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
- 陈衡哲中国女教授第一人
文/仇广宇陈衡哲1907年冬天,一位在上海读书的17岁少女,沿着长江旅行了57天,跨越一千多公里,终于回到了四川的家中。在旅程中,她攀过山崖,冒着被激流吞没的危险在水上航行,在船上与欺负人的船主周旋,也学会了在小旅店里保护自己。在这趟旅程中,她学习到了自信与无畏。日后,她凭着这些强大的精神武器,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成就,并名留史册。不久前,一本名为《西洋史》的书再版,让作者陈衡哲的名字回到了大众视野中。陈衡哲,正是百年前那位在江上漂流的 少女。这本《西洋史》最
海峡姐妹 2023年11期2023-12-04
- 陈衡哲:为自己“造命”的人
仇广宇陈衡哲年轻时的照片。图/受访者提供1907年冬天,一位在上海读书的17岁少女,沿着长江旅行了57天,跨越一千多公里,终于回到了四川的家中。在旅程中,她攀过山崖,冒着被激流吞没的危险在水上航行,在船上与欺负人的船主周旋,也学会了在小旅店里保护自己。在这趟旅程中,她学习到了自信与无畏。日后,她将凭着这些强大的精神武器,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成就,并名留史册。不久前,一本名为《西洋史》的书再版,让作者陈衡哲的名字回到了大众视野中。陈衡哲,正是百年前那位在江上漂流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38期2023-10-21
- 莫兰迪展
上九点五十七分,陈衡终于赶到写字楼下,手機连上公司的WiFi,自动打上了卡。在一楼星巴克等咖啡的空隙,孙晓琪发来几条微信,表面上只是单纯地问好,没有其他更亲密的字眼。他心里暗笑,这是孙晓琪内心的那一点儿小骄傲,昨晚大概又梦见了他。孙晓琪说,需要他首先表现出亲密,她才会有相应的反应,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陈衡打开他常用的那个App,木木美术馆这次乔治·莫兰迪的展览活动被置顶了。他自己是做所谓的互联网运营工作,每次碰到类似的事情,心里都会有一丝不舒服,像是心
北京文学 2023年9期2023-10-08
- 深海泉眼,白日火焰
“弱者的胜利”。陈衡有个习惯,是将与他有所交集的女孩,在某个时候拉进黑名单,当自己做完一件事在心里转过一个圈儿,又将她们“放”出来。他仅仅动用食指,就完成一个人的隐身和复现,而对岸的女孩可以一无所知。这一笔并非小说关键情节,但陈衡的情感波动轨迹却像一枚透镜,折照出他的“弱”。 这个短篇也包含“起火”,那是火光即将燃尽的一小段路。陈衡总将一切在起火前摁灭,他不能拥有,不能面对被真实火焰召唤的自己。他恐惧于失控,以及,向他人让渡出那一小部分真实的自我。那场由
北京文学 2023年9期2023-10-08
- 论陈衡哲的白话诗(1918—1919)
100089]陈衡哲(1890—1976)是最早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作品的女作者,1918—1919年在美国留学的陈衡哲,在《新青年》发表了《小雨点》等六篇白话作品,其中有三首白话诗《人家说我发了痴》《鸟》《散伍归来的吉普色》。四年后,冰心的诗集《繁星》方才问世。胡适数次提及陈衡哲对白话诗的贡献,他在《〈尝试集〉自序》中写道:“这两年以来(1917—1919),北京有我的朋友沈尹默、刘半农、周豫才、周启明、傅斯年、俞平伯、康白情诸位,美国有陈衡哲女士,
名作欣赏 2023年18期2023-09-28
- 任鸿隽与陈衡哲:愿作屏山将尔护
脑血栓去世,妻子陈衡哲悲痛无比。不顾几近失明的眼疾,停笔多年的她,摸着纸写了数首哀词。“何事最难忘?知己无双。”失去了懂她爱她的伴侣,从此,一代才女过起了隐居生活。思念蔓延,回忆里,丈夫的身影,依旧那样清晰。相识那年,她25岁,还是个坚定的独身主义者。1915年,《留美学生季报》主编任鸿隽收到一篇投稿,作者署名“莎菲”。一读之下,顿时惊为天人,对那篇《来因女士传》,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文词斐然,在国内已不数觏,求之国外女同学中尤为难得。”从此,他们开始书信
金秋 2023年10期2023-09-19
- 陈衡哲与任鸿隽:何事最难忘?知己无双
脑血栓去世,妻子陈衡哲悲痛无比。不顾多年眼疾,停笔多年的她,摸着纸写了数首哀词。“何事最难忘?知己无双。”失去了懂她爱她的伴侣,从此,一代才女过起了隐居生活。思念蔓延,回忆里,丈夫的身影,依旧那样清晰。相识那年,她25岁,还是个坚定的独身主义者。1915年,《留美学生季报》主编任鸿隽收到一篇投稿,署名“莎菲”。一读之下,顿时惊为天人,对那篇《来因女士传》,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文辞斐然,在国内已不数觏,求之国外女同学中尤为难得。”从此,他们开始书信交流,随着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3年5期2023-06-06
- 唯独沉默了爱情
刘维荣陈衡哲1890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1911年,在蔡元培等人创办的上海爱国女校读书的她,因违抗父亲包办婚姻陷入窘境。所幸,她于1914年考取了清华学堂留美学生资格。在美国,她结识了胡适、任鸿隽、杨杏佛、梅光迪、朱经农等同胞学友,并开始以“莎菲”笔名创作。这时的她是独身主义者,决心为理想和事业而放弃婚姻,而比她早五年来美留学的胡适已在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了。相识海外就在胡适与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陷入情网时,陈衡哲又闯入胡适
莫愁·时代人物 2023年4期2023-04-16
- 唯独沉默了爱情
文刘维荣陈衡哲1890 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1911 年,在蔡元培等人创办的上海爱国女校读书的她,因违抗父亲包办婚姻陷入窘境。所幸,她于1914 年考取了清华学堂留美学生资格。在美国,她结识了胡适、任鸿隽、杨杏佛、梅光迪、朱经农等同胞学友,并开始以“莎菲”笔名创作。这时的她是独身主义者,决心为理想和事业而放弃婚姻,而比她早五年来美留学的胡适已在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了。相识海外就在胡适与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陷入情网时,陈衡哲又
莫愁 2023年11期2023-04-14
- “运动”的另一种轨迹*
——作为“白话小说”的《一日》
1928年4月,陈衡哲的小说集《小雨点》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胡适在为之撰写的序言中,将作者发表于1917年6月的小说《一日》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提并论,隐约涉及“第一篇白话小说”的相关问题:“我们试回想那时期新文学运动的状况,试想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创作——《狂人日记》——是何时发表的,试想当时有意做白话文学的人怎样稀少,便可以了解莎菲的这几篇小说在新文学运动史上的地位了。”①胡适:《胡序》,陈衡哲:《小雨点》,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第6页。胡适以《狂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2-07
- 陈衡哲的问题:女性选择事业还是婚姻?
袁一丹陈衡哲出生于1893年,1920年,她受蔡元培之邀于北京大学任教,开讲西洋史和英文课,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她的丈夫任鸿隽是一位化学家和教育家,婚后,陈衡哲怀孕生女,辞职养育孩子,同时继续她的写作。陈衡哲和任鸿隽是胡适多年的好友,胡适曾在《新青年》上作诗《我们三个朋友》,胡适的女儿素斐的名字来源于陈衡哲的英文名Sophia。1“她的问题”在同代人中,陈衡哲的人生轨迹是极为特殊的。她1914年通过清华庚款考试,成为第一届派遣留美女生之一。同年赴美就读于
智族GQ 2022年9期2022-07-06
- 陈衡恪:全才艺术家
可补偿之精神。”陈衡恪(1876-1923),陈三立长子,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历任江西教育司长、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等职。1876年,陈衡恪(字师曾)出生于湖南凤凰县。六岁那年,陈衡恪与陈三立乘轿游西湖,见湖面荷花盛开,小小的陈衡恪不知不觉在轿板上用手指画荷花。回家后,陈衡恪便索要笔墨纸砚,开始懵懂地学习画画,陈衡恪和绘画的缘分就此开始。十岁时,陈衡恪在长沙师从尹和白学画花卉。15岁时,他又结识了画家胡沁园、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4期2022-04-20
- 清华留美专科女生的生命历程与性别塑造
——以陈衡哲、颜雅清、凌淑浩为例
或是将某一个体如陈衡哲放大为整个留美女生群体的典型代表。这些研究既容易将留美女生作为留美男性的群体附属,又容易将她们视为一个完全同质的社会群体,忽略了她们在求学目的、专业选择与人生发展上的个体差异性。本文试图对清华留美专科女生群体作进一步的性别化与差异化分析,从而揭示近代女子教育中所蕴含的异质性。具体而言,则是以陈衡哲(1890—1976)、颜雅清(1904—1970)、凌淑浩(1904—2006)三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审视她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聚散离合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3-17
- 陈衡哲与庚辰本及胡适*
00083)一、陈衡哲与庚辰本关于胡适与乾隆甲戌本及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读者耳熟能详,至今已觉不新鲜。 胡适1921年春发表《红楼梦考证》,同年冬再刊改定稿,1927年夏购藏甲戌本,红学因之除旧布新。到1933年初,他又在王克敏的协助下获读嘉定徐星署所藏庚辰本,撰成《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一文:我在民国十六年买得大兴刘铨福家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残本十六回……考证那本子的价值,并且用那本子上的评语作证据,考出了一些关于曹雪芹和《红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15
- 真知灼见、道义良知与人格大爱
——谈《独立评论》中陈衡哲的政论文章
由胡适、任鸿隽、陈衡哲等人主编,主要撰稿人多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著名教授、学者,如丁文江、翁文灏、傅斯年、蒋廷黻、任鸿隽、周炳琳、陈衡哲等。该刊以登载政论文章为主,同时也刊载一些游记、杂文、书评,另设有“问题讨论”一栏,经常开展有关政治、教育、妇女、文化问题的讨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陈衡哲作为《独立评论》的主编之一,在《独立评论》共发表48篇文章,其文人格色彩浓郁,充满着真知灼见、道义良知与人格大爱。陈衡哲在《独立评论》中最彰显智慧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12-08
- 陈衡哲的历史教育观及启示
——以《西洋史》为中心的考察
材,也是我们解读陈衡哲历史教育观的重要文本,本文从教育目的、历史态度和教学方法三个角度考察陈衡哲的历史教育观。1.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陈衡哲在早年自传曾指出,“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寻找史料并运用史料进行研究。”[1]在《西洋史》中,陈衡哲也曾指出,历史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不是单纯地为了让学生获取有关世界史的知识,而是为使真理和兴趣同时实现于读者心中,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代社会上各种现象的能力。具体而言,陈衡哲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观贯穿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2021-11-24
- 陈衡哲《西洋史》历史教育思想探析
杨芯一、陈衡哲《西洋史》的编写与出版陈衡哲(1890年-1976年),女,祖籍湖南衡山,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1920年4月,教育部发布“废止文言教科书,使用白话文教科书”的通令。1921年王云五始执商务印书馆牛耳,也着手改进中小学教材出版方向以适应新学制,于是力邀陈衡哲为高级中学编写西洋史课本,《西洋史》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背景中。此番编写《西洋史》也可以看做她对于“白话文运动”身先士卒的践行。《西洋史》一经出版就被商务再版六次,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7期2021-11-15
- 陈寅恪与鲁迅的同窗之谊
恪和陈寅恪的哥哥陈衡恪同船出洋。那是1902年,鲁迅与陈衡恪同时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在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的亲自带领下,乘日轮大贞丸由南京出发去日本,小小少年陈寅恪也同船随行。俞明震即是陈寅恪的大舅,他可是个新派人物,鲁迅对他的印象不坏,在《朝花夕拾·琐记》中对他有这样一段描述:“但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鲁迅
阅读(书香天地) 2021年9期2021-05-30
- 经由教育造梦渡人
女性,她——就是陈衡哲先生。因为稀缺的理性之光不该被埋没,暗夜探索的胆略应当被铭记。陈衡哲,1890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市一个开明的官宦之家,1920年赴美留学,归国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西洋史。此外,她还先后在国立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担任教职。她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她多才多艺,学术上、思想上独树一帜,在文学、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非凡的建树。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日》便出自陈衡哲之手,1917
师道 2021年3期2021-04-20
- 鲁迅用印选
名 迅佚名 鲁迅陈衡恪 会稽周氏收藏陈衡恪 周树陈衡恪 周树所藏陈衡恪 俟堂陈衡恪 会稽周氏藏本陈衡恪 俟堂石墨佚名 随喜佚名 善佚名 伪佚名 翻佚名 完佚名 周佚名 周佚名 周氏陈衡恪 会稽周氏吴德光 鲁迅刘淑度 鲁迅刘淑度 旅隼佚名 迅翁鲁迅 戎马书生周芹侯 只有梅花是知己周芹侯 绿杉野屋佚名 鲁迅佚名 周信佚名 周豫才佚名 豫纔佚名 鲁迅佚名 鲁迅
中华书画家 2021年3期2021-04-07
- 经由教育造梦渡人
——小记民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先生
性, 她——就是陈衡哲先生。 因为稀缺的理性之光不该被埋没, 暗夜探索的胆略应当被铭记。陈衡哲, 1890 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市一个开明的官宦之家,1920 年赴美留学, 归国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讲授西洋史。 此外, 她还先后在国立东南大学、 四川大学等高校担任教职。 她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 作家、 诗人, 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 她多才多艺, 学术上、 思想上独树一帜, 在文学、 史学、 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非凡的建树。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
师道(人文) 2021年3期2021-04-01
- 论陈衡哲跨文化视域中的职业女性书写
汪云霞 曹 婷陈衡哲(1890—1976年),笔名莎菲(Sophia H. Z. Chen),祖籍湖南衡山。1914年考取清华、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瓦沙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从1917年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小说《一日》开始,陈衡哲的文学实践就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成长有着紧密联系。较同时代的女性作家而言,陈衡哲的生平事迹、创作著述并没有得到主流文学史的足够重视。但在海外研究中,作为现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早期接受海外教育的女性,陈衡哲得到了诸多关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0年6期2020-12-05
- 杨绛:我实在很想看看胡适骑驴
那段时间,杨绛和陈衡哲(1890-1976,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女作家、学者和诗人,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走得很近,胡适与陈衡哲曾经是恋人关系,因此,胡适要到上海来,是一定要到陈衡哲家拜访的,这就为杨绛与胡适的见面创造了机会。杨绛回忆说:“陈衡哲对我说:‘适之也看了你的剧本了。他也说,不是对着镜子写的。他说想见见你。”这令杨绛十分欣喜:“胡适想见见我,我很开心,因为我实在很想见见他。”于是,陈衡哲就道:“这样吧,咱们吃个家常tea(茶),你们俩(指钱锺书、杨
文史博览·文史 2020年9期2020-10-29
- 论陈衡哲小说人格的力量与美
343009)陈衡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第一位女作家,是中国现代女性学者作家中独领风骚的人物。1928年陈衡哲将自己从1917年到1928年创作的十篇小说结集,由新月书店出版,书名为《小雨点》。康咏秋认为陈衡哲的小说生动、活泼、优美、清新,具有美与善的情思[1],薄薄的一本小说集《小雨点》,却令人在阅读中爱之,慕之,思之,想之,不忍释卷。文学以境界与格调取胜,陈衡哲的小说虽然量少而且篇幅短小,但别有一种人格的力量与美融贯其中,纯净高尚、纯洁深邃、纯正优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2-13
- 爱生如子,关怀无微不至
联合培养的博士生陈衡,申请公费出国,需要出示4.6万元的银行个人定期存单,家庭贫寒的陈衡拿不出这笔钱,孙老师知道后二话没說,就拿出4.6万元存到陈衡名下。2013年4月,一向生活节俭的孙院士拿出50万元工资奖金,捐给东大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资助优秀贫寒学子的奖学基金,希望他们的生活压力能够小一点,学习更从容一点。东南大学评选“大学生最爱戴的教师”,师生们不约而同把手中神圣的一票投给了孙院士。
科学导报 2019年14期2019-09-23
- 一次“遗忘”
钟书;第二次是在陈衡哲家,那天钱钟书是和杨绛一起去的,他们夫妇与胡适一起在陈衡哲家喝了茶;第三次是在送别胡适的一次宴会上,钱钟书也参加了那次宴會。通过这三次见面,钱钟书留给胡适的印象应该算是很深刻了。然而,据历史学家唐德刚在书中披露:当胡适和唐德刚谈到钱钟书的《宋诗选注》时,胡适却说:“我没见过他(指钱钟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胡适是个非常善于交际的人,仅见过一面的人他都很久不忘,怎么会不记得见过三次面的钱钟书呢?况且,钱钟书虽然当时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名
小品文选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陈寅格:与你同窗真好
902年,鲁迅与陈衡恪同时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在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的带领下前往日本留学,陈寅恪也随船而行。陈衡恪是陈寅恪的哥哥,而俞明震是陈寅恪的大舅,鲁迅对这两位新派人物的印象不坏,所以对小弟陈寅恪也颇有好感。鲁迅一生骂人无数,但从没骂过陈寅恪。到日本后,鲁迅与陈寅恪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同宿两年,朝夕相处。当年陈寅恪常在吴宓主持的((学衡》杂志上发表文章,鲁迅曾把吴宓骂得狗血淋头,而对陈寅恪那些“古董文章”却保持沉默。不知是因为与陈寅恪的家族交好,
百家讲坛 2019年4期2019-07-16
- 杨绛先生心底的一个秘密
唐宝民杨绛与陈衡哲都是中国现代文坛的著名才女,二人相识于1949年,那时她们都住在上海,彼此相识了之后,都感觉对方很谈得来,相互之间走动得就密切了。于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两个人经常在陈衡哲家促膝相谈,像是一对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有一天,杨绛又到陈衡哲家去了,恰好那天晚上,陈衡哲的丈夫任鸿隽有事外出应酬,杨绛便陪着陈衡哲一起吃了一顿晚饭。在吃饭的过程中,陈衡哲告诉了杨绛一个秘密,杨绛后来在文章中记述道:“我们吃得少,也吃得慢。话倒是谈了很多。谈些什么现在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9年6期2019-06-25
- 陈衡哲“才女教母”的一生
宸冰陈衡哲,笔名莎菲。1890年7月29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祖上是诗书世家“衡山陈氏”,祖父陈梅生是一代名儒,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父亲陈韬以诗文扬名于世;母亲庄曜孚是民国享誉全省的著名女画家。值得一提的是,陈衡哲与盛爱颐、瞿秋白、吴祖光等都是远房表亲。乱世才女陈衡哲7岁时,当时社会上已经有开明人士抨击缠足的陋习,而她的父母从来不强迫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这让她得以保持一双天足。13岁时,陈衡哲离开父母,独自一人坐上了现代化的蒸汽船前往广州,打算去广州上西式医学
生活PLUS 2018年4期2018-05-14
- 家学渊源成就杨绛
钱三强、钱伟长、陈衡哲、陈少梅等等从小博览群书,是家学渊源的人。不断读杨绛,对民国那一代的“文化世家”现象,兴趣越来越浓厚。我不断地思索,杨绛之后,还能不能出现钱锺书眼里“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这是很沉重的,且任重而道远的教育话题,能培养杨绛先生,这样“家学渊源”的文化世家,几乎成绝响。杨绛本身就是个大家闺秀,她出身无锡有名的读书世家。杨绛回忆父亲杨荫杭,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志士、美国大学法学硕士,有着检察官、律师、报社记者、学者的职业经历,人生几多坎坷,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3期2018-05-14
- 民国第一位女教授:著名史学家陈衡哲
学第一位女作家”陈衡哲,其时她尚在美国。陈衡哲创造过无数个“第一”:她是第一批庚款留美的女生,第一个白话女诗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1937年版《中华民国名人传》称:“女界中以史学家而兼文学作家者,陈氏一人而已。”1917年,陈衡哲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现代白话小说《一日》,比鲁迅的《狂人日记》还早一年。胡适称陈衡哲为“我的一个最早的同志”,并说:“试想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创作一一《狂人日记》一是何肘发表的,试想当时有意作白话文学的人怎样稀少,便可以了
记者观察 2017年10期2017-10-09
- 与妇鸣
现一丝怒意。“他陈衡这样做是人之常情天经地义,若换作是我呢!”守卫一时噤声,不知她是认真地问还是说玩笑话。“让开!”她再一次厉声喊道。李鸣知道这个女人叫作徐蔚,他在来之前就背熟了她前十七年的一切。他正想着,那女子却将瞥了一眼他,双眸在天光下像流动的琉璃。李鸣拇指惊得一松,剑鞘“啪嗒”一声掉下去,他连忙俯身拾起,再次抬头却见她已转身回了轿。二徐蔚当日还是未能出城,她被匆匆赶来的凉国公府人百般劝回了住所。只是,她心意已定,这门亲事是不成了。不想让徐蔚回家的不止
飞魔幻A 2017年5期2017-05-18
- 陈衡哲的1914
文/谭山山陈衡哲的1914文/谭山山上海外滩码头上远洋邮轮汽笛响起,送别的人挥舞着手臂,凝望着自己的亲友,有的甚至发出嘤嘤的哭声。这条船上载着一批特殊的客人——第一批获得清华奖学金的9名女留学生。这天是1914 年8月15日。留学生之中,有个女孩与众不同:只有她没有哭泣的母亲或其他亲人来送行。因为受不了跟母亲离别的场面,她早早就跟家人说不要送别。这个女孩,就是有着诸多“第一”头衔的陈衡哲:第一批官派赴美留学的女留学生中的一员、“五四新文学的第一位女作家”、
北方人 2016年24期2016-12-21
- 年少岁月因你覆满青苔
图/南宫阁那天,陈衡哲穿了一身清爽的旗袍倚在阁楼上。在外留学的她凭栏远望,街角梧桐叶子染黄了异国的秋。看到远方钟塔上有成群白鸽展翅飞起,盘旋过穹天,她垂睫含笑,朱红的唇瓣微抿,兀自发呆。突然间,脑中翻转着一个模糊的影像,他是从徽州小巷里走出的少年——胡适,彼时他们都在外留学。初时,胡适任《留美学生季报》总编,陈衡哲常给报刊投稿,由此两个同在异国的年轻人时常通信,聊以慰藉思乡之苦,也常常讨论白话文学。他们未曾谋面,只有书信交流,激荡的文字使他们年轻的心涌动起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3期2016-09-13
- 他愿做一道屏风
遇到任鸿隽之前,陈衡哲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女孩,不被经济困扰,却有太多世俗的束缚。她读书,却不能上学。她想奔跑,却被要求缠足。看到身边太多女子一生被家庭捆绑,她觉得心寒。她拒绝缠足。她为了推掉包办婚姻,和父亲对峙几天几夜,以至于绝食昏迷。她瞒着父亲,前往舅舅家居住,后来又到姑姑家,最后,一个人到上海读书,只身奋斗十年之久,像一棵倔强的小树,孤独又顽强地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学到更多新思想,更不愿走旧式女子的老路。她的青春就在这反抗与学习中
莫愁 2016年22期2016-09-08
- 他愿做一道屏风
遇到任鸿隽之前,陈衡哲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女孩,不被经济困扰,却有太多世俗的束缚。她读书,却不能上学。她想奔跑,却被要求缠足。看到身边太多女子一生被家庭捆绑,她觉得心寒。她拒绝缠足。她为了推掉包办婚姻,和父亲对峙几天几夜,以至于绝食昏迷。她瞒着父亲,前往舅舅家居住,后来又到姑姑家,最后,一个人到上海读书,只身奋斗十年之久,像一棵倔强的小树,孤独又顽强地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学到更多新思想,更不愿走旧式女子的老路。她的青春就在这反抗与学习中
莫愁·智慧女性 2016年8期2016-08-12
- 荐书
m.cn西洋史◇陈衡哲 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近现代文史哲领域,“以西洋人眼光”看一切,几乎已成中国学人“摆不脱的梦魇”:失去“中国人眼光”,大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以为失,反以为得。陈衡哲《西洋史》最重要的特质,是突破了近现代中国学人惯常使用的“以西洋人眼光看西洋史”的视角,彻底实现了“以中国人眼光看西洋史”的视角转换。在书中,你可以在先史进化,古埃及、两河流域和爱琴三大古文明,以及之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中领略文明迭代,此谓上古史;也可以在蛮族入寇、封建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6年4期2016-07-19
- 陈衡哲的1914
多“第一”头衔的陈衡哲:第一批官派赴美留学的女留学生中的一员、“五四新文学的第一位女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这一年,她24岁。除父母之外,三舅对陈衡哲的早年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三舅常常对她说,世人对命运有三种态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三舅希望她有造命的态度,也相信她能创造自己的命运。她确实是这么做的,也做到了。对命运的第一次抗争,是她7岁时拒绝缠足。她很幸运,当时社会上已经有开明人士抨击缠足的陋习,虽然母亲以将来好找婆家为由,要求她缠足,
读者 2016年15期2016-07-09
- 陈寅恪家族:追寻百年的独立与自由
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四人分立条目,一家三代祖孙四人享有如此殊荣者,翻遍《辞海》,仅此一家!而陈氏家族的百年浮沉,烛照出了中国近代文化人命运的一个缩影。走出江西乡野的客家人陈家在长沙湘江东岸城北通泰街居住多年,1890年7月3日,陈寅恪出生在通泰街的“蜕园”。长沙只是这个四处奔波的家族暂时的居处。他们最早的家,在江西修水竹塅——赣北幕阜山腹地的一处山村。修水古称义宁,所以陈家被称为“义宁陈氏”。义宁陈氏为客家人,在竹塅已经住了几代,承续着耕读传统,
晚晴 2016年6期2016-05-14
- 从陈衡哲的女性观看当代中国“新主妇”
大学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她几经波折的职业经历来考察中国妇女在近百年“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结合陈衡哲提出的“双重人格”女性观,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女性主体的特点,以期为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提供一些解决事业和家庭冲突的新思路。一、当代中国的“新主妇”现象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和重组,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疲软的就业市场使愈来愈多的职业女性回归家庭,成为“新主妇”。何谓“新主妇”? 如何区别于“旧主妇”? 称呼变化的背后蕴含着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4-13
- 坚守与超越*
——陈衡哲教育思想探析
守与超越* ——陈衡哲教育思想探析路世鹏,倪彩凤(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陈衡哲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其以自身行动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促进了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陈衡哲对女子教育、儿童教育、青年教育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贯穿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对因材施教、个性自由、健全人格等教育理念的追求和践行。作为近代留美生之一,“亦中亦西”的文化构成,使其各项思想主张均带有中西融合的品质;坚守传统文化之长,同时引进西方优秀的思想以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6
- 陈寅恪为何从不提同窗鲁迅
迅与陈寅恪的哥哥陈衡恪同时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在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的亲自带领下,乘日轮“大贞丸”由南京出发去日本留学,陈寅恪也同船随行。俞明震是陈寅恪的大舅,是个新派人物,鲁迅对他的印象不坏,在《朝花夕拾·琐记》中对他有这样一段描述:“但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鲁迅与陈寅恪的交往从此开始。到日本后,他们又同在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9期2015-10-15
- 两对知音伉俪的异地情缘
庭晚年的任鸿隽、陈衡哲夫妇姻缘卡片任鸿隽——陈衡哲任鸿隽,字叔永,1886年12月20日生于重庆垫江,祖籍浙江湖州。著名学者、科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辛亥革命元老,我国近代科学事业的组织领导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最早的科学刊物《科学》月刊的创建人之一。曾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陈衡哲,笔名莎菲,1890年7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一个书香门第,祖籍湖南衡山。她是享受庚子赔款的第一批中国留美女大学生之一。留美期间,她先后在纽约瓦沙女子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读
红岩春秋 2015年8期2015-09-07
- 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的晚年生活
述 徐红强/撰稿陈衡哲:胡适“我们三个朋友”,只剩下她1920年,胡适在《新青年》第8卷第3号发表了一首新诗“我们三个朋友”,就是指胡适、任鸿隽和陈衡哲。1961年11月,任鸿隽去世的消息由任鸿隽的二女儿任以书,写信给在美国的姐姐任以都,任以都又写信给台湾的胡适,这样绕了地球一圈。胡适收到信后,很感慨,就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在信中讲到,“在政治上的这么一分割,老朋友几十年,都无法见面”。这封信又请在美国的任鸿隽大女儿任以都转到了在上海的陈衡哲手中。约三个月后
世纪 2015年5期2015-04-23
- 陈衡哲与《西洋史》的写作
黄 华陈衡哲(1890—1976),原名陈燕,笔名莎菲(Sophia Hung-che Chen), 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女学者。国内熟悉陈衡哲大多是因其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突出贡献,但其实对陈衡哲而言,文学只是副业,西洋史才是主业。1914年陈衡哲考取清华学堂公费留美学生,成为中国第一批公费女留学生,赴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攻读西洋史专业,兼修西洋文学。1917年因投稿到《留美学生季报》,开始发表白话文学作品。1918年陈衡哲获学士学位后,又到芝加哥大学深造。1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5年4期2015-01-01
- 开房惨案:敲诈到一对真夫妻头上了
疲惫婚姻保鲜……陈衡43岁,北京人,在东城区金箭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到2013年,他与妻子魏爱枝的婚姻已走过15个年头,女儿陈伊年满11岁。平时除了谈论女儿,两人很少沟通交流,夫妻俩互不搭理,就像一对刚搬进合租屋的房客。扼杀彼此激情的,还有糟糕的居住环境。陈衡一家与父母生活在西城区官园桥小区一套70平米的三居室里。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老式建筑,塔楼,光线昏暗,一看就让人心情压抑。夜里,一家五口将三个卧室挤得满满当当,谁翻下身,谁一声咳嗽,大家都听得清清楚
知音·下半月 2014年11期2014-12-18
- 管理者,请留意你的夸奖
。不会表扬的上司陈衡在管理岗位多年,在他的下属中,既有年长的60后,也有年轻的90后,员工的年龄跨度近30年,其间相差几代人。在组织中,他特别注重在例会激励下属的士气,无论大会、小会总不忘公开表扬表现突出的员工。然而,久而久之,他渐渐感到员工并不买账。有时,他表扬完某个员工,却发现:有人会把头低下,似乎这与自己毫不相干;有人毫无表情,眼神空洞;还有人,表情游离莫测,嘴角微扬。而被表扬者,也并不一定会表现出高兴的神情,甚至还会心事重重。一次,一个60后老员工
军工文化 2014年4期2014-06-20
- 管理者,请留意你的夸奖
。不会表扬的上司陈衡在管理岗位多年,在他的下属中,既有年长的60后,也有年轻的90后,员工的年龄跨度近30年,其间相差几代人。在组织中,他特别注重在例会激励下属的士气,无论大会、小会总不忘公开表扬表现突出的员工。然而,久而久之,他渐渐感到员工并不买账。有时,他表扬完某个员工,却发现:有人会把头低下,似乎这与自己毫不相干;有人毫无表情,眼神空洞;还有人,表情游离莫测,嘴角微扬。而被表扬者,也并不一定会表现出高兴的神情,甚至还会心事重重。一次,一个60后老员工
军工文化 2014年4期2014-06-20
- 中国画学研究会略论
0—1954)、陈衡恪(1876—1923)等,其中周肇祥,金城等与徐世昌和北京政府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且徐本人也雅好书画,因此研究会较容易得到经济上的赞助和政治上的支持。1920年5月29日,中国画学研究会借北京西城石达子庙4欧美同学会之地举行成立会,推选金城、周肇祥为会长,确认“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和“提倡风雅,保存国粹”为画会宗旨,拟定了定期观摩、招收研究员(即学员、初级会员)、集体辅导的活动模式。该会建制中设有评议之职,其学术地位在绘画中最高,由有相
参花(下) 2013年3期2013-10-26
- 集词联三谈
好另找属对之句?陈衡恪集姜词联歌扇轻约飞花,高柳垂阴,春渐远,汀洲自绿;画桡不点明镜,芳莲坠粉,波心荡,冷月无声。陈衡恪,字师曾,出生名门(三代皆爱国者。 季羡林语),诗文、篆刻具佳,尤擅画艺,山水、花鸟、人物,集词乃其余事。 民国初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 将鲁迅、 陈师曾,乔大壮等延揽其门,时人称为『蔡门三杰』。可惜陈在一九二三年去世, 为了追念死者,陈家举办他生前的部分作品展览。 梁启超先生在《饮冰室附录》中说:『我在这次会上见到此联,即叹其工丽,深为
对联 2013年3期2013-07-13
- 从陈衡哲的学术轨迹看其女性观的嬗变
共同的时代印记。陈衡哲作为新文学第一位女作家、学者和诗人,其女性观的发展和深化受到了自身多元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其不同阶段学术侧重点的变化和转向,有可能比较具体和完整地探寻陈衡哲女性观的嬗变和原因。1917年6月《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日》,这使陈衡哲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作家。此前,她作为清华学校第一批留美学生,还曾发表过译著和诗歌。1918年以后,陆续发表白话诗、白话剧本等。1928年由
名作欣赏 2012年32期2012-08-15
- 陈衡哲女性“现代人格”思想研究
002)一、研究陈衡哲女性现代人格思想的由来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先进知识分子在西方有关民主、人权思想的指引下宣扬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这一时期人们所追求的妇女解放的内容是抨击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包括禁止缠足、反对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反对殉节、提倡寡妇可以再嫁等。到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又上新台阶,人们更多地呼吁女子应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走出家庭到社会上工作的机会,甚至是参政的机会等等。与此同时,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被文学史遮蔽的女性
——以陈衡哲为例
蔽的女性 ——以陈衡哲为例贾玉婷“五四”新文化以启蒙话语为权威话语,问题小说为主流创作,造成早期女性作家创作在文学史中被遮蔽的现象。以陈衡哲为例,说明了女性言说的在场与自我的缺席,分析导致这种历史空白的原因,力图打破固有的认知模式,去还原一些我们注意到的却被历史遮蔽了的独特的声音,更加全面客观地去回顾“五四”时期的文学运动。启蒙话语;问题小说;女性自我建构;陈衡哲众所周知,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始于“五四”的现代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学运动则是“五四”现代思想启蒙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论陈衡哲的女性教育思想及对妇女教育的启示
610068)论陈衡哲的女性教育思想及对妇女教育的启示张王豆(四川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8)中华民国后期,国家多灾多难,促使很多教育家深入思考很多问题,以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以求得国家长盛久安。女性学者陈衡哲在女性教育方面,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对于女性的彻底翻身解放、女性教育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陈衡哲女性教育思想的剖析,得出对当今妇女教育的现实意义。陈衡哲;女性教育思想;妇女教育;现实意义陈衡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情致与格调
指人的心性。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他认为“具此四者,乃能完善。”他所指的完善,不应该仅仅是对“文人画”本身的一种完善,更应该是对文人自身人格情趣的一种完善。就此看来。文人画不仅关乎到了对中国绘画艺术丰富,还关乎了对我们民族灵魂的锻造。难怪在1918年陈衡恪到北大作绘画演讲后,校长蔡元培认同“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要在画外看文人之感想。”就此决定成立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作为我敬重的师长,韩先成先生学养深厚,人文气息浓郁。
云南画报 2009年5期2009-12-07
- 记忆的力量——读桑新华摄影集
等是其代表。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在人们为摄影迷狂的今天,成就桑新华摄影的,是她镜头下浓浓的“书卷气”。如果要概括这种风格,可名之为“文人摄影”。读桑新华的“文人摄影”,就像陈衡恪讲的那样:“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桑新华的镜头是“中国式”的,她的目光里充盈的是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面对默默无闻的古村落,她醉心于捕捉四处弥漫的人间烟火。村落是乡村生活的容器,这个容器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4期2009-02-04
- 破译孕育文化型大家族的基因密码
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四人分立条目,一家三代祖孙四人享有如此殊荣者,翻遍《辞海》,仅此一家!陈寅恪家族乃名倾天下的江州“义门陈”后裔,江州“义门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家庭文化景观。史载:江州“义门陈”自唐至宋,历时320年,聚族3900余口,并未分异,有田庄300余处,13世同堂,老幼和睦相处,百犬共槽而食,朝廷屡以“义门”旌表之。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乃清末维新派著名人士,他领导的湖南新政真正赋予戊戌变法以实际意义,充满生机的湖南被当时的舆论称
全国新书目 2001年3期2001-06-13