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色》:撕裂的照片,对立的世界

2020-10-11 06:23刘晓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9期
关键词:杰弗里特洛伊肤色

刘晓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理工学院,南昌 330100)

一、引言

2019年2月25日,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以色列短片制作人盖·纳蒂弗(Guy Nattiv)执导的《肤色》(Skin)夺得最佳真人短片奖。短片时长仅20分钟,却道尽了当今美国社会难除的痼疾:种族歧视。

短片剧情可梳理为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描述白人世界,即杰弗里(Jeffrey)与其妻儿一天之内的家庭生活。早上,杰弗里给儿子特洛伊(Troy)理发;随后,杰弗里一家与朋友们飙车、郊游、玩射击啤酒瓶游戏;晚上,全家人去超市购物。第二版块聚焦黑白世界的冲突。在收银台排队时,黑人杰迪(Jaydee)拿着一个塑料玩具逗乐特洛伊,正当二人互视微笑时,杰弗里却指控杰迪吓唬孩子;杰迪不想招惹杰弗里,然而,临走之前丢下的一句话“You are the problem”激怒了对方;杰弗里随即召来朋友群殴杰迪,其妻克丽斯塔(Christa)阻拦无效;杰迪的妻子打电话报警无果,只能抱着遍体鳞伤的丈夫痛哭不已;特洛伊与家人乘车扬长而去,其天真无邪的目光与杰迪之子布朗尼(Bronny)忧郁坚定的目光相遇。第三版块描绘黑人世界,即黑人反击白人暴力。杰弗里带着特洛伊去“冲浪”(即特洛伊坐在一张沙发上,杰弗里开车拖曳沙发快速前行),在回家路上遭到黑人绑架,车内的布朗尼神色镇定地回望着追车的特洛伊;随后几个夜晚,布朗尼及其同胞在车库里将杰弗里麻醉、全身纹黑、嘴唇整厚;与此同时,杰迪身体慢慢复原,对绑架一事全然不晓;杰弗里被扔回绑架地点,醒来发现自己浑身漆黑,痛苦万分;正当克丽斯塔认出了破门而入的杰弗里、放下了手枪时,特洛伊却从背后开枪击毙了杰弗里。杰弗里教会特洛伊射击、灌输种族歧视思想,最终却变成了“黑人”、倒在了亲生儿子的枪下,这是对种族歧视行径莫大的警示。

优秀的电影不仅内涵深厚,其外在表达亦寓意深刻。初看《肤色》海报(图1),读者容易将之误读为一张撕裂后拼合而成的黑白写真。一位约莫十岁的少年身穿浅色背心,神情忧郁地目视前方。裂纹从少年头部中央向身体左下方延伸,划过脸部中轴线,再延至胸口。仔细审视海报,照片其实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白人孩子特洛伊的半边脸,右边是黑人孩子布朗尼的半边脸。尽管两个孩子分属白黑两个种族、体征截然不同,但是,面对种族冲突,两人的神情何其相似。将照片一分为二的裂纹对应短片中对立的白黑世界,裂纹纵向朝下的走向暗示种族暴力将向下一代传递。被直线分割和限定的图形会产生紧张感,容易引起受众的视觉注意,增强了海报版面各空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居于海报中心的裂纹牵引读者视线,引导受众跟上设计师的思维、深刻思考电影的主题;《肤色》剧情成功地浓缩于海报之中。本文将以电影海报结构分析为切入点,横向比较短片中泾渭分明的白黑世界(嘈杂、暖亮、飚奔的白人世界象征其话语权、中心地位与粗俗文化,宁静、冷暗、慢放的黑人世界象征其失语状态、边缘地位与古老文化);纵向梳理《肤色》的警示意义(白人如何自食“种族暴力”之果,以及种族暴力如何代际传递)。

二、纵向朝下的裂痕,黑白分明的世界

(一)听觉冲击:嘈杂的白人世界 VS宁静的黑人空间

声音在当代电影中对于叙事建立、时空营造、强化表演、气氛渲染、潜意识连接等方面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肤色》中白人世界的嘈杂令人不安。首先淌进双耳的是电动理发推发出的呼哧呼哧声、清理碎发的滋滋声,长达21秒的低分贝噪音领着观众走进白人喧闹的生活。杰弗里父子的座右铭是:积极向上,发愤图强。然而,接下来的剧情却详述了白人的骄奢放纵。朋友的越野车呼啸而至,来接杰弗里一家外出郊游。一路上,粗俗不堪的玩笑、放浪肆意的笑声、玩世不恭的歌词、震耳欲聋的音乐,均令人焦躁不已。抵达目的地后,杰弗里举着枪察看四周,观众听到的只有清脆的鸟鸣声;然而,短暂的宁静顷刻又被另一片噪声打破了——子弹上膛声、大小枪声、击碎酒瓶声和男女欢呼狂叫声。镜头随即切换到河边玩蛇的特洛伊,整个画面又安静了片刻,可是其父母的呵斥声终止了这一和谐的画面。接下来,杰弗里设赌局,赌特洛伊能一次击中车内的西瓜,因此,笑声、枪声与叫声又重新上演了一遍。晚上,一家人又在超市里玩起了飙车游戏。即特洛伊坐在推车内,克丽斯塔推着车快速前行,杰弗里半路“劫”走孩子。三人喧嚣不已,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第二日平静的早餐后,杰弗里带着特洛伊去“冲浪”,汽车一路喧嚣、尘土飞扬,沙发在泥石路上颠来簸去,特洛伊尖叫不断,杰弗里吼叫不停,噪音分贝达到了极致;林中的虫鸣声瞬间淹没在长达33秒的“冲浪”声中。理发、射击与“冲浪”等情节影射美国白人对世界强烈的控制欲,美国白人把控世界话语权令人不安。

> 图1 《肤色》电影海报

相比之下,黑人的空间宁静无比。短片总长20分钟,分配给黑人世界的时间只有3分钟,而这仅有的3分钟也做了消音处理。黑人生活相关片段时长仅为3秒:杰迪在家养伤;大清早,布朗尼从“手术室”跑回家中,若无其事地在沙发上坐下,和父母一起看电视。父子、夫妻只是彼此互视,却无只言片语。无声的黑人空间暗示有色人种的失语与沉默抗争。《肤色》中的声音线条“默默地引导观众去注视画面中的视觉内容,让观众沉浸于观影体验本身,调动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视觉冲击:暖亮的白人世界 VS冷暗的黑人空间

色彩心理学研究学者告诉我们,极具视觉张力的色彩搭配不仅能给观众带来不同感受,还能左右大众情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肤色》中白黑世界的鲜明对比给视觉带来的冲击同样震撼。无论是杰弗里给特洛伊理发的阳台,还是一家人共进早餐的餐厅,其私人空间都晒满了阳光。在公共空间,白人亦独享光明。例如,在自然山水之间,杰弗里先与朋友们尽情地飙车、射击,后与特洛伊无忌地“冲浪”;在都市空间内,杰弗里驾着车,驰骋在灯火辉煌的大街上。暖亮的杰弗里世界标志美国白人及其文化的中心地位。

与此相对,短片中黑人的空间黯淡无光。其一,杰迪遭群殴这一情节设计在夜晚,其家人蜷缩在幽暗的车内等他购物归来,亲眼目睹他惨遭毒打,却无能为力。警方得悉这一暴力事件,却无所作为。夜晚的黑暗掩盖了白人的施暴罪行。其二,黑人选择夜晚给杰弗里做纹身手术,车库灯光经过特别处理,显得特别冷暗。弱者在黑暗之中的反抗令人震撼。其三,闪现的黑人生活片段极其昏暗,窄小的镜头中,远处的大象木雕与近处沙发上的杰迪一家仅是依稀可见。幽暗的黑人空间象征非裔美国人及其文化的边缘地位。

(三)镜头速度冲击:飚奔的白人世界VS慢放的黑人空间

《肤色》中的杰弗里及其朋友显然均是速度控。给特洛伊清理碎发、飙车、快节奏音乐、射击、“冲浪”,其高速令人惶恐不安。白人下层阶级追求极端的刺激,表明其文化趣味的日益粗俗化。

与此相反,导演利用慢动作摄影(高速摄影)呈现黑人空间。慢动作摄影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首先,慢动作镜头人为地延缓了动作变化过程,有助于表达梦幻、神秘的气氛,制造艺术悬念。《肤色》中,慢镜头下的黑人世界里,时间凝滞不前;给杰弗里纹身的黑人身躯庞大、汗珠满背、神情从容;飘忽的动作造成了强烈的幻觉,强调黑人举动的神秘感。回到家的杰弗里变成“黑”人,备受煎熬的观众如梦初醒,弄清了黑人惩治杰弗里的良策。其次,慢镜头具有“放大、夸张、强调电影瞬间的作用”。《肤色》运用慢镜头夸饰地呈现黑人手臂上的蛇纹身,极具震撼力。正如杰弗里身上杂乱的纹身指向白人粗俗文化一样,蛇,黑人臂膀上唯一的纹身,“非洲神话中频现的形象”,象征权力、智慧与再生。在白人庸俗文化的反衬下,曾经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齐名的非洲古老文明显得深邃雄奇。再次,电影中绝大多数关键瞬间都会采取慢镜加以表达,对过程起到了一种震撼性的增强作用,使关键瞬间牢牢铭刻在观众记忆中。古老文化滋养了黑人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赋予黑人坚定的信念”。不停歇的纹身针头,黑人在黑暗中无声的抗争、能屈能伸的柔韧、崩溃后的崛起具有深渊一般的穿透力,给观众带来满满的视觉冲击与巨大的心灵震撼。

(四)时长比重冲击:大肆渲染的白人生活VS寥寥几笔的黑人故事

视觉心理研究认为:页面中的水平线会引导视线作左右的视觉流动,垂直线则引导视线作上下的视觉流动。因此,人们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观察物体。《肤色》海报中,特洛伊在左,布朗尼在右,观众习惯性地会将左边的特洛伊选为参照点,观察对比布朗尼体征的不同。同理,短片聚焦的也是占主导地位的白人,处于从属地位的黑人人微言轻,其故事显得十分简短。这一失衡比重指向美国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黑奴三百年的无偿劳动为后来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然而,由于白人的奴役、压迫、剥削与歧视,黑人一直处于极其边缘的地位,沦落为“非人”。

三、纵向朝下的裂痕,种族暴力的传递

(一)父亲杰弗里:发声VS失语

男主人公杰弗里胸口的鹰纹身寓意深刻,暗指白人世界极强的控制欲。首先,鹰体态雄伟,性情凶猛,异常狡诈;鹰视野宽阔,目光极其敏锐,能在高空准确地辨认出猎物,“鹰眼”一词也因此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目光锐利;双翅宽且长,擅长高飞,堪称飞高冠军;鹰强壮有力的脚爪能牢牢抓紧猎物,强劲的钩状喙轻易地撕破猎物的皮肉,发达的胃肠瞬间就能将猎物消化得精光,是名副其实的猛禽。杰弗里体格强健、勇猛果敢,显然是白人帮派中的“鹰”。其次,欧洲民族历来视鹰为权力、正义与智慧的象征;因此,深受欧洲文化影响的美国在制定国徽时,把美洲特有的秃鹰选作国徽的象征。杰弗里胸口的鹰纹身令人联想起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警察角色的美国。最后,杰弗里胸口的纳粹鹰影射其种族歧视态度。正如纳粹党秉承上苍赋予的主宰权力、要淘汰劣等民族犹太人一样,杰弗里持白人至上论,歧视有色人种,并殴打杰迪致伤。

杰弗里不得不为自己的武断粗暴买单,短片的结尾处,皮肤纹黑的杰弗里被深爱的亲生儿子一枪击毙。黑人群体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杰弗里变成了自己最厌恶的“黑”人,并因此丢了性命。这一情节设计寓意深刻。控制欲强烈的杰弗里一生都在操控周围的人:给儿子理发、主持打靶游戏、群殴杰迪、飙车、“冲浪”……然而,最终,他沦为黑人群体的针下之物,不仅失去了引以为豪的白色皮肤,而且说话都模糊不清了。从控制癖到被人控制、从白皮肤变成黑皮肤、从把控话语权到失语,杰弗里显然成了种族歧视的牺牲品,其故事充满了警示。

(二)儿子特洛伊:天真VS施暴

特洛伊天性善良,趁父母与其朋友玩射击游戏时,他独自一人在河边摸弄一条肤色很浅的大蛇,父母警告他蛇具有危险性,特洛伊亲吻一下蛇身,恋恋不舍地放下。次日清晨,特洛伊边吃早餐边发表其关于蛇的长篇大论。他声称:正如其他动物,蛇需要伪装色来保护自己,蛇身上的花纹旨在警告捕猎者其毒性;然而,某些肤色鲜艳的蛇并不具有毒性;因而,特洛伊得出结论:鲜艳的蛇肤仅仅是用来吓唬捕食者的,相反,有些蛇肤色不艳、却具剧毒。杰弗里却引导特洛伊总结道:判断蛇是否有毒,要看它的肤色;颜色越艳(深),毒性越高。同样,超市风波播下了种族主义的种子。对黑人本无偏见的特洛伊从父亲那里学会了歧视,因此,当浑身漆黑的杰弗里闯进家门,想要保护母亲的特洛伊出现在其身后,毫不犹豫地扣下了扳机。

实际上,无论是面带微笑、善良友好的杰迪,还是浑身纹黑的杰弗里,均无丝毫伤害特洛伊之意,可是,偏见已经在特洛伊心里扎下了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杰弗里一生都在培养特洛伊,企图打造第二个自己;特洛伊继承并吸收了父亲的肤色理论,亲手结果了深爱自己的父亲。海报中,并肩目视前方的两个孩子代表白黑两族,黑色民族并无伤人之意,恰恰是持种族主义歧视的白人群体制造了不安,循环着暴力!海报选取孩子而非父亲作为主角,其寓意不言而喻,即如果采取暴力的方式处理种族冲突,只能引向暴力的恶性循环,荼毒下一代。

四、结语

《肤色》通过强烈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冲击,成功地呈现了一个白黑对立的世界:白人尽享科技带来的便捷,把控着世界的话语权,其文化却日趋粗俗化;身为白人社会中“失语”的“隐形人”,黑人却能坚守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保护自己,还击敌人。此外,正如《肤色》海报采用两个孩子作为主角一样,短片将种族冲突的接力棒传递给孩子,警示种族暴力将代际传递、陷入恶性循环。

关注种族暴力的影片数不胜数,《肤色》却因其别出心裁的海报、对比鲜明的白黑世界(影片横轴)以及代际传递的种族暴力(影片纵轴)而独树一帜。■

猜你喜欢
杰弗里特洛伊肤色
美国“露西”任务将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肤色(外一首)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人的肤色为什么不同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少年智斗大力士
特洛伊的沦陷:传说与真相
有效减肥法
起源
找律师讨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