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内外沟通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

2017-03-07 23:00张兰凤肖学文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眼眶肿物黏液

张兰凤,肖学文,范钦和

眼眶内外沟通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

张兰凤1,肖学文1,范钦和2

软组织肿瘤;颅骨;眼眶;神经纤维瘤病;诊断;鉴别诊断;病例报道

患者男性,23岁,出生后至今无明显诱因发现右眼眶肿物,伴视力障碍,前后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右眼眶逐渐增大伴局部溃烂。MRI平扫+增强示:右侧眼眶、眶尖、咽旁间隙及额颞部占位,右颞骨大范围骨质缺如,病变及局部脑膜脑膨出,两侧额顶叶皮层下白质内缺血灶。体检:右眼眶可见一大小10 cm×6 cm×6 cm突出肿物,右眼视力缺失,局部皮肤溃烂,左侧眼球正常,对光反应灵敏,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牛奶咖啡斑。手术所见:右侧颞顶骨局部骨质破坏吸收,大小12 cm×8 cm,前额颅底骨质破坏,吸收,与右眼眶内沟通,右眼眶内见一实性肿物,边界不清,血供丰富。

病理检查 眼观:标本1,右眼眶内肿物,灰黄、灰黑色不规则组织一堆,大小8.5 cm×7 cm×2 cm,部分组织呈蠕虫团状,切面灰白、灰黄色,部分区域呈结节状,质韧(图1);标本2,硬脑膜肿物,灰白、灰黄色不规则组织2块,大小分别为9.5 cm×4.6 cm×1.5 cm、5 cm×3.6 cm×1 cm,切面均呈灰白、灰黄色,质韧,小组织内见一直径1.5 cm结节;标本3,右额部颞部破坏颅骨,灰红色碎骨组织一堆,大小4.6 cm×3.5 cm×1 cm。镜检:3处标本镜下结构相同,由增生的梭形神经纤维呈结节状生长(图2),瘤细胞呈纤细的长梭形,细胞疏松排列,细胞核呈杆状,纤细并呈波浪状扭曲,染色质淡染。细胞质淡伊红色,细胞边界不清。间质胶原增生,部分结节不同程度黏液样变性(图3)。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100(图4),不表达EMA、desmin、CD117、DOG1、CD31、SMA、CD34、CK。

病理诊断:(右眼眶、硬脑膜、右额部及颞部)丛状神经纤维瘤。

图1 肿物切面呈灰白、灰黄色,质韧,部分区域可见丛状结构 图2 完全低倍镜下,病变呈丛状生长 图3 高倍镜下丛状的神经纤维细胞呈波浪状,局部黏液样变性 图4 肿瘤细胞中S-100呈阳性,SP法

讨论 神经纤维瘤主要有3种生长模式:局限性、弥漫性或丛状。局限性神经纤维瘤通常表现为正常人体表浅、孤立性肿物,而弥漫性和丛状神经纤维瘤则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密切相关[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疾病,最早于1882年由von Recklinghausen首次报道,故又称为von Recklinghausen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将其分为2型:Ⅰ型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为具有双侧听神经瘤和(或)其他神经系肿瘤的神经纤维瘤病。临床以Ⅰ型最常见,约为90%。1987年NF1致病基因首次被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q11.2上,并于1990年被克隆。NF1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该基因发生突变时导致NF1的发生。其主要是通过神经纤维瘤素的三磷酸鸟苷酶激活蛋白(GAP)活性对法呢基转化酶抑制剂(RAS)进行负调节,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及腺苷酸环化酶(cAMP/AC)的水平,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调节及肿瘤发生。小鼠NF1基因的单倍体缺失的实验证实NF1基因能诱导肿瘤形成。丛状神经纤维瘤属于神经纤维瘤病中较特异的疾病,其定义较为严格。丛状神经纤维瘤多于幼儿期发病,在皮肤神经纤维瘤显现前即可出现。丛状神经纤维瘤由Schwann细胞、成纤维细胞、外周神经细胞组成。神经干增粗,细胞核呈纺锤型,细胞无栅栏状排列,用特殊染色可见肿块中有细小神经纤维,而神经鞘瘤无该表现。常有多神经受累伴皮肤和皮下组织增生过度、肥厚、起皱,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称之为神经纤维瘤性橡皮病,如果发生在面部,又称为巨面症[2-3]。本例患者从出生即发病,病程长达20多年,多结节型的大体表现及镜下巢状肿瘤组织团,正是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典型特点。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未见同样肿块,家族中亦无人患此病。

鉴别诊断:(1)丛状神经鞘瘤,肿瘤往往有完整的包膜,由交替分布的束状区及网状区构成,束状区可见栅栏样排列和Verocay小体,间质无或较少含有黏液,恶变罕见。丛状神经纤维瘤无包膜,由增生的梭形神经纤维呈结节状生长,细胞排列无栅栏样和Verocay小体,细胞间质易出现黏液变性。(2)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四肢。临床表现为孤立性缓慢、无痛生长的皮下结节,结节位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边界不清,浸润生长,直径1~3 cm,切面灰白或灰红色。镜下由单核和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组成,呈多结节状、分叶状、小巢状和丛状排列。肿瘤细胞表达KP-1,不表达S-100。(3)神经鞘黏液瘤,肿瘤内一般无成簇分布的星状细胞、类圆形上皮样细胞核、多核的合体样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内含有少量NF1阳性的轴突。(4)丛状黄色瘤,属于非肿瘤样的组织细胞反应性病变,形态学上出现丛状,常发生于血脂过高的患者,病变位于真皮和皮下或深部组织和滑膜。由成片的泡沫细胞构成,偶见多核巨细胞,呈结节状排列。细胞不表达S-100。

丛状神经纤维瘤虽然属于良性外周神经肿瘤[4-7],但其生物学行为呈浸润性生长,且该肿瘤易恶变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丛状神经纤维瘤为单结节状或多结节状,境界清楚,病史较长,本例与文献报道类似,临床表现为头面部多发结节状肿物,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手术无法完整切除。外科多采用手术切除,特别是肿瘤位于关键部位,且持续生长,压迫并影响器官功能时,治疗应行手术切除并靶向治疗[8]。文献报道恶性转化率难估计(2%~29%),其发生率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9]。一旦出现病变迅速增大或疼痛,则应考虑恶性转化。本例随访15个月,肿瘤仍呈缓慢生长。

[1] 薛卫成,方志伟,主译. Enzinger & Weiss软组织肿瘤[M]. 5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835-853.

[2] 王 坚,朱雄增. 软组织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10-417.

[3] 曹 娜,郭在培,陈 涛,等.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42(2):89-90.

[4] 朱玉春,王建良,吴志娟,等. 侵袭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1例[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23(6):451-452.

[5] 沈 钰,叶永强,沈国鑫. 弥漫性丛状神经纤维瘤病1例[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25(2):265-268.

[6] 付 琳,王振常,鲜军舫,等.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累及眶部的MRI表现[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92(29):2042-2045.

[7] 杨 璐,程敬亮,孙梦恬. 头皮单发性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一例[J]. 放射学实践, 2013,28(6):700-707.

[8] Tambe S A, Bhobe M, Jerajani H R.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 mimicking a plexiform neurofibroma[J]. Indian Dermatol Online, 2015,6(3):201-203.

[9] 陈育芹,胡响祥. 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3,21(11):723.

1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赣州 341000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29

张兰凤,女,硕士,讲师。Tel:(0797)8269772,E-mail: 24489141@qq.com 范钦和,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通讯作者。 E-mail: fangqinhe@aliyun.com

时间:2017-5-17 23:54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170517.2352.032.html

R 739.43

B

1001-7399(2017)05-0588-02

10.13315/j.cnki.cjcep.2017.05.032

接受日期:2017-03-09

猜你喜欢
眼眶肿物黏液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眼科疾病中的“狠”角色——眼眶病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主气管肿物手术的气道建立和麻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