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方志学科体系与模式建设之思考*

2019-02-19 22:25张安东
上海地方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方志学科理论

张安东

一、方志学学科体系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方志事业的发展,众多志家学者对方志学学科体系结构进行探讨,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黄苇《论方志的继承和创新》、李成鼎《论构建当代方志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几个问题》、王建宗《论方志学的独立学科地位》、梁滨久《也谈方志学的学科体系》、颜小忠《建立方志学概念体系的求教》《方志体系结构与内容新解》、刘辰《论新方志学的建设》、姜万成《关于建立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科体系的设想》《论方志学体系》、来新夏和王德恒《论方志科学》、蔡华伟和滕守君《对中国方志学体系和修志工程系统化的构想》、刘柏修《深化理论研究,构建科学体系——关于编写当代方志学概论的若干设想》)、金达迈《论建立独立的新方志学》、王晖《论方志学科建设的研究主体和客体》等都曾就方志学的学科体系发表过自己的见解①参见姚金祥《方志学学科体系研究浅说》,《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1期。。

当今学者关于方志学学科体系的构想主要从方志、方志史、方志学史、方志学基本理论、方志学编纂理论、方志资料学、方志目录学、方志批评学、方志应用学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代表性的论者有:李成鼎的两分法②李成鼎:《论构建当代方志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几个问题》,《云南史志》1997年第5期。、王建宗、金达迈的三分法③王建宗:《论方志学的独立地位》,《中国地方志通讯》1983年第6期。④金达迈:《论建设独立的新方志学》,《福建史志》1997年第4期。、来新夏、王德恒的四分法⑤来新夏、王德恒:《论方志科学》,《中国地方志》1992年第5期。、李学忠的四分法①李学忠:《方志学科建设两论》,《云南史志》1997年第5期。;姜万成的五分法②姜万成:《论方志学科体系》,《黑龙江史志》1993年第5期。、颜小忠的五分法③颜小忠:《方志学科体系结构与内容新解》,《广西地方志》1989年第5期。、孙其海的五分法④孙其海:《方志学基础教程》,中华书局2000年版。、远山的六分法⑤远山:《新方志学若干问题初探》,《山西地方志通讯》1986年第4期。、刘辰六分法⑥刘辰:《方志性质与编研实践》,《史志文萃》1988年第6期。、刘进贤的六分法⑦刘进贤:《新方志理论探索》,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版。、蔡华伟、滕守君的六分法⑧蔡华伟:、滕守君《对中国方志学体系和修志工程系统化的构想》,《江西方志》1993年第1期。、毛东武的七分法⑨毛东武:《方志编纂学》,黄山书社1996年版。、韩章训的八分法⑩韩章训:《方志学通论构建刍议》,《黑龙江史志》1997年第3期。、马金选的八分法⑪马金选:《建立和发展新方志学科构想》,《宁夏史志研究》1997年第4期。、甄炳昌的九分法⑫甄炳昌:《努力探索改革创新》,《新方志理论探索》,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王晖的十分法⑬王晖:《论方志学科建设的研究主体和客体》,《中国地方志》1998年第2期。。其中,霍宪章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他认为,新方志学的框架结构和理论体系为:从内容上划分,有方志学史、方志学说史、旧志整理学、方志组织管理学、方志思维学、方志资料学、方志体例学、方志编纂学、方志应用学、方志比较研究学、方志评论学等;从结构形态上划分,有方志性质学、方志特征学、方志原则学、方志方法学、方志艺术学、方志载体学等;从时限上划分,有古代方志学、近代方志学、当代方志学、未来方志学;从层次上划分,有省志学、市(地)志学、县(市、区)志学、村(镇)志学、专业志学、部门志学等⑭霍宪章:《关于建立方志学的若干思考》,《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3期。。

综合以上学者的诸多说法,可以看出,随着新方志事业的发展及新编地方志工作的开展,以及方志和方志学理论理论研究的全面深入,学术界对于方志学学科体系构成和建设之研究,已经获得丰硕成果和长足进展。笔者认为,这些体系的出现,既说明方志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的发展繁荣,也说明方志学学科体系建设仍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方志学需要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结构,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应用性,以建立起被学界认同的学科体系。而目前的这种研究现状,表面上看似繁荣,但由于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学术争论,对方志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时代,因而建立一个公认的适应新方志事业发展需要的方志学学科体系迫在眉睫,也十分必要。由于建立方志学学科体系的条件业已成熟,这就需要学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厘清方志学科的性质与特点,确定研究内容,理顺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建构方志学学科体系。

二、方志学科性质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2009)》将方志学(代码770.7050)作为三级学科列入一级学科历史学(770)的二级学科专门史(770.70)之下,地位低下,导致学科构建不健全,人才培养后继乏力,方志理论研究难以支撑新时代地方志编纂实践,成为地方志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情况,大量专家学者从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方志学科重新分类和定位,纷纷提出尽快把方志学建成国家一级学科,为地方志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更大的理论支撑。实际上,建立新方志学科既有利于新时代方志事业的发展、丰富地方志的研究,而且也有利于深刻把握新方志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征,促进新方志学科体系及地方志人才模式的建立与完善。时代的发展推动新方志编纂实践及地方志事业发展,也呼吁方志学科的建设。要建立方志学学科体系,就必须梳理清楚方志、方志学的发展史,对方志学的学科属性、学科范畴,以及方志、方志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方志、方志学的时代特征、时代价值,方志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互相影响,等等,也必须深入研究和进一步了解。当然,方志学科体系的建立,还必须明了当前方志学科研究、建设与发展中的存在问题,以及实现方志学科体系优化的方式方法。

(一)方志学科来源并服务于方志修纂的实践活动

地方志是一部百科全书,综合记述一定地区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百科各业的地情资料,比任何一种著述都更具广泛性和综合性。可以说,上至天文地理、山川河流、生物生态,下及历史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艺文化、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民俗人物等,几乎无所不包,提供的资料极其翔实完备,是一定区域的资料库,为区域发展史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方志修纂实践活动及形成积累的方志理论是方志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与来源,而方志理论研究与方志学科建设又推动方志修纂实践活动和方志事业的发展。方志文化是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积累和发展过程的缩影。它与一定区域、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文化、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相互交融,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的规范和制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①张安东:《民国以前环巢湖流域方志及其传统文化属性》,《巢湖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方志文化本身也是以方志作为载体,是对中国历史上历代历世连绵不断方志修纂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指导方志修纂实践活动。建立在方志文化基础上的方志学科不仅立足于方志修纂的实践活动,也服务并指导方志修纂的实践。

(二)方志学科注重理论性与应用性统一

关于这一点,虽有众多志家学者作过大量探讨,但必须明确的是,方志学科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学界不能仅仅就方志、方志学的概念争论不休,而是要形成统一的看法,也必须明了方志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地位价值及方志学的学科特性,突出方志学学科的独立性。方志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地方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方志文化特点,具体地说,涉及到方志学应用、方志学理论、方志学发展史,还涉及到一定地区方志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互动和影响、方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等。独立的方志学科有其基本的知识架构与系统理论体系,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知识架构与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同时,方志学科强调应用性,注重地方志编写实践应用,及如何服务社会。方志学科体系体现其应用性,并渗透到地方志编纂的实践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方志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

方志是对一地区自然、社会、人文诸事物的历史与现状的全面、系统的综合性记录,因此它所记载的内容,极为广泛。从纵的角度看,方志不仅记述现状,也追叙历史,从横的方面看,方志门类庞杂,内容详备,无所不包,不仅是有关自然科学的“博物之书”,而且是有关社会科学的“一方之全史”,因而被誉为“地方百科全书”。另外,方志的编纂,参加的人物之众,涉及范围之广,也是任何一种其它的图书体裁所望尘莫及的。方志学科来源于方志修纂的实践,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方志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主要为地方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方志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及方志学与与其他学科关系,这就决定方志学在建设发展中需要借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丰富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管理学的理论知识、理论体系①张安东:《把握方志学科建设要点——理论提升、体系建构和途径原则》,《上海地方志》2018年第4期。。

三、方志学科建设的方向

通过对方志学科产生的来源、基础、性质以及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探讨,可知独立的方志学科的建立和建设既有可能也十分必要。所以,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应该把方志学科的建设发展提到议事日程。在新时代,我国方志事业已取得长远发展,加强方志学科的建设,提高方志学科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方志学需要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结构,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应用性,以建立起被学界认同的学科体系。需要进一步明确方志学科的建设的方向:方志学科的建设发展立足于地方志编纂实践活动,立足我国地方志发展的历史,以及建国以来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要与各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相结合。随着地方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越益彰显,方志学科的建设应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明确方志学科建设的目标、指导思想、深刻内涵,把握方志文化与中华文化建设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认识方志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构建的重要根基、在中华文化建设中起到标识作用。把方志文化作为系统的文化工程,充分发挥其时代功效作用。还要把握方志学科的建设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此推动方志学科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四、方志学科研究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方志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方志,主要探讨的是方志的价值取向、内涵外延与功能价值等。关于方志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学界已有众多志家学者作过大量探讨,但研究的结论不能形成统一看法。目前方志学科的研究和建设仅仅局限在学科体系结构方面,认识多样,这虽然推动方志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的发展繁荣,但也反映出学界关于方志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仍存在较大分歧。目前研究和建设的现状是对方志学科未作充分的研究和审视,缺乏宏观上的把控。现有研究和建设宏观、全面的探讨成果缺乏,新成果产生不多,实质性进展缓慢。关于方志学科研究影响巨大的成果尚未出现。

(一)方志学科概念与体系内容缺乏一致认识

从历史到现实,社会各界均高度重视方志编纂实践活动,虽然也有修志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但一直较为薄弱,至于对方志学科概念与体系内容探讨,缺乏理论支撑,从而导致对方志学科概念与体系内容的看法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缺乏统一规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方志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看法,极大地影响方志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对方志学科概念与体系内容研究大多只是停留简单重复上,有些研究观点没有进一步提炼和统一,如“什么是方志学”“方志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方志学有哪些特点”“方志学是怎样形成的”,及方志学理论架构、知识体系、文化构成因素等问题,均未达成共识,仍存在分歧,因而行之有效的方志学科体系就很难建立起来。

(二)方志学科缺乏专业的理论框架与核心要素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学科建设自身的特点,方志学科的建设一直滞后于方志编纂实践和方志事业发展,系统的理论和知识架构均未形成,自成体系的理论支撑缺乏。而且,学界专家学者对方志学的研究队伍参差不齐,有份量的学术成果,特别是促进方志学建设更上一台阶的力作少之又少,完备的理论研究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学界对方志学科建设的探讨起步较早,但由于缺乏核心的理论支撑与引导,导致方志学科的构建体系研究缺乏核心要素、难以形成共识,因而方志学科建设不仅跟不上方志事业发展的需要,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的发展。

(三)方志学科系统研究不够,新理论、新方法使用不多

应该说,近年来方志学科研究成效较为显著,但与方志学科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学界对方志学科的低层次、重复研究现象严重,实质性进展缓慢,特别是对方志学科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挖掘不够,更缺乏实践路径探究。已有研究多采用传统研究方法,运用交叉学科理论,多层次、多渠道、交叉研究较少。方志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决定方志学科既是独立的,又是交叉的,其与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均有一定的关联,需要以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讨和阐释问题。现有研究使用单一学科传统研究模式的较多,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较少;简单地从学理出发,对方志学进行定性研究;探析问题虽很热烈,但是很不深入,缺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四)方志学科体系建设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应当看到,近年来,学界紧紧围绕方志事业发展这一核心任务,把方志学科建设贯穿于推动方志事业发展的始终,不断巩固方志学科的基础地位,完善方志学科体系建设,强化方志学科实践应用环节,方志学科研究与建设取得可喜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方志学科体系建设还存在专业的人才队伍不够强的问题。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均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的支撑,方志学科也不例外。但从历史到现实,由于对方志学科属性、地位界定不清,从而使专门从事方志学研究的人员一直十分缺乏,尤其是建国以来政府和高校对方志学科建设人才的培养均未高度重视,从而使方志学科建设的后继人才也十分短缺。这些情况,对方志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制约和束缚方志学科的发展。

五、方志学科建设体系与模式优化的思考

方志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为了符合时代发展与方志事业发展的要求,必须积极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多方努力,采取各种对策和措施,建立一个被学界共同认可的系统完备、特色鲜明的方志学学科体系,以符合时代发展和方志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制定方志学科设置的统一标准,规范方志学的相关概念

当前,学术界关于方志学科体系构建和学科建设仍争论不一,未形成一致看法,主要原因在于对方志学概念、范畴、内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地位缺乏明确的界定,对于方志学科建设的研究要不人云亦云,要不各自为政,始终把握不了方志学科的理论体系。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学术界必须制定方志学科设置的统一标准,规范方志学的相关概念,对方志学范畴、内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作出清晰明确的界定,建立独具特色、完整规范的理论体系。同时,明确理论的建设必须与时代发展、方志事业发展相互结合,坚持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方志学理论,以指导方志实践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方志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框架,建构特色鲜明的方志学理论知识框架

建立完善的方志学理论体系,必须重点加强核心学科——方志学科的建设,以使方志学理论构架有充分的支撑与保障。长期以来,支撑方志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体系研究成果较为薄弱,所以建立方志学科及模式优化就应借鉴汲取其他学科成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来充实方志学理论。如借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还要注意吸收自然科学相关知识如信息学、统计学等,发展丰富方志学学科体系。但是,借用相关学科理论,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应该结合方志学自身的特点性质,这样才能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方志学学科体系①张安东:《把握方志学科建设要点——理论提升、体系建构和途径原则》,《上海地方志》2018年第4期。。

(三)注重政府与方志部门对于方志人才的需求,加大培养方志人才培养力度

随着方志事业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方志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所以应把方志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方志人才培养力度。其一,政府、方志部门与高校密切配合,培养能够推动方志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其二,鼓励现有方志工作者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重点培养年富力强、高学历、科研能力强的方志工作者。其三,实施导师制,充分发挥老一辈方志人的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方志人从事方志实践、方志学科研究建设的能力。其四,加大投入,鼓励方志和方志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围绕学科建设进行研究,以研究促实践,提高方志和方志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整体水平。其五,鼓励方志和方志学研究的专业人员积极投身于方志学科的建设队伍。专业的方志人才的积极参与,是方志学科体系与模式建设优化的重要保证。因此,专业的方志人才要高度重视方志学科建设,牢固确立方志学科建设在方志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意识,积极探索方志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良方对策,努力形成学科支撑人才培养、科研反哺人才培养的良好局面,为新时代方志学科的建立与完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方志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超学科”来啦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