胞瘤,1976年被Wilson Jones首次描述为丛状血管瘤。TA通常在5岁以前发病,偶见于成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好发于颈部、躯干上部,也有报道发生在口腔黏膜、大腿和肢端[1-3]。临床表现常为形状大小各异的紫色或暗红色斑片、丘疹或斑块,可触及皮下结节。部分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10期2020-09-25

  • 不同树形对中国樱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试材,研究了自然丛状形、自然开心形和“Y”字形树形对樱桃树生长习性、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生产中樱桃树形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在余姚市梁弄镇天绿水果专业合作社试验地及东钱湖试验基地进行试验,樱桃树苗于2010 年春季栽植,品种为诸暨短柄樱桃,分别采用自然丛状形、自然开心形(定干高度以嫁接口上40~50 cm)和“Y”字形树形结合拉枝、摘心等方式进行整形,对照为主干分层形。其中,“Y”字形树按2 m×4 m 株行距栽植,其余按3 m×4 m 株

    园艺与种苗 2020年3期2020-04-28

  • 成人丛状血管瘤一例
    ,形状不规则,呈丛状分布(图2),管壁可见单层内皮细胞,周围有少量纤维组织包绕(图3)。诊断:丛状血管瘤。建议患者于局麻下行手术切除病灶,但患者拒绝治疗。图1腰部黄豆至蚕豆大暗红色斑丘疹图2真皮中部可见增生的血管,形状不规则,呈丛状分布(HE,×40)图3管壁可见单层内皮细胞,周围有少量纤维组织包绕(HE,×100)讨论丛状血管瘤(T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通常好发于婴幼儿,但也可累及成年人,无明显性别倾向。有60%~70%在5岁以内发生,约25%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1期2020-03-16

  • 美国FDA批准Koselugo(selumetinib/司美替尼单抗)用于儿童治疗神经纤维瘤病1型
    会出现1种或多种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丛状神经纤维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面部、四肢、脊柱以及内脏器官等。Koselugo常见的毒副作用有呕吐、皮疹、腹痛、腹泻、恶心、皮肤干燥、疲劳、骨骼肌肉疼痛、发烧、痤疮、口腔炎、头痛、甲沟炎、瘙痒等。Koselugo可能还会引起其他严重副作用,包括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眼睛毒性(急性和慢性眼损伤,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视力受损等)、肌酐磷酸激酶(C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3-03

  • 欧李整形修剪技术
    以根据树形整形成丛状形、试管刷形、圆头礼花形等。其中丛状形是最常见的欧李整形树形。1.1 丛状形 丰产的欧李株丛应有各类结果枝10 个左右,其中基本枝 7~8 个,2 年生枝 2~3 个[1]。丛状形是利用欧李丛生的特性而常用且最基本的整形树形,适用于播种苗、扦插苗、组培苗和嫁接苗建园的欧李树,其特征是利用一年生枝条构成整体树形。整形方法:选择当年栽植幼苗,待其主枝长到20 cm 长时进行第1 次打顶、摘心,促发分枝及根系生长,使其根系长粗、长长。当分枝长

    河北果树 2020年3期2020-01-10

  • 获得性丛状血管瘤一例
    0)诊断:获得性丛状血管瘤。治疗:患者拒绝使用激素及激光治疗,予盐酸普奈洛尔片20 mg口服,每日一次。服药过程中定期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经过半年的治疗,患者原皮损逐渐缩小、质地变软、疼痛减轻,无新发斑块。目前,患者仍在治疗随访中。讨论获得性丛状血管瘤(tufted angioma,TA)又名Nakagawa血管母细胞瘤、丛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增生性疾病[1]。1976年,Wilson Jones首次将TA描述为一种具有特殊组织学特征的获得性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12期2019-12-25

  • 双波长激光成功治疗丛状血管瘤一例
    无异形性。诊断:丛状血管瘤。治疗:应用美国赛诺秀公司生产的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工作站,该仪器可顺序发射585 nm 脉冲染料激光和1 064 nm Nd:YAG激光,光斑直径7 mm。治疗5次,每次间隔4~6 周。治疗结果:红斑消退,疼痛消失,丘疹平复,留有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斑(图2)。3年后复诊,皮疹未复发,原治疗区恢复正常肤色,无疼痛,原皮疹处留有少量增生性瘢痕(图3)。图1 患者右腋部后方靠背部可见暗紫红色斑片,边界不清,其上散在芝麻至米粒大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年6期2019-08-02

  • 丛状神经鞘瘤一例
    李 巍皮肤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 schwannoma, PS)是一种临床相对少见的良性外周神经鞘肿瘤,本病由Harkin于1978年首次报道,迄今为止国内偶见单发的病例报道。临床资料患儿,女,14岁。左手背肤色丘疹3年余,无自觉症状,近一个月来,自觉偶有不适感,于2018年7月来我科就诊。皮疹无疼痛、瘙痒,否认外伤史及局部用药史。既往体健,否认内分泌疾病、血管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病史。否认类似家族史。体格检查:患儿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7期2019-07-18

  • 丛状纤维黏液瘤1例并文献复习
    223300)胃丛状纤维黏液瘤(gastric plexiform fibromyxoma)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为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0版)中新增的分类[1]。Takahashi等[2]于2007年首次报道了2例胃丛状纤维黏液瘤,当时命名为“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plexiform angiomyxoid myofibroblastic tumor)”。迄今为止,国内外相关报道仅50余例。本文报道1例胃体丛状纤维黏液瘤,并

    胃肠病学 2019年2期2019-03-28

  • 北方寒地大榛子栽培技术
    ~70cm,少干丛状形控形,定干高度20cm左右,定干时剪口下必须有4~5个饱满芽,尽量压低,如果苗干下部无饱满芽,定干剪口不得不向上移。5.2 松土、防病虫、防寒榛子成活后要及时松土除草,促进榛树发新根,定植当年不需要追肥,如要追肥于7月上中旬新根长出之后,可追施少量的氮肥,每株榛树可施30~50g。新梢停止生长以后,每隔10d叶面喷施一次0.3%的磷酸二氢钾,促进枝芽成熟,提高抗寒能力和越冬能力,入冬前灌防冻水一次,然后培土防寒。榛树幼苗病虫害较少,主

    新农民 2019年3期2019-02-19

  • 丛状纤维黏液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细胞在胃壁之间呈丛状或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生长,与胃壁平滑肌交错排列,细胞呈梭形及圆形生长,细胞间富含黏液状基质和小血管;免疫组化检查:SMA强阳性,H-cad弱阳性,Dog1、CD117、CD34、CD10、β-catenin、S-100、PCK、HMB45、TFE31、Bcl-2、MyoD1、ALK、ER均表达阴性,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低增殖。根据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该肿瘤诊断为胃丛状纤维黏液瘤,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明确诊断后,进一步对瘤体进行基因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年7期2018-07-26

  • 丛状神经鞘瘤
    on) ×400丛状神经鞘瘤定义为丛状或多结节性生长的神经鞘瘤变异型,可以呈现普通型神经鞘瘤或细胞性神经鞘瘤形态。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组织由紧密、拉长的肿瘤性施万细胞组成,排列方式上致密的Antoni A型多于疏松的Antoni B型(图1),上皮样细胞形态罕见,偶见核分裂象,可见血管透明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和胞核一致性表达S⁃100蛋白(S⁃100),胞核表达SOX10;“马赛克”样细胞胞核SMARCB1(INI1)阳性(图2)可见于93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2期2018-05-09

  • 肝脏丛状神经纤维瘤影像学误诊一例
    0,HE)。肝脏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neurofibroma,PNF)临床非常罕见,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1-4],笔者搜集1例PNF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病例资料患者,男,35岁。体检发现肝脏占位2月余入院。查体: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影像学检查,入院后超声检查:肝右叶、肝门部及腹膜后可见一大小约14.3 cm×7.2 cm的低回声区,其内可见少量短线状血流信号及小的无回声区(图1),考虑实质

    放射学实践 2018年4期2018-05-04

  • 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变化及其意义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7例(糖尿病组),男38例、女19例,年龄41~78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2010年WHO所制定的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5];②患者均接受电脑验光检查、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及频域OCT检查;③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②伴有精神疾

    山东医药 2018年47期2018-03-19

  • 丛状纤维黏液瘤2例
    病理诊断:例1胃丛状纤维黏液瘤,切缘未见肿瘤细胞[1-4]。例2胃丛状纤维黏液瘤,上、下切缘未见肿瘤细胞,送检标本淋巴结未见肿瘤细胞浸润。讨论胃丛状纤维黏液瘤被WHO消化系统肿瘤收入胃间叶源性良性肿瘤,其起自胃窦部,可累及幽门,有时可达十二指肠球部,病灶呈浸润性生长[4-5]。本组2例患者病灶均在胃腔内生长,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未发现淋巴结肿大及肿瘤浸润,结合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查及文献报道,最终诊断为胃丛状纤维黏液瘤。根据肿瘤特征及生物学行为行胃部分切除术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年11期2018-01-15

  • 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与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的相关性分析
    的疗效与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的相关性分析杨安怀胡焰山李拓目的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疗效与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DME行抗VEGF治疗的患者58例(73只眼),其中包含治疗敏感30例(39只眼),治疗不敏感28例(34只眼),收集分析抗VEGF治疗前1个月内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关资料,比较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5期2017-12-27

  • 腓肠神经与腓浅神经罕见丛状神经纤维瘤一例
    经与腓浅神经罕见丛状神经纤维瘤一例齐伟亚, 张旭阳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腓肠神经; 腓浅神经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左小腿、左足背肿块20年。于2014年3月5日入住徐州仁慈医院。患者20年前发现左小腿后侧花生米样大小无痛性包块,未予重视。近3年来肿块增大蔓延至足背伴随疼痛。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手足外科检查:左腿腘窝至足背可触及串珠样鸽蛋大小包块(图1),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尚可,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无异常。胸部正位片、左胫腓骨正侧位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7年4期2017-09-16

  • 眼眶内外沟通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
    钦和眼眶内外沟通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张兰凤1,肖学文1,范钦和2软组织肿瘤;颅骨;眼眶;神经纤维瘤病;诊断;鉴别诊断;病例报道患者男性,23岁,出生后至今无明显诱因发现右眼眶肿物,伴视力障碍,前后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右眼眶逐渐增大伴局部溃烂。MRI平扫+增强示:右侧眼眶、眶尖、咽旁间隙及额颞部占位,右颞骨大范围骨质缺如,病变及局部脑膜脑膨出,两侧额顶叶皮层下白质内缺血灶。体检:右眼眶可见一大小10 cm×6 cm×6 cm突出肿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03-07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视网膜的微细结构变化
    结构变化开始于外丛状层,经过外核层,外界膜,肌样体区,椭圆体区,光感受器外节,交叉区,最后到达色素上皮层。光凝治疗后1周,光凝斑的直径较前明显减小,界限不清楚;视网膜的内层结构的内核层、内丛状层向下突出,而外层结构的外丛状层则完全呈“V”型结构变化,外核层消失。肌样体区、椭圆体区、交叉区同色素上皮层相互融合,与周围未损伤区域形成断裂。光凝治疗后1个月,两个相邻光凝斑之间的外丛状层形成拱门样结构,肌样体区,椭圆体区,交叉区这三层所形成的高密度复合体的厚度变薄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6年5期2017-01-06

  • 假色槭丛状绿化苗培育技术
    200)假色槭丛状绿化苗培育技术宋伟国(宽甸满族自治县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丹东 118200)假色槭树冠伸展,枝条疏密性较好,是枫树观赏树种的极品。由于抗逆性很强,在北方街道绿化保存率和完好率较高,深受市场青睐。文章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假色槭实生苗繁育技术及丛状绿化苗培育技术,突出了繁育优质壮苗和丛状绿化大苗的实用繁殖技术,可供从事育苗和生产部门借鉴。假色槭;实生苗;丛状培育;绿化苗假色槭(Acerpseudo-sieboldianum),也称紫花槭[1

    防护林科技 2016年9期2016-12-16

  • 组织置换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教学病例1例及文献复习
    00)组织置换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教学病例1例及文献复习张英俊1,易文中2,刘祚国2,唐植1,张洁2,吴佳丽2,封敏1(1.湖南医药学院医学影像系,湖南 怀化418000;2.湖南医药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 怀化418000)神经纤维瘤,丛状;磁共振成像病例男,13岁,因 “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1年”于2014年7月2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现包块有所增大,并有压痛。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食纳可,两便尚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5期2016-12-03

  • 多发性丛状神经鞘瘤一例
    病例报告·多发性丛状神经鞘瘤一例刘薇 刘佳玮 马东来患儿女,9岁。因右上臂、左肩部和腹部丘疹、结节6年,于2014年7月21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6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臂和腹部各出现1个绿豆大小的丘疹,未治疗。此后结节缓慢增大、增多,无压痛、触痛和瘙痒等症状。发病前无外伤史。患儿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右上臂、左肩背部和腹部可见散在分布多个绿豆至花生大小的肤色或淡褐色丘疹和结节,略隆起于皮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6期2016-11-02

  • 南疆地区征占林地中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
    类情况。1.1 丛状树木不适合按照面积补偿南疆地区很多院落周围都有丛状生长的树林。例如,在某院落外丛状生长着个人所有的1~2年生的新疆杨1 400株,占地面积为25 m2,密度为56株/m2,这个密度比一般苗圃地的育苗密度高了近4倍。如果将这些树木按照零星树木看待,那么1 400株树木应该占有1 400 m2的面积(按照每株的占地面积为1 m2计算)。这样便是将25 m2等价于1 400 m2,显然按照株数计算并不合理。但如果按照面积计算,又无法考虑实际树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9期2016-05-15

  • 丛状纤维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 目的 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胃PF患者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 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 胃PF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息肉状或隆起性肿物;组织学特征为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 瘤细胞梭形, 间质富含小的薄壁血管和黏液样基质, 核呈短梭形或卵圆形。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SMA强阳性, CD10局灶弱阳性。结论 胃PF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 诊断需与胃肠道间质瘤、侵袭性纤维瘤等间叶性肿瘤鉴别。【关键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4期2016-02-23

  • 外用卡替洛尔成功治疗儿童丛状血管瘤和化脓性肉芽肿
    洛尔成功治疗儿童丛状血管瘤和化脓性肉芽肿徐教生 刘笑宇 孙玉娟 徐子刚 马琳目前婴儿血管瘤治疗手段丰富,疗效大多满意。而丛状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等儿童获得性血管瘤治疗手段较单一,常为有创治疗[1]。化脓性肉芽肿多采用CO2激光、冷冻或手术等,而丛状血管瘤因其持续增长,多种治疗不满意,常需手术切除[2-3]。我们外用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商品名:美开朗,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成功治疗儿童丛状血管瘤和化脓性肉芽肿各1例。一、临床资料例1男,8岁6个月,因下颌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年12期2015-11-07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超声应用价值
    多为实性低回声;丛状型4例,表现为受累神经干变形、扭曲、不均匀增粗,呈蔓丛状低回声沿神经干长轴生长;弥漫型2例,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增厚,边界不清,呈片状高回声,其间可见线状、条索状低回声分布。本组3例恶变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肿物体积较大,回声不均,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周围组织可见浸润征象。结论 超声能够清晰显示NF1受累周围神经的病变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确切依据,同时超声随访对发现NF1的周围神经病灶复发、恶变也有重要意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超声检查;

    武警医学 2015年7期2015-03-25

  • 多花黑麦草
    集、强大。秆成疏丛状,直立。叶片宽,浅绿色,有光泽,叶片丰富。前期生长旺盛,早熟。适应性强。秋季播种,翌年3月中旬第1次刈割利用,每667平方米可收获鲜草2520公斤,全年可刈割3次,总鲜草产量超1万公斤,干草产量约2200公斤。栽培技术要点:湖南平原、丘陵地区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山区可稍提前,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秋播不宜晚于11月中旬,以条播为宜,每667平方米播种量1.3~2公斤。播前每667平方米施厩肥1000~2000公斤或钙镁磷肥

    湖南农业 2015年9期2015-03-18

  • 不同技术措施促进红松结实的效果分析
    择20年生的红松丛状造林试验地,30年生红松人工林截冠试验地。试验方法:红松丛状造林试验地分3株1丛和5株1丛2种类型;红松截冠试验地,是在树冠1/6、1/5、1/4、1/3部位截冠。对以上2种类型设固定样地,面积667m2,观测红松每年的结实情况。3 试验结果及分析3.1 红松丛状造林对结实量的影响红松结实绝大部分都在主干的顶尖部位,侧枝有一部分也能结实。为了增加植生组树冠的面积,使之在有效面积上扩大红松主干的数量,为大量结实创造有利条件,进行了红松丛状

    防护林科技 2014年7期2014-03-01

  • 肺动脉高压肺血管丛状病变的研究进展*
    性升高[3]。 丛状病变是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特异性肺血管病理改变[4],但由于肺动脉高压病人肺组织标本难以获得,且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对其起源、结构和分子机制的研究甚少。1 肺动脉解剖结构肺循环不同于体循环,有其独特的解剖结构。肺动脉主干短而粗, 管壁相对较薄, 肌层厚约60~90 μm。肺动脉入肺后依次分为弹力型肺动脉、肌型肺动脉及肺小动脉(arterioles)[5]。弹力型肺动脉主要包括左右肺动脉干以及部分伴随肺叶及段支气管分支的动脉,其组织学特点为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4年8期2014-01-26

  •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TSP-1和VEGF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网膜的内界膜、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 呈深棕黄色;糖尿病大鼠视网膜TSP-1蛋白质的阳性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 尤其在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呈极微弱的阳性表达见表1。2.2 各组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光镜观察 正常组大鼠VEGF阳性反应在视网膜分布于内核层及节细胞层,胞浆呈棕黄色, 胞核未显色。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VEGF蛋白质的阳性表达分布于内核层及节细胞层, 表达增强, 胞浆呈深棕黄色, 内核层阳性反应细胞增多, 见表1。表1 TSP-1和V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9期2013-09-12

  • 多贝斯干预前后TSP-1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网膜的内界膜、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 呈深棕黄色;TSP-1蛋白质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的表达空间范围同正常组,呈棕黄色, 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 内丛状层、内核层降低尤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贝斯干预组大鼠视网膜TSP-1蛋白质的阳性表达也降低, 基本同糖尿病组;3个月时,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TSP-1蛋白质的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尤其在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呈极微弱的阳性表达, 而多贝斯干预组大鼠视网膜TSP-1蛋白质的阳性表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6期2013-09-01

  • 侵袭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1例
    标准[1]。 而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s,PNF)是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主要病变之一,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累及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与NF1基因缺失有关,该名称最早是由病理上提出,用以描述肿瘤细胞增生、沿着神经束及其分支走行的轴线生长,甚至沿着周围神经蔓延,从而形成典型的丛状结构而得名[2],根据肿瘤的位置、形态和累及范围,结合其病理类型和生长方式,PNF分为浅表型、组织置换型、侵袭型3型[2]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6期2012-02-07

  • 双眼神经纤维瘤合并神经纤维瘤病1例
    局限型、弥漫型和丛状型[1]。因不同的种类,临床表现不同:局限型多见于青壮年,弥漫型主要见于皮肤。丛状型多合并有神经纤维瘤病,好发于眼睑皮下和眼眶,表现为眼睑弥漫性增生肥大,皮肤松弛,上睑下垂,肿瘤扪诊可有蚯蚓样感[2]。根据该患者眼部症状和体征,并有全身其他部位神经纤维瘤病的表现和术后神经纤维瘤病的病理报告,本病例为弥漫型或丛状型眼部神经纤维瘤,因为弥漫型和丛状型不需组织病理学诊断即可确诊[1]。眼部神经纤维瘤虽为良性,但仍无有效的方法控制其病情发展,目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10期2011-02-10

  • 杜仲丛状矮林丰产栽培试验研究
    赖正武杜仲丛状矮林丰产栽培试验研究赖正武(汝阳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471200)杜仲具有重要的药用和工业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不断提高皮、叶产量和质量对杜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杜仲丛状矮林丰产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供杜仲生产中借鉴。杜仲;丛状矮林;丰产栽培;试验林杜仲又名思仙、木棉、丝棉皮,杜仲科,杜仲属植物,为我国特产树种。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杜仲是中国特有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有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1期201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