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智颖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 333000)
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全称《周礼·冬官·考工记》,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第一本详细叙述工艺著作,在我国科技、工艺美术、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考工记》总结了当时先进的工艺技术,完整的记录了当时大量手工技艺的科学经验,,是当时先进生产力和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的规范,也包含了丰富大量的手工艺设计原则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1]”,“天有时”也就是说遵循时间,“地有气”可认为是空间,前二者指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材有美”即原材料,“工有巧”解释为工艺的技巧。“材美”“工巧”是人的技术对工艺审美主观创造性。是《考工记》的核心的造物观。这句话从“时、空、工、材”四个方面总结了当时的设计原则,阐述了在制作器物的过程中有四个因素起到关键性的因素,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明代在我国封建时期属于最后汉族建立的王朝,在汉朝和唐朝之后的鼎盛时期,明代郑和七下大西洋,在经济上扩展了中国和外国的文化交流。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代晚期的在平民阶级的私有贸易的体系越来越强大。在认知上,宋代和元代以来的程家兄弟、朱熹理学走向衰退。
在我国古典家具的历史长河中,明代和清代的家具最为完善、最有代表意义。造型和制作再加上装饰的完美融合,最终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明朝的家具有着古典秀雅、简约干练等特色,明代家具就这样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是古代家具的顶峰。
明代家具在中国传统家具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历史的劳动民族在家具上创造了自己的东方特色,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宝贵遗产。
2.2.1 明代家具产地
明代家具的主要产地是苏州,除此之外,还有北京、徽州、扬州和广州等地。苏州园林是苏州最出名的地方之一,明代家具的发源地就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它的工艺特点及技术,因此,明代家具也被人们称做“苏式家具”。
2.2.2 明代家具种类
明代家具的种类多种多样,有椅凳类、橱柜类、几案类、床榻类、屏座类、台架类等。最为繁复的是椅凳类和桌案类两种样式,如椅子中有扶手椅、靠背椅、圈椅和交椅等,靠背的椅子没有扶手,但光扶手椅就分为很多类型,有玫瑰椅、南官帽椅等等(如图1.2)。
2.2.3 明代家具艺术特色
总的来说,明代家具的艺术风格特点可以用简、厚、精、雅四个字来提炼概括。
(1)简——造型洗练、疏朗大方
明代家具大气简洁的造型、合理的结构,浑然天成。构架式的结构讲究端庄与挺拔,淳朴干练,固直方正。严谨的比例关系是明代家具中的另一重要因素,各部件之间的比例、装饰物与整体造型间的比例都极为和谐。
(2)厚——敦厚质朴、浑然一体
明代家具选料考究,所使用优质硬木都具有天然纹理。厚重的材质和艺术的纹理使其所制家具不添加任何漆饰,追求“不事雕琢,天然成趣”的意境。
(3)精——精工细作、鬼斧神工
在造型方面运用了“攒边”技法,家具的结构上采用了科学性的榫卯结构,组装上几乎不用钉子且少用胶,极少的鰾胶只作为使之牢固的辅助手段。
(4)雅——风格典雅、锦上添花
明代家具造型、结构与装饰有机结合,工匠们本着各部件间协调的原则,熟练掌握尺度,其纹饰在不改变家具原有风格的基调上起到美化、支撑、点缀和实用等作用。
2.2.4 明代家具后续发展及影响
明式家具的制作在清初依旧延续,其形制、风格变化不大,到了雍乾时期才出现明显转变,开始趋向奇形巧制、装饰繁缛,清式家具应运而生。康熙时期出现清式家具,雍正时渐趋成熟,乾隆时代达到巅峰,之后开始衰落。清末内忧外患,中国传统家具开始日渐式微,西式家具的传入以及中西式家具开始出现。
清代家具与明代家具相比,用料、尺寸、装饰方面都做了加法,造型变得富丽、繁缛。二者在作风上大相径庭。清代家具在造型样式方面增加许多新品种,像升降痰桶架、多宝格等。技艺上,清代家具弃用了小木拼接的做法,榫卯结构样式得到了新的发明。在装饰方面,清代家具以雕绘满眼、华贵繁琐为主。多种材料与工艺相结合运用,却实为画蛇添足,使许多清代家具偏离了致用的方向,反而让人感觉矫揉造作,艳丽媚俗。
“天时”、“地气”是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但与社会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夏商周时的起居方式就开始以席为主,人们大多跪踞或盘坐,这便是“席地而坐”。魏、晋时期在延续秦、汉的床、榻、几、案等家具造型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屏床”,高型坐具开始产生,家具的尺寸从低到高发展。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起居方式的改变,宋代家具是整个中国家具史的转折点,种类样式增多,矮型家具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这一突破性发展为后来的明代家具艺术高峰的到来打下了必要准备和坚实基础。
明代家具艺术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之所以能够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在田自秉先生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一书当中有较为明确的阐述其原因。
2.3.1 园林建筑的兴起
明代中期,造园之风盛行,许多王公贵胄官僚豪富都竞相建造私家园林,互相标榜攀比。作为常规室内陈设品的家具也相应的得到发展,一些文人雅士对家具追求章法、有度有式且精简自然。同时这一因素也是“天时”、“地气”的重要体现。
2.3.2 木材的丰富
自郑和七下西洋后,我国与热带东南亚地区盛产花梨、紫檀、铁力、鸡翅木等优质硬木的各国来往密切,为制作家具提供了充足的木源。3.3 木工具的提高:精致巧妙的物品需要优质的工具来打造,硬木材质坚硬,对于木工具的使用质量方面的要求也逐渐上升,木材的使用工具也得到提高,促使明代的锤炼技术发展迅速,木工具的类型不断增多,有各式各样的锯、刨等等。
图1
图2
“工巧”、“材美”可以理解为人为因素的影响,材料的合适可以进行选择,同时,工巧也会因为个人的经验和悟性得到改进和提高。明代家具的制作中包含选材和工艺两个方面,选材占三分,工艺占七分,明代家具的产生是材与美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婉约秀丽,落落大方。
“材有美”在明代家具选材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甚为严谨的选用了紫檀、红木,黄花梨、等一系列的优质硬木。这些硬木通常都很贵重,它们本省带有非常雅致的色泽和美丽的纹理。这些木材做成的家具以后,颜色幽雅。因此,工匠们无需在所以的地方加装饰,只在一些显眼的部位进行小面积的雕饰,其它大块的素面不加任何遮饰,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天然美质,这既不破坏器物的自然美和完整性,总是留有“透气”的余地。
“工巧”只是手段,“利用”方是目的。明代家具“攒边”技法独树一帜,精湛的技术;榫卯的构思巧妙无与伦比。工匠们对家具的处理独具匠心,线脚的转折部分精简利落、表面上的加工自然平滑,这些工艺强烈表现出人们对“工有巧”的执着追求。
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发展,呈现了设计观念的变化,而《考工记》早已提出的“材美工巧”贯穿性的设计原则对当今世界的造物设计仍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考工记》中,工匠们严谨的做事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也值得现代设计所学习。本文所提到的明代家具艺术的设计在结构比例上与人的结构比例相契合,要做到滑但不留手的程度,古代更没有人体工程学,由此可见明代家具设计的人文关怀的难能可贵。此外汉代漆器的多子盒、铜灯虹管灯还有唐代舞马衔杯银壶等设计都精妙绝伦,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因此我们在现代设计也要从《考工记》设计思想中汲取精华,设计出符合当代人需求产品。现代与古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必将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考工记》汲取了古人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对工艺设计的学习论述了一个永恒的道理,在工艺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考工记》的造物原则,告诉我们在设计活动中要遵循地理条件,遵循优良材质原则,遵循合理造物技巧,遵循自然规律,才创造出绚烂的中国传统设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