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工记》论座椅设计中的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

2019-08-27 03:53王琪
艺术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理性思考人文关怀

摘 要:座椅是人接触和了解环境的中介物。随着座椅设计的发展,座椅使用者不仅对座椅作为“坐具”的实用价值提出诉求,还要求座椅满足其作为设计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等。《考工记》记载和总结了当时先进的工艺技术,同时表现出以“人”为中心的审美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这种既重视理性思考,又不失人文關怀的设计理念为现代座椅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即在“技术—情感”的二维架构中找到座椅设计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座椅设计;《考工记》;理性思考;人文关怀

座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器物之一,市场上出售的座椅更是琳琅满目。古往今来,工艺和设计界对于座椅设计的探索和研究繁多,很多著名设计师都进行过座椅设计。随着社会发展,座椅的设计需求也随之提升。比如,长时间伏案工作者要求座椅具有高舒适度的材质和最适宜人体的尺度;公共场所要求座椅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咖啡厅或电影院等休闲空间要求座椅的色彩、包裹度等适于放松心情。座椅的生产和使用还需要考虑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以说,当今社会对座椅的设计诉求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坐具”本身。因此,问题便应运而生。如此多的座椅设计研究和尝试,为何仍有很多人因座椅不适需就医治疗?为何仍有很多座椅激起的是人的抗拒?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匠人就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适度处理器物营造的二维因素——技术与情感,也就是设计中的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

《考工记》作为一部先秦典籍,其总结了当时先进的工艺技术,是当时先进生产力和古人智慧的结晶。《考工记》作为齐国推行“法”的产物,对当时的工艺技术、设计分工等都进行了理性思考和科学记载,但同时又不忘考虑人的因素,在严格的科学记录中透露着人文关怀。这两方面表面看起来相悖,但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的。从《考工记》对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的处理中,可以为现代座椅设计带来一些重要的启迪。

1 《考工记》对于理性与人文的处理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是我国第一部总结性的工艺文献,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工艺理论著作。《考工记》给我们认识这一时期设计思想的内容和特征提供了一个极为罕见的原典性历史文本。[1]作为一部“官书”,《考工记》所记载的都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营造理念,文中反复出现的“国工”也是指那些技术水平达到相当高度的“国家级”工匠。[2]《考工记》中记载的内容多是制造军用物品、宫廷用品及国家统筹项目等。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各国为了侵略和自保,对战争所用车马、兵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当时的社会重视礼教,等级制度森严,乘坐的车、使用的器物都是身份的象征。于是,《考工记》对车、青铜冶炼、兵器制造都进行了详实、科学的记录。而同样是礼教重点的祭奠和宴乐也是《考工记》中的重要记载内容,这些乐器、祭奠器物等礼器的制造和修饰是王权和地位的象征。为保证王权的至高无上,这些器物的制造都由国家统一制定、管理,比如祭奠和礼乐都离不开编钟。《考工记》记载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六大类30个工种的具体要求和工艺,即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磨之工和抟埴之工。每一项工种还有更加细致的分工。由此可见,在《考工记》的成书年代,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分工合作,从而加强了管理,提高了效率。不管是对战车、行车、青铜器、兵器的制造,还是对祭奠器物、礼乐器物的要求,或者是复杂物品的分工合作,都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表现出我国古代人民在勤劳的工作过程中积极的理性思考。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百家争鸣,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都有了很大发展,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越是有争论、有冲突,越是能够激发人的作用,越能重视人的地位。《考工记》所提出的“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工匠技术文化的高度概括。其背后是“百工”造物的态度,是当时最高技艺下的科学人文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折射出《考工记》在严格、严肃、客观的理性思考背后不可忽视的人文关怀。

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支撑起了中国古代工匠营造的二维理念,在《考工记》中则表现为对当时先进工艺、技术、礼乐、制度的一个翔实记载,以及不忽视人与器物之间和谐关系的人本理念。《考工记》成为当下了解我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想的一个窗口,这也正是古代人民进行积极的理性思考和始终贯穿人文关怀的一个证明。

2 理性思考:实现实用价值之根基

从设计目的看,座椅之所以被设计,是为了给人提供适合的坐具。所谓“适合”便要求座椅设计并非单纯地设计艺术作品,实用价值仍是其第一要义,座椅的实用价值建构在对座椅设计方方面面的理性思考之上。这种严谨和理性从《考工记》中关于工艺、技术的记载可见一斑。《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所著,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各国都有自己的一番治国纲领,而齐国则最为推崇法治。姜尚建齐、治齐,他坚持西周沿用下来的“以礼治国”的传统。之后,管仲任齐相,延续了这一传统,在重视“礼”对于治国的作用的同时,推崇“法”的作用。而《考工记》就是齐国法治的产物之一。在法治的理性要求下,《考工记》中器物营造表现出以科学指导设计的价值取向。

《考工记》中“人长八尺,崇于戈四尺,谓之三等;殳长寻有四尺,崇于人四尺,谓之四等;车戟常,崇于殳四尺,谓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於戟四尺,谓之六等。”[3]这段文字是说,造车的时候各个部分的尺寸要按照人体的尺寸。再如,“庐人为庐器,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长寻有四尺,车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寻。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害人。”[4]意思是说,在制造兵器的时候,兵器长度不宜超出普通士兵身高的三倍,否则不仅不利于作战,还会伤及自身。“人体工程学”是20世纪欧洲设计界提出的概念,但是远在春秋时期,我国的设计理论和实践就已经非常重视器物与人的和谐了。

在现代设计中,常有人将座椅视为室内设计的第一关卡。使用者在购买椅子时做出的第一个动作也往往是“试坐”,对座椅的实用价值进行考察。总统椅(The Chair)最初是为有腰疾的人设计的,独特的靠背设计给使用者提供了舒适的腰部支撑,将座椅的实用价值维度发挥到了最大。如前所述,即使当下使用者对座椅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其第一要义仍然是座椅的实用性。

3 人文关怀: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

在北欧,有这样一种说法,“设计椅子是所有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的基本功。”由此可见座椅对于技术与艺术两个维度的要求并不亚于建筑设计。技术从内容上看,是理性的、呆板的、冰冷的;但从其表现形式上看,则是人文的、鲜活的、温情的。在春秋战国这个思想活跃的年代,人们对人的作用和地位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不管是宫廷器物、礼乐器物、作战器物,还是神灵的祭典器物,归根结底都是为满足人的使用和实现价值所设计的。所以,无论器物的工艺多么高超,装饰多么华丽,最初的出发点和最后的落脚点都是要归于为人服务的设计。

3.1 从审美价值出发

虽然《考工记》中很多技艺都与战争有关,尤其强调器物的实用性,但从相关记载也可看出,其设计并非如战争般冷漠无情。其在客观翔实的科学记载背后还闪烁着温暖的人文关怀。《考工记》中有一篇关于制作辀的要求记载:“辀人为辀。……轴有三理:一者,以为媺也;二者,以为久也;三者,以为利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辀人制作辀,制作车轴有三项要求:一要光洁好看,二要经久耐用,三要利于旋转。在对轴的要求中,第一项要求光洁好看,这是对人审美需求的满足;其次是经久耐用,是对经济的要求;最后是利于旋转,是对实用价值的满足。在三种需求中把人的审美需求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考工记》对人的审美的重视。

座椅是直接为人提供服务的器物,座椅的舒适度、触感是对人友好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座椅還需满足审美上光洁好看的要求。从座椅本身而言,它是使用者审美诉求和情感指向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使用者的品位。这是座椅设计中偏艺术的一面,比如,如何使用色彩配合座椅的材质,如何处理座椅线条以达到柔和舒展。想要座椅为使用者带来“好看”的观感,还需要在座椅的情感指向上下功夫。包裹性强的、柔软亲切的天鹅椅和蛋椅(Swan Chair & Egg Chair)给人舒适与安全感,而阶梯教室中的座椅则要以整齐规制为好看。从座椅与所处环境而言,座椅绝不是孤立于环境而存在的。座椅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一环,需要与其场所环境相配合,满足了这种和谐关系,才能构成建筑空间整体的光洁好看。

3.2 从社会文化方面看

座椅作为人接触和了解社会的中介物,除了满足人的实用价值与自身的审美需求,还应该满足外界的社会价值需求。自西周以来,礼制一直都占据着各国统治的主导地位。礼制、王权是不可逾越、不可侵犯的。商周时期的手工艺、生产力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于对祭典、礼乐的遵守和对等级、王权的崇拜,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对手工艺制品、礼乐用品也提出了更高的社会价值需求。《考工记》作为“官书”,自然不能不重视器物“礼制”,以让器物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

现代社会,器物所承担的社会价值比以往更为显性。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诉求下,就要求座椅的设计还需考量其应用的场所、文化氛围、社会习俗等因素。一些大师设计的座椅价格不菲,甚至已经成为座椅所有者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设计界著名的钻石椅(Diamond Chair)便是一例,钻石椅靠背部分是一张金属网,俨然是一座雕塑。如果从舒适度上看,它并不是一件绝佳作品,但它硬朗而坚定的现代设计风格迎合了当时主流的环境需求,更满足了时尚新贵们展现自己超前品位的社会需求。可以说,座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化为某种身份的符号,具备了相当的社会价值,这一维度在座椅设计中已经无法忽略。

4 结语

《考工记》作为一部先秦古籍,无论是在文献记载领域,还是在工艺科技领域,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考工记》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在生产力、科技、设计都高度发展的今天,仍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因为它超前的设计思想。这些设计思想既包括对科学、工艺、劳动成果的理性思考,也包括为人设计的人文关怀。座椅是人接触和了解环境的中介物,随着座椅设计的发展,座椅使用者不仅对其作为坐具的实用价值提出诉求,还要求座椅满足其作为“设计”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等。当代设计的技术自不用说,已经远远超越从前。但是,现代设计也要从先进的古代设计思想中汲取精华,顺应当代设计需求,将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技术—情感”的二维架构中找到座椅设计的理论支撑,从而更好地推动座椅设计的思想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材美工巧”:《周礼·冬官·考工记》的设计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05):78-81.

[2] 段大龙.《考工记》的“材美”“工巧”设计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闻人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 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王琪(1986—),男,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像文化与数字展示。

猜你喜欢
理性思考人文关怀
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