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考工记》设计思想的长城村落文化营建探讨

2020-10-11 06:23邝芝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9期
关键词:考工水镇长城

邝芝芳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一、研究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在边境地带修筑长城,以防北方胡狄入侵。秦朝将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明代,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筑起全长8800余公里的“边墙”——明长城。随着长城功能的转变,我国越来越多的长城保护和再利用项目在地生根发展,或将艺术人文环境的新体验注入长城旅游等创新文化营建中。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及实践推进,如北京市怀柔区司马台长城三个村落改建的古北水镇综合旅游区,位于张家口市怀来县坊口村的静西谷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以及慕田峪村的小园精品民宿已在国内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受到了国内外设计界的褒奖。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对我国长城村落发展的项目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关于长城的理论和案例研究较多,其中长城的旅游项目建设开发是研究热点,而针对长城村落特色文化营造的实践研究,则多是个案分析,总体而言,尚缺乏对我国长城特色村落文化营造的案例比较与综合分析。

《周礼·冬官·考工记》是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官营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是迄今中国境内最早的设计典籍,其可以作为中国传统设计理论的根基。书中许多营建法则遵循了中国营建活动中的自然观和物用观,文章依据书中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4个方面,以时空的观念、自然的法则、物体的使用功能、物体的建造方式进行研究,以此寻找长城村落文化营建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二、案例选择与概述

综合考虑地理分布、地域文化、项目特色的代表性和发展成效,对长城沿线村落进行案例研究,即:古北水镇的综合型、静西谷的文化型、慕田峪小园的在地型,所选案例在地理分布上均处于丘陵山区,并都保存了完好的古村落建造风貌,所选用的项目特色是发展地方残垣的长城文化,是长城营建环境和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典型代表。(表1)

古北水镇案例是综合型的长城村落文化营建的典型,以司马台长城历史遗存资源作为营建背景,融合了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文化,再现历史场景复原,形成多功能、高品质的综合型旅游区。静西谷案例是文化型营建策略的代表,为陆续入驻的新文创产业的基地,使静西谷成为一个艺术文化型长城村落。小园案例是较早期的长城村落文化营建项目,在构建地域特色文化开发旅游中,利用村中原有历史遗存的琉璃厂文化作为建筑营造的主要元素,体现了在地型特征。

> 图1 坊口村静西谷地形图(作者自绘)

> 图2 古北水镇地形图(作者自绘)

> 图3 慕田峪小园:琉璃瓦图案(作者自摄)

> 图4 古北水镇:条石砌挡墙(作者自摄)

综上三个长城村落均从建造时间和背景、环境、材料、工艺上体现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原则,实现了长城村落与长城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表1 长城村落文化营建特征解析表

三、长城文化营建策略解析

(一)建造的时域原则——“天有时”

中国传统的营建文化源于尊重客观自然。《考工记》里“天有时”是指顺应天时,是自然时间的概念,时间在古代造物实践中,也包括了其时下的社会背景。“天时”作为自然营建原则,在营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时代背景的把握是长城村落设计的基础。过去两千多年的时空里,长城经历代的修缮和增补形成了较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由于在历史上长城所面临的社会使命不同及所在环境的差异,营建中应体现某特定时域的特点。古北水镇和静西谷依托长城文化遗产资源均体现出明显的时域特征,二者的营建是依据国家所号召的文化复兴、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发挥出当代长城的作用。

综合型。司马台长城位于密云区的古北口镇境内,此段长城全长19公里,敌楼35座,始建于万历年间,由著名将领戚继光亲自督建。司马台东段长城蜿蜒起伏,立于巨崖峭壁之上。依司马台长城而建的古北水镇,是在原三个自然古村落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背靠险峻的司马台长城,小汤河穿镇而过,形成了北方少有的独具水乡特色、拥有音乐广场、温泉广场、商业街等配套设施的综合型长城村落。

文化型。怀来静西谷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瑞云观乡坊口村,位于明长城横岭路段踞虎关长城南侧。此长城是居庸关往西的一道关口,进入京师的要道,明代设兵驻守,由此得名防口,后更名为坊口。坊口村四周环山,村中有明朝古松树、清末民初真武庙、明朝石观音像、60年代戏楼、古井古商道等文化遗迹。许多民间的长城常年无人监管,踞虎关段长城的建筑主体早已不复存在,仅留石砌的基础,部分长城砖已被村民用以建造房屋,民居建筑未被城市化,均保留了原有的坡屋顶构造。村落空心化严重,产业不发达、人均收入低,所处偏远地区的长城文化长期不被重视,面临严峻的文化遗失。在当代时域中,静西谷项目所面临的使命是引导大众关注长城文化,发展旅游业以提高地方政府和村民收入,建立乡村博物馆、乡村美术馆、设计师精品酒店、制陶手工业等文创产业,从文化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农村经济。

在地型。慕田峪长城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遗址基础上修建而成。围绕慕田峪长城而建的小园民宿酒店地处慕田峪长城脚下的北沟村,在怀柔区三渡河曾有北京怀柔区唯一一处生产琉璃瓦的作坊,如今已成为一家倡导生态旅游的乡村精品酒店。慕田峪长城作为村落的自然环境、区域经济基础的有序组织,发挥着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作用。

另一方面,“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是指,随着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万物会有不同的形态,这些都是天时造成的,因此长城文化的营建需要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如静西谷在季节气候上考虑冬天寒冷,在门前设置玻璃长廊,冬季以抵挡寒风。同时考虑寒冷季节较长,因此向院内开窗较多,以便可以接受到更多的阳光,建筑北面窗户较小,甚至不开窗,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环境。营建多种户外活动场所,利用农村原有的马棚改造为石砌小茶室,还原了农耕的环境同时兼具适应夏季乘凉的功能,并且在大人可视域内设置儿童娱乐的滑梯、秋千等设施。静西谷从民宿角度响应当下社会需求,从而使游客及村民都能参与到文物保护中,其顺应天时、遵循自然法则的理念使之成为营建中的一个典范。

(二)建造的地域原则——“地有气”

“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意思是,这些物体若是离开了当地的原材料而制作,其品质就很难达到精良的程度,这也是地气造成的。

“地有气”一方面是指当地的土壤、地形、植被等地理环境,由于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从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造物体的结构及外观。如静西谷建在山坡上的小院形成钢架挑空建筑式样,充分尊重自然地形,利用高差,使视线可达周边山体及长城从而具备可视性,营造不同视域的感官体验;并巧妙地将自然山体景观引入到建筑内部,达到物境与情境的契合(图1)。另一方面建造时要处理好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古北水镇同是营建“地有气”环境的典型案例。古镇与长城遥相呼应,建筑与山体、水体融为一体,重新表达了村落空间和自然地形、水系三者的关系(图2),同时设置烧酒坊和印染坊,再现了古镇市集里的传统技艺,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生活气息。

(三)建造的选材原则——“材有美”

“材有美”指的是设计一件物体选择合适的营造材料,需要先了解其材质地域的土壤、气候等环境的特性。如《考工记》中有详细的“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等等相关的记载,由此可见,选材需先了解其特性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 图5 怀来静西谷:新的建筑材料应用(熊翼摄影)

> 图6 怀来静西谷:木与砖的结合(熊翼摄影)

> 图7 怀来静西谷:1号院内地面顺铺的长城砖(作者自摄)

> 图8 怀来静西谷:5号院一丁一顺的红砖垒砌(作者自摄)

在考察每个案例中的选材方式时,发现使用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表达村落的材美是共同的特点。特色文化的营建是长城村落的重要环节,应对当地的现有资源做详细的调研。如慕田峪长城下的小园利用清代瓦厂遗址采取具有文化特色的营建方式,选取彩色的琉璃瓦材料作为建筑及路面上的设计点缀元素;并拓展文化商品路线,如玻璃艺术品等文创产业,丰富了村落材质之美的相近种类(图3)。古北水镇案例在建筑改造过程中将拆迁后村落建筑的废旧砖、瓦、木材等材料进行再利用,降低成本和体现历史文化的同时,结合长城的建造方式来设计石砌的挡墙,使之与北方民居中的清水脊、砖雕、木雕等营造要素相融洽,很好地展现了司马台长城文化的地域特色。(图4)

长城墙体建筑多为石块、土夯、砖这三种材料。以砖作为修筑长城的主要材料,只有明长城存在。在文化型静西谷案例中,坊口村建筑中的长城砖多为长砖,是城墙使用最为普遍的砖,经高温烧制后为青灰色,正面较光滑,反面粗糙,绝大多数尺寸为长37厘米,宽15厘米,厚9厘米。设计师刘域将原始村落建筑中的长城砖重新整合,将其作为村落最重要的设计展示元素,运用于改造后建筑的主要视域墙面及地面铺装上,如地面、水井、重要墙体部分,与新材料结合,体现出了长城的历史性和主题性。(图5、图6)

(四)建造的工艺原则——“工有巧”

在传统营建技术中,不仅需要考虑材料的质地优美,还要掌握材料的科学工艺,以符合其自身的程序和方法体系。“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阳也者,稹理而坚;阴也者,疏理而柔。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毂虽敝不蒿”,大意是同样取材于一棵树,在面向阳处的木纹理较密而木质较为坚硬,背对阳光的木质则柔软,这时需要用火加工烘烤,使其一样均匀坚硬,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缩耗而表面平整,由此可见,《考工记》体现了工艺与艺术的严谨结合。

长城墙体中砖墙的修建,在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明代九镇长城的修建工艺水平达到了中国长城建造技艺的高峰。明时期主要城墙建造材料是青砖,不同地势和区域有不同的垒砌方式。在古代的中国,砖砌建筑有顺砖、陡砖、瓷砖、空斗和线道砖等多种建造方式,明长城砖墙多数采用顺砖垒砌,由于砖缝差异又可分为十字缝、三七缝、一丁五顺等类型。静西谷案例中,设计师将老建筑中的长城砖顺铺在入口地面上,同时拓展了红砖等墙体材料,采用现代式的一丁一顺等堆砌墙面工艺形成了文化型长城特色村落。(图7、图8)

四、结语

上述案例的4个指导原则是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长城村落的发展普遍存在特色文化环境营造缺乏的情况,长城特色文化营建的缺乏主要原因在于长城功能的改变,长城本体的文化发展过于单一。基于对《考工记》中的营造指导思想和我国现有长城村落特色文化营建模式的总结,将其理念进行探讨,论证《考工记》的设计研究在现今长城文化发展建设中具有指导性并具备可行性,采用继承传统设计理念的案例研究方法,浅析《考工记》中设计原则的广度,并进行纵向深度的探究。对于我国长城村落文化特色营造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长城自然地理环境的营建。在特色文化营建的过程中,长城村落营建应具有长城地势特有的地理归属感和场所感,符合《考工记》中所要求的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使其发挥当代长城文化的展示功能。

2.加强在地特色材料和工艺资源的多元整合。建议根据长城的在地文化情况采取发挥当地文化引导和长城文化倡导等多种营建策略,逐步建立长城村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设计美学体系,并发展生态材料,使之可持续发展,共同构筑长城村落生态友好环境。

3.加强长城文化建设以促进保护长城意识的提高。利用传统的设计方式并对地方历史资源进行挖掘,使人们对长城村落的文化发展与传承形成共识。静西谷案例中营建村落的长城文化,以及综合开展的长城文化体验游等方式值得借鉴。对于长城村落文化的调研、营建及展示,激发出人们根植于传统长城文化中的自信与热爱,是营建长城村落特色文化的基础。■

猜你喜欢
考工水镇长城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墙-壁”小考——《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墙壁部的评述与考证
守护长城
考工动态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新书介绍:《考工司南:中国古代科技名物论集》
隐匿在燕山深处的古城——古北水镇
绝杀
长城
绝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