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学

  • 民国方志学术研究综述(上)* ——基于两轮修志期相关成果的综合研究
    方志发展史看,方志学虽无志书编纂传统那样源远流长,但也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志书编修事业早有萌芽,并以宋代为重要转折,再经长期探索实践,直至清乾嘉时期由章学诚初创。同时学术界也认为,章学诚创设之功固不可没,但其地位也不宜无限拔高,关键是在此基础上,“民国时期方志学的发展,则将中国近代方志学的发展推向了空前的高潮,达到历史性的高度,使中国近代方志学走向完善与成熟,并开始在社会学科意义上奠定了中国方志学的地位。”[1]22这应是对民国方志学的一种评价定位,尽管对

    江苏地方志 2023年1期2023-10-05

  • 勤耕博究与推陈出新 ——《中国方志学概论(修订本)》读后谈
    自实斋始也”的方志学,自乾嘉之后渐以发展,至当代而枝繁叶茂,现已成为一门国家重视、学者关注、社会认同而又极具鲜明时代特色的一门学科。兴起于改革开放并至今欣欣向荣持续开展的运用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新体例编纂社会主义的新方志工作,是我国持续开展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其不仅有强力的政策支持,而且有专门的法规保障,同时亦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编修地方志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先后完成两轮修志工作,编纂出版省市县三级志书1万余部,地方综合年鉴3万余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8-02

  • 民国方志学术研究综述(下)* ——基于两轮修志期相关成果的综合研究
    25)三、民国方志学若干研究成果及相关人物研究选介如果说本文前两部分“‘方志学’的创立与发展”是着眼于方志学史脉的纵向梳理,“基本体系和若干重点研究”是侧重于研究方志学科体系的横向架构,那么以下这一部分则无疑是一个个具体的微观点,从而有助于从“线”“面”“点”纵横交错的整体层面,来进一步考察新时期民国方志学研究的总体状况。除前已涉及的内容外,现再择要介绍以下几个“点”:(一)《中国近代方志学》及许卫平的民国方志学术史研究从方志学术史构建角度看,许卫平的近代

    江苏地方志 2023年2期2023-04-26

  • 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之个案研究* ——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方向)实践教学的探索
    )宁波大学首届方志学专业本科生入学时师生合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提供)地方志是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瑰宝。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之所以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地方志,它以官修的形式把每个地方的历史沿革、人口、土地、物产、人物等各方面情况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来,代代相续,连绵不断,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有不少内容是不见于“正史”记载的,从而使中华文明得到完整的保存,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过:

    江苏地方志 2023年2期2023-04-26

  • 新时期方志学科建设回眸与展望*
    张安东一、方志学科建设基本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编地方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具有良好作风的方志人才队伍,取得了大量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作用的志鉴成果,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这四十年间,一大批方志学者深入探讨方志理论问题,积极开展方志学科建设研究,方志学科建设获得长足发展。一是方志学科地位得到一定巩固。从大环境来说,四十年来,地方志事业和方志学科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上海地方志 2022年3期2022-11-06

  • 2020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下)
    阳四、方志史和方志学史方志史即方志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方志学史则以方志理论为研究对象,阐明方志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历史概貌,研究方志学家及其方志学论著,分析各方志学派及其间的联系和区别,探明方志学在各个历史时期同其他学科关系,总结方志学产生、发展的规律等。方志史可以分为历代方志史和区域方志史。2020年学界对历代方志史着墨较少,因此下文分为区域方志史研究以及方志学史研究两个方面。(一)区域方志史2020年学界对于方志史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一

    上海地方志 2022年2期2022-11-06

  • 2020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上)
    实践不断发展,方志学理论也从无到有并走向成熟。方志学这一学科名词由梁启超首次创立,其在《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中称“方志学之成立,实自实斋始也”。方志学作为一专门的学问,以方志编纂及其关联的种种事物和形态为对象进行研究,其成型于清代,成熟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发展并走向繁荣。方志学以“方志”为研究主体和中心的实质,决定了其随着修志事业的发展,自身也会不断丰富与完善。21世纪以来,在国家二轮修志的有力推动下,方志研究掀起了新一轮热潮。

    上海地方志 2022年1期2022-11-06

  • 从传统方志到近代方志:方志学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修志实践推动了方志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梳理地方志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以宋为界,在此之前传统方志经历了由舆图到图经再到图志的过程,此后方志基本定型,表现出“图文并茂”或“图为附庸”的特点。而传统方志渊源流变,不仅是一种志书形式的外在变化,更是涉及修志理念、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变革,由此推动地方志发展形成一条由地理志向史志合一,再到趋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演进路径。本文通过对历代方志学家修志思想的挖掘,旨在探索中国方志学理论形成及演变的历史样态,进而厘清中国方志学

    江苏地方志 2022年5期2022-04-16

  • 孙葆田的方志学思想与实践
    末著名学者,在方志学方面颇有建树,一生共参与过三部地方志的修纂,分别是光绪《鹿邑县志》、光绪《南阳县志》和宣统《山东通志》。《山东通志》的修纂过程,孙葆田参与程度最深,贡献最大,也集中体现了他的方志学思想,在方志的编纂体例和方法上展现出自己的见解。本文就从孙葆田三部地方志的修纂中,对他的方志学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一、孙葆田的修志实践1.光绪《鹿邑县志》孙葆田参与的第一部地方志是光绪《鹿邑县志》,成书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秋,共十六卷。光绪十六年(189

    现代交际 2021年24期2021-11-24

  • 方志学成果形态
    久的方志编修,方志学相对“年轻”。在方志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领域,回溯与梳理其成果,不仅是方志学发展的学术需要,也是实际工作部门以及教学、科研机构的现实需要。北宋学者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序》首见“方志之学”一说,然而此后的方志理论虽有发展却并未形成完整系统。方志发展到清代,无论是编纂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已达到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潜心方志研究的学者以及大量方志。乾嘉时期,“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方志学家根据自己撰修地方志的实践并总结了前人撰修方志的成败

    上海地方志 2021年3期2021-10-29

  • 方志学基本原理述论
    志的不断发展,方志学应运而生。“方志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甄炳昌所著的《一代志坛——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理论与实践》①甄炳昌:《广东地方志纪事》,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805页。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方志学”为命题的方志理论专著。曹子西、朱明德主编的《中国现代方志学》一书中也提到了“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方志学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研究方志的起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上海地方志 2021年1期2021-01-31

  • 方志学研究方法
    门综合性学科,方志学在这方面尤为突出。研究者在对方志学研究对象做考察时,势必会牵涉到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一系列的要素,甚至即使所探讨的问题集中在同一学科领域时,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也时常有很广的覆盖面。而实际研究过程中,如果具体到某一项特定研究时,哪怕同属于方志学范畴,也会与另一项研究有着不小的差异。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必须考虑其是否适用于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所选择的方法需要能更细致地观察到特定研究对象的本质,从而更深入地切入特定研究对象

    上海地方志 2021年2期2021-01-31

  • 《上海地方志》2020年总目录
    ·特载对方志学学科基础的再度审视——基于史料学的研究视域…………………………潘捷军(1,4)2018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黄 伟(1,12)增量历史信息对城市隐性文化的展现——以“南京东路街区口述史”项目为例……熊月之(2,4)“十三五”上海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评估研究………巴兆祥 陈郑云 张 丽 黄 伟(2,9)方志地图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应用………………………………………………………张英聘(3,4)“十四五”时期

    上海地方志 2021年1期2021-01-31

  • 2020年地方志理论研讨会综述
    幕式上举办了《方志学述论》赠书仪式。《方志学述论》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复旦大学上海市地方志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方志学研究丛书》中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分为三章11篇,约18万字,历经两年编写完成,是对方志学理论尤其是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探索性思考和解答。研讨会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召开。线下以上海本地人员参与为主,包括研讨会入选论文作者、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各区地方志办公室代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上海市地方志发展研究中心代表、上海市地方史

    上海地方志 2021年1期2021-01-31

  • 2019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
    国梁启超提出“方志学”的概念开始,方志学作为传统中国学术的一部分一直延续至今,但是随着研究队伍、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的扩大与延伸,如今方志学理论已然同梁氏提出的方志学有所不同,因此每年对方志学成果的梳理显得十分重要。2019年学界关于方志学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或是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文主要从知网、万方、读秀等期刊数据库中进行统计:本年度共发表方志学论文393篇,其中方志基础理论研究35篇,方志编纂工作64篇,方志管理事业研究42篇,方志史与方志学史32

    上海地方志 2021年1期2021-01-31

  • 方志学者的使命
    耿俊杰方志学者的使命问题,虽无关方志学本身,却是方志学必然要关照的内容。方志学者是方志学的承担者,是方志学的主体意识,是方志认识论的第一出发者。没有方志学者也就不可能有方志学和方志作品的存在。一、何谓方志学者的使命?1794 年,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耶拿大学作了 5 次公开演讲,初题为《学者的道德》,次年出版时改为《关于学者使命的若干演讲》。其中,费希特表达了他关于学者使命的深刻思想。费希特认为,学者的使命就在于用科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关心人类的进步事业,使人

    巴蜀史志 2020年4期2020-09-10

  • 方志学学科基础的再度审视 ——基于史料学的研究视域
    学学科体系中,方志学是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鉴于“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①《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人民日报》2015年8月24日第1版。,而“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系统的、充分的、经过检验的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坚实基础”②陈高华、陈智超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页。,史学与史料学的这种关系,显然值得以“资料性文献”为本质特征同时又归属于史学的方志学予以关注,这一问题对方志学的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上海地方志 2020年1期2020-04-16

  • 方志学历史源流
    陈 畅在对方志学展开深入研究时,必然要对方志学本身的发展历史予以探讨,必然要涉及到方志学的历史源流问题。弄清方志学的历史源流,不仅是纵向系统地研究方志学孕育产生及其后发展历程的需要,也是深入研究方志学各阶段背景、内容、特点等,从而正确地把握方志学内部发展规律,进而对方志学的未来发展进行预判并可以作出相应调整的需要。①许卫平:《试论方志学的分期问题》,《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以下凡出该文者皆简称《试论方志学的分期问题》。一、学界对方

    上海地方志 2020年3期2020-02-26

  • 方志学理论基础述评
    起着决定作用。方志学要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只有明确方志学的理论基础,才能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特定的专门理论去研究具体的方志领域问题,从而逐步形成方志学理论体系。理论基础的确定影响和决定着方志学其他基础理论和编纂理论的深入,研究讨论方志学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基础”,即“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什么是学科的理论基础?参考其他学科理论。理论基础是指一门学科在研究其对象和范畴时作为基本立论的理论依据,或指对构建学科理论与方法起着支撑或

    上海地方志 2020年4期2020-02-24

  • 方志学基本问题及研究内容探究
    动、丰富起来。方志学也不例外。基本问题就是特殊的矛盾。“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学科的对象。……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依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别科学研究的领域。”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9页。因此,探究方志学基本问题就是寻找方志学所具有的特殊的矛

    上海地方志 2020年1期2020-02-23

  • 方志学的基本范畴
    立性与发展性。方志学自清中叶章学诚初创体系,经近现代学者的不断推动,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组织下开展了丰富的新方志编修实践,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方志事业,也进一步推动了方志理论研究,促使方志学从传统学问向现代学科转变。然而,作为方志学独立与发展根源和依据的基本范畴,至今尚未得到系统梳理与准确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方志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本文从重新梳理和认识方志概念与方志学概念出发,试对方志学的基本范畴进行

    上海地方志 2020年2期2020-02-23

  • 方志学的转型升级
    应有的全面性。方志学转型升级不是一项具体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文化工程。因此,欲让方志学转型升级工作能够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有必要对如下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加以研究和讨论。一、转型升级的目标人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首先都要确立一个目标,否则就不可能顺利完成此项工作。那么方志学转型升级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欲回答这一问题,还得从方志学建设目标的确立过程说起。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虽然已经有人论及方志学建设的目标问题,但仍然只是学者个人的看法而已。自

    广西地方志 2019年3期2019-12-15

  • “觇文化之变迁,知世运之迁嬗” ——《方志学大家吴宗慈》的叙述脉络及特点
    学历史系教授、方志学专家仓修良认为方志是“介于史地之间的一种边缘学科”,[1]总体属于历史学范畴,具有地理性,是记录方域情况的综合性著作。中国新方志首倡者之一、原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纬毅则认为方志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即方域志,广义包括“全国性的总志和各门类的专志”。[2]由于涵盖甚广、门类众多,自然产生了以方志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即方志学。学界对于方志的发展分期大同小异,但公认清代为鼎盛期,民国则为嬗变期。清末民初,方志修撰理论多有变革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6期2019-02-20

  • 新时代方志学科体系与模式建设之思考*
    张安东一、方志学学科体系研究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方志事业的发展,众多志家学者对方志学学科体系结构进行探讨,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黄苇《论方志的继承和创新》、李成鼎《论构建当代方志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几个问题》、王建宗《论方志学的独立学科地位》、梁滨久《也谈方志学的学科体系》、颜小忠《建立方志学概念体系的求教》《方志体系结构与内容新解》、刘辰《论新方志学的建设》、姜万成《关于建立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科体系的设想》《论方志学体系》、来新夏和王德恒《论方志科学》、

    上海地方志 2019年4期2019-02-19

  • 近20年来方志学学科建设研究述略※
    章学诚开始创立方志学。民国期间,梁启超首倡“方志学”概念,近代学人对方志学由“专门学问”向“独立学科”转变进行了初步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富的修志实践推动了方志理论研究的深入,方志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成为可能。建立新的方志理论体系和进行方志学学科建设,推进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方志界的共同期望。几十年来,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推动下,方志界同仁奋发有为,方志理论研究硕果累累,但时至今日方志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关于方志学学科建设的综述性记述,在

    史志学刊 2018年4期2018-04-03

  • 把握方志学科建设要点 ——理论提升、体系建构和途径原则*
    究的基础上,对方志学科建设再作思考,并提出了深化方志学研究和方志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方志理论研究的四个阶段及其启示加强方志学科建设,有必要回顾方志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我国很早就开始地方志的编写工作,自秦汉以来一直没有间断,而且编写方式不断改进、编写体例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关于地方志理论的研究也逐步深化,方志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渐成形。我国方志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秦汉至明代。自从产生了地方志,对地方志的研究即已开始。宋代之前关于地方

    上海地方志 2018年4期2018-04-03

  • 基于学科学视角的方志学学科构建源流*
    巴兆祥方志学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在为这门学科添砖加瓦,从而独立于学科之林。有关方志学的发展脉络,已有学者进行了探讨,他们有的从纵通向阐述①许卫平《试论方志学的分期问题》(《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把方志学分为古代方志学、近代方志学、现代方志学三阶段。王广荣《试论我国方志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广西地方志》1996年第1期)将方志学研究分为雏形孕育(宋到清)、兴起(民国)、发展完善(20世纪80—90年代)三个时期。佘广和《近百年来中国方志和方志

    上海地方志 2018年3期2018-04-02

  • 当代方志学的理论构建 ——试论当代方志学之主要内容
    池 诚当代方志学科建设是方志文化发展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中方志学的理论构建之主要内容也是方志学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自己对于地方志历史的学习了解和地方志理论的学习研究,结合多年地方志工作的经验总结,就方志学理论构建之主要内容,与各位地方志学者进行商榷。关于当代地方志学的理论建设,从1924年梁启超先生第一次提出方志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百年。经过诸多人的努力,方志学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一门学科现在还未建立其理论体系。就其时间来说,与地方志

    上海地方志 2018年1期2018-04-02

  • 金毓黻与民国《奉天通志》的编修*
    频繁,逐渐形成方志学界交流互动的良好风尚,并有力推动了修志理念的革新。1935年,张国淦所撰《中国方志考》脱稿。是年5月,张国淦置身于“北平图书馆阅览室”,撰写《中国方志考》叙文,其时,他对“方志之义例”、“方志之学”以及“方志目录”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11]而在主持《奉天通志》编修工作期间,金毓黻经了解得知,远在北京的张国淦“近年专研方志之学”,遂与其保持书信往来,就志书编修问题互相探讨。据1935年11月15日金毓黻在其日记中称,“近得来书谓所撰《地

    图书馆学刊 2018年10期2018-01-28

  • 章学诚对民国学者方志编纂思想影响初探
    72)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其方志学思想对民国志家影响很大,前人对此的研究也有众多的成果。比较著名的有仓修良、叶建华著《章学诚评传》,对章氏的生平及学术主张等有较为系统的研究;而对于章氏的方志学思想研究者也著述颇丰,乔治忠在《章学诚方志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文中,结合章学诚的修志实践,分析了章氏方志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宏观研究章学诚方志思想的有张君炎的《试论章学诚的方志学说》[2]、刘耿生的《论章学诚〈文史通义〉的方志学思想》[3]以及沈

    殷都学刊 2018年4期2018-01-23

  • 《缪荃孙全集》
    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分“诗文”“目录”“金石”“笔记”“日记”“杂著”六大类,全15册,皇皇800萬字。此为缪荃孙著述的首次结集。全集的出版,对于研究缪荃孙的人生经历和学术贡献,从而理清近代学术脉络,具有重要意义。《缪荃孙全集》(全15册),精装国标32开,总定价1200元。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3期2017-06-05

  • 新视角、新思路与新趋势:近代方志转型视域下的方志学研究述论*
    志转型视域下的方志学研究述论*曾 荣当前方志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亟需开拓新的研究视角、形成新的研究思路、把握新的研究趋势,而以近代方志转型为视角,可以深入掌握方志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厘清方志学的渊源流变,实现方志学研究的新突破。本文首先回顾方志学研究的历史,梳理近代方志转型视角下方志学的研究现状,并就方志学的未来研究趋势,以及需要注意的若干重点、难点问题作一探讨,旨在深化方志学理论研究,促进方志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方志学;近代方志转型;研究视角;研究思路

    上海地方志 2017年2期2017-04-12

  • 试析地方志转型升级后方志学体系的门类结构及其内容
    转型升级后分析方志学体系门类结构及其内容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在《全面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大力推进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中指出:“《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部全国地方志事业规划性文件,其颁布施行,标志着地方志从‘一本书主义’向一项事业的转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不断推进地方志由‘一本书主义’向一项事业的转型升级”。在地方志转型升级以后,地方志的工作范围有了比较大的拓展,已经包括

    上海地方志 2017年4期2017-04-12

  • 2016年地方志理论研讨会评述
    题报告(一)“方志学研究”从民国开始现代学术研究意义上的方志学研究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方志理论从“理论”上升到‘学科’层面,是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的事情。梁启超可谓我国近代方志学研究的第一人。1924年,梁启超在《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中首次提出了“方志学”这一概念。而李泰棻于1935年编写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著《方志学》,则被称为方志学的第一部完整著作。在构建方志学理论的同时,一批民国学者纷纷开设方志学课程,开始探索方志学学科体系的建设:

    上海地方志 2017年1期2017-04-12

  • 方志 方向 方法 ——论方志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不能统领方志。方志学是研究方志形态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内在规定方志学科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多样,其中三种必须共同遵循:多学科方法要注意科际融合,不能食而不化颠覆方志学;逻辑方法是思维的工具,遵守逻辑规则才能正确表达思想,批驳诡辩;哲学方法是思维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中国编史修志优良传统相结合,大力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解决方志理论复杂问题的灵丹妙药,建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方志学是方志研究最大的理论创新。方志概念;研

    上海地方志 2017年3期2017-04-12

  • 关于构建中国方志学史学科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
    涛一、明确中国方志学的源头是构建中国方志学史学科体系的起点方志学界对中国地方志的源头有多种观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弄清中国地方志的源头对构建中国方志学史学科是一个前提和起点,至关重要。中国地方志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其源头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和地方志在母胎中孕育过程中去追索,不能以地方志已经产生并成为独立学科为起点。最早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与原始社会同步产生的神本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转化为神人交感文化和人本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神人交

    上海地方志 2017年4期2017-03-21

  • 传承与创新:中国地方志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战略性工作,地方志学科建设仍需吾辈努力会议指出,地方志不仅具有“存史、育人、资政”的重要功能,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的今天,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精神栖居地所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地方志工作是文化强国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战略性工作。新时期,我国地方志事业发展到了新水平、新高度,明确了地方志工作在改革发展大局中的目标任务。2015年8月25日,国办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

    黑龙江史志 2017年1期2017-03-10

  • 方志 方向 方法 ——论方志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不能统领方志。方志学是研究方志形态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内在规定方志学科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多样,其中三种必须共同遵循:多学科方法要注意科际融合,不能食而不化颠覆方志学;逻辑方法是思维的工具,遵守逻辑规则才能正确表达思想,批驳诡辩;哲学方法是思维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中国编史修志优良传统相结合,大力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解决方志理论复杂问题的灵丹妙药,建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方志学是方志研究最大的理论创新。方志概念;研

    广西地方志 2017年4期2017-01-27

  • 新视角、新思路与新趋势:近代方志转型视域下的方志学研究述论
    志转型视域下的方志学研究述论曾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420)回顾方志学研究的历史,梳理近代方志转型视角下方志学的研究现状,并就方志学的未来研究趋势,以及需要注意的若干重点、难点问题作一探讨,旨在深化方志学理论研究,促进方志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认为,当前方志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亟需开拓新的研究视角、形成新的研究思路、把握新的研究趋势,而以近代方志转型为视角,可以深入掌握方志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厘清方志学的渊源流变,实现方志学研究

    广西地方志 2016年4期2016-12-20

  •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摘 要]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和必要的前瞻意义。方志学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具备了学科特性,方志实践的巨大发展为方志科研提供了优良平台,通过培养方志才俊、发挥方志人才的贡献作用,推动方志实践走向信息化、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服务化、品牌化、智慧化。[关键词]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我国地方志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国各地的基层地方志战线及时补给优秀的地方志人才,应当积极从方志实践活动中提炼方志经验、探

    黑龙江史志 2016年2期2016-05-04

  • 《广西地方志》重视方志理论研究的三个维度
    ,尤其是在研究方志学科的基础理论、汲取旧志传统的内在价值、探索志鉴编纂的创新方法三个维度给予充分的关注。通过设立专题板块、构建起集中探讨和专门研究方志理论的学术平台,《广西地方志》刊登一批涉及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旧志传统价值分析和志鉴编纂科学方法探索的重要成果,不断为新时期、新阶段的续志编修工作提供内在的思想指导与宝贵的理论支持。广西地方志;方志理论;方志学近年来,《广西地方志》以“探讨方志理论、指导志鉴编纂、反映古今地情、服务文明建设”为宗旨,积极引导区

    广西地方志 2016年6期2016-02-05

  • 方志学基础(修订本)序
    100021)方志学基础(修订本)序邱新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北京100021)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大规模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30多年的新编地方志发展史,大致可以20世纪、21世纪之交为界划分为两大阶段,即20世纪末期的首轮修志和21世纪初的二轮修志工作阶段。两轮修志,成绩斐然,这不仅表现在各式各样的修志成果方面,也表现在方志理论研究成就方面。撇开蔚为壮观的修志成果不言,单就方志理论研究的成绩而论,尽管21世纪初的研

    广西地方志 2016年5期2016-02-02

  • 方志学与民族学(下)
    培磊 史雪三、方志学与民族学的合作与交流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一门学科的充实发展不可能代表全部学术界,要想实现整个学术界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加强各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但要进行学科间的互助合作也并非随意几门学科就可以的,而是要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之上。因此,就要找寻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和融合点。通过以上对方志学与民族学关系的系统分析,可以发现二者的可合作性很强,故促成方志学与民族学的合作交流势在必行且前景广阔。(一)方志学与民族学撰述原则和研究方法的互相借鉴

    天津史志 2015年4期2015-10-15

  • 方志学与民族学(上)
     史雪摘 要:方志学和民族学作为各自成熟而完善的学科体系,近年来不仅取得了较为辉煌的学术成就,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二者在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两个学科的合作交流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国人文社会学科的大发展、大繁荣。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方志学与民族学的合作与交流也将会碰撞出新的火花。关键词:方志学 民族学 学科合作 “大数据”中国方志学与民族学产生和发展的时间相对较晚。梁启超作为近代方志学的奠基人之一,率先提出了“方志学”这一

    天津史志 2015年2期2015-06-15

  • 方志学与史学史(上)
    磊 史雪摘要:方志学和史学史同为独立而又完整的学科体系,各自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二者皆源自历史学,在产生、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和理念等方面颇有诸多相通之处。当下,开展方志学与史学史的跨学科研究,既可以引领新的研究范式,又能推动各自学科研究的深入,还会有益于整个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关键词:方志学 史学史 跨学科 文化中国不仅地大物博,而且历史悠久,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使得中国的方志学和史学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国的学术取

    天津史志 2014年4期2015-03-23

  • 怀念大师功绩 贡献方志典型
    心指导, 构建方志学科前些年我任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史志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编纂《北京志·北京社会科学志》、《北京志·北京人物志》。这期间我几次前往北大燕南园61号看望过侯伯伯,并请教了一些学术问题,获益良多。接触中使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位非常慈祥而博学的老前辈。最难忘的一次是2004年初我为方志学理论的研究问题去请教侯先生。那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启动编撰大型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此项目列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和市社科院重大研

    黑龙江史志 2014年4期2014-11-12

  • 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是经典
    那就是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虽然他的著述只有一些文章和志书序例,但卓识远见足以奠定其在方志学史上的重要经典地位。关于章学诚在方志学史上的地位,方志界一般都认为,章学诚是旧方志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如黄苇等著《方志学》指出,章学诚“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也是方志学的奠基人”。而梁启超的评价特别高,他称誉章学诚为“方志之圣”,说:“能认识方志之真正价值,说明其意义者,则莫如章实斋……方志学之成立,实自实斋始也。”(1)方志界对于章学诚的方志学,在编修社会主义新

    黑龙江史志 2014年6期2014-11-11

  • 近代方志转型的视角:梁启超与方志学新论
    视角:梁启超与方志学新论曾荣梁启超首倡“方志学”,其背景是近代方志发生重大转型。本文首先梳理梁启超方志学理论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旨在探索梁氏运用现代学术方法考察方志学的研究理路,厘清近代方志转型时期方志学理论构建的历史脉络与渊源流变。以近代方志转型的视角,探析近代方志学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变化,对于当今方志学理论建设和方志学学科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梁启超 方志学 近代方志转型 专门学问 独立学科现代学术研究意义上的方志学研究,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梁启超、李

    史志学刊 2014年5期2014-04-11

  • 科学顶层设计,构建方志学科——论述以十八大理论和“中国梦”精神为指导,对设计“方志学科建设规划”的学术思考
    ”,就是构建“方志学梦”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中华”展览时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年3月习近平在主席就职讲话中阐述:“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8期2013-08-15

  • 中原修志述沧桑 方志文化谱华章——霍宪章方家学术思想研究兼评《方志文化论》
    连续提出年度地方志学术研究选题参考,指出编辑部就近期方志学术探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指导选题,其中第二条即方志名家学术思想研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事情。陆奇近几年学习与研究并撰写了五篇对于曹子西、邵长兴、柳成栋、李昌志方家学术思想研究,大多发表于2009年《北京社会科学院院报》,2010年、2011年《黑龙江史志》杂志。方向明确 科学发展众所周知,我国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始进行的,是在党的历次中央大会精神指引进行的。我们可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2期2013-08-15

  • 方志是反映客观存在的镜子——认知方志学初论——泛地方志概念与新方志及新方志学思考札记
    科学意义上的新方志学学科体系,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高度开拓方志的认知领域,重视方志对自然和社会认识过程及成果,提高方志活力及其社会文化知识品位,增强方志社会服务功能,对于促进地方志事业发展具有更加现实的重要意义。一、传统方志概念方志名称:在方志的发展过程中,有10多种文献、著述、著作与其有关,例如书、经、录、记、图经、传、略、乘、谱、考、集、编、薄、典、览、志等[2]。可以说,这些名称一度曾是方志的一类或是方志的别称。“方志不是地方志的简称”,约在20世纪3

    黑龙江史志 2013年6期2013-08-15

  • 方志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083)在关于方志学学科属性的争论中,“方志属史学”是一种认同者非常普遍的观点。究其原因,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那样:“史志共向发展中这些历史关联,对史志界形成志归史类、志属史学范畴的观念,产生了强烈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但讨论方志性质的论著中有明显的反映,新旧史学史著作,也无不包容了方志史的内容。……史志的历史关联,既久远又深广,论说史志关系,不能离开这一长期存在并从多方面产生影响的历史事实。”[1]来新夏主编的《中国地方志综览》在对方志性质的研究状况进行概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6期2013-03-27

  • 方志土壤里开出鲜艳的理论之花——记新方志理论名家梁滨久
    不懈努力,获得方志学术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成为他最大的业绩。梁滨久从事方志理论研究的志向,还得从1983年说起。3月,学习了时任中国地方史志协会会长梁寒冰在《中国地方志通讯》1983年第1期上发表的《贯彻十二大精神 开创地方史志工作的新局面》的文章,这篇文章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的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理论的建立,是开创地方志工作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标志”。10月,他的一篇题为《借鉴〈史记〉,写好方志人物传》的论文被选参加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第二次年会,在会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2期2012-08-15

  • 呕心沥血献方志 殚精竭虑结硕果——访中国地方志学术委员、编审梁滨久
    里进行大量的新方志学理论研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竟能撰写发表论文、文章近400篇,数百万字;竟能出版该书;竟能获得同仁们的高度评价。他的文章论题新、角度新、内容新、构思新;他的写作选题、写作速度、写作质量、写作效果,当属全国第一。令人不可思议,令人备受感动!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够这样做,为什么做得这样好?这要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那时他还是初登志坛学子的年轻人。在参加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第二次年会期间,他有幸面对面聆听我国当代志坛泰斗董一博的教诲,亲切

    黑龙江史志 2012年22期2012-08-15

  • 浅论提升方志学学科地位
    界一般将此视为方志学诞生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与许多传统的文化形式在民国以后断掉不同,方志在民国时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官志官修的传统被保留下来。尽管由于战乱和时间的关系,民国修成的志书不多,但保留了大量有价值的志稿,如余绍宋主编的《民国浙江通志稿》即是其中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依然重视地方志工作,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已进行甚至完成了两轮修志,国务院专门设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指导全国地方志工作和事业。省、市、县都设有专门的修志机构,保留了千

    观察与思考 2012年12期2012-07-18

  • 《方志心理学》序
    内心一怔,因为方志学的相缘学科人们常议论的有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档案学,唯独没有心理学,由此更引起我的兴趣。该书稿的“绪论”中明确指出:“构建方志心理学学科的必要性可概括为‘两个需要’。一是完善现代方志学学科体系的需要;二是保证方志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这是极有见地的概括。修志无疑是一项心理活动,也是一项艰苦、辛苦、而又清苦的繁重工作,而且常常需要投入毕生精力,所谓“一生难修二回志”。有许多同志在实践中与修志结缘,越修越有味,终生爱上了

    黑龙江史志 2011年8期2011-08-15

  • 方志学年鉴学著作提要与评述的新成果——《全国新版方志学年鉴学暨相关编著述略》读后
    先生是我国著名方志学者,在方志学界建树颇多。先生虽然已经离休20馀年,但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但仍然关心志坛,而且笔耕不辍。除著有方志学专著《邵长兴方志文存》,主编《当代中国志坛群星集》以外,影响最大也是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便是自1988年开始每年编写的《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1988年,正是长兴先生花甲之年,也是他退隐林泉之年。然而就是在这一年长兴先生却征鞍未下,史笔重操,以一个老方志工作者的高度自觉性、责任心和使命感,开始了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4期2010-08-15

  • 十载耕耘路新论献志坛:就构建《中国现代方志学》陆奇主编答客问
    副主席,北京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北京社会科学年鉴》副主编,特约研究员。从事地方志文化编纂与学术研究10年,倡导编撰大型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创建中国现代方志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著作有《征程——志以载记》《政府机关形象设计与形象管理》等。10年间撰写方志论文等社科文章近百篇,各类诗词近百首。邵长兴,1928年生,鞍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离休干部。主撰《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中国地方综合年鉴十件大事》《中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2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