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立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北京100021)
方志学基础(修订本)序
邱新立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北京100021)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大规模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30多年的新编地方志发展史,大致可以20世纪、21世纪之交为界划分为两大阶段,即20世纪末期的首轮修志和21世纪初的二轮修志工作阶段。两轮修志,成绩斐然,这不仅表现在各式各样的修志成果方面,也表现在方志理论研究成就方面。撇开蔚为壮观的修志成果不言,单就方志理论研究的成绩而论,尽管21世纪初的研究在20世纪末期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瓜熟蒂落,有很大发展,但就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观程度和所取得的成就成绩而言,依我个人之见,后一个时期是不如前一个时期的,也就是当前眼下的方志理论研究,无论其开展之规模、探索之精神等,很多方面是不如前人的。这中间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个人的追求。就时代因素而言,20世纪末期可以说是地方志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是新旧方志思想、编纂方法、工作理念、理论研究等相互碰撞、借鉴吸收并最终融合的时代。这样的一个时代,催生出一大批星光熠熠的方志名家和一批至今仍不失其价值的方志学名著,就在情理之中了。
首轮修志,名家辈出。老一辈中,有曾三、梁寒冰、董一博、朱士嘉、李志敏、牙含章、陈元方、邵文杰等志坛诸老。他们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者,又是联结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代修志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者。他们为新编地方志事业的顺利开展鼓与呼,在他们的具体领导、指导下,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全国不但普遍建立了修志机构或修志指导机构,组建了一支规模宏大的修志队伍,而且问世了一大批新方志,开创了中华民族方志编纂史上的新纪元。创始为艰,他们对新编地方志工作的成绩巨大,他们对地方志事业的贡献将永铭方志史册!诸老的道德风尚、工作精神、方志学观点,给后人以巨大鼓舞。诸老之后,一大批年青精英(以当时的年龄而言)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他们在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或发表文论力作,或编辑专著,琳琅满目,名噪一时,可谓人才济济、群星闪烁。筚路蓝缕,他们伏案研写,四处奔波,孜孜矻矻,其求真务实之探索精神令人感佩!无论是老一辈志坛诸老,还是年青一代精英新锐,或兼有旧学的功底,或具备较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事业心,愿意为方志事业、为建设新方志学理论苦心孤诣、殚精竭虑,适逢国家改革开放盛世修志,他们多年蕴积的巨大能量砰然间迸发出来,遂成就了首轮修志的巨大成就。
首轮修志,名著迭生。影响较大者,有如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来新夏《方志学概论》、仓修良《方志学通论》、黄苇《方志学》、林衍经《方志学综论》、陈光贻《中国方志学史》、黄勋拔《方志编纂学论纲》、韩章训《普通方志学》,等等。这些著述,把实践的开拓和理论的创新融为一体,对地方志事业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诸如地方志工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先进文化建设中如何定位,方志学学科体系如何构建,地方志编纂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大趋势,以及志书的本质特征、基本架构、编纂要求、质量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或辨章学术,或考镜源流,其中所展现的新思维、新探索、新经验,具有很强的指导、启示和借鉴意义,对指导首轮修志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津逮后学,泽被无穷。
在这样一批精英新锐和方志学名著中,亦包括首轮《山东省志》副总纂王复兴先生及其撰写和主编的《方志学基础》《方志编纂学》《省志编纂学》。复兴先生196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后又从该系研究生毕业,可以说是学有根柢。他从60年代即开始研究利用旧志,1981年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刚组建的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后,办讲习班培训修志人员、编辑刊物指导志书编纂、撰写修订省志稿、担任顾问指导修志等,积极投身于首轮新方志的指导、编纂、研究和培训等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复兴先生针对参与首轮修志的大部分人员对方志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毫不了解,迫切需要学习方志知识和方志学理论,但又找不到这方面书籍的实际,遂萌生了编写方志学著作的想法。他当时立下的宏愿是要出四本书,分别讨论方志学和方志编纂学问题。其中,方志学方面出一本书,主要探讨方志知识和方志学理论,由他个人撰写;方志编纂学出三本书,分别探讨省志、市志、县志的编纂问题,由他主编,邀请对某专题有研究的同人共同撰稿。四部书分别出版,各自独立,但又密切联系:方志、方志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放在第一本书谈,后三本书则侧重从编纂学的角度谈。十数年间(他的第四部书尽管到2014年才出版,但在2006年左右即已完成),复兴先生的宏愿逐步变成了现实,他先后独著或主编完成了《方志学基础》《方志编纂学》《省志编纂学》《市志编纂学》,初步构建起了他自己的关于方志编纂研究的著述体系。
由复兴先生独著的《方志学基础》一书1984年由山东省煤炭志办公室内部出版、1987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方志概说、方志起源和发展、方志学形成和发展、指导思想、资料工作、方志体例、县志总体设计、分志编写、大事记编写、人物志编写、志稿撰写、旧志整理、方志评论、方志服务对象,还设章专论修志原则、乡镇志编写、厂矿志编写等。这是一部在讲稿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方志学启蒙读物,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通论性质,曾风行全国。他主编的《方志编纂学》1989年由济南出版社出版,专论县志编纂问题,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分论各分志的编写,二是论述县志总体方面和各分志中带共性的问题。这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县级志书编纂方法的专著。他主编的《省志编纂学》1992年由齐鲁书社出版,专论省志(含直辖市、自治区志)编纂方法,内容分为总论、综合部类编纂法、自然部类编纂法、政治部类编纂法、经济部类编纂法、文化部类编纂法和社会部类编纂法等。该书系第一部系统论述省级志书编纂法的专著。他主编的《市志编纂学》2014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市志总体上的和各分志共性的问题,如指导思想、总体设计、资料工作、竖写、总纂、详略与交叉内容处理、以事系人等;第二部分探讨各分志的编写问题。与抄撮陈言、堆砌资料者不同,复兴先生主持完成的几部书,批判地继承了中国方志学的传统,集中了当代修志经验的精华,就讨论问题所涉及的面来说,几乎对方志学术界讨论过的主要实践和理论问题都有涉及;就解析的深度来说,新解不断,不少解析新颖而深刻,是作者精思竭虑而出的。其中,讨论编纂学的三本书,有三大共同特点:一是众手成书。三部书都是借用方志界的力量,由对某一专题如对省志、市志、县志编纂深有研究的专家、行家撰稿,汇聚众家所长而成,在追求各书整体性的同时,又突出了各自所长。二是通用性。各书针对讨论的直接对象虽然不同,如《方志编纂学》针对的是县志编纂,《市志编纂学》针对的是市志编纂,《省志编纂学》针对的是省志编纂,但每一种所谈论的编写原则、方法等,同样适用另外两种,可供各类志书的编修者参考。三是甚便初学。几本书均紧贴修志实践编写,力求解决方志编修中的具体问题,论述具体问题时则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力求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密切联系修志实际,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之以渔”,使初次参加方志编写的人员读了这几本书或其中的一本后,能够各取所需,从不同方面获得自己所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在复兴先生的几部著作中,前三本书推出之时正值全国首轮新方志编修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故三本书的编写得到老一辈志坛名家的关注和支持,傅振伦、董一博等先生先后为之作序进行推介。由于诸书侧重介绍具体的编纂方法,反映了首轮修志的新成果、新经验,大凡修志实践中的难题,都可在书中找到比较明确的答案,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一定的学术性,又有较强的实用性,加之当时同类著述很少,故三本书流传较广,对方志编纂知识的普及,对广大方志编修人员学习方志学和方志编纂学理论,规范志书编写,提高志书质量,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我1997年初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时,单位老同志向我推荐学习的方志学著述中,即包括他的《方志编纂学》和《省志编纂学》。两书皆系十年修志经验的总结,方志研究成果之集萃,使我获益匪浅,更为他那种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精神所感染。
尽管神交已久,但我与复兴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21世纪初参加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全省方志论文评选会上。此后,音问不断,算是多年故识了。而对他更深入的了解,则是在2012年至2013年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期间。当时初稿已成,广泛邀请学有专长的方志专家帮助审看稿子、校勘异同,其中即包括复兴先生。两年间,他予我教益甚多,他的学术品格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先蒙他赠阅《市志编纂学》,今年年初又电话告知《方志学基础》一书经修订后要再版了,嘱我为序。既为先生学术生命力的再现而欣慰,又自知才短,难以胜任,但不敢推诿,乃聊抒感想,以为序言。至于前版之优长、特点,此版之创新改进,傅振伦、董一博两先生之序及复兴先生本人所作的后记中言之朞详,不多言。
2016年4月1日
(邱新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地方志学会副会长)
K29
B
1003-434X(2016)05-0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