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
- “认识角”的教学:从历史渊源中寻找启示
其作用。梳理《考工记》《几何原本》,发现:中国古代用规和矩作为基本工具进行几何操作,从而构建出一些特殊的角度,以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古希腊数学则从360°分度体系的角度认识一般意义的角,将角度与圆弧对应起来,成为现代角的测量的本源。由此获得教学启示:突出直角的作用,体会度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进一步感悟度量的本质——单位累加;用“长度”表示角的大小及其作用,有迹可循。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史;角度;《考工记》;《几何原本》一、引言角是除了“点、线、面、体”之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4年1期2024-03-12
- 从《考工记》看传统手工艺的标准化 现象
业技术学院)《考工记》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手工艺技术相关内容的文献,钱宝琮先生对它曾有过这样的评价:“研究吾国技术史,应该上抓〈考工记〉下抓〈天工开物〉”[1],可见其重要地位。书中所记录的6大门类30个工种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交通、建筑、兵器、礼乐器物等方方面面。书中不仅有多项工种具体的技术制作规范,也已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这些因素直接推动了手工业的规模化发展。所以,从《考工记》中我们不仅可以从技术层面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艺,还能从生产
河北画报 2023年6期2023-10-06
- 《考工记》设计美学思想的体系化考察
10000)《考工记》是中国最早的手工设计制作技术和规范文献,也是人们今天研究古代设计的重要文献。尽管历代争论颇多,但学者中的大多数都认为,《考工记》是春秋时期齐国记录官府造作之事的官书,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至战国),应是齐稷下学宫的学者所作,在西汉被收入《周礼》,成为其组成部分①《周礼》原名《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西汉时期,因“冬官”篇佚缺,河间献王便取《考工记》补入,并改《周官》为《周礼》,于是《考工记》又有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2-06
- 《考工记》先秦工匠设计思想的当代建构
了有益启示。《考工记》是我国先秦工匠设计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中华考工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对《考工记》的工匠设计思想的剖析与研究,为弘扬当代工匠精神与建构当代工匠文化体系提供有益启示。一、《考工记》及其研究概述1.1 《考工记》概述《考工记》又名《周礼·冬官·考工记》。学界一般认为,此书由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编撰于战国初期[4]。“考工”二字,即考核工匠之意。究其本源,《考工记》一书是指导与管理先秦时期齐国手工业生产的官书,从国家管理者层面建构了一
创意与设计 2022年4期2022-11-24
- 颓圮与修葺:峥嵘的营造史
安忆长篇小说《考工记》围绕老宅“煮书亭”以及陈书玉的人生遭际,构建了一部关涉建筑技艺、世情、市民文化精神以及家族历史等的营造史。本文以《考工记》涵括的三个层面(老宅、“四小开”的人生,以及家族史)的“颓圮与修葺”为切入点对文本展开分析,旨在挖掘并阐释文本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关键词:王安忆 《考工记》 颓圮与修葺 王安忆《考工记》叙述的铺展,以栖居于老宅中的主人公陈书玉几近一生的坎坷遭际为中心。置身于跌宕时局的陈书玉,颠来倒去、辗转迂回,因其具有某种
百家评论 2022年3期2022-07-09
- 浅析《考工记》的造物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筑与设计学院《考工记》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被誉为“先秦百工技艺之书”。该书保留了先秦大量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以及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阐述了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设计观念及匠人精神,在中国科技史、文化史和工艺美术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它所蕴含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一、《考工记》概述《考工记》产生于礼法严明的周朝,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在事事皆重礼仪的封建社会背景下,《考工记》必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
天工 2022年15期2022-07-08
- 《考工记》中“和合”造物思想在现代陶器制作中的意义与应用
摘 要:《考工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工艺技术文献,“和合”是其中的重要造物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考工记》中“和合”造物思想在现代陶器制作中的意义与应用研究以坭兴陶为例,探究了“和合”造物思想与现代陶器制作的关系,阐述了“和合”思想的内涵与渊源,并论析其对坭兴陶制作的意义及其现实应用。研究发现:《考工记》中“和合”造物思想有特定的历史渊源,“和合”造物思想对现代陶器制作工艺有重要意义,钦州坭兴陶制作中的自然因素、时代语境、地域特征、选材、制作等都有“和合”
美与时代·上 2022年8期2022-05-30
- 中国古代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研究
摘要:《考工记》中,不论是材美工巧的设计思想,還是以人为本的造物思想,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综合来看,这种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总结了我国古代工匠的器物设计和创造过程。古代手工艺者制作器物时要考虑到各种设计要素,也就是所谓的材美工巧,从而构建了我国古代手工艺者的设计方法体系。我国古代造物思想在《考工记》中得到了全面体现,这一思想一直延续到现代,造物过程与当今设计过程尤为相似,其先进的设计思想对当时工匠造物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现代设计方式方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
艺术科技 2022年15期2022-05-30
- “方色”研究——以《考工记》“五色审美观”为例
的颜色,它同《考工记》中的“五色审美观”内容息息相关。从《考工记》中对于“方色”和“五色审美观”的记录内容来看,“五方”中的东对应“五色”中的青色,南对应红色,西对应白色,北则对应黑色,中则对应黄色,通过这种空间色彩相互联系的方式进行深入的方色关系界定。“方色”理论的起源以及构建具有朴素务实的特征,它是由先民以中原黄土地区作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各个方向所呈现的不同土色即代表这一方向的颜色,它让“五色审美观”实现了色彩属性到哲学属性的过渡。(二)“五色审美观”
流行色 2022年3期2022-04-25
- 从《考工记》探究先秦时期制陶技术
前言今天所见《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文中记录了大量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技术成就和科学技术思想。《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界长期以来有不同看法。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是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陶瓷研究 2022年1期2022-04-19
- 建筑、身份认同与文化反思
——论《考工记》中“陈家老宅”的多重意蕴
陈家老宅”在《考工记》中仿佛一条线,贯穿整部小说的始终,串联起众多的人与事,同时又反映出当时上海的历史。王安忆将镜头对准“陈家老宅”,以主人公陈书玉平凡而又独特的生命体验为线索,生发出对个人、历史和文化的多重思考。“陈家老宅”这个独特的空间和它周围的人的命运紧紧相连,家人的风云流散和老宅无可避免的衰败,表明二者共同的命运走向。而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老宅无法幸存,甚至难以得到关注,又暗示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失落。至于在老宅中生活的陈书玉,一旦作为个体身份证明的老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6期2022-03-13
- 论《考工记》中的历史书写及文化意蕴
的文学书写。《考工记》是王安忆最新出版的又一部有关上海叙事的长篇小说,在文学审美上其中似有《长恨歌》的踪影,同时也在很多方面超越了《长恨歌》到达一个新的创作高度。一、历史更迭中失利者的生存困境在小说《考工记》中,陈书玉、朱朱、奚子和大虞四人是上海豪门富户子弟,陈书玉和朱朱二人祖上皆发家始于海运经营,属商界;奚子是读书人家,“祖父起就留洋学法律”[1],父亲从事律师行业;只有大虞,仍延续祖业的木器手艺。他们都是旧时代上海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吹着口哨,一阵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31
- 《考工记》的造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的造物文献,《考工记》对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其著作本身论述了如何通过造物之术提高生产力,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考工记》的技术及其工艺水平等实际成果在当代已失去了其应用价值,但就其提到的造物的美学原则和美学内涵,在当今时代仍被大量传承使用并极具现实意义。关键词:考工记;造物思想;物美;设计思想1.认识《考工记》《考工记》又名《周礼·东官·考工记》,是目前中国最早的记录手工业技术的重要文献,书中记载着大量的手工业技术及工艺美术资料,充分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2021-12-02
- 对我国古代朴素辩证设计观的思考
——以《考工记》为例
5世纪的先秦《考工记》中就记载了“天有时,地有气”的观点,强调内在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西方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E.Heakcel于1866年提出生态学的概念。由此可见,《考工记》的设计观点早于西方两千多年,超越了当时世界设计思想理念。[2]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为了树立中华民族在设计行业中的民族自信心,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对我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设计思想进行辩证性的吸收和探究,是每一位设计行业从业者的一个迫在眉睫的
艺术品鉴 2021年15期2021-12-02
- 《考工记》中“工匠精神”及其对工业精神文化的启示
部手工艺著作《考工记》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考工记》中“工匠精神”的探寻,发掘和提炼当代工匠价值,进而为丰富工业精神文化内涵、推动工业文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一、《考工记》及其历史价值《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手工技术与工艺典籍。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尚无法确定,不过有学者认为,大约是成书于春秋时期的一部齐国官书。现存《考工记》本是《周礼》一部分,《周礼》原名《周官》,是记载周朝政治经济制度的儒家经典著作。全书共分为天官、地官
长江丛刊 2021年12期2021-11-12
- 浅析《考工记》所反映的自然观
摘要:《考工记》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的重要文献,不仅记载了先秦时期的手工艺技术知识,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所蕴含的自然观就很值得关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尊崇自然、巧工人为,制作良器讲究“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二)效法自然、利用自然,无论制作器物或建造村落城邑,都重视对大自然的利用和效法;(三)动静以时、保护自然,依据季节变化相应地选择和处理材料,重视对大自然的保护。这体现了先秦人民亲和自然的思维意境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且在后世得到了传
西部学刊 2021年4期2021-09-10
- 浅谈魏县蓝印花布
——以《考工记》的视角
县蓝印花布与《考工记》的关联性4.1 设计分工规范程序化《考工记》记载国家有六种职位,百工是其中一种。有的人为治国之道出谋划策,有的人执行方案;有的人审视材料并整治,具备出百姓所需要的器物;有的人管辖商品流通以供百姓购买;有的人耕耘土地,有的人纺织衣裳,各有分工。魏县蓝印的制作工艺也存在分工,分别为靛青制作、调缸、裱纸、镂刻花版、印防染浆、染色、刮灰浆、清洗晾晒。在《周礼·考工记》里记载的“百工”中,其中“设色之工五”,在魏县蓝印花布里对应的是染色工艺。需
辽宁丝绸 2021年2期2021-05-21
- 《考工记》的叙事风格和历史逻辑
要:王安忆的《考工记》描绘了人与老宅半个世纪的命运羁绊,是继《长恨歌》《天香》等作品之后又一部以跌宕起伏的历史为故事背景的小说,延续了作家一贯的创作思路。但《考工记》在叙述风格和历史逻辑方面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特征,语言叙述的克制和精简暗示了作家新的历史观念,她不再被以往的历史还原主义所束缚,以大片留白的方式描绘出了历史的混沌。同时,她讲述了一群权力结构边缘的无言者的故事,给予他们展现自身命运的机会,以补足历史的拼图。但是在这一系列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功之下,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年3期2021-04-17
- 浅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考工记》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1C-0037-05做学问,朱子的观点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承一种精神,我们也需得溯本追源。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什么?工匠精神源自哪里?我们需要拨云见月,回望过去,在浩渺烟云的历史中找寻。《考工记》在手工业的发展历史中熠熠生辉。笔者以《考工记》为例,来探求属于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期2021-04-06
- 探究《考工记》工艺设计原则
——以明代家具为例
000)1 《考工记》综述1.1 《考工记》概况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全称《周礼·冬官·考工记》,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第一本详细叙述工艺著作,在我国科技、工艺美术、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考工记》总结了当时先进的工艺技术,完整的记录了当时大量手工技艺的科学经验,,是当时先进生产力和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的规范,也包含了丰富大量的手工艺设计原则并对后世影响深远。1.2 《考工记》设计原则“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
西部皮革 2021年3期2021-01-30
- 《考工记》:一个知识考古学文本
来,人们对 《考工记》的研究未曾停止过。不过,其研究视角也仅局限于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而对 《考工记》工匠知识的书写方法的研究并不多见,也没有形成定论的知识学观点或成果。即便有零星的思考与研究,它的焦点也隐约受制于文学书写策略,并认为 《考工记》所涉猎有比喻、举例、比拟、重言、用典、互文、对偶、指代、分承等修辞手法。问题的难度在于学界对《考工记》的书写方法探测是较困难的。因为,人们对 《考工记》研究的视野较难逃脱工匠文化 (譬如技术系统、行业结构、教育传承
民族艺术研究 2020年4期2021-01-28
- 《考工记》对当代设计管理的启示
合理调节等。《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官府制定的工艺制度,是指导、监督、评价、管理各类手工艺生产的集大成之作。《考工记》不仅在工艺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理论价值,还具有先进的设计管理意识。[2]一、设计活动中的人力资源分类整合与奖惩制度的设立(一)“百工之事”——工匠的分类管理《考工记》中“工”原义与“矩”相似,有规矩之意。书中记录了手工业生产过程中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精细的分工模式。[3]“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4]1这句话意思是百工位列国家六大职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1-15
- 《考工记》在大数据时代的工匠精神传承
设计学院一、《考工记》中的“工匠”意蕴(一)“工匠”意蕴《考工记》中,对“工”做了详细和全面的论述,对“工匠”一词也作了权威的解读。中国古代工匠文化中,“工匠”通常也被称作“匠人”,或直接称之为“工”“百工”等,由此可见其概念是非常广泛的。“工匠”的含义早在古代社会不同职业的划分中“士、农、工、商”就可以看出来。其中的“工”也就是指从事各种造物方法创新和传承的工作。由此可见,“工”即是指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农业、商业共同构成了当时的经济三大支柱。除了《考工
天工 2021年5期2021-01-08
-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艺术设计学院《考工记》记载了齐国时期各行各业的手工制作规范及工艺技术,其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工艺美术生产工艺、古代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书中最具设计思想价值的,莫过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全书。以此观点切入并对这一设计思想进行剖析,对于建立现代设计思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从《周易》到《考工记》中设计思想的变化《易经·说卦》中说:“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
天工 2021年11期2021-01-08
- 《考工记》中“材美工巧”的造物原则
郑军摘 要:《考工记》就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汇编,名闻中外的古代科技名著。今天,研究古代工艺史,除了观看大量的出土文物,分析各种器物的艺术成就和制作特点外,还应该了解当时的生产情况和工艺思想,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与理解,以利于借鉴。关键词:考工记;器物;工艺一、《考工记》的成书年代《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手工艺专著,确定它的成书年代,将有助于先秦史特别是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一般认为,《考工记》原是单行书,汉代将它补入《周官》,《周官》又名《周礼》,于是便有《周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2020-12-23
- 浅析《考工记》“车”中“天人合一”设计思想在汉服设计中的运用
0)通过精读《考工记》的述车部分,近一步探索了中国手工艺设计中的造物精神与汉服设计元素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分析汉服中“天人合一”的运用元素,吸收其中丰富的历史蕴涵,以期让人们对中国传统设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中国传统设计贡献一份微薄力量。1 《考工记》中关于“车”的设计思想1.1 “车”的文化内涵《考工记》述车部分写道:“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这说明了车形制的象征意义为:车
纺织报告 2020年12期2020-12-19
- 中国工商业者当代命运的侧影
——《考工记》中的人宅纠葛与命运浮沉
忆的长篇新作《考工记》,延续了《长恨歌》的风格,同样借经典命名,写大历史中小人物的命运,故事发生时空也基本重合,但又有新的拓展和突破。若说《长恨歌》是以人窥城,以人涉史,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一生是上海的别传,在王琦瑶的里巷日常中写出了上海的发展史;到《考工记》就是以宅写人,以人立心,陈家祖宅的变迁是上海工商世家后裔陈书玉一生的写照,在“西厢四小开”的聚散沉浮中折射了中国工商业者的当代命运。一、时代风雨中的老宅变迁王安忆在小说创作谈中写道:“我将小说题作‘考工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17
- 浅议《考工记》“天时”观与《周易》“时”的观念的关系
《考工记·序》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1]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是《考工记》提出的古典设计美学的指导思想,而“天时”观在其中处于首要地位,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考工记》的“天时”观是传统哲学思想、特别是《周易》思想中的时间观念在设计美学中的贯彻,体现了中国古典设计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追求。1.“天时”观在《考工记》设计思想中的基础地位作为前现代工艺思想的代表,《考工记》没有将造物与自然对立起来,而是将二者视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2-05
- 王安忆《考工记》的多重空间意蕴
57011)《考工记》是王安忆2018年9月出版的最新长篇小说,也是继《长恨歌》后,时隔23年完成的又一部低回婉转的上海别传。“空间是融于时间的,在一定意义上时间与空间是一体的。”[1]关于上海的岁月增叠,王安忆始终存有一抹淡淡的都市乡愁,所以,她致力于在作品中构建一系列关于上海的城市审美空间。从《长恨歌》到《考工记》,王安忆皆以世俗烟火着墨,以普世大众生命历程为参照,娓娓向读者讲述不同时期的沪上繁华。相较于《长恨歌》将整个大上海作为主人公王琦瑶软红十丈的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12-02
- “昔日王谢堂前燕”或者“劫后余生”关于王安忆长篇小说《考工记》
化”了王安忆《考工记》所集中讲述的,是一个“旧”人如何遭遇“新”时代的故事。事实上,《考工记》并非王安忆第一部思考表现这一主题意向的作品。早在作家问世于新时期文学之初的获奖中篇小说《流逝》中,王安忆笔下就曾经出现过欧阳端丽这样一位曾经的资本家少奶奶形象,主要讲述她以及她所归属于其中的那个资本家家庭在十年“文革”中的生活境遇与命运变迁,集中描写展示欧阳端丽从一位养尊处优的资本家少奶奶向一位生存能力超强的普通家庭主妇的角色转型过程。进入1990年代之后,王安忆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0年2期2020-11-17
- 基于《考工记》设计思想的长城村落文化营建探讨
《周礼·冬官·考工记》是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官营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是迄今中国境内最早的设计典籍,其可以作为中国传统设计理论的根基。书中许多营建法则遵循了中国营建活动中的自然观和物用观,文章依据书中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4个方面,以时空的观念、自然的法则、物体的使用功能、物体的建造方式进行研究,以此寻找长城村落文化营建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二、案例选择与概述综合考虑地理分布、地域文化、项目特色的代表性和发展成效,对长城沿线村落进行案例研究,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9期2020-10-11
- 浅析《考工记》中蕴含的传统造物思想
学院设计学院《考工记》是记述传统手工艺技术的著作,由于当时处于手工业、科学技术等的发展以及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社会变革时期,因此有了《考工记》的问世,从此便影响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的造物活动。该经典全文精简,但却准确概括了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等三十二个工种,记录了当时的技术之精巧以及工艺之精美。《考工记》不仅有记载先秦时期人们完整的传统造物思想和工艺技术原则,而且对造物实践有从微观到宏观的调控措施。《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为古代的传
河北画报 2020年16期2020-09-16
- 《考工记》里的印染术
—这在《周礼·考工记》里被记载得很清楚: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纁,五入为,七入为缁。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钟氏染羽毛,要先准备好染液。这种染液是用水浸泡朱砂和丹秫(即红高粱)三个月,然后用火炊煮;同时用蒸朱、秫的汤沃浇所蒸的朱、秫,接着再蒸一次,这样得到的染液便很浓;再用染液染羽毛。连续染上三次,羽毛的颜色就会变成纁色(即浅红色),染上五次则变成緅色(黑里带红的颜色),染上七次便形成缁色(黑色)了。这一段中关于“三入为纁,五入为緅,
文史杂志 2020年2期2020-07-18
- 顺应、运动、正确
艺技术汇编,《考工记》是一部记录古代科学技术与手工艺的重要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工艺学和器物思想。《考工记》中记录了朴素的工艺技巧,分析东周“百工居肆”时期物质文化生产生活中所体现的“中和之美”,而“中和之美”对于“百家争鸣”这上层建筑的哲学抽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考工记;中和之美;百工居肆;顺应、运动;正确作为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汇编,《考工记》是一部记录古代科学技术与手工艺的重要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工艺学和器物思想。有學者这样评价说,这部著作
美与时代·下 2020年4期2020-07-14
- 论王安忆《考工记》日常审美化美学研究
业技术文献,《考工记》记载了各种工艺的规范及体系,而荣获第七届花城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的《考工记》则出自新时期海派文学作家王安忆的笔下,却是带着上海历史的长焦,凝视沪上文化的缩影。《考工记》文字质朴,采用“无焦点叙述”的表述手法,围绕主人公陈书玉在上海南市的一座祖宅,同时以包括主人公在内的四位在旧上海衣食无忧的洋场小开的六十年生活史为中心,讲述了他们从少年到老年的坎坷经历,并以这些经历来窥探上海这座城市在现当代历史上所遭遇的巨大变迁。一、生命云起处:“沪上历史
名作欣赏 2020年17期2020-07-13
- 《考工记》与晚清工艺书写文体*
艺,往往依据《考工记》命题,如1892年江海关官员聂仲芳廉访春季课题之一:《周礼·考工记》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各有分职,厥类惟详。古之工作多以人力,今之工作间用机器,目今制造钢船、钢炮为防海之利器,亦格致家所宜及也。诸生讨论有素,其一一参校而详说焉。(8)上海图书馆编:《格致书院课艺》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324,439,455,458—461页。第一名杨辉毓的开篇即言“今夫制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5-29
- 论王安忆《考工记》日常审美化美学研究
王安忆的小说《考工记》刻画了以陈书玉为代表的上海“西厢四小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体现了文学叙事中的日常生活书写是一种特定的“心灵赋形”活动。《考工记》在琐碎生活中的审美体验、沪上人物形象日常和生命轨迹书写的灵魂审美特征中着墨,在小说的环环紧扣叙述中凝练历史文化视野的浑厚,强调着人物余韵遗绪的审美嬗变、上海日常生活场域的日常书写。关键词:王安忆 地域气息 叙事意境 生活美学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记载了各种工艺的规范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6期2020-03-01
- 论《考工记》中的“考工”内涵
貌。可在新作《考工记》中作者一反常态,之前刻意避开的宏大历史叙事又回到作者笔下。虽然可以将其视为《长恨歌》之后又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但它又与1995年出版的《长恨歌》泾渭分明,《长恨歌》以“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一生作为叙述依托,与张爱玲式写作颇为相似,即使窗外炮火连天,个体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而在《考工记》中,窗外之事无法视而不见,宏大的历史叙述呼之欲出,个人想要“考工”修缮也只能随时势而为,好在历史的威严消解在纯良的人性之中,这才使得“顺其自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2-27
- 迷楼:穿越时间的空间
——论王安忆《考工记》
内容提要:《考工记》是一座纸面上的迷楼,上百年的时间以空间的形式被收纳其中。复活并串联起这些时间断片的,是作为“无”的阿陈。要从历史暗影里打捞出那些业已湮没的断片,叙事人必须拥有极大的善意,而王安忆的善意主要源于她的红色血缘中流淌着的“清丽的精神”。服膺于“清丽的精神”,她就是一个纯良的人,试图写出一本纯良的书。王安忆的小说观存在着一重紧张,一种悖论。她需要一个“原初的事实”①,因为“原初的事实”包含着“极强的、没有商量的”合理性,她信赖这一份合理性,合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7期2020-02-27
- 《考工记》与王安忆叙事风格的延续和转变
忆的长篇新作《考工记》讲述了一个人和一座宅子的故事,聚焦“物”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深刻羁绊,勾勒出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这是王安忆一以贯之的叙事角度与风格。因此这部作品首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体现出王安忆的作品总是在当下的叙述中融入历史的浑厚,总是坚持着平静从容的日常书写。但是在进一步延续王安忆日常叙事风格的同时,这部作品也不动声色地呈现出一种叙事风格由日常叙写向诗意表达的重要转变。这种转变尤其表现在古典情怀的诗意转向、日常故事中诗意的扑面而来、语
名作欣赏 2020年1期2020-02-25
- 论王安忆《考工记》的叙事美学
文化的命运。《考工记》是王安忆的一部新作,是其在吸收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一次革新。作品一出炉,便引来诸多关注。循着其封面语:“一唱三叹,《长恨歌》之后又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1]9的指引,众多研究将这本作品与《长恨歌》相提并论,将其视为《长恨歌》的“姊弟篇”,认为这是王安忆小说的“又一次文化寻根之旅”[2],当然这样的联想不无道理。两者都是以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命名;都是以小人物的悲欢反映时代的悲欢;都是以上海作为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围绕“上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8期2020-02-25
- 《考工记》“夏后氏世室”中“堂”字释疑
——兼论夏商周“堂”字释义
字出自《周礼·考工记》,是现存最早最详细的有关夏代建筑“世室”的记载,涉及“世室”的平面形制与规模等问题。对此历代学者提出了多种释义和解读,可谓众说纷纭。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出自东汉郑玄,其说见于《周礼注 疏》[1]。郑玄认为“夏后氏世室”即夏的宗庙(图1)。“堂”进深为十四步(按一步合6 尺[2],84 尺),面阔比进深多出1/4,即十七步半(105 尺)。“堂”上建五室,象征五行。中央为土室,进深四步(24尺),面阔四步四尺(28 尺)。东
建筑师 2020年6期2020-02-24
- 考工之下的心灵世界
——论《考工记》的写实与虚构
纪实与虚构。《考工记》围绕“西厢四小开”之一陈书玉及亲友的尘世历练,书写陈家老宅几番欲修而终不得的营造历史。其自1944年起叙,至新千年有近一甲子的时间漫程,值得注意的是,王安忆本人在上海弄堂生活也近60年,因而她对物质都市一直保持有鲜活的探本溯源与重新架构的兴趣。同时,她对器物书写的热情在《考工记》中也有了新的发展,除了一如既往地秉持对器物工笔描写的用心,她亦在一宅之盛衰中发掘了格物致知的精神,这一品格渗透在她的文体筋骨中,因而颇显露出寓言的风貌。1 历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12-27
- 王安忆《考工记》里的老宅
《长恨歌》、《考工记》等一系列小说。王安忆的整个小说创作軌迹伴随着新时期创作潮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但她从未主动趋向于任何一种小说流派,也不盲从任何潮流。她曾说:“我自以为是一个远离一切文学潮流的作家,其实却得了一切文学潮流的好处。每一次生死攸关而又荒诞不经地冲破禁区,都为我开辟了道路,(使我)能够在前人或同辈的掩护下,从容不迫地考虑我自己的问题。”王安忆在《考工记》中对于琐碎细致的空间不吝笔墨地进行精致的刻画,依旧以上海为舞台,描写时代变迁下的一段家族史。
书屋 2019年12期2019-12-24
- 探索《考工记》中天人合一思想对绿色设计的启示
本文通过研究《考工记》天人合一思想的顺应天时、遵循地气、笃诚观象三个范畴,与绿色设计对应的尽人性、尽物性、尽天性的要求进行分析梳理,得出《考工记》天人合一思想对绿色设计的启示。关键词:《考工记》;天人合一;绿色设计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与利益最大化观念的盛行,生态环境在现代化建设中日益遭受破坏。道法自然的观点在商业发展模式下逐渐忽视。中国古代传统造物观中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源远流长,如《考工记》的造物观,对当今绿色设计有着重要指导作用。1《考工记》的天人合一思想
神州·下旬刊 2019年10期2019-11-22
- 百代过客、无根浮生
——王安忆《考工记》的颓然美学营造法
以静待动。一《考工记》纳入了从太平洋战争到新世纪一个甲子的时间跨度,和《长恨歌》一样,都写到了街道弄堂里的时代阴影和贴己日常,但以一伙玩伴的形式设计出了人物性格和社会角色的分层。“四小开”中奚子和大虞的家庭是典型的小康之家,“十里洋场”上新升起的中坚力量。朱朱与陈书玉则处在中落后的家道里,勉力维持一份体面。奚子之父留洋学法,这行业以理念和规则谋生,到奚子这一代,他加入共产党去往浙西中学做地下活动,解放后成为人民政府的干部。继承家庭木器店的大虞,是可以自由通
夜郎文学 2019年4期2019-11-15
- 启蒙前的时代,启蒙后的遗迹
——读王安忆《考工记》
之工。《周礼·考工记》读王安忆新作《考工记》时,脑海中总有一个幽灵环伺。一个人在翻开一本新书时,他不是完全脑中一片空白地在看这本书。很多时候,他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阅读延续出来的经验中在看。尤其还是沿着同一作者的创作谱系。对于《考工记》,我脑中的那个幽灵是王安忆2006年创作的《启蒙时代》,更具体地说,是《启蒙时代》中的何向明和他生长的地方——南市。《考工记》的开头,陈书玉历尽周折从西南大后方回到上海南市老宅。他站在战后一片废墟的故土上,看着人们
当代作家评论 2019年4期2019-11-12
- 城市、建筑与怀旧叙事的悖反
——读王安忆《考工记》
海。王安忆的《考工记》再次全面书写上海,从读者所熟悉的弄堂、街道和建筑出发,借助陈书玉的命运遭际,以清晰的历史线索勾勒城市的世事变迁。按照陈思和的解释,《长恨歌》里呈现的“怀旧”风貌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反讽,讽刺的正是当时上海的整体氛围。而在《考工记》里,王安忆不再为“怀旧”提供资料,转而表现上海可能被忽略的另外一些侧面。一、观察上海的视角:从高空到地面《长恨歌》一开始,叙述者就说明了全书展现上海的方式,即“站在一个制高点看上海”。这种全景式的观察方式,让上
扬子江评论 2019年5期2019-10-10
- 又一次文化寻根之旅
王安忆新作《考工记》的封皮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一唱三叹,《长恨歌》后又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笔者并不是很赞同“又一部上海别传”这样的说法。虽然《考工记》和《长恨歌》都以上海为背景,但是《考工记》中的陈书玉毕竟和《长恨歌》中的王琦瑶不太一样。王安忆借陈书玉与世道格格不入的人生和陈家祖宅破落成“上海锅底”的惨状,表达了对中国传统贵族精神及其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遇冷的担忧和反思。关键词: 《考工记》 文化寻根 文化遗产 贵族精神一、王安忆《考
文教资料 2019年20期2019-10-08
- 从《考工记》论座椅设计中的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
社会价值等。《考工记》记载和总结了当时先进的工艺技术,同时表现出以“人”为中心的审美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这种既重视理性思考,又不失人文關怀的设计理念为现代座椅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即在“技术—情感”的二维架构中找到座椅设计的理论支撑。关键词:座椅设计;《考工记》;理性思考;人文关怀座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器物之一,市场上出售的座椅更是琳琅满目。古往今来,工艺和设计界对于座椅设计的探索和研究繁多,很多著名设计师都进行过座椅设计。随着社会发展,座椅的设计
艺术科技 2019年10期2019-08-27
- 《考工记》摘选
《考工记》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手工业技术文献,记载了各种工艺的规范及体系。王安忆写《考工记》,却是带着历史的长焦,描述一位上海洋场小开,逐渐蜕变成普通劳动者的过程。出生世家的陈书玉,历经战乱,回到考究而破落的上海老宅,与合称“西厢四小开”的三位挚友,憧憬着延续殷实家业、展开安稳人生。然而,时代大潮一波又一波冲击而来,文弱青涩的他们,猝不及防,被裹挟着,仓皇应对,各奔东西,音信杳然。陈书玉渐成一件不能自主的器物,一再退隐,在与老宅的共守中,共同经受一次又一次的修
全国新书目 2019年3期2019-08-06
- 反讽与克制
忆的长篇小说《考工记》自发表以来便被认为是小说《长恨歌》的姊妹篇,是另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抛开这些标签化的评述,这本小说采用了极其克制的叙述方式,从语言和情境入手,采用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自我写作立场的坚守。关键词:王安忆 《考工记》 反讽 克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考工记》的封面上赫然写着:“一唱三叹,《长恨歌》后又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很显然,这部小说被非常明确地界定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别传”,甚至有学者把《考工记》与《长恨歌》进行对读,称《考工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6期2019-07-22
- 家屋书写与认同构造
——王安忆《考工记》的一种解读
介。王安忆在《考工记》中,一方面延续了由《长恨歌》《天香》等开创的“涉物观史”(张怡微提出)和写实主义的叙事方式,讲述着上海现代化进程中的前尘往事;另一方面,又突破了以往通过人与物的活动来观照历史的叙事指向,转向了通过空间的流转来观照主体精神。小说以百年老宅“煮书亭”为叙事空间,来观照一代上海市民在时代风云中的人生际遇,同时以时间性媒介来表现家屋与屋中人休戚与共的命运纠葛,其间包含着一代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一、时间措置、空间位移与自我认同《考工记》出版于20
名作欣赏 2019年36期2019-07-13
- 反讽与克制
——评王安忆长篇小说《考工记》
忆的长篇小说《考工记》的封面上赫然写着:“一唱三叹,《长恨歌》后又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很显然,这部小说被非常明确地界定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别传”,甚至有学者把《考工记》与《长恨歌》进行对读,称《考工记》是《长恨歌》的姊妹篇。当然有这样的联想不无道理,首先两篇小说都是采用古代的著作命名,未读小说,便已形成预设的语境;其次,两篇小说都是以普通人的生命悲欢来反映时代或是城市的变迁及城市精神内核;再次,甚至两篇小说的叙事动力也不无相似之处,前者是“金条”,
名作欣赏 2019年17期2019-07-12
- 《考工记》:暗藏文学家写史的一颗雄心
江冰《考工记》(王安忆著,花城出版社2018年)是一部让人入戏很慢的长篇小说,我看了三次开头才读进去。上海一个老宅里住着一个上海男人,一晃六十多年,从一九四九年至今。人物很少,视野不大,故事情节亦无传奇,甚至有一种怀旧电影的慢节奏。读最初一百页时,我时常觉得作家王安忆写得太慢了,但我还是被一步一步地拽了进去,迟缓以至黏稠的叙事,天地、环境、心理、评点、抒情均融汇其中。几乎只用逗号句号的一个一个自然段,却深入骨髓地写活了上海。让人掩卷深思,发现王安忆在不大的
书城 2019年5期2019-05-10
- 《考工记》造物色彩学论纲发凡
学科学人们对《考工记》的色彩研究文献中“以偏概全”与“不成系统”的现象,通过以社会学为理论支撑,从造物色彩学的学科高度,基于《考工记》中百工的造物色彩事象,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着力于挖掘《考工记》的造物色彩与建构《考工记》造物色彩学论纲发凡,建构《考工记》造物色彩学的本体论、设计论、制度论、文化论、价值论、审艺论与误读论,不仅能够全局性地关注《考工记》造物色彩,还能从学科的视角对其进行理论建构,为色彩学学科填补造物色彩学中的《考工记》造物色彩研究空白
艺苑 2019年6期2019-02-17
- 天地造物 何以为准
摘要:《考工记》是我国古代编写的关于手工业制作的重要科学著作,保留了大量的手工业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关键词:《考工记》 统一 天人合一 造物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陈寅恪先生认为《考工记》可能成书于西汉;梁启超先生认为成书于战国后期;而郭沫若先生认为《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末期。学者对于《考工记》的研究也足以表明对它的重视。同样,材美工巧的造物
参花(上) 2019年2期2019-02-14
- 《考工记》中搏埴之工中的传统青花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梁琪(大连艺术学院)一、传统青花1.1 传统青花图案青花;瓷器的品种,一般称为青花瓷。青花瓷也叫做白底青花瓷,也可以叫做青花,中国传统陶瓷烧制工艺中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又称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产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乾时发
流行色 2018年9期2019-01-25
- 浅述《考工记》与《建筑十书》中城市空间布局观的异同
100)前言《考工记》是一部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手工业规范和制造技术的文献。本书介绍了各类工艺品的设计规范和建造工艺。它保留了先秦时期大量的工艺品生产技术、工艺品材料,并记录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与施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也详细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的基本构架并展现了其中的复杂性。《建筑十书》成书于古罗马Augustus时期,在城市建设篇章中,Vitruvius对城市定位及选址、城市形制和城市布局有深刻的见解,他基于Plato和Arist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期2019-01-22
- 《考工记》造物思想与图案学关系研究
10096)《考工记》是我国先秦一部重要的造物艺术和科技的著作,清代江永(1681—1762)《周礼疑义举要》说《考工记》是“盖齐鲁间精物理善工事而工文辞者为之”[1]36。西汉时期,河间王刘德整理《周官》因缺其《冬官》篇,将《考工记》补入,《周官》后来被刘歆改名为《周礼》,这就是我们今天阅读到《周礼》中的《考工记》。这个现象也使我们看到《考工记》作为中国古代的官书,足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科技与造物艺术的高度重视。《考工记》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大致有六大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